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_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厘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的过程,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

2、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在活动中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知1厘米的长度,并且在实际中应用整厘米数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师谈话:同学们喜歌听故事吗?请同学们边看边听。

多体出示教材情景图,教师讲故事。

师提问:师傅量的时候是三拃,徒弟做的时候也是三拃,都是三拃,为什么做出来的衣服不合适呢?这是怎么回事?请你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同桌互说,教师参与交流。

学生完成后全班汇报交流,教师进行评价。

学生汇报如下。

生1:师傅长得高大,手也大。

生2:徒弟是个小孩,手小,徒弟的一拃比师傅的一拃当然就短了,那么做出的衣服就小了。

师:原来是这么回事!那怎样才能让阿福穿上合适的新衣呢?学生举手,教师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预设如下。

生1:那就师傅量,师傅做,可是这样的话师傅就不用找徒弟了呀!生2:用线绳量阿福的身长、袖长,然后系一个扣做标记。

生3:不如直接用尺子量出数,记下来,不就变不了了嘛!师:对呀!用尺子不就行了吗?这个师傅也真够粗心的。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认识尺子师谈话:你对尺子有哪认识?拿出你的尺子看一看。

学生拿出自己的尺子观察并与同桌交流。

学生举手,教师指名回答并评价。

学生回答预设如下。

生1:尺子上有0、1、2……的数字。

生2:尺子上有长长短短的竖线。

3:尺子上还有字母“cm”。

师小结并适时板书:老师告诉大家、尺子上长长短短的线表示的是尺子的刻度,“cm”是厘米,是尺子上的一个单位,尺子上的0、1、2……表示的是几个厘米数。

小学数学_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4、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教具准备:课件、直尺、1厘米小棒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新课首先,在教授新课前,我会出示一组动画短片——《阿福的新衣》,动画短片可以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热情。

从动画短片中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厘米的认识。

2.讲授新课出示直尺,学生观察直尺,通过观察说出自己的发现。

尺子上有“数字”,尺子上有“小线”,根据学生的发现,总结出直尺的特征,这些长短不同的小线叫做刻度线。

在最长的刻度线旁边都标有数字。

这样的刻度线有它们自己的名字,如:0旁边的叫0刻度线;1旁边的叫1刻度线,2旁边的叫2刻度线……,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线、还有字母cm。

(边说边演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所用的长度单位是“厘米”,“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见到“cm”就等于见到厘米。

认识直尺之后,教授学生认识1厘米,两个大格之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让学生感受1厘米的长短。

举出生活中1厘米的物体。

教授学生测量物体的具体方法,在测量物体时,要把尺子放正,从有刻度的地方开始量,我们一般从0刻度线开始。

测量物体时,要先把物体放平,最左端要与0刻度线对齐,右端指到几就是几厘米。

3.练习巩固出示练习题,学生对掌握知识进行巩固练习。

4.总结收获通过本节课学习,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还学会了用厘米作单位去测量。

学情分析一年级三班共有54名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基本适应了学校生活,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全部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小学数学_《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厘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探索、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好看的动画片,想不想看啊?(放动画片:阿福的新衣)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体会长度单位的统一的必要性师:阿福的新衣为什么做小了?谁来告诉大家你的想法?师:观察的真仔细,师傅的柞大,徒弟柞小,结果衣服做小了。

帮他们想想用什么方法测量能比较准确的把阿福的衣服做好呢?学生说自己的看法。

师:为了便于应用和交流,在测量时,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生活中我们测量物体长度通常用尺子。

2.了解学生用尺师:仔细看尺子,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观察并汇报师:同学们观察的真细致。

CM在数学上表示厘米,人们在测量较小物体时常用的长度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重点学习厘米的认识。

(板书:厘米的认识)3.动手操作,认识1厘米。

(1)认识1厘米,并在直尺上找出一厘米(2)观察1厘米,并用手比划出1厘米有多长师:同学们真聪明,从尺子上找到了1厘米,看着尺子上的1厘米,再用你的小手比较准确的比划出1厘米有多长。

(3)在学具盒中找出1厘米的小棒,并用一个语文上的词来形容它。

(4)在生活中寻找1厘米4.合作探究,认识几厘米师:我们认识了1厘米,下面老师出几道题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战吗?A从0刻度到5刻度之间的距离是()厘米。

B从0刻度到10刻度之间的距离是()厘米。

C从0刻度到40刻度之间的距离是()厘米。

D从0刻度到100刻度之间的距离是()厘米。

生回答后,问: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生汇报:从0刻度到几刻度就是几厘米。

小结:今后我们在测量物体时,一般从0刻度开始。

三、实际操作,巩固新知。

1.测量一拃师:大家通过自主探索,总结出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那大家想知道自己一拃又多长吗?生测量并汇报自己一拃的长及测量方法。

小学数学_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图1厘米的认识[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一年级下册)》87~89页。

[教学内容]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多样探究操作活动、多种感官参与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经历直尺的产生过程,明确直尺各部分的组成及初步学会如何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估测意识。

3.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倾听、表达、交往、操作等学习习惯,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表象,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和概念模型。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准备]直尺(每生一把);1厘米、(每生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1根;橡皮、铅笔盒等物品;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等。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猜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谜底:手 我们的手都可以干什么?能量东西吗?怎么量?用拃量。

什么是拃?怎么量?比一比你和同桌的拃谁长?比一比老师的拃与你的谁长?用拃量一量课桌的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提前了解一下拃是什么?知道拃可以量东西。

了解炸的大小与手的大小有关。

为下面的情景导入做铺垫。

一、创设故事情境,体会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有关用手量衣服的小故事,请大家边看边思考。

播放《阿福的新衣》动画。

1.引出问题师:是呀,这是怎么回事?阿福的衣服为什么做小了呀?预设1: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

预设2:师傅用大手量的,徒弟用小手量的。

师:是啊!师傅量衣服的时候是3大拃,徒弟做衣服的时候是——?预设:3小拃。

师:这是问题的关键!虽然都是3拃,可是他们的拃一样吗?预设:不一样。

2.深入思考师: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你能帮他想个办法让阿福的衣服做的正好合适吗?学生交流、讨论。

预设1:让徒弟多量几拃。

预设2:让师傅量,也让师傅做。

预设3:让徒弟量,也让徒弟做。

小学数学_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4、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用厘米量较短的物体。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教师:同学们喜欢玩吗?(课件展示)玩儿可是一件好事儿,因为有意义的玩可以开发我们的大脑,让我们变的越来越聪明。

生:回答师:今天我们就尝试着让玩儿变的更有意义。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教师: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比一比,用你手中的二号图形作为测量标准量一量三号图形,看谁量得又快又对。

投影展示结果师:观察着3种结果,你有什么想法?为什么会出现这3种结果?学生回答:二号图形的长度不一样。

二、探究新知1、认识尺子。

师:二号图形的长度不同,那我们得到的结果也不同,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让结果相同呢?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办法。

师:我们要用相同的图形来测量,同学们真聪明!在数学上这叫统一测量标准。

同学们手中的一号图形是完全相同的。

现在我们就用一号图形作为测量的标准,来量一量三号图形的长度。

学生动手操作。

师:你们的结果是多少?学生汇报,教师记录在黑板上。

师:这个三号图形到底是11个一号图形?还是12个一号图形呢?……老师在这里先保密,因为老师相信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能找出正确的答案。

师:三号图形的样子有点想什么?(学生回答:直尺)师:同学们可真厉害,在不知不觉中就制作出了一把简易的直尺。

这个直尺还能自由弯曲。

师:拿出你的直尺,仔细观察一下,直尺上面有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

学生汇报师总结:直尺上的这些数字叫刻度;这些长短不一的线叫刻度线;有的同学还发现在“0”的边上有2个字母“cm”,他们读作“厘米”,跟老师一起读“厘米”,也有的直尺上写着“厘米”。

厘米可以用“cm”来表示。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长度单位——厘米。

小学数学_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信息窗1【教学分析】“厘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起始阶段,对于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从儿童的认知心理出发,确立教为学服务的观念,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以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引领学生亲身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正确表象。

【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实际,经历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限整厘米数)3.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4.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认识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小正方体、小棒、尺子、实物展台、多媒体课件、学生尺、课件、学具盒、表格(估测)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观察信息图:(播放多媒体课件,观察信息窗,听故事)教师谈话:听听故事里面发生了什么?教师提出问题:是啊,大家听到了阿福很不高兴,小徒弟也很纳闷。

这是怎么回事?谁来说一说?预设:(1)徒弟的手小,师傅的手大。

(2)师傅的手长,徒弟的手短。

(只要说得合理,教师都要肯定。

)教师小结: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必须有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比如同学们提到的尺子。

【设计意图】:生动有趣的动画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在好奇中学会深入思考:阿福的新衣出现问题的原因到底在哪儿?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问题引发思考,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教师谈话:你们知道什么是一拃吗?教会孩子什么是一拃(从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这一段的长度就是一拃。

小学数学_认识厘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认识厘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认识厘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认识厘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一、学情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认识厘米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它是培养学生长度概念和度量衡意识的基础。

通过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设计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1. 班级整体情况分析根据班级整体情况分析,本班学生对于认识厘米的基本概念掌握较好,能够正确使用厘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然而,在应用厘米进行实际问题解决时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在比较物体长度时容易出现误差。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需要注重巩固学生对厘米的认识,并提供更多的实际问题练习。

2. 个别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对个别学生情况的分析,发现有部分学生对于认识厘米的概念理解不深,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有一些学生在使用厘米尺测量时存在误差较大的情况,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练习。

二、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概述教材中关于认识厘米的内容主要包括:厘米的定义和符号表示、使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比较物体长度等。

这些内容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循序渐进地进行了讲解,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2. 教材的优点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厘米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度量衡意识。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3. 教材的不足教材在实际问题的应用方面相对较少,对于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困惑和误差没有给予足够的引导和解答。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需要补充一些实际问题的练习,帮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 理解厘米的定义和符号表示;- 掌握使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学会比较物体长度的大小;-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和步骤(1)复习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认识厘米的基本概念和使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新课讲解:介绍厘米的定义和符号表示,通过示意图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厘米的概念。

小学数学_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关于学情的研究一、从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看。

一年级学生具备接近一年的数学学习经验,已基本适应集体学习生活并能遵守上课秩序和规则,同时大部分孩子都已经开始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思考问题。

“直尺”他们并不陌生,生活中都见过或者接触过“直尺”,也知道它的用途,所以孩子们会觉得非常熟悉;但是“长度单位”却又十分抽象和陌生,这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有关长度的数学知识,所以在这熟悉和陌生间,怎样调控好孩子们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又怎样恰到好处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成了最关键的问题。

二、从不同基础的学生学习难度看。

《厘米的认识》这节课有两个难点需要突破:一是从孩子们熟悉的物品中提取出“长度”模型,孩子们理解所有物品都是有长度的。

二是理解长度单位,孩子们体会在测量描述的过程中,统一标准的必要性,并且建立长度标准之一——厘米的表象。

对于难点一,孩子们虽然没有知识基础但是却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经常会感受物体的长度,所以,这一难点对于大部分学生没有问题,长度模型提取比较顺利,少部分有困难的学生就可以借助可见形象展示,让孩子们看到任何物体都存在长度,借助形象直观的帮助孩子建立抽象的长度模型。

对遇难点二,一部分孩子通过听故事就可以体会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但是还总有一部分孩子需要通过比一比,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来体会理解,最后一部分孩子可能在以上基础上还是无法完全体会长度单位出现的必要性,就可以让这部分孩子参与进做一做的活动中,通过怎家活动体验来弥补生活经验或者其他方面的不足。

三、从学习准备来看。

数学学习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所以次教学内容不适合学生提前预习,但是我们提倡学生积累这方面的生活经验,鼓励孩子们体验物品的长度。

同时,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小孩子,所以我们的教学准备要生动有趣,并且提供给孩子们一些便于操作发现的学具,这些是必不可少的。

1.2.3.4.上课学生:30人,接受检测:30人。

小学数学_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厘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正确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建立1厘米的表象,正确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学具准备:直尺(每生1把),小棒、纸条(每生各1个)。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

想听吗?生:想听。

师:(出示连环画课件)看,古时候有个叫阿福的人,想做一件新衣服。

于是,他来到了制衣店,老师傅仔细的为他测量。

1拃、2拃、3拃。

身长3拃。

徒弟做衣服时先仔细测量布料。

1拃、2拃、3拃。

新衣服做好了,阿福试穿。

看,阿福对新衣服满意吗?生:不满意。

太小了。

师:师傅生气的说:“告诉你身长3拃,怎么做成了2拃?”徒弟也非常纳闷,他说:“我明明量了3拃,为什么师傅一量就成了2拃?”这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生:师傅的拃大,徒弟的拃小。

师:对,拃不一样量的衣服就不一样大。

二、观察学习。

师:为了测量的正确,在测量物体长度时通常用尺子。

请拿出你的尺子看一看,尺子上有什么?学生活动:生看,师巡视、提示。

生便回答师边板书。

生:有数字。

师:这些数字在尺子上叫刻度,请你按顺序读出这些数字。

生:0、1、2、3……20。

师:0表示什么意义?生1:表示起点。

生2:有拼音,有竖线。

师:字母“cm”表示厘米。

尺子上的竖线叫刻度线。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刻度线表示的意义。

相邻两条长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叫大格,1个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

请看大屏幕,这把尺子和你的一样,为了让你看清楚放大了。

(师手指屏幕)这两条长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1。

你还能找到其他的1厘米吗?学生回答。

师:请在你的尺子上找1厘米。

举手回答。

生:刻度2——刻度3是1厘米……师:尺子上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小学数学_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7到89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动手操作,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2、经历不同的方法测量,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长度(整厘米数)的方法。

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长度估测意识。

过程与方法: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知1厘米的长度,并且在实际中应用整厘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尺子、长度1厘米的物体等。

一、动手操作,引入新知师:我们常说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其实在大家面前就有很多数学知识。

请大家低头,观察你的课桌,像我们学习过的哪个知识点?生:长方形。

师:它有几条边?生:4条。

师:哪一边是最长的呢?生:我们坐着的这一边和对面。

师:用你的手摸一摸离你最近的那条长边。

(ppt课件出示活动要求)师:请你想办法用你的一只手最舒服的方式来量一量,最长的一边大约有多长。

学生操作,并展示汇报交流。

教师利用希沃授课助手拍摄给全班展示看。

生:我把手并起来,有我的3只手长。

生:我把手分开,这样来量,有4拃。

师:对比两个人的比量方法,你觉得哪个舒服?多数会认为“拃”的舒服。

师:什么是1拃呢?我们一般规定为伸开大拇指和中指这一段为“1拃”。

(ppt课件)师黑板前展示。

请你用你的拃再来测量一下,最长的一边有几拃。

生再次汇报。

生:我的3拃长。

生:我的4拃长。

师将学生所说板书。

师:想一想,同样长的盖子,为什么量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生(思考后一致认为):测量的人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师:有什么办法能统一这个边的长度吗?生:我们可以用尺子来统一测量。

小学数学_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信息窗1——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知道厘米在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并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实际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的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正确地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直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1、看视频,老师完整故事内容:师:谁想把故事内容讲给大家听?师:小徒弟很是纳闷。

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2、讨论要解决的问题:师:有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谁想说给大家听?师:那么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3、认识直尺:(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直尺)师:你们用的小直尺是尺子中的一种,来看看你的尺子上都有什么?看尺子的最左端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在尺子上0表示起点。

(板书:0起点)小竖线:师:大家都来看这些竖线有什么不同吗?这些长短不一样的小竖线都叫刻度线。

(板书并读:刻度线)请看这些长刻度线,规定每相邻两条长刻度线间是1大格。

指指你直尺上的1大格。

cm:学生找不到的:看老师的直尺上有两个字母。

师:cm表示厘米,(板书: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厘米。

(板书:厘米的认识)二、认识1厘米,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1、猜1厘米长:师:同学们,猜猜看1厘米有多长呀?师:这个小朋友在直尺上找1厘米,大家都来试着找找看?2、找直尺上的1厘米:师: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能在直尺上试着找找1厘米吗?师:从0到1。

3、比划直尺上的1厘米:师:对照尺子比划一下,举起来4、借助小棒比划、感觉1厘米:师:为了让同学们比得更准确些,看课件演示1厘米的小棒。

来借助小棒再来比划一下;来用另一只手也来试一试?请轻轻地放下小棒。

来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呀?能用手势直接比划1厘米长吗?通过摸、想、比划,你感觉1厘米怎么样?5、生活举例:(1)(师举小手指)老师小手指的宽度、(举打火机)这枚打火机的厚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厘米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4、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探索、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片、1厘米长的物体、直尺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想不想听啊?生:想。

师:请小朋友们一边听一边想,动画片中都有谁?它们都在干什么?(讲故事:阿福的新衣)(这一环节通过有趣的故事导入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同时,让学生思考衣服做小的原因,为学习新知设置了悬念,吸引了学生对新知的学习情趣)(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长度单位的统一师:阿福的新衣为什么做小了?谁来告诉大家你的想法?生: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

师:观察的真仔细,师傅的柞大,徒弟柞小,结果衣服做小了。

帮他们想想用什么方法测量能比较准确的把阿福的衣服做好呢?生1:师傅的手量,师傅做,生2:徒弟的手量,徒弟做。

(评价:你的想法真独特,谁还想说说你的想法)生3:用尺子量。

(真聪明)师:为了便于应用和交流,在测量时,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生活中我们测量物体长度通常用尺子。

2、检查学生对尺子的认识情况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新朋友—尺子。

谁来说一说,从这个新朋友身上,你知道了有关尺子的哪些知识?(出示课件:尺子)生1:有数字0—20它们是用来表示几刻度地的生2:有长短不同的线段叫刻度线生3: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生4:还有拼音CM师:知道的真不少。

CM在数学上表示厘米,用英语读CM.是人们在测量较小物体时常用的长度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重点学习厘米的认识。

(板书:厘米的认识)3、动手操作,认识1厘米。

(1)认识1厘米师:我们知道了CM表示厘米,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在尺子上找出来吗?生1: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

生2:从2刻度到3刻度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

生3:从6刻度到7刻度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

(2)观察尺子并比划师:同学们真聪明,从尺子上找到了1厘米,看着尺子上的1厘米,再用你的小手比较准确的比划出1厘米有多长。

(3)在生活中寻找1厘米师: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到像1厘米这样长的物体?生回答并展示准备好的1厘米长的物体如(图钉,数字骰子,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等)4、认识2厘米师:认识了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找出2厘米吗?生找尺子上的2厘米。

5、合作探究,认识几厘米师:大家很快找到了2厘米,老师想出几道题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战吗?A、从0刻度到5刻度之间的距离是()厘米。

B、从0刻度到10刻度之间的距离是()厘米。

C、从0刻度到40刻度之间的距离是()厘米。

D、从0刻度到100刻度之间的距离是()厘米。

生回答后,问: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生汇报:从0刻度到几刻度就是几厘米。

小结:今后我们在测量物体时,一般从0刻度开始。

师:下面增加难度A、从2刻度到6刻度之间的距离是()厘米。

B、从4刻度到11刻度之间的距离是()厘米。

C、从7刻度到15刻度之间的距离是()厘米。

小组探究:几厘米与两个刻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结:就是用后面的较大数字减去前面的较小数字就得到了这段距离的长度。

6、当当裁判员:师:小动物们听说咱们很聪明,想请你当当裁判员课本练习第二题(蟋蟀和蚂蚱谁跳的远,为什么?)7、估计、测量长方形纸片(1)师:刚才通过同学们的动脑,认识了1厘米和几厘米。

下面老师想测一测同学们的眼力。

师出示长方形纸片,生估计长方形纸片较长边大约是几厘米?生估计(答案不一)师:要想知道纸片的较长边到底是几厘米吗?请同学们动手量一量。

并把你的量法说给同桌听。

生动手测量,师巡视。

生量完后,先让学生汇报,师再用课件演示正确量物体的过程并总结量法。

(2)生用正确的方法来测量长方形纸片短边的长是几厘米。

生量物体并谈量物体的长度时应注意什么?(这一环节,学生在导学课上对尺子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对厘米的认识形成表象。

他们在从尺子上,从生活中找1厘米,并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过程中,体验了1厘米、及厘米的具体长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测能力。

自始至终学生都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

在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他们获得了知识,丰富了经验,培养了能力)三、实际操作,巩固新知。

1、测量一拃师:大家通过自主探索,总结出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那大家想知道自己一拃又多长吗?生:想师:一拃是怎么回事呢?请伸出小手,从大拇指到中指之间使劲叉开的最大距离就是一拃。

生测量并汇报自己一拃的长及测量方法。

师:同学们量出了自己的一拃,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动画片中师傅和徒弟一拃的长呢?生:想出示师傅和徒弟一拃长的练习。

师:观察师傅和徒弟一拃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生:师傅的一拃长徒弟的一拃短(18厘米)12厘米)所以徒弟吧衣服做小了。

2、师:从刚才的测量看,同学们都熟练的掌握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下面给同学们一个实践的机会,每人从桌面上找三种物体,测量它的大约长度,填在表中,三分钟,开始。

生填完后汇报。

(这一环节学生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认一认等活动对厘米的认识更加深刻了,泣估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更难得的是他们尝试着独立解决问题,自主解决了动画片中的悬念)四、拓展延伸,评价总结1、怎样用一把断尺测量一根绳子的长度?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这一环节与课的开始互相照应,使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大社会成为小课堂的延伸,成为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大舞台)五、板书设计厘米的认识Cm 厘米长度单位(较短物体)测量方法:1、物体放平2、左边与0刻度线对齐3、右边到几就是几厘米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学情分析用厘米做单位测量长度是学习测量物体的开始,也是学生初次认识长度单位,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尤其是对厘米长度单位的正确建立,将对学生认识其他长度单位产生积极地正迁移。

同时,低年级学生对厘米的认识主要是借助表象记忆的,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长度表象,并提供起亲身经历或列举自己身边的物体,建立起1厘米的空间观念。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效果分析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教材分析认识厘米是长度单位教学的开始。

课本上首先让学生量出课桌的长度,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刻度尺,指出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猜、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接着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看一看,具体感知1厘米的长度;再让学生用手指比划1厘米的长度,在生活中找出大约1厘米的物体,进一步丰富对1厘米的感知。

然后例题分别教学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和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量长度时,课本上呈现一幅直观图,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掌握量长度的基本方法。

教学画指定长线段时,则结合示范介绍了基本的画法。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评测练习一、基础练习:1、从0刻度到5刻度之间的距离是()厘米。

从0刻度到10刻度之间的距离是()厘米。

从0刻度到18刻度之间的距离是()厘米。

从0刻度到100刻度之间的距离是()厘米。

2、从2刻度到6刻度之间的距离是()厘米。

从4刻度到11刻度之间的距离是()厘米。

从7刻度到15刻度之间的距离是()厘米。

3、下面测量方法正确的打√。

二、能力提升:用一把断尺测量绳子的长度: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课后反思一、体会到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新课开始时,对学生做了认识“一拃”的知识铺垫,并在学生间的比较下,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一拃”长度的不同。

再利用课件播放动画,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徒弟按照师傅所说的 3拃给阿福做的衣服却小了呢?……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孩子主动思考探究,统一标准的必要性,使其体会到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二、认识“ 1厘米”,建立概念认识,学习测量。

“厘米”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步骤:从统一标准中,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就是人们的统一标准。

再让学生自己观察尺子,并寻找自己尺子上的秘密:数字、刻度线、cm。

其次,“ 1厘米是多长?”观察直尺,教师指导从 0刻度到 1刻度之间就是 1厘米。

在学生明白 1厘米后,再让学生用手比划出 1厘米有多长。

再在学生体验认识了“ 1厘米”以后,认识 2厘米, 5厘米以及任意的厘米。

再在纸上画一画,教师引导认识线段。

最后学习测量方法,探究你手中铅笔的长度。

三、教学不足1. 在体验认识了“ 1厘米”中不充分,应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 1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直尺,认识 1厘米的长度。

最后总结出:“尺子上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都是 1厘米”的规律。

2. 在学生体验认识了“ 1厘米”以后,认识 2厘米, 5厘米以及任意的厘米。

再在纸上画一画,教师引导认识线段。

这里时间有些耽搁,所以下面用尺子去量一量身边的小物体的长度及练习,没有处理完。

3. 时间安排上打紧一些,在测量铅笔的长度,学会测量的方法时,处理较粗,为突出实际测量中学生的估算意识。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课标分析一、教材在课程价值实现中的定位《厘米认识》是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认识厘米”是“空间与图形”知识板块中的内容,是认识长度单位教学的基础和起始课。

本课教材的编排特点是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并通过多种方式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这一课作为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显得尤为重要。

这部分内容也是学生以后学习米、毫米、千米等长度单位的知识基础。

二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通过一年级上册“比长短”的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这一课就是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二、教学目标: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及本教学内容特点,以及一年级孩子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喜欢生动活泼的建构,我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来确定以下目标:①在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