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与弹力 第1课时》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新课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力与弹力》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重力的概念、重力的产生条件、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知道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每一部分,理解重心。

3.知道弹力的概念,理解弹力的产生条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重心、弹力的有无的判断、胡克定律

教学难点

弹力的有无的判断、弹力的方向的判断、胡克定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带有支架的平面镜、激光器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滑雪、高尔夫、撑竿跳高、蹦床的视频。

教师口述:大家进行过滑雪、高尔夫球、撑竿跳高、蹦床的运动吗。滑雪运动员在展现出漂亮的身法后,最终落向地面。高尔夫球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后,也最终落在地面。借助于撑竿、蹦床为什么可以跳得这么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讲授新课

一、力重力

教师设问:我们在初中学习了力、重力。请大家回顾一下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描述、重力的概念、重力的三要素。

设计思路: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描述、重力的概念、重力的三要素。没有必要再从头到尾详细地讲一遍,让学生回顾一下,教师再给答案即可。

学生活动:学生之间讨论老师所提问题,然后举手回答。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的三要素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初中用力的示意图来描述力,即用一个有向线段来表示力。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有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有向线段的长度大体地表示力的大小。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作重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大小为G=mg,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每一部分。

教师活动:讲解重心。

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作物体的重心。因此,重心可以看作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

重心并一定就在物体上,如光盘。

教师活动:播放交互动画《悬挂法确定薄板的重心》。

教师设问:我们初中已经学过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准确地表示出了力的方向和作用点,而大体地表示力的大小。如果需要精确地表示力的大小时应该怎么办呢?

教师活动:讲解力的图示。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一样,用有向线段表示力。力的方向用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力的作用点用有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而力的大小是通过有向线段的长度来表示的,线段是按一定比例(标度)画出的。

教师活动:布置学生在练习本画力的图示。

一重为10 t停在水平路面上,请画出它所受的重力的图示。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教师活动:巡视并作必要指导。

教师活动:演示力的图示的画法。

二、弹力

教师活动:讲解场力的概念。

像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力不需要接触就可以产生相互作用,这种相互接触是依靠场来传播的。这种力是场力。

教师活动:播放撑竿跳高和蹦极的视频。

教师活动:讲解接触力的概念。

像拉力、推力、支持力等力只能发生在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这种力称为接触力。

教师活动:讲解弹力、形变、弹性形变的概念。

撑竿跳高运动中,远离运动员一端的撑竿着地后,由于力的作用会发生形变。发生形变撑竿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正是这个力将运动员弹起。

蹦极运动中,在人的拉力下,蹦极绳会伸长。伸长的蹦极绳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运动人产生向上的拉力的作用,正是这个力将人向上拉起。

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作弹力。

教师设问: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撑竿跳高运动中、蹦极运动中弹力的产生过程。

学生活动:学生之间讨论老师所提问题。

教师活动:再次描述撑竿跳高运动中,蹦极运动中弹力的产生过程。

撑竿和弹性绳的形变非常明显,人们能够看出它的形变。从而可以从形变判断出是否有弹力的作用及弹力的方向。

教师活动:在演示拉弹簧时讲解如何判断弹力的有无和方向。

将弹簧拉长后,弹簧有恢复原状的趋势。这时可以直接看出弹簧已经发生了形变,因此可以判断出这时弹簧对与其接触的物体有弹力的作用。

拉长的弹簧有恢复原状的趋势,故对与其接触的物体的弹簧的方向向着恢复原状的方向。

教师演示:将教室内的一重物放讲台上。

教师设问:放一摞书放在讲台上,我们没有看到讲台的形变。这时是不是讲台对这摞书没有弹力的作用呢?

教师设问: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书会受到重力的作用,但同时书还是静止的。因此还有一个向上的力来平衡书所受到的重力。这与前面分析相矛盾,怎么回事呢?

教师活动:演示通过平面镜观察微小形变。

教师总结:将书放在桌面上时,虽然形变效果不明显,但通过放大法仍然可以观察到桌面的形变。这说明了形变是产生弹力的必要条件。

教师设问:总结弹力的产生条件。

学生活动:思考老师所提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弹力的产生条件。

(1)两物体相互接触;(2)两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典题剖析

例1在图甲中木箱P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的150 N的力拉木箱;在图乙

中木块的Q点,用与竖直方向成60°角斜向左上的20 N的力把木块抵在墙壁上。试作出甲、乙两图中所给力的图示,并作出图丙中电灯所受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

答案:如下图。

例2关于重力和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时重力会减小

B.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C.物体的重心位置总是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D.物体的重心位置可能随物体形状的变化而改变

答案:D

解析:物体的重力与物体所处状态无关,A错;

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与物体的重力的施力物体及受力物体不同,B错;

物体的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及质量分布有关,只有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才在其几何中心,C错,D对。

例3下列关于弹力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B.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就是它对水平面的压力

C.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D.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答案:C

解析:两物体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才会产生弹力,A、D错误。

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而压力的施力物体是该物体,受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