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十二指肠疾病诊疗指南

合集下载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消化内科是研究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科学,涉及到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肝、胆、胰等器官的疾病诊断和治疗。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及其诊疗指南。

1.胃炎胃炎是胃黏膜的炎症反应,常见的症状有腹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

根据病因可以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诊断胃炎通常通过胃镜检查,确认病因后进行治疗。

治疗主要包括病因治疗和症状缓解治疗,例如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抑酸药物治疗等。

2.胃溃疡胃溃疡是胃黏膜的溃疡形成,常见的症状有腹痛、上腹灼热感、饱胀和消化不良等。

诊断胃溃疡主要通过胃镜检查,治疗包括抑酸药物治疗、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和胃黏膜保护剂等。

3.胃肠道出血胃肠道出血是指胃和肠道黏膜出血的情况,常见的症状是黑便、呕血和便血等。

诊断胃肠道出血可以通过胃镜检查和大便隐血试验等,治疗主要包括止血治疗和病因治疗。

严重出血时需进行紧急内镜检查或介入治疗。

4.肝炎肝炎是指肝脏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主要症状有乏力、食欲不振、黄疸等。

肝炎的诊断主要通过肝功能检查、乙肝或丙肝病毒血清学检查等。

治疗根据不同类型的肝炎进行,如乙肝可以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丙肝可以使用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等。

5.胰腺炎胰腺炎是指胰腺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主要症状有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

诊断胰腺炎可以通过血清酶学检查、腹部超声检查和CT检查等。

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如禁食、静脉补液、抗生素治疗等。

6.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疾病,主要症状有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等。

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排除其他肠道疾病。

治疗主要包括饮食调节、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等。

总的来说,消化内科疾病的诊疗主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的结果进行。

根据不同疾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并发症治疗等。

此外,饮食调节、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治疗的重要一环。

需要强调的是,每个病人的情况是不同的,因此治疗方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诊疗

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诊疗

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诊疗十二指肠溃疡是指十二指肠粘膜与胃酸和胃蛋白酶接触所发生的溃疡,其粘膜缺损超过粘膜肌层。

这是胃肠道疾病中最常见的器质性疾病。

慢性者远比急性者为多见,且易复发。

1病因1.1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大量的证据表明胃酸是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中的主要病因。

1.2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在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中占首要位置,溃疡的发生被认为是酸和胃蛋白酶消化的结果,所以酸和胃蛋白酶分泌是一个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

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时,胃液的消化作用加强,从而产生溃疡。

其中胃酸分泌的增多比胃蛋白酶分泌的增多更为重要。

因此大多数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盐酸的分泌比正常人多。

1.3胃泌素的释放胃泌素是主要由胃窦分泌、少量是由十二指肠G细胞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

它具有强大的刺激胃分泌的效应。

研究表明: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餐后血清胃泌素增高超过正常人。

1.4环境因素1.4.1饮食因素比较公认的观点是饮食不规律可能增加溃疡病的危险性,生冷和对胃有刺激的食物常常可以引起溃疡病的复发。

1.4.2个人习惯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有关,如长期吸烟者的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

1.4.3工作高度紧张、焦虑、恐惧等在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学中,特别是溃疡的复发中起重要作用。

1.4.4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抗风湿类药物及激素等可以破坏胃酸分泌的自身调节作用及胃粘膜屏障,可致溃疡病。

1.5遗传因素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与遗传有密切的关系。

从家族研究来看,慢性消化性溃疡的亲属患溃疡的机会要比一般人群高2.5~3倍。

十二指肠溃疡与两个基因特性有关,A、B、O血型和血型物质ABH分泌状态,O型血的人易患十二指肠溃疡。

1.6疾病因素某些疾病易伴发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如胃泌素瘤、肝硬化、肺气肿等。

2诊断2.1临床表现2.1.1疼痛疼痛是十二指肠溃疡的突出表现。

至少90%的病例有此症状,有的仅有腹部不适感,少数患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所谓的无症状性溃疡病。

胃十二指肠疾病-第九版

胃十二指肠疾病-第九版
化学性腹膜炎 约6~8小时后转变为化脓性腹膜炎
病原菌以大肠杆菌、链球菌为多见
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既往有溃疡病史,口服药物,过度劳 累,精神紧张穿等因素
弥漫性数增加 立位X线检查,膈下新月状游离气体影
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急性胆囊炎
• 局限于右上腹,右肩部放散,Muiphy征+ • 无气腹征,超声、CT
胃的 分泌
十二 指肠
• 容纳、研磨、输送 • 幽门上淋巴结群 • 幽门下淋巴结群 • 胰脾淋巴结群
• 1500-2500ml • 胃酸、酶、黏液、电
解质和水
• 胃和空肠之间,25cm • 球部、降部、水平部、
升部 • Treitz韧带
• 与胃酸---蛋白酶的消化有关,故统称为 “消化性溃疡”。
• 因药物治疗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疗效,因 此外科干预主要是针对溃疡产生的并发 症。
侧面观察呈一光滑弧形缘。正面观察呈嵴状缘,其一 方为胃体腔,另一方为胃窦腔。
• 圆形或椭圆形,粘膜缺损达粘膜肌层 • 深、壁硬、漏斗状、边厚、水肿、 • 基底光滑、表面有苔
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90%的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发生在球部前 壁,而胃溃疡穿孔60%发生在胃小弯, 40%分布于胃窦及其他各部
• 强调部分内容,希望听众可以遵循
下一步工作
• 谈谈自身感受和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 听众可借鉴或采纳的几点建议
胃的 淋巴
胃的 神经
胃壁 结构
• 腹腔淋巴结群 • 幽门上淋巴结群 • 幽门下淋巴结群 • 胰脾淋巴结群
• 受中枢神经和自主神 经双重支配
•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 经
• 肠脑
• 浆膜层、肌层、粘膜 下层、粘膜层
• 壁细胞、主细胞、黏 液细胞、G细胞、D细 胞、嗜银细胞

中医外科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外科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类似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症状,在中医学中属于“腹痛”、“胃院痛”的范畴。

它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脾胃素有积疾,复因饥饿、饱食、情绪激动、过劳伤力等引起脾胃气机突然闭塞不通,气血闭阻而致。

本病的中医中药治疗适用于无其他并发症的单纯性穿孔,腹腔内漏出的胃肠内容物不多,估计穿孔不大,全身和腹部症状不严重者;或穿孔后腹膜炎已有局限趋势者。

【诊断】1.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突然发生上腹部剧烈刀割样疼痛,并迅即延及右下腹或全腹,肝浊音界消失,腹部肌肉紧张,按之为板样者,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之征。

2.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早期,常出现冷汗、面青、肢冷、心慌、气粗、脉速等早期休克症状,但大部均能逐渐恢复。

如发展为脉微细、血压持续下降等休克症状者,常是穿孔较大、漏液多、情况严重的患者。

3.腹肌强直如板样,压痛范围广泛,短时间内已有左侧腹的压痛和反跳痛,同时伴有腹胀和移动性浊音等症状体征者,亦常常是穿孔较大,漏入腹腔内液体甚多,病情严重的患者。

4.有溃疡病史,病前经常有呕吐者,或在上腹部有肿块可扪及者,应怀疑有幽门梗阻或胃癌肿,如发生穿孔则病情较为严重。

饱食之后发生穿孔者,因可能有大量食物残渣漏入腹腔内,均应以手术治疗为佳。

【治疗方法】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治疗,首先是置入胃管进行胃肠减压,抽空胃液,防止再由穿孔处漏向腹腔,48小时内予以禁食、输液。

24小时内其治疗主要是针刺疗法,48小时后如病情稳定,肠蠕动恢复后,即可停止胃肠减压,并逐渐开始进食流质饮食以及中药治疗。

一、针刺治疗体针中脱、内关、足三里、公孙。

耳针胃、十二指肠、神门、脾、肝。

强刺激,留针1~2小时,每日4~6次。

第2个24小时起可逐渐减少至每日2次。

二、辨证论治48小时后,腹痛明显减轻,压痛局限于右上腹,肠鸣音恢复。

临床上表现为胁下痞满,发热便结,尿黄,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泄胃热。

方药举例: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

生大黄(后下)10~15g,黄连3~10g,黄苓IOg,木香、桃仁各10g。

消化道穿孔诊疗指南

消化道穿孔诊疗指南

消化道溃疡穿孔诊疗指南【概述】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变向深度发展,胃肠壁变薄,或加上胃肠腔内压突然增加,可向腹腔穿破,胃和(或)肠内容物流人腹腔,称为急性穿孑L(游离穿孑L),其后果是产生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为消化性溃疡最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于冬春两季,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发生穿孔者高3~10倍,前者平均年龄33岁,后者平均年龄46岁。

该病发病急,变化快,若不及时诊治,会因腹膜炎的发展而危及生命。

【临床表现】溃疡穿孔临床表现可分以下三个阶段。

1.初期(1)穿孔时患者突然出现剧烈腹痛,疼痛为持续性,刀割样或撕裂样,常起始于右上腹或中上腹,迅速蔓延至脐周以至全腹。

(2)常能说清楚发作的具体时间、地点及当时的情况。

疼痛可向肩背部放射。

(3)胃穿孔时,疼痛常向左肩部放射,十二指肠穿孔时,疼痛常向右肩部放射。

约50%患者伴发恶心、呕吐。

(4)腹痛常因翻身、咳嗽等动作而加剧,故患者常静卧不愿动,并常呈卷曲体位。

(5)体检发现腹肌高度紧张,甚至呈板状腹,中上腹与右下腹、甚至全腹压痛明显,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则提示有气腹存在。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腔穿刺可抽出胃肠内容物。

此阶段患者可出现休克。

2.反应期(1)穿孔后l~5小时,部分患者由于腹腔渗出液增多,流入腹腔的胃肠内容物被稀释,腹痛可暂时减轻,患者自觉好转,脉搏、血压、面色与呼吸亦稍恢复常态。

(2)但患者仍不能作牵涉腹肌的动作,腹肌紧张、压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急性腹膜刺激征象仍继续存在。

3.腹膜炎期(1)在穿孔8~12小时后,多转变为细菌性腹膜炎,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腹膜炎相似。

(2)患者呈急性重病容,发热、口干、乏力、呼吸、脉搏加快。

(3)腹胀、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

(4)腹腔穿刺可抽出白色或黄色混浊液体。

病情严重,抢救不及时者常因麻痹性肠梗阻、脓毒赢症或败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而死亡。

【诊断要点】1.根据有溃疡病史,突然发生的持续性上腹剧烈疼痛,并很快转为全腹,体检有腹膜刺激征。

胃十二指肠溃疡诊疗指南

胃十二指肠溃疡诊疗指南

胃十二指肠溃疡诊疗指南【病史采集】1.反复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烧灼痛,伴饱胀、嗳气、食欲减退;2.胃溃疡疼痛节律性不明显,多在进餐后1/2~1小时开始疼痛,持续约1~2小时或更长时间,进食疼痛不缓解;3.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具有明显节律性,表现为餐后延迟痛(餐后3~4小时发作),饥饿痛和夜间痛,常伴有反酸,进食疼痛缓解;4.并发出血、穿孔、梗阻及癌变时可有相应的症状。

【体格检查】1.全身营养状况,左锁骨上淋巴结是否肿大;2.注意有无胃蠕动波和胃震水音;3.胃溃疡压痛点在剑突下略偏左,范围较广;十二指肠溃疡压痛点在剑突下略偏右,范围局限;4.上腹部是否可触及肿块。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及潜血;(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必要时作胃液分析或血清胃泌素测定。

2.影像学检查:(1)胃镜加取活组织病理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查;(2)X线钡餐检查;(3)手术前常规作肝胆B超、胸部平片和心电图检查。

【诊断】1.根据病史和体征;2.胃镜检查发现粘膜溃疡;3.钡餐检查发现龛影。

【鉴别诊断】1.慢性胃炎、慢性十二指肠炎;2.胃肿瘤;3.胃或十二指肠憩室;4.胃下垂;5.胃泌素瘤;6.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治疗原则】1.非手术治疗:(1)抑酸药物;(2)胃粘膜保护剂;(3)抗幽门螺杆菌。

2.手术治疗:(1)手术适应证:1)多年病史、发作频繁、疼痛难忍、影响工作和生活;经过正规疗程治疗,症状无减轻,或短期内又复发;2)并发上消化道出血;3)并发穿孔;4)胃溃疡不能排除恶变;5)十二指肠溃疡球部严重变形合并幽门梗阻;6)巨大溃疡或穿透性溃疡。

(2)术式选择:1)胃溃疡:一般采用胃大部切除术,消化道重建首选BillrothI 式;2)十二指肠溃疡:可选择胃大部切除,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加胃窦切除(SV+A),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HSV)。

保留交感神经的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HSVAP)。

第三十章胃十二指肠外科疾病

第三十章胃十二指肠外科疾病

(1~3题共用题干)
男性,26岁,反复上腹痛4年,常于秋冬换季时加重,饥 饿时加重,餐后可缓解。
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胃癌 B.十二指肠溃疡 C.慢性浅表性胃炎 D.慢性萎缩性胃炎 E.胃溃疡
2.患者2小时前突发上腹剧烈疼痛,难以忍受,最可能发 生了
A.消化道穿孔 B.消化道出血 C.消化道梗阻 D.胆石症 E.急性胰腺炎
B.吞咽困难:1~4个月内自行消失,长期不缓解,
可手术治疗;
C.胃小弯坏死穿孔:需立即手术修补。
急性穿孔的诊断、治疗、手术指征
1.诊断 A.病史:较长的溃疡病史,近期加重,发作前有
暴食、进刺激性食物、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诱因。 B.主要症状:突然发生剧烈腹痛,呈刀割样,从
上腹部开始,很快扩散到全腹;与原有的症状不同使 患者非常清楚地记得此次发病的明确时间;伴恶心、 呕吐。
1.该病人术后4天出现黑便,最可能的原因是
A.小弯侧关闭止血不确切
B.吻合口出血
C.吻合口部分黏膜坏死脱落
D.应激性溃疡
E.术后胃内残余血
2.术后9天,已进流质饮食,突然出现呕吐,禁食后症状
好转。钡餐检查见输出段有较长狭窄,形似漏斗。该病 人可选择的治疗措施不包括
A.胃肠减压
B.输血
C.应用皮质激素
①急性完全性输入段梗阻:呕吐食物,不含胆汁
②慢性不完全性输入段梗阻:呕吐物含大量胆汁,呕吐 后症状立即消失。
③输出段梗阻:呕吐食物和胆汁。
怎么彻底记住?——理解。
小结!——胃大部切除术后9大并发症
1.术后胃出血——时间不同,原因不同。
2.十二指肠残端破裂——毕Ⅱ。
3.吻合口瘘——毕Ⅰ。
4.术后梗阻——输入段(急性完全性;慢性不完全性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科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科是研究人体消化系统疾病的一门临床医学科学,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肝、胆囊、胰腺等的疾病。

为了更好地指导医生进行临床诊疗和操作,下面就消化内科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介绍。

一、消化内科诊疗指南1. 消化内科常见诊断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反流性食管炎Peptic ulcer disease (PUD): 消化性溃疡病Gastritis: 胃炎Hepatitis: 肝炎Gallbladder disease: 胆囊疾病Pancreatitis: 胰腺炎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炎症性肠病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肠易激综合征2. 消化内科常见检查Endoscopy: 内窥镜检查Colonoscopy: 结肠镜检查Upper gastrointestinal series: 上消化道造影检查Computed tomography (CT) scan: 计算机断层扫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磁共振成像3. 消化内科常见治疗Medications: 药物治疗Antibiotics:抗生素Proton pump inhibitors (PPIs): 质子泵抑制剂H2 blockers: H2受体阻滞剂Antacids: 抗酸剂Surgery: 外科手术治疗Laparoscopic surgery: 腹腔镜手术Open surgery: 开放性手术4. 消化内科注意事项饮食健康: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过度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保持健康饮食习惯。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消化系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治疗,避免疾病加重。

及时就诊:发现消化系统疾病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可耽误治疗。

二、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1. 内窥镜检查注意事项预约检查时间:预约检查时间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安排,避免检查当天手术量过大而无法完成检查。

消化道穿孔诊疗指南

消化道穿孔诊疗指南

消化道穿孔诊疗指南消化道穿孔是指胃、十二指肠、小肠、结肠等消化道任何部位的穿孔导致消化道内容物泄漏入腹腔或周围组织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消化道穿孔的发生率较低,但是其病情危重,并且死亡率较高。

因此,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生命的保护至关重要。

在消化道穿孔的诊断中,常常需要做X线透视、腹部CT扫描或者胃镜检查。

透视检查可以发现腹膜后气体或液体积聚、胃肠道积气等征象。

腹部CT扫描可以清楚地显示消化道穿孔的部位和病变的程度。

胃镜检查则可以直接观察到消化道黏膜的损伤和穿孔的状况。

一旦发现消化道穿孔,应该立即给予急救措施。

首先,需要立即停止口服进食,以减少消化道内容物的进入。

其次,应迅速静脉补液,保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同时,给予广谱抗生素,以预防或治疗感染。

如果患者情况严重,可以考虑进行胃肠减压和胃肠切开术来减轻消化道压力。

在消化道穿孔的治疗中,根据穿孔部位、大小和患者的整体情况,可以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主要是针对小的或未合并感染的穿孔,通过禁食、抗生素和胃肠减压来观察和控制病情。

如果病情恶化或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如弥散性腹膜炎等,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方式包括缝合修补、部分切除和完全切除等。

选取合适的手术方式需要根据穿孔的性质和患者的一般情况来决定。

缝合修补是最常用的手术方式,适用于小而单纯的穿孔。

部分切除可以用于大的穿孔或穿孔后病变组织坏死的情况。

完全切除适用于大面积坏死的病例,需要切除病变部分并重建消化道。

术后的护理和康复同样重要。

在术后,需要进行密切观察,保持血液循环的稳定,并及时控制感染。

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避免高蛋白食物和刺激性食物,以减少对消化道的刺激。

术后恢复期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和活动。

总之,消化道穿孔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在诊疗中,应先进行相关的检查以明确诊断,然后根据穿孔的性质和患者的整体状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的治疗方法

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的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的治疗方法
导语:肠胃疾病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往往总是会给我们带来剧烈的疼痛感,其中浅表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球炎就是最常见的肠胃疾病,总是会
肠胃疾病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往往总是会给我们带来剧烈的疼痛感,其中浅表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球炎就是最常见的肠胃疾病,总是会导致我们出现上腹部疼痛,甚至还有恶心和呕吐的现象,这样不仅影响我们对食物营养的吸收,同时还影响着我们的正常生活,下面一起了解下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的治疗方法
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的治疗方法
胃病的患者平时要注意多休息,定期的要回去医院做胃镜检查,有胃病的患者在患病的期间可以多吃点清淡的东西和流质的食物,比如说可以喝点小米粥,比较容易消化,不管吃什么东西都不能吃太饱,吃的七分饱就可以,如果饿的话再吃,建议少吃多餐为主。

慢性浅表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球炎在治疗期间一定要注意用药,一般情况下进行药物治疗的时候要严格的按照医院医生的用药标准,不要感觉自己的身体有好转了,就停药,或者说不要感觉病情不好就加重药量,一定要按照医生给的标准来吃。

浅表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球炎患者在平时的服用药物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在饭前吃,饭前吃胃药的话是能影响的帮助消化,带动胃蠕动,饭后吃就没有这样效果,并且药效也不明显,服药期间不能吃太多辛辣的食物,同时也要调理患者的饮食。

注意事项:
患有慢性浅表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球炎疾病的患者要注意,因为这个病情是比较容易复发的,在治疗康复的时候要注意饮食,多数以清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外科课件胃十二指肠疾病完整版(2024)

外科课件胃十二指肠疾病完整版(2024)
6
02
诊断方法与评价标准
2024/1/28
7
临床表现及体征分析
患者常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 、呕吐、反酸、嗳气等症状。
02
体征
01
症状
2024/1/28
腹部压痛、反跳痛等局部腹膜刺 激征,以及肠鸣音异常等。
8
实验室检查项目选择及意义
血常规
了解患者有无感染、贫血等情况。
便常规
检查有无消化道出血及寄生虫感染等。
详细阐述了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异常分泌、胃黏膜屏 障功能破坏等因素在胃十二指肠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介绍了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常见症状、体征以及常用的诊断方法和标准 。
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重点讲解了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在胃十二指肠疾病 中的应用,以及预防策略和措施。
变有较高的敏感性。
03
CT检查
通过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重 建胃十二指肠的三维图像,对 肿瘤、穿孔等病变的定位和定
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04
MRI检查
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的原理, 对胃十二指肠进行无创性成像 ,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清晰 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2024/1/28
10
03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尿常规
排除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类似症状。
肝功能、肾功能
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为后续治疗提供 参考。
2024/1/28
9
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应用
01
X线钡餐检查
通过口服硫酸钡造影剂,观察 胃十二指肠的形态和蠕动情况 ,对溃疡、肿瘤等病变有较好
的显示效果。
02
超声检查

胃、十二指肠疾病

胃、十二指肠疾病

胃、十二指肠疾病【大纲】1.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1)适应证(2)手术主要方法(3)术后并发症2.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顺序微调)(1)溃疡病大出血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手术指征(2)急性穿孔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3)瘢痕性幽门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3.胃肿瘤(1)良性肿瘤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2)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4.急性胃扩张(1)病因(2)临床表现及处理5.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1)临床表现(2)诊断(3)治疗一、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一)适应证1.病史多年,症状渐重。

2.内科治疗无效,或愈合后复发,或经X线钡餐检查溃疡龛影较大,球部变形较严重,穿透到十二指肠壁外或球后溃疡。

3.过去有穿孔或反复多次大出血,而溃疡仍有活动性。

GU手术适应证比DU要宽些。

(二)手术主要方法及术后并发症1.手术方法(1)胃大部切除术:机制:①切除了整个胃窦部黏膜,消除了由于胃泌素引起的胃酸分泌;②切除了大部分胃体,使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腺体数大为减少;③切除了溃疡好发部位;④切除了溃疡本身。

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将胃残端与十二指肠吻合。

优点:操作简单,吻合后胃肠道接近于正常解剖生理,适用于GU;缺点(TANG补充):吻合口张力过高——吻合口破裂或瘘。

毕Ⅱ式:将残胃与近端空肠吻合,适用于各种情况的胃、十二指肠溃疡。

【补充:TANG】优点:吻合口张力下降;缺点:十二指肠残端破裂、碱性返流性胃炎、倾倒综合征毕I、毕II?(2)胃迷走神经切断术:机制:A.消除神经性胃酸分泌;B.消除迷走神经引起的胃泌素分泌——减少体液性胃酸分泌。

适用于DU。

1)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在食管裂孔水平切断左、右二支腹迷走神经干。

2)选择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3)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选择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将胃左迷走神经分出肝支后、胃右迷走神经分出腹腔支后切断。

需加胃引流手术。

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仅切断胃近端支配胃体、胃底部壁细胞的迷走神经,而保留胃窦部的迷走神经。

胃及十二指肠疾病手术健康指导

胃及十二指肠疾病手术健康指导

健康教育
胃及十二指肠疾病手术健康指导
1、术前接受心理指导;术前一天进流质饮食,术前12小时禁食、禁饮水;疑胃十二指肠损伤、完全性幽门梗阻应禁食、补液,改善营养状况;术前检查胃镜、上消化道钡透或胃粘膜活检;学会作深呼吸、有效的咳嗽及翻身的方法、练习床上排便、排尿,了解留置胃管的重要性及抽胃液的方法。

2、硬膜外麻醉平卧6小时或全麻清醒后,取半卧位。

3、术后禁食,24—48小时后,如肠蠕动恢复,应夹闭胃管试验饮水,观察6小时无腹胀腹痛,可拔除胃管、第二日进半量流质、第三日进全量流质。

若进食无腹痛、腹胀等不良反应,第四日可进半流质、10—14天可进软食、少量多餐;全胃切除术的病人需禁食一周后才开始饮水。

4、持续胃肠减压,一般术后24小时内,可由胃管抽出少许血液或咖啡样液体,如有较多鲜血,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保持胃管的通畅、勿脱落、有阻塞时需查明原因;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的变化。

5、出院后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紧张情绪;饮食应定时、少量多餐、忌食辛辣食物、宜进高蛋白、易消化食物;活动要循序渐进,劳逸结合;恶性肿瘤的病人需继续做抗肿瘤治疗;三月内复查、不适随诊、终生随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十二指肠疾病诊疗指南
胃十二指肠溃疡
【病史采集】
1.反复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烧灼痛,伴饱胀、嗳气、食欲减退;
2.胃溃疡疼痛节律性不明显,多在进餐后1/2~1小时开始疼痛,持续约1~2小时或更长时
间,进食疼痛不缓解;
3.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具有明显节律性,表现为餐后延迟痛(餐后3~4小时发作),饥饿痛和
夜间痛,常伴有反酸,进食疼痛缓解;
4.并发出血、穿孔、梗阻及癌变时可有相应的症状。

【体格检查】
1.全身营养状况,左锁骨上淋巴结是否肿大;
2.注意有无胃蠕动波和胃震水音;
3.胃溃疡压痛点在剑突下略偏左,范围较广;十二指肠溃疡压痛点在剑突下略偏右,范围局
限;
4.上腹部是否可触及肿块。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及潜血;(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必要时作胃液分析或血清胃泌素测定。

2.影像学检查:
(1)胃镜加取活组织病理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查;
(2)X线钡餐检查;
(3)手术前常规作肝胆B超、胸部平片和心电图检查。

【诊断】
1.根据病史和体征;
2.胃镜检查发现粘膜溃疡;
3.钡餐检查发现龛影。

【鉴别诊断】
1.慢性胃炎、慢性十二指肠炎;
2.胃肿瘤;
3.胃或十二指肠憩室;
4.胃下垂;
5.胃泌素瘤;
6.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1)抑酸药物;
(2)胃粘膜保护剂;
(3)抗幽门螺杆菌。

2.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1)多年病史、发作频繁、疼痛难忍、影响工作和生活;经过正规疗程治疗,症状无减轻,
或短期内又复发;
2)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3)并发穿孔;
4)胃溃疡不能排除恶变;
5)十二指肠溃疡球部严重变形合并幽门梗阻;
6)巨大溃疡或穿透性溃疡。

(2)术式选择:
1)胃溃疡:一般采用胃大部切除术,消化道重建首选BillrothI 式;
2)十二指肠溃疡:可选择胃大部切除,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加胃窦切除(SV+A),高选
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HSV)。

保留交感神经的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HSVAP)。

3)溃疡并发穿孔:胃穿孔多选择胃大部切除术或修补术;十二指肠穿孔可选择单纯修补、
修补加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胃大部切除术,修补术可选用开腹修补或腹腔镜修补方法。

【疗效标准】
1.治愈:术后症状消失、切口愈合、无并发症;
2.好转:非手术治疗症状减轻、或单纯溃疡穿孔修补手术;3.末愈:末治疗、或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经治无效。

【出院标准】
达到治愈或好转疗效者。

(麦沛成)
胃癌
【病史采集】
1.胃癌早期的临床症状多不明显,也不典型,类似胃炎等非特异的症状,如上腹不适、隐痛、
嗳气、返酸、食欲减退、轻度贫血等。

2.随着病情的发展,日渐出现明显的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消瘦、进行性贫血、甚至呕吐、
上腹部包块,此时诊断为胃癌并不困难,但治愈的可能性已经太小,因此为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应重视胃癌早期所出现的非特异性症状。

3.遇到下列情况之一者均应警惕胃癌的可能性,作进一步检查:(1)以往无胃病史而出现上述早期症状,或已有长期溃疡病史而近来症状明显或疼痛规律性
改变者,特别是40岁以上患者;
(2)有胃酸减少或胃酸缺乏,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病史者须定期系统检查;
(3)原因不明的消瘦、贫血、黑便或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者。

【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有无营养不良、贫血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2.腹部有无压痛、饱满、紧张感、能否触及包块;
3.直肠指检。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普外科术前常规检查,大便常规检查及潜血试验;
(2)胃液分析。

2.器械检查:
(1)胃镜检查加活检,X线双重对比造影;
(2)腹部B超、CT检查,了解有无肝脏转移,腹腔淋巴结转移;
(3)必要时ECT全身骨扫描检查有无骨转移。

【诊断】
1.早期无症状或仅上腹不适,隐痛、嗳气、返酸、食欲减退、轻度贫血等;病情进展后可出
现明显的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消瘦、进行性贫血、甚至呕吐或上腹部包块;晚期可有肝肿大、
黄疸、腹水、可并发穿孔、出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