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全)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复习资料大全

初中语文复习资料大全

初中语文复习资料大全初中语文复习资料大全一、基础知识1、汉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部首、结构,熟悉汉字的书写规则。

2、词语:掌握常用词语的含义及用法,了解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掌握词语搭配。

3、句子: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掌握句子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4、标点:熟悉标点符号的用法,尤其是一些易混淆的标点符号。

5、语法:掌握句子的基本语法知识,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二、阅读理解1、现代文阅读:熟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常见文章类型的特点,掌握阅读方法,能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情感和细节。

2、文言文阅读: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语法知识,熟悉常见的文言文篇目,能基本读懂文言文。

3、诗词鉴赏:了解诗词的基本格律、押韵规则,熟悉常见的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能欣赏简单的诗词。

三、写作1、记叙文: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方法,能清晰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突出重点,描写生动。

2、说明文: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能准确说明事物的特点、功能、原理等,语言简明扼要。

3、议论文: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方法,能提出明确的观点,运用合适的论据进行论证,语言严谨有力。

4、应用文:熟悉常见的应用文类型,如书信、通知、新闻稿等,能按照规范进行写作。

四、口语表达1、朗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及其他文本材料,掌握语音、语调的基本技巧。

2、演讲:能以清晰、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掌握演讲的基本技巧,如节奏、重音、语调等。

3、讨论:能在讨论中积极参与,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五、文化知识1、中国文化:了解中国的基本文化知识,如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地理历史等。

2、世界文化:了解世界各国的基本文化知识,如风俗习惯、人文艺术、科技发展等。

3、名著欣赏:熟悉中外文学名著,了解其作者、题材、风格等,能进行简单的赏析。

六、语文综合能力1、信息处理:能从文字、图片等多种信息来源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加以整理、分析和概括。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一、初中常见错别字举例莫明其妙(名)变本加利(厉)流光溢采(彩)坚苦朴素(艰)神态安祥(详)仰扬顿挫(抑)两全齐美(其)抑扬钝挫(顿)无精打彩(采)白壁微瑕(璧)如法泡制(炮)一张一驰(弛)迫不急待(及)相形见拙(细)手屈一指(首)殉私舞弊(徇)声名狼籍(藉)因地治宜(制)原驰腊象(蜡)锐不可挡(当)披星带月(戴)默默无蚊(闻)不记其数(计)相儒以沫(濡)不可思义(议)甜言密语(蜜)委屈求全(曲)世外桃园(源)性格炯异(迥)相形见拙(细)一愁莫展(筹)重蹈复辙(覆)唯妙唯肖(惟)变换莫测(幻)坦荡如底(砥)害人听闻(骇)破斧沉舟(釜)朝气篷勃(蓬)不加思索(假)掩旗息鼓(偃)沮心沥血(呕)锐不可挡(当)清洌可鉴(冽)甜言密语(蜜)打架斗欧(殴)不知所错(措)沓无消息(杳)卑躬曲膝(屈)英雄倍出(辈)病入膏盲(肓)陈词烂调(滥)直接了当(截)丰功伟迹(绩)声色俱历(厉)穿流不息(川)记忆尤新(犹)挑拔离间(拨)改斜归正(邪)莫不关心(漠)兴兴向荣(欣)重峦叠障(嶂)见义思迁(异)深恶痛极(疾)来势凶凶(汹)才输学浅(疏)消声匿迹(销)相题并论(提)舍身取义(生)蜂涌而至(拥)错落有至(致)名符其实(副)直迷不悟(执)汉牛充栋(汗)安然无样(恙)巧妙绝纶(伦)因地治宜(制)弱不惊风(禁)慢不经心(漫)费寝忘食(废)别出新裁(心)大相经庭(径)粗制烂造(滥)墨守陈规(成)绿树成阴(荫)不可思意(议)改斜归正(邪)痛心疾手(首)互相推委(诿)佳宾满堂(嘉)好高鸯远(鹫)趁心如意(称)毛骨耸然(悚)残无人道(惨)天翻地复(覆)一愁莫展(筹)貌和神离(合)雍荣典雅(容)如火如茶(茶)咳不容缓(刻)题纲挈领(提)臭名招著(昭)无机之谈(稽)惩前毙后(幽)循序渐近(进)阴谋鬼计(诡)故弄悬虚(玄)相辅相承(成)礼上往来(尚)变本加利(厉)朝辉夕阴(晖)蔽帚自珍(敝)众志成诚(城)妙手隅得(偶)情不自尽(禁)徇私午弊(舞)再接再励(厉)谈笑风声(生)不醒人事(省)鞠躬尽粹(瘁)张灯接彩(结)反应情况(映)鬼鬼崇崇(祟)错落有志(致)出类拔翠(萃)关怀倍至(备)巧装打扮(乔)破斧沉舟(釜)语无论次(伦)名列前矛(茅)挺而走险(铤)汗流夹背(泱)一口同声(异)珠连壁合(璧)原形必露(毕)不屑置辨(辩)五体头地(投)按步就班(部)噪动不安(躁)踹踹不安(惴)草管人命(菅)举一返三(反)大声急呼(疾)脍炎人口(炙)自出心栽(裁)一鼓做气(作)一泄千里(泻)关健环节(键)万赖俱静(籁)莫明其妙(名)目不瑕接(暇)意想天开(异)错手不及(措)勤劳检朴(俭)绿草如因(茵) 手屈一指(首) 誓志不移(矢) 出奇不意(其) 署假(暑) 峰烟(烽) 凛洌(冽)坚苦卓绝(艰)前功尽气(弃) 滥芋充数(竽) 神采弈弈(奕) 出谋画策(划) 签定(订) 暑名(署) 松驰(弛)同仇敌慨(忤) 与日具增(俱) 无剂于事(济) 眼花潦乱(缭) 眼急手快(疾)骄健(矫)帐蓬(篷) 急燥(躁)走头无路(投) 忧心重重(忡忡) 甘败下风(拜) 买模还株(珠) 骄健如飞(矫) 娇阳(骄) 浪废(费) 通辑(缉)认供ng -o二、中考语文容易读错的字XI c 刹那ch a 谄媚ch d n 忏悔cha n 犀水ch a n 赔偿ch d ng 徜佯chd ng 绰起ch a ol 风驰电掣che 瞠目结舌che ng 惩前患后 ch e ng 驰骋ch e ng鞭笞ch i W® ch 1 ch 奢侈ch I 整饬ch i 炽热ch i叱咤风云ch i zh a忧心忡忡cho ng 憧憬ch d ng 惆怅 ch 6 u ch d ng 踌躇 ch 6 u ch il 相形见细ch ti 黜免chd 揣摩chu d i 创伤chu a ng 凄怆chu d ng 啜泣chu b 辍学chub 瑕疵c I.1n,a i-ai 冻,a i 性 o o o一a 竟皑、a 本-a ,a ,a 紧饿皑隘谙菜熬战挨挨白狭不熬煎麋候囱容淙蹴璨度胞折老捕精视无案年防造 伺烟从淙an 歌气 hW-一 ng供偻当朵气惑贾梏犷依一丽子噪达骸罕吭濯 go g n dg u6 I X u -o g u d -u f l f l f i-1-1u -o u u u g u f i g g g g g g g g g 手 g h •1/a g gn n hh /e、e 、e dhu qu口佝勾骨骨蛊商桎粗皈瑰刽聒哈尸稀引沆ng6 Xug c c 6n 水就ui c 流而c 6 tu nn nx e •1^e•1X 涸丘采荷横来横哄山 干喝负华怙y 责塞 吓读换步谀娜要薄衍 璀忖蹉挫逮逮律虎肆档当提缔玷恫句兑踱阿婀扼菲敷-o uc dUC d d 鼠•1d d _a _a d d d d h hg虑眈惮 竭耽忌ngng nd d 、a -1 d d X I d d•1 d 污g n s o d s o d *1du 6du y-e 6 nu -e x e •16 f -u f seS n s 供提s e史平、e l €1野掘 o o bi nng b 官 o _a,a悖、e 、e 、eii膝 稗-a b b 不b b b b b 婢 inb 皮纸行蕾奔发庇痹颜用辟 自复i临<气弃差b 濒针屏摒参,e 、a _a胞剥薄并蒂投迸包麻奴X I ibg n \l n \l 屈 \l n 不n g n \l n i n f i ni 、uni n -a i Z u草n 惹i dxe f i pu p 胖 n 炮体n n /a -a p p dopni x e_e p -I p 喷p n -a iIi »l pp p p n z a i op _a 更 .1爆 p 便o d i pu -o p \u -1 p Q ,u 寒共 p 十与o o -a z a •1 »1 Q Q n n n d r ; - d-Q Z G L -1 望 i ii i i i i i qi q 一如 Q Q Q Q Q Q Q Q gn n d -a i i Q Q qi d ng qi d ng泥死昵泞怩拗马花待击宽跚沱制胎喷漏邻好美舟窃腹殍心剖璞曝戚跷首祷长途丽憩卡吝客诚堑害迫强 拘宁亲泥忸执<拈虐迫心蹒滂炮胚香纹毗癖媲扁剽大饿居解玉一休蹊翘祈M岐绮休关悭搪虔天戕强勉n /a h ddd 电仓仓仓、e j i i i 曰K -i i ii ^k・J ・J ,J 结・J ・J ・J ・J 自叶 睑正对花果诘据解不茎 眼矫校开结反拮押情根、e k 汗守偲可恪侵、e k n-a o u儡z k 保 ng 探窥g n a ddt i l i 6 I X oo o »1 »1 »1 d四琅 /aS a S a累 x e -e Z e x e i 1 111 11111nd •1、eg -1V I u 6Idi x e-ai mno X u u m .a 振.a 、a 1 1子m 不m m •1、e m n-em n6mn 问、e 自m d n 、um i id i 首,u bmm m 回 m m no »1 d 休d 、e x di n 不 n n n n 暹三声叨枕酪实索紧鼓台难湖M镂赂夺桌霾靡怨耋袂热心懑谧娩谬然样墙赧坂淖讷馁匿M 丢书唠落奶果勒勒擂擂罹滋M 雕贿掠抹阴萎埋耄联闷扪愤静分荒蓦模抹羞阪泥口气隐gn/e gI u f lJin.岩"J j ・J ・J 儆 ・J ・J・J ・J 蹈・J挛阉灸一菜疚击嚼规丧痉抓针杀韭内狙咀循沮MM j U y ti前倨后恭jti镌刻jua n倔强ju e jia ng 隽永ju角崛6nd Z eT V 6 Z e n u u u -u Z e Z e.w - .w - .w -・ J JU JU 獗蹶蛛取裂 色起猖一矍攫龟秀 隽u n同仇敌忤kd i 不卑不亢kd ng 坎坷k§因人 n ac居诲 /u -1 I 纪h X j I1 uu u有一 X u uuu-1 -1 -1ij h h h 卖 h h h h ・J ・J 不・J 令・J i 倦晦秽水淆泥和达形旅荡身缉取 ng hu 不阴污混混和搅豁畸羁放跻通汲Z 1j 使 gp i if lj jy 仇 i I ・J ・J ・J ・J ・J ・J 徵妒手瘠藉日梁予 疾嫉棘贫狼人脊给Z Uy X I j 觎 M1成绩j 1既往不咎jin 事迹j i 雪茄jia信笺ji a n 歼灭ji a n 草菅人命ji a n 缄默ji an舆论y ii囹圄yfl尔虞我诈yii 驾驭yd 熨贴y£i卖儿鬻女yD 头晕y u n 允许y ti n苑囿 yu a n y d u 晕船y £1 n酝酿y u n ni ang断瓦残垣yu d 登载z d i 载歌载舞za i 臧否z a ng p I 确凿z d o 着慌zh d o 肇事zh a o 动辄得咎zh6ji 。

中考总复习初中语文 现代文复习资料大全

中考总复习初中语文 现代文复习资料大全

中考总复习初中语文现代文复习资料大全语文考试制胜三大秘诀一、仔细审题:多想想题目到底要你答什么(内容),怎样答(形式),一般题读一、两遍,难度题必须读三、四遍。

二、用好草稿:用草稿的目的在于反复修改,力臻完美。

三、认真书写: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各种文体知识点及应试方法】一、记叙文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探究“如何整体感知?”阅读记叙文,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

这里所说的“整体感知”就是通过初步阅读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面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就是“整体感知”的几个要点。

1、整体感知的内容。

A、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B、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阅读记叙文时,我们通过对重点词语和关键句、段内涵的仔细揣摩,理清作者的思路和主要内容,领会文章内容和主旨,从而体会作者对生活、人性、世事的感悟、态度,了解作者所持的观点和感情。

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情感或观点,这个也就是我们的答题的思想,在解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初中语文复习资料大全

初中语文复习资料大全

初中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初中语文会考知识点总结复习资料(人教版)

初中语文会考知识点总结复习资料(人教版)

初中语文会考知识点总结复习资料(人教版)以下是初中语文会考的知识点总结复资料,适用于人教版教材。

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复和准备。

词语辨析1. 常见的同音字辨析常见的同音字辨析- 风景:指美丽的自然景色;风仪:指人的气质和仪态。

- 形象:指形状;形形色色:指各种各样。

- 允许:指同意;允许:指准许。

- 矛盾:指相互矛盾的事物;冲突:指争吵、打斗等。

- 羞愧:指因为错误感到害羞;羞辱:指受到别人的侮辱。

2. 常见的近义词辨析常见的近义词辨析- 愤怒:指极度的生气;愤慨:指对不公正或不道德的事感到义愤。

- 勇敢:指不怕困难、敢于面对的品质;英勇:指在面对危险时表现出的勇敢。

- 害怕:指对恐惧事物的心理反应;恐惧:指感到害怕的情绪。

- 兴奋:指激动、高兴的心情;激动:指情绪激烈并表现出来。

- 深情:指深厚的情感;深沉:指内心丰富、思想深邃。

名句名篇1. 《论语》:列出几个著名的句子《论语》:列出几个著名的句子- 存心勿争,何事无辞。

(《子罕》)-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2. 《红楼梦》:列出几个经典章回《红楼梦》:列出几个经典章回- 团圆(第一回)- 情杀(第十五回)- 李纨剪蜡烛(第九十七回)- 饮酒遗诗(第三十一回)- 大观园试才装(第十二回)文学常识1. 文学体裁的分类文学体裁的分类- 诗歌:包括古体诗和现代诗,旨在表达情感和思想。

- 散文:没有固定的格律和押韵,表达作者的真实感受。

- 戏剧:通过舞台表演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文学作品的分析要点文学作品的分析要点- 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等。

- 特色:作者的写作风格、表达方法和文学手法。

- 价值: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和教育意义。

以上是初中语文会考知识点的总结复习资料,希望对学生们的备考有所帮助。

请在考前认真复习,相信你们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加油!。

初中语文总复习

初中语文总复习

初中语文总复习——字形字音训练一、在下面括号里给括号前的字注音一瞬( )间嶙( )峋( ) 头晕目眩( ) 啜( )泣收敛()小憩( ) 擎( )天撼( )地忍俊不禁( ) 风声鹤唳( ) 洗濯( ) 行( )道树十姊( )妹地窖( ) 童心未泯( ) 厄( )运猝( )然酝( )酿( ) 黄晕( ) 发髻( ) 唱和( ) 肥硕( ) 青鳊( )鱼乌桕)寥( )阔枯涸( ) 清洌( ) 梦寐( )以求碣( )石竦( )峙( ) 骸( )骨峰峦( ) 一霎( )那喑( )哑静谧( ) 莴( )苣( ) 上颚( ) 嗉( )囊百喙( )莫辩山中蜃( )景青冥( ) 禅( )院飞甍( ) 高垣( )睥( )睨( ) 连亘( ) 窗扉( ) 倏( )忽丫杈( ) 波光粼粼( ) 滑稽( ) 陛( )下赏赐( ) 御( )聘( ) 爵( )士莽莽榛榛( ) 哞哞( ) 踉踉( )跄跄( ) 孪( )生边塞( ) 何遽( ) 老骥伏枥( ) 黍( )米场圃( ) 确凿( )菜畦( ) 皂( )荚( )树桑椹( ) 油蛉( ) 斑蝥( ) 臃( )肿秕( )谷人迹罕( )至蝉蜕( ) 盔( )甲锡箔( ) 鸡毛掸( )子玉簪( )花木屐( ) 哽( )咽( ) 炽( )痛嗥( )鸣谰( )语镐( )头气冲斗( )牛仰之弥( )高锲( )而不舍兀兀( )穷年群蚁排衙( ) 迥( )乎不同踌( )躇( ) 粲( )然义愤填膺( )归省( ) 潺潺( ) 行( )辈惧惮( ) 撺( )掇( ) 撮( )合磐( )石棹( )楫( ) 亢( )奋晦( )暗羁( )绊蓦( )然回首冗( )杂戛( )然而止水门汀( ) 颦( )蹙( ) 花鬘( )斗薮( ) 嗔( )视叱( )咤( )风云尽态极妍( ) 拽( )开毛骨悚( )然怏怏( )不乐毋( )宁吞噬( ) 羸( )弱告罄( ) 虞( )美人斫( )伐泅( )渡砭( )骨崔( )巍( ) 阴霾( ) 眼睑( ) 眸( )子悲怆( ) 娴( )熟抽搐( ) 箜( )篌( ) 剽( )悍窥( )伺满目疮( )痍阔绰( ) 荫庇( ) 遒( )劲妒( )忌相得益彰( ) 面面相觑( ) 锐不可当( ) 绥( )靖( ) 阻遏( ) 疟( )子寒噤( ) 蹿( )出来仄( )歪( ) 张皇( )失措能耐( ) 拂( )晓瓦砾( ) 地窖( ) 鞠( )躬( ) 颤( )巍巍( ) 箱箧( ) 赃( )物纳粹( ) 荒谬( ) 鼹( )鼠震悚( ) 骇( )人听闻劫掳( ) 诘( )问渴慕( ) 霹( )雳( ) 孤孀( ) 差( )使簌簌( ) 迂( )腐蹒( )跚( ) 颓( )唐交卸( ) 凹凼( ) 尴( )尬( ) 塌( )败滞( )笨愧怍( )取缔( ) 骷( )髅( ) 唏( )嘘( ) 噩( )耗焦灼( ) 伎( )俩( ) 颠( )沛( )流离吊唁( ) 文绉绉( ) 惟妙惟肖( ) 一刹( )那驻( )足轩( )榭( ) 胸中有丘壑( ) 嶙( )峋( ) 镂( )空重峦叠嶂( ) 斗拱额枋( ) 鎏( )金雍( )正独占鳌( )头蟠( )龙中轴( )线金銮( )殿伧( )俗竺( )可桢( ) 翩( )然销声匿( )迹风雪载( )途繁衍( ) 胚( )胎脊( )椎( ) 两栖( )潮汐( ) 褶( )皱( ) 遗骸( ) 劫难( ) 追溯( ) 归咎( ) 藩( )篱啸( )聚山林无动于衷( ) 潜( )意识过滤( ) 顷( )刻面颊( ) 喷( )嚏( ) 淤( )泥嘈( )杂唠( )叨( ) 豁( )然开朗俨( )然阡( )陌( )交通垂髫( ) 亵( )玩罔( )不因势象形晨曦( ) 素湍( ) 飞漱( ) 藻荇( ) 艨( )艟( ) 雾凇( )沆( )砀( )油光可鉴( ) 绯( )红诘( )责抑扬顿挫( ) 深恶( )痛疾禁锢( ) 颔( )首低眉锃( )亮黝( )黑滞( )留尴( )尬( ) 炽( )热藏污纳垢( ) 郁郁寡( )欢广袤( )无垠搓( )捻( ) 迁徙( ) 花团锦簇( ) 脂粉奁( ) 朔( )方大雪初霁( ) 眷( )念稽( )首迸( )射虐( )待鞭挞( ) 祈( )祷罪孽( ) 蜿( )蜒( ) 执拗( ) 憔( )悴( ) 馈( )赠璀( )璨( ) 镶( )嵌( ) 鲲( )鹏蓬蒿( ) 咫( )尺相形见绌( ) 美味佳肴( ) 和煦( ) 干涸( ) 吞噬( ) 啮( )齿类动物媲( )美挑衅( ) 缄( )默窥( )探狩( )猎牟( )取众目睽睽( ) 哂( )笑铆( )足了劲慷慨( )大方即物起兴( ) 蹲( )踞( ) 酬和( ) 熹( )微譬( )喻龙吟凤哕( ) 门楣( ) 苋( )菜招徕( ) 荸( )荠( ) 合辙( )压韵家醅( ) 抠( )门轩( )藐( ) 鸢( )飞戾( )天短褐( )穿结箪( )瓢屡( )空衔( )觞( )赋诗逾( )约叱( )咄( ) 负箧( )曳( )屣( ) 皲( )裂悄( )怆( )幽邃( ) 浩浩汤汤( ) 日星隐曜( ) 樯( )倾楫( )摧阴翳( ) 觥( )筹交错妖娆( ) 单( )于成吉思汗( ) 风骚( ) 襁( )褓( ) 田圃( )旁骛( ) 佝( )偻( ) 亵( )渎骈( )进强聒( )不舍陨( )落灵柩( ) 睿( )智恪( )尽职守枘( )凿羲( )皇上人扶掖( ) 谀( )词廓( )然无累忐( )忑( ) 繁衍( ) 一抔( )黄土怒不可遏( ) 阴晦( ) 脚踝( ) 愕( )然鄙( )夷嗤( )笑惘( )然恣( )睢( ) 栈( )桥牡( )蛎( ) 拮( )据( ) 煞( )白发窘( ) 抽噎( ) 根深蒂( )固孜孜( )不倦汲( )取吹毛求疵( ) 狡黠( ) 咬文嚼( )字豁( )然贯通诓( )骗趱( )行朴( )刀恁( )地兀( )自怄( )气喏喏( )连声逞( )辩庖( )官恃( )才放旷佯( )攻谮( )害绰( )刀带挈( ) 相公腆( )着肚子绾( )头发桑梓( ) 商酌( ) 蝼( )蚁干瘪( ) 驳( )船簇( )新胚( )芽虔( )信慰藉( ) 瞰( )望大抵( ) 阔绰( ) 羼( )水蘸( )墨水乍( )蓬捯( )气名讳( ) 荣膺( ) 腻( )歪( ) 擀( )面杖腌臜( ) 如坐针毡( ) 巉( )岩鲦( )鱼倒坍( ) 虬( )须引颈受戮( ) 沉湎( ) 瘠( )薄孱( )弱鲑( )鱼臆( )测攫( )取恻( )隐越俎( )庖代钧( )裁中流砥( )柱万恶不赦( ) 滑稽( ) 糍( )粑( ) 阴霾( ) 鹭( )鸶( ) 打鼾( ) 睡眼惺( )忪( ) 蹑( )手蹑脚峥( )嵘( ) 山麓( ) 鳞次栉( )比涟漪( )甲胄( ) 畎( )亩鹓( )鶵( ) 醴( )泉曹刿( ) 昳( )丽荷( )担者箕( )畚( ) 始龀( )孀( )妻弱子窈( )窕( ) 寤( )寐( ) 蒹( )葭( ) 溯( )洄二、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1.忍俊不禁获益匪浅日转星移贻然自得()2.猝然长逝弱肉强食见贤思齐可望不可及()3.开膛破肚繁弦急管呼朋引伴更胜一愁()4.具体而微花枝招展窸窣作响玲珑惕透()5.空灵澄静黯然飘渺得失之患轻飞慢舞()6.苦心孤意险象迭生春华秋实恍然大悟()7.坚忍不拔闲情逸志爱慕虚荣专心致志()8.海枯石滥引弦而战人声鼎沸锲而不舍()9.叹为观止迫不急待荒草凄凄兀兀穷年()10.嘎然而止孜孜不倦马革裹尸迥乎不同()11.花鬘斗薮撺掇怂恿鲜为人知警报叠起()12.毛骨耸然当之无愧气冲斗牛语无伦次()13.锋芒必露一反既往心会神凝风餐露宿()14.家喻户晓慷慨淋漓芸芸众生妇儒皆知()15.杂乱无章养精蓄锐鞠躬尽瘁一拍即和()16.齐心胁力死而后已义愤填膺勇往直前()17.月明风轻转弯抹角荡然无存触目伤怀()18.长途跋涉穷愁聊倒风尘苦旅鸡零狗碎()19.因地制宜衰草连天添衣无缝在劫难逃()20.物竟天择无动于衷充耳不闻正襟危坐()21.诚惶诚恐粗制滥造藏污纳垢无可质疑()22.黯然失色油然而生冥思暇想长吁短叹()23.盛气凌人沧海桑田莫衷一是囊莹映雪()24.由嘴滑舌引经据典静影沉璧断章取义()25.理至易明言不及义发愤忘食恼羞成怒()26.恪尽职守重蹈覆辙涕泗横流竭斯底里()27.格物致知豁然贯通不言而语恃才放旷()28.挖心搜胆精血诚聚断壁残桓如坐针毡()29.吹毛求疵浩瀚无垠越殂代庖万恶不赦()30.遍稽群籍有例可援鳞次节比顶礼膜拜()31.寻章摘句味同嚼蜡通霄达旦旁征博引()三、改正下列最常见的错别字1.按()装2.甘败()下风3.自抱()自弃4.针贬()5.泊()来品6.脉博()7.松驰()8.一愁()莫展9.穿()流不息10.精萃()11.重迭()12.渡()假村13.防()碍14.幅()射15.一幅()对联16.天翻地复()17.言简意骇()18.气慨()19.一股()作气20.悬梁刺骨()21.粗旷()22.食不裹()腹23.震憾()24.凑和()25.侯()车室26.迫不急()待27.既()使28.一如继()往29.草管()人命30.娇()揉造作31.挖墙角()32.一诺千斤()33.不径()而走34.峻()工35.不落巢()臼36.烩()炙人口37.打腊()38.死皮癞()脸39.兰()天白云40.鼎立()相助41.再接再励()42.老俩()口43.黄梁()美梦44.了()望45.水笼()头46.杀戳()47.痉孪()48.美轮()美奂49.罗()嗦50.蛛丝蚂()迹51.萎糜()不振52.沉缅()53.名()信片54.默()守成规55.大姆()指56.沤()心沥血57.凭()添58.出奇()不意59.修茸()60.亲()睐61.磬()竹难书62.入场卷()63.声名雀()起64.发韧()65.骚()痒66.欣尝()67.谈笑风声()68.人情事()故69.有持()无恐70.额首()称庆71.追朔()72.鬼鬼崇崇()73.金榜提()名74.走头()无路75.趋之若骛()76.迁徒()77.洁白无暇()78.九宵()79.渲()泄80.寒喧()81.弦()律82.膺()品83.不能自己()84.尤()如猛虎下山85.竭泽而鱼()86.滥芋()充数87.世外桃园()88.脏()款89.醮()水90.蜇()伏91.装祯()92.饮鸠()止渴93.坐阵()94.旁证()博引95.灸()手可热96. 做()月子97. 编篡()98.姿()意妄为四、下列每个词语或短语中有一个错别字,请将它们找出来,并把正确字形写在括号里。

九年级语文中考总复习资料(完整版)--

九年级语文中考总复习资料(完整版)--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专题一: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知识点储备】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扬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二、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三、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四、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十五、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六、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七、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八、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答题技巧】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作铺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6、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三、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

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及阅读一、基本文体知识识记(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

(三)说明文分类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四)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六)说明文语言特征:准确(科学性)、生动(趣味性)、议论文语言特征:严密记叙文语言特征:生动、形象、准确(七)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八)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九)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十一)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十二)描写的方法: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三)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十四)议论文三要素: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十五)议论文结构1、引论:提出问题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十六)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十七)常见论证方法: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十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十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二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二十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超详,最新)初中语文总复习知识点归纳整理-精编

(超详,最新)初中语文总复习知识点归纳整理-精编

记叙文1.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人称: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更加亲切)和第三人称(更加广泛)。

3.线索:①人线(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②物线(某一有特意义的物品)③情线(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④事线(中心事件)⑤时间线⑥地点线4.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平叙)。

5.划分: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

6.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或正面,侧面、细节)、议论、抒情、说明等。

7.语言的特点:形象,生动,具体。

8.表现手法:描写、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象征、比喻、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卒章显志、托物言志等。

如何找线索?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记叙顺序?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比如:回忆往事)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人物的描写方法?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对话)描写3、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

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

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
一、阅读理解
1. 短文理解
- 文章1:标题,摘要,主旨,关键词,结论等
- 文章2:标题,摘要,主旨,关键词,结论等
2. 长篇阅读
- 篇章1:主题,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作者观点等- 篇章2:主题,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作者观点等
二、词汇积累
1. 字词辨析
- 词语1:解释,例句,常见用法等
- 词语2:解释,例句,常见用法等
2. 词语拓展
- 词语1的同义词:解释,例句,常见用法等- 词语2的同义词:解释,例句,常见用法等
三、写作技巧
1. 写作要点
- 写作步骤:提纲,扩充,组织等
- 写作注意事项:语法,逻辑,连贯性等
2. 写作素材
- 常用句型:表达观点,转折,因果关系等- 常用词汇:形容词,副词,动词等
四、名句背诵
- 句子1:作者,出处,意义等- 句子2:作者,出处,意义等
五、古文阅读
- 古文1:作者,背景,主题等- 古文2:作者,背景,主题等
六、作文范文
1. 议论文
- 主题1:结构,观点,论据等- 主题2:结构,观点,论据等
2. 记叙文
- 主题1:结构,情节,描写等- 主题2:结构,情节,描写等
以上是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的内容概要,希望对你有帮助!。

九年级语文复习资料及练习

九年级语文复习资料及练习

九年级语文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与语言表达一、汉字的音、形、义一、中考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1.熟悉《汉语拼音方案》。

2.掌握常见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读音。

3.掌握日常生活中常见字的读音。

4.汉字的规范书写。

5.能辨识汉字的正误、改正常见的错字、别字和不规范字。

6.辨析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

二、考题分析几年来中考拼音汉字题一直保持稳定,考查“字音、字形、书写”。

在考查题型上,关于“字音、字形”一般有两种考查方式:一是客观选择式,多用于考查考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一是音形互写,多用于检测考生对字音的拼读能力、对字形的识记能力。

“书写”作为一种新题型,除考查考生的硬笔书法能力外,书写内容也担负起了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任,体现出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三、解题思路和技巧有关汉字的知识点比较琐碎,需要系统地复习相关知识,同时要求答题时非常细心才行。

当然也需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以汉字的意义为例:1.弄清字义。

对字的读音、辨形都有重要意义。

如“莫不关心”与“漠不关心”,“莫”是“没有”的意思。

“漠”是“冷淡”的意思,如果写对人不关心,应该用“漠”而不该用“莫”。

2.每个汉字要掌握其准确含义,不可望文生义。

如“走马观花”的“走”,今义为“步行”,古义为“跑”。

“感激涕零”的“涕”是“眼泪”,“零”是“落”的意思。

3.有些字除本义外,还有引申文和比喻义。

例如,“高”本义是“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而“高速度”、“高见”中的“高”则是它的引申义。

“蜂拥”中的“蜂”作“成群地”讲,用的是比喻文。

4.有些字是多义字,这就需要根据语境考虑它的意义。

总之,要全面严格地掌握字的形、音、义,才不致读错、写错、用错。

初三学生必备语文复习资料

初三学生必备语文复习资料

初三学生必备语文复习资料中考在即,同学们对重点知识还有点难以整理,还要复习好学过的语文知识。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三学生必备语文复习资料,期望对您有所帮助!初中语文的复习资料1、《次北固山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全诗写诗人停船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江南冬末的景物和感受。

首联勾画出在江南旅途中所见到的明媚风景:茫茫江水,隐隐青山。

颔联抓住早春江湖这一独有的景象,平阔正悬四字准确生动,阔是平的结果,只有江水涌涨,江面才变得宽阔,正即包含和风又包含顺水的意思,使诗句生动地描画出江水涌涨、水波浩荡、风顺帆正的壮美图景。

颈联写天将破晓时,一轮红日涌出江面,虽已是残冬,但一轮红日给四周风景带来了生命的光辉。

生和入突出江南早春的特点,这一联妙在不仅描写景物入神,而且富于生活哲理:新事物脱胎于往事物当中,往事特中孕育着新事物,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尾联写看到大雁北归,想到新年行将来临,而今身处异地他乡,自然而然地引出诗人淡淡的思乡之情。

全诗写景生动传神,意境开阔,抒情自然。

2、《钱塘湖春行》: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全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欢乐的心情。

首联写远景,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公亭西边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

初平写春水初涨与湖堤相平,云脚低写远望白云,似与湖水相接,描画了一幅开阔又明朗的春天图景。

颔联写莺燕的活动。

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的显现给人们带来的早春生气蓬勃的感觉,早新两字用的妙:是诗句的诗眼,作者抓住早春这一独有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在西湖见到早春景象时无比欢乐的心情。

颈联写近景,五花八门、随处开放的野花使人眼花缭乱,新长出的春草刚刚没过马蹄。

尾联写诗人沉醉在湖东的白沙堤掩映下的绿杨阴里,以至于流连忘返。

全诗写景层次分明、由远到近、消息结合,情形交融。

3、《过故交庄》: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全诗描写了与朋友团圆的生活场景和山村的娟秀风光,表达了朋友间那种浑厚的友谊和诗人对农村风光的爱好之情。

中考语文复习必背知识点归纳最新版-可打印

中考语文复习必背知识点归纳最新版-可打印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资料一.常用成语1、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2、擎天撼地:形容力量巨大。

3、肃然起敬: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

4、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5、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

6、繁弦急管:各种各样欢快的音乐声。

7、灯红酒绿: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

8、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比较小而已。

9、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的心情。

10、获益匪浅:得到很多益处。

11、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12、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13、弱肉强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14、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15、踉踉跄跄中:走路不稳的样子。

二.古诗词一、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这些背景知识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

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能对诗歌进行高屋见瓴的分析。

如: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在气势雄伟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

王维诗含蓄生动,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李煜词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欧阳修词清丽明媚而又语近情深,柳永词缠绵悱恻,苏轼词雄健豪放,李清照词婉约凄切,陆游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

二、掌握几类常用的赏析术语1、常见的意境:恬静优美、清幽明净、明丽清新、雄浑壮丽、壮阔苍凉、萧瑟凄凉、孤寂冷清、清冷幽静等。

2、常见的表现技巧:(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对比、双关、设问、反问等。

(2)描写手法主要有:托物言志、小中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联想想像、正侧面结合、比较衬托、乐景写哀、欲扬先抑、象征、渲染、白描、用典等。

(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事抒情)。

(4)语言风格: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华美绚丽、委婉含蓄、简练生动、雄浑豪放、沉郁顿挫。

人教版初中语文总复习所有背诵篇目(整理版可直接打印)

人教版初中语文总复习所有背诵篇目(整理版可直接打印)

文言文1、《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2、《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3、《古代诗歌五首》《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初中语文复习资料大全

初中语文复习资料大全

初中语文复习资料大全引言:语文在初中阶段是学生必修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帮助初中学生复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水平,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初中语文复习资料,包括课本知识点总结、重要考点讲解以及备考经验分享。

一、初中语文课本知识点总结1. 《语文课程标准》知识点梳理针对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总结归纳各个年级课本的重要知识点,包括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2. 语言文字知识点总结汇总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语言文字知识点,包括词汇、词语搭配、词义辨析、成语、谚语等,便于学生进行系统的巩固和复习。

二、初中语文重要考点讲解1. 写作技巧讲解分析常见的写作题型,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讲解每类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方法,给出典型例子进行详细解析。

2. 阅读理解方法分享分析不同类型的阅读理解题,如主旨大意题、细节理解题、推理判断题等,给出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并配以例题进行讲解。

3. 诗词鉴赏技巧指导提供常见的古代诗词,讲解诗词鉴赏方法和技巧,包括对诗句的理解、韵律分析、意象解读等,帮助学生提高对古代文学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三、初中语文备考经验分享1. 学习方法指导分析不同的学习方法,包括划重点、归纳总结、背诵、模拟练习等,指导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并提供学习技巧和注意事项。

2. 阅读技巧分享分享提高阅读效果的技巧,如快速阅读、标注重点、积累阅读素材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 写作实战经验总结分享写作备考的经验,如如何选取合适的写作素材、如何提升写作表达能力、如何调整篇章结构等,配以实例进行详细说明。

四、结语通过本文的初中语文复习资料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初中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和巩固。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还需注重平时积累和不断的练习,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初中语文的学习不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对语言的热爱和欣赏能力,通过语文学习,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

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

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1. 文言文
- 古文阅读
- 文言文句子分析
- 古文词语辨析
- 古诗默写
- 选取常见古诗,进行默写练
- 古文名句背诵
- 背诵古文名句,理解其中的意义
2. 现代文
- 阅读理解
- 练常见的阅读理解题型
- 写作技巧
- 论述文写作技巧
- 作文写作技巧
- 课文分析
- 对课本中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3. 古代文学
- 《红楼梦》
- 红楼梦人物分析
- 红楼梦情节分析
- 《西游记》
- 西游记人物分析
- 西游记情节分析
- 《水浒传》
- 水浒传人物分析
- 水浒传情节分析
4. 现代文学
- 小说阅读理解
- 练现代小说的阅读理解题型
- 短篇小说分析
- 对常见短篇小说进行深入分析
- 作家作品鉴赏
- 了解著名作家及其作品的特点
5. 修辞手法
- 比喻
- 理解比喻的用法和作用
- 拟人
- 理解拟人手法的运用
- 夸张
- 理解夸张手法的效果
以上是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的大致内容,包括了文言文、现代文、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以及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系统学习这些资料,可以全面提高语文水平,为应对初中语文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中考复习资料:初中语文1-6册文学常识汇总

中考复习资料:初中语文1-6册文学常识汇总

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

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拼音类考点说明:1.考查能否正确拼写。

(1)“Y”“W”的使用方法;(2)声调符号的标写,音调和音位都要正确,泰州地区的音调主要存在阴平和去声的混淆问题;(3)单纯iou、uei、uen的省写;(4)正确使用隔音符号。

2.考查能否正确读音。

常见的误读主要有4种:(1)多音字误读。

多音多义字在汉字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这类字不止一个读音,不止一个意义,要读出正确的读音必须联系语言环境。

(2)方言误读。

泰州地区的方言误读主要有:“n”和“l”分不清;“z”“c”“s”和“zh”“ch”“sh”分不清;鼻音韵尾“n”“ng”分不清。

(3)声旁误读。

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合在一起构成的,所以,一般说,可以根据声旁来判断这个字的音,如洋、球、绣,但是,因为古今字的演变,有些古代的形声字,现在的声旁的读音和这个字的读音不同,如:涸读hé,不读gù;愎读bì,不读fù;掇读duō,不读zhuì.(4)形近字误读。

汉字中有些字的字形非常接近,因而常常造成误读,如“粟”与“栗”,“帙”与“轶”,“戳”与“戮”等。

强化训练: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嫣红(yān)虬枝(qióu)缄默(jiān)脑髓(suǐ)B、渲染(xuàn)诘责(jié)竣工(jùn)琐屑(xiè)C、狭隘(yì)玷污(diàn)揩油(kāi)歼灭(jiān)D、天堑(qiàn)惩罚(chéng)贿赂(luò)执拗(niù)2.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A、收敛(liǎn)蝉蜕(tuì)酝酿(niàng)豁达(hùo)B、校对(jiào)差事(chāi)参差(cēn)充塞(sè)C、迸发(bèng)眷恋(jüàn)自诩(xǔ)黄晕(yùn)D、濒危(pín)广袤(mào)摇曳(yè)分娩(miǎn)3.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轶事(yì)烙印(luò)干戈(gē)翔实(xiáng)B、剔透(tī)拱手(gǒng)风靡(mǐ)乖巧(guāi)C、蛰伏(zhé)孪生(luán)踹开(chuài)点缀(zhui)D、楠木(nán)谛听(dì)冰雹(báo)沽酒(gū)4.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裨益(bèi)幼稚(zhì)骤然(zhòu)摩挲(suō)B、占卜(bǔ)天籁(nài)呆滞(zhì)蠕动(rú)C、嗜好(shì)泥淖(nào)汲水(jí)疲惫(bèi)D、迷惘(wǎng)紫薇(wéi)和面(huó)矢志(shǐ)5.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A、憧憬(chōng)觅食(mì)恍惚(huǎng)陛下(bì)B、铠甲(kǎi)窥见(kuī)酣睡(hān)睥睨(pì)C、和谐(xié)矫健(jiǎo)丛莽(mǎng)寒伧(chen)D、炫目(xuàn)嗤笑(chī)分外(fèn)玷污(zhān)6.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跌宕(dàng)桑椹(shèn)缭乱(liáo)恣情(zī)B、绚丽(xuàn)粗犷(kuǎng)翌日(yì)嗫嚅(rú)C、刹时(chà)被褥(rù)分泌(mì)吝啬(shè)D、恹恹(yān)颧骨(quán)翡翠(fěi)拮据(jié)7.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A、帷幕(wéi)盔甲(kuī)修葺(qì)保佑(yòu)B、聆听(líng)媒体(mí)器皿(mǐn)耷拉(dā)C、什物(shí)斟酌(zhuó)孤僻(pì)雍容(yōng)D、蠕动(rú)堪称(kān)瀚海(hàn)划拳(huá)8.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诠释(quán)枯瘠(jí)珊瑚(shān)跻身(jī)B、佳肴(xiáo)开拓(tuò)匝道(zā)笨拙(zhuō)C、蹒跚(pán)呜咽(yàn)一簇(cù)敷衍(yǎn)D、秀颀(qí)渲染(xuān)侃侃(kǎn)讴歌(ōu)9.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崛起(jué)犀利(xī)倜傥(dǎng)坎坷(kǎn)B、矍铄(shuò)迥弃(jiǒng)栓塞(sài)凫水(fú)C、呆滞(zhì)谦逊(xùn)纤维(xiān)窗棂(líng)D、葱茏(lǒng)瑟索(sè)一泓(hóng)骈进(pián)10.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摞起来(luò)斑蝥(máo)推重(chóng)行辈(háng)B、找茬儿(chá)逾越(yú)悚然(sǒng)恶心(è)C、凝眸(mó)孵化(fú)深黯(àn)打盹(dǔn)D、一霎间(shà)腼腆(tiǎn)屯门(tún)攒击(cuán)1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A、琢磨(zhuó)B、教诲(huì)C、琥珀(fǔ)D、舐干(shì)12.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埠头(bù)B、锃亮(cèng)C、杀戮(luò)D、囿于(yǒu)13.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孜孜不倦(zī)骇人听闻(hài)拈轻怕重(liān)金蝉脱壳(ké)B、惩前毖后(bì)忍俊不禁(jìn)喋喋不休(dié)脍炙人口(kuài)C、偃旗息鼓(yǎn)正宗嫡传(dí)言简意赅(hài)并行不悖(bèi)D、戛然而止(jiá)鲜为人知(xiǎn)素昧平生(mèi)挑拨离间(jiàn)14.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盎.然纷呈.摒.弃履.历要塞.翩跹.溘.然丞.相蓦.地掰.断嶙峋..瞭.望伫.立芳醇.怦.然粜.米辍.学避讳.赝.品默契.15.根据拼音写出汉字丰yú()蹊qiāo()nì()烦pìn()请罗suō()天qiàn()tuí()唐挑xìn()肃mù()gèn()古xùn()职慰jiè()瓜ráng()诅zhòu()yǔn()逝狡xiá()(二)标点符号类用法说明:(一)点号——表示词句的停顿和语气1、句末点号(1)句号[。

]表示陈述句末尾停顿。

例句:迎风快骑使人感到轻快又有力量,飘飘然而心旷神怡。

(2)问号[?]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

例句:你知道这朵花的名字吗?(3)叹号[!]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例句: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2、句内点号(1)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停顿。

例句: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动摇了。

(2)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例句:我把春天的水仙、兰花,夏天的芙蕖,秋天的秋海棠,冬天的腊梅,当作我的命根子。

(3)分号[;]表示一句话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例句: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4)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用来提起下文。

例句:不久便到了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

(二)标号——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

1、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着重强调、特殊称谓和讽刺否定等的话。

例句: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

2、括号[()]标明行文中注释的话。

例句:《飞红滴翠记黄山》选自《话说长江》(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年版)。

3、破折号[——]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

例句:已登上敌岸的战士,踏着反动派的旗子,向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老巢——南京城冲去。

4、省略号[……]标明行文中省略了的话等。

例句:她画得很慢,一号房、二号房、发电房、奠基石、国旗……每画一样,脑子里都要闪现出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心里都要引起一阵激动。

5、书名号[《》]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等。

例句:《繁星》选自《巴金选集》第八卷。

特别提醒:(一)问号1、选择问句,句中用逗号,句末用问号。

例句: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2、连续问句后均用问号。

例句: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3、主谓倒装句,句号放在句末,谓语后用逗号。

例句: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4、有的句子虽使用了疑问词,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语气,句末不可用问号。

例句:我不知道他的书放在什么地方。

(二)顿号1、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

例句:这个小姑娘看上去有十二三岁。

2、并列词语之间有“和”“及”“与”等连词,不用顿号。

例句:商店里陈列着家电服装和日用百货。

3、集合词语不用顿号。

例句:再过七八年,工农业生产将会有大的发展。

(三)冒号1、转述的话不能使用冒号。

例句:李老师说,他今天不舒服,不来给同学们上课了。

2、“XX说”在中间,话在“XX说”前后,不能用冒号,用逗号。

例句:“嗯,”他终于说,“送行的季节差不多了。

”3、短暂停顿不必用冒号例句:本市文坛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勇、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四)引号1、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2、如果引文不完整或者引文成为作者自己说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要放在后引号之外。

例句:她常常对我讲“长毛”。

强化训练: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鲁迅先生说的“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也正是松鼠的风格写照。

B.两只手握到一起的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C.让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的?D.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