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节日 怒族人是怎样过鲜花节的
怒族节日:仙女节(中国传统节日)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 怒族节日:仙女节(中国传统节日)
仙女节是云南省贡山一带怒族人民的民间传统节日。
当地又称鲜花节,於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
届时,以各村寨为单位选择有钟乳石的山洞为仙女洞,人们纷纷带上祭祀用品前去祭祀。
这时候,也是当地杜鹃花盛开的季节,人们还要为"仙女"献上一束束杜鹃花。
祭祀时,要燃起松烟,并由主祭者念祝辞,还要打鼓诵经。
随后大家叩头,以祈仙女保佑。
祭毕,各家各户设宴饮酒,青年男女则身着节日盛装,前往一空旷之地进行射箭比赛,同时,举办各种物资交流集会,吸引当地各民族群众前来购买。
相传人们凭吊的这位仙女,是吉木得村一位名叫阿茸的美丽姑娘。
她发明了飞跨怒江的竹篾溜索,还在高黎贡山上为人们引出了甘甜的泉水,后来她为了逃避头人的逼婚强娶,藏身洞里,变成了一尊石像。
据传说那天正好是农历三月十五日。
四年级民族团结教育主题八——节日万花筒
四年级民族团结教育主题八——节日万花筒彝族的插花节是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日,纪念传说中的花神。
在这一天,人们会采集鲜花,制作花环和花篮,然后前往祭祀花神,表达对花神的崇敬之情。
同时,也是人们欣赏花海、赏花、插花的好时节。
2、土家族的花儿会土家族的花儿会是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纪念土家族的祖先花神花儿爷。
在这一天,人们会穿上盛装,手持花篮、花枝,前往花儿爷庙会,进行祭祀和表演民间舞蹈,同时也是互赠花篮、交流感情的好时节。
3、藏族的采花节藏族的采花节是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纪念传说中的花神。
在这一天,人们会前往采摘高原上的鲜花,制作花环和花篮,然后在草原上进行欢庆活动,表达对自然的感恩之情。
三、小结通过今天的研究,我们了解了几个带有“花”的节日,知道了这些节日涉及到的民族和纪念的人。
你觉得这些节日有哪些特别之处?为什么?请发表你的看法。
第三课时——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目标:通过节日,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难点: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准备:有关中国文化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今天我们通过节日来感受一下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研究分享1、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岁首祭祀活动,如今已成为了人们欢度新年、祭祖祈福、团圆联欢的重要节日。
2、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秋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月神崇拜,如今已成为了人们赏月、祭月、品尝月饼、团圆联欢的重要节日。
3、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端午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龙舟竞渡和XXX的爱国主义精神,如今已成为了人们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饮雄黄酒的重要节日。
三、小结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吗?你觉得中国文化有哪些值得我们研究和传承的地方?请发表你的看法。
怒族的传统节日风俗
怒族的传统节日风俗怒族自称“怒苏”、“阿怒”和“阿龙”。
人口人。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自治州的泸水、福贡、贡山、兰坪县,以及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县和西藏自治区的察隅县等地。
与傈僳族、独龙族、藏族、白族、汉族、纳西族等民族交错杂居。
怒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但各地方言差异很大,无民族文字。
怒族人住房存有木板房和竹篾房两种。
木板房略小,呈圆形长方形,通常分成内外两间;外间待客,建有一至数个火塘,火塘上加铁三角架或石三角架,用以做饭做菜,内间居多人卧室。
通常房屋四周都用木板、竹篾围站上,房顶基座存有木板或石板,房屋下部就是许多木桩和房柱,如同存有很多只脚提振着整个房屋。
这种“千脚落地屋”结构直观,极容易构建,就是怒族特定生活环境下的独有缔造。
怒族妇女精于织麻布。
男子穿敞襟宽胸袖长到膝的麻布袍,腰系布带或绳子,腰带以上的前襟往上收,便于贴身装东西,蓄长发,裹麻布绑腿,赤足,喜佩长刀、箭包。
妇女穿敞襟宽胸袖长齐踝的麻布袍,年轻姑娘加一条围裙,女装的前后摆在接口处缀有方形的一块红色的镶边布,头披一块方形的麻布至颈项,两耳用精致的竹管贯穿。
由于藏、纳西等族的影响,传统的服饰也有改变,解放后,男子有的穿现代服装,也有穿藏族“尼楚巴”藏袍的;女的穿长袍加坎肩,系黑色围裙。
怒江大峡谷及其两岸的碧罗雪山、高黎贡山层峦叠嶂、危岩矗立、悬崖平缓,谷中水流水流、汹涌澎湃。
自古以来,这里的交通就十分不便,正所谓“岩羊无路跑,猴子也犯愁”。
整个怒江只有几处水势稍缓的渡口可以用木船渡船,除此而外,其他地方既无法架桥,又无法逆流而上,两岸的怒族人只有靠溜索这种古老的渡江工具往来恍若,维持着彼此间的相处与联系。
溜索就是怒族人不可缺少的关键交通设施。
溜索的制作方法,是用竹篾扭成手腕粗细的大索,然后横拉于江河之上,固定在两岸的大树、木桩或石崖上,即成溜索。
人们用溜板(溜梆)作辅助工具,沿竹索从空中滑过。
溜板是长4公分,宽约2公分的槽形硬木,背面凿有两个对称的用以拴绳的长孔。
少数民族的花卉节日
少数民族的花卉节日少数民族的花卉节日2011-05-11 23:49彝族插花节:插花节是一个颇具特色的彝族传统节日,又叫“马缨花节”。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一般要持续3天,以云南大姚县昙华山区的插花节最为隆重盛大。
插花节的来历说法很多,流传最广的是咪依鲁传说。
相传咪依鲁是位聪明美丽的彝族姑娘,为使众姐妹免遭恶霸凌辱,假意以身相许,在婚礼上与恶霸共饮放有马缨花的毒酒,牺牲自己,为民除害。
为此,每年马缨花开花之时,昙华山彝族就要举行盛大的插花节,纪念美丽善良的咪依鲁。
插花节期间,人们摘来各色鲜花,编扎成花团锦簇的牌坊、花帆象征吉祥如意.在房前田间和牛羊上插花,祈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们也互相插花,寄托吉祥如意、和顺安康的美好祝福。
晚辈要给长辈插在头饰上、衣服上,祝福他们幸福吉祥。
长辈也要给晚辈插,祝愿他们健康快乐。
彝族同胞还会穿上节日盛装,带上美酒佳肴,手捧鲜花,兴高采烈地唱起山歌,跳起左脚舞,尽情欢乐,互祝吉祥。
插花节也是青年男女表达爱情的节日。
在这天,钟情的青年男女,以互相插花为订婚礼。
小伙子把鲜艳的山茶花插在姑娘的包头上,姑娘也把马樱花插在小一起伙子吹的芦笙上,欢聚唱歌跳舞,通宵达旦,尽情欢乐。
傣族采花节:采花节在景谷县永平镇的傣族中较为流行。
每逢傣历“泼水节”前夕(公历4月中旬),傣族都要到山上采来娇嫩欲滴的鲜花到缅寺敬献给佛祖帕照,祈福佛祖多多降福给百姓。
这一传统的活动当地人称之为“采花节”。
采花节前,人们要沐浴净身,换上最漂亮的衣裳。
节日一大早,各村寨男女老少身着盛装,手提花篮,肩挎“筒帕”成群结队来到寨子外的青山上、小河边,怀着虔诚的心情采摘饱含露珠的各种野花。
休息时男女青年伴随着象脚鼓跳民族舞蹈。
殷勤的小伙子们将杜鹊花、栗花、墨水花、桃花、李花编成或者扎成花环送给自己喜欢的姑娘。
如果姑娘也喜欢小伙子,便含羞地接过小伙子手中的花环,这时伙伴们便会追逐着姑娘,发出一阵阵欢快的笑声。
如果姑娘不喜欢小伙子,则不接花默默走开,小伙子只得拿着鲜花另找意中人。
怒族
怒族
怒族是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族自称“怒苏”、“阿怒”和“阿龙”。
与僳僳族、独龙族、藏族、白族、汉族、纳西族等民族交错杂居。
怒族传统节日有过年、鲜花节和祭谷神、祭山林节,其中以过年的节日气氛最浓,既隆重又古朴。
仙女节是云南省贡山一带怒族人民的民间传统节日。
当地又称鲜花节,於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
独龙族
独龙族曾被称为“俅人”、“曲人”等。
解放后根据本民族的愿望,正名为独龙族。
现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河谷。
本世纪中叶,独龙族还处于原始公社的解体阶段,妇女还崇尚纹面的习俗。
独龙族过去的宗教信仰尚处在较原始的自然崇拜或万物有灵阶段,即使是唯一的年节(独龙语: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联系在一起的。
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各地时间不一),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寡而定。
水族
水族自称“海水”,意为水人。
早在秦汉以前,岭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带就居住着许多部落,据考水族是从其中一个叫做“骆越”的部落发展起来的。
清代人们称其为“水家苗”、“水家”,解放后正式定名为水族。
水族的节日中最隆重的是端节(借端)和卯节(过卯),端节是水族民间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端节水语叫“借端”,水族最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最初的端节在每年农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每逢亥日进行。
怒族文化简介
•
怒族的服饰
•
怒族妇女善于织麻布,因 此怒族男女均喜欢穿用麻布织 的衣服。 • 成年男子喜欢在腰间佩挂 砍刀,中老年男女均以布绑小 腿下部。妇女一般穿衣长到踝 的麻布袍,在头部和胸部、佩 戴、珊瑚、马瑙、贝壳,等装 饰品。 • 年轻姑娘喜欢在衣服边上 绣上各色花边,外面加一条围 裙,头披栏式竹楼,俗称“千 脚落地”,修建时依地势竖 若干木柱,用竹蔑固定地板、 墙面和房顶。楼下关牲畜, 楼上住人。
另一种为垛木平顶房, 以榫卯结构的木屋架支撑, 以圆木两头加卡榫相叠为墙, 开有小窗,用薄石板盖顶。
•
结束语
•
现在,怒族人民和全国其他民族一道, 正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美好富裕的幸福 生活 。
• 怒族饮食每日两餐, 主食以玉米为主,制作方 法从爆米花逐渐变为煮焖 成咕嘟饭、包谷稀饭。 特色制作包谷粑粑、 石板粑粑。贡山怒族咕嘟 酒最有特色,饮用时对入 蜂蜜,清醇香甜,开胃可 口。 怒族典型食品:漆油 焖鸡,烧羊肚,漆油茶, 咕嘟酒等。
咕嘟饭 漆油茶
•
•
石板粑粑
咕嘟酒
怒族的建筑
• “怒人居山巅”、“覆 竹为屋,编竹为垣”,这是 古人对怒族居住生活的描述。
•
•
怒族的节庆
• 怒族的传统节日有过年、 鲜花节和山林节,其中以过 年的节日气氛最浓,即隆重 又古朴。 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是 怒族的鲜花节,这天一早 怒 族群众穿上盛装,手捧鲜花 朝拜他们心目中的英雄—— “仙女”——阿茸。并举行各 种娱乐活动,边吃边喝、边 唱边跳,整个山谷都沉浸在 古朴而隆重的节日气氛中。
怒族文化简介
一年三班
怒族文化简介
• • • • • 某同学:怒族的分布 某同学:怒族的节庆 某同学:怒族的服饰 某同学:怒族的饮食 某同学:怒族的建筑
怒族节日简介 怒族传统节日有哪些
怒族节日简介怒族传统节日有哪些>一、鲜花节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是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怒族人民的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鲜花节。
鲜花节这一天早上,怒族人家都早早地起来准备去参加节日的活动。
人人都认真地打扮起来,特别是姑娘们都穿起了他们民族的节日盛装,然后带上她们早已准备好的祭品和野餐所需要的各种食物,手捧一束束的鲜花,一家家、一伙伙地从家里出来,从寨子里出来,翻山越岭到捧打乡吉母登寨附近的仙女洞或丙中洛乡附近的贡当崖仙女洞。
各个村寨的人都来了,仙女洞前好不热闹。
由于有一部分怒族人是信仰藏传佛教的,所以在仙女洞前的祭台四周挂着许多经幡、唐卡。
祭台上摆满了各种祭品,祭台前两侧坐着穿红黄教服的老人。
他们吹唢呐、打鼓、敲锣、念经。
祭台旁边有一个3米来高的烧香台,台上插着松枝、鲜花和各种颜色的彩旗,长长的竹杆尖上插着一个个老玉米。
松枝象征着吉祥如意、万古长青,玉米象征五谷丰登、年年有余,鲜花是敬献给仙女阿茸的。
祭祀后,在鼓乐声中朝拜者手持鲜花,绕着祭台和烧香台走一圈,并把鲜花插在烧香台的竹杆丛中。
祭祀活动结束之后,人们又到仙女洞,向仙女敬鲜花、喝仙水。
整个祭祀活动之后,人们一家家或亲朋好友围坐在山坡上,将准备好的食物摆在铺有松针的地上,吃喝起来。
他们边吃边喝边唱,兴起时又踏起欢快的舞步,山坡上充满了古朴而隆重的节日气氛。
晚间,青年男女们燃起篝火。
在篝火旁,他们对唱情歌、欢快地跳舞,通宵达旦。
二、怒族年节:怒族年怒族叫“炉瑟”,意为“新年”或“岁首”,在农历正月里过。
旧年腊月二十九日,家家清扫庭院,扫除火塘里的火灰,把陈垢倒在远离家门的地方,表示送旧。
然后,采来青松枝插在大梁和中柱上,地下铺松毛,象征四季常青,月月吉祥。
初一凌晨,鸡叫头遍,各家小孩就背着水桶,打着火把,去抢舀全寨各个水井里的水。
他们从每口井里舀一瓢水,背回家中。
相传,新年第一个清晨,天上会飘下一种状似酥油的吉祥之物,漂浮在各个水井的水面,人们喝到这种“吉物”,一年就会吉祥如意。
怒族风土人情礼仪
怒族风土人情礼仪怒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是中国人口较少的一个民族,有着区域差异较大的本民族语言。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怒族风土人情,希望对您有所关怀,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风土人情怒族的风俗与婚俗怒族是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福贡县、贡山独龙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和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等地。
怒族热情好客,客人来访时,全寨都要献出最好的野味。
只要客人进屋,主妇将以最快的速度为客人烹制佳肴,并同时送上两块石块粑粑,中间得夹一块煎鸡蛋或烤猪肉。
两块粑象征夫妻二人,中间夹鸡蛋或肉象征有兴盛的后代,最终主人还要与客人共同饮同心酒。
怒族特殊讲究礼貌,团结互相。
在路上无论遇到熟人或生人,都会主动让路并致问候。
有客人来访,全家起立鞠躬相迎,临别要一再挽留后送到寨边的大路上。
一家碰到因难则全寨相帮。
怒族主食为玉米等。
贡山北部怒族还从藏族那里学到种植青稞、燕麦,食青稞面。
少数怒族受藏族生活方式影响,有时也吃酥油糌粑。
副食除鸡、鱼、猪、羊、牛肉外,还有猎获的野味。
怒族普遍宠爱吃饭菜合煮的较稠的饭粥,将野味一起煮在里面,鲜美可口。
怒族男女均喜饮酒,并宠爱豪饮。
怒族住房分木板房及竹篾房两种,在木桩上铺设木板或竹篾席建成。
一般都为两间,外间待客,并设有火塘,火塘上安置铁三角架或石三角架,供烧饭之用。
内间为主人卧房及贮存粮食,不许外人进入。
唱歌对调也是怒族人民生活中最受欢迎的一种民间社会活动,它既是怒族人民心声的自然流露,也是思想情怒族礼节怒族人家做客应带些烟、酒之类作礼物。
主人把客人支配到客座上落座后,会端出一杯杯烧酒递给客人,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给客人吃,以示敬重。
偶尔,男主人还会拿出达比亚为客人弹上几曲迎宾曲。
情至欢处,男主人还会拿着酒杯与客人一起,互相搂着脖子,双方将一杯酒同饮而尽。
这就是怒族的同心酒。
喝同心酒是怒族对客人表示信任的最高礼节,喝了同心酒就成了好伴侣。
能与怒族同胞喝同心酒,应是客人的荣幸,所以客人应当快乐地接受。
少数名族节日
藏族望果节“望果”是藏语译音,意为“绕地头转圈”。
藏语“望”指农日,“果”即转圈的意思、“望果”节可译为“在田地边上转圈的日子”。
因为节日的第一天早晨,当阳光撒满金黄麦田的时候,农民们要手持麦穗围着农田转圈游行,最前边是由喇嘛和老农组成的仪仗队,高举佛像,背着经书,吹着佛号,感谢上天给人们带来了风调雨顺的好年成。
对辛勤耕耘的农民来说,眼看着即将收割的庄稼,呼吸着麦田飘来的清香,都为此感到欣喜陶醉,悠悠唱起古老的丰收歌谣。
赏花节每年农历六月,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马尔康地区正是气候宜人、百花竞开的季节。
藏族同胞利用这农活较少的时节,穿起节日盛装,骑着马,驮上帐篷和食品,来到野外一的山坡上、草地间搭起帐篷、支起锅灶,熬茶煮饭,饮酒歌舞,尽情欣赏盛开于山野的美丽鲜花,享受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或五日或七日,尽兴而归。
酥油花灯节藏历正月十五是传昭大法会的最后一天,这天,藏民族居住的地方多会摆出用五彩酥油雕塑成的花鸟鱼虫和人物形象,欢庆酥油花灯节。
西藏各地的僧俗民众以及民间艺术师们用本地盛产的酥油和藏式颜料,制作出精致的酥油花,许多酥油花还以多个画幅构成连环故事,讲述藏民族的古老传说。
高山族收获节又称“丰收节”是台湾高山族布农人的节日。
布农人的主食为小米,收获节于小米成熟时的农历十月举行,具体时间由构社或族老商定。
布农人的传统习俗规定,小米成熟收割前的十五日内,家庭成员不得外出,如有特殊情况非外出不可,外出前不得吃青菜、香蕉、甘薯、玉米、盐、糖之类食物,只能用红、绿、树豆及无盐肉食充饥。
节日前一天,各家各户去自种的小米地司下两根粟穗,送至村社的司祭家,由其公共的粮仓中,待第二年播种时领回播种心节日当天,司祭家杀猪并煮新米饭招待各家家长。
当天晚上,各户杀猪煮新米饭吃。
出嫁的女儿或姐妹一般也应回娘家过节,她们也可以分一份肉带回。
吃了新米饭,即可全面开镰收割。
苗族赶秋节称秋社节、交秋节,这是湘西花垣、凤凰、吉首、泸溪等地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泼水节的风俗习惯或情景
泼水节的风俗习惯或情景
《泼水节:泼出快乐幸福》
泼水节,又称为傣族三月街、水节、傣年、补米节、新年节等,是中国傣族、景颇族、傈僳族、佤族、布朗族、阿昌族、怒族等民族过春节的一种风俗。
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人们会欢聚一堂,举行盛大的泼水节,以庆祝丰收、祈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泼水节的风俗习惯是人们相互泼水,传统的泼水活动以妇女为主,她们身着节日盛装,手持装有清水的水壶,在街头巷尾互泼,流连忘返。
人们还会用鲜花、饮料和香料水在彼此身上洒洒,希望给对方送去幸福和吉祥。
同时,还会有人们手持香水喷雾器,喷洒着清香的水雾,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另外,还有用彩绸做成的花绫作为泼水工具,花绫在泼水时摇曳生姿,犹如一片片五彩缤纷的蝴蝶,洒向人们,给人们带来一片片欢乐。
泼水节的情景是欢快的歌声、热闹的节拍,人们挥洒水花、笑语欢歌,洋溢着幸福的快乐。
大街小巷充满了欢声笑语,人们在互相泼水的同时唱着节日歌谣,传递着对彼此的祝福和祝愿。
在泼水活动进行过程中,人们会互相搭讪,分享着彼此的喜悦和快乐。
泼水节犹如一场盛大的聚会,让人们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忘却了烦恼和忧愁。
泼水节代表着和谐、友爱和祈福,人们通过泼水活动,传递着对彼此的祝福和美好的愿望。
在这一天,人们开怀畅饮,互相交流,共同享受春天的美好时光。
泼水节不仅是一种文化传统,
更是一种情感交融,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泼水节,就是这样一个欢乐洋溢、充满幸福的节日,人们通过这一特殊的方式,抒发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让我们一起加入到泼水节的行列中,用泼水的方式,泼出快乐、泼出幸福!。
怒族历史沿革与传统习俗
怒族历史沿革与传统习俗怒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四川省等地。
怒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沿革和独特的传统习俗,这些都是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以怒族的历史沿革和传统习俗为主线,探讨这个民族的独特魅力。
一、历史沿革怒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他们是古老的藏缅语系民族之一。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怒族的祖先曾在历史的长河中迁徙过多个地区,经历了多次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他们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和生活方式。
在唐宋时期,怒族人民逐渐形成了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社会形态。
他们开垦土地、种植水稻和玉米,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与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怒族人民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认同和文化体系,成为中国南方地区的重要民族之一。
二、传统习俗1. 祭祀活动怒族人民对祖先的敬仰和尊重体现在丰富多样的祭祀活动中。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怒族人民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以感恩祖先的恩德并祈求美好的来年。
他们会穿上传统的怒族服饰,手持竹竿和彩旗,在祖先墓地附近举行祭祀仪式,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2. 婚俗习惯怒族的婚姻制度独特而丰富。
在怒族传统的婚俗中,男方需要向女方的家庭提供一定数量的嫁妆,并举行喜庆的婚礼仪式。
婚礼上,男方家庭会举行盛大的招待宴席,邀请亲友一同分享喜悦。
同时,在婚礼上还有一系列吉祥的习俗,如新婚夫妇回娘家拜访双亲,以及夫妻共同跳舞等,这些都体现了怒族人民对婚姻和家庭的重视。
3. 节日庆典怒族人民有许多传统的节日,这些节日庆典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成为了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怒族人民最重视的节日是自己的民族传统节日——泼水节。
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怒族人民会互相泼水庆祝,欢乐的气氛弥漫在整个族群中。
这个节日不仅是庆祝丰收和新年到来的时刻,也是民族团结和友情的象征。
三、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怒族的传统文化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和传承,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
怒族节日 怒族年节是怎样的一个节日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怒族节日怒族年节是怎样的一个节日
导语:怒族的年节叫“炉瑟”,意思就是“新年”或“岁首”,在每年农历的正月时过。
腊月二十九,村寨里的每家每户都要清扫庭院,扫去火塘里的积灰
怒族的年节叫“炉瑟”,意思就是“新年”或“岁首”,在每年农历的正月时过。
腊月二十九,村寨里的每家每户都要清扫庭院,扫去火塘里的积灰,并把这些陈垢倒在离家很远的地方,表示送旧迎新。
然后,人们采来青松枝插在自家的大梁和中柱上,并在地上铺很多松针,以此来象征四季常青、新年吉祥。
在这一天,村寨还要举行隆重的祭谷神活动。
怒族人在新年之前,要砍好过年这段时间用的柴火,并杀年猪,还用糯米和籼米舂粑粑。
到了除夕这一天,人们把准备好的东西全拿出来,欢欢喜喜地做年夜饭。
吃年夜饭时,人们要先祭奠祖先,并举行敲犁头祈雨的活动。
大年初一的早上,村寨里的鸡叫头遍后,各家的小孩打着火把,背着水桶,抢先去舀全村寨水井里的水。
他们从每口井里舀一瓢水,然后背回家。
据说:在新年的第一个早上,天上会飘下像酥油一样的东西,这是天神赐给人间的吉祥物,常常会漂浮在水井的水面上。
过年时,人们只要喝到这种吉祥物,新的一年就能事事如意。
从初一的早晨开始,人们互相拜年。
怒族人不但要给自己的长辈拜年,还要给自家的牛和狗拜年,甚至给牛和狗行跪礼,并喂它们油煎面饼和肉汤。
怒族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认为牛耕田、狗撵山,它们辛苦了一年,在这个时候应该回报它们的辛劳。
在新年期间,怒族人还要举行游乐活动,包括射箭、打石头靶、摔跤、打秋千、歌卜(猜唱)、荡秋千、舞蹈等等。
生活常识分享。
怒族
按照怒族的习俗,幼子留在父母身边, 赡养老人,分家后,弟兄仍共同赡养老人。 家里无男孩者,女儿可以同父母商定, 找一能耕种田地、勤劳、善良的男子到女 方上门,承担家庭中的重活,赡养老人, 并可继承其遗产。 父母死后,所遗财产主要归幼子继承; 若老年夫妇无子女,死后所遗财产根据谱 系,由家族中最亲近的一支继承。
怒族
怒族还有“怒苏”、 “阿怒”、“阿龙” 等自称,后统称为怒 族。属于汉藏语系,藏 缅语族。
怒族热情好客,客人来访时,全寨都要献出 最好的野味。只要客人进屋,主妇将以最快 的速度为客人烹制佳肴,并同时送上两块石 块粑粑,中间得夹一块煎鸡蛋或烤猪肉。两 块粑象征夫妻二人,中间夹鸡蛋或肉象征有 兴旺的后代,最后主人还要与客人共同饮 “同心酒”。
祭谷神 怒语称“汝为”,碧江县匹河 一带怒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二 月二十九日举行。
禁忌:
严禁外人进入主人的卧室,忌打狗。男 性的背板、弓箭、长刀等,妇女不得随 便跨越。老人在场时不能开玩笑,不能 从老人面前走过。
7、节庆
怒族春节 怒语称“吉佳姆”,即过新年 的意思,又称为“盍司节”。每年从农历 十二月底至正月,碧江、福贡、贡山、兰 坪、维西等县的怒族过此节,节期十五天。
仙女节 又称“鲜花节”, 贡山一带怒族 地区民间传统 节日。每年农历 三月十五日举行, 至十七日结束。
祭天节 又称“祭山林”,碧江、福贡、 贡山等县怒族地区的民间传统节日。多在 每年桃花欲开之时举行。
怒族一般吃两餐,以稀为主,兼食干 饭,虽没有很高的烹调技术,但在长 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 的烹调方法 。 主要有:包谷砂稀饭、荞米砂饭、肉 拌饭 、侠辣 、咕嘟饭 、琵琶肉 、漆 油茶 等。
3、建筑
怒族的住房大多建在向阳的台坡上,一般 须面向沟渠,《维西见闻记》中载,怒族 “覆竹为屋,编竹为垣”。房屋多为干栏 式竹楼、木楞房和土墙房、石片顶房。
怒族节日 怒族吉佳姆节习俗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怒族节日怒族吉佳姆节习俗简介
导语:每年的农历腊月,怒族就会迎来他们最热闹的节日古佳姆节,一般历时15天。
在节日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过节用的米酒,杀猪、做舂
每年的农历腊月,怒族就会迎来他们最热闹的节日——古佳姆节,一般历时15天。
在节日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过节用的米酒,杀猪、做舂米粑粑,并把屋子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
在节日的第一天,姑娘们身穿绣有花边的衣裙,佩带着用玉石、玛瑙、贝壳串成的项链;小伙子穿戴一新,带上粑粑和肉,背着弩弓和乐器,和姑娘们来到村外的场地上。
然后,大家把粑粑和肉挂在大树上,小伙子们则用弩弓去射,谁射中了这些东西就归谁。
这天也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好日子,姑娘和小伙子们以歌为媒,一般都是小伙子首先弹唱追求调:“月亮星星是一伙,琵琶口弦不分家。
妹呀妹呀来烧火,今夜月明好相谈。
”
小伙子唱完后,姑娘就从怀里取出口弦,吹起相爱调作为回和:“鲜花绿叶要配齐,妹吹口弦哥弹琴。
阿妹请哥来烤火,情人烧火暖在心。
”然后,大家开始相互用歌声倾诉衷情。
在节日里,姑娘还要打秋千。
她们在核桃树上挂好秋千,一个个轮流着荡起秋千板,看谁荡得最高。
在节日的夜晚,每家都要吃团圆饭,举行“那作莫”仪式。
举行仪式时,人们把包谷花、三片肉和三杯酒等放在火塘的三脚架上,祝愿新的一年粮食丰收。
吃完饭后,青年男女相约在一起,跳起传统的“洗衣舞”、“琵琶舞”、“打猎舞”、“猴子掰包谷舞”、“乌鸦喝水舞”等。
这些舞蹈动作优美,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村里的老年人则聚在一起饮酒、唱酒歌。
怒族节日 怒族的开春节有着怎样的来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怒族节日怒族的开春节有着怎样的来历导语:怒族是怒江两岸最古老的先民和开发者。
怒族人民与其他民族一样有着本民族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渊源的民族文化,是一个纯朴、善良、热情好客怒族是怒江两岸最古老的先民和开发者。
怒族人民与其他民族一样有着本民族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渊源的民族文化,是一个纯朴、善良、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民族。
他们在开辟怒江这块蛮荒之地中,以超凡的毅力和勇气与天斗、与地斗,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和汗水,甚至用生命换来了这块土地的拥有。
根据怒族母女和父子联名的64代口传谱,怒族人民在怒江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了约1700多年的历史。
在这1700多年的创业历史中,他们经历了一代又一代向自然界所作的艰苦斗争。
怒族的“密期”活动是漫长的与自然界作艰苦斗争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密期”怒语,“密”意为邪,“期”意为洗,合起来意为清洗驱除邪气。
据传说其起因是:当时,怒族人民由于连续遇到天灾人祸,人们在无法抵御天灾人祸的情况下,便求助于神灵,就用“密期”来消灾避祸,祈求神灵保佑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家庭和睦、平安吉祥。
这种祭活动一般在春耕前的3月6日,以村寨为单位举行,所以把它叫做“如密期”(“如”即村寨)。
为什么把日子选在3月6日呢?还有一个优美动听的传说,据传说是因为凡在每年的3月6日那天,有一种鸟就飞到村寨的核桃树上,唱起动听的鸟语歌,其声调与“如密期”相似而选定的。
现在多数怒族村寨由于种种原因,己不再开展“密期”这项活动。
随时间的推移现在所开展的这种“密期”活动,它已经不同于以往的“密期”了,从它的活动内容到形式看,都有了质的飞跃,它已演变并发展为生活常识分享。
少数民族的送花风俗
少数民族的送花风俗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几乎各少数民族中都有用花作礼物互相馈赠的风俗。
而且由于各个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以至于少数民族的送花风俗也有所不同。
我国西双版纳的哈尼族是个爱花民族,年青人在谈情说爱时,把象征幸福的鲜花当作情书一样来传递。
男孩子送一束鲜花给女孩子,女孩子如回赠他一束双数花朵的花,就表明女孩子已有男朋友,或是不喜欢这个男孩子的暗示;如果回赠的是单数花,即表示她还没有恋爱,愿意同这位男孩子发展朋友关系,鲜花成了表露心意的最好传情方式。
云南的崩龙族和傣族有“采花节”的传统,年青人求爱时上山采摘丁香花赠给恋人,以表示对爱情的坚贞不渝。
布朗族青年中有用花作媒挑选新娘的习俗。
少女们到了婚嫁年龄常把鲜花插在自己的包头巾上,让求爱的小伙子挑选。
如果小伙子看中了某个姑娘,便采来野花相送,姑娘若相中了这青年,便把收到的情花插在包头巾上,若相不中便把花丢弃,表示回拒。
我国彝族人民有个插花节的习俗,这是为了纪念该族古代有位咪依鲁的美丽姑娘与青年猎人相若列相爱的传说而遗留下的风俗。
每年到了2月初八这一天,人民纷纷采集血红的马樱草花插在门上,以表示吉祥如意。
插在老人头上祝福老人长寿。
插在情侣发鬃上,愿心连终生。
青年小伙子平时也喜欢用马樱花探试姑娘的心意,如姑娘对小伙子有意就会用马樱花来回报,男女青年便在鲜花传递中热恋起来。
在蒙古黄花象征高贵的黄金;红花象征欢乐;白花代表纯洁;蓝花表示永恒;绿化象征繁荣。
所以,民族之间风俗习惯不同,送花也有忌讳,不能乱送,要入乡随俗,切忌不可生搬硬套,否则会闹出笑话或者做一些吃力不讨好
的事情。
泼水节采花的知识
泼水节采花的知识
《泼水节采花的习俗与文化意义》
泼水节是中国西南地区传统的节日,也是傣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泼水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泼水以庆祝节日,同时也会采摘鲜花在身上搭配服饰或送给亲朋好友,寓意着美好的祝愿和祈福。
泼水节采花在该节日的习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泼水节采花源自于古代的习俗和传统信仰。
在古代,人们相信花朵具有祛病、祈福的作用,所以在泼水节期间采摘鲜花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在傣族的传统中,花朵被视为象征幸福和美好的事物,所以采花也成为了一种祈福的仪式。
泼水节采花还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在这个节日中,人们以花为媒介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力量,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
采花过程中,人们会在家中精心摆放花束,或者将花朵佩戴在身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展示了对美的追求和欣赏。
除此之外,泼水节采花还具有一定的社交和人际交往的意义。
家人、朋友之间会互相赠送花朵,以表达深情和祝福。
在节日的氛围中,人们会通过送花来加深友情,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因此,泼水节采花不仅是一种文化传统,更是一种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的方式。
总之,泼水节采花是泼水节习俗中的重要传统之一,具有丰富
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这项习俗不仅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同时也传承和弘扬了民族文化,带给人们愉悦和祝福。
怒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怒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怒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你知道怒族吗?怒族是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据统计2010年怒族人口有三万多人,怒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内,虽然人口不多,但是怒族却是语种使用较多的民族之一,并且怒族也有属于自己的语言。
你对怒族了解多少?你清楚他们的风俗习惯吗?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怒族的风俗习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怒族的风俗习惯婚俗:怒族婚姻为一夫一妻制。
怒族一般在20岁以上才提亲,看重哪家的姑娘后,由能说会道者上门提亲。
得到女方父母的允许,商定彩礼后,即不得反悔。
聘礼一般多为黄牛,多则2头,少则1头。
婚期不择日期,不忌年月,男方备好酒肉,女方父母邀请亲戚朋友,背100-200个糯米粑粑送亲即可,男家要招待女方亲友用饭。
婚礼一般为一天一夜,回到女方父母家。
男方要杀一头猪,带一瓶酒和许多糯米粑粑,以孝敬父母。
在女方家期间,新郎要砍柴,修房和做家务。
一个星期后新郎才与女方开始共同。
怒族婚姻中还有转房习俗和“讨男子”习俗食俗:怒族习惯于日食两餐。
其主食绝大部分以玉米为主。
玉米的食用方法从爆米花逐渐发展为煮焖成咕嘟饭、包谷稀饭,做成包谷粑粑,石板粑粑最有特色。
制作时,选用当地特有的一种石片打制光滑,当石板锅。
烧热后塌入面糊烙熟,烙好的石板粑松软香酥,别具风味。
少数信奉喇嘛教的怒族也吃酥油糌粑。
常见的蔬菜有青菜、白菜、萝卜、瓜豆、辣椒等。
每年五、六月还需到山林中采集野菜。
常采的有竹笋、野百合、各种块根类及蕨类,以及做调味用的姜、葱、花椒等。
含淀粉为主的植物当粮或制成粉做粑粑而食。
不论鱼或猎物均喜烘烤炙熟或清炖而食。
怒族食用狗肉者不普遍。
儿童还要禁食熊、虎、豺肉,禁食鸡爪、鸡血,妇女在40岁前不吃心肺。
喜食漆油,常用漆油焖鸡、烤羊肉,善于酿酒。
以贡山怒族的咕嘟酒最有特色。
饮用时,对入蜂蜜,清醇香甜、开胃可口。
不论男女,都能豪饮,而且饮酒必歌,每饮必醉。
怒族地区不产糖,但自古就有以蜜代糖的习惯。
怒族饮茶是仿制藏族的酥油茶而制作的漆油茶。
怒族风情拾趣
怒族风情拾趣
吴然
【期刊名称】《民族音乐》
【年(卷),期】2006(000)004
【摘要】美丽的仙女节山坡上没有鲜花,说不上美丽,寨子里没有歌声,说不上快乐。
一怒族谚语怒族,滇西北高原一个古老的土著民族,他们只有二万二千多人。
怒江峡
谷养育了他们。
他们,男人像山一样刚强,女人像水一样温柔。
不论男人和女人,都能歌善舞,酷爱花,也酷爱酒。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是他们传统的鲜花节。
在这一天,他们互赠鲜花,互相祝福,夜晚饮酒跳舞,欢歌达旦。
【总页数】3页(P32-34)
【作者】吴然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28.9
【相关文献】
1.巴林王国风情拾趣 [J], 吴贵
2.中国各民族火文化风情拾趣 [J],
3.我国部分民族火文化风情拾趣 [J],
4.火文化风情拾趣 [J],
5.高山峡谷有乐土──贡山怒族风情 [J], 宋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怒族节日怒族人是怎样过鲜花节的
导语: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是云南怒族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鲜花节。
关于鲜花节的来历,怒族还流传着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勤劳、善良的
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是云南怒族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鲜花节。
关于鲜花节的来历,怒族还流传着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勤劳、善良的怒族姑娘名叫阿茸。
当时气候恶劣,怒族人居住的地方常年遭受旱灾,庄稼全部枯死,山野一片荒芜,饮水也成为很困难的事。
这时,阿茸姑娘挺身而出,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劈开悬崖,在高黎贡山上凿通一个岩洞,把清澈的泉水引进了怒族人居住的村寨。
有水之后,土地有了生机,庄稼长得好了,阿茸姑娘的名字也传遍了怒族人的村寨,人们都感激地称她为仙女。
可是,一个坏人却对美貌的阿茸姑娘起了坏心,想霸占她。
阿茸知道这个消息后,躲进了深山的山洞里。
坏人却不死心,追到洞口,强迫阿茸姑娘嫁给自己。
阿茸姑娘死活不答应,坏人就在农历三月十五日这一天放火,把她活活烧死在山洞里。
阿茸姑娘死后,当地人为了纪念她,就把三月十五这天定为本民族的节日。
由于此时山上开遍了野花,人们便把这个节日叫做鲜花节。
每年的这一天,天还没亮,怒族人就会起来准备参加节日的活动。
姑娘们穿起民族的盛装,带上准备好的祭品以及在山上进行野餐所需的食物,结伴从村寨出发,翻山越岭前去仙女洞进行祭祀。
仙女洞周围事先已经挂好许多经幡和唐卡,穿红黄教服的老人在祭台的两侧坐着吹唢呐、打鼓、敲锣、念经文。
前来祭祀的人们将一束束扎好的杜鹃花放在祭台上,还将几个玉米立在洞口,并把各种洗干净的粮食堆成一小堆。
主祭人烧起松烟后,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