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从弟其一刘桢阅读答案
赠从弟阅读练习及答案
赠从弟阅读练习及答案
赠从弟阅读练习及答案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⑴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1分)
⑵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诗词鉴赏(3分)
⑴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1分)
⑵象征手法(1分)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意近即可)。
赠从弟及赏析
2.《赠从弟》中,描写劲松与狂风对抗的诗句是:
3.刘桢的《赠从弟》一诗中直接描写松柏“本性”的诗句是“ ”和“ ”。
【参考答案】
1.C
2.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3.松枝一何劲 终岁常端正
赠从弟
魏晋●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文注释】
①刘桢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
②从弟:堂弟。
③亭亭:高貌。
④瑟瑟:风声。
⑤罹:遭受。
⑥凝寒:严寒。
【译文】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部分试题】
1.对<赠从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文章特色】
这是一首咏物诗。
【好句品析】
1、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这两句继承了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的这种思想,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那。
——这里用 “松柏有本性”,实际上是一种“比德”之说。所谓“比德”就是用自然界的事物来比喻人的道德境界,从而进一步唤起人们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赠从弟》刘桢 阅读鉴赏题 考题汇总 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赠从弟》阅读鉴赏题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赠从弟(其二)(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
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
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1、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么特点?
答:“一何盛”突出了风的迅疾凶猛,“一何劲”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坚韧),表现了松柏顽强的生命力。
2、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象征手法。
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3、诗人如此描绘松树的形象,结合诗题,说说作者写作的用意。
答:诗人以松柏托物言志,勉励他的堂弟要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即使处于乱世也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4、这是一首咏物诗,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请你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何在。
1。
刘桢《赠从弟》其一、二、三原文译文及赏析
刘桢《赠从弟》其一、二、三原文译文及赏析刘桢《赠从弟》其一、二、三原文译文及赏析赠从弟(其一)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苹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刘桢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
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赠从弟(其二)①亭亭②山上松,瑟瑟③谷中风。
风声一何④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⑤,松柏有本性!【注释】①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三。
刘桢(186--217),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
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
这是第二首。
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
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从(cóng)弟,堂弟。
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
②亭亭:高耸的样子。
③瑟瑟:形容风声。
④一何:多么。
⑤罹(lí)凝寒:遭受严寒。
罹,遭受。
凝寒,严寒。
【译文】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刮得是多么强大,松枝是多么的劲挺!冰与霜正下的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导读】这首诗通篇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调。
诗人并没有将他希望堂弟应如何如何,但其劝勉之言却又不言而喻。
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哀、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
象诗中“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以句式的重复来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语调紧促有力,诗情震荡,正显示了此诗以气胜的特色。
全诗章法浑成,承转自然。
尤其是结尾二句,以虚词设问,牵出全篇主旨,可谓收束得法,神完气足。
诗人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
诗人不是孤立地咏物写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中来刻画,突出了它与作为对立面的狂风、冰雹的搏斗,可谓是通过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巅,显示出一种激励人心和斗志的崇高美、悲壮美。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赠从弟》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赠从弟》含答案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赠从弟[汉]刘桢其一泛泛①东流水,磷磷②水中石。
蘋藻③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④嘉客。
岂无园中葵?懿⑤此出深泽。
其二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①泛泛:水流的样子。
②磷磷:形容石头色彩鲜明。
③蘋藻:水草名,古人常采作祭祀之用。
④羞:同“馐”。
美食,这里用作动词,用美食招待的意思。
⑤懿(yì):美好。
34.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中蘋藻的形象。
35.这两首诗“本不期于咏物”,而在于“赠”人。
请结合具体诗句,分别分析两首诗中的劝勉之意。
【答案】34.在幽涧清流之上,蘋藻出落得花叶缤纷,随着微波轻轻荡漾,显得何其清逸、美好!35.第一首“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以蘋藻为喻勉励从弟出身微贱也要做一个品质高洁幽雅的人;第二首则是要其像“亭亭山上松”一样保持坚贞本性。
【解析】3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分析。
结合颔联“蘋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可知,意思是蘋藻这些水草在水边默默地生长,十分茂盛,随着微波轻轻荡漾。
再根据首联中的“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可知,意思是山建立溪水顺畅地向东流去,溪水清澈,水中的石头也清澈可见,交代了蘋藻的生长环境,它生长在一片幽涧清流的上面。
再根据尾联中的“懿此出深泽”可知,意思是蘋藻来自幽远的水泽,更加美好可贵。
可见蘋藻的清雅美好,字里行间流淌出诗人对蘋藻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35.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分析。
《赠从弟》(其一),咏的是“蘋藻”。
蘋藻生于幽涧,“托身于清波”,历来被视为洁物,用于祭、享。
此诗咏蘋藻,开笔先叙其托身之处的非同凡俗:“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泛泛”叙涧水畅流之状,“磷磷”写水中见石之貌。
读者眼前,顿时出现了一派幽凉、清澈的涧流。
先写蘋藻幽凉、清澈的生长环境,然后才是蘋藻的“出场”:“蘋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在幽涧清流之上,蘋藻出落得花叶缤纷,随着微波轻轻荡漾,显得何其清逸、美好!“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
刘桢《赠从弟》其一、二、三原文、译文及赏析
刘桢《赠从弟》其一、二、三原文、译文及赏析赠从弟(其一)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苹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刘桢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
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赠从弟(其二)①亭亭②山上松,瑟瑟③谷中风。
风声一何④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⑤,松柏有本性!②亭亭:高耸的样子。
③瑟瑟:形容风声。
④一何:多么。
⑤罹(L)凝寒:遭受严寒。
罹,遭受。
凝寒,严寒。
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刮得是多么强大,松枝是多么的劲挺!冰与霜正下的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这首诗通篇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调。
诗人并没有将他希望堂弟应如何如何,但其劝勉之言却又不言而喻。
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
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哀、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
象诗中“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以句式的重复来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语调紧促有力,诗情震荡,正显示了此诗以气胜的特色。
全诗章法浑成,承转自然。
尤其是结尾二句,以虚词设问,牵出全篇主旨,可谓收束得法,神完气足。
诗人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
诗人不是孤立地咏物写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中来刻画,突出了它与作为对立面的狂风、冰雹的搏斗,可谓是通过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巅,显示出一种激励人心和斗志的崇高美、悲壮美。
人是环境的产物,也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挫折、考验。
诗人告诉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这是一首咏物诗。
1、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这两句继承了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的这种思想,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那么越是要挺立风中。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检测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诗歌鉴赏检测试卷附答案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1)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2)诗的题目是“赠从弟”,内容是歌咏松柏,作者有何用意?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雨后池上(北宋)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雨后”二字?(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3.古诗文阅读春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春郊唐钱起水绕冰渠渐有声,气融烟坞晚来明。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1)这两首诗都是写春天,但春的阶段有所不同。
第一首诗的阶段是,第二首诗的阶段是。
(2)借物抒怀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请结合两首诗中的“风”这个物象,简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首诗就体裁而言是,诗中写到的历史事件是。
(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破阵子”是本词的,词的作者辛弃疾是派的代表作家。
(2)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春晚①书山家屋壁贯休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睛。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注】①春晚,即晚春,此时正是山家农忙春耕季节。
(1)贯休的诗善用叠词,请你说说第三句“蒙蒙”、“泠泠”两个叠词妙在哪里。
(2)结合注释和诗句,说说这首诗写出了雨后山民怎样的心情。
赠从弟刘桢理解性默写(精选9篇)
赠从弟刘桢理解性默写(精选9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赠从弟刘桢理解性默写的资料9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刘桢《赠从弟》《赠从弟》刘楨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木性。
[注释]1.罹: (lí)[评析]作者写诗勉励他的堂弟要有松柏一样的品质。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这是古代的一句格言,这首诗就是由这句格言构思出来的。
诗人想象着那亭亭耸立在高山上的青松,在瑟瑟凄凉的谷风中显得那样刚劲和顽强。
山风愈是迅猛激热,松枝也愈显苍劲有力。
到严冬季节,那凛烈的风霜冰雪一齐向青松袭来,它也一样巍然挺立,毫不动摇。
最后,诗人强调指出:那不是因为青松不怕遭受严寒的袭击,而是因为它有足以抗拒冰霜的坚贞的品质。
这首诗,尽管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修饰润色的功夫还嫌少了点,但却显得很有骨气,把诗人不屈不挠的顽强性格表现得异常充分。
【古文论今,韵味无穷】精炼的语言,就是指用小量的文字就能表达出深层的意思。
古文是中国文学的骨髓,文字的运用在古文中达到了一个顶峰时期,在古文中的语言是相当的精炼的。
就让我们一同去品评吧!篇二:刘桢《赠从弟》$$$$《赠从弟》刘楨$$$$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木性。
[注释]1.罹: (lí)[评析]作者写诗勉励他的堂弟要有松柏一样的品质。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这是古代的一句格言,这首诗就是由这句格言构思出来的。
诗人想象着那亭亭耸立在高山上的青松,在瑟瑟凄凉的谷风中显得那样刚劲和顽强。
山风愈是迅猛激热,松枝也愈显苍劲有力。
到严冬季节,那凛烈的风霜冰雪一齐向青松袭来,它也一样巍然挺立,毫不动摇。
最后,诗人强调指出:那不是因为青松不怕遭受严寒的袭击,而是因为它有足以抗拒冰霜的坚贞的品质。
这首诗,尽管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修饰润色的功夫还嫌少了点,但却显得很有骨气,把诗人不屈不挠的顽强性格表现得异常充分。
《赠从弟》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赠从弟》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
【原诗】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刘桢的《赠从弟》中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与陈毅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意境相似的句子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2、《赠从弟》刘桢:诗中集中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的诗句是: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3、《赠从弟》中一问一答揭示松柏耐寒不凋、坚贞不变的本性的诗句是: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二、赏析简答题:
1、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松柏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塑造了一个雄健挺拔、挺立风中而不倒,端正、历经严寒而不凋,本性高洁、内心坚劲的松柏形象。
作者借松树的高洁来自勉,并借以勉励从弟坚贞自守,不
答:象征手法。
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赠从弟》选择题、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赠从弟》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原诗】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刘桢的《赠从弟》中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与陈毅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意境相似的句子是:2、《赠从弟》刘桢:诗中集中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的诗句是:3、《赠从弟》中一问一答揭示松柏耐寒不凋、坚贞不变的本性的诗句是:二、选择题:1、对下列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D.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
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风的凛冽,傲慢。
B、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
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
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
C、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
D、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
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赠从弟》习题
《赠从弟》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一、理解性默写:1、刘桢的《赠从弟》中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与陈毅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意境相似的句子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2、《赠从弟》刘桢:诗中集中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的诗句是: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3、《赠从弟》中一问一答揭示松柏耐寒不凋、坚贞不变的本性的诗句是: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二、选择题:1、对下列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D.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解析】C 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错误,正好反了。
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
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风的凛冽,傲慢。
B、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
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
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
C、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
D、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
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解析】A 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3、下列对《赠从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题附答案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1)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2)诗的题目是“赠从弟”,内容是歌咏松柏,作者有何用意?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雨后池上(北宋)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雨后”二字?(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北陂杏花①王安石一陂②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③,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释】①本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
②陂:池。
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
一说“北陂”是地名,在江宁。
③雪:指杏花像雪花一样在风中飘零。
(1)你认为“一陂春水绕花身”中的“绕”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2)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4.古诗词阅读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________”和“________”。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5.两首诗都借用“黄金台”的典故,所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燕昭王(唐)陈子昂南登碣石馆①,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②,驱马复归来。
【注】①碣石馆:即碣石宫。
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以亲师事之。
②已矣:结束了。
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古诗文阅读]《赠从弟》阅读练习及答案【精品文档】
[古诗文阅读]《赠从弟》阅读练习及答案
注:本文经过精心编辑,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疑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古诗文阅读]《赠从弟》阅读练习及答案
8、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出自八年级下课外必背诗
(3分)
赠从弟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⑴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1分)
⑵全诗#from 本文来自九象,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参考答案:(3分)
⑴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1分)
⑵象征手法(1分)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意近即可)。
《赠从弟》选择题、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赠从弟》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原诗】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刘桢的《赠从弟》中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与陈毅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意境相似的句子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2、《赠从弟》刘桢:诗中集中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的诗句是: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3、《赠从弟》中一问一答揭示松柏耐寒不凋、坚贞不变的本性的诗句是: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二、选择题:1、对下列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D.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解析】C 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错误,正好反了。
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
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风的凛冽,傲慢。
B、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
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
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
C、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
《赠从弟》选择题、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赠从弟》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原诗】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刘桢的《赠从弟》中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与陈毅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意境相似的句子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2、《赠从弟》刘桢:诗中集中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的诗句是: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3、《赠从弟》中一问一答揭示松柏耐寒不凋、坚贞不变的本性的诗句是: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二、选择题:1、对下列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D.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解析】C 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错误,正好反了。
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
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风的凛冽,傲慢。
B、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
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
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
C、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
《赠从弟》阅读答案
《赠从弟》阅读答案
《赠从弟》阅读答案
《赠从弟》
刘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凝寒,松柏有本性。
(1)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各有什么不同?(2分)
(2)全诗运用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阅读答案:
(1)第一个“一何”突出了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2)象征手法。
全诗以借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松柏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以此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这首诗通篇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
诗人并没有讲他希望堂弟应当如何如何,但其劝勉之意却又不言而喻。
陈明评论刘的诗,用了“翠峰插空,高云曳壁”的精妙比喻(《采堂古诗选》)。
《赠从弟三首》确实当得起这样的赞美。
作为咏物诗,这三首对苹藻、松柏、凤凰虽然着笔不多,却都是画龙点睛,使它们个个风骨棱然。
这正是诗人自身高洁之性、坚贞之节、远大怀抱的写照。
倘若他自身没有这种“挺挺自持”的气骨,就不能将这类无情之物铸造得如此“高风跨俗”、富有生气。
诗人运笔也摇曳多姿、富于变化:咏苹藻,则映衬抑扬、着色清淡,正适宜表现它的淡泊高洁之性;赞松柏,则辞气壮盛、笔力遒劲,正可与它的抗风傲霜之节并驱;歌凤凰,则笔势跌,飘逸多姿,正显现了凤凰奋翅高举的远大志向和潇洒身影。
仅从咏物这一点看,它们继承了屈原《橘颂》的创作经验,又表现了张戒所说“咏物之工,卓然天成”(《岁寒堂诗话》)的妙处。
赠从弟》___ 阅读鉴赏题 考题汇总 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赠从弟》___ 阅读鉴赏题考题汇总理解
性默写(带答案)
赠从弟》是___的作品,描写了高山上挺拔的松树和狂风呼啸的山谷。
通过描述风声盛烈和松枝刚劲,突出了松柏的雄健和顽强生命力。
诗中用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___和劝勉堂弟要坚强不屈的情感。
诗人以松柏为喻,赞颂了松柏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作者自己坚贞自守的品格及对堂弟的劝勉之意。
诗中的风声象征险恶的环境,松枝象征正直的君子。
诗句“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集中赞颂了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
最后一问一答揭示了松柏耐寒不凋、坚贞不变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