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侠文化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武侠文化课之颠覆

本学期,我有幸选到了叶凯老师的中国武侠文化课,由于从小对武侠小说涉猎颇多,我对这门课抱有极大的期待。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老师所带给我们的武侠文化与我原先对武侠的认知有极大的分歧,甚至可以说是颠覆了我对武侠的看法。

我原先对于武侠文化的看法基本上都是源自曾经看过的武侠小说,武侠便是英雄的主人公仗剑行走天涯,劫富济贫,替天行道,报仇雪恨之类的。而在老师的叙述下,我才了解到,原来在先秦时期,侠乃游侠、刺客之流,而游侠则是交友广阔、门客众多之人,而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游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战国四公子:孟尝君田文、信陵君无忌、平原君赵胜、春申君黄歇,他们广收门客,招揽天下豪杰,孟尝君就曾经有门客三千,而要负担如此多人的生济,这些游侠都是大富之家,且都皆为贵族,身份显赫,如果你空有才情却无身价地位,你也是无法被称为游侠的。而与我们原先想象的侠客最为接近的则是刺客,诸如聂政、荆轲等人,正是因为这些刺客都是以义为先,为报恩情,不惜性命,无视礼法,所以,韩非子曾言道:“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对此,我认为太史公对这些侠的评价最恰如其分:“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戹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可见,古时之侠客与我们现今所理解的侠客形象有较大的出入,老师所说的这些莫不带给我以较大的冲击、颠覆。

后来,老师又跟我们说武侠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武侠文化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空”、“无”思想。什么是空?佛家说“万法皆空”,空就是无,就是不存在,不存在就会有无限可能、无限期望,需要大家自己慢慢品味,当然也就远胜于有了。就像绘画一样,西方绘画讲究细致、真实,画布要涂满颜料;而中国画则不然,它有大量的留白,这些留白非但没有破坏画面的整体美感,反而增添了一种意境,为画作增色不少,这就是“空”。而武侠小说中,“空”、“无”的思想也是得以体现。金庸的小说中基本上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天下第一,或是天下第一早逝或隐居,总之天下第一的人是基本上没出过手的。正是这样小说才更加吸引读者,是想如果作者将个人的座次排名全都写出来了,那反倒失去了阅读的兴趣,正是没有第一,才有无限的可能,大家都有可能,可以让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也就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这就是“空”、“无”的魅力之所在。而在功夫熊猫这部表现东方思想的电影中同样有“无”的体现:众人视为无上珍宝的《神龙秘籍》最终被发现居然是无字天书,一个字也没有,然而主人公依旧是打败了反派大Boss。其实是龟仙人想通过这本一个字都没有的《神龙秘籍》告诉大家,只要向着目标,坚持不懈,努力付出,那他就有可能成功,成为神龙大侠,那个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老师也曾花费一节课的时间为我们阐述武侠作品中的颠覆,武侠作品中有许多对传统经典的形象的颠覆,正如英雄这一形象。在我们的印象中,英雄是仰不愧天,俯不愧地的,为万人敬重的人,是一种高大全的形象,而在金庸作品中“英雄”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颠覆,“今生不见陈近南,纵称英雄也枉然”的陈近南可以说是小说《鹿鼎记》中最为人称赞的英雄豪杰,但我们仔细一看,他近乎于愚昧的愚忠的效忠郑氏一族,以反清复明为己任,他要造反的康熙帝是难得的为百姓谋福祉的好皇帝,而他效忠的人却是郑克爽这种小人,况且当时天下安定,百姓富足,一旦起义则会生灵涂炭,这种以自己之私念凌驾于他人性命之上的人安能称之为“英雄”?最终看似英雄的陈近南被小人郑克爽所杀,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巨大的讽刺。那为什么武侠作品会有这种对高大上形象的颠覆呢?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现实生活的反应,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当时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开始解放,便产生了一种叛逆心理,继而对高大上形象产生了怀疑,即连我都做不到,这些“英雄”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于是,文学作品中的高大上形象遭到颠覆。

提起武侠小说,大家立马会想到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耳熟能详的武功招式,还有一场场精彩的大对决。而大家总以为对决中就靠武功的高低,即比武技击,通俗的说法就是看谁厉害。但武侠小说亦对此有所颠覆。对决中靠的不仅是武功的高低,也需要智慧。《射雕英雄传》中第二次华山论剑,其时走火入魔的欧阳锋武功已是天下第一,郭、黄、洪三人皆不是其敌手,关键时刻,黄蓉机智骗欧阳锋自己打自己,才将他应付过去,正是她的智慧救了大家。而在另一武侠名家古龙的作品中,智慧的作用更大。古龙作品中的主角例如楚留香、陆小凤等人,武功往往不是绝顶之流,然而却总是能逢凶化吉,战胜实力远在他们之上的敌人,靠的就是激战中的应变机智。同样气势也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最早在作品中体现这一点的是台湾作家司马翎,在他的《饮马黄河》中主角朱宗潜曾凭借着气势战胜实力高强的对手。书中将人物的武功修为与道德修养结合在一起,按照孟子所言的“浩然之气,至大至刚”创造出新意十足的“武侠气势论”,致使传统武功技击由“花拳绣腿”的浮光掠影中解放出来,而进入精神、心灵的玄妙境界。后来的诸多作者例如黄易等都借鉴了这一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其实在武侠作品中,还有许多遭到颠覆的东西。天地初开分阴阳,世间万物相生相克,有阴必有阳,有正必有邪,在武侠作品中,武林往往分正派、邪派。在我们的传统认知中,正邪不两立,正与邪总是泾渭分明,正派中人必然是正人君子,就像是梁羽生小说中的天山派一样,总是代表着正义。而邪派中人则心狠手辣、无恶不作。但是在新武侠小说中却不是这样。正派中人未必是好人,就像《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是正派代表华山派的掌门,江湖人称“君子剑”,表面上看起来谦谦君子,道德模范,背地里却是个人假仁假义的伪君子,为夺得五岳剑派盟主之位,不惜牺牲女儿的幸福,以此骗取林家的《辟邪剑谱》,更是嫁祸给自己的弟子,又暗算杀害恒山的两位师太,可谓丧尽天良。相反的,邪派魔教出来的也未必是恶贯满盈、为人不齿之人,例如黄易作品《覆雨翻云》中的魔师庞斑,身为魔门第一人的他虽然杀过人,但却不是心狠手辣之徒,相反他也有一颗悲悯苍生之心,而且他充满智慧,邪魅气质过人,更是令人折服。武侠作品中,没有单纯的正与邪,只有杀人者与被杀者,胜利者与失败者,所谓邪教魔门都是“正派”所言,没有人会自称邪魔的,他们只不过是失败了或曾经失败过而已,成王败寇不外如是。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单纯的判断一个人是好是坏而去给他贴上标签,需知人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地以好坏、正邪来区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