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保险中介十大发展趋势
【精品文档】2018年保险中介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8年保险中介行业深度分析报告数据篇整体而言,中国保险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全球经济复苏和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激发保险需求进一步释放,保险监管部门纠偏厘清了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科技驱动行业迎来新机遇。
可以说,我国保险业发展面临着良好的形势。
从2011年以来,中国保险业原保费收入不断增加。
2017年,保险市场发展稳中向好,全行业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66万亿元,同比增长18.4%。
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2018年上半年,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2369.4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770.75亿元,同比下降3.33%。
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6024.18亿元,同比增长14.18%。
其中,交强险原保险保费收入972.05亿元,同比增长9.69%;农业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67.97亿元,同比增长27.91%。
人身保险业务出现下滑,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6345.19亿元,同比下降8.50%。
其中,寿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3361.44亿元,同比下降12.15%,这主要是由于人身险公司调整业务结构所致;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3019.45亿元,同比增长15.44%。
为防范保险行业经营风险,中国保监会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中短存续期产品及万能险产品的监管措施,以规范相关产品的设计和销售,引导人身险公司发展保障类业务,优化业务结构。
受此影响,2013年以来,人身险行业的原保险保费占总保费的比重持续上升。
但从2018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财产险表现要优于人身险。
人身险主要受寿险所累,健康险、意外伤害险都有超过15%的增长,寿险下滑幅度则达12.15%。
原因很简单,去年以来,寿险产品经历多轮清理整顿,134号文、19号文对行业的影响仍在消化之中。
另外,资本市场不景气也影响了保险需求,对保险收入以及保险投资均造成影响。
因此,2018年上半年人身险占比并没有再次提高。
国内保险市场概况(2018)
国内保险市场概况(2018)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而瑞士再保险集团则于近期发布观点认为中国将在 2030 年成为全球第一大保险市场。
■ 国内保险市场概况(2018)
目前国内有财产险公司有约 88 家、人身险(含健康险、养老险)公司 91 家,总共有 179 家保险公司。
除此之外,还有 499 家保险经纪公司,以及接近 2000家保险代理公司,这是整个保险市场持牌机构参与主体。
2018 年,整个保险市场的原保费收入达到 3.8 万亿,同比增长 3.92%,单从增长率看,保费规模的增长速度在显著放缓。
2017 年,整个保险市场的原保费收入相比 2016 年增长了
20%,2018 年对比 2017 年增长不到 4%。
其中寿险只增长了不到 1%,产险增长了 11.5%。
出现这个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2017 年底保险业监管层面根据市场形势变化在监管政策方面做了较大的调整,特别是对寿险趸交理财产品方面监管思路做了调整,导致保险行业的整体业务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
这个变化促使行业回归到了保险保障的本质,回归了保险业长期良性发展的正确道路,所以对于整体保险行业 2019 年及后续形势仍然看好。
同时,作为观察一个国家或地区保险市场成熟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国在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和保险密度(保费收入/总人口)方面:2018 年全国(不含港澳台地区)的保费密度为2724 元,保险深度为 4.22%;而在较成熟的保险市场,保险密度在 2500 美元以上、保险深度一般在 7~10%。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中国是保险大国但还不是保险强国,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来源:钛资本研究院。
保险中介的发展趋势
保险中介的发展趋势引言保险中介作为保险业务的重要一环,扮演着保险公司与客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角色。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保险中介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保险中介行业的发展趋势,探讨其应对策略。
1. 数字化转型的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保险中介行业也逐渐向数字化转型迈进。
保险中介机构通过建设自己的线上平台,实现保单在线投保、理赔在线处理等服务,提高了效率和用户体验。
同时,数据分析和技术的应用,使得保险中介机构能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保险方案,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2. 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保险意识的提升,保险中介行业的产品和服务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传统的车险、健康险等保险产品已经无法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因此,保险中介机构需要不断创新,推出更加个性化、差异化的保险产品,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此外,保险中介机构还可提供风险评估、理财规划等增值服务,以提升客户黏性和满意度。
3. 科技与人的平衡随着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很多人担心保险中介机构会被科技所取代。
然而,科技只是工具,不能完全替代人的作用。
保险中介行业需要找到科技与人之间的平衡点,充分利用科技提高效率,同时保持人的专业知识和服务能力。
保险中介机构应培养专业的保险顾问团队,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和个性化的服务,以提升客户满意度。
4. 个性化定制的需求随着社会发展和个人收入水平提高,人们对保险的需求也越来越个性化和定制化。
保险中介机构应不断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推出适应性强、灵活度高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同时,保险中介机构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等手段,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的保险方案,实现与客户的精准对接。
5. 合作共赢的趋势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保险中介机构之间的合作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
通过与保险公司、金融机构等合作,保险中介机构可以共享资源,提升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保险中介机构还可以与科技公司进行合作,共同研发和推广创新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保险中介五大发展趋势31页
李丽英:保险代理人不能只懂产品技能 不懂销售技能
**分公司徐汇营业部业务副总经理李丽英参加本次论坛,并发表《高MDRT团队培养之道》的主题 演讲。李丽英表示,保险解决三件事情:第一解决了风险感觉的问题;第二,面向市场解决退休管理的 问题;第三,保险解决财富管理的问题。**公司真正进入到大陆市场,只专注在两个市场,就是在退休 规划和财富管理市场。
保险业姓保,要回归本源。收取保费,承担风险(支付赔款)是保险公司的核心业务。 保险行业回归本源,突出主业就是要承担风险。除此之外,保险其他环节均需要外包。销 售本来就是中介的任务,销售可以外包,数据的分析、储存可以外包,理赔也是一样等等, 这些保险公司可以外包的服务,也就是保险中介可以从事的领域。
进入新时代,保险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不平衡、不充分的保险供给 与人民群众日益迸发不断升级的保险需求之间的矛盾
第二个比较大的产销分离是销售人员,这是700-800万代理人的产销分离。保险公司的直销团队有 它的弊端,产品选择性,组织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会带来很多利益分配,底层的代理人获得的更少, 机制不是很好,还有一些问题是客户的归属问题。这些机制造成很多人逐渐往中介公司流动,这必然会 产生真正的产销分离趋势。
张立东:科技驱动和产销分离将成未来十年的热点
云端微服总经理张立东参加本次论坛,并发表了《新科技赋能保险专业中介转型升级》的主题演讲。 张立东表示,保险销售领域未来趋势会是场景化、碎片化、产销分离。在一些科技,特别是区块链、物 联网等新科技发展的驱动下,这些话题在10、20年还会有发展,科技驱动和产销分离未来十年都会是非 常热的话题。
然而,经纪代理业务对保险公司有3个价值: 1、价值业务的贡献者,期缴业务规模越来越大,品质越来越好,它是价值业务的有力贡献者。 2、它非常有利于扩大公司的品牌和影响力,甚至产品的美誉度,很大程度上是代理公司把我们的 品牌传播出去的。 3、为个险营销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市场经验。保险公司和市场相对没有代理公司那么敏感,对保 险公司来说是个窗口,能够给保险公司提供很多的借鉴意义。 王林锋表示,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好的信任平台,并且有更好的合作方式。
中国保险中介行业市场格局及市场发展展望分析
中国保险中介行业市场格局及市场发展展望分析一、保险中介行业市场格局保险中介是保险产业内部分工的产物,是介于保险经营机构之间或保险经营机构与投保人之间,专门从事保险业务咨询与销售、风险管理与安排、价值衡量与评估、损失鉴定与理算等中介服务活动,并从中依法获取佣金或手续费的单位或个人。
通常保险中介分为三大主体,分别是保险专业中介、保险兼业代理和保险专属代理。
其中保险专业中介包含保险代理机构、保险经纪机构和保险公估机构。
截止至2018年底,中国市场有2,647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其中保险中介集团5家,全国性保险代理公司240家,区域性保险代理公司1550家,保险经纪公司499家,已备案保险公估公司353家。
中国市场有约3.2万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兼业代理网点22万余家。
保险公司营销员的数量在2017年达到峰值之后,2018年稍稍回落到764万。
保险中介为我国保险销售的主要渠道,且保险中介渠道保费收入占比仍在逐步提升。
根据中国保险年鉴数据,2018年我国保险中介渠道保费收入为3.37万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比例为87.4%,并且从2011年到2018年,保险中介渠道保费收入占比几乎都超8成,保费年复合增长率达15.49%。
保险中介机构整体的保费业务结构以人身险保费收入为主。
根据数据,2018年人身险保费收入占比达到71%,这主要得益于寿险公司营销员的贡献。
营销员保费贡献占比持续保持最大,保险专业中介保费收入占比近期大幅提升从保险中介三大类型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比例分析,我国中介渠道保费贡献程度最高的依然是保险公司营销员渠道,其次是兼业代理机构,最后为专业中介机构。
但专业中介机构的发展迅速,2013年至2018年间,保费收入占比从6.7%提升至12.7%。
而且,随着“产销分离”加速的趋势,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保费收入占比有望继续保持大幅提升的势头。
2013-2018年保险营销员渠道保费收入逐年增长。
2018年保险营销员渠道保费收入达到18000亿元,对总保费贡献达到47.0%。
专业保险中介的发展方向
专业保险中介的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保险意识的提高,保险中介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专业保险中介作为保险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起到了介绍、销售和服务保险产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专业保险中介的发展方向。
首先,专业化是专业保险中介发展的重要方向。
目前,保险中介行业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保险代理人,主要从事保险产品的销售和服务;另一类是保险经纪人,主要从事保险产品的分析、风险评估和选择。
随着保险市场的发展,对保险中介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未来,专业保险中介应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保险产品的销售和服务能力。
再次,专业保险中介应该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
保险中介与保险公司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专业保险中介应该与保险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保险市场的发展。
通过合作,保险中介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同时,保险公司也可以通过专业保险中介扩大市场份额,提高销售效益。
最后,专业保险中介应该积极参与行业自律和规范建设。
保险中介行业是一个需要高度信任的行业,专业保险中介应该自觉遵守行业准则和道德规范,坚持以客户利益为中心,确保保险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此外,专业保险中介还应该积极参与行业协会的建设,推动行业自律和规范化发展。
通过共同努力,建立一个信誉良好、竞争有序的保险市场。
综上所述,专业保险中介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专业化、数字化、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和积极参与行业自律和规范建设。
未来,随着社会对保险需求的增加,专业保险中介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保险解决方案。
同时,保险中介行业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服务质量,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保险中介发展趋势
保险中介发展趋势保险中介作为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承担着为消费者提供保险产品、解决保险问题的重要角色。
在当前保险市场发展的大背景下,保险中介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保险中介的发展趋势。
首先,电子商务的兴起将给保险中介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通过网络平台购买保险产品。
电子商务平台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快速的购买体验,也为保险中介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渠道。
因此,保险中介应积极融入互联网平台,通过提供在线咨询、在线投保等服务,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其次,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将促进保险中介的创新和转型。
随着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保险中介可以更高效地处理保险业务,提升服务质量。
例如,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保险合同的自动化、透明化,降低操作成本;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风险,为消费者提供更精准的保险保障。
因此,保险中介应积极推进技术的应用,提供更智能、个性化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再次,消费者需求从保险保障向风险管理转变,保险中介应顺应市场需求进行业务转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不仅关注意外事故的赔付,还关注如何在面对风险时获得更多的保障和支持。
保险中介可以从传统的保险销售角色转变为风险管理顾问角色,提供全面的风险评估、风险预防和风险对策等服务。
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保险中介的专业形象,也可以增加中介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最后,监管机构对保险中介的监管力度将进一步增强。
随着金融风险的不断暴露和金融监管的趋严,监管机构对保险中介的监管将更加严格。
因此,保险中介应积极配合监管机构的要求,加强内部合规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和风险控制能力。
只有通过规范的运营和透明的服务,才能获取更多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综上所述,保险中介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下,需要积极适应市场的变化,从而发展壮大。
2018年度保险中介十大发展计划趋势
2018保险中介十大发展趋势只有洞察趋势,才能把握未来。
告别风起云涌的2017年,伴随互联网科技巨头、拥有独特资源禀赋的央企、民营实业巨头,风险投资基金、及诸多业内外人才的涌入,保险专业中介的价值正在不断被发现和重估。
《今日保险》根据过往一年的市场概况,研判中国保险专业中介市场十大趋势,以飨各方参与者。
趋势一:大风口下,更多资本涌入,依旧一照难求保险中介是保险交易活动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经验表明,保险业越成熟的国家,保险中介越发达。
随着我国保险市场将逐步走向成熟,保险中介市场也将迎来广阔发展空间,成为保险业增长的“风口”。
具体来说,支持我国保险中介市场持续发展的因素至少包括:第一,我国保险业仍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保险市场“蛋糕”的做大,必然会为保险中介带来大量的业务机会。
根据瑞士再保险公司的Sigma杂志,2016年全球的平均保险深度为6.28%,平均保险密度为638.3美元,而我国内地的保险深度仅为4.15%,保险密度仅为337.1美元,均低于国际保险业的平均发展水平,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更大。
这些差距,反映出我国保险业长期增长前景可期。
第二,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需求日趋多元化,要满足这种不断升级的需求,离不开保险中介的促成。
在居民收入普遍增加的背景下,人们对保险保障的需求有了全方位的提升,并且这种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
然而,面对种类繁多、责任各异、条款复杂的保险产品,消费者要作出最适合自己的购买决策,并非易事。
虽然不少消费者对保险产品有一定的了解,保险意识也较强,但是与专业的保险中介相比,他们的知识储备是不全面的,也难以跟上保险市场的快速变化,仍需要专业第三方的帮助。
第三,现行保险监管政策鼓励和支持保险中介的发展。
一方面,保险中介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不断得到优化,如2015年《保险法》修订时明确删除了设立机构时的前置审批规定,并取消了代理人、经纪人、公估人职业资格认证。
2018年保险业发展趋势-上书房信息咨询
2018年保险业发展趋势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四大上市险企11月实现寿险保费收入557亿元,同比增长16.01%,除仍处转型期的新华保险外,其余险企保费同比均现增长。
其中平安寿险11月实现保费收入223亿元,同比增24.88%;太保寿险实现保费70亿元,同比增5.89%;中国人寿实现保费207亿元,同比增14.36%。
即便是被认为受134号文冲击最大的10月,上市险企保费同比也都呈现增长态势。
其中,中国人寿保费约196亿元,平安寿险约226亿元,太保寿险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6.55%、26.64%、3.18%。
而在此前,业内普遍预计,寿险业保费将在134号文实施后出现下滑。
目前从各家公司新产品试销情况来看,情况好于此前市场预期,产品设计的灵活性足以弥补“快返”的限制,客户对于前后产品并不敏感。
“明年开门红有望好于目前市场预期,预计明年开门红保费增速中枢为10%-15%。
”另外,随着以健康险业务为名的短期理财险逐步退出市场,明年健康险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中信建投分析师赵莎莎也表示,134号文要求年金保险、两全保险的首年保险金给付需在保单生效满5年之后,且万能险、投资连结险等不得以附加险形式叠加,因此上市险企开门红产品设计多采用年金险加万能险“双主险”的形式。
新产品的设计仍然享受万能险的利益提升价值,返还期限的推延使得保险产品的缴费期和返还期更加分离,产品设计改善有望提高高件均保费和高件均保额的保单占比,“开门红有望超预期”。
新业务有望保持20%增幅除了对“开门红”预期乐观,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分析认为,寿险行业明年仍有望保持快速增长,中信建投表示,2018年预计新单保费和新业务价值率将实现20%以上的同比增长。
这其中,代理人的作用不可忽视。
2015年-2016年开始的保险行业的高速发展,最主要的驱动因素为2015年代理人考试的取消而带来的代理人规模的快速增长。
2018年保险中介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保险中介行业分析报告2018年1月目录一、行业管理 (4)1、行业监管体制 (4)(1)保监会 (5)(2)中保协 (6)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7)二、行业发展历程 (9)1、第一阶段:保险中介的雏形阶段。
(9)2、第二阶段:保险中介主体的多元化、全面化阶段。
(9)3、第三阶段:保险专业机构快速发展阶段。
(9)三、行业市场规模 (10)1、保险行业整体市场规模 (10)2、互联网保险的市场空间 (14)四、行业壁垒 (17)1、资金壁垒 (17)2、人才壁垒 (18)3、市场壁垒 (18)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9)1、有利因素 (19)(1)国家政策支持 (19)(2)市场空间巨大 (20)(3)MGA模式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20)2、不利因素 (21)(1)营销员体制改革缓慢 (21)(2)社会认可度不高 (21)六、行业竞争状况 (22)1、行业竞争格局 (22)(1)保险公司的直销 (22)(2)保险兼业代理机构 (22)(3)保险专业代理机构 (23)2、行业主要企业 (23)(1)万舜股份 (23)(2)慧择网 (24)(3)创悦保险 (24)七、行业风险特征 (24)1、行业风险 (24)2、市场风险 (24)3、政策风险 (25)保险中介是指介于保险经营机构之间或者保险经营机构与投保人之间,专门从事保险业务咨询与招揽、风险管理与安排、价值衡量与评估、损失鉴定与理算等中介服务活动,并从中依法获取佣金或手续费的单位或个人。
保险中介的主体形式多样,主要包括: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和保险公估人等。
保险中介是顺应社会分工的细化而发展起来的,由于它们在某些领域更具有专业性,所以,有保险中介参与保险市场可以显著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可以说,保险中介在完善保险市场体系、促进保险市场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发展成保险业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子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保险中介十大发展趋势只有洞察趋势,才能把握未来。
告别风起云涌的2017年,伴随互联网科技巨头、拥有独特资源禀赋的央企、民营实业巨头,风险投资基金、及诸多业外人才的涌入,保险专业中介的价值正在不断被发现和重估。
《今日保险》根据过往一年的市场概况,研判中国保险专业中介市场十大趋势,以飨各方参与者。
趋势一:大风口下,更多资本涌入,依旧一照难求保险中介是保险交易活动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经验表明,保险业越成熟的国家,保险中介越发达。
随着我国保险市场将逐步走向成熟,保险中介市场也将迎来广阔发展空间,成为保险业增长的“风口”。
具体来说,支持我国保险中介市场持续发展的因素至少包括:第一,我国保险业仍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保险市场“蛋糕”的做大,必然会为保险中介带来大量的业务机会。
根据瑞士再保险公司的Sigma杂志,2016年全球的平均保险深度为6.28%,平均保险密度为638.3美元,而我国地的保险深度仅为4.15%,保险密度仅为337.1美元,均低于国际保险业的平均发展水平,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更大。
这些差距,反映出我国保险业长期增长前景可期。
第二,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需求日趋多元化,要满足这种不断升级的需求,离不开保险中介的促成。
在居民收入普遍增加的背景下,人们对保险保障的需求有了全方位的提升,并且这种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
然而,面对种类繁多、责任各异、条款复杂的保险产品,消费者要作出最适合自己的购买决策,并非易事。
虽然不少消费者对保险产品有一定的了解,保险意识也较强,但是与专业的保险中介相比,他们的知识储备是不全面的,也难以跟上保险市场的快速变化,仍需要专业第三方的帮助。
第三,现行保险监管政策鼓励和支持保险中介的发展。
一方面,保险中介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不断得到优化,如2015年《保险法》修订时明确删除了设立机构时的前置审批规定,并取消了代理人、经纪人、公估人职业资格认证。
另外,费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了市场的活力,也为保险中介业务的开展带来了利好。
另一方面,2015年9月,保监会专门出台了《关于深化保险中介市场改革的意见》,肯定了保险中介在保险市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建立多层次、多成分、多形式保险中介市场体系的目标,对保险中介市场改革做出了具体部署。
这些都为保险中介市场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第四,保险中介公司牌照的获取难度要大大低于保险公司的牌照。
对于不少希望进入保险行业“分一杯羹”的资本来说,与其花很长的时间苦苦等待保险公司的牌照,还不如尽早取得保险中介公司牌照,然后利用中介公司小而灵、可塑性强的优势,抓住当下保险业的黄金发展时期,撬动万亿级的保险市场。
在这种乐观预期下,保险中介牌照被各方资本看好。
2016年,保险监管机构下发了69中介牌照。
然而,在2017年,监管机构批复的中介牌照仅为35家(包括保险代理、保险经纪和保险公估公司)。
在牌照收紧的背景下,坊间中介牌照的转让价不断上涨。
可以预见,2018年中介牌照依旧是稀缺资源。
趋势二:业外高素质人才纷繁涌入近年来,保险公司高管放弃高位厚禄、投身中介市场创业,早已不是新闻。
尽管从绝对数字来看,目前投身中介的险企高管并不是很多,但是由于这些群体几乎都是保险公司的资深高管,甚至是“几朝元老”,因此,他们的跳槽举动,难免产生一定的“示效应”。
险企高管的离职,与现行保险营销体制弊端有着直接的关系。
现行保险营销体制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对寿险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时至今日,其弊端日渐显现:一方面,现行营销员用工方式不符合《保险法》、《劳动合同法》以及工商登记管理规定,部分公司长期侵占营销员权益,营销员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另一方面,营销队伍大进大出、素质不高,难以摆脱广增员、高脱落、低素质、低产能的恶性循环,这也导致销售误导情况屡有发生,严重损害了保险业形象。
随着我国人力成本的高企、消费者保险意识的增强以及法制环境的健全,现行保险营销体制步履维艰,改革是迟早的事情。
除了险企高管,很多从事互联网、金融以及其他领域的优秀专业人才也在不断涌入保险中介领域。
这些人才有着复合型的专业背景,对保险中介市场有着不同角度的思考,他们的进入也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技术,促进保险中介市场的繁荣。
在这种背景下,保险中介市场正在形成“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发展环境。
从外部环境来看,保险监管机构陆续出台了深化保险营销体制改革的文件,支持保险专业中介的发展,消费者也对保险专业中介持越来越欢迎的态度,此乃“天时”;从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保险营销体制来看,个人代理人制度是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引入我国的“舶来品”,在经过多年的实践之后需要结合我国实际进行“本土化”改革,此乃“地利”;险企高管突破传统营销体制的桎梏,加盟或组建保险中介机构,与志同道合者推动保险营销的变革和创新,此乃“人和”。
对于在传统保险公司沉淀多年、自带流量的资深高管来说,选择加入保险中介市场,契合了保险业的发展大势,也为自己的个人发展打开了新的空间。
业外高素质人才投身中介市场的创业热潮才刚刚开始,好戏在后头。
人才的不断聚集,也为保险中介市场的腾飞做好了准备!趋势三:低级竞争模式者难逃被并购命运尽管近年来我国保险中介市场的主体数量和业务规模实现了快速增长,中介市场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也得到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认可,但总体来说,现阶段我国保险中介市场仍然处于粗放型的发展阶段,发展质量和竞争水平还不高。
迫于生存压力,部分保险中介公司采取了一些不规的竞争行为。
比如,一些保险中介打着保险的旗号和创新的幌子,从而非法集资和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
还有一些保险中介以手续费返还争抢客户和业务,部分保险经纪公司利用自身渠道优势在某些领域垄断经营,扰乱竞争秩序。
另外,不少保险中介虚挂业务,替保险公司和“黑代理”开票套费赚取开票费,并以此作为公司的主要业务模式。
这些低水平的不规竞争行为,不仅破坏了中介市场的竞争秩序,而且严重损害了行业声誉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保险中介公司对自身的价值、使命和定位有着清醒的认识。
这些公司坚定走市场化、专业化的道路,以成为“价值创造者”为目标,通过自身积极的创新和变革,不断提高自身在风险定价、防灾防损、损失评估、理赔服务等方面的能力,真正做到了“靠专业能力吃饭”。
特别是在新近成立的保险中介公司中,由于不少创始人来自于传统保险领域,他们有着丰富的保险从业经验,看好保险中介市场的发展前景,对保险中介公司的发展思路和竞争战略都有着比较成熟的考虑,追求高质量的发展模式。
可以预见,随着保险中介市场的监管趋严、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继续采取价格战、套取手续费等低级竞争手段的中介公司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生存环境,最终也难以摆脱被并购的命运。
趋势四:科技巨头重塑中介市场格局近年来,互联网巨头对保险业的兴趣日渐高涨,先后走上了布局保险业的道路。
事实上,除了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网易、京东、携程、苏宁、国美、小米,甚至一些二线科技企业都在冲击保险行业,而中介领域则是这是科技公司的首选。
近年来出现的“双十一购物节”、滴滴打车、餐饮O2O、共享单车等新事物,让我们见证了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造与冲击,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互联网对保险中介市场格局的重塑将是毋庸置疑的。
传统上我们认为,保险中介公司的最大优势之一在于客户,对客户的需求有更深的了解,对保险市场的变化也十分敏感。
然而,在拥有海量信息和无数终端的互联网巨头面前,传统保险中介的这种优势却相形见绌。
在当前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时代,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大巨头分别紧握搜索、网购、QQ和微信等数据流量入口,而这些信息则成为了它们商业推广和应用的“金矿”。
比如,阿里巴巴的信息优势在于,用户从搜索到浏览再到支付,形成深度的交易链条,其中每一个节点都将产生大量数据。
而且与搜索引擎数据不同的是,阿里基本是通过注册用户获取的数据,而基于这些数据所分析出的结论将更精确,可大大提高商业推送的精准性。
这种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营销方式,比起传统保险中介基于线下关系而开展的营销方式,显然要更有效率。
不仅如此,在掌握了反映消费者偏好的大数据之后,互联网巨头还有丰富的资源来构建各种保险交易的场景,也即把消费者的行为放到一个预设场景或者自造场景里面,然后针对消费者在这个场景下的痛点去进行保险产品的设计或营销。
在保险需求场景化的构造方面,互联网巨头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并早已驾轻就熟,退货运费险、航空延误险、手机碎屏险等就是典型的互联网场景化营销产品。
此外,互联网巨头还可以对这些大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比如在准确识别个体风险的基础上,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定价,以及利用大数据改进传统业务的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对很多消费者而言,保险是一个有着很多“槽点”的领域,而保险中介的“槽点”和“痛点”更多。
而近年来的诸多案例表明,互联网科技新贵们擅长发掘“痛点”,并在“痛点”中找到“爆点”,这种“用户体验至上”的思维模式和行事风格也让我们对保险中介市场格局的变化充满了想象。
趋势五:O2O拯救传统寿险中介互联网时代,万物连接,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供需双方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有效对接。
与此伴随的是,传统中介的重要性明显下降,甚至被边缘化(比如纸媒)。
互联网的这一功能被称为“去中介化”。
受此观点影响,不少互联网保险创业人士曾经喊出“保险行业要变天”、“互联网要革传统保险行业的命”、“数百万保险代理人要失业”的惊人口号,我们也对互联网时代的保险营销充满了想象和憧憬。
然而,在互联网保险创业激情逐步褪去、各方冷静下来并理性审视之后,我们发现,尽管互联网改变和冲击了传统保险行业的不少规则,但是在某些领域,互联网却力有不逮、难以颠覆。
换言之,互联网线上营销固然可以吸引流量和积攒人气,但是传统的线下营销仍然是重要阵地,绝不能轻易放弃。
与快消类产品不同的是,保险产品具有非刚需、非高频、难以感知和体验等特征。
这些特征要求我们在销售保险产品时必须对客户进行充分的引导和说明,并通过精准的产品推荐和优质的服务水平让客户产生良好的消费体验,也就是说,保险营销绝不是合同签订之前的“一锤子买卖”,而是贯穿从签约到续保再到理赔的全过程。
这也意味着,对于一些无法在互联网线上完成的营销环节,我们仍然需要依靠线下的力量来完成。
从目前业达成的共识来看,线上或线下的营销方式选择应该与产品类别挂钩,遵循差异化的原则。
对于期限短、责任单一、核保简单、易于理赔的“碎片化”保险业务,比如退货运费险、航空延误险、账户安全险以及短期意外险,在互联网上开展营销是有比较优势的。
然而,对于产品条款复杂、保险期限较长、服务环节较多、个性化强的保险业务,比如部分长期寿险、重疾险、工程保险、高科技保险等,仍然需要专业的中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