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 教案

合集下载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3套)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3套)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3套)《往事依依》教学设计1一、教学设想《往事依依》作者是于漪,著名语文教育家,本文是一篇回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散文;鉴于本文内容浅、易懂。

因此,教学着重引导学生:一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二是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之理,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名师,终究让学生能像于漪老师那样热爱文学。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爱好文学,勤奋读书的好习惯。

2、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3、反复朗读精彩语段,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重心体会、学习文中刻画、描写读的情状。

四、课前准备1、上网或查阅课外资料,了解作者。

2、回忆自己读书学习的经历。

五、教具准备1、投影仪2、配乐磁带六、课时安排一课时,四十分钟七、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由《为你打开一扇门》导入。

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每位走进文学这扇神奇大门的人,从不会空而归,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也曾经痴迷于儿童画、动画片等等,回首往事,记忆犹新,今天,我们就来和于漪老师一起回到编织了她七彩世界的《往事依依》中,一起探寻人生的成长足迹,相信每位同学都能从中得到启迪。

1、板书:课题、作者。

2、投影:作者照片,请同学汇报上网查询作者的情况。

(二)配乐朗读,了解课文师:示范朗读,生:思考问题,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

1、从哪一段可以看出是对往事的回忆?2、全文写了哪几件事?例:看一幅画,读一本书。

3、于漪老师在教坛上辛苦耕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她的成长源头是什么?(用文中的材料回答)明确: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于漪的题词)。

(三)品味语言内涵好的文章每每通过一些精彩的语句来表达感情,认真默读课文,感受文中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美,哪些句子引发你的联想,哪些句子引发你的共鸣,让你想起曾经看过、听过或经历过的类似的情景。

档例(词或句子)用得好,幸亏这段写得好,使我想起了1、学生自由发言,在书本中遨游,发现文中美点。

于漪《卖油翁》教案

于漪《卖油翁》教案

于漪《卖油翁》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卖油翁》一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2.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2. 理解并体会课文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道理。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能正确理解课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2. 课文中一些表达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课文中具体语句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

3.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五、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韵律美。

2.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理解课文的基本含义。

3. 人物形象分析:通过对课文中人物形象的剖析,使学生理解并体会人物的品质和性格。

4. 道理感悟: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有益于自己的生活哲理,并结合实际进行讨论。

5. 拓展训练:以课文为依据,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于漪及其作品《卖油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题目。

2. 朗读指导: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把握。

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翻译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同桌交流或向教师提问。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重点讲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5. 人物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讨论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表现。

七、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提炼出课文所传达的道理。

2. 分享讨论成果:各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或质疑。

3.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点评,总结课文中的要点和难点。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提高学生朗读的技巧和表达能力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提高学生朗读的技巧和表达能力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提高学生朗读的技巧和表达能
力。

一、教学的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
1、提高朗读技巧;
2、学会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
3、提高表达能力。

二、教学方法
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全面地学习本课的内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理性分析。

三、教学内容
1、课文讲解
(1)课文内容
春天来了,大地上似乎都苏醒了,万物开始芽,生机勃勃。

我们可以看到春天最美丽的景色,那就是樱花,梨花和桃花,它们在阳光下绽放着,散发出香气,为人们带来诗意和生活的美好。

(2语言解析
①“万物复苏”:复苏为动词,指苏醒或者恢复。

表示春天万物都开始活动了,也就是说万物开始恢复生机。

②“绽放”:绽放为动词,表示花朵的开放,散发出美妙的香气。

2、语感练习
(1)阅读速度
在朗读课文时,要注意提高朗读的速度,使语音连贯,流畅,塑造出诗意的效果。

(2)停顿和语调
在课文的朗读中,要注意停顿和语调的运用,使课文更加富有感情和生命力。

3、表达能力训练
通过与同学交流,让学生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通过分组互相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在讨论和谈话中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的能力。

四、教学评估
课堂上进行与教师互动、小组交流和个人表达等形式,以了解学生在掌握课文内容和提高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方面的水平。

五、课后延伸
通过阅读其他有关春天的文章,并对文章进行语言分析和文学鉴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春天和朗读表达的理解。

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进行个人表达和语言实践。

《往事依依》教案(通用15篇)

《往事依依》教案(通用15篇)

《往事依依》教案(通用15篇)《往事依依》教案 1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于漪,江苏省镇江市人。

1929年2月出生。

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

1965年入党,1978年获“特级教师”称号,上海市扬浦中学语文教师。

先后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60多篇,主要著作有《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等。

二、导入新课:“凡与于漪交往过的人,都称赞她的做人。

她正直,敏捷,纯粹,真诚,厚道;她胸襟开阔,性格开朗,才华横溢……”这是语文教育界对她一致的评价,她之所以从一个教育学专业毕业初教历史的中学教师成为一个有口皆碑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教育学家,和她青少年时期所受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在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往事依依》中,于漪深情地追述了文学对她的深刻的影响。

三、整体感知:范读课文(配乐)听读要求:1.用圆圈画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

2.用浪线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

检查听读:1.请学生读画出的词语。

2.请学生读画出的句子。

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的语言如诗如画,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哪几件往事?1.生说2.师板书作结:往事:看画读诗听课四、课文赏析:(一)第一件往事作者在回忆这三件事时,情真意切,那么作者是如何写的.呢?小组讨论:1.作者在看画时产生了哪些遐想?生说师评,然后齐读第二节。

2.你们有没有过这种遐想,请闭上眼睛,听一段音乐,头脑里浮现出什么景象,有哪些感受?(放音乐)让学生自由发挥。

(二)第二件往事看画如此,那么读诗同样如此。

小组讨论:1.文中哪些词句写出了作者读诗的感受?讨论之后齐读第四节。

2.你读过哪些关于四季景色和歌颂祖国山河的诗?(小组课前收集,派代表发言)(三)第三件往事师:看画令作者遐想,读诗令作者陶醉,老师的授课同样令她难忘。

小组讨论:1.在于漪心中,两位国文老师留给她什么印象,对她有哪些影响?2.请生模仿读诗,谈谈自己的老师对自己的影响。

问:依依往事,往事依依,这些往事为什么令作者如此难忘?师引导:看画,引起遐想,使自己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读诗,陶冶情操,装点了童年生活的花环;听课,倍受感染,激发爱国情怀。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课文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学会欣赏自然美,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锻炼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分析课文结构,把握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春天的美好。

(2)展示相关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解释词语的意思。

(3)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思想。

3. 课堂练习:(1)让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2)选取课文中的句子,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4. 总结拓展:(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

(2)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锻炼阅读理解能力。

5.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画出一幅春天的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

2. 课文理解评估:通过提问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把握课文主题思想。

3. 生字词掌握评估:通过听写或默写生字词,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4. 阅读理解评估: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课文信息的提取和理解能力。

七、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活动的组织、教学难点的处理等方面。

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春》

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春》

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春》一、教学目标1.理解朱自清散文《春》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学习并运用散文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春》的主题思想。

2.学习散文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散文的写作技巧。

2.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教师以图片或视频形式展示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学生分享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

2.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春》,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描绘和赞美。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3.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主题,让学生明确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课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仿写一段描绘春天的文字。

教师选取几篇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春》,大家有什么收获和感悟?2.深入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写作技巧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散文的写作技巧,如对比、拟人、排比等。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实践运用所学技巧。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散文的写作技巧,描绘自己心中的春天。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5.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三课时1.课堂导入教师以图片或视频形式展示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学生分享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感悟。

2.课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散文写作技巧,独立完成一篇描绘春天的散文。

教师选取几篇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3.学生互评学生分组,互相评价对方的散文作品,提出修改意见。

4.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作业布置1.根据所学散文写作技巧,完成一篇描绘春天的散文。

2.阅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作品,感受其语言魅力。

六、教学反思2.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并欣赏朱自清散文《春》的艺术魅力。

通过对文章的深入学习,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其精神世界。

1.2 教学内容文章背景介绍:朱自清及其作品《春》的相关知识。

文本细读: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句式特点和词语运用。

主题探讨:讨论文章表达的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文章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学生对文章情感的共鸣和理解。

2.2 教学难点分析并掌握朱自清散文的语言风格。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领悟生活的哲理。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步骤3.1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作者背景、作品特点等。

讨论法:鼓励学生就文章内容进行探讨和分享。

写作指导法:通过模仿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3.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简介朱自清及其作品《春》。

第二步:学生自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意境。

第三步:教师引导分析课文,讲解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第四步: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步:写作练习,模仿文章风格进行创作。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的表现。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内容、语言表达和创造力。

4.2 教学反馈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

同伴评价: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提供建设性意见。

教师评价: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5.1 教学资源课文文本:《春》的原文及注释。

参考书籍:关于朱自清及其作品的文学评论和分析。

5.2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参观自然景观,体会春天的美好。

邀请文学家或作家进行讲座,分享创作经验。

鼓励学生参加写作比赛或文学社团,提升文学素养。

第六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6.1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介绍朱自清及其作品《春》,学生自读课文。

第二课时:分析课文,讲解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第三课时: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分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春》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二、内容分析1. 文章主题:《春》这篇文章主要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生机勃勃的气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文章结构: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春天的到来和大地的复苏,第二部分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生物的生长,第三部分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感受和期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难点1. 理解并描述文章中的具体景色和生物的生长过程。

2. 分析并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感受和期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具体描述来理解作者的意图。

3. 运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手段1.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春天的美丽景色和生物的生长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提供相关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拓宽视野。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对春天的印象和感受。

2. 引出文章的《春》,并提问学生对春天的期待和想象。

二、阅读理解1. 让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三、内容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具体描述和景色,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邀请学生进行分享和讨论,引导全班学生共同思考和探讨。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一、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来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特级教师于漪《春》的教案

特级教师于漪《春》的教案

特级教师于漪《春》的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课文《春》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分析并欣赏作者于漪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于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提高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作者于漪和课文《春》的背景信息。

简要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2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春》的结构和篇章布局。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2.3 课文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或播放春天的音乐,引起学生对于春天的关注和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春天对人们的影响和意义。

3.2 课文阅读与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春》,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回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3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和观点。

3.4 创造性写作教师给出一个与春天相关的写作话题,要求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

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思考。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的表现和进步。

4.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运用。

评估学生在创造性写作中的表现和创造力的发展。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春》的文本材料,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确保文本材料的准确性和易于理解。

5.2 教学图片和音乐准备与春天相关的图片和音乐,用于导入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选择符合教学主题的图片和音乐,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共同完成一个与课文相关的任务。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培养学生语言感知和语文思维能力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培养学生语言感知和语文思维能力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培养学生语言感知和语文思维能力。

本教案的主题是:《春》,旨在通过对诗歌、文言文和现代文献中对“春”的诠释,使学生领悟到词汇、句法、修辞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不同层次,培养他们对语言优美的欣赏和感知能力,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

一、课程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文体对“春”的表达和诠释。

2.帮助学生识别和分析语言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领悟语言美和多层次的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相关诗歌、文言文和现代文献片段,激发学生对“春”这个话题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讨论其在不同文体中的体现和独特特色。

2.阅读理解环节(1)小组合作阅读文本,并讨论其涵义和表达方式,重点关注文本语言中的具体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法等。

(2)全班共同讨论文本内容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3.写作训练环节(1)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文本和课堂讨论的话题,自己撰写一篇写春的文章,并重点突出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2)让学生相互交流或班级展示自己的文章,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4.知识延伸环节鼓励学生或小组拓展阅读相关的诗歌、文言文、现代文献片段,通过比较与已学内容的异同点,进一步领悟语言与文化、文学美学、语言表达等方面的更深入的意义和内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通过诗歌、文言文和现代文献中对“春”的表达,让学生领悟多样化语言表达的方法和层次。

(2)培养学生对语言美的感知和阅读能力,从而提升其文学审美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对不同文本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法进行识别和分析,领悟其多层次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美发现。

(2)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抒情性和文言文的优美书写,从而提升学生对语言美的审美水平和阅读能力。

四、教学资源1.教学材料:包括关于“春”的文言文、诗歌、现代文献。

2.课堂工具: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软件和文学类工具书等。

特级教师于漪《春》的教案

特级教师于漪《春》的教案

特级教师于漪《春》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春》,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思考等方式,深入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学会欣赏自然之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春》的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相关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

2. 朗读课文:让学生齐读或分组读课文,体会课文的韵律美,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 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春天的描绘和赞美,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修辞手法。

4. 品味语言: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分析其作用和效果。

5. 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赞美之情,可以进行小组交流或全班分享。

6.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春天的热爱和欣赏,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向上,追求美好生活。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可以是描绘春天的美景,也可以是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句子和修辞手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导入新课,展示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春》。

(2)理解课文《春》的主要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春天的特点和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培养学生写作技巧和文章组织能力。

(3)通过观察春天的景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欣赏大自然的美。

(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春》的阅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春》的阅读与理解。

(2)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思考。

2. 问答法: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语表达能力。

4. 观察法:带领学生观察春天的景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春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

2. 阅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分析课文:分析课文结构,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型,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中。

4.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进行词汇练习。

5. 课文背诵: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六、教学延伸1. 春日主题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春日户外活动,如春游、赏花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春天的美好,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春日艺术创作:鼓励学生进行春日主题的艺术创作,如绘画、写作等,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七、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春》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于漪《晋祠》优秀教案

于漪《晋祠》优秀教案

于漪《晋祠》优秀教案于漪《晋祠》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说明与描写相结合的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

2、进一步巩固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

3、了解晋祠的悠久历史和优美的自然风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再去山西的晋祠旅游一番。

二、教授新课。

1、读课文,标出写晋祠总特征的句子,指出围绕总特征具体介绍了哪些景物。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归纳:晋祠。

提问:晋祠总特征是什么?归纳:悠久的历史文物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

3、晋祠优美的自然风景主要表现在哪?它们的特征分别是怎样的?朗读2—5段。

学生讨论。

总结: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山的特点是巍巍的,长长的;树的特点是古老苍劲;水的特点是多清静柔。

4、晋祠悠久的历史文物主要有哪些?它们的特征分别是什么?朗读6—11段。

学生讨论。

总结:悠久的历史文物主要有“三绝”:圣母殿、木雕盘龙、鱼沼飞梁;其它建筑群;园中的小品。

圣母殿的特点是雄伟,巧夺天工;木雕盘龙的特点是生动,精巧;鱼飞梁的特点是奇特,罕见;其它建筑的特点是古朴优美,用工精巧;园中小品的特点是极具匠心。

5、最后作者是怎样高度评价晋祠的?归纳。

齐读12段。

6、思考本文的写作顺序。

总—分—总的逻辑顺序。

介绍自然风景是按由上到下,由外到内的顺序;介绍历史文物是按由主到次,由点到面的顺序。

7、讨论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

打比方,摹状貌。

8、讨论本文的写作特色。

说明与描写相结合,生动活泼有趣,这就是文艺性说明文。

9、字词。

苍劲(jing)偃卧(yan)桥榭(xie)须髯ran)胜瀛(ying)浑然心旷神怡冉冉不绝三、布置作业。

简介:晋祠位于太原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下,是一处自然山水与历史文物相结合的建筑园林。

这里背山面水,坐西向东,山上松柏青翠,山前清泉环绕,秀丽壮观,古木参天,其间有奉祀诸多人、神、佛、道的庙宇群落及宋、金、元、明、清历代兴建的各种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百余座。

特级教师于漪《春》的教案

特级教师于漪《春》的教案

特级教师于漪《春》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春》,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作者于漪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汇报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分析并掌握作者于漪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深入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感悟作者对春天的深度描绘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春》全文。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相关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谈论对春天的印象和感受,从而导入新课。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春》,理解课文大意,感知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并讨论作者对春天的描绘和赞美之情。

4. 汇报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以及对学生珍惜和保护环境的启示。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仿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8. 板书设计:课文《春》写作手法: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技巧: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9.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程度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0. 课后辅导:对学生在课后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汇报等,评价学生的主动学习程度。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

《春》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教学中,通过创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春天的气息,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例如,可以在课堂上摆放一些春季的花朵、小草,或者播放一些春天的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春天的自然现象,例如春雷、春雨等,让学生从中获得阅读的灵感和动力。

二、选取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阅读水平,精心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

例如,在初中阶段,可以推荐一些充满浪漫和幽默的春季诗歌和散文,例如杨绛的《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希望。

在选取材料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适度降低文学作品的难度,给予学生必要的阅读引导和诠释。

三、结合阅读体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除了让学生在课上阅读,教师还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在家里和课余时间里继续阅读。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俱乐部、朗读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利用阅读体验,培养阅读的习惯和爱好。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阅读分享会、写作比赛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阅读材料,从而加深对春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四、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可以放映优秀的春季电影、形成文艺小组等形式,促进学生对春季文学的了解和领悟。

同时,可以采用问答、讨论和诠释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阅读材料。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例如课外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等,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素养。

教师应该通过创设情境、选取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结合阅读体验和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等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希望。

因为有了“春天”,我们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于漪《往事依依》教案(七年级上册优秀5篇

于漪《往事依依》教案(七年级上册优秀5篇

于漪《往事依依》教案(七年级上册优秀5篇《往事依依》教案1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总会留下一串串成长的足印。

或许,你曾想亲近文学、打开文学之门。

或许你曾仰望那深邃的夜空,点数过闪烁的星星;或许,你曾想叠只纸船,送给远方的朋友;或许你也曾像于漪老师那样,观画、读诗、赏文……依依往事,我想总会拨动我们的心弦,使我们魂牵梦绕,甚至带给我们终生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1、能学习并进行情况描写。

2、能学习文中的优美字句,语段。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同目标2三、教学方法独立合作研读课文四、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师:同学们,自从我们学习了赵丽宏先生的《为你打开一扇门》之后,文学就在我们心中留下了初步的影子。

生活中不能没有文学啊!今天,我们和于老师一起走进《往事依依》,探究一下于老师是怎样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步入人生之路的。

(板书课题)二、预习检查1、注音徜徉( )( )浩淼( )镌刻( )2、解释年华:依依:邱:淼:旷:呈:3、作者简介三、研读课文,探讨1、大家都已预习了这篇文章,下面,我想请一个同学把这篇文章的第1段朗读一遍,要带着感情读。

在听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想一想:这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生朗读课文第1段)师引导:读得怎么样?(生答)还有哪个同学愿望再读一遍?(又一生读)这一次读得怎么样?(读得有感情,好像有点意味深长)突出这点。

2、哪个词最能体现?“年华似流水”,还有“但”字。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有些感情了,不错。

让我们来齐读这一段吧。

(生齐读课文第1段,感情投入,在“年华似流水”和“但”等处作重音和语调的处理。

)师:(略有夸张地范读这一句,表达出一种感慨万端的情绪)“年华——似——流水——”这几个字为什么要如此朗读呢?听到老师的朗读,你领悟到其中哪些感情?A、年华像流水一样,非常快,从小到大,一步一步就流走了,很难再回来。

b、时间过得很快,有惋惜的意味,还想让时间再来一次。

于漪《卖油翁》教案

于漪《卖油翁》教案

于漪《卖油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于漪及其作品《卖油翁》的背景知识。

理解并掌握《卖油翁》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并欣赏《卖油翁》中的文学手法和语言特点。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介绍作者于漪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朗读和解读《卖油翁》全文。

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探讨作品的文学价值和主题思想。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卖油翁》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和欣赏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语言特点。

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

2.2 教学难点深入分析和解读《卖油翁》中的细节和隐喻。

探讨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和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通过案例分析和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

3.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材料,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利用文学作品朗读和表演,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创设互动讨论平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4.1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

朗读和解读《卖油翁》全文。

分组讨论,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深入探讨作品的文学手法和语言特点。

总结和归纳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

4.2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

分角色朗读和表演课文情节。

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讨论成果。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讨论活跃度。

学生对作品情节和人物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作品文学手法和语言特点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5.2 教学反馈学生自评和互评,反思学习过程和成果。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和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推荐学生阅读于漪的其他作品,如《雷雨》、《日出》等,以加深对作者及其文学风格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下是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她的教案以及教学后记会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教学目的
一、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朗读、背诵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

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

”)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
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

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三、学生朗读全文,要求:
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注意正音:
巢Cháo巢应和hè 酝酿yùnniàng晕yùn
第一节迎接春天。

(第一段)
第2至7节描绘春天。

(第二段)
第8至10节歌颂春天。

(第三段)
四、讲读体会:
1.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

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

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第二段:绘春。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

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

(1)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什么?没有一个例外。

“然”,是词尾,表示状态,样子的意思。

(2)朗读第2节。

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
山、水、太阳的脸。

朗润:明朗,润泽。

“朗润”是怎样一幅情景呢?出示月历上山景彩色照片;再叫学生看外语课发的《Lookandsay)里第140幅“hill”这幅画,那个山,就是润泽的样子。

水涨Zhǎng
“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背诵第2节。

(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

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
钻,写生命力。

嫩,写质地。

绿,写颜色。

……满是的,写范围。

软绵绵,写姿态。

“钻”,用得非常好,写草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盼望着春天,革从泥土里钻出来,盼望春天。

草好,人欢乐。

朗读、背诵。

(4)第4节写什么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派怎样的景象?
树,花,蜜蜂,蝴蝶,野花。

眨zhǎ
赶趟儿:争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

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

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哪个词?“闹” “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
其中。

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细笔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

朗读背诵。

(5)第5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篇。

怎么写的呢?
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基扶我过桥东。

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写风的“抚摸”,风的芬芳醒郁,鸟的呼朋引伴棗叫朋反,引伙伴,短笛的嘹亮。

鸟的清脆的声音,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喷亮的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

朗读。

(6)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

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

“细”和“密”。

二个比喻形象生动。

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写的呢?
朗读第6节,开展想象。

“绿得发亮”“青得通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

“逼”什么意思呢?可以在全安石的《书湖明先生壁》诗中找一句话来形容。

“两山排阈送青来”,两座山好像把门推开,把青送到眼前。

灯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

(7)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

寥寥几笔。

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计”,计划。

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计划,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

工夫:时间。

朗读第7节,体会:寥寥几笔,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8)小结:
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

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幼绘静,语言非常生动。

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

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细致的观察。

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

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3.第三段:颂春。

(1)朗读8、9、10节。

(2)在给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
用比喻手法。

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

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五、作业:
1.诵读全文,仔细体会本文用词造句的妙处。

体会那些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一样的词句是怎样从笔端流淌出来的。

2. 下周去长风公园春游,仔细观察春景,领略大好春光,写一篇《春天的歌》,也可自己命题。

板书设计
总写一切
山、水、太阳的脸(远)
草:钻、嫩、绿、满、软绵绵
花:开满,红、粉.白、甜味儿(树上、花间、地上)
绘春分写风:抚摸、酝酿
雨:细、密
人:赶趟儿
颂春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
教学后记
教后:
1.接初一下学期班级后,自选了这篇教材作为补充读物。

第一次教学生写景的散文,着力于细,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

2. 学生十分喜爱,两节课教下来,学生已能背诵。

3. 兼带教“百花争艳”“繁花似锦”“芬芳黎郁”“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红杏枝头春意闹”等问句。

4. 比较“买、卖”“胀、涨”。

5. 有些地方过于细碎,要改进。

又记:
第二次教《春》时,吸取了前次教得细碎的教训,重点放在朗读训练上,内客只作了粗线条的分析,学生读得比较流畅,但在写作上反映的效果反不及前次。

第一次抓住细笔细绘的特点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学生在习作上明显地进了一步,写景不是大而化之,笼笼统统,而是平时注意细致地观察,下笔具体得多,生动得多。

要注意:纠正教学中缺点时,不能把长处也甩掉。

(教案略)
又记:
第三次教《春》时,又作了较大的更动。

一是加强了单元教学,把《春》《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和《济南的冬天》结合起来考虑,除抓住特点,比较异同外,引入课文也重新作了设计。

设计是这样的:法国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

然而,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组合。

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香、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观出不同的美姿。

现在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组描写四季景物特征的情文并茂的散文。

通过反复诵读,咀嚼推敲,来领会它们精采的写法和表现的情境美。

二是加强思维与语言的训练。

先给学生做样子,就春草的描绘进行分析,明确写了些什么,从哪些角度描绘的,哪个词或哪些词川得特别精当,描绘时主要运用哪些方法。

然后帮助同学自读课文,有条理的进行分析。

学生把理解、口述、朗读结合起来,学习的效果比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