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中考练习题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e801c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79.png)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
2.高海拔地区的大气压________(选填“高”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________(选填“高”或“低”)于100℃。
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的优美词句。
词句中的冰的形成过程需要___________热,雪是水蒸气___________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4.“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很多谚语蕴含着物理知识,如“霜降有霜,米谷满仓;小寒冻土,大寒冻河”,其中,河水结冰属于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霜的形成过程中需要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5.夏天,小明到小丽家去玩,小丽从冰箱里拿出饮料倒入纸杯里请小明喝。
不一会,小明发现纸杯壁上有一些小水珠。
纸杯壁上出现小水珠的现象是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请简单解释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_____。
6.如图所示是热管的工作原理图,当热管的热端受热时,吸液芯里的液体吸收热量变成蒸气,这一过程叫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蒸气在管子里跑到冷端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变成液态,液体通过吸液芯又回到热端。
7.某同学在做“观察水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观察了水是自然冷却过程,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温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知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 ______一个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做上述实验时是环境温度(即室温)可能在 _____℃;8.在青藏铁路的建设中,我国科技工作者将“热棒”插入冻土,成功解决了“冻土工程”这一世界性难题。
如图所示,热棒是碗口粗细的铁棒,高出地面约2m,在路基下还埋有5m,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封装有适量液氨。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01307d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38.png)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的白雾是干冰升华后的气态二氧化碳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容易液化出现小水珠C.夏天,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示数先下降后上升D.自然现象“雪”、“霜”、“冰雹”都是凝华过程2.夏天扇扇子感觉凉快,这是因为()A.扇出的风是凉的B.能使空气温度降低C.加速人身上汗液蒸发,蒸发时吸收人体上的热量D.扇子扇走了热空气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⑴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⑴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⑴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⑴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1)(2)B.(1)(3)C.(2)(4)D.(3)(4)4.有一支刻度不准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时读数为﹣3⑴;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读数为77⑴,现测得气温为17⑴,那么室内实际气温是()A.18⑴B.20⑴C.17⑴D.25⑴5.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A.秋天房顶上结霜B.铁水被浇铸成工件C.冰棒冒出“白气”D.湿衣服晾晒后变干6.下列有关生活谚语解释正确的是()A.“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是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C.“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是水升华吸热形成的D.“下雪不冷,化雪冷”,雪熔化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7.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下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A.B.C.D.8.小昌同学在26⑴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于26⑴B.先下降,后上升到26⑴C.低于26⑴D.等于26⑴9.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致敬抗疫英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水银温度计的原理为液体的热胀冷缩B.用酒精擦拭消毒后皮肤发冷是因为酒精蒸发吸收热量所致C.喷酒消毒剂后,离得远也能闻到刺鼻的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长时间穿着防护服,眼罩内的雾气是由于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成10.某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该物质()A.是非晶体B.熔化过程用时8minC.第10 min时处于固态D.熔化过程内能不变11.夏天用同样多的0⑴的冰和0⑴的水来冷却汽水,结果是()A.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的温度低B.用水的效果好,因为水与汽水瓶容易接触C.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在熔化成水时吸热D.两者效果相同12.如图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当烧杯中的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A.烧杯和瓶内的水可能都会沸腾B.烧杯中的水可能会沸腾,瓶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C.烧杯中的水一定不会沸腾,瓶内的水可能会沸腾D.烧杯和瓶内的水一定都不会沸腾二、填空题13.加热材料A,温度一直低于其熔点,一段时间后,A质量不变,体积减少.此过程中A处于(选填“固态”“液态”“固液混合态”).依据公式,A的密度(选填“增大”“减少”“不变”).14.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2020中考《物态变化》练习题
![2020中考《物态变化》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808a7738da38376bae1faeda.png)
初二物理第二单元《物态变化》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
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A.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B.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C. 上海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D。
上海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2。
如图所示,容器中装的都是酒精,都较长时间地存放在室内。
有甲、乙、丙三支温度计,示数都是20℃,其中有一支是不准确的,不准确的那支温度计是()A。
甲B. 乙C。
丙 D.无法确定3. 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
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
如下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象的是()4。
在寒冷的北方,池塘冰面上的空气温度为—10℃。
在下述几种情况中,温度恰为0℃的是()A. 冰层的上表面B. 冰层的下表面C. 冰层下面所有的水 D. 除了冰层上表面以外的冰5。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冰封”和“雪飘”这种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
熔化和汽化 B. 凝固和液化C。
汽化和升华D。
凝固和凝华6。
据报道,美国有一家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即钢罐内表面要压接一层0.25mm厚的铝片,焊接专家、锻压专家都束手无策。
后来,圣迪亚实验室的科学家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先把薄薄的铝片装在钢罐内,与钢罐的内表面紧贴,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冷冻后铝膜就与钢罐接牢了。
使铝膜与钢罐接牢的原因是( ) A。
铝膜和罐之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 B. 水结冰时放热使它们焊牢了C。
水结冰时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使它们压牢了D。
以上说法都不对7。
大气湿度是指大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用来表示大气的潮湿程度,它是许多天气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
下列天气现象的形成,与大气湿度无关的是( ) A。
风B。
雾C. 雪D。
霜8。
从互联网上获息,法国准备生产一种冬暖夏凉的夹克,这种夹克在衣料纤维中添加了一种微胶囊物质。
2021年中考物理专项练习——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
![2021年中考物理专项练习——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https://img.taocdn.com/s3/m/462558c30b4e767f5bcfce3b.png)
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都是晶体的是()A.铁、萘、松香B.冰、铜、玻璃C.冰、铁、海波D.钨、海波、石蜡2.图甲所示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升华过程的实验装置,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0℃和113.5℃。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图乙中直接用酒精灯对“碘锤”进行加热,也能探究碘的升华过程B.冰和碘都要经历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C.冰和碘在发生如图所示物态变化时都要吸收热量D.冰是晶体碘是非晶体3.如图所示是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已知海波的熔化温度是4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波在AB段处于固态B.海波在BC段既不吸热也不放热C.海波在BC段为固液共存的状态D.海波在CD段吸收热量4.如表中列出了一个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据此分析得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水银温度计可以测量零下40℃的低温B.在1083℃下,铜可能为液态,也可能为固态C.金块掉进铁水中不会熔化D.-260℃的氢是液态5.如图塑料草莓是由3D打印机在高温下把塑料复合材料变成液浆,再由喷头喷出固化而成。
此过程的物态变化是()A.先液化后凝固B.先液化后凝固C.先熔化后凝固D.先熔化后凝华6.某同学在实验室通过对物体均匀的加热方式研究物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依据实验数据正确地画出了如图所示的物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其中属于晶体熔化图像的是()A. B.C.D.7.下列物质中,更加适合用来冷却和加热的是()A.0℃的冷水和100℃的水蒸气B.0℃的冰和100℃的水蒸气C.0℃的冷水和100℃的沸水D.0℃的冰和100℃的沸水8.媒体曾经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6°C,铱的熔点是2443.0°C,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A.加热至1064.0°C并观察有无铱颗粒B.加热至1065.0°C并观察有无铱颗粒C.加热至2444.0°C并观察有无铱颗粒D.加热至3507.6°C并观察有无铱颗粒9.根据表中所列出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以用铜锅熔化钢块B.在-265℃时氢是液态的C.纯金掉在钢水里不会熔化D.水银温度计在-29℃时可以使用10.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C.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D.丙为固态,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二、填空题11.2020年12 月1日太原天气"雨加雪",下雪有助于空气的净化,减少空气中PM2.5 的含量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_____(填长度单位的符号)的颗粒物,PM2.5 颗粒物在空气中的运动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分子运动,雪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内能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2.小李在实验室取出-10℃的冰进行加热实验,她观察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并记录相关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中考物理二轮巩固练习题物态变化含解析
![中考物理二轮巩固练习题物态变化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5af5bd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3d.png)
物态变化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 暮春,小草挂上露珠,是液化形成的B. 盛夏,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清凉,是蒸发的原因C. 深秋,时有白霜生成,是凝固所致D. 隆冬,冰冻的衣物晾干,为升华现象2.关于雨、露、霜、雾跟物态变化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雨水是水的液化形成的B. 露水是水的汽化形成的C. 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 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3.物理学习要走进生活,留心观察皆学问。
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 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B. 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C.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D. 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 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 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D. 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人会感到冷,这是因为水蒸发吸热的缘故5.在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人们通常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种做法可以使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这主要是利用了()A. 水凝固时放出热量B. 水凝固时吸收热量C. 水蒸发时吸收热量D. 水蒸发时放出热量6.如下图所示的温度时间图象中,可能表示的是石蜡熔化过程()A.B.C.D.7.利用火箭把催化剂播放到云中实现了人工降雨,催化剂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了小冰粒,小冰粒在下降过程中变成了雨滴,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A. 凝华、熔化B. 升华、熔化 C. 凝华、液化 D. 升华、液化8.夏天扇扇子,身上会感到凉爽。
这是因为()A. 液化吸收热量 B . 汽化吸收热量C. 液化放出热量D. 汽化放出热量9.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A.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熔化B. 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升华C. 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凝固 D. 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汽化二、多选题10.盛夏,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常有小水珠附着在上面,通过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B. 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C. 小水珠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D. 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11.关于下列事例,说法正确的是()A. 夏天打开冰箱的门,常可看到“白雾”,这些“白雾”是冰箱内的冷气液化而成的B. 水蒸气烫伤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会放出大量的热C. 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氢气的体积可以使它液化,作为燃料储存在火箭里D. 冬天早晨看到的雾,这些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而成的12.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升华现象B.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最终“消失“了,这是蒸发现象C. 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有冰花,这是凝华现象D. 用久的白炽灯泡内壁发黑,这是凝固现象13.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A. 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B. 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C. 在发烧的病人头上放冰袋以缓解症状D. 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水的温度没有达到沸点时,水是不能变为水蒸气的B. 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冷藏可以减慢蒸发C.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气压、降低沸点的原理来加快煮熟食物的D. 使用干冰进行人工增雨过程中,干冰先升华后液化15.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放热过程的有()A. 水烧开后水壶嘴喷出“白汽”的过程B. 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C. 冬天室内的水蒸汽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D. 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三、填空题16.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其中________图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________℃.生活中用到的体温计的测温原理是________,量程是________17.生产生活中常用到物态变化知识,如液化气是利用________方式将气体液化便于储存;利用涂擦在发烧病人身上的酒精________(填一种物念变化)吸热使病人快速降温;利用在云层中喷洒的干冰升华时________(填“吸”或“放”)热以达到人工降雨。
中考物理专题练习物态变化(含解析)
![中考物理专题练习物态变化(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b1786899ec3d5bbfd0a7464.png)
物态变化一、单选题1.要给体温计消毒,采用下列哪种方法()A. 用蘸了酒精的棉球擦B. 在酒精灯火焰上烧C. 用自来水冲洗 D. 在沸水中煮2分钟2.下列物态变化的事例中,说法正确的是()A. 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B. 夏天装有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C. 舞台上用干冰制作“云雾”,这是汽化现象D. 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或消失,这是汽化现象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A. 铁块化成铁水B. 盘子里的水晾干了C. 湖水表面结冰D. 水沸腾时水面出现“白气”4.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面的四个图像中,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像的是()A. B. C.D.5.下列有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 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B.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C. 北方的菜窖里,冬天常常放一桶水利用水结冰时放热,可防止蔬菜冻坏D.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6.图中的情景不可能发生的是()A. 甲图:春天冰雪融化B. 乙图:冬天的树上出现霜C. 丙图:室外冰冻的衣服不会变干 D. 丁图: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的“白气”7.我校物理实验室中有一批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其中有一支在冰水混合物中读数为8℃,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读数为83℃.小军同学用此温度计在我校物理实验室中做“水的沸腾”实验时测得水的沸点是80℃,则此时水的实际沸点是()A. 100℃B. 98℃C. 97℃D. 96℃8.房间里有甲、乙、丙三支温度计,其中只有一支温度计刻度不正确,如图所示,将甲放在空气中,乙的玻璃泡插在密封于玻璃瓶中的酒精里,丙的玻璃泡放在盛有酒精的敞口容器中,它们的示数都是15℃,那么这支刻度不正确的温度计是()A. 甲温度计B. 乙温度计 C. 丙温度计 D. 无法判断9.为了提高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下列措施中最好的是()A. 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加一段非常细的管子B. 把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做小些C. 把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做粗些D. 把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做细些二、多选题10.下表为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当温度为﹣39℃时,水银一定处于液态B. 当温度为100℃时,水一定能沸腾C. 当温度为40℃时,酒精和乙醚都处于液体D. 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11.自制温度计时,在一定范围内,应该()A. 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做得相对大一些B. 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做得相对小一些C. 把温度计的内径做得相对粗一些 D. 温度计的内径做得相对细一些12.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面关于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成的B.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C. “汗”出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13.关于晶体的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晶体的温度达到熔点时一定熔化B. 将食盐放到水中,一会儿水就变咸了,这是熔化现象C.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出热量D.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14.下面的物质中,具有一定熔点的是()A. 铁B. 冰C. 玻璃D. 沥青三、填空题15.冬天,小华拍到了悬挂在屋檐下的冰凌,如图所示.冰凌的形成是因为冬天气温很低时,屋顶的积雪被阳光照射后________成水,在滴下来的过程中,又________成冰.(两空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16.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________N。
【物理】中考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中考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6e298f5fbfc77da269b1cc.png)
【物理】中考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1.下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 冰雪遇暖消融B. 水烧开时冒出“白气”C. 草叶上形成“白霜”D.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答案】 B【解析】【解答】A.冰雪的消融是熔化现象,A不符合题意;B.水烧开时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符合题意;C.草叶上的“白霜”是水蒸气形成的固体,C不符合题意;D.干手器烘干时,加快了汽化过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分析】液化是水蒸气变化为液体的过程。
2.飞船绕地球飞行时,如果在舱内进行下列实验,其中不能完成的是A. 用天平测矿石的质量B. 用弹簧测力计测力C. 用温度计测温度D.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答案】A【解析】【解答】A、天平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测质量依靠的是物体对托盘的压力,如果没有重力,此时它就不会对托盘有压力,故该实验不能完成;B、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因为测的是拉力不是重力,故该实验能够完成;C、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故该实验能够完成;D、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实验,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所以该实验能够完成.故选A.3.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 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水珠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哪一种?()A. 熔化B. 液化C. 汽化D. 凝华【答案】B【解析】【解答】由题知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液滴,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4.小闵取过一支示数为39.5℃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体温正常,则测量出来的温度为()A.37.0℃B.39.5℃C.42℃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答案】B【解析】【解答】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9.5℃,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自己的体温高于39.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自己的体温不高于39.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9.5℃,人的正常体温是37.0℃,所以测量的结果是39.5℃,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体温计中水银柱不会自己回流,使用时必须甩几下.5.在气温是0℃的情况下,用一小金属盆装冰水混合物,置于装0℃的酒精的大盆中,如图所示,在两盆液体中分别各插一温度计甲和乙,用电扇吹液面时,内盆仍为冰水混合物,外盆仍有许多酒精,在此过程中()A. 内盆中,冰与水比例增加B. 内盆中,冰与水比例不变C. 甲、乙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D. 甲温度计的示数低于乙温度计【答案】 A【解析】【解答】解:由于试管中仍为冰水混合物,所以温度仍为0℃,所以甲温度计示数不变;但由于部分水蒸发吸热,使得部分水结冰。
八年级物理上 物态变化 专题练习(2020各地中招真题)
![八年级物理上 物态变化 专题练习(2020各地中招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99f496b1e009581b6ad9eb0a.png)
C. 夏天,汽车内开冷空调,被冷气对吹的车玻璃上有小水珠,小水珠主要集中在玻璃内侧
D. 水沸腾时,在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
A.
冬天衣服冻干
B.
冬天窗上冰花
C.
冬天草上白霜 D.
压缩乙醚成液体
24、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 A.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C.夏天,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出汗”
2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深秋,清晨草叶上出现白霜 D.冬天,背阴处的雪没熔化却变少
3
A. 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还要放出大量的热 B. 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A. 糖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
B. 糖的内能一直在增加
C. 糖的物态变化是先凝固后熔化
D. 糖的温度一直在降低
20.炎热的夏天,小莹从冰箱拿出一支冰淇淋,剥去包装纸,冰淇淋冒“白气”,这是一种______现象(填
写物态变化名称);吃冰淇淋觉得凉爽,是因为冰淇淋熔化时要______热量。
21.歌曲(云在飞)唱道∶“水是流淌的云,云是飞翔的水”“水是前世的云,云是来生的水”歌词描绘了
22.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冬天司机往水箱里加点酒精是为了提高液体的凝固点
B. 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
C. 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
D. 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会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23.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不是放热的是( )
13.关于生活中的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衣柜中的樟脑球慢慢变小,这是一种升华现象
②物体的温度升高,它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选择题中考真题训练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选择题中考真题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1454f593d0d233d4b14e69de.png)
《物态变化》选择题练习11.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什么物态变化()A.汽化B.液化C.熔化D.凝固2.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湿衣服晾干是蒸发现象B.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C.露珠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3.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4.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5.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D.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6.体育课后,汗流浃背的小林同学赶紧打开教室电扇吹吹风,顿时感觉凉快多了,与这一现象有着相同特点的是()A.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水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C.秋天,早晨草地上铺上一层白霜D.冬天,屋檐上挂着串串冰柱7.下列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B.夏天湿衣服很快变干是液化现象C.秋天早晨的雾是汽化形成的D.冬天早晨的霜是凝固形成的8.户外活动时,为了给食物保鲜,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就制成了一个简易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B.食物保鲜利用了矿泉水结冰放热C.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汽化形成的D.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升华形成的9.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融化-凝固(放热)B.雾生成-液化(放热)C.露产生-汽化(吸热)D.霜形成-升华(放热)10.(2016•宜宾)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冰雪遇暖消融B.冬天江河结冰C.春天白雾弥漫D.阳光下露珠变小11.(2016•揭阳)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熔化B.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熔化C.在烈日下晾晒的湿衣服变干--升华D.烧水时壶嘴冒着“白气”--汽化12.(2016•南通)科研人员发现,将一种合金液添加到两金属块之间,合金液固化后能把金属块连接起来,从而实现常温焊接.这种合金液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下列现象相同的是()A.初春,薄雾缥缈B.盛夏,夜深露重C.深秋,天降浓霜D.寒冬,滴水成冰13.(2016•安顺)对以下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冰挂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14.(2016•永州)图中有关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冰是凝固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B.雾是液化形成的,会放出热量C.霜是凝华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D.雪是升华形成的,会放出热量15.(2016•大庆)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B.烧水时在壶口上分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C.衣柜了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16.(2016•桂林)下列物态变化事例中,属于汽化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清晨树叶上的露珠C.灯丝用久了变细D.路面上的水被太阳晒干17.(2016•邵阳)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入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篮子,再把装有剩饭剩菜的碗放入篮子,用纱布袋罩好,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如图,篮子里的饭菜放置大半天也不会变质,以上“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 )A .液化放热B .蒸发吸热C .凝固放热D . 升华吸热 18.(2016•淄博)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A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 .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C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 .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19.(2016•长春)夏天,晒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了,这一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凝固B .液化C .汽化D . 升华20.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 .春天,冰雪消融B .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C .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了霜D .冬天,湖面的水结成冰2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 .春天,冰雪消融B .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C .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了霜D .冬天,湖面的水结成冰22.(2016•烟台)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A .同时沸腾B .稍后也沸腾了C .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D . 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23.(2016•三明)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成为首位获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青蒿素受热易失去活性,为了从溶液中提取青蒿素,她创造性地选用乙醚代替水或酒精,这是利用乙醚具有( )A .较小的密度B .较小的比热容C .较低的熔点D .较低的沸点24.(2016•锦州)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高压锅内水的沸点比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高,原因是气压越高,沸点越高B .夏天,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觉凉爽是因为电风扇吹风可以降低室内的温度C .我们看到的热锅上的“白气”,是锅内的水汽化成的水蒸气D .初冬,路面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25.(2016•呼和浩特)炎炎夏日,考场如火,细心的监考老师轻轻地在教室地面上洒了些水,不一会儿,考生们就有凉爽、舒适的感觉.对于这一现象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利用了水的蒸发、吸收热量B.利用了水的沸腾、吸收热量C.利用了水的汽化,放出热量D.利用了水的液化,吸收热量26.(2016•西宁)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的蒸发,原因是()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27.(2016•白银)五莲山是著名的风景区,远远望去,云雾缭绕,显得神秘而美丽.关于云雾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从山中冒出的烟B.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C.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D.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28.(2016•营口)以下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汇成潺潺流水B.夏天,清晨草叶上出现晶莹的露珠C.秋天,雨后泰山上出现缥缈的云雾D.冬天,室内窗玻璃上出现美丽的冰花29.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A.棒冰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B.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C.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D.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30.(2016•台州)安装在浴室内的某种防雾镜,内部有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比室温略高,从而防止水蒸气在镜面()A.汽化B.液化C.熔化D.凝固3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春天,冰雪融化B.夏天,湿衣服晾干C.秋天,草粘晨露D.冬天,湖水成冰32.(2016•阜新)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面关于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形成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外表面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33.(2016•兰州)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B.飞机在蔚蓝的天空飞过,留下长长的“尾巴”C.樟脑丸越放越小D.冰箱冷藏室的内壁结出“白霜”34.(2016•福州)初春的清晨常常有雾,雾的形成是()A.凝固B.升华C.液化D.熔化35.(2016•凉山州)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室外气温一般在-20℃以下,把在室外冻得冰冷的一个冻梨拿到温暖的屋子里,一会儿冻梨上全是水珠,则出现的现象可能是()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液化成了小水珠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凝固成了小水珠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熔化成了小水珠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升华成了小水珠36.(2016•宁夏)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的过程要吸热,是升华现象B.夏天,雪糕周围冒“白气”的过程要放热,是汽化现象C.秋天,早晨花草上形成露珠的过程要吸热,是液化现象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室内,镜片变“模糊”的过程要放热,是液化现象37.(2016•泰安)冬天戴眼镜的人进入温暖的室内时,镜片会变得“模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室内的水蒸气发生了()A.凝固B.凝华C.汽化D.液化38.(2016•广州)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霜,则()A.杯中液态氮放热B.杯中液态氮温度不断上升C.杯中液态氮不断吸热,温度保持-196℃D.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39.(2016•武汉)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C.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D.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40.(2016•潍坊)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冬天冰冻的衣服在室外也会变干,这是因为冰升华为水蒸气B.壶中的水烧开时,壶嘴喷出的“白气”为水蒸气C.夏天看到冰棒冒出的“白气”,是冰棒溶化后蒸发的水蒸气D.深秋的早晨草叶上会出现白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固而形成的41.(2016•通辽)在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正确的是()A.舞台上用干冰制作“云雾”,这是汽化现象B.夏天阴凉地方的石头比较潮湿,这是液化现象C.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D.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或消失,这是熔化现象42.(2016•郴州)今年4月份,我市各地陆续下起了冰雹,范围广,颗粒大,在近几十年来十分罕见.冰雹落到地上,不久就“不见了”,这个物态变化过程是()A.熔化B.液化C.凝固D.升华43.(2016•杭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B.雾、露都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C.夏天吃棒冰时,棒冰在嘴里发生熔化现象,需要吸热D.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44.(2016•自贡)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积水干涸C.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45.(2016•泰安)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①夏天,草叶上的露珠;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③深秋,树上的白霜;④初春,冰雪消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6.(2016•孝感)下列“物态变化”与其吸热、放热的关系正确的是()A.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要吸热B.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要吸热C.寒冷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要吸热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要放热47.(2016•巴中)我国北方的冬季,有时房顶上会出现霜,树枝上会出现雾凇,这些都是()A.汽化现象B.升华现象C.凝固现象D.凝华现象48.(2016•连云港)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霜的形成是一种升华现象B.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消失是汽化现象D.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49.(2016•重庆)下列所示的热现象通过凝华形成的是()A.厨房蒸笼旁的“白汽”B.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C.夏天清晨小草上的“露珠”D.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50.(2016•河北)下列发生了物态变化的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洒在地板砖上的水不见了B.刚出冷库的冻肉比原来重C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越来越小D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51.(2016•来宾)某同学对下列物理现象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的解释正确的是( )A .冬天屋顶结的霜是凝华现象,凝华需要吸热B .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成了冰是凝固现象,凝固需要放热C .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汽化现象,汽化需要放热D .夏天,剥去包装纸的冰棒周围看到“白气”是升华现象,升华需要吸热52.(2015•江西)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A .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 .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C .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 .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53.(2015•宿迁)如图是宿迁地区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 )A .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1度”B .全天气温不会高于2℃C .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D .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54.(2015•滨州)下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5.(2015•厦门)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 )A .37.0℃B .37.5℃C .38.0℃D .38.5℃56.(2015•福州)夏天,加在饮料里的冰块逐渐消失,其物态变化是( )A .升华B .凝华C .熔化D .凝固57.(2015•宁夏)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春天,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B .夏天的傍晚,草叶上的露珠是熔化形成的C .秋天,浓雾消散是汽化现象D.北方的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是凝固形成的58.(2015•盘锦)冰棍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冷饮,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棍制作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凝华过程B.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装袋上“白粉”的形成是凝固过程C.打开包装袋,冰棍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D.吃冰棍解热是因为熔化过程吸热59.(2015•泰安)以下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汇成潺潺流水B.夏天,清晨草叶上出现晶莹的露珠C.秋天,雨后泰山上出现缥缈的云雾D.冬天,室内窗玻璃上出现美丽的冰花60.(2015•阜新)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防止烧坏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A.熔化和汽化都吸热B.熔化和汽化都放热C.熔化放热,汽化吸热D.熔化吸热,汽化放热61.(2015•恩施州)夏天,我们吃雪糕觉得凉爽.是因为雪糕在口中()A.液化吸热B.熔化放热C.凝固吸热D.熔化吸热62.(2015•荆州)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原因是冰熔化要吸热B.使用高压锅,食物容易被煮熟,原因是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沸点高C.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63.(2015•葫芦岛)2015年5月26日印度出现高温天气,首都新德里的一条道路上的沥青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如图所示,关于这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A.沥青被烤化属于熔化现象B.沥青属于晶体C.沥青被烤化过程放热D.沥青被烤化后其内能减小64.(2015•兰州)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A.春天,白雾弥漫B.夏天,大雨滂沱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千里冰封65.(2015•呼和浩特)我们生活在这炎炎的夏日里,多么期盼环境的凉爽;但真正到了深冬时节,却又是滴水成冰的寒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66.(2015•赤峰)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结冰-凝固吸热B.雾生成-液化放热C.露产生-汽化吸热E.霜形成-升华放热67.(2015•营口)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A.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B.炎热的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升华吸热C.烧水时,壶嘴处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D.窗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68.(2015•上海)摄氏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A.0℃B.10℃C.40℃D.100℃。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16e7d7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05.png)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物态变化过程中,物质会吸收热量?A. 凝固B. 液化C. 升华D. 凝华2.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什么?A. 凝华B. 液化C. 升华D. 凝固3. 当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这个过程属于:A. 凝华B. 液化C. 升华D. 凝固4. 冰棍在空气中逐渐变小,这是因为:A. 冰棍熔化B. 冰棍升华C. 冰棍液化D. 冰棍凝华5. 下列哪种物态变化是放热的?A. 升华B. 凝华C. 液化D. 凝固二、填空题6.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
7.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
8.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
9.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
10.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
三、简答题11. 请解释为什么冬天窗户上会出现冰花?12. 请简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及其特点。
四、计算题13. 假设有一块冰,其质量为200g,温度为-10℃。
如果将其加热至0℃并使其完全融化为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冰的比热容为2.1J/(g·℃),水的比热容为4.18 J/(g·℃),冰的熔化热为334 J/g)五、实验题14. 设计一个实验来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并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
答案:1. C2. A3. B4. B5. D6. 熔化7. 汽化8. 液化9. 升华10. 凝华11. 冬天窗户上出现冰花是因为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窗户表面,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冰晶,形成冰花。
12. 水的三态变化包括固态的冰、液态的水和气态的水蒸气。
在常温下,水会从固态熔化成液态,当温度继续升高,水会从液态汽化成气态。
反之,水蒸气在冷却时会液化成水,水在更冷的条件下会凝固成冰。
13. 首先,冰从-10℃加热到0℃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Q_{1} = m\times c_{冰} \times (T_{final} - T_{initial}) = 200g \times 2.1 \frac{J}{(g·℃)} \times (0℃ - (-10℃)) = 4200J \]然后,冰在0℃融化成水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Q_{2} = m \times L_{熔化} = 200g \times 334 \frac{J}{g} = 66800J \] 总共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Q_{total} = Q_{1} + Q_{2} = 4200J + 66800J = 71000J \]14. 实验设计: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将烧杯放在加热器上加热。
物态变化练习题
![物态变化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2c4b24b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d1.png)
中考物理辅导资料4:物态变化、知识结构1. 图中温度计甲的示数为______,读做______;温度计乙的示数为______,读做______。
2. 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
在1标准大气压时,这支温度计在沸水中的示数为95℃。
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5℃。
当这支温度计的示数为32℃时,实际温度是()A. 27℃B. 30℃C. 32℃D. 37℃3.下列物态变化的事例中,正确的是()A.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B.夏天荫凉地方的石头比较湿润,这是液化现象C.舞台上用干冰制作“云雾”,这是汽化现象D.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或消失,这是汽化现象4、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春天,冰封的湖面解冻B.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5、在下列几组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是吸热的是()A、熔化、液化、汽化B、液化、汽化、升华C、升华、汽化、熔化D、凝固、液化、凝华6、某同学在桦花江畔观察到的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吸热的物态变化是()A早春江面上皑皑冰雪的消融 B初夏江面上浩浩浓雾的形成C 深秋江边上晶莹冰凌的生成 D初冬江岸上美丽雾松的出现7、在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 )A.冬天,河面上的冰层增厚 B.冬天,屋顶的瓦上霜层增厚C.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蒙水珠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4、考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的区别8、在图中的四个图象中,表示萘熔化的图象是()9、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可能是海波熔化图象B.乙图可能是松香凝固图象C.丙图可能是明矾熔化图象D.丁图可能是石英凝固图象5、考点:晶体熔化实验10、某同学在做“研究海波熔化”的实验。
(1)他用温度计测量海波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时,主要步骤有: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及海波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B.了解海波熔化时的温度,选拔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经典)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fed53d85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4c.png)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把0℃的冰放进0℃的水中,若它们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则: ( )A 、冰会增多,水减少B 、冰会减少,水增多C 、冰多则水就会凝固;水多则冰就会熔化D 、冰和水的多少跟原来的相同2、在下面列举的现象中,不是升华现象的是( )A 、碘加热时变为蒸气。
B .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C 、萘制的卫生球日久变小。
D .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3、在夏天开着空调的公交汽车和寒冷的冬天的公交汽车车窗上都会出现水珠,水珠是在车窗的( )A.夏天在外表面,冬天在内表面B.夏天在内表面,冬天在外表面C.都在内表面D.都在外表面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B. 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C.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D. 樟脑丸在逐渐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5、炎热的夏天,以下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温度的方法是( )A 、打开正在工作地电冰箱的门B 、打开风扇,并且调到转速最大的档位。
B 、关闭房门 D 、在地面上适当地洒些水。
6.用铁锅能熔化锡,而不能用锡锅熔化铁,这是因为( )A 、铁的密度比锡小B 、铁比锡硬C 、铁传热比锡快D 、铁的熔点比锡高7、牙科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要用到一个小的平面镜,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是先放到酒精灯上烤一烤,再进入病人口中,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 、为了卫生,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下,能杀菌B 为了让病人不感到太凉,放在火焰上升温C 纯属职业习惯,不烤也行D 为了防止口中水蒸气在平面镜上液化,影响看病8、如图2所示,甲试管装水,乙试管装酒精,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对大烧杯加热使里面的水沸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沸腾B 、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不沸腾C 、甲试管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不沸腾D 、甲试管内的水不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沸腾9、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0℃,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它们的实际体温为36.90℃和38.60℃,那么两次测温后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和38.60℃℃和38.60℃℃和37.50℃℃和37.50℃10. 如图所示的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海波在CD 段是固态B. 海波的熔点是48℃C. 海波在BC 段不吸收热量D. 海波熔化经历了12 min11、下面有几个常见的物理现象,各属什么物态变化:(1)湖面结冰: ;(2)烧水时看到“白气”: ;(3)自来水管“出汗”: ;(4)严冬玻璃窗上结有“冰花”: ;(5)冰箱中取出冰棒冒“白气”;(6)放在衣箱中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就消失了,这是_______现象。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专题练习试卷(含答案)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专题练习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34239e71fe910ef12df87c.png)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专题练习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1.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后”在55℃( )A. 一定处于固态B. 一定处于液态C. 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2.在运输食品的过程中,常用干冰作为冷却剂,这是因为( )A. 干冰升华时可以吸热B. 干冰熔化时可吸热C. 干冰凝华时可放热D. 干冰凝固放热3.关于物态变化、温度和内能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温度越高,它所含热量就越多B. 冰块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C. 冰棒纸外表面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小冰晶D. 古时候人类“钻木取火”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4.如图所示,从温度与室温(左右)相同的酒精里取出温度计.温度计的示数会()A. 减小B. 增大C. 先减小后增大D. 先增大后减小5.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B. 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C.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 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6.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台底部的大水池中涌出.这些“白气”的产生伴随着的物态变化是()A. 先汽化,后液化B. 先液化,后汽化C. 只有汽化D. 只有液化7.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A. 干冰熔化吸热B. 干冰升华吸热C. 干冰液化放热D. 干冰凝华放热8.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A. 只有表面的水结冰B. 有一半的水结成冰C. 都没结冰D. 都已结冰9.下列图象中,属于某种金属熔化的是()A. B. C. D.10.关于气体压强方面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托里拆利实验可以测量大气压强的值B. 马德堡半球实验可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C. 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随着大气压的减小,水的沸点也会降低D. 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11.把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听到吱吱的响声并看到“白气”,这现象()A. 液化B. 汽化C. 先熔化后汽化D. 先汽化后液化12.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A. 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B. 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C. 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D. 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13.电灯泡用的久了,玻璃内壁会变得发黑,是因为灯丝(钨丝)()A. 只经历了升华过程B. 只经历了凝华过程C. 经历了先升华后凝华的过程D. 先汽化后凝华14.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B. 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C.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D. 冬天的早上,有时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15.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 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原因是冰熔化要吸热B. 使用高压锅,食物容易被煮熟,原因是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沸点高C. 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二、填空题(共5题;共13分)16.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统称为“雾霾天气“.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其中雾是空中大量的水蒸气遇冷 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水滴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颗粒形成的.2012年我市已经将PM2.5列入环境空气质量指标,体现了人文关怀.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µm= ________mm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17.水是生命之源,它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
2021年中考物理专项练习——物态变化(升华与凝华)
![2021年中考物理专项练习——物态变化(升华与凝华)](https://img.taocdn.com/s3/m/ef0623f7aaea998fcd220eaa.png)
物态变化(升华与凝华)一、选择题1.2020年3月22日是第28届“世界水日”,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露珠在日出后逐渐消失,升华成水蒸气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的水滴C.水蒸气由于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聚集成雪花D.河面上的水凝固成冰,封住了河道2.如图所示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河水干涸B.大雾弥漫C.霜满枝D.冰雪消融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被水蒸气烫伤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D.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4.如图所示符号分别代表霜冻、冰雹、小雪、雾四种天气,其中通过液化形成是()A.霜冻B.冰雹C.小雪D.雾5.冬天,当气温急剧下降时,窗玻璃上出现冰花,如图所示,产生这种现象的物态变化主要是()A.液化B.凝固C.汽化D.凝华6.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秋天早晨,山谷里出现大雾B.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水珠C.寒冬,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7.我们能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
下列有关形成“白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B.打开盖子的热水瓶口处会出现“白气”,这是瓶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清晨能看到河面上有一团团的“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蒸发现象D.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冰箱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这是一种汽化现象B.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C.利用干冰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能迅速升华吸热D.液化石油气利用的是用给气体降温的方法使气体液化9.如图所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的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从外部看到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侧面有小水珠产生。
物态变化练习题
![物态变化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2dd92e4c1c708a1284a44ea.png)
物态变化历年中考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冬天窗上的冰花一般结在玻璃的内表面B 0℃的水不一定结冰C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可见蒸发不需要吸热D 物体升高温度需要吸收热量2.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了,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A 先汽化,后液化B 先液化,后汽化C 只有液化D 只有汽化3.下列关于“冰棒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剥去包装纸,冰棒“冒气”属于汽化现象B 剥去包装纸,过了一会儿,冰棒“流汗”属于液化现象C 冰棒放入茶杯,杯子外壁会“出汗”属于液化现象D 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包装纸上沾有“白粉”属于凝华现象4.下列自然现象中,通过熔化形成的是( )A 春天,河里的冰化成的水B 夏天清晨,花草叶子上附着的露水C 秋天清晨,笼罩大地的雾D 冬天,空中纷飞的雪花5.下列现象中与物态变化的联系正确的是( )A 烧开水时冒的“白气”----汽化B 夏天湿衣服晾干----升华C 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凝华D 吃冰棒解热-----液化6.下列物态变化的例子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 从冰箱里拿出的冰块化成水B 清晨河面上出现薄雾C 冬天农家的屋顶上铺了一层霜D 钢水浇注成火车轮7.下列现象是升华现象的是( )A 春天,冰冻的河面开始解冻B 夏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干了C 秋天,早晨的植物叶子有露珠D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8.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B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C 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D 填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9.下列物态变化的事例中,正确的是( )A 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B 夏天阴凉地方的石头比较湿润,这是液化现象C 舞台上用干冰制作“云雾”,这是汽化现象D 衣柜中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变小或消失,这是汽化现象10.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A 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B 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C 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到冷D 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11.下列物态变化事例中物体放热的是( )A 让水蒸气液化而收集蒸馏水B 冰箱里冷凝剂蒸发而致冷C 在衣柜中放卫生球防虫蛀D 冬天将冻犁放入凉水中,犁中的冰熔化12.下列现象中可能发生的是( )A 冰不经过熔化就可以直接变为水蒸气B 对沸腾的水加热,水温不断升高C 当外界的气温升高到37℃时,河中的水温上升到37℃D 不用加热也能使物体温度升高13.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放热过程的是( )A 打开暖水瓶瓶盖,从瓶口冒出的“白气”形成的过程B 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C 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上形成冰花的过程D 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14.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而成的B 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 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表面有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 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气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15.某同学在松花江畔观察到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吸热的物态变化是( )A 早春江面上皑皑冰雪的消融B 初夏江面上浩浩浓雾的形成C 深秋江边上晶莹冰棱的生成D 初冬江岸上美丽雾凇的出现16.夏天,小刚同学买回一个西瓜,吃了一部分后将剩余部分保存起来,下列措施中,不能防止水分蒸发的是( )A 将西瓜放入冰箱里B 将西瓜放入高压锅内封存C 用保鲜膜将西瓜包好D 将西瓜切成小块后存放17.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门时,我们可以看到冒“白气”,这是( )A 冷冻室里的冰升华时产生的水蒸气B 冷冻室里的冷空气遇热时凝华成的小水珠C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凝华成的小水珠D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液化形成的小水珠18.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大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两次比较发现( )A 第一次比第二次省燃料又省时间B 第一次费燃料但省时间C 第二次比第一次费燃料又费时间D 第二次比第一次省燃料,两种方法所用时间相近19.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鸡蛋,常看到鸡蛋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 先液化后蒸发B 先升华后蒸发C 先液化后升华D 先凝华后升华20.2003年10月16日,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圆了“千年的飞天梦”.在“神舟五号”返回地面的过程中,为了防止高速运动时与空气摩擦被烧毁,返回舱的外壳上涂上一层特殊的材料,其作用是( )A 坚硬不怕热B 形成光滑表面,不与空气摩擦而产生高温C 不传热D 受热熔化并汽化而吸收大量的热量21.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没在盛有质量分数约为70%的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A 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B 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C 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D 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22.由于天气炎热,会议室内开着空调,一位参加会议的同学发现会议室的玻璃上结了一层小水珠,对这种现象下述解释正确的是( )A 低温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室外的一侧形成了小水珠B 高温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室内的一侧形成了小水珠C 室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在玻璃室内一侧形成了小水珠D 室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在玻璃室外一侧形成了小水珠23.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 )A 运输食品时利用了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B 天热时向地面上洒水会感到凉快C 在发烧的病人头上放冰袋以缓解症状D 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24.下列物理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 不对物体加热也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B 0℃的冰放在0℃的房间里能够继续熔化C 对已沸腾的水改用大火加热,温度会上升D 冰可以不经过熔化过程直接变成水蒸气25.用手触摸刚从锅内捞出的煮鸡蛋时,感觉不太烫,但过一会再去触摸时,感觉很烫手,这是因为( )A 鸡蛋的内部温度很高,热向外逐渐散发,所以过了一会儿才感觉烫手B 蛋壳传热较慢,感觉烫手需要一段时间C 刚捞出时蛋壳表面有水,水蒸发吸热,所以不太烫手D 鸡蛋表面温度没有变化,人的感觉反应较慢26.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A 人体的温度B 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C 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D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2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打开热水瓶盖,从瓶口冒出的“白气”是由水的汽化形成的B 寒冷地区使用酒精温度计测气温是因为酒精的凝固点较低C 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可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D 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发黑是由于灯丝的升华和凝华形成的2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任何温度下液体都可以蒸发B 所有的固体都有固定的熔化温度C 物质升华时会放出热量D 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29.雨的形成是与自然界水循环相关的复杂过程,地球上的水先升腾到高空变成水滴,成为云的主要组成部分,当满足一定条件时,云中的水滴先后要经历转变为水蒸气、小冰晶等过程,才能形成雨落到地面,那么,从云中的水滴到降雨的过程中,水先后经历的物态变化是A 液化、汽化、凝固 B 升华、凝华、熔化C 汽化、凝华、熔化D 液化、凝固、熔化30.果农常用保鲜袋包水果,这样做的目的之一是减少水果中水分的__________;融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这是因为融雪是________过程,需要________热量.31.下列三种方法中都是加快蒸发的实例,其中_____主要是通过加快液体表面的气流来加快蒸发的;______是通过液体温度来加快蒸发的;_______是通过增大液体的表面积来加快蒸发的.A 刚洗过的锅上有水珠,用火烤一烤B 将湿手帕晾在通风处C 将篮球场上的积水扫开32.某温度计的示数为“-5.6℃”,正确的读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小明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1)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沸腾现象;探究水沸腾时_________的变化规律.(2)当水温度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表格里记录的数据,请你画出水的(4)从表中可以看出,水沸腾时的温度并不是100℃,请你写出一个可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家中鱼缸里水的温度一般都略低于室内的气温,这是由于水的_______造成的.35.同样湿的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晾在树荫下干得慢,这表明液体的______越高,蒸发越快.被100℃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100℃的开水烫伤更厉害,这是因为水蒸气_______(填“蒸发”、“液化”或“凝华”)时会放热.36.日常生活中,炸麻花用油,煮饺子用水,这是因为油和水的________不同,可以对不同烹饪手段提供各自所需的温度.37.寒冷的冬天,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内游客的嘴里不断呼出“白气”,这是______现象;冰雕的质量会一天天减少,这是________现象.38.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小明从空调屋里走出来后,镜片上出现一层薄雾而模糊不清,过一会儿,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镜片上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先_______后_______.39.使用二氧化碳灭火,是利用它具有____________的化学性质.图书档案.重要设备等发生火灾,要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这种灭火器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_的办法使二氧化碳液化装入钢瓶里的.使用时需要注意手先握在钢瓶的木柄上,然后再打开螺帽,否则会因液态二氧化碳在________时要_________大量的热而对使用者造成伤害.40.有的同学再擦眼镜时先向眼镜“哈气”,使眼镜变得潮湿更容易擦干净.这个过程中水蒸气发生了_________,此现象是一个_____热过程.41.(选作)小明家有一支温度计,把它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温度为4℃,把它插在沸水中时温度为94℃,问:(1)当读数为34℃时,实际温度为多少?(2)如果用它来测量温度为64℃的热水,它的示数为多少?。
初中物理中考:物态变化复习题(答案)
![初中物理中考:物态变化复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12a287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3e.png)
物态变化练习题【考点聚焦】1. 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
2.物质三态间相互转化及吸热、放热的情况。
3.晶体的熔点,并会查熔点表。
4.液体的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5.液体的沸腾和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6.应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
【知识结构】一、温度1.温度的意义2.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3.温度计:(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2)正确使用温度计。
二、物态变化1.熔化和凝固:(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条件;(2)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特点。
2.汽化和液化:(1)汽化:(a)蒸发:蒸发的特点及条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沸腾:沸腾的特点及条件;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3)液化:液化的两种方法。
3.升华和凝华【方法提示】1.熟记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熔化、汽化、液化、凝固、升华、凝华。
2.日常生活中温度计如何正确使用:(1)“一看二清”。
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
(2)“三要”。
(a)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底;(b)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等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c)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运用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特点以及图像判断物态变化和吸放热过程。
4.自然界中,常见自然现象和三态变化关系。
5.汽化两种方式的比较。
6.升华、凝华现象同其它物态变化的比较。
7.记住物态变化特征,灵活运用和解释有关现象。
蒸发沸腾不同点发生部位剧烈程度温度条件温度变化影响因素相同点【对应训练】1.云、雾、雪、霜、露、雹、冰中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由水凝固形成的是。
2.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口出来的气。
用口“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使水温降低;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使手表面温度升高。
3.如图1所示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从图中可以看出80℃的这种物质是〔〕A. 固态B. 固、液共存状态C. 液态D. 以上几种说法都有可能图14.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比乙盆里冰块多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
2020中考物理练习——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精选练习
![2020中考物理练习——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精选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18e8ab6452d380eb62946dfc.png)
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精选练习1.同学们都玩过肥皂泡泡,如图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是拍摄的照片。
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
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A.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B.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C.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2.下列现象中由凝固形成的是A.冬天早晨草木上的霜B.春天早晨常见的雾C.钢水浇铸成火车轮D.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3.水是大自然的精灵,瞬息万变中向我们展示了它神秘的特性。
如图所示的四个场景中,因为水的凝固而形成的是A.草叶上的露珠B.屋檐下的冰挂C.树叶上的白霜D.旷野上的白雾4.如图是表示某一物质熔化时温度(T)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
由图像可知A .AB 段物质的温度不断升高,说明物质的熔点不断升高B .BC 段物质的温度不变,说明物质有一定的熔点C .BC 段物质的温度不变,说明该时间内物质不吸热D .物质熔化过程的时间为30min5.科研人员发现,将一种合金液添加到两金属块之间,合金液固化后能把金属块连接起来,从而实现常温焊接.这种合金液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下列现象相同的是A .初春,薄雾缥缈B .盛夏,夜深露重C .深秋,天降浓霜D .寒冬,滴水成冰6.如图是某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该图像描述的过程可能是A .蜡的熔化B .海波的熔化C .水的凝固D .玻璃的凝固7.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B .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液化C .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凝固D .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汽化8A .铁在1800B .白炽灯的灯丝用金属钨,是由于钨的熔点高AC.莱芜地区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D.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最低气温可达-52.3℃,这时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当地气温9.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①夏天,草叶上的露珠;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③深秋,树上的白霜;④初春,冰雪消融。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1e1777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6b.png)
参考答案
1.在清晨,人们经常看到湖面上大雾逐渐散去,这是( )
A. 升华现象B. 凝华现象C. 汽化现象D. 熔化现象
【答案】C
【解析】大雾逐渐散去,是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
A.石蜡的凝固点为48℃
B.实验室内环境温度为20℃
C.0~15 min内的任一时刻,石蜡和海波的温度都不可能相同
18.冬天下大雪时,小华看到护路工人往路面撒上大量的盐,他了解到道路结冰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危害,撒盐可以使路面的冰雪熔化。小华不禁产生了疑问,在相同的气温下,为什么撒了盐后的冰就会熔化呢?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B错误;
C.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错误;
D.冰是液态的水凝固形成的固体,故D错误。
10.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某同学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将一瓶结了冰的矿泉水与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给食物保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矿泉水结冰是凝华现象
(1)小华回家后进行了探究,他从冰箱里取出一些冰块,分别放入甲乙两个相同的易拉罐中,并在乙罐中相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一段时间(如图1)。当两罐内___________时,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罐内混合物的温度(示数如图2),乙罐中混合物的温度为___________,对比甲罐温度小华得出相同的气温下撒了盐后的冰会熔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
故选C。
4.如图所示,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鸡蛋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出现许多小水珠,下列关于小水珠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箱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 鸡蛋内部冒出的“寒气”液化形成的
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f4a9cdb307e87100f69658.png)
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1.长期以来,呼风唤雨一直是神话中“龙王爷”的权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开始成功的干预天气,如图所示,在利用飞机播撒“干冰”(固态的CO2)人工增雨的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A. 飞机在播撒“干冰”过程中相对地面是静止的B. “干冰”播撒到空气中后会熔化吸收大量热量C. 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后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D. 飞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小于下方.所以机翼上方的压强大于机翼下方的压强【答案】 C【解析】【解答】解:A、飞机在播撒“干冰”的过程中,飞机与地面之间有位置的变化,因此飞机相对地面是运动的.故A错误;BC、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就可以迅速的变为气态,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要吸热;干冰升华时要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为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熔化成小水滴,形成雨.“干冰”播撒到空气中后会升华,吸收大量热量.故B错误,C正确;D、由于机翼都做成上凸下平的形状,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机翼上表面的路程大,所以空气通过机翼上表面的流速大、压强小,通过下表面的流速较小、压强大,所以机翼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强差使飞机获得向上的升力.故D错误.故选C.【分析】(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2)(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4)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2.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 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B.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C. 人感觉舒适的气温约为45℃D. 初中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26cm【答案】D【解析】【解答】解: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A错误;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故B错误;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C错误;D、初中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25﹣28cm,故D正确.故选:D.【分析】做这种题目,要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要有一定的估测能力,根据生活常识去判断题目的对错.3.下列估测符合事实的是()A. 家用电视机的电功率约为10WB. 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为5km/hC. 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是37℃D. 成年人的体积约为0.06m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态变化训练题
一、选择题
1. (2016河源)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
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
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
D.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
2. (2016巴中)我国北方的冬季,有时房顶上会出现霜,树枝上会出现雾凇,这些都是()
A.汽化现象 B.升华现象 C.凝固现象 D.凝华现象
3. (2016黄冈)下列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
B.夏天湿衣服很快变干是液化现象
C.秋天早晨的雾是汽化形成的
D.冬天早晨的霜是凝固形成的
4. (2016雅安)雅安的蒙山茶自古为贡茶之一, 泡茶、喝茶中包含很多物理知识,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打开茶叶盒, 茶香飘满屋———是茶叶的升华现象
B. 泡茶时, 部分茶叶上浮———是由于茶叶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C. 茶水太烫, 吹一吹凉得快———是由于吹气加快了茶水的蒸发
D. 透过玻璃茶杯看到手指变粗———是由于装水的茶杯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二、填空题
5. (2016河源)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像可知种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6.(2016枣庄)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
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 ℃,醋的沸点只有60 ℃,当温度达到℃时液体
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选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
度不可能超过℃,只有当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
7. (2016镇江)如图所示,注射器内密封有适量刚烧开的水,向下拉动活塞,水双沸腾
起来,这是由于拉动活塞后,水面上方气体的压强,使水的沸点的缘故.
D
8.(2016扬州)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某物质由图丙状态直接变为图甲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之相同的是(填序号).
(1)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2)打开冰箱门,看到有“白气”冒出
(3)寒冷的冬天,早上看到的霜
三、实验探究题
9. (2016海南)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亮应按照_______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
进行.
(2)测量过程中,温度计在某一时刻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该物质的温度为_______℃.(3)根据实验数据画出该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可知,当加热到末,试管中物质所处的物态是_______态,该物质为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0.(2016泉州)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
(1)图17中A、B、C三种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其中正确的
是;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2)图19是老师根据两组同学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的数据,描绘出对应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说明此时当地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温达到沸点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选填“升高”或“不变”).
(3)由图丙可知,两组同学的图象存在差异,请说出一条可能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D
3.A
4.A
二.填空题
5.乙 50
6. 60 不会 60 醋全部汽化
7.减小降低
8.凝华(3)
三.实验探究题
9.(1) 自下而上(2)69 (3)固液共存晶体
10.(1)B 96 (2)99 小于不变(3)水的质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