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中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报告
2020年中国生鲜供应链行业研究报告
广东
. 广东 与广西 省地处热带,香蕉总产 量 74达6.0 万吨,占全国香蕉总产量66.5%
. ... ... 广西省全年柑橘总产量达836.5万吨,占全国柑橘年 . . . ... . 产量20.2%
南海诸岛
7
中国生鲜产业链上游:生产端(2/5)
我国海鲜水产主要分布于华东沿海地区
我国海鲜水产种类主要分为海水产品与淡水产品,深水产品产地主要分布于华东沿海地区,如山东、浙江、福建一带,淡 水产品分布稍加广泛,主要产地位于湖北、江苏、广东等地。2018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达6,458万吨产量各达3,128万吨 及8,625万整体果蔬加 工率较低
牛肉、羊肉、猪肉等
新鲜肉类最佳储存温 度为0~3℃,储存周期 为一周;冷冻肉品最 佳储存温度为-18℃, 储存周期为6-9个月
猪肉生产周期月六个 月,禽类约为三个月
猪类聚集于四川、湖 南、河南
机械自动化程度较高, 大型规模肉类加工工 厂较多
2013-2018年我国禽蛋类与肉类产品产量
8,633 8,818 8,750 8,628 8,654 8,625
2,930 3,046 3,161 3,160 3,096 3,128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禽蛋产品(万吨)
肉类产品(万吨)
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艾瑞研究院自主研究与绘制。
中国生鲜供应链市场研究报告
2020年
摘要
我国生鲜品类繁多,主要包括蔬果类、肉类、海鲜类等,具有鲜活易腐、不耐贮 运、生产季节性强、消费弹性系数小等特点。传统分销供应链模式下,生产者与消 费者相隔多层分销环节,限制了生鲜品流通速度,并造成大量耗损。 我国目前生鲜零售渠道仍以农贸市场为主,随着“农改超” 政策推进及生鲜电商的 渠道渗透率提升,未来农贸市场的占比将持续下降,新渠道加速崛起,对中游分销 及上游生产提出新要求。 冷链物流是生鲜供应链中游基础设施,2019年市场规模达3264亿元。商流变革与 消费升级等因素将从供给与需求两端持续驱动行业发展,疫情时期更是成为生鲜行 业关注的核心。 九曳等平台型冷链企业用技术手段打造用户物流管理平台,助力传统企业数字化升 级的同时,为新兴消费品牌提供一站式供应链解决方案,成为新零售时代下生鲜 2B/2C全供应链生态合作伙伴与赋能者。
中国生鲜食品供应链服务行业研究-行业利润水平、技术水平、特征及主要企业
中国生鲜食品供应链服务行业研究-行业利润水平、技术水平、特征及主要企业(九)行业利润水平生鲜流通环节属于农业产业的中间环节,生鲜食品具有易腐易损伤、保鲜期短的天然属性,市场充分竞争,交易频繁、交易量大,因此,在参与货物买卖的模式下,生鲜供应链服务企业整体呈现出存货周转率快、收入规模较大、销售毛利率较低的特点,存货周转管理、产品损耗控制、上下游议价能力、服务附加值是影响生鲜供应链服务企业利润水平的关键因素。
虽然生鲜供应链服务行业平均销售毛利率不高,但近年来该行业产业技术水平不断升级,成本管控日趋精细化,服务附加值不断提高,行业平均利润水平有望提升。
(十)行业技术水平行业提供的生鲜供应链服务主要涉及果蔬产品。
果蔬的加工技术主要包括果蔬采后预处理、果蔬贮藏保鲜、催熟等果蔬初加工和果蔬深加工技术。
新鲜果蔬从采收到被人们消费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降低其新陈代谢和呼吸速度,控制微生物菌源污染以保持果蔬新鲜,或者加速水果成熟以保证较好食用口感。
因此,果蔬采后预处理、保鲜技术和催熟技术是果蔬供应链服务业行业技术的重要内容。
其中催熟技术和冷藏保鲜技术是中国果蔬供应链服务的常用技术,具体情况如下:(1)催熟技术催熟技术是中国果蔬生产流通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技术,应用范围比较广,在多种蔬果中使用。
乙烯是植物生长过程中自然散发的一种激素,可以诱导植物从幼年步入成熟期。
催熟技术是模仿水果自然成熟过程,在一定的浓度和温度环境(密闭库房)下,诱导水果体内产生内源乙烯,并在内源乙烯的作用下,激活水果体内内源酶的活性,引导水果内源物质发生分解转化。
经催熟后,水果淀粉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分突增,成熟度增加,催熟后水果的香味和口感更适合人们食用。
目前中国果蔬企业主要采用乙烯利催熟、乙烯气体催熟等两种方式。
①乙烯利催熟乙烯利催熟俗称药包催熟,使用过程中将乙烯利固体直接分包装放入保鲜库,或将乙烯利溶液稀释,将水果放入乙烯利溶液里浸泡并通风静置,乙烯利分解产生乙烯气体,起到催熟效果②乙烯气体催熟乙烯气体催熟技术是在密闭空间释放一定量的乙烯气体来催化果蔬的一种技术,其中ETH增压催熟技术目前是世界最先进的催熟系统之一,其主要通过ETH 增压系统来控制库房的通风、空气循环以及密闭等环境,在最佳的温度、湿度和乙烯气体浓度下,使气体在库体中均匀流通,形成空气循环,保证较好的催熟效果,并能满足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需要,常用催熟设备包括大功率电机和可逆风扇、乙烯发生器等。
生鲜供应链现状与发展方向分析概要
生鲜供应链现状与发展方向分析概要当前生鲜供应链面临的问题及现状1.信息不对称与不透明2.运输与储存成本高由于生鲜食品易腐败,运输和储存环节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施投入。
目前,生鲜食品的冷链物流能力有限,运输成本较高,导致生鲜价格上涨。
3.供应链中的环节较多,管理复杂4.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由于环境污染、使用农药、饲料添加剂不规范等原因,以及供应链管理不到位,生鲜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
食品安全问题一旦发生,不仅危害消费者的健康,也对整个供应链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为了解决生鲜供应链存在的问题,发展可持续、高效的生鲜供应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和创新:1.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构建全程可追溯的生鲜供应链平台,实现信息的透明。
通过农产品溯源系统,消费者可以了解到产品的生产、加工、物流等全过程的信息,提升供应链的透明度。
2.冷链物流技术的提升优化冷链物流设施和技术,提高冷链服务能力和效率。
通过运用新型的冷链技术和设备,降低运输成本和时间,减少食品腐败率,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3.建立与发展规模化的生鲜供应链企业在生鲜供应链中,将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进行集成,并建立规模化的生鲜供应链企业。
通过整合各个环节的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供应链成本,提供更好的食品质量和服务。
4.加强监管和标准化管理加强对生鲜供应链的监管,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标准和制度。
对于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加强食品安全的监控与抽检,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并加大对食品安全相关技术和设备的培训和推广。
5.发展可持续的生鲜供应链推动绿色生产和消费,在生鲜供应链中加强环保意识。
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鼓励有机农业的发展;减少一次性包装材料的使用,提倡可回收利用;发展农产品的再利用和资源回收等,推动生鲜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当前生鲜供应链存在信息不对称、成本较高、管理复杂、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等问题。
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加强冷链物流技术的提升,建立规模化的供应链企业,加强监管和标准化管理,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
2020年中国生鲜供应链市场研究报告
产地直采
农产品生产者
农户/大户
合作社
企业生产基地 “菜篮子”生
产基地 产品流通半径小,滞销
为常态
流通环节多,流通链条长,产品损耗大
产地集贸 市场
批发市场自采
产地批发 商
销地批发 市场
生鲜批发 商
产地经纪 人
多层中间链条并且信息不对称,造成每层价格成倍叠加
加工厂
生鲜店
餐 厅
超市
生鲜电商 消
2020年中国生鲜供应链市场 研究报告
摘要
我国生鲜品类繁多,主要包括蔬果类、肉类、海鲜类等,具有鲜活易腐、不耐贮 运、生产季节性强、消费弹性系数小等特点。传统分销供应链模式下,生产者与消 费者相隔多层分销环节,限制了生鲜品流通速度,并造成大量耗损。
我国目前生鲜零售渠道仍以农贸市场为主,随着“农改超” 政策推进及生鲜电商的 渠道渗透率提升,未来农贸市场的占比将持续下降,新渠道加速崛起,对中游分销 及上游生产提出新要求。
蔬菜水果
肉类
海鲜水产
乳制品
禽蛋类
主要产品 储存条件 收获周期 产地分布 生产特征
加工情况
苹果、西瓜、大白菜
储存温度0-4℃,储存 周期在20~30天左右
覆盖一年四季,不同 品种之间差距较大 热带水果多种植于南 部地区
机械自动化程度较高
新鲜蔬果无需加工; 部分农副产品需要加 工,我国整体果蔬加 工率较低
牛肉、羊肉、猪肉等
新鲜肉类最佳储存温 度为0~3℃,储存周期 为一周;冷冻肉品最 佳储存温度为-18℃, 储存周期为6-9个月
猪肉生产周期月六个 月,禽类约为三个月
猪类聚集于四川、湖 南、河南
机械自动化程度较高, 大型规模肉类加工工 厂较多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分析——以盒马鲜生为例
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管理分析--以盒马鲜生为例内容摘要随着新零售时代的到来和生鲜农产品市场的变化,这意味着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也要与时俱进,有了更高的需求,因此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优化分析也迫在眉睫。
本文分析盒马鲜生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现状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结构特征,总结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亮点,并指出其面临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水平较低的挑战、管理不当,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供应链存在潜在风险、夜间配送成本低等问题;以及结合供应链管理相关理论分别提出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建立完善的供应商制度,加强员工素质培训、加强风险管理机制、优化系统,转移成本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期能对新零售生鲜行业供应链管理的改进和优化起到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盒马鲜生;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alysis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a case study of FreshippoAbstractWith the advent of the era of new retail and the change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market, which means that the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with higher demand, so it is urgent to optimize the management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In this paper, Freshippo raw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summarizes the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points out the challenges of low level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improper management, difficulty in product quality assurance, potential risks in the supply chain, and low cost of night distribution. combined with the theorie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e author proposes to increase the cultiv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relevant talents, improve the cold chain logistics system and establish a perfect supplier system, To strengthen the staff quality training, strengthen the risk management mechanism, optimize the system, transfer costs and other targeted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 To the new retail fresh industry improve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lay a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Key words: Freshippo;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目录内容摘要 (1)Abstract (1)一、绪论 (3)(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3)1. 研究背景 (3)2. 研究意义 (4)(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4)1. 研究内容 (4)2. 研究方法 (4)二、相关理论综述 (5)(一)国内外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综述 (5)1. 国外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综述 (5)2. 国内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综述 (5)(二)供应链管理 (6)1. 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6)2. 供应链管理的原则 (6)(三)生鲜农产品供应链 (6)1.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内涵 (6)2.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内容 (6)(四)农超对接理论 (7)1. 农超对接理论的内涵 (7)2. 农超对接理论的特点 (7)三、盒马鲜生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分析 (7)(一)盒马鲜生的概述 (7)(二)盒马鲜生的供应链结构 (8)(三)盒马鲜生供应链管理的亮点 (8)四、盒马鲜生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9)(一)受到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水平的限制 (9)(二)管理不当,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10)(三)供应链存在潜在风险 (10)(四)夜间配送成本高 (10)五、盒马鲜生供应链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11)(一)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完善冷链物流体系 (11)1. 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11)2. 完善冷链物流体系 (11)(二)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加强员工素质培训 (11)1. 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 (12)2. 加强管理者与普通员工的素质培训 (12)(三)加强风险管理机制 (13)1.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 (13)2. 做好合作伙伴维护管理 (13)(四)优化系统,转移成本 (13)六、结论 (14)参考文献 (14)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20-2021农产品电商研究报告
3. 网商银行“亿亩田”项目上线,将对合作社、家庭农场、新型职业农民、大田 种 植户等群体专项提额。
◆ 农产品电商销售额TOP10分别为浙江、广东、江苏、山东、上海、安徽、福建、四川、云南、湖 北
◆ 浙江遥遥领先,中部、西部地区各有2个省跻身前十
全国农产品电商总体发展迅猛
◆ 浙江、江苏、山东、四川4省位居总量和增速前十 ◆ 农产品电商增幅TOP10分别为山西、山东、河北、吉林、江苏、河南、内蒙古、浙江、四川、黑龙
◆ 淘宝为国家级贫困县专门开设“土货鲜食”一级入口,疫情以来先后发起“暖春守‘胃’战”、县长直播等专场。兴农脱贫项目 已 覆盖全国707个贫困县。
◆ 截至4月25日,淘宝天猫累计为全国农民售出超过25万吨滞销农产品。
云南豌豆单月销售超150万斤
“春雷计划2020”——科技助农兴农
◆ “春雷计划2020”:充分利用阿里巴巴20年来沉淀的商业力量和技术力量,通过一系列硬核举措,创造新供给、激发新需求 、 促进新贸易,同时全力推动面向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用一切必要行动帮助中小企业共渡难关。
生产者
数字化农产品
加 工 集 散
消费数据反馈
数字化商品
蜂耘农商
产-供-销数字化联动
消费者
“新零售+新农业”的新样本——崇明翠冠 梨 ◆ 位于崇明区的翠冠梨数字农业基地,占地面积160亩,有多项高 科技 加持。农民只要操作手机,就能让无人机起飞植保,无人值 守田园机 器人可以去垄沟里撒药,水肥一体化设施自动配液,挥汗 如雨。 ◆ 基地种出的高品质翠冠梨,直供盒马门店和盒马天猫旗舰店,既解 放 农民的劳动力, 同时借助基地直供缩短销售链路, 亩产 值提升约
生鲜供应链报告
生鲜供应链报告一、多级供应链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非效率因素仍旧存在(一)我国生鲜供应链现状:上下游极度分散+中游多层级上游:以“小农生产”为主,集中度低上游极度分散,农村经纪商层级无法避免。
自古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即以个体“小农生产”为主,至2016年年底,我国有2、3亿农户,经营耕地10亩以下的农户达2、1亿户。
生产经营非常分散,集中度较低。
受制于生产源头农户的分散性,以及各地生鲜品种、质量、价格不统一,农村经纪商需要对当地生产状况、语言等十分了解,且备受村民信赖的农村经纪商去各家各户收购生鲜,一定程度上,起着整合生鲜的作用。
因获取各地生产信息成本高及信任机制影响,中间商很难跨越经纪商直接向农户采购,使得当前供应链无法避免的增加了农村经纪商层级。
中游:损耗高、冗长交叉的多级批发模式仍占主流生鲜从农户到消费者至少经过4层的供应链十分冗长。
由于上游极为分散,为了满足农产品在不同区域和不同季节时的需求,我国多年来形成了稳定的以多级批发市场为主的生鲜流通体系,即分散的农户生产商品后,由大量经纪人收购,运输至产地批发市场,随后由销地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商等分销至零售端农贸市场、超市等,最终到达终端消费者。
由于供应链冗长,农产品经过每层环节的储存、运输、装卸后损耗较大,叠加运输成本、人工成本等,层层加价,使得产销两地产品差价较大,而当前生鲜零售终端毛利率普遍较低。
多级分销市场也使得从生产源头地到终端消费者的完整流通过程呈现出多元交叉的特点。
零售商可从二、三级批发商进货,也可从产地、销地批发市场进货,资源整合能力较强的零售商如永辉超市会一定比例的直接与农户或合作社签订订单;多级批发市场也会从农户、产地、销地批发市场进货;生鲜在不同“角色”之间的流通多元交叉,没有统一规划,使流通效率下降,商品难以溯源。
生鲜直采电商频现,但盈利形势尚不明朗。
近年来一些依托互联网而生的开放平台式供应链体系正在形成,如以善之农、美菜、宋小菜为代表的农产品电商企业,通过收集下游小B端订单,整合上游农户资源,实现规模采购和运输。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风险分析报告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风险分析生鲜农产品是指由农业部门生产的没有或经过少许加工的,在常温下不能长时间保存的初级产品,一般包括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等。
生鲜农产品具有季节性、周期性、地区性、易腐性、不耐贮存等特点,这决定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比一般商品供应链存在更多的风险。
生鲜农产品季节性强,这可能使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缺乏协调与信任从而导致目标冲突的增加;生鲜农产品上市时如果物流不到位,短时间内无法调节供需矛盾,则会使市场价格波动增大;同时也限制了其在跨区域或跨季节的即时调节,增加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不确定风险。
生鲜农产品具有易腐性,因此生鲜产品生产企业或个人在商品价格谈判上能力较弱,造成在生鲜商品销售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非正式合约,这些紧急而非正式的合约经常会使生鲜农产品的买卖双方之间发生争执,由此带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不稳定的风险;生鲜农产品时效性强,利益分配的博弈有可能使个别企业过分关注短期利益而做出损害供应链整体利益的行为。
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多为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组织化程度低,这也造成供应链整合的困难,进一步增加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不稳定的风险。
解析结构模型的建立1.1建立系统要素集通过查询相关资料,用系统的思想进行分析,将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风险问题暂且总结为十个点,如下表所示。
1.2建立邻接矩阵分析上述九个要素间的直接关系,可得如下表格。
根据上述直接关系表,可列出邻接矩阵0 0 0 0 1 1 0 0 10 0 0 0 1 0 0 0 10 0 0 1 1 0 0 0 00 0 0 0 1 1 0 0 0A= 0 0 0 1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0 0 1 1 1 1 0 1 00 0 1 1 1 0 0 0 00 0 0 0 1 0 0 0 0可达矩阵的计算步骤如下所示:1 0 0 0 1 1 0 0 10 1 0 0 1 0 0 0 10 0 1 1 1 0 0 0 00 0 0 1 1 1 0 0 0A+I= 0 0 0 1 1 0 0 0 00 0 0 0 0 1 0 0 00 0 1 1 1 1 1 1 00 0 1 1 1 0 0 1 00 0 0 0 1 0 0 0 11 0 0 1 1 1 0 0 10 1 0 1 1 0 0 0 10 0 1 1 1 1 0 0 00 0 0 1 1 1 0 0 0(A+I)2= 0 0 0 1 1 1 0 0 00 0 0 0 0 1 0 0 0O 0 1 1 1 1 1 1 00 0 1 1 1 1 0 1 00 0 0 1 1 0 0 0 11 0 0 1 1 1 0 0 10 1 0 1 1 0 0 0 10 0 1 1 1 1 0 0 00 0 0 1 1 1 0 0 0(A+I)3= 0 0 0 1 1 1 0 0 00 0 0 0 0 1 0 0 0O 0 1 1 1 1 1 1 00 0 1 1 1 1 0 1 00 0 0 1 1 0 0 0 1通过上述计算过程,可以发现,当r=2时,满足A+I≠(A+I)2=(A+I)3,可达矩阵R=(A+I)31 0 0 1 1 1 0 0 10 1 0 1 1 0 0 0 10 0 1 1 1 1 0 0 00 0 0 1 1 1 0 0 0R= 0 0 0 1 1 1 0 0 00 0 0 0 0 1 0 0 0O 0 1 1 1 1 1 1 00 0 1 1 1 1 0 1 00 0 0 1 1 0 0 0 11.3 根据可达矩阵R,求与各要素对应的可达集合、先行集合、共同集合,分别如由此得到第一级L(1)={S6}由此得到第二级L(2)= {S4、S5}由此得到第三级L(3)= {S3、S9}由此得到第四级L(4)= {S1、S2、S8}由此得到第五级L(5)= {S7}将可达矩阵R按照以上级别顺序排列,得到分块三角阵R′1 0 0 0 0 0 0 0 01 1 1 0 0 0 0 0 01 1 1 0 0 0 0 0 01 1 1 1 0 0 0 0 0R‘= 0 1 1 0 1 0 0 0 01 1 1 0 1 1 0 0 01 1 1 0 0 0 1 0 01 1 1 1 0 0 0 1 01 1 1 1 0 0 0 1 1参照这一级别排列的可达矩阵R‘,可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层次结构根据建立ISM解析模型,我们可以发现,在造成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的九个因素中最底部的原因是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能力过低,这就造成了整个供应链环节无法正确的衔接并进一步协调来达到各个参与者的利益最大化,从而导致风险的产生。
生鲜供应链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 CONTENTS
01 生鲜供应链行业概述 02 生鲜供应链行业背景环境 03 生鲜供应链行业现状 04 生鲜供应链行业发展趋势 05 生鲜供应链行业格局及企业
第一章
生鲜供应链行业概述
行业发展历程
萌芽期(1949-1952年)
这一时期,中国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期,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工农业生 产力水平低下,生鲜农产品存在明显的供不应求的情况。由于中国生产的农产品数量有限, 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为了稳定生鲜产品价格、保证其供给,中国政府采取了自由购 销的产品流通体系和市场调节的价格制度,制定和实施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 内外交流”等一系列经济方针和政策,促进农产品行业及同性质商业的发展,对恢复国民经
鼓励打造生鲜产品电商供应链,推 动农产品产销衔接,促进各地要推 动在大型社区试点设立农产品体验 店、自提点和提货柜,加强与传统 鲜活农产品零售渠道的合作,开展 农场会员宅配、社区支持农业等模 式探索,建立农产品社区直供系统 。
提出要加快供应链创新与应用,促 进产业组织方式、商业模式和政府 治理方式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 展,以及大力发展创新农业产业组 织体系。
驱动力
冷链物流高速发展、居民对生鲜产品质量要求提高、生鲜电商快速崛起等是行业主要驱动因素
第三章
生鲜供应链行业现状
行业现状
近年来一些依托互联网而生的开放平台式供应链体系正在形成,如以善之农、 美菜、宋小菜为代表的农产品电商企业,通过收集下游小B端订单,整合上游 农户资源,实现规模采购和运输。但总体来说,由于物流成本、资源整合成 本高昂,目前电商盈利较低,普遍亏损。以2011年成立的经营状况相对较好 的善之农为例,2017年虽首次扭亏为盈,但营收、净利规模很小,企业自由 现金流经常为负,毛利率低于8%,到目前还没有跑通稳定的盈利模型,电商 未来经营趋势还不能判断。目前国内生鲜供应链仍以冗长、高损耗的多级分 销模式为主,整合能力强的超市直采只占采购的一定比例,电商直采盈利能 力较差,长期经营效果尚未显现。但减少供应链的中间环节,提升采购效率 一定是未来生鲜流通的趋势超市生鲜销售占比仅达22%,远低于美国、德国、 日本超市生鲜销售超70%的占比,但其始终保持稳定的快速增长,还有很大 渗透空间。电商份额虽占比较小,但上升速度较快。2017年中国生鲜电商市 场交易规模约为1391.3亿元,同比增长59.7%。未来随着超市生鲜销售占比 进一步提升,将带动生鲜大规模采购,有助于其跨越多层中间批发环节,更 大比例的向基地或源头农户采购。
生鲜供应链生鲜水果行业数据分析报告生鲜果蔬供应链报告
生鲜供应链生鲜水果行业数据分析报告生鲜果蔬供应链报告内容预览七大类型冷库优缺点大对比现实情况中,有些建好的冷库租不出去,有些企业却在不断的寻找冷库资源,一时间冷库设施市场冰火两重天。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既不是冷库建设多了,也不是冷库建设少了,而是市场需要的冷库建设少了,盲目跟风投建的冷库多了!——柯瑞德货架根据目前主流冷链企业的商业模式,对应的冷库类型可分为储藏型、市场型、中央及区域配送型、城市配送型、电商宅配型、中央厨房、产地型等七种类型。
Keread 针对这七类冷库做出了比较,一起来看看您的冷库建对了吗?一、储藏型冷库储藏型冷库是八九十年代建设最多的冷库,目前市场上保有量最大的一种冷库类型,主要用于水产品、肉类等冻品储存。
这种类型的冷库是以商品储存功能为主,商品品类较少,存储周期少则半年,多则长达一年。
所以在温区设计上比较单一,冻品存放形式以堆货为主,对存储量有一定要求,对发货区面积、温度要求较低,有些冷库甚至不设温度。
二、市场型冷库所谓市场型冷库,主要以农产品批发市场配套建设的冷库为主。
这种类型的冷库除了需要具备一定存储空间外,还要考虑出租给市场内商户使用。
因此,在设计上更多的考虑冷库拆分的灵活性,便于计算租赁费用。
市场型冷库目前以多层建筑或小型冷库为主,多层建筑每层高度 5 米左右,商品存放以堆货形式居多。
三、中央及区域配送型冷库CDC、RDC 等配送中心的冷库,服务半径较大,在冷库库型规划时考虑储藏功能的权重大于配送功能。
由于具备了配送功能,这种类型的冷库对收发货区域面积和温度有一定要求。
商品存放多为货架形式,冷库高度一般以货架高度来确定,目前以4 层以上货架高度为主,部分冷库采用了8 层货架高度。
近几年自动化立体冷库在区域配送型冷库中应用的也越来越多。
柯瑞德提醒您:在建设冷库前,一定要想清楚建设冷库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也就是未来如何经营?不同的营运方式决定了冷库的使用类型,决定了冷库的功能温区,然后才决定了建冷库该采用何种建筑类型、何种保温结构、何种制冷方式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环境分析
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 品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2017年9月
要求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全链条、网络化、 严标准、可追溯、新模式、高效率”的现代 化冷链物流体系,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要。
技术
农业科技化与冷链溯源技术体系
现代农业基于智械设备进行规模化 生产,底层生产流通数据逐渐完善, 同时在流通中的监控手段和监控技 术越发安全多样,这便给了生鲜供 应链流通更多的空间。
2020-2021中国生鲜农 产品供应链研究报告
概念与定义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范围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以蔬菜、水果、肉禽、水产蛋奶等生鲜食品为研究主体,针对市场渠道、物流(流通)、零售等供应链 环节的特征和现状进行研究分析。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范围
农产品(初级农产品)
初级农产品是指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 物及其产品,不包括经过加工的各类产品
383374
425912
469575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 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
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
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
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
1999年
2009年
2018年
注释:农业机械总动力指全部农业机械动力的额定功率之和
6458 3075 8625
25688
奶类 3% 肉类 7%
禽蛋 3%
水产品 5%
64949
66425
2014年
2015年
蔬菜产量(万吨) 禽蛋产量(万吨)
粮食油料类
小麦、稻谷、杂粮、菜籽、 花生果、芝麻等
生鲜食品类
瓜、果、蔬菜、肉禽、蛋 奶、水产等
轻工原料类
产品
蔬菜
水果
半加工 生鲜品
包括农业生产者捕捞收获后连续进行 简单冷冻、腌制和自然干制品等,主 要为肉禽、水产的半加工品
肉禽
其他
(水产蛋奶等)
轻加工 现场加工 生鲜品
水果切、蛋糕、干货等现场加工或 轻调包装的生鲜食品
农业生产
生鲜农产品市场
消费需求 市场供给
生鲜农产品物流
生鲜农产品渠道
仓储、运输、配送、 加工、包装等
生鲜电商 生鲜超市 农贸市场等
核心观点
结构性供给过剩将生鲜农产品推向买方市场,市场需求在呼唤更优质的供应链运 作体系。根据国务院2020年食物消费标准,生鲜总需求量将达到4.2亿吨,而 2018年我国生鲜农产品年产量超过11.1亿吨,这意味着市场进入到结构化的供给 过剩时期,开始转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买方市场,一切供应链环节需要围绕最终 消费者来重新定标,供应链质量的价值进一步放大。
2014-2018年中国生鲜农产品产量变化
2018年中国生鲜农产品产量结构
2.7%
2.8%
0.9%
2.5%
1.4%
2930
6002 3160 8818
23303
3046
6211 3180 8750
24525
3161
6379 3064 8628
24405
3096
6445 3039 8654
3128
25242
政策
《关于推动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知》 --2019年5月
加强产后商品化处理设施建设,发展农产品 冷链物流,各地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农产品产 后商品化处理设施和冷链物流的比例不得低 于70%。
技术
基于IOT的物流服务体系
生鲜对于在加工、存储以及运输环 节中涉及的冷链物流技术要求较高, 信息化网络和物联网为物流服务体 系提供了革新化的能力升级
2014-2018年中国三次产业生产总值变化
20年间中国农业机械总动力变化(万千瓦)
9%
8%
8%
8%
7%
55626 277572
57775 282040
60139 296548
62100 332743
64734 366001
20年间提升204%
87496
100372
48996
308083
346178
生鲜农产品供给
庞大的生产体系提供充足的生鲜供给
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我国拥有3.1亿以上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204万个农业经营单位,耕地面积超过13亿千公 顷。完备而庞大的生产体系是的生鲜农产品的供给量十分充足。此外近年来全球贸易加速,农业经营亦有全球化趋势,这 更加丰富了国内的产品供给能力。
生鲜农产品目前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产业链结构,生鲜电商的爆发或引领 农超对接模式提速渗透,加快流通体系优化进程。大型超市、生鲜电商、生鲜超 市、便利店等多种零售业态将给供应链整合带来更大的空间,物流管理和冷链布 局将成为产品成本优化、产品质量控制、产品品牌建设等环节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生鲜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迅速但仍处于供给不足的阶段,冷链物流体系化成为未 来3-5年生鲜供应链的核心驱动力。商务部15年统计表明,中国果蔬、肉类、水 产品的冷链流通率的比重分别为22%、34%、41%,远不及发达国家95%以上的 流通率。2019年,我国冷链物流规模将达到3391亿,并保持15%以上的年增速, 未来冷链物流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3
疫情影响简析
4
生鲜农产品发展基本盘
产业构成趋于稳定,农业效率革命催熟生产力
进入千禧年以来,大量的智械设备进入农业生态,改造基本的生产模式,这为农业的效率革命奠定了物理基础;在长达10 年的周期里,第一产业的GDP贡献率由10%下降到7-8%并在近年来稳定在这一水平。农业效率的提升是产业结构转移的 根本保障,这也进一步说明农业生产力的成熟和高效,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政策与技术环境
政策强推效率革命,冷鲜技术持续输血
自生鲜农产品市场形成以来,国家层面多次颁布新政与法规来加快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农产品是民生之 本,其流通效率决定了民生的质量和水平。不仅是政策的鼓励与推动,在社会环境和技术层面,网络时代的信息化给生产 和流通环节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基于物联网的智慧物流体系已经初见雏形,逐渐向生鲜供应链辐射动能。
物流企业将在生鲜供应链中发挥更大的市场职能,在渠道优化、市场营销、品牌 建设等多个非传统物流环节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零售端控制产品标准,物流端 掌握交付体验,利用触达客户的优势来建立非生产端的品牌形象或将成为未来生 鲜品牌的一个可行路径。
生鲜农产品发展背景
1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现状
2
生鲜农产品市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