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专题三(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合集下载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优秀教学案例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优秀教学案例
2.以故事化的语言讲述历史事件,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运用角色扮演、模拟辩论等方式,让学生站在不同立场分析历史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实证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如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过程等。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4.通过问题驱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原因、过程及影响。
(二)讲授新知
1.运用多媒体展示历史场景,生动形象地讲述历史事件,如通过视频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过程。
2.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如介绍垄断组织出现背景下的企业家事迹。
3.通过时间轴或流程图,展示历史事件的进程,如以图解形式展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及完善过程。
4.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及影响,如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主要内容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包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垄断组织的出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及完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等。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近代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认识历史事件的联系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能力。
5. 教学内容与过程:本节课的讲授新知环节运用了多媒体展示、讲故事、时间轴等多种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历史事件。同时,本节课还注重联系现实,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这种教学内容与过程的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时空观念和应用能力。

专题三第一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专题三第一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
交汇、碰撞。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摆脱隔绝状况,逐渐 踏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文化历程。
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
中英交战两年了,道光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9月14 帝还不知道英国在何方。他 说明鸦片战争以前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 日),英王特使马戛尔尼到了北京, 派人审问英俘,竟提出这样 导致统治者闭目塞听,虚骄自大,其无知达到了 可笑的问题:“究竟该国地 乾隆在承德接见他,说:“天朝物产 方周围几许?”“英吉利到 惊人的地步;中国人不了解世界形势的发展。也 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 回疆有无旱路通?”“与俄 以通有无”等等。 反映传统的华夷文化观使中国人养成一种强烈的 罗斯是否接壤?”
文化自恋心理和文化优越感(“贵华夏,贱夷 材料 因为许多洋人不肯向中国官员下跪,于是许多中国人便 狄”,认为西洋是化外夷狄)。 认定洋人的腿弯不了,倒下就站不起来。
一、地主阶级抵抗派——“睁眼看世界”
1.背景
⑴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鸦片战争前,国势日
衰,矛盾尖锐;清朝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妄自尊大,不能 自拔;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加紧对外扩张。)
制度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 等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 用; 感受林则徐等有识之士敢于面对现实、冲破藩篱、放眼 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和创新勇气;增强爱国 意识和现代化意识。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 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 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 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优秀教案(3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优秀教案(3页)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1课时“顺乎世界之潮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和掌握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了解和掌握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民主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基本活动和结果;②通过对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过程内容的的理解和运动失败原因及历史意义的分析,逐渐形成综合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比较和评价,形成对二者清楚的认识,并形成辨别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教师通过重点讲述的方法,介绍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突出他们超越自己时代的地方,引导学生准确评价历史人物。

②引导学生结合以前所掌握的知识,分析本节内容所涉及的思想产生的原因,对推动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法,认识这些先进人物的开拓精神及时代带给他们的局限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受先辈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前赴后继的,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勇气。

体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

②通过对先进人物思想和事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一种责任心,努力做一个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在先辈们努力奋斗的基础上早日把中国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

【重点难点】重点: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是以一段一分钟左右的《圆明园》视频导入,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到近代中国被侵略的事实,摆在中国人面前的是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该往何处去,中国人又该何去何从,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以此导入本课所学。

一、睁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1、背景:(1)鸦片战争前,清朝长期实行闭关政策,并且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对世界大势一无所知;(2)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日益加剧;(3)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扩大,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逐渐传入中国;(“西学东渐”);(4)为了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说明:A、“世界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实际情况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全面先进。

人民办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节顺乎世界之潮流PPT课件

人民办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节顺乎世界之潮流PPT课件


新思想(地主阶级抵抗派)
乎 学习器物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

之 潮 学习制度 流
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民主共和(资产阶级革命派)
一、睁眼看世界—学习西方技术、器物
1、背景(原因): (1)鸦战前,国势日衰,矛盾尖锐; (2)读书人大多远离社会现实; (3)清朝长期闭关锁国,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 的迷梦中,妄自尊大,不能自拔; (4)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鸦片战争后,对中国的 冲击加剧
近代中国 思想解放
一个主题 一个方向 三个阶段
一个主题
中国向何处去?
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与繁荣, 向西方学习,寻求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
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的” 维新变法
向西方学习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三个阶段
器物
制度
思想文化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陈旭麓: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 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顺乎世界之潮流”
19世纪后半期的世界潮流是什么?
资本主义: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充实了资本主义的 经济基础,使资本主义成为了一股不可阻挡的世 界性潮流。1861年沙皇俄国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 改革,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废除了南方的奴隶 制度,1868年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运动,1871年 德意志、意大利分别完成统一,走上了资本主义 道路。
学习西方的技术,器物
二、洋务派观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是指中国的封建文化。 “西学”:是指资产阶级文化。
李鸿章
“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

必修三专题三1“顺乎世界之潮流”

必修三专题三1“顺乎世界之潮流”

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报刊 革命团体
3、代表人物及主要活动
(1)孙中山
“医术救 人,所济 有限”, 而“医国” 比“医人” 更重要。
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国”的 主张。
(2)章太炎
(3)邹容
命 世于我不界我不我 不 者 界二中可列中可中 革 ! 上十国不强国不国 命 革 ,世欲革并欲革欲 。 命 不纪长命雄与命独 哉革可新存。,世。立 ! ,
(1)含义: 在坚持中国君主专制度和传统的伦理道德、 纲常名教的基础上,引进、学习和使用西方的 科学技术、生产工艺,以求富国强兵。 (2)目的: 维护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维护清 王朝的统治 (3)实践:洋务运动(军、民、学、海)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4)评价:积极:进一步促进了西学在中国 的传播,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迈出了中国 近代化的第一步。局限: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封 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建制度。结果: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 动的失败。
《海国图志》被誉为近代中国学习
西方的“启蒙书”,以下材料反映
了作者“向西方学习”的哪些思考? “然则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
先立译馆,翻夷书始。”方法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 夷。”
必要性 内容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
异:(方式、政体)
①维新派主张实行维护清王朝统治前提下 进行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 ②革命派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四)革命的实践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 国临时政府大总统合影
袁世凯
先驱者探索呈现怎样的趋势?

精品课件系列 人民版 必修三 专题三 第一节“顺乎世界之潮流”

精品课件系列 人民版 必修三 专题三 第一节“顺乎世界之潮流”

近 代 中 国 思
一个主题
救亡图存
一个方向 想 解 放 三个阶段
向西方学习
器物
制度
思想文化
历程特点:由表及里、逐步深入。 历程特点:由表及里、逐步深入。
⒈ 早 期 维 新 思 想
条件: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的开展, 条件: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 的开展 资本主义的产生 的产生。 资本主义的产生。 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冯桂芬) 。(冯桂芬 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冯桂芬)
: 主 : 本主义 : : 。 战 , 的 , , , 展资本主义, 展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 资
“ 中 学 为 体 , 西 学 为 用 ” 背景: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面临内忧和外患。 背景: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面临内忧和外患。 世纪60年代 内忧和外患 有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阶级矛盾尖锐; (内:有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阶级矛盾尖锐;外: 有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严重) 有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严重) 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 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以封建伦理纲常作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封建伦理纲常作 危机) 为 国 , 用西方 危机) : , 中国 代 的 。
维新思想主要宣传者:梁启超 维新思想主要宣传者 梁启超(1873-1929) 梁启超
“誓杀尽天下君主,使 誓杀尽天下君主, 流血满地球, 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 恨” 我自横刀向天笑,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激进的维新者:谭嗣同 激进的维新者 谭嗣同(1865-1898) 谭嗣同
乾隆说: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 乾隆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 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 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 丝斤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丝斤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在澳门开设洋行, 日用有资, 在澳门开设洋行,俾(使)日用有资,并沾余 润。”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统治者闭目塞听,对世界一无所知。 统治者闭目塞听,对世界一无所知。

《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3)

《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3)

顺乎世界之潮流一、内容及其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顺乎世界之潮流指的是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节的内容,其核心是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思想历程,理解它关键就是要要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必修一必修二中的相关知识,本节课的内容顺乎世界之潮流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

由于它还与政治学科有比较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并有拓宽视野的作用,是本学科的核心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地主阶级抵抗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解决重点的关键是用重点讲述的方法,介绍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突出他们超越自己时代的地方,引导学生准确评价历史人物。

引导学生结合以前所掌握的知识,分析本节内容所涉及的思想产生的原因,对推动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法,认识这些先进人物的开拓精神及时代带给他们的局限性。

二、目标及其解析1、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2、目标解析:(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就是要理解掌握先进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原因、代表人物及主张,掌握早期维新思想的提出、维新思想的发展、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掌握民主共和国方案的提出、宣传、发展以及初步实现。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就是要掌握维新变法思想对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起了重要的作用。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1)难以理解康有为“托古改制”的思想,既为他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伏笔,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不能从历史大背景以及康有为的阶级立场,本人生活经历等角度进行全面分析,解决这一问题可以(2)同为资产阶级,为什么会同时有改良和革命两派势力,他们又有什么样的差别?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缺乏历史地辩证思维。

高中历史必修三 专题三 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

高中历史必修三 专题三 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程标准: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一、“睁眼看世界”1.背景(1)鸦片战争前,清朝国势日衰,但统治者依然盲目自大,麻木不仁。

(2)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惊醒了一批爱国知识分子。

2.代表人物及思想(1)林则徐:编译《四洲志》《华事夷言》,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编成《海国图志》,这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书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3)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形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并以此指导了洋务运动。

二、维新变法1.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1)原因: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一些有识之士突破了“器物”的限制。

(2)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

2.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发展(1)时间:19世纪90年代。

(2)代表人物及主张:代表地位主要思想康有为维新变法第一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出版《孔子改制考》,认为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梁启超维新思想主要宣传者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废科举,变官制谭嗣同维新派中的激进派对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大胆批判;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严复理论宣传贡献巨大《天演论》中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3.实践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一场维新变法运动,高潮是“百日维新”。

4.意义(1)具有爱国性:维新派提出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机,充满着爱国主义激情。

(2)具有进步性:维新派要求改革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3)具有启蒙性:维新派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具有启蒙意义。

(4)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教学设计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教学设计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4.结合课本内容,详细讲解我国在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当前世界格局中我国的地位。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安排以下活动: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个历史事件或我国在其中的地位进行讨论。
2.提供相关资料和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如:“工业革命对我国的影响有哪些?”“两次世界大战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作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与世界历史发展相关的图片,如工业革命时期的机器、两次世界大战的战场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背后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2.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近代史知识,如:“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作用?”通过这些问题,帮助学生复习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难点:引导学生从全球视野出发,关注国际事务,树立正确的国际观念。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运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采用案例教学法,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为“顺乎世界之潮流”,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近代以来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认识我国在其中的角色和地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与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顺乎世界之潮流“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顺乎世界之潮流“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的生活方式、 经济生产和社会交往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推动了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通讯工具发展
从书信、电报到电话、互联网等现代 通讯工具的发展,使得信息传递更加 迅速和便捷。
07 总结与反思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回顾
01
鸦片战争后的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标志
06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与 特点
物质生活变迁及原因分析
服饰变化
从长袍马褂到西装革履,再到中山 装、旗袍等,服饰的变迁反映了时
代的变迁和审美观念的变化。
原因分析
随着西方饮食文化的传入,中国 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如西餐、
面包等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
饮食结构变化
近代以来,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 逐渐改善,出现了新式里弄、公 寓、花园洋房等住宅类型。
居住条件改善
物质生活变迁的原因主要包括西方 文化的传入、社会经济的发展、政 治制度的变革等多方面因素。
社会习俗变化及原因分析
婚姻习俗变化
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 逐渐受到挑战,自由恋爱、文明婚礼等
新型婚姻习俗开始流行。
节日习俗变化
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等逐渐传 入中国,与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中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顺乎世界之 潮流“
目录
• 引言 •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影响 • 近代中国教育改革与实践 •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与特点 • 总结与反思
01 引言
专题背景与意义
专题背景
介绍“顺乎世界之潮流”这一思想的 历史渊源和时代背景,包括中国近代 以来的社会变革、西方文明的冲击以 及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等。

公开课教案——顺乎世界之潮流

公开课教案——顺乎世界之潮流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教学简案单元引言分析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思想界逐渐出现西学热,主X向西方学习。

以“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变法、追求某某某某、提倡某某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为标志,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研究思想解放,探求强国之路。

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

由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到学习社会政治学说。

五四运动后,向苏俄学习,走“十月革命”的道路,终于找到一条自己的路。

中国人民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内容。

一个主题:中国向何处去?一个方向:向西方学习三个阶段:学器物——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学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建立君主立宪制学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一“顺乎世界之潮流”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等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感受林则徐等有识之士敢于面对现实、冲破藩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和创新勇气,增强爱国意识和现代化意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X;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3、中国人民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探究与当时世界形势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联系必修①②的有关内容,讨论近代中国人思想解放的时代背景。

2、运用制表或列举的方式,将学西方、寻变革的思想历程梳理清楚。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激发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认识到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教学重点: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思想教学难点:康有为“托古改制”的原因;比较地主阶级抵抗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异同。

教学过程设计导课:鸦片战争前夕的对比(图片)一、“睁眼看世界”(1)引导学生回顾有关鸦片战争前后的内容,分析睁眼看世界的原因。

顺乎世界之潮流

顺乎世界之潮流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思想文化
了解历史
近代中国第一批书籍 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 随着姚莹的《康輶(yóu)纪 行》、徐继畬(y ú)的《瀛 环志略》 等新著述不断出现,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 一股社会思潮。从此,为抵御 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 主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 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徐继畬
理解历史
材料一:林则徐在广东主持军务期间,积 极探求西方军事技术科学,引进西方先进船 舰大炮并加以仿制。他主张建立一支“器良、 技熟、胆壮、心齐”的新式水师。 材料二: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 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 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 ①林则徐和魏源共同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②我们应如何评价林、魏的思想主张。
开近代中国由爱国而研究、 学习西方的先河。
了解历史
魏源与《海国图志》
魏源的《海国图志》据林则徐主持翻译的《四洲志》等著作、 综合自己的研究所得而增订辑成。该书1842年初的刻本为50卷, 1847年扩至60卷,1852年再增为120卷。 《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论断。 他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除了朝廷腐朽无能之外,另一个重 要原因是中国在军事技术方面的落后。所以,他强烈谴责封建顽 固守旧势力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的陈腐观念,极力主 张面对中国现实,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力求达到“以夷攻 夷”、“以夷款夷”、“得西洋长技为中国长技”。 1854年(咸丰四年),日本翻刻了《海国图志》(60卷本), 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给日本思想界增添了无限活力。日本 思想家纷纷争读,奉之为“宝鉴”。日本面临着重蹈中国鸦片战 争覆辙的危险,各界深感不安。《海国图志》所着力宣传的“师 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恰于此时传入日本,正好迎合了日本人民 改变本国命运的心态,遂掀起轰轰烈烈的“攘夷倒幕”运动。明 治维新与《海国图志》有极深的思想渊源,这一点中日两国学者 的看法基本相同。

新课标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1“顺乎世界之潮流”

新课标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1“顺乎世界之潮流”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潮流”某某省仪征中学王玉兵(211900)[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向西方学习”的主要著作、主X;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历程中的影响;3.归纳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以及每一历史阶段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特征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搜集相关人物资料,介绍,开展集体讨论。

2.教师充分创设材料与问题情景开展课堂教学。

3.教学中教师有机渗透相关的史学理论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近代中国人民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与创新勇气,树立为振兴中华,刻苦读书,敢为天下先的现代意识。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受先辈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前赴后继的,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勇气。

体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

[课时] 1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

[难点] 分析各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课堂设计]导入新课:《导语》一个主题:中国向何处去?一个方向:向西方学习,向现代化过渡三个阶段:①学器物(林则徐、魏源;洋务派)②学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③学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为中国人民提供了新的救国理论《一“顺乎世界潮流”》引导学生回顾高中历史必修一中有关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状况的内容,使学生了解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背景。

交代: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是一个由器物到制度、由立宪到某某的递进过程,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睁眼看世界”(学西方先进技术)1.背景(1)国内:鸦片战争前,清朝国势日趋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读书人远离社会现实;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迷梦中。

1高二历史人民必修3配套课件:专题三 1 “顺乎世界之潮流”

1高二历史人民必修3配套课件:专题三 1 “顺乎世界之潮流”

学习·探究区
学案1
三、走向共和
1.兴起背景
(1)维新变法运动失败,改良道路在中国受挫。
(2)《 辛丑条约 》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本 学
2.形成和传播
案 栏
(1)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创办刊物、组织团体等方式传
目 开
播革命思潮。

①1894 年,孙中山在“兴中会”誓词中,明确提出了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栏 目
2.概况

关 代表
地位
主要思想
康有 维新变法第一 《 孔子改制考 》,用孔教


名义提出变法要求。
学习·探究区
学案1
①指出 变法 是历史发展
梁启 维新思想主要 的必然;②主张实行君主立


宣传者 宪制;③指出变法之本在育


人才,废科举,变官制。

目 开
①对君主专制 政体和 纲常
关 谭嗣 维新派中的
学习·探究区
【深化探究】
学案1
探究点 维新变法思想
材料 康有为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
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从根本上动摇
本 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他

案 还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

目 开
主张变革的先师。

学习·探究区
思考
(1)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有何特点?为什么?
Hale Waihona Puke 名教 大胆批判。②谴责专同 激进派
制君主是“ 大盗 ”。
学习·探究区
学案1
本 学 案 栏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了解和掌握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民主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基本活动和结果;通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重点讲述的方法,介绍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突出他们超越自己时代的地方,引导学生准确评价历史人物。

“情境—体验-探究-感悟”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创设具体的情景,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逐步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近代中国人民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与创新勇气,树立为振兴中华,刻苦读书,敢为天下先的现代意识。

体悟到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种要素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之中,无论任何个体、任何民族或任何国家都无法在自我隔绝中实现一支独秀,进一步养成开放的学习心态与世界意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重难点:重点:林则徐、魏源的主要思想和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主要主张。

难点:林则徐、魏源思想和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在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影响。

教学设计:情境导入:图片“两种文明的碰撞”。

师生共同感受19世纪前期中国和西方的差距。

师:以鸦片战争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对漫长而稳定的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想等系统产生了重大的撞击。

立足于数千年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士大夫群体中,出现了极少数的对西方文明的认知远在他人之上的人物。

如何顺应世界之潮流,如何认识自己,如何面对西方,如何改造传统的中国,他们进行着自己的思考和探索。

中国的思想界,开始出现一位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人物,他们勇敢地引领时代风气之先,艰难的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

20世纪以前,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孙中山等是他们中的代表人物。

一、器物的变革——睁眼看世界(一)感知历史请学生简单介绍林则徐、魏源的生凭,教师出示典型图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专题三(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程标准: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考试内容与要求:概述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学习要求:说出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主张,归纳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促进近代中国思想启蒙、推动中国社会变革所起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课文,认识那些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人物,了解他们的主要思想;初步认识历史发展的进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先进人物的思想和主张并不一定被同时代的人欣赏或接受。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理性地、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以前所学专题的相关内容,分析这些思想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推动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认识这些先进人物的开拓性及时代带给他们的局限性。

教师可以通过重点讲述的方法,介绍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突出他们超越自己时代的地方,引导学生准确评价历史人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先进人物思想和事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一种责任心,努力做一个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在先辈们努力奋斗的基础上早日把中国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

重点: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思想。

难点:康有为“托古改制”的思想,既为他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伏笔。

通过讲述,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康有为的这种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了解在中国进行变革的困难;同为资产阶级,为什么会同时有改良和革命两派势力,他们又有什么样的差别?这也是要为学生解决的一个问题。

教学流程
解读课题:《“顺乎世界之潮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让同学们通过对一批又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围绕如何使中国“顺乎世界之潮流”而进行的探索的了解,感受他们的思想主张与爱国情
怀。

中国知识分子,为了追求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与繁荣,向西方学习,寻求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

“一个方向”就是“向西方学习”。

“三个阶段”就是“器物→制度→思想文化”。

先进的中国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器物,通过维新变法运动学习西方的制度,通过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循序渐进,不断深化。

一、“睁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
1.背景
⑴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⑵西方科技和文化思想逐渐传入
⑶林则徐魏源在与西方人打交道中改变了对西方看法
⑷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下,先进知识分子开始觉醒
2、目的: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3、核心内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4、倡导者—林则徐、魏源
(1)林则徐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理由是什么?
(①重视收集西方信息,打探西方情报;②设译馆,编译外国书籍和报刊如《四洲志》、《华事夷言》等;
③仿制西方战舰;④最先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2)魏源
开新思想之先河,前无古人;
创师外夷之长技,后有来者
出示材料: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请学生回答:
材料反映出作者的一种什么样的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林则徐、魏源眼里的西方长技是什么?(坚船利炮;军事科技;技术;器物……)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这一主张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
(含义:学习西方的长处;抵抗西方侵略,战胜敌人。

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意义:成为近代学习西方的
过渡:你觉得早期先进的中国人冲破藩篱,睁开眼睛,看到的是怎样的世界?全面吗?
当长期闭目塞听的中国人睁开眼睛看清世界的时候,他们看到的世界是:中国的制度是先进的,西方的技术是先进的。

所以睡眼腥松的中国人面前的世界是模糊的。

不全面。

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模糊的,是否可以全盘否认?你觉得他们的主张有何地位?
5.评价
积极性:迈出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启迪人们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局限性:学习西方只停留在器物层面,没有冲破封建主义束缚,因此也就不可能寻求到真正的强国御侮之道。

延伸:你觉得林则徐等人学习西方必须冲破哪些障碍?
传统守旧观念;胆量;智慧(放眼世界,关注现实,承认不足);……
温家宝总理以林则徐诗句作为工作态度的追求:“我心里总默念着林则徐的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就是我今后工作的态度。


岁月如逝,到了19世纪90年代,中国似乎清醒了,因为他们看到的世界比原来清淅多了。

二、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1.背景
思考有哪些核心因素推动了维新思想的深入发展?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政治: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并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文化:早期维新思想的兴起
过渡:假如你是19世纪末期的一位资产阶级爱国者,你觉得怎样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既要政治变革,又要救亡图强。

两者结合起来。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应运而生。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了解归纳他们的主要主张。

2.维新派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根据课本,请同学们完成下面表格:
(1)康有为的变法思想有什么特点?——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作为立志要改革的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康有为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始终弱小;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


(2)谭嗣同:维新派中的激进派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临刑之时,他神色不变,临终时还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充分表现了一位爱国志士舍身报国的英雄气概。

(3)严复:
被称为中国启蒙思想第一人。

代表作《天演论》认为万物均按“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变化,“物竞”就是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优种战胜劣种,强种战胜弱种;“天择”就是自然选择,自然淘汰,生物是在“生存竞争”和“自然淘汰”的过程中进化演进的。

问:严复把它翻译到中国来,用意何在?
胡适、鲁迅、陈独秀、李大钊、郭沫若、毛泽东等人都深受影响。

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一批一批的传统士人在洗了脑子之后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

就其历史意义而言,这种场面,要比千军万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

3.维新变法
1894年,甲午战争清政府遭到惨败,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领导了“公车上书”,使得维新思想开始由理论转向实践。

1898年,面对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狂潮,康有为第六次上书。

光绪帝采纳,颁布《定国是诏》,“戊戌变法”由此展开,但因顽固势力反对,不久便夭折,史称“百日维新”。

4.维新变法思想影响
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爱国运动——政治
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思想
批判封建制度,客观上有利于革命思想传播——进步
三.走向共和——资产阶级革命派
1.民主共和方案的提出
孙中山1866年出生在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受其大哥孙眉资助到香港西医书院读书,毕业后成为一个高明的医生,但后来他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

从此放弃了医生的职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初步形成。

1894年,兴中会成立,它的纲领是什么?(“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国”)
1905年,同盟会成立,它的纲领是什么?(“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上述纲领中,概括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政治主张是什么?(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
2.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
根据教材,请同学概括论战的阵地、内容、实质、影响是什么?
阵地:《民报》《新民丛报》
内容:三个要不要
实质:革命道路与改良道路,民主共和政体与君主立宪政体之争
意义:①大大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了舆论准备。

②共和国的主张得到拥护,扩大了革命影响,壮大了革命的阵营。

3.康、梁维新派与孙中山革命派的救国方案有何异同?
主要目的相同:①走资本主义道路;②改变封建专制制度;③挽救民族危机。

两者的方式和政体目标不同:①维护派保留清王朝前提下,通过自上而改革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②革命派通过武装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拓展:本课我们学习了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向西方学习的史实,请同学们列表归纳。

课后探究:
今日之潮流又是什么?我们该如何顺乎这个潮流?
(和平发展。

与时俱进,开放的世界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