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6.21论语六则

合集下载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21《论语》六则(共29张PPT)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21《论语》六则(共29张PPT)
这一则主要谈学习方法问题。提出“温故而知 新”,即在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新的 理解和体会。也就是知识的巩固与创新。
(三)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 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 学业上陷入困境。
这一则主要谈学习方法问题。提出学思要 结合,要辨证地对待学思之间的关系。
《论语》六则表明了学习 上几个方面的问题?
学习的正确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的正确态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
学习效果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1《论语》六则
孔子及《论语》
孔子(前551-前479),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 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 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 阜)人。
《论语》,儒家经典之 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一则主要涉及学习态度问题。即随 时随地向人学习,择善从之。
(六)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做学 问,三十岁有所成就,四十岁不再 疑惑,五十岁知道由天主宰的命运, 六十岁可以听出话里隐而未露的意 思,七十岁随自己心意,想怎样就 怎样,不超越法度。”
这则讲的是孔子终身 学习,在人生各个阶段 所取得的学习效果.

(连词)
本课虚词总结
表转折: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1 《论语》六则_课件讲解

21 《论语》六则_课件讲解

儒家的经典书籍
四书:《论语》 《孟子》《大学》 《中庸》 五经:《诗经》 《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
愠(yù n) 罔(wǎng) 不亦说( yuè)乎 殆(dà i)
第一则

古代特指有学问的男子

曰:说
子曰:先生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学,学了、学过,后面省略了学的内容; 2.而,顺接连词; 3.时,时常,常常; 4.习,温习、复习; 5.之,代学习的内容。 6.说,通“悦”,高兴,愉快。 7.“不亦… …乎”,表示反问。乎,语气助词, 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
想一想
这一则包含几层意思?各表明了学 习上的什么问题?
这一则包含三层意思:
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一层表明了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 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既讲了学习方法,也 讲了学习态度。 ②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一层表明了学须有友。《礼记· 学记》中说: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志同道合的 朋友不远千里而来,研究学问,析疑解惑, 有利于学业进步,自然成为乐事。这一层讲 的是朋友间虚心互学的学习态度问题。
字词归纳
• • • • 通假字 说,通“悦”,高兴,愉快。 罔,通“惘”,迷惑不解; 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 古今异义 • 有朋自远方来(古义:这里指同一师门的 师兄弟或志同道合的朋友。今义:朋友) • 可以为师矣(古义:可,可以,以,当“ 用”、“把”讲,介词,也可以翻译为“ 凭借”。今义:表示许可或能够。) • 三人行(古义:虚指,表示数量少,不是 确数,可译为“几个”。今义:数词,三
想一想
这一则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 表现了孔子的什么精神?
这一则表明了学习要有虚心好学的态度。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论语》六则课件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论语》六则课件语文版
影响
作为儒家经典之一,《论语》对中国 古代和现代的思想、文化、艺术等方 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化 的瑰宝。
价值
《论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教育理 念具有普世价值,对世界文化产生了 重要影响,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
02 《论语》六则解析
第一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解释
学习后及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
要遗产。
对《论语》的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论语》中的许多观点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 意义。例如,对于教育、人际关系、道德修养等方面,我 们都可以从《论语》中找到有益的启示。
与其他儒家经典的比较
《论语》与其他儒家经典如《大学》、《中庸》等有着密 切的联系和共同之处。通过比较阅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 儒家思想的体系和内涵。
勤奋学习
论语提倡“学而时习之”,即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现 代社会,学习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应该保持学习的热情和毅力。
独立思考
论语强调“温故而知新”,即通过复习旧知识来获得新的理解和认识。在现代学习 中,我们也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探索和创新。
对自我修养的启示
启示
学习和思考要相互结合, 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并有所 创新。
举例
小红在学习历史时,不仅 记住了事件和时间,还思 考了这些事件对现代社会 的影响和启示。
第五则
解释
对于学习,了解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 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启示
举例
小李对音乐非常感兴趣,他不仅乐于 学习各种乐器,还经常参加音乐会和 演出。
01
内容概括
《论语》六则主要讲述了孔子关于学习、修身、仁爱等方面的观点,包

语文版语文初一七年级上册:第21课《论语六则》ppt课件(2)

语文版语文初一七年级上册:第21课《论语六则》ppt课件(2)
例3、实验室要用密度为1.6g/cm3的硫酸 100g,需用量筒量取多少毫升的硫酸?
2、两个物体问题
例4、一块石碑的体积是30m3,要计算它的 质量,取一小块样品,用天平测出其质量是 140g,用量筒装入100mL的水,将样品浸入水中, 水面上升到150mL,问大石碑的质量是多少?
例5、1m3的水结成冰,求冰的体积?(ρ冰 =0.9×103kg/m3)
❽重点句子默写。 ①表明温习学过的知识能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的句子是:温故而知 新,可以为师矣。 ②文中孔子谈虚心求教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史为鉴,可明得失。”由此可联 想到本文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④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❾重点句子翻译。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懂得它的人比不上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又比不上以它为快乐的 人。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学习 ,学业上就会陷入困境。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 并采纳,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的缺点时就应注意改正。
划分结构
•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 施润泽拾金不 昧
• 第二部分:第6—18自然段 施润泽滩阙遇 友
• 第三部分:第19—21自然段 施润泽掘地得 金
通假字
• 细员.匀紧(通“圆”) • 叶遂短阙.(通“缺”) • 取出被来丹.好(通“摊”) • 不敢担.误在此(通“耽”)
学而.时习之(表并列) ②而温故而.知新(表顺承)

21 《论语》六则_课件

21 《论语》六则_课件

想一想
这一则包含几层意思?各表明了学 习上的什么问题?
这一则包含三层意思:
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一层表明了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 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既讲了学习方法,也 讲了学习态度。 ②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一层表明了学须有友。《礼记· 学记》中说: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志同道合的 朋友不远千里而来,研究学问,析疑解惑, 有利于学业进步,自然成为乐事。这一层讲 的是朋友间虚心互学的学习态度问题。
这一则表明了“温故而知新”的学习 方法。语言虽简,含意却很丰富。这 里的“知新”,包含有两层意思:第 一是得到新的体会,即认识的加深; 第二是领悟到新的内容,即知识的扩 大。这里的“温故”自然也不只是重 复阅读,而是在不断复习的过程中, 思考探究,获得新体会,掌握新知识。 这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
成语归纳
温故而知新——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善而从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四十不惑
认真思考
孔子在学习方法和态度上有哪些主张?
学而时习之
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儒家的经典书籍
四书:《论语》 《孟子》《大学》 《中庸》 五经:《诗经》 《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
愠(yù n) 罔(wǎng) 不亦说( yuè)乎 殆(dà i)
第一则

古代特指有学问的男子

曰:说
子曰:先生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学,学了、学过,后面省略了学的内容; 2.而,顺接连词; 3.时,时常,常常; 4.习,温习、复习; 5.之,代学习的内容。 6.说,通“悦”,高兴,愉快。 7.“不亦„ „乎”,表示反问。乎,语气助词, 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

【语文版】语文七上:第21课《论语六则》ppt省优获奖课件

【语文版】语文七上:第21课《论语六则》ppt省优获奖课件

❽重点句子默写。 ①表明温习学过的知识能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的句子是:温故而知 新,可以为师矣。 ②文中孔子谈虚心求教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史为鉴,可明得失。”由此可联 想到本文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④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❺古今异义。 ①可以 为师矣 .. ②三 人行 . ③子 曰 .
古义:可以凭借 可以 今义:表示许可或可能
古义:表示数量少,不是确数 三 今义:数词,三
古义:对男子的尊称。文中特指孔子 子 今义:儿子 古义:同一师门的师兄弟 朋 今义:朋友
④有朋 自远方来 .
❻词类活用。 ①学而时 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 ②温故 而知新 (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知识) . . ③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 ❼特殊句式。 ①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省略宾语“之”,即“可以之为师矣”) ②反问句 不亦君子乎?(“不亦……乎”,表反问)
21.《论语》六则
❶生难字。 不亦说 乎(yuè ) . 不惑 (huò ) 殆 (dà i) . . ❷重点词语理解。 ①学而时习 之(按时复习) .. ②人不知而不愠 (怨恨,心里不满) . ③不亦君子 乎(文中指道德修养高的人) .. ④思而不学则殆 (危险。文中指学业上陷入困境) . ⑤三人行 (几个人在一起走。三,在文中表示数量少,不是确数) ... ⑥择其善者而从 之(采纳,听从) . ⑦三十而立 (成就,意即有所成就) . ⑧四十而不惑 (疑惑) . 不愠 (yù n) . 逾 矩(yú ) . 罔 (wǎng) .
本文选自《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宋人郭茂 倩编的最为完备的一部乐府诗歌总集。辑录汉魏到唐 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是我国文学 史上的瑰宝。 乐府,原是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职责是搜集、整 理民间诗歌,后来就称这一类诗歌为“乐府”。这些 诗,一般都配乐歌唱,都有较深的思想意义。在艺术 创作上,乐府诗格律比较自由,杂言、五言、七言兼 而有之,其余有些是不用韵的。叙事性强。最突出的 特点是刚健清新、质朴自然、文辞优美。

《论语六则》ppt课件

《论语六则》ppt课件
21 《论语》六则
课文导入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光耀千古的文 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 遗产需要我们去学习、继承。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 文就是古人留下的文字,节选自记录孔子和他的弟 子言行的著作。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 3 研读课文 重难点解析 5 课文小结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4. 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 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只 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
5. 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6. 调,就是调整语序。
基础字词
曰 yuē
愠 yùn 殆 dài 好 hào 焉 yan
说 yuè
罔 wǎng
者 zhě 乐 lè
讨论学习方法、态度与个人修养:
不断实习,方能牢固, 学习之乐; 远道而来,切磋促进, 人生之乐; 自求长进,不怨他人, 修养之乐。
2.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旧的(知识) 领悟
可以

(之)
为师
凭 (这一点) 做
矣。” 了
翻译: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 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优点 顺从
好的方面
翻译: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 一定有可以 当我老师的人在其中,选取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发 现他们的缺点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理解:
讨论善于借鉴别人的学习态度: 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子曰 :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三十而立 , 成就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 命,六十而耳 顺,
论语简介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 子辑录孔子的言论、事迹和一些孔子的弟子的言行 而成的书。它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论语六则PPT课件22 语文版 (共15张PPT)

论语六则PPT课件22 语文版 (共15张PPT)

【第二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 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教师
了。” 【第三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 不解,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
境。”
【第五则】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 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6.凡事不要说"我不会"或"不可能",因为你根本还没有去做! 47.成功不是靠梦想和希望,而是靠努力和实践. 48.只有在天空最暗的时候,才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 49.上帝说:你要什么便取什么,但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50.现在站在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往什么方向移动。 51.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52.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53.不断反思自己的弱点,是让自己获得更好成功的优良习惯。 54.垃圾桶哲学:别人不要做的事,我拣来做! 55.不一定要做最大的,但要做最好的. 56.死的方式由上帝决定,活的方式由自己决定! 57.成功是动词,不是名词! 28、年轻是我们拼搏的筹码,不是供我们挥霍的资本。 59、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 60、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 61、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篇》 62、孩子:请高看自己一眼,你是最棒的! 63、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64、活鱼会逆水而上,死鱼才会随波逐流。 65、怕苦的人苦一辈子,不怕苦的人苦一阵子。 66、有价值的人不是看你能摆平多少人,而是看你能帮助多少人。 67、不可能的事是想出来的,可能的事是做出来的。 68、找不到路不是没有路,路在脚下。 69、幸福源自积德,福报来自行善。 70、盲目的恋爱以微笑开始,以泪滴告终。 71、真正值钱的是分文不用的甜甜的微笑。 72、前面是堵墙,用微笑面对,就变成一座桥。 73、自尊,伟大的人格力量;自爱,维护名誉的金盾。 74、今天学习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75、懂得回报爱,是迈向成熟的第一步。 76、读懂责任,读懂使命,读懂感恩方为懂事。 77、不要只会吃奶,要学会吃干粮,尤其是粗茶淡饭。 78、技艺创造价值,本领改变命运。 79、凭本领潇洒就业,靠技艺稳拿高薪。 80、为寻找出路走进校门,为创造生活奔向社会。 81、我不是来龙飞享福的,但,我是为幸福而来龙飞的! 82、校兴我荣,校衰我耻。 83、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 84、不想当老板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85、志存高远虽励志,脚踏实地才是金。 86、时刻牢记父母的血汗钱来自不易,永远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需要报答。 87、讲孝道读经典培养好人,传知识授技艺打造能人。 88、知技并重,德行为先。 89、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90、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初中语文《论语六则》课件

初中语文《论语六则》课件

再 见!
学习
学习 方法
个人修养
学习 方法
2、自读课文,在自己认为是阐述 学习方法的语句下面画上“——”,在 自己认为是阐述学习态度的语句下面 画上“~~~~”。
学习 方法
学习 态度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敏而好ຫໍສະໝຸດ ,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 师焉。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 ‘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 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 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 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第五则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 题?表现了孔子的什么精神?
踏实刻苦、永不满足 自谦精神
学习方法、态度
默记成诵,积累知识, 好学不止,热情教导。
6、第六则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 表现了孔子的什么精神?
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学习态度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 而内省也。 ”
1、本课所选的《论语》六则 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表明了哪些方 面的问题呢?
[译]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 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 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 (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 处就要改正。”
以四人 小组为单位, 有感情的朗 读课文,并 背诵,时间 5分钟。
重点文言实词:
学而时习之。时,时常;习,复习 不亦说乎。 说:通“悦” ,愉快。 温故而知新。 故:学过的知识。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论语》六则ppt课件3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论语》六则ppt课件3

•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辑录孔子的言论、事迹和一些孔 子的弟子的言行而成的书。它是儒家的经 典著作之一。
《论语》在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 位,南宋时,朱熹把《论语》与《大学》 《中庸》《孟子》合为“四书”,后成为 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官定必读书。
《论语》有不少总结社会生活经验的言论, 后来成为成语,对后世文学语言影响很大。

5、相关成语: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 诲人不倦
作业
• 背诵课文 • 用格本抄写课文 • 用单行本完成思考与练习三
倒装句,即:以何 译为:以什么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称做
聪明
以……为耻
因此
•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 ‘文’也。”
参考译文:子贡问:“孔文子(死后)凭什么被称做‘文’ 呢?”孔子说:“聪敏而且爱好学习,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 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看作是耻辱的事 ,因此被称做‘文’。”
字词 读音 意义
例句
例句译文
怨恨,
愠 yùn 心里不满
殆 dài
危险
识 zhì 记,记住
厌 yàn 满足
何 以 hé yǐ
凭什么
人不知而不愠
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孔文子何以 谓之“文”也
别人不了解 我却不怨恨
思考而不学习 就会陷入困境
默默地记住它
学习但不感到满足
孔文子凭什么 被称做“文”呢?
从而(表顺接)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过的 旧知识
理解、
wéi,
领会

语气助词,
相当于 “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官定必读书。
生 字
n )语 论( lú 罔( wǎng ) 焉( yān )
愠( yù n )
i ) 殆( dà
悦( yuè )
逾( yú )
惑( huò )
通 假 字
说:通“悦”,愉快。 罔:通“惘”,迷惑不解 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朗 读 课 文
划 出 停 顿
给 难 读 的 字 词 注 音 顿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试 试 自 己 来 翻 译
七 十 而 从 心 所 欲 , 不 逾 矩 。
五 十 而 知 天 命 , 六 十 而 耳 顺 ,
三 十 而 立 , 四 十 而 不 惑 ,
子 曰 : 吾 十 有 五 而 志 于 学 ,
孔子说:
“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
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 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 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 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 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 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 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
之:
A、表顺接
B、表转折 C、并列
A、代词
B、助词:的
C、主胃之间
D、到、往
论语
六则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 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仁者爱人 温故而知新 敬鬼神而远之 有教无类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晚年修订六经, 即《诗》、《书》、《礼》、 《乐》、《易》、《春秋》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把孔子及弟子
的言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撰成 儒家经典《论语》
是 一 部 记 录 孔 子 和 他 弟 子 言 行 的 书
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总 结 归 纳
学 习 方 法
学 习 态 度
三 人 行, 必 有 我 师 焉
学 而 不 思 则 罔, 思 而 不 学 则 殆
温 故 而 知 新
学 而 时 习 之, 不 亦 说 乎?
成 语
三 十 而 立 四 十 不 惑 随 心 所 欲 择 善 而 从 温 故 知 新
虚 词
而:
是 儒 家 的 重 要 经 典 之 一
共 二 十 篇
类 型
1
语录体
2
对话体 叙事体
3
四 书
《论语》在我国思想 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 地位,南宋时,朱熹 把《论语》与《大学》 《论语》有不少总结 社会生活经验的言论, 后来成为成语,对后 世文学语言影响很大。
《中庸》《孟子》合
为“四书”,后成为 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