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 复习 导学案

合集下载

第一章_声现象_复习导学案

第一章_声现象_复习导学案

1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教导学案 【复习目标】(1)查漏补缺,将本章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强化与声相关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问题的解析。

(3)进一步夯实与声相关的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研究。

培养归纳、分析、总结的思维能力。

【自主复习】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的, 停此,发声停此。

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 、 、 均能传声。

在150C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

声音是一种 ,它具有 。

2、声音的三要素: 、 、 。

其中声音的 叫音调,音调与 有关,_______,音调高,_______,音调低;声音的_______叫响度,响度与_______有关,_______,响度大,_______,响度小,即使某两个人的音调与响度都一样,他们的_______也不同,此时声波的_______也不同。

3、从物理的角度来看,乐音的波形是_____的,噪声的波形是____的,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 ____、__ __和 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减少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1)在_____处减弱噪声,如图书馆里要求保持安静;(2)在______中减弱噪声,如将家中面临公路一侧的窗户关好;(3)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戴耳罩。

4、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之间,叫做________,频率高于________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频率低于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次声波可用来预报________、 等自然灾害和监测____________。

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得_______,很容易______障碍物,而且_______ 。

【课堂导学】 1、 预习反馈。

2、 边讲边练:【例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 产生的,然后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声现象 复习导学案

声现象   复习导学案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一、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声具有能量,了解在不同介质中声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2、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音乐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常识性地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距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3、通过观察、分析声波的图形,初步学习利用仪器进行探能够进行探究,观察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

4、了解回声和共鸣,了解混响现象。

5、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

二、基础知识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产生的。

2、声速:,用表示,单位:。

计算公式:声速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还与有关。

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频率:超声:次声:人耳的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4、乐音的三个特征:(1)音调:日常描述:影响音调的因素:(2)响度:日常描述:影响响度的因素:(3)音色:日常描述:影响音色的因素:5、回声:次声波的应用:11、声识别技术的应用:三,知识链接声是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最初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本章让同学们通过对丰富多彩的声现象的学习,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理解乐音与噪音,知道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会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声现象。

本章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乐音的三个特性;噪声及其控制;超声与次声的应用。

难点:乐音的三个特征的区别。

本章考查的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探究题。

其中,选择题和填空题是主要题型,它们考查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简答题和探究题是相对较难的题型,它们考查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以及灵活运用的能力。

但是,请同学们树立信心:本章知识都很简单,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基础知识,得满分是很容易的。

四,预习练习基础题1.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的树叶发现“沙沙”的响声,这种声音是()a、空气振动产生并由空气传播 b.树叶振动产生并由空气传播c.树叶振动产生并由大地传播 d.空气振动并由空气传播2.蚊子发出的“嗡嗡”声是由于()振动引起的。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复习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单元系统复习,培养热爱科学、立志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教学重点】应用声现象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通过复习,会解决和利用生活中有关声现象的知识。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知识探究法。

【教学用具】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巩固】一、知道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发声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传声途径:声靠_______传播。

声音在金属中传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_______,在液体中比空气中传播得_______。

_______不能传声。

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二、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1、乐音三要素:其三要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有关系,男低音、女高音,高音、低音是指音调。

响度:是人感觉到的声音的_______,它跟发声体的_______有关系。

音色:是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品质,不同的乐器具有不同的_______。

2、乐音具有三要素,反映声音高低特性的是________,反映声音大小特性的是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人们能把不同的乐音区分开,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________,人们通常说女子的声音比较尖,是指声音的________高。

三、知道声的利用1、回声定位:蝙蝠靠超声波探索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利用声呐探测海深或鱼群。

2、声波能传递_______:如B超(声音诊病)。

声现象 复习导学案

声现象   复习导学案

声是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最初接触到地物理现象,本章让同学们通过对丰富多彩地声现象地学习,了解声音地产生,传播,理解乐音与噪音,知道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会解释生活中常见地声现象.本章重点:声音地产生,传播条件;乐音地三个特性;噪声及其控制;超声与次声地应用.难点:乐音地三个特征地区别.本章考查地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探究题.其中,选择题和填空题是主要题型,它们考查同学们对基础知识地掌握情况.简答题和探究题是相对较难地题型,它们考查同学们对知识地理解以及灵活运用地能力.但是,请同学们树立信心:本章知识都很简单,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基础知识,得满分是很容易地.5PCzV。

四,预习练习基础题.遇到大风地天气,路旁地树叶发现“沙沙”地响声,这种声音是()、空气振动产生并由空气传播 .树叶振动产生并由空气传播.树叶振动产生并由大地传播 .空气振动并由空气传播.蚊子发出地“嗡嗡”声是由于()振动引起地..蚊子地嘴 .空气 .翅翼 .声带.关于声音地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地是().一切发声地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传播声音地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地慢.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地形式传播地.月球上地宇航员相互交谈时使用无线电,这是因为.用无线电交谈比直接交谈清晰 .宇航员距离远直接交谈听不见.月球上地岩石不传声 .月球上没有空气,女高音和男低音中地“高”和“低”是指声音地不一样,“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地“高”和“低”是指声音地不一样.jLBHr。

,向远处呼喊时,为了使声音传得远一些,可以用两手在嘴边做成“喇叭”状或用“土喇叭”,其目地是为了减小声音地,从而使声音地更大些.xHAQX。

,用大小不同地力弹同一琴键,发出声音地不同,原因是;用大小相同地力弹不同地琴键,发出地声音地不同,原因是;用大小相同地力在不同地乐器上弹奏同一个音,发出地声音地不同,原因是.LDAY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1. 基本概念回顾1.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需要声源、传播介质和接收器。

•声源是产生声音的物体。

•传播介质是声音传播的媒介,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接收器是接收声音的物体。

1.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分子间的碰撞传播。

•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2. 声音的特性2.1 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声音的强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2.2 音调与频率•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音调与频率密切相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单位是赫兹(Hz)。

2.3 声音的音量•声音的音量是指声音的大小。

•音量与声音的强度有关。

2.4 回声•回声是指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回声的产生需要有声源、障碍物和接收器。

3. 声音的利用与保护3.1 声音的利用•声音的利用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广泛,如广播、电话、音乐等。

•声音还可以用于声纳、超声波等技术。

3.2 噪声与对策•噪声是指给人们带来不适的声音。

•噪声对人体健康有害,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保护听力。

4. 思考题1.请列举声音的三要素是什么?2.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的大小顺序是怎样的?3.音调与频率有什么关系?声音频率越高或越低对应的音调是高音还是低音?4.什么是回声?回声产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5.声音的利用有哪些方面?你还能举例说明声音的利用吗?6.噪声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如何保护听力?5. 作业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2章的课后习题,巩固对声音和声现象的理解。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复习目标1、掌握基础知识。

2、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

3、会知识的应用。

知识回顾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产生的条件(1)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2) “放大法”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许多发声体振动不明显,不易观察或找到,必须借助轻小的物体将这样的发声体的振动进行“放大”,才容易找到声源。

如图所示,小纸片在播音的扬声器中或者发声的鼓面上振动。

2.声源(1)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2)发生的物体①固体可以发声:用手刮梳子齿时,梳齿振动发声;人在讲话或唱歌时,用手指摸颈前喉头部分,会感到声带在振动,说明人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发声;心脏的跳动声是心脏振动而发出的;用小槌敲击音叉时,用手接触音叉能感觉到音叉在振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水花四溅,再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②液体可以发声:溪水哗啦啦地响,说明水振动发声。

③气体可以发声: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该声音是由于空气柱的振动而产生的;喇叭能发出声音是由于喇叭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传播(1)声音传播的方式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种物质叫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最快,气体中最慢。

(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4.声速(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s计算公式是V -;声音在15 ℃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 m/s。

t(2)回声产生: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

利用回声测距。

①回声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4 t:。

.当△ t>0.1 s时,能区分回声与原声,即能听到回声。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主要知识点:⑴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

一切发声体都在_________,_______停止,发声停止。

⑵声音的传播需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都能够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不能在_______中传播。

⑶声音在不同介质的______不同。

声速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关。

1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比在液体中传播的_____;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___________.⑶比较声音在海水、铁管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准确的是()A.海水、铁管、空气 B. 铁管、海水、空气C.空气、铁管、海水 D. 空气、海水、铁管⑷如图所示,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将会发生()A.电铃逐渐停止振动B.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响C.听到的铃声越来越轻D.听到的铃声保持不变二.声音的特性:1.主要知识点⑴乐音的三要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音调是指声音的______,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__,音色是指声音的______。

⑶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决定。

响度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决定。

音色由发声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_决定的。

⑷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_________,低于20Hz的声音叫_______。

⑸人的听声频率范围是_________,人的发声频率范围是_________。

⑹频率表示_________频率的单位是_________频率的定义是_________若物体在两秒内振动1000次,则它的频率是_________。

2、练习⑴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__________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不同.⑵几位同学在室外聊天,室内同学听声音能够分辨出每句话是谁说的,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的 ( )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频率不同 D.响度不同⑶在使用二胡之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定弦”,这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声音的节奏⑷因为人类还不能准确地预测地震,所以地震发生时常导致很多人在灾害中丧生。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色与材料和结构有关。

4. 回声与反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5. 声音的应用:如电话、广播、声纳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声现象的基本概念,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2. 能够运用声音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回声与反射的应用。

难点:声音传播的原理,回声与反射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如扬声器、麦克风、音叉等)。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敲击物体、播放音乐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讲解:详细讲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以及回声与反射的原理。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了解回声与反射的现象。

4. 练习:随堂练习,解答与声音相关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回声与反射的原理,以及与声音相关的实例。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简述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以及回声与反射的原理。

答案: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传播。

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2. 题目:请举例说明声音的应用。

答案:声音的应用包括电话、广播、声纳等。

电话是通过声音的传输来实现通信的,广播是通过声音传递信息给大众的,声纳是利用声音在水中传播的原理来探测水下目标的。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精心整理实用版)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精心整理实用版)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A.声音的产生和传播B.声音的特征──响度、音调、音色C.噪声的危害、来源和防治D.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超声波、次声波E、声音的利用2.过程和方法:A.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传播介质、传播快慢)的活动B.对影响音调、响度的因素进行探究C.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各种声音带给你的不同感受(宁静?欢乐?振奋?烦躁?)体会声音世界的奇特和多彩学习重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特征,各种声音的特征及应用;难点:控制变量法的初步认识和应用,声知识的应用与拓展。

教学过程:一、疏理知识,落实双基:(一)课本知识疏理:1.声音产生的条件:。

2、声音传播的条件:必须有。

、、均可传声,不能传声。

3、声音传播的形式:以的形式传播。

4、声音传播的速度:(1)在15摄氏度空气中声速是(2)一般情况下固体中声速液体中,液体中声速气体中,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还与有关。

5、乐音的三要素:(1)响度(指):决定于声源的和人耳距声源的有关。

人耳刚能听到的响度为dB、理想声音环境的响度不高于dB、影响人学习和工作的噪声超过dB、损伤人听力的响度超过dB。

(2)音调(指):决定于声源振动的。

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3)音色:决定于声源的和。

买碗时轻碰听好坏,是根据不同。

(结构改变较大)。

6、噪声:物理学上说是的声音。

环境保护的角度上说是的声音。

减小噪声的方法主要是:在声源处(防止)——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在人耳处(防止)。

7、超声波(的声音)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易集中。

应用:测距、测速,清洗、焊接,成像、碎石。

8、次声波(的声音)特点:能绕过物体传播,传播距离远。

应用:预报地震、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

9、人听见声音的过程:(1)空气传声:声源→声波在介质传递→人耳(、等组织)→听觉神经→大脑;(2)骨传导:声源振动→、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二章 声现象(1)声源:正在发生的物体叫做声源。

、 、 都可以作为声源。

(2)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思考1:“振动停止,声音消失”,对吗?思考2:“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对吗?例1.某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时,先用锣槌敲击锣面发声,然后用手按住锣面,锣就不再发声了,锣不再发声的原因是( )A.手挡住了锣发出的声音C.手使锣面停止了振动(1)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 。

、 、 都可以充当传播声音的介质。

真空 传声。

(2)传播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 的形式传播。

我们把它叫做 。

(3)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实验图像 探究过程 产生的现象 现象分析把闹钟放进一个广口玻璃瓶中密封,打开闹钟,然后逐渐将瓶里的空气抽出来,在慢慢充入空气在抽出空气的过程中,铃声越来越小,最后甚至听不到铃声了;充入空气的过程中,铃声又越来越大 说明若没有空气,声音将不能传播 探究归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本结论的得出采用了:科学推理法例2.回答下列问题:(1)如下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用? 。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3)若在月球上做这两个实验,甲实验乒乓球 弹起(填“会”或“不会”),乙实验乒乓球 弹起(填“会”或“不会”)。

(1)声速:表示声音的 。

(2)影响声速的因素1)介质种类:一般情况V 固>V 液>V 气 (特例:V 软木<V 水)2)温度:一般情况,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 。

记忆: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 。

(3)回声及回声测距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2)识别: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以上,人耳就能区分出来。

3)测距:vt s 21 思考:人距离障碍物大约多少米以上,就能听到回声?例3.下列关于声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时,声速增大B.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时,声速不变C.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声速不变D.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声速变小例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请阅读如下表格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了解乐音的特性;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小组合作学习:一、1、如图4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

在此实驻中小球的作用是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B.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求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2、宇航员在太空进行交流时,需要使用________通讯,因为声音在_____的太空中无法传播。

而电磁波却可以。

二、1、如图8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_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2、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

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3、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在远离地震中心、人无震感的区域,次声波会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由右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区域.听觉上有较明显反应的动物是()A.蝙蝠B.海豚C.猫D.大象三、1、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1,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四、1、有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传统的房屋石头等掩体碰到这种武器无法起到作用,声波子弹枪内有一组扬声器,释放出超声波,由于声波可以传递,从而达到对目标的攻击。

2、(多选)声波既传递“信息”也传递“能量”。

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的“信息”的是()A.用超声波碎石B.用声纳探海深C.利用B超做体检D.利用回声定位五、一汽车以20米/ 秒的速度向一山崖开进,途中鸣了一声笛,2 秒钟后听到山崖传来回声,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还有多远?(空气中的声速按340m/s计算)我的收获图1。

初四物理《声现象》复习课导学案

初四物理《声现象》复习课导学案

初四物理《声现象》复习课导学案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________。

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__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________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________,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________________都能发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

练习:☆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____________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____________。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 ,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 ,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 第四章声现象导学案学生姓名:_________ 成绩等次:____
第四章:声现象总结复习
[知识回顾]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而产生的,_____停止,发声停止。

声音是一种____,它具有 ______。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不能传声。

____、_____、______均能传声。

声音在150C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声音在_______中传播最快,在_____中次之,在_____中传播最慢。

2.乐音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___的。

乐音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

其中声音的_____叫音调,音调与______有关,频率___,音调高,频率___,音调低;声音的______叫响度,响度与______有关,_______,响度大,响度还跟人到声源的____有关,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越___;即使某两个人的音调与响度都一样,他们的_____也不同,此时声波的_____也不同。

3.噪声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_的.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____、____和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减少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1)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图书馆里要求保持安静,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等;(2)在_________中减弱噪声,如在公路和住宅区设置_______和_______(3)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戴耳罩。

4.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_____之间.频率高于________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频率低于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监测与________次声波有助于减少它的________并可用来预报________、________和监测____________。

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得_______,很容易______障碍物,而且__________。

[课堂导学]
1.在桌子上放一些米粒,敲击桌面,看不到桌子在______,却听到______,看到米粒在______,这说明桌子在______.
2.“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排峰。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涛声是通过______传到人耳的。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只要人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没有振动
C.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D.以上说法都正确
4.人在池塘边的脚步声会吓跑附近水域的鱼,声音传播的主要途径是 ( )
A.岸——空气——水——鱼B.空气——水——鱼
C.岸——空气——鱼D.岸——水——鱼
5.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
A.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B.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
D.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6.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 )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7.炎热的夏季,当雷雨来临时,闪电过后往往雷声隆隆,不绝于耳,“雷声隆隆”的原因是 .
39
8.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____Hz,人耳____(能/不能)听到该声音;小明同学
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_____次.
9.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调和晌度
10.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1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D.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
12.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1)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______大。

(2)歌唱家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歌唱家的歌声的______好。

(3)小女孩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小女孩说话声的______高。

13.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的方法将成年人的声音变成了小孩的声音,这样加快录音机喇叭的
_______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变高.
1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传播很远
B.“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15.城区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

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现的 ( ) A.噪声的产生 B.噪声的传播 C.噪声的接收 D.以上三种均是
16.城市的街道两旁种植了大量的树木,它可以使交通和生活中产生的被部分吸收而减弱,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这是在减弱噪声.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的一个冲击声波经反射集中后,可以
将结石粉碎,这说明声音具有 .
17.声音也会钻“牛角尖”.如图所示,当声波钻进吸音壁上楔形物体,不再反射回
来,声波被大量吸收.根据上述材料提供的信息.请解释下列现象:一场大雪过后,大地
银装素裹,这时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这是为什么?
18.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翅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
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 ( )
A.能感到蝴蝶从你身后飞过
B.能感到蜜蜂从你身后飞过
C.都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
D.都不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
19.蝙蝠发出的是人耳听不到的,它能准确地判断障碍物或捕捉目标的位置,是由于回声定位
的原理,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发明了声呐装置,可探测海洋深度、绘制水下数千米的地形图等.
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