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元认知干预技术治疗失眠的案例分析
失眠的元认知心理干预
02
失眠的元认知心理干预 方法
认知重构
总结词
改变对失眠的错误认知,建立正确的睡眠观念。
详细描述
认知重构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旨在帮助失眠患者改 变对失眠的错误认知和态度,从而降低焦虑和压力水 平,提高睡眠质量。该方法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来纠正 患者对失眠的错误理解和信念,例如“失眠会导致身 体疾病”或“失眠会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通 过重新构建患者的认知,使他们理解到失眠是一种常 见的生理现象,大部分人都会经历,而且不会对身体 造成长期损害。
反弹
在停止使用元认知心理干预后,失眠问题可能反弹,症状可能再次 出现或加重。
其他心理问题
对于已有其他心理问题的患者,元认知心理干预可能加剧其症状或 导致新的心理问题。
与其他治疗方法的关系
药物治疗
01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元认知心理干预可以辅助治疗失眠,提
高治疗效果。
心理治疗
02
元认知心理干预与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可以相互补充,针对不
05
失眠的元认知心理干预 注意事项
适用人群与禁忌人群
适用人群
元认知心理干预适用于因心理问题导 致的失眠,如焦虑、抑郁、压力等。
禁忌人群
对于因身体疾病、药物副作用或其他 生理因素导致的失眠,元认知心理干 预可能不适用,需寻求其他治疗方法。
可能的副作用
依赖性
长期使用元认知心理干预可能使患者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导致失 眠问题难以自行解决。
03
失眠的元认知心理干预 实施步骤
评估与诊断
评估失眠程度
通过睡眠日记、睡眠量表等工具,评估失眠的严 重程度。
诊断病因
了解失眠的原因,如心理因素、生活习惯、环境 因素等,为制定干预计划提供依据。
元认知治疗心理成功案例
元认知治疗心理成功案例小李是一个典型的职场“社畜”,每天都被焦虑感紧紧缠绕。
他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任务繁重不说,竞争还特别激烈。
每次接到新的项目,他就开始担心自己做不好,被老板批评,然后被同事比下去。
这种焦虑情绪让他吃不好、睡不好,工作效率也越来越低。
一、初始状态。
我第一次见到小李的时候,他整个人看起来无精打采的。
他说:“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在热锅上的蚂蚁,心里总是慌慌的。
比如吧,昨天我要做一个广告策划案,刚坐在电脑前,脑子就像一团乱麻。
我满脑子都是‘这个方案要是不行怎么办’‘老板会不会觉得我太无能了’,结果半天过去了,文档上还是一片空白。
”从元认知的角度来看,小李陷入了一种对自己思维的过度担忧。
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些想法只是一些未经证实的假设,就被它们牵着鼻子走了。
他的元认知能力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无法识别和控制自己的消极思维模式。
二、治疗过程。
1. 识别自动思维。
我和小李一起开始尝试识别他在面对工作任务时的自动思维。
我让他在每次感到焦虑的时候,就把脑子里冒出来的想法写下来。
过了一段时间,他给我看他的记录,上面写满了诸如“我肯定会搞砸这个项目”“我能力太差了,不适合这份工作”之类的话。
我拿着这个本子对他说:“你看,这些想法就像一群调皮的小鬼,在你脑袋里捣乱,可你一直都没发现它们其实是瞎捣乱。
”2. 挑战自动思维。
接下来,我们开始挑战这些自动思维。
我问小李:“你说你肯定会搞砸这个项目,那你有什么证据呢?”小李想了想,说:“我之前有个小任务完成得不是很理想。
”我笑着说:“就因为一次小任务没做好,就断定这个大项目也会搞砸?这就好比你有一次煎鸡蛋没煎好,就觉得自己永远做不好满汉全席一样荒谬啊。
”然后我们又分析他觉得自己能力差不适合工作的想法,我让他列出自己在工作中的优点和取得过的成绩。
开始他还觉得没什么可写的,在我的引导下,他慢慢地写出了不少,像“我和客户沟通的时候很有耐心”“上次那个紧急项目我虽然紧张但也按时完成了一部分”。
认知行为治疗失眠的例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认知行为治疗失眠的例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它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带来了许多困扰。
许多人在面对失眠问题时往往感到无助和沮丧,而且常常无法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然而,认知行为治疗(CBT)已经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失眠治疗方法,它以改变个体的不良思维和行为模式为核心,帮助患者恢复良好的睡眠质量。
CBT是一种以心理治疗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它认为个体的思维、情绪和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识别和纠正不良的认知和行为,CBT 可以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失眠治疗中,CBT的核心理念是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和正常的睡眠观念。
通过与患者的互动和个别化的治疗计划,CBT可以帮助他们改变不良的睡前行为,如在床上过度思考、使用电子设备等,以及不良的睡眠观念,如对失眠的过度担忧和焦虑。
CBT还通过认知重构的方法帮助患者改变对失眠的错误认知。
许多患者对失眠持有一些不准确的观念,如过度关注睡眠时间和数量、过度关注失眠对健康的影响等。
CBT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到这些观念的不准确性,并逐步改变他们的思维模式,以减少焦虑和担忧的程度,从而改善他们的睡眠。
总之,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失眠治疗方法,它通过改变个体的不良思维和行为模式,帮助患者恢复良好的睡眠。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CBT在失眠治疗中的优势和潜力,并寻找更加个体化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以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在失眠症状缓解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将对认知行为治疗的概念和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解释认知行为治疗的基本原理,以及它在改变个体思维和行为方面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并提供实际案例作为例子。
我们将讨论认知行为治疗在失眠患者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如何通过改变认知和行为习惯来缓解失眠症状。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的有效性,并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认知行为治疗在失眠症中的应用
眠效 率 自我评价 满 意 。② 显 效 。指 睡 眠质 量 和 睡眠
催 剂 有关 。 国内 报 道 成 年 人 失 眠 的患 病 率 约2 % , 中 效率 明显提 高 , 眠 药物 使 用 明显 减少 ( 量 不 超过 0 其 7 % 一 0 为半年 以上 的慢 性失 眠 ,9 0 8% 3 %的失 眠患者 既 往的13 。③ 好转 。指睡 眠 质量 和 睡眠 效 率有 所 /) 有 日问功 能损 害及 心 境恶 劣 等症 状 。采 用 药 物 治疗 提 高 , 催眠 药物使 用量减 少 ( 剂量 不超过既往 的12 。 / ) 的失眠症患 者 目前 仍 占多 数 , 随着 用 药 时 间延 长 , ④无效。指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但 催眠药
药 物依赖性 也显著 增加 , 此类患 者 的减 药 和 治疗 至 物使 用量 不变甚至 增加 。 对
今 尚无很好 的 办法 。针 对 长期 服 用苯 二 氮 卓类 药 物 14 统 计 学 方 法 所 有 数据 均 用统 计 软 件进 行 分 . 的失眠症患 者 , 者研究 了认 知行 为 治疗 ( B ) 作 C T 对提 析并作 t 检验 。
33 而 0O 两 前 后各 测 1次 , 物 组 和 结 合 组均 接 受 B D递 减 治 占7 .% , 药物 组 仅 为3 .% , 组 差 异 有 统计 学 药 Z
P< . 5 。 疗 , 合组 另 加 C T治 疗 , 结 B 包括 心 理 支 持 、 眠卫 生 意 义 ( 0 0 ) 睡
失 眠症 患者 6 0例 , 随机 分为药物 组和结 合组 ( 药物治疗 +认知行 为 治疗 ) 治疗前后 均进行 P Q , SI
评分 并 比较 两组 的疗效 。结 果 : 治疗结束后 结合 组 P Q 各 因子分 显 著 降低 , 临床 有效 率 明显 SI 且 优 于药物组 , 结合组催 眠 药物 用量明显 小于 药物 组。结论 : 知行 为 治疗 ( B ) 以提 高患者 的 认 CT 可 心理健 康 水平和 改善 其睡 眠质量 , 显效 率明显优 于药物 组 ; 以帮助 患者减 少催 眠药物的使 用。 可 【 关键 词 】 失眠症 认 知行 为 治疗 效 果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对比分析咱J暂.中国妇幼保健,2017,32(22):5779轧5781. 收稿日期院2019轧07轧03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 2,杜 珍,陈志美.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 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比较咱J暂.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23(2): 209轧211.
咱6暂张 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观察咱J暂.河南医学研 究,2018,27(12):2246轧2247.
咱7暂刘 佳,张晓东,容 蓉,等.MR 引导下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子宫肌 瘤温度曲线参数与治疗效果的关系咱J暂.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评分较对照组更高渊P<0.05冤遥 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与药物治疗失眠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袁延长夜间睡眠时间袁
具有良好的疗效袁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遥
关键词院失眠症曰认知疗法曰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院R749.7
文献标识码院B
文章编号院1011轧8174渊2019冤22轧3966轧02
失眠症属于常见亚健康疾病袁发病率高袁往往会 影响患者日间学习尧工作袁长期失眠还易引发抑郁症袁 导致身体机能减退袁如免疫力降低等袁严重影响患者 的身心健康袁故临床主张对失眠症予以重视咱1暂遥 研究 指出袁认知行为疗法与药物共同用于失眠症治疗中 具有良好效果咱2暂袁本研究为探讨认知行为疗法与药 物治疗失眠症的效果袁对 100 例失眠症患者进行对照 研究遥 报道如下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 2017 年 1 月耀2019 年 1 月收治的 100 例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袁按照随 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 例袁对照组中 男 28 例尧女 22 例曰年龄 19耀56渊41.68依13.25冤岁遥 观 察组中男 27 例尧女 23 例曰年龄 18耀57渊41.39依13.40冤 岁遥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袁无明显差异渊P>0.05冤袁具有 可比性遥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袁患者 均知情同意遥 纳入标准院渊1冤经临床辅助检查证实为 失眠症曰渊2冤神志清醒曰渊3冤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袁签 署知情同意协议遥 排除标准院渊1冤存在意识障碍尧认知 障碍曰渊2冤合并器质性病变曰渊3冤研究中途失访或脱落 研究遥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 1mg/次袁qd袁于睡前 30min 口服遥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认知行为 疗法袁具体为院渊1冤认知干预院评估患者睡眠相关认知 情况袁对患者的错误认知予以纠正袁帮助其建立正确
认知行为疗法改善睡眠障碍的有效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改善睡眠障碍的有效方法睡眠障碍是指人体在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难以入睡、易醒频繁、睡眠不深等。
睡眠质量不佳不仅会影响白天的工作和学习效率,还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近年来,认知行为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干预方式,在改善睡眠障碍方面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改善睡眠障碍中的有效方法,并介绍相关实践案例。
一、认知重建认知重建是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内容之一。
睡眠障碍往往与负面的思维和信念有关,例如对睡眠时间过分关注、过度担忧失眠等。
通过认知重建,可以帮助患者校正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培养积极的睡眠信念。
认知重建的方法包括认识自身的睡眠需求,了解合理的睡眠时间,并放松对睡眠时间的强迫观念。
同时,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对睡眠问题保持正面态度,相信自己可以改变睡眠障碍。
举例来说,一个患者在认知疗法的帮助下,学会了放松心境,不再将睡眠问题看作是生活不成功的象征,从而减轻了睡眠负担,进而改善睡眠质量。
二、睡眠规律化睡眠规律化是认知行为疗法中的另一重要方法。
身体对于固定的作息习惯具有记忆性,定期规律的作息时间可以增强睡眠的质量和稳定性。
为了实现睡眠规律化,患者需要确立固定的入睡和起床时间,并遵循这一时间表,即便在周末或休假时也要坚持。
此外,还可以通过合理的午休时间和睡前的放松活动来提高入睡效果。
一位患者在睡眠规律化的实践中,每天固定的入睡时间和起床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他的睡眠质量显著提高,醒来时感到更加清醒和有精力。
三、睡眠环境优化睡眠环境对于睡眠的质量也有重要影响。
认知行为疗法提倡针对睡眠环境进行优化,以创造一个舒适、安静和适合入睡的环境。
优化睡眠环境的措施包括保持卧室安静、暗和凉爽,避免使用过多的电子设备或刺激性媒体。
此外,改善床垫和枕头的质量,选择合适的眠具也是重要的因素。
一位使用认知行为疗法改善睡眠质量的患者,通过调整床垫和枕头的高低,以及营造一个温馨宜人的卧室环境,睡眠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新的失眠观与临床心理治疗技术的新进展
新的失眠观与临床心理治疗技术的新进展——元认知干预技术治疗失眠的案例分析本文针对治疗失眠的传统方法的不足,提出了新的失眠观及临床治疗失眠的元认知干预技术,这种方法以对失眠者的认知结构分析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主要切入点,通过对正确程序性知识的设计和有效输入临床训练,使一种足以导致平静入睡的积极知识系统达到潜意识地自动运行水平,并且辅之以适当的情绪训练,在只用少数几次临床训练的情况下,便彻底地改变了失眠困扰。
与传统治疗失眠的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很大的优势。
一、问题的提出失眠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三版中被定义为是一种“入睡和维持睡眠状态的障碍”。
一般地说,我们将迟迟不能入睡或再入睡、睡眠过程中数次醒来、经常早醒、睡眠时间过短等现象统称为失眠。
失眠现象自人类产生以来,就已经出现。
如今,更是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问题。
美国1992年调查发现,1/3被调查者有过失眠,其中15%是慢性失眠;而近年美国睡眠基金会的一项调查显示,1000人中1/2有过失眠,且其中许多是慢性失眠。
根据2002年全球睡眠调查结果,我国失眠发生率高达45.4%。
内蒙古一项358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睡眠质量差者更高达48.9%。
可见,失眠日益成为人类社会的一大难题。
笔者在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工作期间,曾经遇到很多前来求助的失眠患者。
下面,笔者就以其中一位比较典型的来访者为例,介绍一下新的失眠观及临床治疗失眠的新进展。
二、来访者症状表现来访者小露(化名),女,大连海事大学某学院02级学生。
2004年10月22日来到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请求帮助。
据了解,她面临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1、入睡困难。
小露从小就入睡慢,躺在床上要一个小时才能睡着。
但是一直以来,这并没有对她产生什么影响。
直到近两个月来(也就是咨询的前两个月),她晚上十点半躺在床上,直到一两点钟才能睡着,入睡时间明显延长。
这对她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在睡不着的这段时间里,大脑会不停地想事情,想得最多的就是男友与她家人关系的问题。
《2024年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抑郁症残留失眠的临床疗效分析》范文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抑郁症残留失眠的临床疗效分析》篇一一、引言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常常伴随着失眠症状。
失眠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痛苦,还可能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
针对抑郁症残留失眠的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I)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文旨在分析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对抑郁症残留失眠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XX家医院抑郁症残留失眠患者共XX例,年龄在XX-XX岁之间,男女比例均衡。
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接受了详细的身体检查和心理健康评估。
2. 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和实验组(CBT-I治疗)。
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分别对患者的睡眠质量、抑郁症状、焦虑症状进行评估。
3. CBT-I治疗方法CBT-I治疗主要包括睡眠卫生教育、睡眠认知调整、刺激控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以及放松训练等内容。
治疗过程中,心理医生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指导,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睡眠认知,改变不良的睡眠行为,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三、结果1. 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治疗4周后,实验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8周后,实验组的睡眠质量改善程度更加显著。
2. 抑郁症状改善情况CBT-I治疗对抑郁症残留症状也有显著改善作用。
治疗4周后,实验组患者的抑郁症状较对照组有所减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均有显著改善,但实验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
3. 焦虑症状改善情况CBT-I治疗对焦虑症状的改善作用也较为显著。
治疗8周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症状较对照组有所减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CBT-I治疗对抑郁症残留失眠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的干预,患者能够建立正确的睡眠认知,改变不良的睡眠行为,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解决中学生考前失眠初探
弗 洛伊 德 发 现 并 提 出 了 “ 意 识 ” 这一 理 论 概 念 为 心 而 引 起 的失 眠 现 象 ,他 们 的 主 要 目标 更 多地 是 为 了 免 潜
理 学 发 展 作 出 了 开 创 性 的 贡 献 ,我 们 怎 么 感 谢 这 位 心 理 因失 眠 而妨 碍 考 试 效 果 和 功 课 复 习效 率 ,因 此 害 怕 失 眠 学 家 都 不 为 过 ,然 而他 将 潜 意 识 心 理 活 动 内容 归 为一 些 几 乎 成 了这 部 分 学 生 的 主要 心 理 特 点 。 即一 旦 进 入 到 即 原 始 的 冲动 、各 种 本 能 、内 心 的 欲 望 特 别 是 性 的 欲 望 也 将 要 上 床 睡觉 的 环 境 氛 围或 大 家 都 要 休 息 的 情 境 刺 激 点 有悖 于 科 学心 理 学 的范 畴 。
干预。
条 件 性 情绪 的产 生并 不 出 自于来 访 者 的本 意 ,有 的学 抗 ,情 绪 波 动 愈 是剧 烈 ,入 睡 便愈 是 困难 。这 是 因 为此 种
有 的潜 意识 行 为 、思 维 或 情 感 都 可 以被 元 认 知 智 慧 高 效 生 甚 至 试 图 极 力 反 抗 ,可 往 往 却 事 与愿 违 ,愈 是 急 于 抵
象 ,将 人 类 用 性 解 释潜 意识 转 变 为 用 学 习 论 解 释 潜 意 识 , 情境 下便 自动涌现某 种情绪 、产 生某些 反应一样 。
从 而 使 临床 上 高效 化 和 新 一 代 心 理 技 术 广 谱 化 ,也 就 是
那 么 一 旦 产 生 条 件 性 情 绪 后 为 什 么 思 维 会 一 直 波 动
以新 潜意 识观 解释 考 前 Pi 学生 的整 体 心理 结 构 ,帮 助 中学 生运 用优 化 元认 知 ,能 够 自我 高效 治愈 P i 。 rg , rg , [ 关键 词 ]元认 知 心理 干预技 术 ;考 前 失 眠 ;中 学生 ;元 认 知 [ 中图分 类 号 ] 4 G4 [ 献标 识 码 ] 文 B [ 章 编号 ]17- 64 (00 卜 0 1— 3 文 6 1 28 2 1 )1 0 9 0
一例研究生睡眠障碍的元认知心理干预
・ 心 理咨 询师论 坛 ・
二上学期放寒假期间 ,检查出腰部出现问题 ,按 消极评价带来消极性评价 隋绪 ( E ’ ) ,加重 E ,形 医生要求在家里静躺两个月 ,每天除了去洗手间 成恶 性 增 强循 环 系统 。经 过 深 入 的访谈 发 现 ,其 外其它全部时间都躺在床上 ,自己当时十分焦虑 , 中的杠 杆解 是 研二 上 学期 生 病期 间形成 的 :求 助 担心病情会恶化 ,晚上睡觉时发现总是能听到屋 者在生病时候 ( s ) , 自己对身体 的康复程度以及 里钟表的滴答声 ,不能入睡 ,所以在卧室里不再 未来 有 深深 的担心 和焦 虑 ( E ) ,这 个 时候 听到 家 摆放钟表 ;在研二下学期时候 ,关某的病情 已经 里 的滴 答 的钟表 声 ( S ) ,感 觉 到睡 不着 ( R ) ,也 基本康 复 ,住进学生宿舍后 不久出现入睡困难 , 就是说求助者对睡前声音敏感是来 自于之前生病
1 . 1 来 访者基本 资男 ,某 大学研 究生 ,独 生子 。
响 ,这时失 眠 就成 为一 种症 状 ,称 为 失眠 症 。一 家庭 环境 优 越 ,父母 为 军人 ,从 小对 关某 要 求严
般来说 ,失眠症患者需要更长 的时间才能入睡 , 格 。关某 自称 ,小 的时 候 ,由于 在部 队大 院成长 而且夜间经常醒来 ,每天的睡眠没有规律 ,长期 起 来 ,环境 安静 ,所 以睡 眠质量 一 直很好 ;在 渎
开始 转好 ,可 认 为睡 眠质 量开 始 不如 以前 ;在研
生 睡眠 障碍 的干 预过 程 为例来 详 细 阐述 问题 解决 不好 ,但 是随 着辅 导员 调 离 ,情 绪 有平 稳 ,睡眠 的思 路和方法 。
1 1 0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8 卷 总第 1 4 5 期 2 0 1 3 年第 4 期 总第 4 9 5 页
心理治疗与认知行为疗法在改善失眠方面的应用效果分析
心理治疗与认知行为疗法在改善失眠方面的应用效果分析心理治疗与认知行为疗法在改善失眠方面的应用效果分析失眠是指在入睡、维持睡眠或早醒等方面有困难的一种睡眠障碍问题。
失眠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甚至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尽管有许多药物可以帮助改善失眠,但长期依赖药物治疗可能会形成依赖和副作用。
心理治疗与认知行为疗法作为一种针对个体的心理干预方法,在改善失眠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心理治疗与认知行为疗法,是建立在认知行为理论基础上的心理学方法,它强调个体的思想、情绪和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改变负性思维和行为模式来达到治疗目的。
对于失眠患者,认知行为疗法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其改善失眠问题。
首先,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理解失眠的原因和机制,并纠正其错误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失眠患者往往有一些不科学和错误的认知,比如过于担心失眠的后果、对失眠的恐惧等。
这些认知会加重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进一步造成失眠的恶性循环。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教育患者关于睡眠的认知和知识,帮助患者了解失眠的原因和机制,从而减少其对失眠的过度关注和担忧,并纠正其错误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其次,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患者的不良睡眠习惯和行为模式,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睡眠规律。
失眠患者往往具有不良的睡眠习惯,比如久坐不动、午睡过多、饮食不规律等等。
这些习惯和行为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入睡能力。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与患者合作制定合理的睡眠计划,引导患者建立正常的睡眠习惯和行为模式,包括睡眠时间、睡觉环境、睡前活动等等。
通过逐步调整这些习惯和行为,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和入睡能力。
此外,认知行为疗法还通过应用一些放松和调节技巧,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压力,增强睡眠的自我调节能力。
失眠患者往往具有高度的焦虑和紧张情绪,这些情绪会使失眠问题更加严重。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教授患者一些放松和调节技巧,如渐进式肌肉松弛、呼吸训练、冥想等,帮助患者放松身心,缓解焦虑和压力。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失眠症患者的效果研究
·神经与精神疾病·中国当代医药2018年7月第25卷第19期CHINA MODERN MEDICINE Vol.25No.19July 2018失眠症(insomnia)属于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入睡困难、早醒或睡眠维持困难等。
既往研究指出,约1/4的成年人存在睡眠问题,约8%为慢性失眠症患者[1]。
持续失眠可导致充血性心竭、高血压、焦虑、抑郁及自杀等不良事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及时、有效治疗失眠症具有重要意义[2]。
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唑吡坦、地西泮等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其中认知行为治疗是针对患者认知行为的一种综合治疗手段,包括刺激控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睡眠卫生教育、认知及放松疗法。
本研究探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旨在寻找理想的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3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第3版,CCMD-3)中相关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②近1周内未服用过镇静催眠类药物;③患者依从性好,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伴有认知功能损伤者;②合并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器质性脑疾病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全部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 =45)与观察组(n =45)。
观察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26~58岁,平均(37.5±7.3)岁;病程3~29个月,平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失眠症患者的效果研究吕园园陈宝嫦乔胜宇广东省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广东江门529000[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失眠症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障碍及睡眠质量评分。
失眠的形成与元认知的技术化干预课件
• 次日,有些愛看足球。淩晨2時準備用生理睡眠 應付到天亮,卻不知不覺地和同寢室同學一起入 睡的
• 劉某學期末不但成績沒有下降,成績排名還向前 進了一名。這是因為接受了臨床放鬆訓練方法, 調整學習情緒的效果。
• 第三階段,深睡眠階段,此階段其實也有夢,只是不容易 記住,醒來後睜開眼睛或隔三兩分鐘就會忘得一乾二淨。
• 這階段睡眠有人最安穩,也有人不安穩。如果你有睡眠期 間改換姿勢的習慣,現在將是輾轉反側最厲害的時候。但 是,如果你裏邊有放不下的事,敏感的事,嚴重恐懼、憂 慮、放心不下的事等,一旦夢到,可能立刻醒來,並且不 再想睡。這階段持續10-20分鐘後,進入到四階段。
• 這階段約為20分鐘,然後再返回到第二睡眠階段,再依 次……不斷地循環往復。
二、失眠形成與自我暗示
• 要教會來訪者真正懂得:什麼是自我暗 示;它如何加速和放大失眠;如何調控 自我暗示變成信心暗示。
• ㈠自我暗示是一種以認知為主的心理活 動過程:先產生一個認知活動(明天重 要考試,我肯定睡不著)——焦慮擔憂 不止—尋找種種證據、事實、跡象表明 我確實一考試就無法入睡--更高焦慮擔 憂—尋找到更不利於自己睡眠的理由、 證據……如此迴圈下去……。
失眠的形成與元認知的技術化干預
• 失眠是多學科解釋和干預的 心理頑症
• 七十年代以前的失眠觀及其 治療
• 失眠是困擾人類的頑症之一。
• 20世紀中期以來,受前蘇聯 醫學界影響,將其解釋為神 經功能失調(衰弱)。認為 是營養或疲勞過度所致。含 人參、鹿茸藥物流行。終身 失眠不愈者甚多。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病例总结并文献综述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0, 10(9), 2053-2060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0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20.109308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病例总结并文献综述程涵蓉*,魏永莉,杨汉芸,林少芳,温申萍,郑水霞,唐玉鸣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睡眠医学中心,广东深圳收稿日期:2020年8月31日;录用日期:2020年9月15日;发布日期:2020年9月22日摘要目的:美国医师学会(ACP)将认知行为疗法(CBT-I)确定为治疗失眠的一线疗法。
探讨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应用现状。
方法:对深圳市人民医院呼研所睡眠医学中心2019年10月至2020年2月60例失眠患者行CBTI,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综述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的获取途径和利用率。
结果:60例患者中55名失眠患者睡眠效率提高,总睡眠时间延长,ISI评分显著下降,其中5例患者中途退出CBTI治疗。
结论:尽管CBT-I改善了睡眠质量并降低了安眠药依赖的风险,但目前患者很少接受这种治疗。
在常规医疗环境中提供CBTI 的三种不同类别的障碍。
首先,系统障碍导致接触CBT-I和行为睡眠医学(BSM)提供者的机会有限。
其次,由于缺乏知识、治疗信念以及缺乏评估和治疗失眠的动机,普通医护人员没有充分筛查睡眠问题并适当转诊。
最后,患者的问题:由于缺乏知识、治疗信念以及获取CBTI的途径有限,患者参与CBT-I受限。
结论:在实际工作中增加失眠患者应用CBT-I需要一个成熟的、系统的研究计划,在多个层次上开发和尝试实施干预措施。
关键词失眠,实施,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Summary of Insomnia CBTI Casesand Literature ReviewHanrong Cheng, Yongli Wei, Hanyun Yang, Shaofang Lin, Shenping Wen, Shuixia Zheng,Yuming TangSleep Medicine Center, Institute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Shenzhen People’s Hospital, The First AffiliatedHospital of 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Second Clinical Medicine College of JinanUniversity, Shenzhen GuangdongReceived: Aug. 31st, 2020; accepted: Sep. 15th, 2020; published: Sep. 22nd, 2020*通讯作者。
失眠的功能医学分析及干预(下)——案例分析---功能医学医生
失眠的功能医学分析及干预(下)——案例分析---功能医学医生编者按温馨提示:本视频大约50分钟,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今天跟大家分享五个案例,这五个案例同样是失眠的症状,但是每一个人的原因不同,我会用功能医学思维模式对每个失眠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一李女士 36岁失眠2年余,每日睡眠4-5小时,凌晨1点以后入睡,六点起床。
晨起疲劳,很少吃早餐,上午九点吃少量甜品及咖啡进入工作状态。
午餐多是单位餐厅,肉菜均衡,植物油偏多,晚餐一般七点左右,多以粥菜为主,偶尔应酬饮红酒少量。
晚上十一点后准备上床睡觉,入睡困难,口服安定后能入眠。
进食量少,爱吃甜品,自觉记忆力下降,时有焦虑,注意力不能集中,消化功能一般,偶有腹胀,大便多不成形。
月经周期24天左右,月经量少,3-5天。
曾诊断:肠易激综合症临床治疗:间断应用舒乐安定及达喜耐信等消化药。
体检:血脂:甘油三酯3.2mmol/L;高敏C反应蛋白:4.5;维生素D3:20.3ng/ml;同型半胱氨酸13.4;余正常。
目前的主要问题:虽然间断服用了舒乐安定,晨起仍感觉头晕疲劳,白天困倦夜间仍不能入睡。
功能医学检测:慢性食物过敏:鸡蛋、牛奶、蘑菇、烘焙酵母、芝麻等,很多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都对鸡蛋和牛奶出现慢性食物过敏,我们的肠道对这种蛋白出现了一些反应,这些反应不是急性的,是迟发性反应,导致IgG抗体的升高,它启动的是我们体内的慢性炎症,每个人表现的不同,湿疹、过敏性鼻炎、疲劳、疼痛、便秘腹泻等。
可能吃了不对的食物是一个源头。
根据我们的经验,蘑菇、酵母菌过敏的客户,大多数肠道菌群都出现了紊乱,真菌是超标的。
MTHFR基因:MTHFR是我们体内的保护性基因,肝脏对毒素、药物、压力荷尔蒙等的代谢都需要甲基化变成无毒的代谢产物,从肾脏和肠道排出,这是体内肝脏代谢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677T位点杂合子,5-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的活性下降到了正常人的60%左右。
基因不能改变,如果体内生化代谢产物不能从“A”到“B”,那么我们可以在之后的干预中直接把下游的“B”补充上。
一例研究生睡眠障碍的元认知心理干预
一例研究生睡眠障碍的元认知心理干预
郑伟;马振
【期刊名称】《社会心理科学》
【年(卷),期】2013(000)004
【摘要】本研究以一名睡眠障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寻找到来访者问题的杠杆解,运用认知调整、风景想象技术,在来访者的大脑中输入一组正确的程序性知识。
本文作者结合临床放松训练使其达到自动化运行,重新建立入睡时新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彻底地解决了来访者睡眠障碍的问题。
本研究说明,元认知干预技术可以高效解决求助者睡眠障碍问题。
【总页数】4页(P110-113)
【作者】郑伟;马振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79
【相关文献】
1.你的爱,胜过一切——元认知干预技术对一例高二女生家庭问题的心理干预 [J], 李婷婷
2.一例校园独处恐惧的元认知心理干预 [J], 杨红梅
3."含羞草"也能舒枝展叶——一例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元认知心理干预 [J], 陆丽晨
4.清除人际困扰的雾霾,打造轻松快乐的交往——一例研究生人际敏感问题的元认
知心理干预 [J], 荆、艺萌;蔡静;刘野;
5.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治疗人际关系敏感的一例 [J], 张文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失眠症干预效果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失眠症干预效果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问题及意义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患者在入睡或者保持睡眠过程中会出现困难和烦恼。
长期的失眠症会影响到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严重的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目前,失眠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两种。
然而,药物治疗存在一些副作用,并且会导致药物依赖症,心理干预则由于技术选择和患者认知水平的差异而出现个体差异。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更有效可行的干预方法。
近年来,元认知干预技术成为了一种新的干预方法,通过针对失眠症产生的负性情绪进行建模和干预,使患者自己能够更好地控制和治疗失眠症。
然而,目前对于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失眠症干预效果的实验研究还比较少,本研究旨在开展一项实验研究,探究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失眠症干预效果的影响,并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究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失眠症干预效果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元认知干预技术介入多久可以对失眠症产生显著干预效果?(2)元认知干预技术对不同年龄段和失眠症状严重程度患者的干预效果是否存在差异?(3)通过对比元认知干预技术和药物治疗的干预效果,探究元认知干预技术是否更有效可行?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将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将接受元认知干预技术的干预,对照组将接受药物治疗的干预。
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进行失眠症状自评量表测试和心理健康问卷测试,采用多变量分析和卡方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和干预效果。
三、预期结果和意义经过实验的比较和分析,预期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元认知干预技术能够对失眠症状产生显著干预效果,且干预效果随着干预时间的增加呈现出逐渐稳定的趋势。
(2)元认知干预技术对不同年龄段和失眠症状严重程度患者的干预效果存在差异,干预效果随着年龄的增加和失眠症状的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3)元认知干预技术和药物治疗的干预效果相比,元认知干预技术更有效可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元认知干预技术治疗失眠的案例分析——母亲失眠治好了河北省涿鹿县张海明我的母亲从八年前开始就有失眠症状伴随,为此母亲很烦恼,我也是上网查,求医问药,找偏方,还有穴位按摩等等,不定期的给母亲买西药、中药,强身的、补脑的,但是都没有治疗好。
偶尔吃某些药物后,当时也能见效,时间一长,效果降低。
近一年,母亲不让买药了,说是不管事,自己白天也没什么干的,困了就躺会儿。
说实话母亲是不愿意让我花钱再买药,尚且吃药也不管事。
医学上失眠是这样定义的:失眠即睡眠失常,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断断续续不连贯,而过早地醒来,醒后不能再继续睡,有睡眠不足,全身乏力,倦怠感觉,多因健康情况不佳,疼痛、感觉不适,生理节奏被打乱,睡眠环境影响等,也有怕睡眠而失眠的。
一、母亲的症状主要表现,我归纳如下1、入睡困难。
入睡慢,母亲晚上十点躺在床上,直到一两点钟才能睡着。
这对母亲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在睡不着的这段时间里,大脑会不停地想事情。
结果,越想越清醒,很难入睡。
2、睡眠中途经常醒来。
每天晚上母亲都会在睡眠中途突然醒来,有时是因为外界的声音,有时是自动醒来。
虽然,醒来后能够再次入睡,但是,数次的醒来也对母亲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3、对声音敏感。
只要有哪怕是极轻微的声音也会睡不着。
比如,父亲的鼾声,甚至呼吸声音大一些,都会让母亲觉得很烦,不能入睡。
4、睡眠质量不高。
母亲觉得每晚真正睡着的时间就是傍天亮时才睡着,其它时间都是“迷迷糊糊的”,还做些漫无边际的梦,感觉睡眠质量很低。
5、白天精神状态受到影响。
如果晚上失眠严重了,那么次日上午母亲会感觉没有精神,身上发困难受,心情烦躁。
6、对睡眠过分担心。
母亲一直都非常担心睡眠,经常不自觉地想起睡眠问题。
庆幸的是母亲每天在中午饭后,只要赶快躺下睡午觉,即使睡的时间短或是睡不着,也会感觉下午精神状态会好些。
二、“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带来了福音今年我有幸成为教科局“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实验教师,从看书自学到听金洪源教授的讲座,我都热情很高,尤其是金教授说失眠是很好治疗的,我更是万分欣喜。
那时我就有了要给母亲治疗失眠的想法和信念,并且我认真学习和研究这一病症的治疗理论和操作流程。
下面我简单阐述一下治疗母亲失眠所要用到的心理学知识。
(一)新的失眠观。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提出的新的失眠观是从情绪心理成分、知识心理成分、意识与潜意识心理成分三个方面,对失眠者的心理机制进行分析。
1、情绪心理成分。
几乎所有的失眠者都会体验到焦虑、担心、恐惧等情绪。
情绪心理因素,可以说是失眠者无法入睡或再入睡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
这种情绪有的是你能够意识到的,有的是意识不到的;有的是由错误认知引起的,有的是在潜意识里自动运行的。
不管它是如何发生的,它必然会引起消极的认知观念,而这种认知又会引起相应的情绪,这样,情绪和思维之间互相推动、互相促进,导致失眠者一直处于兴奋状态,无法入睡。
2、知识心理成分。
我们很清楚地知道,特定的认知会产生相应的情绪,同时导致某种行为,因此,分析失眠者的知识心理成分,可以说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入手点。
为了更好的分析失眠者的知识心理成分,更清楚地看到失眠者的大脑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元认知”引进了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学说,从三类知识的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陈述性知识方面。
陈述性知识是指描述某事物是什么或怎么样的事实知识。
对于失眠这个问题来说,它所涉及到的陈述性知识包括:对失眠现象的了解;对失眠原理和出现规律的认知;对失眠与次日学习、工作等之间的关系理解;在失眠的情况下,提高次日学习效率的方法等。
其次,程序性知识方面。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办”的操作程序知识,它能够在面临实际问题时自动实现并且表现为能力。
通俗地讲,就是一处于某种情境之下,就会不自觉地产生某种想法或做出某种反应。
它类似于条件反射的S——R,在认知心理学中,叫做C——A。
C指条件(condition),A指反应(action)。
对于失眠者来说,他们的大脑中埋下了很多的程序性知识。
比如:一到躺在床上准备入睡的时候,大脑里就自动地闪出许多想法;一旦意识到自己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睡着,就会对睡眠产生担心;第二天早上起床时,自动地对前一晚的睡眠进行检查,一旦觉得自己没睡好,就感觉到精神不振等等。
这些程序性知识是不受大脑控制地自动运行的。
程序性知识的运行必然会使失眠者产生焦虑的情绪,加重失眠的症状。
最后,策略性知识方面。
策略性知识是专门用来调控、指导、解决个体大脑内部的记忆、思维等学习活动“怎么办”的知识,是程序性知识中的特殊一种。
它是影响失眠反应的最实质性的要素。
失眠者的大脑中,缺乏大量的策略性知识,包括:睡前应有什么样的程序;一旦长时间无法入睡应做些什么;大脑中错误的程序性知识应该如何打破等等。
3、意识和潜意识心理成分。
一方面,失眠者大脑中的错误的程序性知识是在潜意识状态下自动运行的,错误的认知所导致的消极的情绪,也是不受大脑支配地自动出现的;另一方面,正确的陈述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的输入,则是在意识层面上进行的。
因此,在治疗失眠的过程当中,应该根据实际需要,既看到失眠者的意识层面,又看到他的潜意识层面,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
这样,通过分析失眠者大脑中的情绪因素、知识因素、意识和潜意识因素,就会比以往更清楚地知道了失眠者大脑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做到了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二)临床心理技术。
在新的失眠观指导下,应该如何应用临床技术对失眠者进行治疗呢?首先,认知方面的调整。
由于失眠者的大脑中缺乏正确的陈述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因此,我们就应该通过暗示性说服,在纠正失眠者错误的认知观念和信念(陈述性知识)的基础上,为他输入正确的陈述性知识。
与此同时,我们为他补充应付失眠的策略性知识,让他对睡眠充满信心。
其次,行为方面的调整。
通过临床放松训练,让其充分体会肌肉放松、心情愉快的感受,此时,利用暗示学习状态下的超强学习能力,向其大脑中输入一套新的程序性知识,以替换错误的程序,并同时运行积极的情绪。
这样通过反复练习,使其达到优势兴奋、自动运行的程度。
通过认知和行为两方面的调整,我们就可以改变失眠者的情绪状态,并调整其大脑中的知识结构。
失眠的问题也就彻底地解决了。
三、新的失眠观指导下为母亲的临床治疗失眠的案例分析我在新的失眠观的指导下,分析了母亲失眠产生的心理机制,同时,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彻底地解决了母亲的失眠困扰。
(一)导致失眠的心理机制分析1、情绪方面。
由于母亲步入老年,身体、精力都在下降,还要处理家庭内外大大小小、方方面面的事情。
因此,母亲经常在睡前思考如何解决一些麻烦的问题,这时母亲的情绪是担心、麻烦、厌烦的。
长此以往,母亲就学会了一个条件反射,或者叫程序,即入睡前自动地思考生活中一些繁琐的事情。
这一程序中包含情绪(E)这个因素,并且这一程序性知识是自动运行的。
这就是母亲失眠形成的最初原因。
而今,由于受到程序性知识的影响,母亲只要一躺在床上(C),就会想事情(A),同时伴随着烦躁、担忧、焦虑的情绪(E),这种情绪又会推动思维的进一步运行。
这样,母亲便越来越兴奋。
当母亲发现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但自己仍然没有睡着时(C),就会产生一种想法,“完了,这么长时间都没有睡着,今天又失眠了”(A),这种想法同时又伴随着担心、害怕的情绪(E)。
在知识和情绪互动的过程中,母亲的消极情绪在循环系统中不断地放大,使母亲的睡眠变得更加困难。
在失眠之后的第二天早上(C),母亲会给自己的睡眠一个评价(A),当母亲觉得睡眠质量不高时(C),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E),同时想“今天肯定是又没有精神了”(A),这种暗示使母亲就真的情绪低落(E)。
反过来,白天的这种精神状态又使母亲加倍重视睡眠,对睡眠也就更加担心。
对声音的敏感的情况与以上的过程基本一致。
2、知识方面。
首先,陈述性知识。
在母亲的大脑中,缺乏以下陈述性知识:第一,失眠产生的原因。
母亲不知道原因,就无法找到突破失眠问题的杠杆解,也就没有办法从恶性循环中挣脱出来;第二,对失眠现象的认识。
母亲对睡眠本身是什么,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等知识不了解,就会错误估计自己的睡眠质量,夸大痛苦感受,加重入睡困难;第三,失眠与母亲第二天生活和工作的关系,这一知识的缺乏必然导致母亲对睡眠担心。
其次,程序性知识。
在分析情绪因素时已经提到。
比如:母亲一到要睡觉的时候,就想事情;一旦经过很长时间仍无法入睡,就会产生错误的观念;早上起床时,自动地对前一晚的睡眠质量进行检查;干活时,自动地想:“我昨天没睡好,今天感觉有点困”,果然就觉得困,效率降低……母亲大脑中这一系列自动运行的程序性知识,使母亲无法控制自己的睡眠,并反复地引起消极情绪。
最后,策略性知识。
母亲的大脑中,没有任何应付失眠的策略性知识。
这些策略性知识包括:为了入睡,睡前应该注意些什么;一旦长时间无法入睡,应该如何去应付;大脑中错误的程序应该如何去打破;一旦失眠了,为了保证次日的生活状态,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等等。
这些知识的缺乏,使母亲的失眠一直持续下去,并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3、意识与潜意识方面。
母亲大脑中的一系列知识是属于意识层面的,而母亲一系列程序性知识却是在潜意识状态下自动运行的。
相应地,由于一些错误的认知所导致的消极情绪也是不经大脑支配地自动出现的。
由此可见,母亲失眠时的情绪和知识要素都是在潜意识的条件下起作用的,是不受意识支配的。
总之,对于失眠的情绪、知识和潜意识这三方面来说,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
错误的知识产生消极的情绪,消极的情绪助长错误的知识,这一切,在潜意识的条件下,形成了知—情互动的过程,共同构成了母亲失眠的心理机制。
(二)临床操作的方法、过程及问题1、认知干预的设计及其实施对于失眠的问题来说,认知调整是关键。
今年暑假,我回到阳原老家,为母亲治疗失眠,我找出了母亲大脑里错误的知识观念,并帮母亲建立了一套正确的观念和策略。
具体过程如下:首先,正确地看待失眠。
我在为母亲解释了失眠产生的原因和睡眠的一些相关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真实的例子,对母亲进行暗示性说服,直到母亲认为失眠并不可怕为止。
此外,让母亲明白第二天身体发困,干活没劲等更多的是由于母亲对失眠的担心所引起的消极情绪造成的。
其次,满足于生理睡眠。
让母亲学会在入睡前满足于静静地躺在床上,并相信此时的各项生理指标与睡眠无异,培养其对睡眠无所谓的心态,降低对睡眠的要求。
最后,策略性知识的输入。
教给母亲应付失眠的一些策略,比如,睡前保持心情平静;一旦长时间不能入睡,可以做深呼吸或放松训练来调整自己;白天可以适当多做一些运动;一旦没有睡好,次日清晨可以适当运动一下等等。
由于母亲对儿子的信任,在意识层面,只要是儿子说的就是正确的,只要是儿子让做的就是对的,并且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
2、临床暗示技术的设计及其实施针对母亲在五种典型情境下易失眠的状况,我为母亲做了五次临床心理放松训练,还为母亲用录音机录下整个放松和暗示过程,供母亲日后练习、强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