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土壤类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 重污染行业企业及周边地区 工业企业遗留或遗弃场地 工业(园)区及周边地区 固体废物集中填埋、堆放、焚烧处理处置场地及 其周边地区 油田、采矿区及周边地区 污水灌溉区 主要蔬菜基地和畜禽养殖场周边 大型交通干线两侧 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地区 其它地区
4、布点有关技术
土壤调查点位布设
• • • • • • 布点原则 布点前有关准备工作 调查区域类型的划分 布点有关技术及案例分析 地图布点与现场勘查校正 注意事项
布点原则
• • • • • • 全面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 连续性原则 分级控制原则 相对一致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
• 覆盖所有土壤类型(土壤类型分布图) • 覆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草地、 未利用土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 重点区域覆盖各种污染类型的场地(国家 规定的10类典型区域)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代码(GB/T 22602002)和国家统计局于2006年1月发布的最 新的县及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国家统计 局网站)
• 建议布点编码与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 等建立关联关系表,便于数据统计
2.5 现场踏勘
• 重点区域调查要求提前进行现场踏勘
• 调查土壤污染类型、污染程度、分布范围 或点源污染影响状况、特征污染物种类和 来源,指导调查监测选测项目
2.2 资料收集与分析
• 1)调查区域背景资料 –地理、地质和地形地貌特点 –成土母质和土壤类型 –区域气候与气象特征 –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文特征 –植被及生态系统情况 –人口与健康状况 –农业生产与土地利用状况 –工业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情况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2.2 资料收集与分析
• 2)普查点位基本资料 (建立点位档案) –点位基本信息:点位经纬度,点位所在地的(主要) 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海拔高度、地形特征、区 域内地貌类型。 –点位周边地表特征性植被类型、分布及覆盖情况,农、 林、牧业等资料(生产情况)。 –点位所在网格内影响土壤环境的主要水资源分布情况, 水文水质情况。 –点位所在网格内重点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历史污染源变化情况。 点位资料:简明、有用、便于填报(现场所见和调查收 集)
2、布点有关准备工作
• 2.1硬件设备 –辅助设备 • 全球定位系统(GPS):采样单位备件 • 数码照相机:现场布点场景拍照 • 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 • 绘图仪:地图数字化 • 彩色打印机:简单制图、调查结果展示 • 扫描仪:图件数字化 • GIS软件:ArcGIS软件工具
2.1硬件设备
• 底图(电子地图、纸质图) –以1:25万电子地图 –土种或污染场地采用1:1万~1:5万 –土属或以地级市为单位开展的土壤调查, 采用1:10万~1:20万 –亚类或省级或流域为单位开展的土壤调 查,采用1:25万
实验三: 土壤样品采集
主要内容
• 土壤调查点位布设 • 表层土壤样品采集 • 土壤剖面描述和样品采集
•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重 要环节,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 科学的布点、有效的采样方法、采样人员 的专业技术素质及其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 ,是获得科学、合理、有代表性土壤样品 的重要保证。
可行性原则
• 现场采样可行性(现场勘查点位调整、可 实施采样行为、水域范围内点位的调整) • 交通、安全等环境保障(采样安全保障、 人员可到达)
经济性原则
连续性原则
• 背景点位兼顾“七五”全国土壤环境背景 值调查布设的背景点位 • 网格布点未来调查监测的延续性
分级控制原则
• 土壤调查点位网格布设尺度
–国家统一划分的网格 –省(市、县)级调查尺度
• 调查点位实行分级控制、分级管理
–国家级调查 –省级调查 –市、县级调查
相对一致性原则
• 同一采样区域(网格)内的土壤差异性应 尽可能小,在性质上具有相对一致性 –网格内部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差异 小 –面积比例法进行归类 • 不同采样区域(网格)内土壤差异性尽可 能大
• 了解重点区域现场及周围环境,确定布点 方法(点源、面源、混合类)
3、调查区域类型划分
——以市、县域为基础调查单位 ——按土壤类型、成土母质、地形地貌、土 地利用、植被类型、灌溉水源等进行调查, 划分土壤调查区域
–普查区域(针对“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 –重点区域(针对“重点区域土壤污染风险评估” )
• 普查区域调查点位 • 重点区域调查点位 • 背景调查点位(含剖面点)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布点基本网格要求
土地利用类型 耕 地 基本网格密 度 8km8km 备选网格密度及要求 2km2km、 4km4km、16km16km 10km10km、20km20km。超大面积、受 人类活动影响较少的林地、草地可 扩大到50km 50km或更大,或在四 周距边界5 km区域各布设1个代表点。 区域面积不足一个网格的在距边界5 km区域任意地布1个点 50km50km。区域面积不足一个网格的 在距边界5 km区域任意地布1个点 在四周距边界5 km区域各布设1个代表 点
• 3)重点调查试点区域基本情况 –重点调查区域类型、面积,生产(污灌) 历史、变化迁移等基本情况 –污染源及其周边类型,收集污染源基本 情况、规模、主要原材料和产品、主要 污染物排放情况 –种植基地基本情况,土地利用生产类型、 产量,农药化肥施用情况
2.3 图件资料
• • • • • • • • 土壤类型图(图例) 地形地貌图 植被图 土地利用图(图例) 污染源分布图 土壤调查历史布点图 大比例尺电子地图(电子和纸质) 采样期内场景照片
35° 0'0"N
34° 0'0"N
34° 0'0"N
33° 0'0"N
33° 0'0"N
32° 0'0"N
32° 0'0"N
12wk.baidu.com° 0'0"E
31° 0'0"N
31° 0'0"N
117° 0'0"E
118° 0'0"E
119° 0'0"E
120° 0'0"E
121° 0'0"E
3.2 重点区域 (10类)
3.1 普查区域
117° 0'0"E 118° 0'0"E 119° 0'0"E 120° 0'0"E 121° 0'0"E 122° 0'0"E 35° 0'0"N
• 普查区域重点指耕地、 林地(原始林除外)、 草地、未利用土地等区 域 • 调查全区域作为普查区 域 • 调查点位所在区域土壤 类型,通过点位监测结 果反映调查区域污染状 况
4、布点有关技术
土壤调查点位布设
• • • • • • 布点原则 布点前有关准备工作 调查区域类型的划分 布点有关技术及案例分析 地图布点与现场勘查校正 注意事项
布点原则
• • • • • • 全面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 连续性原则 分级控制原则 相对一致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
• 覆盖所有土壤类型(土壤类型分布图) • 覆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草地、 未利用土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 重点区域覆盖各种污染类型的场地(国家 规定的10类典型区域)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代码(GB/T 22602002)和国家统计局于2006年1月发布的最 新的县及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国家统计 局网站)
• 建议布点编码与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 等建立关联关系表,便于数据统计
2.5 现场踏勘
• 重点区域调查要求提前进行现场踏勘
• 调查土壤污染类型、污染程度、分布范围 或点源污染影响状况、特征污染物种类和 来源,指导调查监测选测项目
2.2 资料收集与分析
• 1)调查区域背景资料 –地理、地质和地形地貌特点 –成土母质和土壤类型 –区域气候与气象特征 –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文特征 –植被及生态系统情况 –人口与健康状况 –农业生产与土地利用状况 –工业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情况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2.2 资料收集与分析
• 2)普查点位基本资料 (建立点位档案) –点位基本信息:点位经纬度,点位所在地的(主要) 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海拔高度、地形特征、区 域内地貌类型。 –点位周边地表特征性植被类型、分布及覆盖情况,农、 林、牧业等资料(生产情况)。 –点位所在网格内影响土壤环境的主要水资源分布情况, 水文水质情况。 –点位所在网格内重点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历史污染源变化情况。 点位资料:简明、有用、便于填报(现场所见和调查收 集)
2、布点有关准备工作
• 2.1硬件设备 –辅助设备 • 全球定位系统(GPS):采样单位备件 • 数码照相机:现场布点场景拍照 • 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 • 绘图仪:地图数字化 • 彩色打印机:简单制图、调查结果展示 • 扫描仪:图件数字化 • GIS软件:ArcGIS软件工具
2.1硬件设备
• 底图(电子地图、纸质图) –以1:25万电子地图 –土种或污染场地采用1:1万~1:5万 –土属或以地级市为单位开展的土壤调查, 采用1:10万~1:20万 –亚类或省级或流域为单位开展的土壤调 查,采用1:25万
实验三: 土壤样品采集
主要内容
• 土壤调查点位布设 • 表层土壤样品采集 • 土壤剖面描述和样品采集
•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重 要环节,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 科学的布点、有效的采样方法、采样人员 的专业技术素质及其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 ,是获得科学、合理、有代表性土壤样品 的重要保证。
可行性原则
• 现场采样可行性(现场勘查点位调整、可 实施采样行为、水域范围内点位的调整) • 交通、安全等环境保障(采样安全保障、 人员可到达)
经济性原则
连续性原则
• 背景点位兼顾“七五”全国土壤环境背景 值调查布设的背景点位 • 网格布点未来调查监测的延续性
分级控制原则
• 土壤调查点位网格布设尺度
–国家统一划分的网格 –省(市、县)级调查尺度
• 调查点位实行分级控制、分级管理
–国家级调查 –省级调查 –市、县级调查
相对一致性原则
• 同一采样区域(网格)内的土壤差异性应 尽可能小,在性质上具有相对一致性 –网格内部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差异 小 –面积比例法进行归类 • 不同采样区域(网格)内土壤差异性尽可 能大
• 了解重点区域现场及周围环境,确定布点 方法(点源、面源、混合类)
3、调查区域类型划分
——以市、县域为基础调查单位 ——按土壤类型、成土母质、地形地貌、土 地利用、植被类型、灌溉水源等进行调查, 划分土壤调查区域
–普查区域(针对“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 –重点区域(针对“重点区域土壤污染风险评估” )
• 普查区域调查点位 • 重点区域调查点位 • 背景调查点位(含剖面点)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布点基本网格要求
土地利用类型 耕 地 基本网格密 度 8km8km 备选网格密度及要求 2km2km、 4km4km、16km16km 10km10km、20km20km。超大面积、受 人类活动影响较少的林地、草地可 扩大到50km 50km或更大,或在四 周距边界5 km区域各布设1个代表点。 区域面积不足一个网格的在距边界5 km区域任意地布1个点 50km50km。区域面积不足一个网格的 在距边界5 km区域任意地布1个点 在四周距边界5 km区域各布设1个代表 点
• 3)重点调查试点区域基本情况 –重点调查区域类型、面积,生产(污灌) 历史、变化迁移等基本情况 –污染源及其周边类型,收集污染源基本 情况、规模、主要原材料和产品、主要 污染物排放情况 –种植基地基本情况,土地利用生产类型、 产量,农药化肥施用情况
2.3 图件资料
• • • • • • • • 土壤类型图(图例) 地形地貌图 植被图 土地利用图(图例) 污染源分布图 土壤调查历史布点图 大比例尺电子地图(电子和纸质) 采样期内场景照片
35° 0'0"N
34° 0'0"N
34° 0'0"N
33° 0'0"N
33° 0'0"N
32° 0'0"N
32° 0'0"N
12wk.baidu.com° 0'0"E
31° 0'0"N
31° 0'0"N
117° 0'0"E
118° 0'0"E
119° 0'0"E
120° 0'0"E
121° 0'0"E
3.2 重点区域 (10类)
3.1 普查区域
117° 0'0"E 118° 0'0"E 119° 0'0"E 120° 0'0"E 121° 0'0"E 122° 0'0"E 35° 0'0"N
• 普查区域重点指耕地、 林地(原始林除外)、 草地、未利用土地等区 域 • 调查全区域作为普查区 域 • 调查点位所在区域土壤 类型,通过点位监测结 果反映调查区域污染状 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