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长时记忆案例

合集下载

第六章-认知心理学-长时记忆

第六章-认知心理学-长时记忆

词干补笔
• 词干补笔是指被试学习一系列单字后, 测验时提供单字的头三个字母,让被试 补写其余二或三个字母构成一个有意义 的单字。
• 例如 jui__填成 juice;
补笔
• 补笔的另一种形式是残词补全,是让 被试学习一系列单字后,把缺一些字 母的缺笔字填上适当的字母成为有意 义的单字
• 如a__a__in填成assassin,__ys__ry 填成mystery
无线索 — 0.49
0.30
提取线索 微弱的 如火车 0.43
0.82
强有力的 如白的 0.68
0.23
二、长时记忆的类型
• 1、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 • 2、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 3、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 4、回溯性记忆和前瞻性记忆
1、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是指个体接收和贮存关于个人特定时 间内所经历的情景或事件以及这些事件的时空 联系的信息;
• 外显记忆测验(explicit memory tests) :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回忆他在实验早期阶 段学习过的材料的测验,比如自由回忆、 线索回忆和再认。
内隐记忆测验(implicit memory tests) :不要求被试有意识的去提取信息,只要 求他们专注于眼前的作业。如知觉辨认、 补笔。
b.有关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起来,构成 一个有层次的网络系统。
c.对概念的特征相应地实行分级贮存。
动物 鱼
网络模型基本假设
• “记忆搜索”的活动是类似于在网络结点间 的搜索。
• 系列搜索:一个结点接着一个结点搜索。 • 在结点处读取知识,如果知识使得我们回
答一个特定的问题,那么搜索就停止;否 则将继续到发现答案为止。 • 联结约束了搜索的程度或范围。

认知心理学-第六章 长时记忆(LTM)

认知心理学-第六章 长时记忆(LTM)
相反的例子:a.有些椅子是桌子 b.有些椅子是石头
RTa<RTb
第四节 HAM ELINOR
一、HAM(Human Associative Memory)
HAM是Anderson和Bower(1973)提出的。
1.命题与联想 HAM也是一种网络模型。但是表征单元是命题,形式 上是句子。一个命题就是由一小集联想构成的。 联想分为四种: 情境-事实联想 地点-时间联想 主语-谓语联想 关系-宾语联想 命题树可以表明多种联想怎样结合成一个命题。
验证这个模型。实验材料是一些简单的陈述 句,每个句子的主语都是层次网络中最低水 平的一个具体名词,而谓语则取自不同的水 平,这些句子又可分为两种性质。
3、对模型的批评
(1)熟悉效应
(2)典型性效应:层次网络模型还难于解释另一些现 象,如典型性效应(Typicality Effect)。所谓典 型性效应是指对一个范畴或概念的典型成员的判断 要快于非典型成员的判断。
第二节 层次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
一、层次网络模型
1.模型的结构
层次网络模型(Hierarchical Network Model ) 是 Quillian ( 1968 ) , Collins和Quillian(1969)提出的。它是认 知心理学中的第一个语义记忆模型。
2、模型的验证:范畴大小效应 Collins和Quillian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来
二、ELINOR模型
ELINOR是一个综合的记忆模型。 Lindsay、Norman、Rumelhart(1977、1975)提出,是一个网络模型。
1.信息类型 长时记忆储存3种信息:概念、事件、情景。 概念的定义方式: 指向其上位概念 指向其下位概念 指向其特征概念 事件:行动、行动者、行动对象三要素 情景:数个事件按照时间关系构成情景

第六章_认知心理学_长时记忆案例

第六章_认知心理学_长时记忆案例

• 总之,如果说层次网络模型原本是针对计 算机模拟提出的,带有严格的逻辑性质, 那么激活扩散模型则更适合于人,具有更 多的弹性,可容纳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模糊 性。也许可以说,激活扩散模型是“人化 了的”层次网络模型,它在认知心理学中 极受重视。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模型的验证:范畴大小效应
• 验证S0:需要很 短时间; • S0金丝雀是金丝雀 • S1金丝雀是鸟 • S2金丝雀是动物 • 验证S2:需要较 长时间; • P0金丝雀会唱 • P1金丝雀能飞 • P2金丝雀有皮肤
• 3.实验结果:按照句子水平和性质整理的实验结 果见上图。 • A .无论特征句还是范畴句, 0 级句子判断需时最 少,1级句子判断需时较多,2级句子需时最多。 • 范畴大小效应,即当谓语的范畴变大,判断句子 所需的时间也多。 • B.各个水平的特征句的反应时均多于相应的范畴 句。这说明在同一水平上,特征是附随概念而贮 存的,搜索一个特征比搜索相应的概念需要额外 的时间。 • 这些结果支持语义记忆具有层次网络结构。
第二节 层次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
• 一、层次网络模型
–该模型由Quillian(1968), Collins和Quillian( 1969)提出。它是认知心理学中的第一个语义记忆 模型。
1、模型的结构
• 语义记忆的基本单元是概念(由结点表示); • 每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从结点处分出的小箭头表 示); • 有关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用长箭头连接)组织 起来; • 对概念的特征实行从独有到共有的由低向高的储存, 构成一个有层次的网络系统。

认知心理学第六章长时记忆共29页文档

认知心理学第六章长时记忆共29页文档

(3) 分级贮存,增加提取时间
第三节 长时记忆的存储
(二) 激活扩散模型(Spreading Activation Model)
Collins & Loftus 1975 1. 理论内容
语义记忆的基本单位是概念,有关概念按语义联系或语义相似 性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称为语义网络。概念间不 排除逻辑层次关系,但有更多的横向联系,概念特征也不一定要 分级贮存,可随时依存于上下级概念中,当两概念有越多的共同 特征或越被同时使用,则两个概念的联系越紧密,即它们之间连 线越短,强度越大。
启动 技能记忆 经典条件反射
第一节 长时记忆的种类
二 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 (一)概念:
对记忆内容有清楚的认识并能描述和报告其内容。 没有意识参与的记忆过认 (2)内隐记忆:任务分离范式、加工分离范式
内隐记忆的测量方法
知觉辨认(perceptualidentification) 词干补笔(word stem completion) 残词补笔(word-fragment completion)
包括日常经历和语义知识中的客观事实。后被试在MRI扫描仪中 听这些磁带。
第一节 长时记忆的种类
(五) 内隐记忆 (1)启动:当某个刺激(启动刺激)的出现影响了 对随后的测试刺激的反应时,启动就发生了。
第一阶段给被试呈现刺激(词、图形或面孔) 第二阶段给被试呈现残词、模糊的词快速呈现的词 或图等,要求被试进行命名或辨认。 测试指标为反应时或正确率。
实验一:遗忘症病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
沃林顿和韦斯克兰茨的实验 让遗忘症患者和控制组被试学习许多由24个词
组成的词表,然后用不同方式对他们的记忆情况 加以测量。 然后进行4种记忆测验:自由回忆与再认,模 糊字辨认和词干补笔。

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

第六章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研究的特点•第一,不再将长时记忆看作是单一的实体,而是采取分析的观点,认为长时记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和系统。

•第二,着眼于长时记忆的内部加工过程,重视信息的内部表征和组织,而不局限于研究各种外部因素的作用。

Endel Tulving, OC, FRSC, FRS (born May 26, 1927, in Estonia)长时记忆的类型•情景记忆(episodic memory)–是指对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的记忆;–与个人生活事件相关,具有自传体性质•语义记忆(semantic memory)–具有抽象和概括的特征,可以用一般的定义来描述。

区别•学习的速度的差异–情景记忆的学习速度快,语义记忆的学习速度慢。

•在信息提取方面的差异–先前对情景记忆信息的提取有助于以后相同信息的提取,例如你想起了某个事件,这次提取将有助于你以后更快地提取相同事件。

相反,对语义记忆信息的提取几乎不影响下一次提取。

•背景影响方面的差异–前后背景对情景记忆信息提取的影响更大。

我们能在不同的背景中提取一个词的意义,但当提取环境改变后,我们可能会记不住过去生活中发生的情景事件。

例如,我们在国外遇到一个熟人可能会认不出来。

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都是有关事实的知识记忆,它们都可以称为陈述性记忆。

所谓陈述性记忆是指有关事实的记忆,它可以通过语言来描述,并可在意识性的回忆中直接提取出来。

•程序性记忆–程序性记忆这个术语是关于怎么去做的记忆。

它包括所有表达一种行为而不是陈述一个事实的记忆。

常见的程序性记忆形式包括运动技能、语言获得、知觉学习及经典条件反射。

生理证据•一些研究者认为这些不同的信息类型是在大脑不同的区域存储的(Eichenbaun,1997)–给被试呈现一系列配对的词,让被试判断这两个词在意义上是否有联系(语义记忆)或者让被试判断这些词以前是否呈现过(情景记忆)。

–结果发现:被试执行语义记忆任务时,a波更活跃;执行情景记忆任务时,Ө波更活跃(Klimesch,et al.,1994)。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6章记忆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6章记忆
纹状体是习惯的形成和刺激—反应间的联系的基础,它的损 伤和病变会影响习惯的刺激—反应学习
大脑皮质负责感觉记忆以及感觉间的关联记忆,其中颞下回 皮质的损伤会影响视觉的辨识和联想记忆,颞上回皮质的损 伤会损害听觉识别记忆。
杏仁核与海马组织负责事件、日期、名字等的表象记忆,也 负责情绪记忆。
脑的其他部位,如丘脑、前脑叶基部和前额叶也都与不同种 类的记忆有关。(Desimone,1992)
强大和持续的刺激将导致能持续几周的长期记忆形成。强刺激 可引起信使分子cAMP和蛋白激酶A水平增高,这些信号到达细 胞核,引起突触蛋白质水平的变化。一些蛋白增加了,而另一 些蛋白数量减少。结果是突触的体积变大,使得突触功能持续 增强。与短期记忆不同的是,长期记忆需要生成新的蛋白质。 如果新蛋白的合成受阻,长期记忆将会阻断,而短期记忆却无 影响。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6章记忆
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
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 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 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保持时间 1s左右。
短时记忆: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 秒到2分钟。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 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容量相当有限;二是工作记忆,即输入信 息经过再编码,容量扩大。
严重的顺行性遗忘(anterograde amnesia,难以形成新的长时记忆):对 于所经历的事情的记忆只能保持一个短暂的时间,对于他来说,经常给他做 检查的医生每天见到似乎都是第一次见到。
中度的逆行性遗忘(retrograde amnesia,对过去所经历的事情的遗忘): 手术之前三、四天的大多数事情、甚至是11年之前的一些事情都遗忘了,更 早经历的事情能够记得。
内容的记忆;与语义记忆相对应;易受各种因素干扰;需要通过努力进 行提取 语义记忆: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如单词、概念、定理、公式、规则等。较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比较 稳定。 情绪记忆:以个人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运动记忆:以个人过去经历的运动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记忆,较易提取, 不易遗忘。

第六章 长时记忆

第六章 长时记忆

2、编码

编码特异性(encoding specificity), Thomson and Tulving(1970)提出,认为, 如果线索能够提供材料编码期间的有关加 工信息,则此线索就能够帮助提取,反之, 如果呈现的提示线索在编码时没有得到加 工,那么这样的线索不会增加提取的成功 率。
编码—提取范式

适当迁移加工理论
(三)研究范式

任务分离(task dissociation) 加工分离(process dissociation)
1、任务分离


任务分离,也叫实验性分离 (experimental dissociation) 任务分离的逻辑:若同一自变量使不同测 验任务有不一致或类似的结果,就可据此 推测完成这些不同测验任务的心理状态和 过程之间存在差异或类似。
2、加工分离


Jacoby(1991)提出加工分离程序 (process dissociation procedure,PDP)
基本思路 用两个彼此独立的测验:包含和排除,使意 识加工和无意识加工的作用相反,进而达到把内 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分离的目的。

产生式系统的组成

产生式系统,由产生式规则组成,每 个产生式规则均表述为“如果–那么” 的规则,或者更正式一些为“条件– 行动” 。规则中的“如果”部分指明 规则运用的“条件”。例如: 如果 天下雨 那么 带上你的雨伞
产生式系统的工作方式
产生式系统由目标来组织。产生式可以有多个相 关的目标,但是在每一时刻至少必须有一个目标 处于激活状态, 产生式系统执行完一个特定产生式规则后,还要 执行模式匹配来决定下一步执行哪个产生式。 在模式匹配中,系统做两件事: 1、 检查工作记忆中的内容,并且记录问题的哪 一部分已经解决和哪一部分仍需解决。 2、 系统把与当前状态相匹配的产生式规则应用 于尚未完成的问题中。

认知心理学 讲义第6章 长时记忆

认知心理学 讲义第6章 长时记忆
该模型能解释熟悉效应和典型性效 应。
三、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一)外显记忆
个体需要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 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记忆都 属于外显记忆。
(二)内隐记忆
1.定义
个体并非有意识地知道自己拥有这种 记忆,它只在对特定任务地操作中能自然 地表现出来,个体并没有进行有意识地操 作与提取。所以这种记忆也称无意识记忆 或无察觉记忆。
2.如果长时记忆存在表象代码,对不 一致的图画的反应时应长于一致的图画的 反应时;字词则无此问题。因为字词是语 言编码的。
Paivio 实验结果 (1)RT图画 < RT字词 (RT为反应时) (2)RT不一致图对 > RT一致图对
Paivio实验结果说明了在长时记忆中确 实存在着独立的表象编码系统。
4.集理论模型
该模型由Meyer提出,认为概念为语 义记忆的单元。每一个概念都由集信息和 要素来表征。集可以分为样例集或特征集。
鸟:
样例集:知更鸟、金丝雀、鸽子、夜莺、鹦鹉 属性集:是动物 有羽毛 有翅膀 会飞
在进行语义加工时,分别搜索两个属性 集,并根据两个属性集的重叠程度作出 决定。重叠程度高就进行肯定判断,反 之作出否定判断。例如对“金丝雀是鸟 的判断”。
(2)模型的加工过程
当概念出现的时候,该概念所在的网 络节点便被激活,然后激活便沿连线向四 周扩散。这种激活的数量是有限的,一个 概念越是长时间受到加工,激活的时间也 越长,从而有可能形成熟悉效应,另一方 面,激活也遵循能量递减的规律。
(3)模型的验证:
启动效应
先前的加工活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 所起的有利作用
认知心理学 第6章 长时记忆
精品
第一节 长时记忆概述
第二节 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

第六讲记忆案例

第六讲记忆案例

曲线前端上升部分,表示最初学习的材料容易记忆,称为 首因效应。曲线后端上升部分,表示最后学习的资料也容 易记忆,称为近因效应。

闪光灯效应:
在许多年前,曾有心理学家,在美国第 16任
总统被刺身亡后的33年,以179位中年以上 的人为对象,调查他是否还记得林肯遇刺的 时间、地点以及凶手的姓名等历史事件。

【联想记忆法】
接近联想法
两种以上的事物,
在时间或空间上同 时或接近,这样只 要想起其中的一种
相似联想法
把记忆的材料与自 己体验过的事物相 连结起来,记忆效 果就好。
对比联想法
当看到、听到或回
忆起某一事物时,
往往会想起和它相 对的事物。
便会回忆起另一种,
再想起其他。
(preserve 、reserve、 observe、deserve 4个 (University=由你玩 四年、Family=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black与white, superior与inferior, big与small)
1.每个人都有自己 的学习特征和学习 规律,这里只是代 表大多数人的情况;
【学习时间的安排】
2.在效率降低 之前做一些适 当的调整(如 体育锻炼)能 提升学习效率。
【选择最佳的复习时间】
艾宾浩斯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般说
来,一天中以上午十点到十一点之间记
忆效率最高,下午记忆效率逐渐下降,下 午五六点效率最低。但是,由于每一个人 的生活习惯与生物节律的差异,这一规律 并不适合每一个人,因此,应该注意找出 自己一天中效率最高的时间段,充分利用 这段时间进行记忆。
运动、 社交、 情感
记忆、 理解、 逻辑
A

第六章 长时记忆

第六章  长时记忆

佩维奥实验:
材料:画有一大一小两个物体的卡片(台灯—斑 马/印有一大一小两个名词的卡片(lamp-zebra)。并对 卡片上两个物体的大小比例和谐性进行操纵。实际物 体大的,图画/名词印得较大为比例和谐,反之,比例 失调。 被试任务:判断卡片上的物体或名词所指的物体 那个应该大些,那个应该小些。
假设:只有言语性质的编码,被试对图片反应时 应长于文字,因需将图画转换成词语。如存在表现编 码,反应时无需延长,且比例失调的文字卡片不冲突、 失调的图片冲突,反应时增加。
Conrad认为,概念与特征的层次距离对搜索或提 取所需要的时间影响小,而概念与特征联系的频率或 强度则决定搜索或提取的时间。
(2)、典型性效应
指对范畴或概念的典型成员的判断要快于对 非典型成员的判断。 如,鸽子和企鹅处于同一级水平,其上一级 概念都是鸟,距离一样,但是人们对“鸽子是鸟” 的判断要快于对“企鹅是鸟”的判断。
2、编码
(1)语义编码
有研究发现长时记忆信息提取时的错误常不是形 -音混淆,而是语义混淆。提示编码方式为语义编码 semantic code。 巴德雷1976研究提出语音相近会影响短时记忆, 语义相近影响长时记忆。得到萨克斯sachs1967年的 实验证实。
如,baddeley1966,向一组被试呈现一系列发音 相近的单词(mad,map,man),控制组呈现发音不 同的单词(pen,day,rig); 向另一组被试呈现语义相近的单词(huge,big, great),控制组呈现语义相差较大的单词(foul, old,deep)。 间以20分钟的分心作业,阻止复述,保证20分钟 后的回忆测试,信息提取的内容来自长时记忆。 发现语音相近的单词出现的错误不多,语义接近 的单词错误较多。

第六章 长时记忆

第六章 长时记忆

第六章长时记忆认知心理学关于长时记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义记忆,已有多种模型解释长时记忆中信息加工特点,这对于人类的学习有重要的启发,本章重点阐述有关语义记忆的研究。

第一节:长时记忆的类型一、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Tulving,1972)把长时记忆的类型分为两种:1、情景记忆接收和贮存关于个人的特定时间的情景或事件以及这些事件的时间-空间联系的信息。

2、语义记忆是运用语言所必需的记忆,它是一个心理词库,是一个人所掌握的有关字词或其他语言符号、其意义和指代物、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有关规则、公式和操作这引起符号、概念和关系的算法的有关组织知识。

例:情景记忆:去年这时下了一场大雪语义记忆:电流=电压/电阻二者关系:区别:情景记忆一般以个人经历为参照,以时间空间为框架,而语义记忆以一般知识为参加,可形式结构(如语法结构等)。

二、表象系统与言语系统(Paivio,1975)从信息编码的角度将长时记分为两个系统:1、表象系统:以表象代码来贮存关于具体的客体和事件的信息。

2、言语系统:以言语代码来贮存言语信息。

Paivio的理论认为,两个系统彼此独立又互相联系。

因此,人们也把其理论称为两种编码说或双重编码说。

例:表象系统:头脑于关于故乡的景色言语系统:头脑中记住的学科知识二者关系:语义代码是一种抽象的语义表征,具有命题的形式,语义代码又被称为命题代码或命题表征,表象代码是记忆中的事物的形象。

第二节:层次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动物鱼语义记忆的层次网络模型(Collins和Quillian,1969)实验根据概念间的距离呈现不同距离的命题,要求被试判断真伪,测量反应时,结果发现存在范畴大小效应,0级句子加工时间最短,而2级句子加工时间最长。

层次网络模型认为,长时记义中语义记忆的基本单元是概念,概念在记忆系统是有联系的,形成一个有层次的结构。

左图是概念体系的一个片断,位于最下层的“金丝雀”、“鲨鱼”等叫0级概念,“鸟”、“鱼”等叫1级概念,“动物”叫2级概念。

认知心理学-长时记忆

认知心理学-长时记忆

/about/
表象系统 言语系统
按信息提取的方式分:
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
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由加拿大心理学家 Tulving提出来。
情景记忆接受和贮存关于个人的特定时间的 情景或事件以及这些事件的时间-空间联系的 信息 对个人在一定时间发生事件的记忆,保持 的信息与特定的时间或地点联系。 “我在图书馆看书”
熟悉效应:
典型性效应:对一个 范畴或概念的典型成 员的判断要快于非典型成员的判断。
否定判断:层次网络模型难以对否定判断 的解释较困难。
判断同一范畴的两个词比判断不同范畴的两 个词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
层次网络模型的缺陷:
1. 该模型涉及的概念间联系的种类是极少的。 主要的连线仅有“是一种”、“有”、“会 ”等性质的关系。
某些智力落后症患者可以记住一些个人的 具体事件,但特别难于记住运用规则和其 他抽象的东西,说明他们的语义记忆受到 了更大的损害。
表象系统与言语系统
Paivio的双重编码说(两种编码说)
长时记忆可以根据信息编码的方式不同分为表 象系统和言语系统;
表象系统以表象代码(类比表征)来贮存有关 具体的客体和事件的信息;
激活在网络中的扩散将逐渐减弱。减弱与连线的 易进入性或强度成反比;连线的不同强度依赖于 其使用频率高低,使用频率高的连线有较高强度
激活还会随着时间或干扰活动而减弱。
当不同来源的激活在某一个结点交叉,而该结点 从不同来源得到的激活的总和达到活动阈限时, 产生这种交叉的网络通路就受到评价(肯定或否 定)。
信息之间的联结提供了提取路径,而且联结本 身就是记忆。
层次网络模型
1. 模型的结构
Collins和Quillian(1969)年针对言语理解 的计算机模拟提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忆区分的证据 -不同的发展时间进程


情景记忆、语义记忆以及程序性记忆可能有着不同的发 展时间进程。 Tulving(1993)指出,程序性记忆在婴儿期最先发展, 接着是语义记忆,最后才是情景记忆。 与语义记忆相比,情景记忆损伤是阿尔兹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中最早的、也是最普遍的 认知缺陷。 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进行性的退变性神经病。 病人意识清楚,但智力功能和获得知识的技能普遍降低, 特别是记忆明显受到损伤。
记忆区分的证据 -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来自有关遗忘症病人的研究。 研究发现,甚至是严重的遗忘症病人也能学习新的运动 技能。如,著名的内侧颞叶切除病人HM,尽管不能有 意识地回忆在他生活中新事件以及关于世界的新事实, 但是他能够学习新的视觉运动技能,如在镜子中阅读。 此外,Knowlton等(1996)的双分离(double dissociation)实验结果也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他们发现, 遗忘症病人记忆缺陷的模式和HM相似,而帕金森病人 则相反,程序性记忆损失,但陈述性记忆正常。记来自区分的证据 -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神经成像证据。 使用PET技术,Tulving(1989)发现,语义提取任务 (回想非个人的一般知识)激活了大脑皮层后部,情景 提取任务(回想特定的个人经历)激活了大脑额皮层。 情景和语义记忆提取在神经基础上的差别,可以通过两 种提取在认知过程上的差别来理解。 提取情景记忆时,作为提取事件的一部分,与过去情景 相联系的独特的背景信息,也得到通达。然而,提取语 义记忆时,人们不需要通达那些背景信息。

三、表象系统和言语系统

语义代码是一种抽象的意义表征,具有命题的形式。 命题可用句子来表述,但不是句子,而是事物意义 的抽象表征或反映事物情况的思想。因此,语义代 码又称为命题代码或命题表征。 表象代码是记忆中的事物的形象,视觉表象被看作 一种主要的表象代码。表象代码有着与实际知觉相 似的性质,并且与外部客体类似,所以被看作类比 表征。

两种编码说


Paivio(1975)从信息编码的角度将长时记忆分为两个 系统,即表象系统和言语系统。表象系统以表象代码来 贮存关于具体的客体和事件的信息。言语系统以言语代 码来贮存言语信息。 这个观点被称为双重编码说。 按照双重编码说,在长时记忆中存在两种独立的编码系 统,它们是语义编码系统和表象编码系统。 现在一致认为,语义代码在长时记忆中占重要地位。焦 点在于,是否承认语义代码以外还存在表象代码。
内隐记忆存在的证据-2

对其他类型脑损伤病人的研究。 Winograd,Goldstein等人(1999)发现,尽管AD 病人对陌生面孔图片的外显再认受到损伤,但是, 他们在面孔偏好测验中,显示出对先前曝光过的陌 生面孔的偏爱,即出现纯粹曝光效应(mere exposure effect)。 从测量方式上看,纯粹曝光效应属于一种内隐记忆 测验。
第六章 长时记忆
第六章 长时记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长时记忆的类型 层次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 集理论模型和特征比较模型 HAM ELINOR 记忆中的认知控制
第一节 长时记忆的类型

认知心理学对长时记忆的研究有两个特点。1)不再 把长时记忆看作单一的,而是采取分析的观点,认 为其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或系统。2)着眼于长时记忆 的内部加工过程,重视信息的内部表征和组织。 一、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二、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三、表象系统与言语系统
记忆区分的证据 -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加拿大病人KC在一次摩托车事故中,大脑皮层左右两 个半球均受到损伤。KC的语义记忆非常好,但情景记 忆较差(Tulving,1989)。 Vargha-Khadem等人(1997)的三个遗忘症病人(1422岁,分别在出生、4岁和9岁时损伤双侧海马),不能 记得每天发生的事件,但能够在普通的学校上学,并且 语言理解、识字和事实性知识都能达到平均的水平。 表明,记忆的情景和语义成分部分地可以分离,只有情 景记忆完全依赖海马。


外显记忆测验和内隐记忆测验

外显记忆测验: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和再认。 共同特征:外显地参照特定的学习情节、并对特定 的学习情节进行有意识回忆。 内隐记忆测验:词干补全、残词补全、指明几个刺 激中自己偏爱的哪一个、词汇判断和知觉辨认等。 共同特征:无需后来有意识的回忆,而是通过先前 学习情节中所获得的信息对后来作业的促进作用表 达出来。


内隐记忆存在的证据-1


最有力证据来自对遗忘症病人的研究。 Warrington和Weiskrantz开创性的研究了四名遗忘 症病人。 让被试完成回忆和再认任务。结果发现,同控制组 的正常被试相比,这些病人在这两项外显记忆任务 上的成绩要差。 还要求被试完成内隐测验任务。结果发现,遗忘症 病人与正常被试完成得一样好。
第二节 层次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

一、层次网络模型 层次网络模型(Hierarchical Network Model)由 Quillian和Collins(1969)提出。是认知心理学中第 一个语义记忆模型。 这个模型原本针对言语理解的计算机模拟而提出的, 称作“可教的言语理解者”(Teachable Language Comprehender)。

一、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一个人对事实和事件的回忆。 程序性记忆,一个人对自己通过练习后所获得的技能或 经验的记忆。 在陈述性记忆又分为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 语义记忆,个体对客体事实的记忆,是被组织起来的一 般知识,包括相当稳定的知识结构。不依赖于个人所处 的特定时间或地点,总可用一般的定义来描述。 情景记忆是指个体对事件的自传体记忆,是关于自己过 去经历的特定事件或情节的记忆。
二、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根据一个记忆是直接进行测量,还是间接进行测量, 记忆可以分为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和内隐 记忆(implicit memory)两种。 直接测量-外显记忆; 间接测量-内隐记忆。 最主要的区别:是否要求被试对先前经历进行有意 识回忆,外显记忆(是)VS内隐记忆(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