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古诗词《锦瑟》的创作主旨

合集下载

《锦瑟》解读

《锦瑟》解读

《锦瑟》解读
《锦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

这首诗以锦瑟为喻,抒发了诗人对美好时光逝去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现进行如下解读诗文如下: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的主题是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诗人通过对锦瑟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庄子梦蝶、望帝春心、沧海珠泪、蓝田玉烟等,寓意着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诗的前两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表达了诗人对五十岁生日的感慨,五十弦象征着人生的五个十年,而“一弦一柱”则代表着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诗人借用庄子梦蝶和望帝春心的典故,暗示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美好愿景。

同时,蝴蝶和杜鹃分别象征着美好和悲伤,表达了诗人在追求美好过程中所经历的喜悦和痛苦。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诗人运用沧海珠泪和蓝田玉烟的意象,表达了人生无常的感慨。

尽管沧海和蓝田分别是美好和温暖的象征,但珍珠仍有泪,玉石亦生烟,意味着美好时光总是短暂。

最后两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人总结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承认过去的美好时光已成为回忆,而当时的自己却无法抓住那些美好的瞬间。

总的来说,《锦瑟》是一首表达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感慨的诗作,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人生的短暂和美好。

这首诗作既抒发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也传达了对人生无常的哀叹。

李商隐诗词《锦瑟》的主题

李商隐诗词《锦瑟》的主题

李商隐诗词《锦瑟》的主题李商隐诗词《锦瑟》的主题《锦瑟》是唐代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以含意的隐晦、意境的朦胧而著称,也以其特有的朦胧美和丰富的暗示性,吸引历代诗评家和注家一次又一次地试图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李商隐诗词《锦瑟》的主题:《锦瑟》作为李商隐的代表作,自问世以来,颇得文人雅士的喜爱,但它的主题,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说、寄兴说和诗序说,每一种学说对诗歌有不同的解读,甚至同一种学说,也有不同的解读。

在认真研读了李商隐的生平、身世资料后,笔者认为《锦瑟》的主题除了悼亡、恋情、自伤和寄兴,还向人们揭示了在对美好事物追求时的迷恋和执着,在美好事物消逝时的失落和怅茫;描绘了人人都可能会体验到的一种复杂心境,莫名的失落、无端的惆怅、说不出的美好和道不明的感伤……古往今来,惹人喜爱的爱情诗比比皆是,令人赞赏的自伤诗数不胜数,为什么只有《锦瑟》倍受推崇?笔者认为,《锦瑟》所揭示的复杂而又无可名状的心境才是它真正引人入胜的原因。

原文: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赏析: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

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

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学者周汝昌认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

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起联两句,从来的注家也多有误会,以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尔云云。

其实不然。

“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

此诗人之痴语也。

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条弦,到李商隐时代又实有多少条弦,其实都不必“考证”,诗人不过借以遣词见意而已。

李商隐诗歌《锦瑟》创作主旨

李商隐诗歌《锦瑟》创作主旨

李商隐诗歌《锦瑟》创作主旨李商隐诗歌《锦瑟》创作主旨李商隐,晚唐诗坛的创作主将,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李商隐的诗歌成就直追盛唐大家,代表了晚唐诗歌创作的最高艺术水准。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商隐诗歌《锦瑟》创作主旨,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关于《锦瑟》创作主旨既往研究观点的几点商榷意见历代学者和评论家们对于李商隐《锦瑟》一诗的创作主旨莫衷一是,众说纷纭,概括起来,主要有咏物说、悼亡说、自伤说、爱情说等几种观点。

虽然各种观点皆有自己的论证,但笔者总觉得不够全面和准确,都有一些可待商榷之处。

持咏物说者,仅凭诗名《锦瑟》和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句就简单地推断为该诗乃咏物诗,显然比较武断。

根据全诗所表现出的充沛情感和迷离意境,这绝不是一首咏物诗所能解释的,因此咏物说显得非常苍白。

持悼亡说者,根据古人对断弦之说的理解(古代男子的妻子先夫君而去世,该男子即被称之为“断弦”),认为古瑟本为二十五根弦,而此诗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句则表明作者写这首诗是悼念自己的亡妻王氏。

这种说法固然有一定的说服力,但该诗的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一句似与悼亡之说有所冲突。

既然李商隐如此深刻地爱着并怀念着自己的亡妻,为何会有“只是当时已惘然”之感慨呢?显然难以自圆其说。

持爱情说者,以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一句出发,认为此诗是李商隐怀念昔日恋人所作。

但细品此诗,发现该诗绝非爱情诗所能简单定位的,此诗所发散出的深沉生命之思在颔联和颈联中有充分的体现。

持自伤说者认为此诗乃李商隐自伤身世之作,为自己一生的仕途郁郁不得志作一首无可奈何的悲歌,持此说者主要是结合李商隐一生的仕途遭际而得出的结论,虽有一些道理,但笔者认为,仍然不能简单地以自伤身世来概括此诗的创作主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关于《锦瑟》创作主旨既往研究的主要观点,或过于简单,或以偏概全,或难自圆其说。

孟子曾提出“知人论世”的著名文学研究观点,笔者先从李商隐的人生经历以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入手,试图解开《锦瑟》一诗创作主旨的谜团。

锦瑟李商隐赏析

锦瑟李商隐赏析

锦瑟李商隐赏析
《锦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被认为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下面是对《锦瑟》的赏析:
这首诗以古琴“锦瑟”的形象为线索,通过描绘琴弦的音乐和琴师的心情,抒发了诗人对于逝去的时光和美好过往的思念和悲伤。

首先,诗人以“锦瑟无端五十弦”开篇,形象地描绘了锦瑟的壮丽和复杂,五十根琴弦象征着丰富多变的人生经历。

接着,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一弦一柱思华年”,将琴弦与自己的心情相对照,凸显了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

在第二和第三节中,诗人以琴声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悲伤和迷茫。

他写道:“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表达了梦境般虚幻的存在和对于现实的渴望。

他将自己比作“游子吟”,形容自己在尘世中的流离和无奈。

然而,诗人并不只是沉浸在悲伤中。

在最后两节中,他呼唤着“玉台前面无六幺”,表达了对于纷乱世事的厌倦,渴望返璞归真、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整首诗用丰富的意象和音韵上的细腻描写,将琴声与人生相连,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转和人生的思考和感叹。

通过琴声的比喻,诗人抒发了自己对于美好过往的怀念和对于现实的困惑,传达出一种对于生命的深沉感悟。

总的来说,李商隐的《锦瑟》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感情表达方式,表达了对于时光流逝和人生经历的思索和感慨,展示了他才情横溢的艺术风采。

《锦瑟》 文章解读

《锦瑟》 文章解读

《锦瑟》文章解读杨洪基唱过《锦瑟》这首歌曲,深情而动听。

那么,《锦瑟》这首诗究竟是怎样的一首诗呢?本文将从诗人、题材、结构和意境四个方面对《锦瑟》进行全面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锦瑟》的作者和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他是唐代文学的巅峰之一,被誉为"李杜之间,乃公子哥"。

李商隐以其细致入微、意境深远的诗歌风格,享有盛名。

而《锦瑟》则是李商隐早期的作品之一。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锦瑟》的题材和主题。

这首诗的题材是琴,可以说是以琴为主题的抒情诗。

通过对琴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和忧伤之情。

诗中,“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句话直观地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思念之情。

同时,诗中还将琴弦比喻为心弦,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然后,我们来分析一下《锦瑟》的结构和用词。

这首诗共有七句,是一首长篇抒情诗,每句都以平仄严谨的五言句式构成,音韵优美动听。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夸张和比喻等。

比如,“琴断弦已坠”将琴弦的断裂夸张成了琴身的坠落,形象生动。

同时,用词精准、贴切,富有音韵感,使整首诗更具审美价值。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锦瑟》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整首诗以琴为线索,通过琴弦的断裂和诗人的哀叹,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时光和失去的爱情的无尽思念和痛苦。

诗中有许多富有哲理的句子,如“白发齐眉生,青春各已还”、“伤心秦汉经行处,读书万卷始通神”,都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质朴真挚,使读者产生共鸣,引发人们对生活和爱情的思考。

通过以上解读,我们可以看出,《锦瑟》是一首以琴为主题的抒情诗,通过描绘琴弦的断裂,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时光和失去的爱情的思念和痛苦。

诗中运用了精湛的修辞手法,结构优美,用词精准,意境深远。

读者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也不禁反思自己的人生和情感。

总结起来,《锦瑟》这首诗是李商隐的一部代表作,通过对琴弦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往事和失去爱情的思念之情。

《锦瑟》 文章解析

《锦瑟》 文章解析

《锦瑟》文章解析《锦瑟》是中国古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作,通过对古乐器“锦瑟”的描写,表达了人生的苦短和时光的流逝。

本文将对李商隐的这首诗进行解析,分析其意境、艺术手法和主题等方面的内容。

一、诗歌背景与题材介绍《锦瑟》这首诗作是李商隐于唐代创作的,可见李商隐对古乐器的钟爱与欣赏之情。

该诗以“锦瑟无端五十弦”为开篇,描述了锦瑟的美妙音响,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深意。

此外,诗中还融入了人生的哲理和时光的流逝,使诗作更加富有内涵。

二、意境的描绘与感受诗中的锦瑟被描绘成只有五十根弦,但却能奏出丰富多彩的音乐。

作者通过对乐器的描写,展现了其音色华美、音律动听的特点。

在读者的脑海中,很容易形成一幅奇妙的音乐画面,使人感受到锦瑟所散发的美好与魅力。

三、艺术手法的运用李商隐在《锦瑟》中运用了一系列的修辞手法,使诗作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首先是用字方面,作者使用了形象生动的词语描述,增加了诗的艺术感。

其次是句法运用,通过运用排比和对偶等手法,使诗歌更加优美。

此外,还有意象的运用,通过描绘“纤弱”、“柔情”等词语,凸显了锦瑟的柔美与脆弱。

四、主题的阐述与思考《锦瑟》中主题的核心是人生的短暂与时光的流逝。

通过对乐器的描写,作者意在表达人生的脆弱无常和光阴易逝的真理。

这一主题引发了人们对生命的思考,使人深感时间的珍贵与宝贵。

诗中的“凄清”、“切切”等词汇,更加突出了时光的无情和命运的弄人。

五、诗歌结构与韵律特点《锦瑟》采用七言绝句的形式,由四个四行节构成,每行五或七个字。

整首诗以叙述为主,情绪缠绵而深沉。

在结构上,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排比和对仗,以及平仄押韵等手法,使诗句韵律流畅,表达更加自然。

六、诗歌的影响与审美价值《锦瑟》作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既体现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也展现了他卓越的诗歌才华。

这首诗作深邃而含蓄,突破了艺术形式与人生境遇之间的限制,使人们对音乐、艺术和生命有了新的理解。

因此,它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影响力。

李商隐锦瑟讲解

李商隐锦瑟讲解

李商隐锦瑟讲解《锦瑟》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全诗描写了一位相思女子在思念之下弹奏着古琴,情感的内涵深厚,语言艺术也极为精妙,堪称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首先,《锦瑟》的标题取自于琴的名称,以琴喻人,这是李商隐运用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琴音抒发内心的情感,传达诗人对相思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篇,“锦瑟无端五十弦”,立即将读者引入到一种意象之中。

锦瑟是古代音乐器乐之一,古称“五十弦”,其构造十分精细,琴弦之多呼之欲出。

诗人以“锦瑟无端”来形容内心情感的无端,无法控制,强调了相思之情无法自持。

“一弦一柱思华年”,表现出詩人對逝去岁月的怀旧之情。

每一根琴弦都承载着诗人对年华逝去的怀念,展露了对过往时光的思念,悲怆之意令人动容。

接着,詩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与琴师之间的爱情,琴与琴师的关系在诗中成为一个比喻和隐喻。

诗中写着,“天生尤物凤皇汉,比翼连枝当日愿。

”詩人將自己與琴師之間的愛情比作凤凰与百鸟双飞的美好联姻,愿与琴师相伴相守。

诗人随后写道“没有相思不能高愿”,以琴师的相思之情来衬托詩人对琴师的爱的坚贞。

而詩人之所以弹奏锦瑟,正是为了表达出对爱人的思念之情,琴声婉转悠扬,比喻着诗人对爱情的期望。

在诗的结尾部分,诗人再次表达对爱人的思念,写道“悠悠我心,联翩(piān)君思”。

这里的“悠悠我心”用以描述诗人内心的愁绪,而“联翩君思”形容爱人的思念像羽毛般扑扇心头。

整个句子让人感受到诗人深深的相思之情。

通过“琴师之音”,李商隐将诗人对爱情的饱满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琴声与诗意相辅相成,令人感受到一种古意盎然的内心情怀。

《锦瑟》以流畅的语言和优美的形象勾勒出詩人内心的苦闷和思念之意,给读者带来了深情和美感。

总之,李商隐的《锦瑟》以古琴锦瑟为喻体现了诗人无法控制的相思之情。

通过琴声传达出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怀旧,表达对琴师的爱情,以及对爱人的深深思念。

整首诗以婉转悠扬的语言和精美的意象营造了一种温馨悲伤的情感氛围,并以此唤起读者的共鸣。

《锦瑟》主题解读

《锦瑟》主题解读

《锦瑟》主题解读我认为《锦瑟》主旨是诗人自伤身世。

李商隐的爱情诗尤为出名,像两首《无题》,其中均有传诵千古的佳句,比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等等。

如果这首诗被看做“悼亡诗”,似乎也是合情合理。

然而若再深入挖掘,“悼亡”也可看成是自伤身世的一种表现。

李商隐一生仕途不得志,然而起初婚姻的幸福美满给了他莫大的安慰,妻子王氏的早逝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这让他的精神世界开始迷茫,在对妻子深深的悼念之中,他更加感伤自身坎坷多舛的身世,于是造就了这首“独恨无人作郑笺”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锦瑟在演奏,它悲凉凄苦的音调勾起诗人的满腹愁绪,奠定了全诗凄婉哀愁而又隐晦的感情基调。

诗人倾听弦声,音乐悠悠中,他回忆起自己的经历。

诗人已经步入中年了,曾经的年华早已不待人,只顾匆匆离去,可是记忆却历历在目。

当年的意气风发早已寻觅不到,曾经的春风得意被现实狠狠地打垮,岁月的沧桑给诗人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

妻子已然不在,风雨之中徒留诗人一人黯然神伤,那些曾美好的时光终成记忆,幸福却也永远回不来了。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究竟哪些是梦境哪些是现实,谁还分得清?悠悠琴声,如梦如幻,梦幻中的诗人有些迷茫,若心找不到方向又该怎么办?诗人的身世正是在这惘然之中,诗人本是最无辜,偏要夹在两党之间处处受排挤、打击,他便迷茫了。

诗人的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没,空有满怀壮志却有施展的机会,何其可悲啊!“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万物朦胧,若有若无地让人心怀期待。

可是那理想的缥缈是诗人可望而不可及的。

理想在前方,诗人却永远无法到达,正如那海市蜃楼,美好的终究是幻影。

诗人心中的凄凉悲苦,根源是他那浮萍般的身世,他在人事中浮沉找不到精神的寄托,孤零零的诗人让他笔下的诗句都虚无了。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种种情事岂待成追忆时才感到哀痛,年华流过之时,便已体味到了其中苦涩的悲哀。

在明月有泪的悲凉里,在良玉生烟的缥缈中,诗人回忆他的年华往事,追忆昔日的情缘,空留当年的怅惘,令他再一次不胜嗟叹:年华流逝不等人,而我的远大抱负已然成空。

《锦瑟》古诗解析

《锦瑟》古诗解析

《锦瑟》古诗解析《锦瑟》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婉约深情的笔触,抒发出诗人对逝去爱情的回忆和深情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变幻。

整首诗共计20句,颇具抒情意味。

诗中通过对琴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怀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首先,诗人提到“锦瑟无端五十弦”,此处以锦瑟比喻爱人的心,意味着爱人的心曾与自己相连、相认,如今却无法再相见,如同弦无端断裂。

此处的“五十弦”指的是古琴的琴弦数量,借以强调感情的丰富和深刻。

接下来,诗人通过“一弦一柱思华年”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回忆和思念。

这句诗以“一弦一柱”形容琴弓,琴声追忆往事,柱子则象征了对过去的执着和依恋。

诗人将琴声与自己心中的美好回忆联系在一起,使诗情更加深沉。

随后,“庄生晓梦迷蝴蝶”出现在诗中。

这句诗将庄周的“庄生梦蝶”与现实中的“晓”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现实与梦幻的反思。

诗人将自己比喻为庄周的梦境,而爱情则像是困扰自己的蝴蝶,使得诗人在现实与梦幻之间愈发迷茫。

接下来,“千里黄云白日曛”描绘了一片黄色的浑浊天空。

黄色象征着无尽的遗憾和失望,如同黄云笼罩了整个天空。

同时,“白日曛”,则暗示了夕阳的余辉。

这样的氛围营造,让诗人内心的哀思更加浓重。

然而,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则转向表达对命运的不满和无奈。

“青天”即是美好无比的天空,“青天”却被“鹊”覆盖。

“鹊”的出现则是象征着凶兆和厄运,表达了诗人内心对命运的愤懑和无可奈何。

最后两句“痴心玩物/命犹如虚设”则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对命运的怨怼。

痴心玩物指的是诗人对过去爱情的不舍和坚持,而命运虚设,则意味着命运无法预测和把握,人生的变幻无常。

整首诗通过对琴音的运用,以及通过比喻、象征的手法,将诗人深刻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出来。

诗中情感真挚、意境深邃,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爱情的追思和对人生常态的疑惑。

通过《锦瑟》这首古诗的解析与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丰富情感和独特表达方式。

分析李商隐《锦瑟》的主旨

分析李商隐《锦瑟》的主旨

分析李商隐《锦瑟》的主旨分析李商隐《锦瑟》的主旨 这⾸《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

在当代社会,对⽂学作品的研究,本⼈认为主要着眼于其“对当代社会的意义”,这⼀“意义”,并不是单纯的讲作品的教化作⽤,也可以是对⽂本创作技巧的研究,也可以是研究作品中所包涵的对当代社会有积极意义的主题思想、科学常识、美学意义等等。

从“对当下社会的意义”这⼀⾓度研究⽂学作品来讲,实质上我们是以现代⼈的思想范畴、科学认识程度、美学标准等来评判和理解的,究竟能否与作者的本意相符,这就不得⽽知了,或许与作者⼼有灵犀,或者是与其想法⼤相径庭。

进⼀步讲,我们对前⼈作品的研究⼤多也逃不过“当下⼈的思维”这⼀框架(本⼈认为),特别是对离我们已经⾮常久远的⼀些⽂学作品的研究。

所以,仅就“对当下社会的意义”这⼀⾓度出发,很⼤程度上,本⼈认为我们也没有必要去费尽⼼机的揣摩作者的本意,只要⽴⾜⽂本,以现代⼈的“眼光”(思想和⽅法)去解读出有意义的东西,来弥补现代⼈的情感缺失,学习和借鉴前⼈优秀的创作技巧和⽅法以及作品的美学涵义等,只要不牵强附会,则都是可以被容许和接纳的。

这并不是说,完全将前⼈同我们割裂开来,实际上也并没有,因为“作品”本⾝就已经将我们同前⼈联系了起来。

此外,对⽂学作品的研究还要注重科学⽅法的运⽤,特别是对诗歌的研究,如果仅就诗歌主旨和情感的研究,本⼈认为,要注意以下⼏点: ⼀、要尊重⼈类思维的规律。

对⼀事件,⼀感情,我们可以⽤千变万化的语⾔表达,但是思维在组织语⾔反映事件和情感时,很多时候包含的事件和情感是单⼀的,⾄少是联系密切的。

⽐如,我们见到⼀头猪,⾸先认为它是⼀头猪,⽽不会说它既像⼀头猪,⼜像⼀头⽜。

但我们可以这样思考:如果猪⿐⼦插上两根葱,就有点像⼤象了。

《锦瑟》⼀诗,有⼈说是写“⾳乐”的,歌咏“瑟”之物的,如果真是这样,锦瑟与后⾯的这些典故和传说如何联系起来呢?本⼈鄙陋,不但思维上⽆法将之联系,情感上亦是难以接受。

浅析《锦瑟》诗的情感内涵

浅析《锦瑟》诗的情感内涵

浅析《锦瑟》诗的情感内涵《锦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抒发自己情感的诗歌,全诗通过描绘一把被连弹了十年的锦瑟和一个离别多年的爱人之间的相互感情以表达诗人深深的爱和痛苦之情。

其间充满激情和震撼力,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诗歌开篇即写出“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现实境况,不仅充分明确了诗人主题,而且表现出参差不齐的琴弦与心中无处发泄的思念产生的反差。

这样的情感与现实的反差把弹一曲《高山流水》作为推出的正面。

然而,这曲曲调中却表现出诗人深深的思念,从而把这支琴的主题转化为诗人的心灵状态。

在这两种状态下,锦瑟和诗人都表现出了深刻的痛苦之情。

关于锦瑟,诗人有着非常深刻的情感。

锦瑟不断地颤抖着,就像诗人的心灵一般。

然而,锦瑟的不停颤动似乎是因为缺乏情感交流的共鸣,而诗人缺乏情感交流的原因是因为他的爱人已经离去数年,重逢的希望渺茫。

这种情景下,诗人只能借助琴来抚慰心中的痛苦,而感受到情感交流的音符才能让他感到温暖。

诗歌中最具有感染力的部分就是诗人对离别的描述。

诗人表现出了相思之痛,把爱人的离开比作春去秋来、天变地换。

这样的伤痛无论是对诗人的现实还是对魂魄和思想都是一个深刻的伤害。

思念和疼痛不仅仅是在诗人的头脑中存在,而是融入了诗人的血液中,成了他失去爱情之后的日夜梦牵,让他无法平静地度过。

面对这样的折磨,诗人尝试用琴音来表达心中的痛苦,试图借助这个思路来减轻自己的痛苦。

《锦瑟》穿透的痛苦不仅仅是歌颂爱情,也不仅仅是诵读自己的孤独。

它还是一首表达人类内在情感的诗歌。

诗人在表达自己的痛苦时,借用了一些比喻和对比来加深它们的影响力。

通过琴音和进一步描写荒芜的世界来表达,强烈的表达出对思念的崇敬和痛苦之情。

《锦瑟》的情感内涵不仅仅是爱情,它还涉及到每一个人的灵魂境界与内心感受。

在这首诗中,李商隐通过锦瑟和离别的爱人传达了深沉的情感内涵。

每当琴弦拨响,都是心灵的跨越和交流。

纵使离别已成悲凉,但是诗人的痛苦在琴声中能够得到消解。

从典故解读试析《锦瑟》主旨

从典故解读试析《锦瑟》主旨

092李商隐诗的主题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隐匿于意象堆叠的迷雾之中,若轻云之蔽月。

而《锦瑟》的朦胧晦涩程度又远超其他朦胧诗。

李商隐“在艺术上着意追求的, 就是如何才能不把内心完全袒露无遗,而只到此为止。

神龙见首不见尾, 一个个意象, 仿佛露出一鳞半爪,留下了许多原该衔接而不予衔接的空白。

这些空白仿佛迷蒙云雾,其中隐隐约约,让人猜度。

这样的艺术追求,应该说是李商隐的一个创造。

”①一、锦瑟无端《史记·封禅书》中记录:“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素女擅长鼓瑟,古瑟本有五十弦,音调悲凉,太帝听了之后心中伤感,便打破古瑟使其成为二十五弦。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而“瑟”的音色本就悲凉婉转,经过时间的沉淀,“瑟”本身就是一种悲凉意象的代表。

全诗以“锦瑟”为题,以锦瑟开篇,从一开始就定下了诗歌以悲为主的基调,无论从哪个角度解读“锦瑟”的主题,都逃不开悲凉的底色。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诗人在首句发问:锦瑟为何就“无端”五十弦了呢?在下一句作出回答:每一弦柱都在追忆着当年的美好时光。

锦瑟作为李商隐起兴咏怀之物,实际上只有二十五弦,诗人却化用了古瑟五十弦的典故,并且发出感慨“无端五十弦”。

《锦瑟》大约为李商隐四十五岁之后所作,而李商隐早逝,一生享年不过四十七岁。

用古瑟“五十弦”来隐喻自身年纪已经近知天命之年,“无端”则颇有回首人生自我感伤的意味,是对自己这一生命途多舛的自我感伤。

李商隐少时展露诗才,十七岁时便因作古文《才论》《圣论》而名扬天下,可谓是少年意气、壮志凌云——“华年”之彩。

岂料他致仕后政治并不清明,深陷于牛李党争,贬谪蜀地,爱妻早亡,才会在年近知天命之年,孤身一人对着锦瑟托物起兴,思念与妻子琴瑟和鸣、刚入仕途时意气飞扬的“华年”。

二、庄周梦蝶庄周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李商隐《锦瑟》赏析

李商隐《锦瑟》赏析

原文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诗人以锦瑟为喻,无端地埋怨它五十弦,因为每弦每柱都令人追思那美好的青春年华。

字面上是讲锦瑟,实际上讲的却是人。

说的是美好而理想的人事,因为太美好,因此常叫人惘然若失。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庄周梦蝶,醒后不知道自己是蝴蝶变成了庄周,还是庄周变成了蝴蝶。

在这里,诗人以庄周梦蝶的典故表达了自己的心境之迷幻、凄哀。

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因曾经的追求和梦想而如同梦中的人事一般转瞬即逝,留给自己的是无尽的感慨和悲凉。

而望帝春心托杜鹃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无限怀念和感慨。

杜鹃啼血,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时光的无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青春的追忆和怀念。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沧海月明,蓝田日暖,一方面展示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宁静,另一方面也象征着岁月的流转和时光的推移。

珠有泪和玉生烟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忧郁。

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和岁月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于现实生活的深深感慨。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此情可待成追忆,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岁月的深深感慨和怀念。

只是当时已惘然,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无奈和遗憾。

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和岁月的深深感慨和思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深深感慨和思考。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也是最难索解的一首诗。

诗题“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情诗。

这首诗大概作于李商隐悲剧的一生中比较哀怨、不平、愁苦的年岁。

诗中“一弦一柱思华年”和李商隐现存的另首《锦瑟》诗“庄生晓梦迷蝴蝶”句中的“晓梦”相呼应,可知此诗写的是春夜之思。

屈复在《玉溪生诗意》中推断作于大中二年(848)春。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李商隐《锦瑟》的创作年代在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之前,甚至可以远在大中元年(847年)十月之前。

【李商隐《锦瑟》赏析】李商隐《锦瑟》品读

【李商隐《锦瑟》赏析】李商隐《锦瑟》品读

【李商隐《锦瑟》赏析】李商隐《锦瑟》品读千古诗谜《锦瑟》已选人新编高中语文课本,这是很能体现编者审美眼光的重要举措,然而对这首最能激发学生想像、引发解读兴趣的杰作,课文注释中却只采取悼亡一说,虽然把它仅仅作为一首爱情诗来解读不能说错误,但我认为这对学生深刻把握多角度理解这首诗是不利的,因此对这首诗的主旨诠释及艺术特证做一些介绍与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而且能够提高学生感悟古典诗歌艺术韵味的能力。

一、主旨隐晦:诠释学的困境这是中国诗歌史上最难解的一首诗,金代大诗人元好问就曾感慨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

清代诗人王士帧也说:一篇锦瑟解人难。

这首诗具有超越诠释学的穿透与征服力量,千百年来它既膝陇晦涩,又家喻户晓,一直在激起人们欣赏探究的兴趣,因此它又是解释最分歧的一首诗,它似乎具有笼罩大地的可变性抒情结构,在它那七宝楼台光怪陆离的大厦中,人们不断发现它的新意。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诠释《锦瑟》的文章多达一百五十余篇,而且还不断有人在进行新的探索。

刘学锴、余恕诚著《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1月版)共收录清代之前(含民国初年)的四十种解释,加上今人钱锤书和他们自己的按语,一共是四十二种。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咏令狐家青衣说;2、咏瑟声适怨清和说;3、悼念亡委说;4、自伤身世说;5、自题诗集序诗说等。

这些说法中以悼亡说和自伤说最有名。

刘。

余二师的解释是承民国初年张采田的自伤身世说而来的,但他们抛弃了张氏解释中的穿凿附会成分,因而显得更圆通,比较能为人们所接受。

先不妨总体上来把握一下全诗的大意:首联思华年是一篇总纲。

无端这个虚词揭示迷茫情感的意绪总源。

两句大意是:锦瑟啊,你为什么凭空白地有五十条弦呢?面对着弦弦柱柱弹奏的乐声,我不禁追忆起自己的盛年光景来。

颔联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庄子梦中幻化成蝴蝶而人蝶两茫;一个是望帝死后魂魄化为杜鹃啼血悲鸣。

诗词锦瑟解析

诗词锦瑟解析

《锦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深刻描绘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和青春的流逝,充满了哲理和情感的张力。

诗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开头,抒发的是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和思考,第一句把琴的瑰丽与华年联系在了一起,细腻的词汇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氛围。

第二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则以典故形式,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生命就像一场梦境,飞逝而过,使人突然间发现自己已经老了。

第三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感慨宇宙生命的凄美和短促,诗人把自己的感情和自然景观结合在了一起,通过诗意的渲染,传达出人们在寄托情感时,最能体会到的那种感觉。

最后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表达了诗人对年华逝去的追忆和对废物人生的失落,饱含着对青春、爱情、生命的思考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动态的意象,将人生的悲欢离合巧妙地寄托在其间,寓意深刻、富有哲理感和情感张力,是唐诗中极具代表性的抒情佳作。

李商隐《锦瑟》精品

李商隐《锦瑟》精品

李商隐《锦瑟》精品一、背景介绍《锦瑟》是唐代文学家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属于他晚年的作品之一。

李商隐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擅长写诗,他的作品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而闻名。

《锦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邃的思想深受读者喜爱。

二、诗歌赏析1. 诗歌内容李商隐的《锦瑟》通过描述一个情感动荡的人物,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变迁的主题。

诗歌以锦瑟为比喻,唤起了读者对于人生的思考。

2. 诗歌结构《锦瑟》的结构严谨,共14行。

整首诗采用律诗的形式,每行五言,整首诗采用了押韵的手法,使诗歌更具音乐性。

3. 诗歌意象《锦瑟》通过锦瑟的意象来表达作者对于人生变迁的思考。

锦瑟被用来比喻人生的喜怒哀乐,人生的变幻无常。

诗中描述了锦瑟失调、声音凄凉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内心的不安和沉痛。

4. 诗歌主题《锦瑟》的主题是人生的无常和变迁。

诗中通过锦瑟的形象,表达了人生如同锦瑟般多呈现出喜怒哀乐、起伏不定的特点。

作者通过揭示人生的无常性,表达了对于生活的思考和不安。

三、李商隐的艺术风格1. 继承和创新李商隐是唐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秉承了唐代诗歌的传统和风格,同时也在创作中加入了自己的创新和个人特色。

他的作品情感细腻、意境深远,注重音韵和押韵的独特技巧,使其作品在当时就备受瞩目。

2. 感情表达李商隐的诗作重视表达自己的情感,特别是对于人生的思考和不安的情感。

他通过深入的观察和细腻的描写,将自己的感受转化为诗歌的语言,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3. 意象和意境李商隐的作品常常运用意象和意境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他善于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使读者产生共鸣。

四、影响和评价《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其优美的词句、深思熟虑的主题和精湛的艺术表达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李商隐的诗歌在唐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五、总结《锦瑟》是李商隐的一首精品诗作,通过锦瑟的意象和深沉的思想,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变迁的主题。

锦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锦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锦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锦瑟》表达了作者在诗中追忆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

锦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此诗的主旨是“怅触人生,情怀历乱”。

它向读者传达的是一种人生的感受、感悟和迷惘之情。

诗歌约作于作者晚年,当是他回忆往事,对一生坎坷而发的感慨,尽管描写委婉,旨意朦胧,但显然有其寄托。

李商隐在诗中隐去了平生所历具体之事,以缘情造物的写法,含蓄委婉地从多个不同角度抒写了自己坎坷的际遇和哀怨感伤之情,痛惜华年流逝、抱负成空。

锦瑟这首诗的作者是谁《锦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

诗题“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诗。

此诗是李商隐最难索解的作品之一,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

李商隐天资聪颖,文思锐敏,二十出头考中进士,举鸿科大考遭人嫉妒未中刷下,从此怀才不遇。

在“牛李党争”左右为难,两方猜疑,屡遭排斥,大志难伸。

中年丧妻,又因写诗抒怀,遭人贬斥。

此诗约作于作者晚年,对《锦瑟》一诗的创作意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悼念追怀亡妻之作,或以为是自伤身世、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待儿之笔。

《史记·封禅书》载古瑟五十弦,后一般为二十五弦。

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一说二十五弦的古瑟琴弦断成两半,即为五十弦)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

锦瑟的创作背景李商隐天资聪颖,文思锐敏,二十出头考中进士,举鸿科大考遭人嫉妒未中刷下,从此怀才不遇。

在“牛李党争”左右为难,两方猜疑,屡遭排斥,大志难伸。

中年丧妻,又因写诗抒怀,遭人贬斥。

此诗约作于作者晚年,对《锦瑟》一诗的创作意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悼念追怀亡妻之作,或以为是自伤身世、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待儿之笔。

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一说二十五弦的古瑟琴弦断成两半,即为五十弦)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

锦瑟李商隐的简单介绍

锦瑟李商隐的简单介绍

锦瑟李商隐的简单介绍第一篇:锦瑟李商隐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位伟大的诗人——李商隐。

他的代表作之一就是《锦瑟》。

《锦瑟》是一首五言绝句,共四句。

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是诗人对爱情的悲愁。

他在诗中使用了质朴的词汇和婉转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使人们对爱情和命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首诗句意深远,寓意深刻。

整首诗虽然只有四行,但是它不仅富有音律美,也蕴含了人生的哲理。

它告诉我们,生命就像一根弦,需要去体味和领悟,才能在爱情和命运的森林中百般流转、百般哀愁。

总之,李商隐是一位极具才华的诗人,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影响了很多人,而且至今都被人们珍藏和传颂。

这首《锦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它揭示了生命和爱情的真谛,给我们启示和警示。

我相信读过这首诗,一定会感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贵。

要点分析:本文以学生的角度来介绍“锦瑟李商隐”,全文清晰明了地阐明了锦瑟的写作特点、情感表现及其寓意深刻之处。

用词简练,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且通过引用了几句诗句,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第二篇:《锦瑟》译文与注释大家好,今天我来跟大家分享李商隐的一首著名诗篇——《锦瑟》。

锦瑟痛哭,云何其咽。

/ 衾枕孰为久? / 何以别,其如丝?译文:锦瑟痛哭,为何哽咽不止。

/ 床栖之物,又有谁能久长? / 怎样才能将我们缠绵的感情分开,像剪断一根丝线那样?注释:1.锦瑟:古代乐器,形状类似于琴。

2.痛哭:形容内心极度悲伤。

3.哽咽:指因过于悲伤而说话时声音断续。

4.衾枕:形容凄凉的卧室。

5.绸衾、绣花枕头等富贵之象,但用在此句中,带有一份无限凄凉之感,联想到孤寂的沙发,在其中颓然垂泪的情境。

6.缠绵:纠缠不清、情感交织在一起的意思。

7.剪断:形容把无法分解的事物用力断开的行为。

《锦瑟》是李商隐的一首名篇,表达了对爱情的感慨和痛苦。

这首诗节奏明快,富有音乐感;书写的技巧精湛,意象新颖,是他的经典之作。

这篇文章结合了注释与译文,分析了李商隐的诗歌、表达了作者的感受,且注释详尽,使得读者更易于理解李商隐的诗歌和思想。

诗词杂谈|李商隐的《锦瑟》到底想表达什么?

诗词杂谈|李商隐的《锦瑟》到底想表达什么?

诗词杂谈|李商隐的《锦瑟》到底想表达什么?煮酒君“诗词杂谈“系列文章第3期:李商隐的《锦瑟》到底想表达什么?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中的巨擘,文坛上把他和李白、李贺并称为唐诗“三李”,和温庭筠、段成式并称为“三才子”,又把他和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商隐的诗以善用典故、巧于比兴著称,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艺术魅力。

但也因他的诗用典含蓄,寄托深远,许多典故晦涩难解,讳莫如深,长期受到人们的曲解。

元代诗人由此感慨道“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清代的王渔洋也说“一篇锦瑟解人难”。

李商隐,字义山,河南沁阳人。

他出生于没落的贵族世家,十岁丧父,生活贫苦,自幼和寡母相依为命。

为了贴补家用,他少年时曾"佣书贩舂",替别人抄书挣钱。

对于这段年少时的贫苦经历,他在《祭裴氏姊文》中自叙道“某年方就傅,家难旋臻,躬奉板舆,以引丹旐。

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

后来他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十六岁时做了他的幕僚。

二十五岁时,李商隐在令狐楚之子令狐绹的帮助下中了进士。

令狐楚去世后,李商隐娶了令狐家政敌“李党”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儿,因此被令狐家视为忘恩负义。

从此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在晚唐波谲云诡的政治环境中,“左右不逢源、里外不是人”,一生沉郁,最后潦倒而死,年仅四十七岁。

《锦瑟》作为李商隐的代表名作,以含意隐晦、意境朦胧著称,历来被众诗家视为难解的迷诗。

从宋朝至今,千载以来,关于《锦瑟》主旨解读的说法不下数十种,众说纷纭,未有定论。

其中就有爱情说、悼亡说、怀人说、自伤说、咏物说、政治诗说等诸多说法,俨然成为文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其实不论何种说法,《锦瑟》的意蕴深远、用词典美,不同的人读之也会有不同的感受,正如作家王蒙所说的“情种从《锦瑟》中痛感情爱,诗家从《锦瑟》中深得诗心,不平者从《锦瑟》中共鸣牢骚,久旅不归者吟《锦瑟》而思乡垂泪。

”从内容上看,《锦瑟》的首尾两联遥相呼应,意思上并不难解。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中以“锦瑟”二字起首,瑟为古代一种常见的弦乐器,瑟上绘纹如锦,故称锦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古诗词《锦瑟》的创作主旨
李商隐《锦瑟》一诗中浓浓的身世之感与生命之思,带给我们很大的深思。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对锦瑟的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李商隐,晚唐诗坛的创作主将,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李商隐的诗歌成就直追盛唐大家,代表了晚唐诗歌创作的最高艺术水准。

李商隐的诗歌构思奇特,想象丰富,风格昳丽,某些无题诗和爱情诗更是显得缠绵悱恻,动人心弦,但其中的一些名篇却又写得异常隐晦迷离,让人难以揣摩其创作主旨。

因此,金代的诗歌评论家元好问曾经发出“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的感慨。

而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一诗就集中体现出其诗隐晦迷离的艺术特点,关于《锦瑟》一诗创作主旨的探究,几乎成为文坛的一个永恒话题。

《锦瑟》
作者: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xián),一弦一柱思(sì)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一关于《锦瑟》创作主旨既往研究观点的几点商榷意见
历代学者和评论家们对于李商隐《锦瑟》一诗的创作主旨莫衷一是,众说纷纭,概括起来,主要有咏物说、悼亡说、自伤说、爱情说等几种观点。

虽然各种观点皆有自己的论证,但笔者总觉得不够全面和准确,都有一些可待商榷之处。

持咏物说者,仅凭诗名《锦瑟》和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句就简单地推断为该诗乃咏物诗,显然比较武断。

根据全诗所表现出的充沛情感和迷离意境,这绝不是一首咏物诗所能解释的,因此咏物说显得非常苍白。

持悼亡说者,根据古人对断弦之说的理解(古代男子的妻子先夫君而去世,该男子即被称之为“断弦”),认为古瑟本为二十五根弦,而此诗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句则表明作者写这首诗是悼念自己的亡妻王氏。

这种说法固然有一定的说服力,但该诗的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一句似与悼亡之说有所冲突。

既然李商隐如此深刻地爱着并怀念着自己的亡
妻,为何会有“只是当时已惘然”之感慨呢?显然难以自圆其说。

持爱情说者,以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一句出发,认为此诗是李商隐怀念昔日恋人所作。

但细品此诗,发现该诗绝非爱情诗所能简单定位的,此诗所发散出的深沉生命之思在颔联和颈联中有充分的体现。

持自伤说者认为此诗乃李商隐自伤身世之作,为自己一生的仕途郁郁不得志作一首无可奈何的悲歌,持此说者主要是结合李商隐一生的仕途遭际而得出的结论,虽有一些道理,但笔者认为,仍然不能简单地以自伤身世来概括此诗的创作主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关于《锦瑟》创作主旨既往研究的主要观点,或过于简单,或以偏概全,或难自圆其说。

孟子曾提出“知人论世”的著名文学研究观点,笔者先从李商隐的人生经历以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入手,试图解开《锦瑟》一诗创作主旨的谜团。

二李商隐其人、其世、其仕、其情探究
李商隐原籍怀州河内,自祖父起,迁居郑州荥阳。

李商隐自称与大唐王朝皇室同宗,经学者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但是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

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

其高祖、曾祖以下几代都只做到县令县尉、州郡僚佐一类下级职位。

所谓“宗绪衰微,簪缨殆歇”“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这类自述真实地反映了他比较寒微的处境。

李商隐一生经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文宗开成二年以前,是他的青少年时期。

李商隐少有文才,16岁时即以古文为士大夫所知。

文宗大和三年,受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赏识并入其幕府。

大和六年,李商隐随令狐楚至太原。

以后曾有短时期在兖海观察使崔戎幕府逗留。

开成二年登进士第。

这个阶段他的作品虽不多,但已形成自己一定的风格。

其中有一部分直接反映社会政治的诗篇,指事陈情,激切感人,显示了青年诗人关怀国家命运的抱负和胆识。

另一些作品以比兴寄托的手法抒写作者的凌云壮志和渴求用世的心愿。

第二阶段,从开成三年到武宗会昌六年,是李商隐踏上仕途和开始卷入党争漩涡的中年时期。

这一阶段坎坷不平的人生历程,促使诗人的创作向纵深发展。

题材比前期明显宽广,诗中感情更为沉郁,表达愈加婉曲,艺术上达
到成熟的境地。

第三阶段,宣宗大中元年以后,是李商隐三入幕府、漂泊天涯的人生后期。

宣宗即位后,一反武宗朝的政治措施,会昌年间得势的李党成员纷遭贬逐,诗人受到进一步压制。

他在京没有出路,只好谋求到远方的幕府去安身立命。

大中十二年,罢职回郑州闲居。

大约就在这一年年底病逝。

漂泊无定的生涯,偃蹇坎坷的仕途,使诗人饱尝人生变幻与世态炎凉之味,对于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与体味,后期的诗风变得更为多样,诗境也日趋老成。

所写的诗更加发人深思,令人叹惋。

《锦瑟》即为李商隐后期的代表作之一。

李商隐的爱情生活,也被许多研究者关注,部分原因在于李商隐的某些无题诗中,表现出一种扑朔迷离而又精致婉转的感情,容易被人视为丰富的爱情体验的表达。

在李商隐的一生中,除了妻子王氏,还与初恋情人荷花、洛阳富商之女柳枝、女道士宋华阳等女性有过情感的交集与纠葛,这些情感的体验无疑会在诗人的作品中有所表达与体现。

李商隐的一生与中唐以来所形成的特殊政治生态――党争密切相关。

李商隐被夹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左右为难,进退维谷,其一生的政治前途几乎都毁于牛李党争之中。

李商隐聪颖自负且秉性敏锐,对于人生与红尘感悟颇深,这都集中体现在他的诗作之中。

同时李商隐也是一个情感丰富与细腻的才子,情感生活的快乐与痛楚、甜蜜与纠结也一定会体现在他的创作中。

三《锦瑟》真正的创作主旨――生命之思的高度凝聚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知,《锦瑟》一诗是李商隐晚年的作品。

诗人在历经了宦海沉浮与人生沧桑之后,思想变得极为复杂与老成,体验变得极为透彻与深刻,情感变得更加沉淀而超脱,这些特质体现在创作上,诗人晚年写诗不再追求出语新奇,也不再追求壮怀激烈,更多的是凝练、圆融、飘逸,看似语淡,其实内蕴极其丰富,体验极其深刻,而《锦瑟》一诗则突出体现了诗人晚年诗风的这一特点。

笔者认为,《锦瑟》一诗不是简单的悼亡诗,更不是普通的咏物诗,也不是一首爱情诗或者感伤身世之诗所能概括的,《锦瑟》真正的创作主旨是作者一生对于生命感悟与思索的投射,它可谓是诗人李商隐对于生命之思的高度凝聚。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首联看似突兀,其实包含了诗人对于生命与人生无比深刻的体验与感悟。

这把锦瑟
上的每一根弦与柱,似乎都凝结着诗人的历历往事,凝结着诗人生命中所有的快乐与悲伤,凝结着诗人曾经的荣耀与沉沦,凝结着诗人深深的怀念与浓浓的情思。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两句借用庄周晓梦与古蜀国帝王杜宇的典故,既写出了诗人对于生命与红尘的留恋与执着,也点出了人生的虚幻与飘忽。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两句,有一种别样的凄迷之美。

诗人用南海鲛人泣泪成珠和蓝田日暖良玉生烟这两则典故,来表明人生与红尘中所有美好的事物往往是那么的可望而又不可及,同时,世间一些看似美好事物的背后凝结着许多痛苦甚至眼泪。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尾联含蓄而内蕴深刻。

晚年的追忆与少年的惘然相互交织,令人无限感慨。

其实不仅仅是少年时曾经有过的惘然,即便是作者历经人生沧桑之后,对于生命、对于红尘,依旧是怀念中浸染着怅惘,这是所有善于思考生命的人所共有的亘古不变之慨。

在这一瞬间,笔者似乎听到了庄子、陶渊明、苏东坡、曹雪芹、王国维等无数大师对于生命所共有的感慨。

深刻而浓郁的生命之思,让笔者领略到了李商隐《锦瑟》一诗真正的内涵,它凝聚着诗人对于生命极其丰富而复杂的体验,也是诗人真正创作主旨之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