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七课壶口瀑布教案新人教版
在拓展延伸环节,我提供了一些与《壶口瀑布》相关的阅读材料和视频资源,希望能让学生进一步探索自然景观的意义和文化价值。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对拓展学习的热情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壶口瀑布》教学目标和《壶口瀑布》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壶口瀑布》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壶口瀑布》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壶口瀑布》学习状态。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壶口瀑布》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壶口瀑布》内容,强调《壶口瀑布》的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壶口瀑布》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景观,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描写,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 推荐阅读:为学生提供一组与《壶口瀑布》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如《登高》、《望岳》等,让学生进一步探索诗文中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赞美。
- 视频资源:推荐一部关于中国自然风光的纪录片,如《舌尖上的中国》、《自然传奇》等,让学生通过视频资源感受和了解中国的自然景观。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优秀教案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多角度赏析文章的语言是如何营造出磅礴气势的;(重点)2. 体悟作者通过壶口瀑布表达对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精神的赞美之情。
(难点)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
用多媒体播放壶口瀑布的视频,用直观的影像让学生初步感知壶口瀑布磅礴的气势;2. 朗读教学法。
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文章语言优美,意境雄浑的特点,深入品味壶口瀑布的壮美与柔美。
3. 比较阅读法。
通过删、改、换等多种形式,理解文章语言大气磅礴的特点,并通过散文与诗歌的不同文体形式,来共同体悟作者对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精神的赞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入我们每人每天都要用到水,一切生命也离不开水。
我在农村见过清凉甘甜的井水,在城市见过纯净的自来水。
你们知道自然界中还有些什么水?能加上形容词更好。
(波涛汹涌的海水,滚滚东逝的江水,清澈透明的河水,潺潺流淌的溪水,平如镜面的湖水,清凉甘醇的泉水,弯弯曲曲的河水,漾起波纹的湖水,波光闪闪的江水,直泻而下的瀑布,咆哮翻滚的瀑布,温柔的雨水……)正是这多种多样的水,赋予了自然以美。
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欣赏瀑布那雄伟、壮观的景象。
2、交流自己知道的瀑布你们见过瀑布吗?请把自己见到的瀑布描述一下。
(庐山瀑布、黄果树瀑布、壶口瀑布等)。
3、介绍壶口瀑布壶口瀑布:位于陕西省宜川县境内,黄河象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
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二、观赏图片,初步感受。
三、初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
1、看完课文之后,能否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1)明确: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壶口瀑布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12个生字。
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对中华儿女的激励作用。
4.深入领会几处含义深刻而且有独特的表达方法与效果的句子和词语,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排比句的。
(二)过程与方法:1.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
2.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精读,抓重点段落和词句,体味文中营造的壶口瀑布的形象和蕴涵的赞美与陶醉之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4. 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 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和文化历史的美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对中华儿女的激励作用。
2.深入领会几处含义深刻而且有独特的表达方法与效果的句子和词语,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排比句的。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将来学习这篇课文《壶口瀑布》。
先问问大家,五一快来了,寒假也不远了,那么,你会用什么方法记录下你喜欢的地方或者景物?请同学们来说一说。
A:我会记手账。
B:我会在马蜂窝上写游记。
教师:那你通常会写什么呢?B:地点、时间、景物。
C:我觉得还有顺序。
教师:很好,我们还要注意游览的顺序。
而我们的作者梁衡也是用了写游记的方式,记录下了自己游览壶口瀑布的经历。
那么阅读完课文,请同学们说一说,梁衡看到了什么?(三位同学分享课文中的原句)教师:刚才我们请了三位同学分享了梁衡所看到的景物,那么,这是他一次看到的吗?A:这是她两次看到的。
(哪两次?)教师:为什么会在枯水季看?A:可能是…教师:那么今天我们就走进梁衡的游记,重点看看枯水季的壶口瀑布,有什么特别之处。
《壶口瀑布》教案(通用5篇
《壶口瀑布》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壶口瀑布》一文,该文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形成原因;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的瀑布壮美景象;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壶口瀑布的自然特点,掌握文章中的生词和短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壶口瀑布的自然特点,学习文章中的生词和短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文章:让学生自读文章,了解壶口瀑布的基本情况,同时注意生词和短语的掌握。
3. 分析文章: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感悟作者的情感。
4. 例题讲解:讲解文章中的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壶口瀑布的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板书设计1. 壶口瀑布:地理位置、特点、形成原因。
2. 写作技巧:细腻描绘、修辞手法。
3. 生词和短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壶口瀑布的特点。
(2)分析文章中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
(3)谈谈你对壶口瀑布美景的感悟。
2. 答案:(1)壶口瀑布位于我国陕西省宜川县和山西省吉县交界的黄河上,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瀑布气势磅礴,景色壮美,有“千里黄河一壶收”的赞誉。
(2)文章中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了解作者
自主学习
一、读一读 写一写
铸[zhù] 告诫[jiè] 推搡[sǎng]
霎[shà]时 驰骋[chěng] 漩涡[xuán]
寒噤[ jìn] 迂[yū]回 汩[gǔ]
湿漉[lù]漉 怒不可遏[è]
潺潺(chán) 刹(chà) 那
出轧(zhá) 倾轧(yà)
二、读一读 记一记
怒不可遏:遏:止。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难点
2、感受课文独特写景角度,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借自然奇观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欣赏视频,领略壶口瀑布的壮美。
二、壶口瀑布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西临某某省某某市宜川县壶口乡,东濒某某省某某市吉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的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河水流速陡增,势若万马奔腾。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飞速跌落至直径五十余米的大石潭中,声如洪钟巨雷,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奇观。
积累字词
朗读课文
积累字词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解读标题
请用简练的语言解释为什么叫壶口瀑布。
黄河奔流至此,河口忽然收束,在不到五百米的距离内,河面宽度从数百米急剧收束为二三十米,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
了解瀑布名字由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了解壶口瀑布地形特点,便于更好地理解课文。
初读感悟
作者几次去看壶口瀑布?每次的立足点分别在哪里?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壶口瀑布》中对瀑布壮丽景观的描绘,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掌握生字词: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澎湃”、“巍峨”、“磅礴”、“咆哮”等,以及它们的用法和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课文内容:
(1)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瀑布的壮丽景观及象征意义;
Hale Waihona Puke (3)作者对壶口瀑布的赞美之情。5.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思考壶口瀑布的象征意义;
(3)仿写一篇描绘自然景观的短文。
二、核心素养目标
1.阅读与鉴赏:通过学习《壶口瀑布》,提升学生对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审美鉴赏力,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难点三:将课文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表达能力。
-学生在学习课文后,难以将所学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举例:
-为了突破难点一,教师可以通过展示黄河壶口瀑布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感受瀑布的壮观,进而理解其象征意义。
-对于难点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不同段落情感表达的差异,从而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2.教学难点
-难点一:理解课文中抽象的概念和深层次的比喻意义。
-如理解“壶口瀑布就像一部黄河的史册,记录着黄河的奔腾和咆哮”的深层含义,需要联系黄河的历史文化背景。
-难点二: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情感表达方式。
-分析作者从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到抒发爱国情怀的情感转变,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抽象情感。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生字词,理解并掌握“壶口瀑布”的地理特点及形成原因;
(2)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运用对比、衬托等手法描绘瀑布的景象;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壶口瀑布的壮丽;
4.文化传承与理解:深入了解壶口瀑布的自然景观与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其传承文化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课文中描述壶口瀑布的生动词汇和句式,如“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等;
(2)分析课文如何运用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描绘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提考深度仍有待提高。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设计更具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能够较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但在提问环节,部分学生显得较为拘谨。为了鼓励学生提问,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营造更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壶口瀑布的基本概念、地理特点以及课文中的描绘手法。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壶口瀑布的认识。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小组合作,探讨壶口瀑布的地理特点及形成原因;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课《壶口瀑布》教案.docx
《壶口瀑布》教案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朗读,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文章重点字词、短句和排比句增强语言气势和力度的表达效果。
2.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学会联想和引申,领悟作者借自然景观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感受作者在写景过程中抒发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壶口瀑布所象征的黄河精神及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教学建议1.注重朗读,通过朗读理解文意,体会蕴含在文字之中的作者的情感。
2.注重拓展阅读,让学生了解自然的壶口瀑布和梁衡笔下的壶口瀑布的差异,理解作者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3.课堂教学要重视启发式讲解,也要注重引导学生讨论。
教学设计示例《壶口瀑布》教学设计设计思路:《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的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的“挟而不服” ,“压而不弯”的“勇往直前”很自然和贴切地想到了人们的经历,由对黄河的歌颂涌向对人的歌颂,使读者受到极大的启示和鼓舞。
本文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设计本课时考虑以诵读为手段,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方式,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感知课文内容,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进一步体验作者情感,最后通过诵读强化感悟,悟得作者的情感。
设计时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强调自主感受,学会合作,辅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教学目标:1.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3.学会联想和引申,领悟作者借自然景观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教学重难点:拉进学生与课文的距离,通过朗读表现壶口瀑布雄壮的气势,体会蕴涵其中的民族精神,感悟作者丰富的情感。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壶口瀑布》优质教案(通用5篇
《壶口瀑布》优质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下册,主要围绕课文《壶口瀑布》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作者写作背景介绍、生字词学习、文章结构分析、修辞手法讲解等。
具体章节为第二单元《自然奇观》中的第四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壶口瀑布的自然景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如“磅礴”、“訇然”等;以及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对文章写作技巧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注意生字词的学习。
3. 讲解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分析文章结构,讲解修辞手法,并对生字词进行解释。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其他自然景观,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题目,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填空、问答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壶口瀑布2. 作者:梁衡3. 生字词:磅礴、訇然、惊涛拍岸等4. 文章结构:总分总5.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描述壶口瀑布的景象。
(2)分析课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3)谈谈你对大自然的感悟。
2. 答案:(1)壶口瀑布雄伟壮观,激流勇进,涛声震天。
(2)比喻、拟人等。
例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比喻),“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拟人)(3)答案开放,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首先,关于修辞手法的运用,虽然我在课堂上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举例,但仍有部分学生在实际写作中难以自然地运用这些手法。我意识到,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修辞手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运用这些表达技巧。
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太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以后的课堂中,尝试引入更多与实际生活相关的讨论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加强引导,帮助他们学会如何进行有效讨论。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观看视频资料环节,虽然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色,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今后,我考虑在实践活动环节加入更多的创意元素,如让学生尝试用绘画、音乐等形式来表达对自然景观的感受,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在课程总结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点的掌握不够牢固,可能需要在课后加强复习和巩固。因此,我计划在课后布置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描绘自然景观”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并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壶口瀑布》教案
《壶口瀑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掌握阅读游记的方法,了解游记的文体要素及其特点。
o积累优美的四字短语,学会从声响、形状、态势等角度描写景物。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和品味文章,感受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o学习作者运用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领会壶口瀑布所体现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感情。
o理解并感悟文章中蕴含的坚韧刚强、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
•难点: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并理解“三境美”写法。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壶口瀑布的照片、视频)•课文朗读录音•相关词语卡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情境创设o教师播放壶口瀑布的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看到这幅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2.揭示课题o教师介绍壶口瀑布的位置、形成及特点,引出课题《壶口瀑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o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边读边画出描写壶口瀑布的语句,感受语言的魅力及壶口瀑布的气势。
2.概括内容o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板书:▪雨季观看壶口瀑布(惊心动魄、气势磅礴)▪枯水季观看壶口瀑布(波澜壮阔、刚柔并济)(三)深入研读,品析语言1.赏析雨季瀑布o请学生找出描写雨季壶口瀑布的语句,思考:雨季的瀑布有什么特点?o教师引导学生从听觉、视觉等角度进行分析,如:▪“涛声隐隐如雷”“震耳欲聋”▪“河谷里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着的水”o教师总结雨季瀑布的特点: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2.赏析枯水季瀑布o请学生找出描写枯水季壶口瀑布的语句,思考:枯水季的瀑布又有何特点?o教师引导学生从形状、态势、声音等角度进行分析,如:▪“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o教师总结枯水季瀑布的特点:波澜壮阔、刚柔并济。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壶口瀑布》优质教案
17壶口瀑布1.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游记的文体要素、各要素的特点及要素之间的关系。
2.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
3.仔细品味本文独具特色的语言,体会课文的风格特点。
4.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感情。
2课时布置学生完成第17课预习卡第1课时1.把握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体会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2.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
3.了解游记的文体要素、各要素的特点及要素之间的关系。
一、导入新课“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一听到这两句诗,我们的脑海中马上会浮现出一条雄壮磅礴、奔腾不息的大河。
而最能集中体现黄河磅礴气势的,莫过于壶口瀑布了。
壶口瀑布位于晋陕交界处,是我国第二大瀑布(仅次于贵州黄果树大瀑布)。
浩渺的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忽然收束,河水流速陡增,势若万马奔腾,并从二十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故名曰“壶口瀑布”。
你能用一个词语,描绘图片中的壶口瀑布吗?(生交流回答)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散文家梁衡走进《壶口瀑布》,一起领略这“千里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的风采。
(板书文题)【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
欣赏图片,可以让学生对壶口瀑布有一个直观印象;描述图片,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自然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1.了解作者(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栏目)2.扫清字词障碍(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3.自由朗读,感知内容(1)勾画出描写不同季节的壶口瀑布的四字短语,填写表格,并概括其特点。
(生交流)季节声形态势特点雨季涛声如雷、雾气弥漫、浪沫横溢、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震耳欲聋扑面而来不太像瀑布,而像“一锅正沸着的水”,水势浩大,涛声如雷,令人害怕令人害怕枯水季排排黄浪、堆堆白雪、一川黄浪、汩汩如泉、潺潺成溪、哀哀打旋、如丝如缕深不可测、千军万马、轰然而下、夺路而走、乘隙而进、折返迂回、钻石觅缝景观丰富多样,有的雄浑壮阔,有的陡峭奇绝,有的多姿多彩枯水季(2)作者从声形、态势等方面描写了雨季和枯水季的壶口瀑布,表现其不同的特点。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 成 了 对 文 本 的
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 初步解读。
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全班齐读这一段,要读出气势和赞美之情。
3.结合全文,思考讨论:作者写这篇课文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明确:为了借赞美黄河来表达对民族精神的崇敬和赞美。
3.作者借赞美黄河表达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更表现出对
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礼赞,用的是象征的写法,意
蕴深厚,耐人寻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性格也正
是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在壶口将其伟力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作者赞美黄河,正是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欣赏文中精妙的语句。
壮美景象和作者的感受。
学生了解了文
第四部分(第 6 段):赞美黄河精神,揭示象征意义。
意,体会了情
2.本文仅仅是赞美黄河吗?请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作者的情 感:初步感受到
感。
象征手法的运
明确:不仅是赞美黄河,更是赞美有着黄河精神的人(民族 用,在自主、合
精神)。相关语句:“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 作、探究中,完
师:大家的联想很丰富哦。散文家梁衡曾两次来到壶口瀑布, 课 文 产 生 浓 厚
他和大家一样,震撼于壶口瀑布之壮美,回去后写了一篇游记《壶
口瀑布》(板书课题:壶口瀑布)。他笔下的壶口瀑布是怎样的呢? 的兴趣。 他由这前赴后继的惊涛骇浪联想到了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走 进他的作品。
2.作家作品。(多媒体出示) 梁衡(1946—),山西霍州人。1968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 署长,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 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 “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其代 表作品有《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 考》等。 梁衡有多部散文集问世,《壶口瀑布》选自《梁衡理性散文》。 梁衡在该书的代序里提到“文章为思想而写”,他认为散文美的最 高层次是“哲理美”.要写出新的思想。 3.积累生字词。 (1)读准下面加线字的读音。 铸成(zhù) 推搡(sǎng) 寒噤(jìn) 潺潺(chán) 汩汩(g ǔ) 出轧(zhá) 告诫(jiè) 霎时(shà) 驰骋(chěng) 迂回(yū) 怒不可 遏(è) (2)解释下列词语。 寒噤:寒战。 迂回:曲折回旋的;环绕的。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旧时形 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 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这里形容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五单元第17课《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词句,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
2、领悟文中对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的赞美和歌颂。
3、联系中华民族的相关历史,加强对主旨的理解。
教学重点:品读赏析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借景抒情,作者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颂。
教学辅助手段:壶口瀑布的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启发导入:1、播放一段壶口瀑布的影像资料。
2、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根据所看到的景象,请说一说壶口瀑布给你怎样的感受?能否具体描绘一下你所看到的景象?3、读一读当代作家梁衡笔下的《壶口瀑布》,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壶口瀑布的。
二、朗读文章,品析词句:1、齐读课文,初步感知。
2、圈划文中描写瀑布的有关语句,并做简要的批注。
(情状、特点)3、交流学生圈划、批注的内容,并分析归纳。
教师预设:(一)正面描写的语句举例:1、“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
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河谷里雾气弥漫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析: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壶口瀑布声势浩大的特点,同时,将河水比喻成一锅正沸着的水,说明正值雨季之时,黄河水量巨大,水流湍急,水花翻滚的形态。
2、“现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析:“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动词“冲”字写出了当时水流湍急的情状,并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河水勇往直前的特点。
3、“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河水来势汹汹,气势磅礴的特点。
4、“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壶口瀑布教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壶口瀑布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特点和历史背景。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并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课文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和文学知识。
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
1. 课文教材《壶口瀑布》。
2. 多媒体设备。
3. 学生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一张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壶口瀑布是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有什么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你见过类似的自然景观吗?你觉得自然景观对人们有什么影响?
Step 2 学习课文
1.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Step 3 分组合作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关于壶口瀑布的话题,例如:壶口瀑布的历史变迁、壶口瀑布的保护等。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准备好相关的资料和展示方式。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所选话题的内容和观点。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五单元第17课《壶口瀑布》表格教案
壶口瀑布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 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2、通过重点学习第六自然段, 结合全文, 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说明:本单元的主题是“山水清韵”, 在教学的时候, 既要抓住山水特点, 又要感悟其神韵风采。
山水之“韵”是在字里行间体现出来的, 因而要通过品读文章语言, 体会山水特点, 感悟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 结合朗读, 品味文章极具感染力的语言, 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2、难点: 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说明:本文语言精炼、准确、传神, 通过朗读, 让学生感受黄河的雄伟壮阔。
在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找出关键的字、词、句, 进一步品味语言之美。
作者并非仅对壶口瀑布作表层的铺陈渲染, 他将一种思辨色彩融入到山水之中。
通过描写黄河, 他赞美了蕴含在黄河身上的中华民族刚柔相济、百折不挠的伟大精神, 引导学生感本文可将最后一句“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作为突破口。
作者认为黄河的性格是伟大的, 却仅仅在一个特定的地点“壶口”才显现出来。
那么壶口特殊在哪里?文中哪里体现黄河的“伟大”?指导学生抓住文本, 了解壶口的特殊构造, 体会黄河的刚柔相济。
再引导学生思索, 文中的黄河的确既壮美又优美, 作者饱含深情地赞其“伟大”是否还另有深意?引导学生将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联系起来。
练习举隅1.为课文第四自然段找一段合适的音乐配乐朗读。
2.根据“学习建议”“表达”的要求为课文中的照片写一段说明文字。
3、文中对黄河的描写很具震撼力, 用词精炼、传神, 如在课上分析过的一些关键词句。
模仿作者的写法也来描写某一处山水。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17.壶口瀑布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17.壶口瀑布一. 教材分析《壶口瀑布》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
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同时也能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一定的写作技巧。
但是,对于描绘自然景观的文学作品,部分学生可能还缺乏一定的欣赏能力和感悟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课文结构;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描绘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增强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描绘壶口瀑布景象的方法和技巧,感悟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情感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敬畏生命。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3.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4.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受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标题,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7壶口瀑布 教案
17壶口瀑布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3.学习作者从声响、形状、态势等不同角度来描写壶口瀑布的特点的方法。
4.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最能体现黄河奔腾的气势的,莫过于黄河壶口瀑布了,教师简单介绍壶口瀑布的位置与形成。
出示3张有关瀑布的照片,请学生判断哪张为“壶口瀑布”。
请学生用一个词语,描绘一下3张中最喜欢的那幅照片,或在看到照片时的感觉。
今天我们学习著名的“文化散文”家梁衡笔下的壶口瀑布,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读,一边听一边画出描写壶口瀑布的语句,感受语言的魅力及壶口瀑布的气势。
学生自由朗读,根据刚刚听读的体会,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壶口瀑布的意境美。
并说说文章两次写到壶口瀑布的情景,分别是什么季节。
在文中标出两次所在的段落。
明确:第一次是雨季,在第二自然段;第二次是枯水季节,在第三、四自然段。
目标导学二:分析壶口瀑布的特点1.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雨季和枯水季壶口瀑布的语句。
思考:雨季的瀑布有什么特点?枯水季的瀑布又有何特点?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明确:(1)雨季壶口瀑布特点: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从下面句子可以看出来:①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②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③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
(2)枯水季瀑布的特点:气势磅礴、雄伟壮大、坚韧不拔、刚中带柔的特点。
从下面句子可以看出来:①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固提升
板书
雨季:涛声如雷、汹涌、奇特、湍急、水势浩大。
枯水季:奇特、雄浑壮阔、水势浩大、湍急、陡峭凶险。水流千姿百态,景观丰富多样。
积累字词
朗读课文
积累字词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解读标题
请用简练的语言解释为什么叫壶口瀑布。
黄河奔流至此,河口忽然收束,在不到五百米的距离内,河面宽度从数百米急剧收束为二三十米,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
了解瀑布名字由来
了解壶口瀑布地形特点,便于更好地理解课文。
初读感悟
作者几次去看壶口瀑布?每次的立足点分别在哪里?
体会作者感悟探究文章主旨
体会作者感悟探究文章主旨
巩固提升
从写景特色、主旨内含二者中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赏析。
写赏析片段
进一步了解课文写景特色,进一步感知文章主旨,训练写作能力。
课堂小结
这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从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的精神中,赋予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宁压不弯、勇往直前民族意志。在写法上由景到神,再到志,赋予了景物思想之美。
难点
2、感受课文独特写景角度,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借自然奇观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欣赏视频,领略壶口瀑布的壮美。
2、壶口瀑布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的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河水流速陡增,势若万马奔腾。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飞速跌落至直径五十余米的大石潭中,声如洪钟巨雷,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奇观。
黄河个性: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表达方式?)
议论抒情(表达了哪些感悟?)
1、未经壶口不成河,未经磨难不成才。
2、黄河象征了中华民族,作者赞美黄河,正是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
了解作者
了解作者
自主学习
一、读一读 写一写
铸[zhù] 告诫[jiè] 推搡[sǎng]
霎[shà]时 驰骋[chěng] 漩涡[xuán]
寒噤[ jìn] 迂[yū]回 汩[gǔ]
湿漉[lù]漉 怒不可遏[è]
潺潺(chán) 刹(chà) 那
出轧(zhá) 倾轧(yà)
二、读一读 记一记
怒不可遏:遏:止。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细读揣摩
壶口瀑布有什么特点?请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可从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用词等方面来品析)
“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之水在雨季时水势浩大、上下翻滚的汹猛景象。)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①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壶口瀑布水势浩大、雄浑壮阔。②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河水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壶口瀑布
课题
壶口瀑布
单元
五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下
学习
目标
1、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感情。
2、感受课文独特写景角度,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借自然奇观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
3、仔细品味本文独具特色的语言,体会课文的风格特点。
重点
2、感受课文独特写景角度,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借自然奇观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
欣赏视频
了解壶口瀑布,进入情境
作者名片
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山西霍州人。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多种荣誉称号。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有《晋祠》《夏》《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等多篇散文入选中学课本。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
推推搡搡:粗暴地、接连不断地猛推。
迂回:回旋,环绕。
3、大声朗读课文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 — 朱熹
“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漕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么凝重,那么猛烈”。(比喻手法,将洪流比作“一卷飞毯”“一卷钢板”,传神地体现了河水的“凝重”“猛烈”,壮阔的气势。 )
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拟人,表现出水外柔内刚的个性特点。)
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运用排比和比喻写出了河水柔和、优美的形态。“钻”“觅”“淌”“夹”等动词的运用十分贴切,使文章灵动多姿。)
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侧面烘托水流的湍急、凶险、壶口的陡峭奇绝。)
壶口瀑布的特点: 雨季:涛声如雷、汹涌、奇特、湍急、水势浩大。
枯水季:奇特、雄浑壮阔、水势浩大、湍急、陡峭凶险。水流千姿百态,景观丰富多样。
分析壶口瀑布的特点,品析语言特色。
分析壶口瀑布的特点,品析语言特色。
主旨探究
罗丹说“美丽的风景之所以使人感动,不是由于它给人或多或少舒适的感觉,而是由于它引起人们的思想。”作者看到壶口瀑布,有哪些思考?
雨季:河滩;枯水季:河心。
(采用了哪种景物观,再仰视上游,再俯视深沟,再平视龙槽两边,最后俯视石头。采用的是定点换景法。
“定点换景法”:是指作者的立足点不变,而从不同角度描绘不同方位景物的写作方法。
找到立足点
思考写景的方法
找到立足点,了解定点换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