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课件:1.1人口数量的变化(共29张PPT)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2011年10月31日凌 晨,成为象征性的 全球第70亿名成员 之一的婴儿在菲律 宾降生。。联合国 将这一天定为“世 界70亿人口日”
你知道吗?
世界人口突破60亿的事件为什么会世界瞩目?
因为60亿人口对于地球来说,已经是一个相当庞大的 数量。况且,世界人口仍以每年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 长。至2011年,世界总人口已达70亿。
人
人口的自
口
然增长
的
数
量
变
化
人口增长
模式及其
转变
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变化 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特点 人口增长模式时间上的变化
下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到1岁人 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 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 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 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1~2题。
1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2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 3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4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5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 6不要因为怕被玫瑰的刺伤到你,就不敢去摘玫瑰。 7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8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谁 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
3.2030年与2003年相比,下列说法最不可能的是( C )
A.出生率下降
B.自然增长率下降
C.死亡率下降
D.人口总数上升
4.近几年,该省可能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 A )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和共同决定2、回顾历史,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最根本原因是3、世界人口增长的最快速时期是4、目前各大洲人口数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5、目前各大洲人口增长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6、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7、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速的主要原因是8、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9、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这会带来什么问题10、自然增长率=11、人口增长模式的三类型(按发展顺序)12、原始型的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传统型的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现代型的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13、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阶段14、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和15、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和16、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17、二战后,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由人口迁入地变为人口迁出地18、我国人口迁移,80年代中期以前的特点,方向;80年代中期以后的方向,原因。
19、新中国成立后,始终是人口迁出地的省份20、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2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2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是主要因素23、我国古代出现三次人口南迁,主要原因与有关24、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可以用表示,重要指标是25、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比的是,与环境人口容量成反比的是26、“木桶效应”揭示,决定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数量是最的资源27、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叫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形态的形成与相关。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课件:1.1 人口的数量变化
课堂互动提知能
知识点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情景导入]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 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到 2050 年,我国临 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 7 900 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 54%以上。2015 年 10 月,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 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人们获取食物、防御疾病 之前 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 数量少,增长缓慢 和灾害的能力低,人口死
亡率高
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食物
农业革命期 利用简单的工具 数量增多,增长速 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疾病和
间
从事农业活动 度加快
灾害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死
亡率下降
农业革命工 业革命以后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改
[学法点击] 1.人口“三率”的计算方法 (1)人口出生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 1 年)出生并存活的婴 儿在该国或该地区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同期活产婴儿数 人口出生率=一定时期内平均总人口数×100% (2)人口死亡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 1 年)死亡人口数在该 国或该地区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1)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 )
A.出生率、死亡率、抚养比
B.出生率、抚养比、死亡率
C.抚养比、出生率、死亡率
D.抚养比、死亡率、出生率
(2)影响 2020 年后人口抚养比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生育政策和人口老龄化
B.人口出生率和国内人口迁移
C.产业政策与人口死亡率
最新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53523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1.1人口的数量变化2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3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
4[记忆]5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6时期人口变化特点原因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快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寿命提高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7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8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9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10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理解记忆)11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12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 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13 提高人口素质14 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 15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16 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17点死亡率高高低低自然增长率极低较低高低人口增长极为缓慢快速增长零增长或负增长生产力水平−−−→−不断增长分布热带原始森林等地区的落后民族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亚、非、拉等洲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如意大利、匈牙利、瑞典等)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18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19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20212223242526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27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28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 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自然增长率降低并不意味着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就减少。
2. 二战后, 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的原因?①由于政治上的独立, ②民族经济的发展, ③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3.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实行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4. 目前日本等发达国家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健全, 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出现的人口问题是“高龄少子化”现象, 使社会和家庭负担加重, 可能使未来经济发展一蹶不振。
因此必须大力推广鼓励生育的政策并适当接纳移民。
5.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类型, 其中:欧洲和北美: 现代型全球: 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实质还是传统型)我国: 基本现代型9. 美国的人口迁移: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 还出现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10.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①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②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自然环境:气候、水、土壤、矿产等社会经济环境: 经济、交通、文化、家庭婚姻等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 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13. 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出地】有利影响: 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利影响: 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迁入地】有利影响: 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 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影响:人口密度增加, 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14.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①资.(成正比. ②科技发展水.(成正比.③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而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资源状况。
1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①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②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 人口 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
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 (1)第二节人口迁移 (5)第三节人口容量 (12)第一节人口分布一、世界人口的分布1.分布总特征: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2.具体表现(1)全球分布: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20°N~60°N地带最为集中。
(2)距离海洋远近: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3)海拔分布: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4)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
(5)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
(6)各国人口分布也不平衡,截至2018年年底,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埃塞俄比亚、菲律宾等。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1)气候: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
(2)地形:人口分布多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3)水源①河流、湖泊沿岸人口较为密集。
②在干旱地区,有水灌溉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
2.人文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等。
(2)历史因素: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
(3)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1.人口分布通常以人口密度作为衡量指标,但人口密度并不能准确反映人口的分布特点,往往还要看人口空间分布格局。
2.人口稀疏区的分布人口稀疏区多是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如极度干旱区、极度寒冷区(两极地区)、气候湿热区(热带雨林区)、地势高峻的山地、高原等。
3.热带地区的高原、山地多为人口密集区热带高原、山地的一定海拔范围内,气候凉爽,降水适中,排水条件好,蚊虫等害虫较少,适宜人口居住。
《1.1人口的数量变化》课件二 新人教版必修2
资料数据
年龄 0~14岁 15~59岁 60岁及以上
总计 1000 0.93
1000 0.81
甲 人口数 200 死亡率﹪ 0.5
乙 人口数 350 死亡率﹪ 0.8
550 0.6
600 0.7
250 2
50 2.2
(高或低)。
(1)在分组年龄中,甲组死亡率比乙组
(2)在总人口死亡率中,甲组死亡率比乙组
②现代形的出生率一般低于1.5%,自然增长率一般低于1%。
思考: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先是从什么下降开始的?为什么? 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而死亡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生产力的进步带来的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2.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什么? 社会生产力 3.人口增长类型的(3)段后期,为什么人口死亡率出现 略有上升的趋势? (3)段后期处于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后阶 段,属于“现代型”,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世 代更替缓慢,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年型,即老年人口比重 大,而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较高。
人口增长最多的大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人口增长最少的大洲:
大洋洲、欧洲、北美洲 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
非洲、拉丁美洲、亚洲 人口增长最慢的大洲:
欧洲、北美、大洋洲
活动: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特点及原因
人口增长在地区上的差异,主要是由于 生产力水平 在地区上的差异造成的。
自然增 人口增 长水平 长特点 发 达 国 家 发 展 中 国 家 原因 今后变化趋 势 典型国 家
(3)产生上述反差现象的原因是:
(高或低)。
。
主要是因为甲人口的老年人比较多,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较高
在分析人口再生产类型时,要分析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这涉及人口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1章第1节《人口的变化》ppt课件
(2)表现:
差异
具体表现
到20 世纪
现代型
70年 发达国家进入________ 时 代中 间期
目前 大多数现发代型展中国家还没有完 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
1.判断正误并思考原因。 (1)发达国家人口都为负增长。( ) (2)目前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 家。( ) (3)我国和日本的人口政策是相同的。( ) (4)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都为传统型。( )
(3)×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加数量多,因而我 国主要的人口政策为控制人口增长;日本人口老龄 化严重,其人口政策为鼓励生育。
(4)× 大部分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人口增长 模式为传统型;但也有部分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 巴等,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 现代型的转变。
2.(1)不是。人口死亡率的高低除了受社会经济发 展水平影响外,还受年龄结构的影响。例如,发展 中国家青少年比重高,青少年的死亡率低,因而人 口总体的死亡率并不一定高。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章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1 课前新知预习 2 课堂互动探究 3 典型例题剖析
4 知识网络构建 5 学习效果检测 6 课后强化作业
课前新知预习
1.了解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地区差异。 2.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及地区分布。 3.运用有关资料,结合时政材料,分析人口问题及 对策。
不平衡
国家
具体特点
发达 人缓口慢自然增长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国家 人口增长________
政治医疗上卫的生独事业立、民族经济的发展、
发展
很快
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进步,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
必修二:1.1人口数量的变化
完善养老制度和社会服务体系。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三项指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高 -高 -低
高 -低 -高
低 -低 - 低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2.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 (1)特征上区分: (2)数值上区分: ①原始型人口出生率、死亡率都在3.0%以 上,传统型死亡率相对较低
②现代形的出生率一般低于1.5%,自然增长率一般低于1%。
①
②
③
思考:
1.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先从什么下降开始的?为什么?
2.②阶段后期出生率下降的原因有哪些?人口增长模式 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什么? 3.人口增长类型的③段后期,为什么人口死亡率出现略 有上升的趋势?
人口增长模式地区分布差异 代表地区 人口增长模式
发达国家 欧洲和北美 现代型 发展中国家 亚非拉 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 世界 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
2.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 大小共同影响;由于人口基数增大,虽然自然增长率 下降,但每年人口增长的数量不一定下降。
人口增长数量=人口基数×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3.世界人口增长在时间分布上的特点
明显加快 加速 缓慢 迅猛增长
4.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差异
1.84 亿 1.84 亿
27.55亿 1.95
(3)下列四国中,与E国人口问题一样突出的是: CD A.印度 B.埃塞俄比亚 C.法国 D.俄罗斯
右图表示0-14岁、15 -64 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段人 数所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后回答 9 一11题。 1.图中 ③ 比 ① 国家 0-14 岁 人口比重 A 约高6% B 约低6% C 约高1% D 约低1% 2 .图中 ① ② ③ ④ 四个国家 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 中② 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 .计划生育 B .鼓励生育 C .采取移民政策 D .鼓励人员出国
高一地理人口的变化知识点
高一地理人口的变化知识点在高中地理课程中,人口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人口的数量、分布和结构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人口变化的几个关键知识点。
一、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受到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的影响。
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是指人口增长或减少的方向和变化的速度。
1. 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人口数量增长的百分比。
它由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异决定。
如果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将为正数,人口数量将增加;如果死亡率大于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将为负数,人口数量将减少。
2. 总和生育率总和生育率是衡量女性生育水平的指标。
它表示在生育年龄妇女中平均每位妇女生育的孩子数量。
总和生育率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育水平。
3. 死亡率死亡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每千人口的死亡人数。
低死亡率通常意味着较高的医疗水平和生活质量,而高死亡率则可能与贫困、传染病等有关。
二、人口分布的变化人口分布的变化指的是人口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分布情况,包括城市和农村的人口比例、不同地区(如东部、中部、西部)的人口分布等。
1.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过程。
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农村人口比例逐渐减少。
2. 区域差异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存在差异。
一般而言,经济发达的地区、交通便利的地区和沿海地区的人口密度较高,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交通不便的地区和内陆地区的人口密度较低。
三、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结构是指人口按不同特征(如性别、年龄、职业等)进行分类的情况。
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公共政策的制定产生影响。
1. 年龄结构年龄结构反映了不同年龄段人口的比例和数量。
年龄结构通常分为少年儿童、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等不同阶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年龄结构可能发生变化,如出生率下降导致年轻人口减少,老龄化现象加重。
2. 性别结构性别结构指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和数量。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与环境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与环境知识点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与环境知识1知识要点:1、人口再生产定义:人口的世代更替过程(包括人口出生和死亡两个环节)2、人口再生产类型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如不考虑人口迁移过程,这三个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应为: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类型有:原始型(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很低)传统型(出生率高、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较低)过渡型(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现代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很低)难点解析:出生率降低原因:文明程度、人口素质提高死亡率降低原因:生产力发展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由于人口的素质受生产力的制约,所以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均受生产力直接或间接影响,所以说人口再生产类型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当人口再生产类型进入现代型后,由于人口逐年减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所以最后会出现人口的老龄化现象,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已经出现这种现象,而且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时代更替速度减慢。
3、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发达国家:现代型 (德国、匈牙利人口出现负增长)发展中国家:过渡型 (部分国家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我国已是现代型)全世界:过渡型 (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多)难点解析:人口老龄化会引发的问题: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例题分析:中、印、美、日四国人口现状相比较( )A. 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B. 美国的人口密度最低C. 日本的城市人口比重最低D. 印度老龄人口比重最高解析: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日本是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一定高于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印度;人口老龄化是人口逐年减少造成的,发达国家的程度应该高于发展中国家。
选择B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与环境知识2知识要点:1、人口数量的变化原因①.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②.机械增长(与人口的迁移有关)难点解析一:考察范围越大,人口迁移的影响越小,全球而言,则不必考虑人口迁移2、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通过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影响)难点解析二:生育率(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人数的比)和出生率(出生人数与人口总数的比)的关系生育率高,出生率也高,生育率是衡量出生率的一个基础(生育率和出生率呈正相关)①生育率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生育政策、避孕技术、文化、宗教)起主要影响作用,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小②死亡率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受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土壤、自然灾害)都有很大制约作用难点解析三:其中,环境污染对死亡率的影响是人类对环境先起破坏作用,环境再反过来影响人类的具体表现3、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具体表现:①过度索取资源,造成资源、环境压力(人口增多,资源需求加大,利用程度扩展)②过度排放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包括生产排污和生活排污)例题分析:判断对错①人口数量增长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唯一决定性因素答:错误,造成环境污染的有两方面的原因,人口的数量和人口的素质,因此人口数量只是原因之一②死亡率高的地方,生育率往往也高答:正确,死亡率高,往往说明生产力水平、文明程度都较低,在此情况下,生育率会偏高。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10 年来人口增长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劳动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人口变化的原因农业革命之前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人口数量化少,增长缓慢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生产活动迅速扩大和发展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今后变化趋势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增长缓慢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中国水平较低增长缓慢人口基数大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人口增长人口问题历原始低增长阶段——“高高低”模式——原始型人口增长过快史加速增长阶段———“高低高”模式——传统型——————儿童比重过大轨增长减缓阶段——人口增长缓慢迹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6、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7、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会制度。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的迁移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6章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1)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D)A.2001~200来自年B.1991~1995年
C.1981~1985年
D.1971~1975年
(2)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
低(<1.0%)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2.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返回导航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3.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人口问题
解决措施
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比重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
偏高)
念
人口素质较低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必考部分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研析高考·明规律 研清教材·固基础 研析考点·破疑难 研透技法·提素养
返回导航
研析高考·明规律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课程标准
考情统计
命题分析
运用资料,描
1.以人口统计图、文字材料为背
述人口 分布及 2021·北京,18题
景,考查人口增长状况及人口增
其影响 因素 , 2020·课标Ⅲ,4~6题 长模式。
并结合 实例 , 2019·北京,40题
2.以人口统计图或人口普查资料
解释区 域资源 2018·课标Ⅰ,4~5题 为背景,考查人口问题及对策。
环境承 载力 、 2018·江苏,13~14题 3.以示意图、地理统计图表、文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模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
★2.世界人口增长特点(课本P2~3图1.2,1.3)⑴时间特点:不断增长,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进步⑵地区差异: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快。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的迁移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人口机械增长)★★四、人口迁移的影响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1.环境承载力: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3.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1.我国环境人口容量评估依据是耕地资源,因为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资料。
2.我国人口与耕地资源,人口与水资源关系特别紧张.3.改善我国人口与环境问题必须贯彻执行的基本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4.结合我国人口增长的情况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现实,分析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⑴我国资源种类和总量丰富,但人均少,利用水平和开发技术低,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资源相对短缺;⑵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基本进入现代型,但人口基数大,年净增人口数量大⑶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突出。
1 1精品文档.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城市形态(补充)1.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农业用地等。
2.集聚效应:(课本P18)理解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典型模式(参看课本P22图2.6)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课本P27~29图2.12,2.13)1.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城市相距较远.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3.城市服务范围六边形嵌套模式可以用来指导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意义)第三节城市化一、什么是城市化(课本P31~32图2.16,2.17)★★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和特点(课本P33图2.19)2.逆城市化3.世界城市化的地区差异(课本P32图2.18)★★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课本P38)(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污染;(2)使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精品文档.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一、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x
空
间
中国
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
型向__现__代__型___的转变
7
(3)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_社__会__经__济___发展、传统文 化观念、相关的_人__口__政策等。 【思考】 1.结合下图分析: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时间有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体现了人口增长的什么特点?
提示 每增加10亿人口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这体现了人口 增长逐渐加快的趋势。
16
答案 (1)192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缓慢;1920年以后,世界 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2)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 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3)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劳动力短缺,影响经济的发展。鼓励 生育,接纳移民。 (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力发展引起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的 变化,决定了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22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世界总人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增 长迅速。第(2)题,在“二战”之前,没有国家实施限制人口增 长的政策,人口增长较慢是由于受到生活水平及医疗卫生条件 的制约。工业革命以来,人口增长主要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人 口增长。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了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 对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有影响,但不是根本性的影响。 答案 (1)C (2)D
福利制度;
影响
③人们的受教育水平高
19
知识拓展 人口老龄化的标准 按照联合国标准,如果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 10%或≥65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 化社会。
20
【即时巩固】 1.读“世界人口变化趋势(含预测)示意图”,回答(1)~(2)题。
21
(1)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在( )
人教版高中 地理必修二 全册知识点 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一、人口增长:1、总趋势:世界人口每年以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长。
2、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受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人口的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
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非洲、拉美、亚洲、大洋洲、北美、欧洲,南极洲无常住人口分布。
3、差异:时间上——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快速的时期。
原因是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政治的独立和经济的发展等。
空间上——发达国家增长缓慢,(有些国家出现了负增长,如俄罗斯、德国、匈牙利等);发展中国家速度较快(尤其是非洲),目前增长速度趋缓。
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生育观念差异所致。
4、人口问题与对策: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出现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社会治安混乱等社会问题;要采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过慢,导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可采取鼓励生育、吸纳外来移民等措施。
5、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
如图: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高”与“低”往往以1%为参照,若低于或接近1%就能用“低”来形容。
目前发达国家已进入了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未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世界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过渡阶段;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属于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二、人口分布:1、世界人口分布:在水平方向上,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居住着地球上90%的人口,而南半球只有10%的人口,在北半球,人口又多集中在北纬20°~60°之间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人口分布还有集中于沿海地区的趋势。
人口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大量集中在地势低平的地方,海拔高的地方人口相对稀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知识点: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数量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迁移)。
其中,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自然增长,而机械增长对人口数量的影响力随着范围的增大而减弱。
2、从时间上看,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在不同历史时期是不同的,从总的趋势来看是不断增长的,二战后则进入快速增长时期,70年代后增长速度减缓。
从空间上看,集中于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的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日本、俄罗斯;德国、法国、匈牙利等国家甚至出现了人口负增长现象;而集中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因此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采取的人口政策是不同的。
3、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可以分为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三种类型。
4、图中曲线①表示出生率,曲线②表示死亡率。
A表示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原始型,B表示的人口增长模式是传统型,C
表示的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
在表格中填出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相关特点。
5、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在人口模
式的转变过程中,首先出现下降变化的是死亡率。
6、全球增长模式从总体来看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从局部看,发达国家以及中国等少数发展中国家已经进入现代型型,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