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朱军,第三版)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复习总结
遗传学复习附答案(朱军)
遗传学复习附答案(朱军)名词解释:第⼀章绪论1.遗传学(genetics):2.遗传(heredity):3.变异(variation):是指后代个体发⽣了变化,与其亲代不相同的⽅⾯。
4.表型(phenotype):⽣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所有形态特征、⽣理特征和⾏为特征称为表型。
5.基因型(genotype):个体能够遗传的、决定各种性状发育的所有基因称为基因型。
第⼆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6.⽣殖(reproduction):⽣物繁衍后代的过程。
7.有性⽣殖(sexual reproduction):通过产⽣两性配⼦和两性配⼦的结合⽽产⽣后代的⽣殖⽅式称为有性⽣殖。
8.同源染⾊体(homologous chromosome):⽣物的染⾊体在体细胞内通常是成对存在的,即形态、结构、功能相似的染⾊体都有2条,它们成为同源染⾊体。
9.⾮同源染⾊体(non-homologous chromosome):形态、结构和功能彼此不同的染⾊体互称为⾮同源染⾊体。
10.授粉(pollination):当精细胞形成以后,花粉从花药中释放出来传递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授粉。
11.双受精(double fertilization):被⼦⾷物授粉后,花粉在柱头上萌发,长出花粉管并到达胚囊。
2个精⼦从花粉管中释放出来,其中⼀个与卵细胞结合产⽣合⼦,以后发育为种⼦胚,另⼀个与2个极核结合产⽣胚乳原细胞,以后发育为胚乳,这⼀过程称为双受精。
107. 常染⾊体(autosome):在⼆倍体⽣物的体细胞中,染⾊体是成对存在的,绝⼤部分同源染⾊体的形态结构是同型的,称为常染⾊体。
99. 等位基因(alleies):位于同源染⾊体相等的位置上,决定⼀个单位性状的遗传及其相对差异的⼀对基因。
116. 核型(karyotype):每⼀⽣物的染⾊体数⽬、⼤⼩及其形态特征都是特异的,这种特定的染⾊体组成称为染⾊体组型或核型。
117. 核型分析(karyotype analysis):按照染⾊体的数⽬、⼤⼩和着丝粒位置、臂⽐、次缢痕、随体等形态特征,对⽣物河内的染⾊体进⾏配对、分组、归类、编号和进⾏分析的过程称为染⾊体组型分析或核型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遗传学》课后答案(朱军主编)
《遗传学》第三版课后习题及答案(主编朱军)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练习)一、解释下列名词:染色体染色单体着丝点细胞周期同源染色体异源染色体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单倍体联会胚乳直感果实直感二、植物的10个花粉母细胞可以形成:多少花粉粒?多少精核?多少管核?又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多少胚囊?多少卵细胞?多少极核?多少助细胞?多少反足细胞?三、玉米体细胞里有10对染色体,写出下列各组织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四、假定一个杂种细胞里含有3对染色体,其中A、B、C来自父本、A’、B’、C’来自母本。
通过减数分裂能形成几种配子?写出各种配子的染色体组成。
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遗传学上各有什么意义?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什么不同?用图解表示并加以说明。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名词:染色体:细胞分裂时出现的,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丝状或棒状小体,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是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有一定数目、形态和大小。
染色单体:染色体通过复制形成,由同一着丝粒连接在一起的两条遗传内容完全一样的子染色体。
着丝点:即着丝粒。
染色体的特定部位,细胞分裂时出现的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此部位不染色。
细胞周期: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后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称为细胞周期(cell cycle)。
同源染色体:体细胞中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
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来自生物双亲,在减数分裂时,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形状、大小和结构都相同。
异源染色体:形态结构上有所不同的染色体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一般不能两两配对,形状、大小和结构都不相同。
无丝分裂:又称直接分裂,是一种无纺锤丝参与的细胞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又称体细胞分裂。
整个细胞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先是细胞核分裂,后是细胞质分裂,核分裂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朱军遗传学(第三版)习题答案之欧阳语创编
朱军遗传学(第三版)习题答案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1.半保留复制: DNA分子的复制,首先是从它的一端氢键逐渐断开,当双螺旋的一端已拆开为两条单链时,各自可以作为模板,进行氢键的结合,在复制酶系统下,逐步连接起来,各自形成一条新的互补链,与原来的模板单链互相盘旋在一起,两条分开的单链恢复成DNA双分子链结构。
这样,随着DNA分子双螺旋的完全拆开,就逐渐形成了两个新的DNA分子,与原来的完全一样。
这种复制方式成为半保留复制。
冈崎片段:在DNA复制叉中,后随链上合成的DNA不连续小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转录:由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RNA 的转录有三步:①RNA链的起始;②RNA链的延长;③RNA链的终止及新链的释放。
翻译:以RNA为模版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即称为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小核RNA:是真核生物转录后加工过程中RNA的剪接体的主要成分,属于一种小分子RNA,可与蛋白质结合构成核酸剪接体。
不均一核RNA:在真核生物中,转录形成的欧阳语创编RNA中,含有大量非编码序列,大约只有25%RNA经加工成为mRNA,最后翻译为蛋白质。
因为这种未经加工的前体mRNA在分子大小上差别很大,所以称为不均一核RNA。
遗传密码:是核酸中核苷酸序列指定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的一种方式,是由三个核苷酸组成的三联体密码。
密码子不能重复利用,无逗号间隔,存在简并现象,具有有序性和通用性,还包含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简并:一个氨基酸由一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现象。
多聚核糖体:一条mRNA分子可以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一串核糖体,成为多聚核糖体。
中心法则:蛋白质合成过程,也就是遗传信息从DNA-mRNA-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到DNA的复制过程,这就是生物学的中心法则。
2.答:DNA作为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1)每个物种不论其大小功能如何,其DNA含量是恒定的。
(2)DNA在代谢上比较稳定。
遗传学复习(朱军主编第三版)
绪论遗传(heredity):生物世代间相似的现象;遗传物质从亲代传给子代的过程。
变异(variation):生物个体间的差异。
遗传学(Genetics):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分离规律1、F1代个体均只表现亲本之一的性状,而另一个亲本的性状隐藏不表现。
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2、F2有两种性状表现类型的植株,一种表现为显性性状,另种表现为隐性性状;并且表现显性性状的植株数与隐性性状个体数之比接近3:1。
分离现象的解释(遗传因子假说)1 、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且每对相对性状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2、显性性状受显性因子控制,而隐性性状由隐性因子控制;只要成对遗传因子中有一个显性因子,生物个体就表现显性性状;3、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而在配子中成单存在。
体细胞中成对遗传因子分别来自父本和母本。
分离规律的验证方法(一)、测交法1. 杂种F1的基因型及其测交结果的推测杂种F1的表现型与红花亲本(CC)一致,但根据孟德尔的解释,其基因型是杂合的,即为Cc;因此杂种F1减数分裂应该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分别含C和c,并且比例为1:1。
(二)、自交法F2基因型及其自交后代表现推测(1/4)表现隐性性状F2个体基因型为隐性纯合,如白花F2为cc;(3/4)表现显性性状F2个体中:1/3是纯合体(CC)、2/3是杂合体(Cc);推测:在显性(红花)F2中:1/3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其F3均开红花;2/3自交后代将发生性状分离。
(三)淀粉粒性状的花粉鉴定法含Wx基因的花粉粒具有直链淀粉,而含wx基因的花粉粒具有支链淀粉,用稀碘液对花粉粒进行染色,就可以判断花粉粒的基因型,推测:1/2 Wx 直链淀粉(稀碘液) 蓝黑色1/2 wx 支链淀粉(稀碘液) 红棕色用稀碘液处理玉米(糯性×非糯性)F1(Wxwx)植株花粉,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表明:花粉粒呈两种不同颜色的反应;蓝黑色:红棕色≈1:1。
结论:分离规律对F1基因型及基因分离行为的推测是正确的。
朱军遗传学课后答案
朱军遗传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参考答案1.解释下列名词:遗传学、遗传、变异。
答: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2.简述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任务。
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是研究它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
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
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
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4. 为什么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联系环境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是生物科学中公认的基本原则。
所以,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密切联系其所处的环境。
5.遗传学建立和开始发展始于哪一年,是如何建立答:孟德尔在前人植物杂交试验的基础上,于1856~1864年从事豌豆杂交试验,通过细致的后代记载和统计分析,在1866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论文。
14遗传学第11章-细胞质遗传
§11 细胞质遗传Chapter Eleven Cytoplasmic Inheritance 核遗传(细胞核遗传)指染色体基因组所控制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细胞质遗传指由细胞质遗传物质引起的遗传现象,又称非染色体遗传、非孟德尔遗传、染色体外遗传、核外遗传、母性遗传等。
细胞质基因组是所有细胞器和细胞质颗粒中遗传物质的统称。
在真核生物的有性过程中:卵细胞有细胞核、大量的细胞质和细胞器,为子代提供核基因和全部或绝大部分的细胞质基因。
精细胞只有细胞核,细胞质或细胞器极少或没有,为子代只能提供核基因,不能或极少提供细胞质基因。
因此,一切受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性状,其遗传信息一般只能通过卵细胞传给子代,而不能通过精细胞遗传给子代。
代表两种细胞核代表两种细胞质代表两种质体A B B A细胞质遗传的特点1 正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2 连续回交母本的性状不消失3 由附加体和共生体决定的性状表现类似病毒的转导或感染§11.1 母性影响§11.2 叶绿体遗传§11.3 线粒体遗传§11.4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11.1 母性影响1 概念正反交的结果不同,子代的表型受母亲细胞核基因型的影响而和母亲表型一样的现象叫母性影响。
2 种类短暂的母性影响:麦粉蛾持久的母性影响:椎实螺短暂的母性影响:麦粉蛾(Ephestia phestia)野生型:幼虫皮肤有色,成虫复眼深褐色(犬尿素)突变型:幼虫皮肤无色,成虫复眼红色(缺乏犬尿素)⏹图13-1持久的母性影响:椎实螺(Limnaea)⏹图11-2椎实螺外壳旋向的遗传椎实螺外壳旋向的遗传受母亲基因型制约正交反交椎实螺的受精卵是螺旋式卵裂,成体外壳的旋向决定于最初两次卵裂中纺锤体的方向。
1、2为第一次卵裂3、4为第二次卵裂1和3是左旋2和4是右旋母性影响与细胞质遗传的区别母性影响性状表现依赖于母方细胞核基因的作用,而这些基因是以经典方式传递的,它的特点是父方的显性基因延迟一代表现和分离。
遗传学-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1知识分享
胞质不育基因为S;胞质可育基因为N 核不育基因r;核可育基因R
★当胞质为不育基因S,核内 必须有相对应的一对隐性基因
rr S
不育
rr,个体才能表现不育。
★当胞质基因为可育基因N, 即使核基因仍然是rr,个体仍
rr N
可育
是正常可育的;
★当核内存在显性基因R,不 论细胞质基因是S还是N,个
R_ S/N
第十一章 细胞质遗传
第一节 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和特点
一、细胞质遗传的概念
核基因组 染色体 基因(核DNA)遗ຫໍສະໝຸດ 线粒体基因组(mtDNA)
传 物 质
细胞器 基因组 细胞质
叶绿体基因组(ctDNA) 动粒基因组(kino DNA) 中心粒基因组(centro DNA)
基因组
膜体系基因组
非细胞器 共生体基因组(果蝇因子)
目前水稻、玉米、高梁、洋葱、蓖麻、甜菜和油 菜等作物已经利用雄性不育性进行杂交种子的生 产。
此外,对小麦、大麦、珍珠粟、谷子和棉花等作 物的雄性不育性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有的已接 近用于生产。
二、 雄性不育的类别及其遗传特点
根据雄性不育发生的遗传机制不同分为: 细胞核雄性不育性 细胞质雄性不育性 细胞质-细胞核互作雄性不育性 质核不育型实用价值较大,如果交杂的母本具有这 种不育性,就可免除人工去雄,节约人力,降低种 子成本,并且可以保证种子纯度。
玉米: 有38种不同来源的质核型不育性,根据对恢复性
反应上的差别,大体上可分成T、S、C三组。当用 不同的玉米自交系进行测定时,发现不同自交系对 这三组不育型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自交系名称
细胞质组别
T
C
S
性能分类
Ayx187y-1 恢复 恢复 恢复 能恢复三组不育类型
遗传学名词解释 朱军
第一章绪论1.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2.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3.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细胞周期:包括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和两次分裂之间的间期。
其中有丝分裂过程分为:①.DNA合成前期(G1期);②.DNA合成期(S期);③. DNA合成后期(G2期);④.有丝分裂期(M期)。
2.原核细胞:一般较小,约为1~10mm。
细胞壁是由蛋白聚糖(原核生物所特有的化学物质)构成,起保护作用。
细胞壁内为细胞膜。
内为DNA、RNA、蛋白质及其它小分子物质构成的细胞质。
细胞器只有核糖体,而且没有分隔,是个有机体的整体;也没有任何内部支持结构,主要靠其坚韧的外壁,来维持其形状。
其DNA存在的区域称拟核,但其外面并无外膜包裹。
各种细菌、蓝藻等低等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统称为原核生物。
3.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大,其结构和功能也比原核细胞复杂。
真核细胞含有核物质和核结构,细胞核是遗传物质集聚的主要场所,对控制细胞发育和性状遗传起主导作用。
另外真核细胞还含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各种膜包被的细胞器。
真核细胞都由细胞膜与外界隔离,细胞内有起支持作用的细胞骨架。
4.染色质:是指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所表现的形态,呈纤细的丝状结构,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
染色体:是指染色质丝通过多级螺旋化后卷缩而成的一定形态结构。
细菌的全部基因包容在一个双股环形DNA构成的染色体内。
真核生物染色体是与组蛋白结合在一起的线状DNA双价体;整个基因组分散为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每个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形态结构,染色体的数目是物种的一个特征。
遗传学(朱军_主编)_个人整理的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一、遗传学研究方向: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第四章孟德尔遗传孟德尔认为父母本性状遗传不是混合,而是相对独立地传给后代,后代还会分离出父母本性状。
于是提出:①.分离规律;②.独立分配规律。
验证分离定律的方法:1.测交法:也称回交法。
即把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基型的亲本杂交,根据测交子代(Ft)的表现型和比例测知该个体的基因型。
2.自交法:F2植株个体通过自交产生F3株系,根据F3株系的性状表现,推论F2个体的基因型。
3.F1花粉鉴定法:杂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由于各对同源染色体分别分配到两个配子中,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之分离,进入不同配子。
独立分配的实质:1.控制两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布在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2.减数分裂时,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发生分离,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卡方测验:进行χ2测验时可利用以下公式(O是实测值,E是理论值,∑是总和),即:显性现象的几种表现(重点)1. 完全显性:F1表现与亲本之一相同,而非双亲的中间型或者同时表现双亲的性状;2. 不完全显性:F1表现为双亲性状的中间型。
3. 共显性:F1同时表现双亲性状。
4. 镶嵌显性:F1同时在不同部位表现双亲性状。
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必考,概念,F2代比例)1.互补作用: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分别处于纯合显性或杂合显性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2.积加作用: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现相似的性状,两种基因均为隐性时又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遗传学(朱军主编)个人整理的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一、遗传学研究方向: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二、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
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各色的物种。
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
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一、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质膜:细胞表面的一层单位膜,特称为质膜。
真核细胞除了具有质膜、核膜外,发达的细胞内膜形成了许多功能区隔。
由膜围成的各种细胞器,如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在结构上形成了一个连续的体系,称为内膜系统。
内膜系统的作用: 1.使细胞内表面积增加了数十倍,各种生化反应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2.细胞代谢能力也比原核细胞大为提高。
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内最重要的细胞器,核表面是由双层膜构成的核被膜,核内包含有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染色体。
细胞质:存在于质膜与核被膜之间的原生质称为细胞质,细胞之中具有可辨认形态和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结构叫做细胞器。
除细胞器外,细胞质的其余部分称为细胞质基质或胞质溶胶,其体积约占细胞质的一半。
细胞质基质并不是均一的溶胶结构,其中还含有由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组成的细胞骨架结构。
细胞质基质的功能:1)具有较大的缓冲容量,为细胞内各类生化反应的正常进行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离子环境。
2)许多代谢过程是在细胞基质中完成的,如①蛋白质的合成、②mRNA的合成、③脂肪酸合成、④糖酵解、⑤磷酸戊糖途径、⑥糖原代谢、⑦信号转导。
遗传学各章节重点
第一章细胞学遗传基础一、名词解释:1 染色质 2异固缩3 同源染色体4 非同源染色体 5 联会6 二价体:7 花粉直感 8 端粒二、简答题1.简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2.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3.染色体与染色质间的关系。
(绳珠模型)。
4.第四章孟德尔遗传一、名词解释:性状:相对性状:等位基因基因型:不完全显性:共显性:多因一效一因多效交换值遗传距离干扰(干涉):性染色体伴性遗传:从性遗传连锁遗传连锁图二、简答题1 测交及其特点。
2 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
3 等位基因间作用。
第五章连锁和遗传规律一、简答题简述三点测验基因定位的步骤。
二、分析题1. 在杂合体内,a和b之间的交换值为6%,b和y之间的交换值为10%。
在没有干扰的条件下,这个杂合体自交,能产生几种类型的配子;在符合系数为0.26时,配子的比例如何?2. 番茄长蔓(T)为短蔓(t)的显性,圆果(G)为长果(g)的显性,红果(R)为黄果(r)的显性,前两个单位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重组率为20%。
今以长蔓、红色果、圆果的纯种同短蔓、黄色果、长果个体杂交。
试写出该组合F2果色与茎蔓,果色与果形,茎蔓与果形各对性状之间表现型的比例。
3. 已知某生物的a, b, c三个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用两纯合亲本杂交F1(+a+b+c)与三隐性纯合个体测交,获得得以下结果:(1)两个纯合体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2)这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如何?(3)求这三个基因两两间的交换值及双交换的符合系数;(4)绘制这三个基因间的连锁遗传图。
1.a, b, c三个基因的连锁关系如图所示:4. 如果符合系数为0.40,预期在abc+++ ×abcabc 的杂交后代中表现型结构(类型与比例)?第六章染色体变异一、名称染色体组(基因组)整倍体:多倍体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单倍体:非整倍体:超倍体染色体桥亚倍体三价体位置效应一倍体剂量效应二、简答题同源三倍体高度不育的原因。
遗传学复习附答案(朱军)
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遗传学(genetics):2.遗传(heredity):3.变异(variation):是指后代个体发生了变化,与其亲代不相同的方面。
4.表型(phenotype):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所有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称为表型。
5.基因型(genotype):个体能够遗传的、决定各种性状发育的所有基因称为基因型。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6.生殖(reproduction):生物繁衍后代的过程。
7.有性生殖(sexual reproduction):通过产生两性配子和两性配子的结合而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称为有性生殖。
8.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生物的染色体在体细胞内通常是成对存在的,即形态、结构、功能相似的染色体都有2条,它们成为同源染色体。
9.非同源染色体(non-homologous chromosome):形态、结构和功能彼此不同的染色体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10.授粉(pollination):当精细胞形成以后,花粉从花药中释放出来传递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授粉。
11.双受精(double fertilization):被子食物授粉后,花粉在柱头上萌发,长出花粉管并到达胚囊。
2个精子从花粉管中释放出来,其中一个与卵细胞结合产生合子,以后发育为种子胚,另一个与2个极核结合产生胚乳原细胞,以后发育为胚乳,这一过程称为双受精。
107. 常染色体(autosome):在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绝大部分同源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是同型的,称为常染色体。
99. 等位基因(alleies):位于同源染色体相等的位置上,决定一个单位性状的遗传及其相对差异的一对基因。
116. 核型(karyotype):每一生物的染色体数目、大小及其形态特征都是特异的,这种特定的染色体组成称为染色体组型或核型。
117. 核型分析(karyotype analysis):按照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着丝粒位置、臂比、次缢痕、随体等形态特征,对生物河内的染色体进行配对、分组、归类、编号和进行分析的过程称为染色体组型分析或核型分析。
遗传学朱军版习题及复习资料
《遗传学(第三版)》朱军主编课后习题与答案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2)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6)第四章孟德尔遗传 (9)第五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12)第六章染色体变异 (15)第七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21)第八章基因表达与调控 (28)第九章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 (32)第十章基因突变 (34)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 (36)第十二章遗传与发育 (39)第十三章数量性状的遗传 (40)第十四章群体遗传与进化 (45)第一章绪论1.解释下列名词:遗传学、遗传、变异。
答: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2.简述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任务。
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是研究它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
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
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
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4. 为什么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联系环境?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习题及答案
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一、名词解释1、细胞质基因:也叫染色体外基因,是所有细胞器和细胞质颗粒中的遗传物质的统称。
2、细胞质遗传:子代的性状是由细胞质内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现象。
也叫母系遗传、核外遗传、母体遗传。
3、母性影响:子代的某一表型受到母亲基因型的影响,而和母亲的基因型所控制的表型一样。
4、持续饰变:环境引起的表型改变通过母亲细胞质而连续传递几代,变异性逐渐减少,最终消失的遗传现象。
5、雄性不育:植株不能产生正常的花药、花粉或雄配子,但它的雌蕊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
6、核质互作雄性不育型:也叫质核互作型,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共同作用控制的雄性不育类型。
二、是非题1、已知一个右旋的椎实螺基因型为Dd,它自体受精产生后代应该全部是左旋。
(×)2、母性影响不属于细胞质遗传的范畴,是受母亲核基因控制的。
(√)3、叶绿体基因组控制的性状在杂交后代中不分离。
(×)4、玉米埃型条纹的遗传过程中,叶绿体变异一经发生,便以细胞质遗传的方式稳定传递,不再受核基因的控制。
(√)5、高等动植物的精细胞中几乎不含有细胞质(器),因而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主要通过卵细胞传递给后代。
(√)6、核基因型为Aa的草履虫自体受精,产生核基因型为AA、Aa、aa的三种后代,且三者比为1:2:1。
(×)7、草履虫的放毒特性依赖于核基因K,因此有K基因就是放毒型,否则就是敏感型。
(×)8、利用化学药物杀死一个正常植株的花粉,它的雌花与正常花粉授粉,受精获得的子代也就能表现出雄性不育的特性了。
(×)9、植物的雄性不育的主要特征是雄蕊和雌蕊发育不正常。
(×)10、在质不育型的植物雄性不育中,找不到不育系的保持系。
(√)11、在核不育型的植物雄性不育中,找不到不育系的恢复系。
(×)12、核不育型雄性不育植株后代的分离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13、持续饰变不能隔代遗传,无论在后代中怎样选择,最终性状终将消失。
遗传学各章重点
《遗传学第三版》各章重点第一章绪言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本章重点1.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核内染色体形态、结构、数目。
2.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及功能。
3.配子的形成和受精。
4.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生活周期。
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本章重点1.DNA作为遗传物质的3个直接证据;2.核酸的化学结构(DNA、RNA);3.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分子结构;4.DNA的半保留复制和特点;5.三种RNA分子的合成、转录及加工;6. 遗传密码与蛋白质的翻译。
第四章孟德尔遗传本章重点1. 孟德尔分离规律、验证、应用;2. 显性性状的表现及与环境的关系;3.二对相对性状的遗传;4.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5.基因互作;6.基因的作用和性状的表现;一因多效、多因一效。
人类很早0就从整体上认识了遗传现象→亲子性状相似→在直观上认为子代所表现的性状是父、母本性状的混合遗传,在以后的世代中不再分离。
第五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本章重点一、连锁遗传:二对性状杂交有四种表现型,亲型多、重组型少;杂种产生配子数不等,亲型相等、重组型相等。
二、连锁和交换机理:粗线期交换、双线期交叉,非姐妹染色体交换。
三、交换值及其测定:重组配子数/总配子数;测交法测定,也可用F2 材料进行估计。
四、基因定位和连锁遗传图:确定位置、距离二点测验、三点测验连锁群、连锁遗传图连锁群与染色体数目相等或少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五、性别决定:直接决定性别有关的一个或一对染色体称性染色体其它称常染色体性染色体成对往往异型:XY型、ZW型性连锁第六章染色体变异本章重点:1.结构变异的类型和遗传效应①.缺失②.重复③.倒位④.易位2.结构变异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①.利用缺失进行基因定位。
②.利用ClB测定隐性突变频率。
③.利用易位创造玉米不育系的双杂保持系。
3.染色体组及其倍数性;4.多倍体的类型、特征、形成途径及其应用;5.非整倍体的类型及其应用。
第七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本章重点1.细菌影印法研究。
朱军遗传学(第三版)习题答案
朱军遗传学〔第三版〕习题答案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1.半保留复制:DNA分子的复制,首先是从它的一端氢键逐渐断开,当双螺旋的一端已拆开为两条单链时,各自可以作为模板,进行氢键的结合,在复制酶系统下,逐步连接起来,各自形成一条新的互补链,与原来的模板单链互相盘旋在一起,两条分开的单链恢复成DNA双分子链结构。
这样,随着DNA分子双螺旋的完全拆开,就逐渐形成了两个新的DNA分子,与原来的完全一样。
这种复制方式成为半保留复制。
冈崎片段:在DNA复制叉中,后随链上合成的DNA不连续小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转录:由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RNA的转录有三步:①RNA链的起始;②RNA 链的延长;③RNA链的终止与新链的释放。
翻译:以RNA为模版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即称为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小核RNA:是真核生物转录后加工过程中RNA的剪接体的主要成分,属于一种小分子RNA,可与蛋白质结合构成核酸剪接体。
不均一核RNA:在真核生物中,转录形成的RNA中,含有大量非编码序列,大约只有25%RNA 经加工成为mRNA,最后翻译为蛋白质。
因为这种未经加工的前体mRNA在分子大小上差别很大,所以称为不均一核RNA。
遗传密码:是核酸中核苷酸序列指定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的一种方式,是由三个核苷酸组成的三联体密码。
密码子不能重复利用,无逗号间隔,存在简并现象,具有有序性和通用性,还包含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简并:一个氨基酸由一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现象。
多聚核糖体:一条mRNA 分子可以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一串核糖体,成为多聚核糖体。
中心法则:蛋白质合成过程,也就是遗传信息从DNA-mRNA-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与遗传信息从DNA到DNA的复制过程,这就是生物学的中心法则。
2.答:DNA作为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1〕每个物种不论其大小功能如何,其DNA含量是恒定的。
〔2〕DNA在代谢上比较稳定。
朱军遗传学(第3版)知识点总结笔记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言1.1 复习笔记一、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1.遗传学的定义遗传学(genetics)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2.遗传和变异(1)遗传的定义遗传(heredity)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2)变异的定义变异(variation)是指亲子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表现存在差异的现象。
(3)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3.遗传学研究的任务① 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及其表现的规律。
② 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其物质基础,揭露其内在的规律。
③ 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为人民谋福利。
二、遗传学的发展1.古代遗传学知识的累积人类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和饲养家畜过程中,早已认识到遗传和变异现象,并且通过选择,育成大量的优良品种。
2.近代遗传学的发展① 18世纪下半叶,拉马克提出器官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状遗传等学说。
②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进化学说,后又提出泛生假说。
③ 魏斯曼是新达尔文主义的首创者,提出种质连续论。
④ 1856至1864年,孟德尔从事豌豆杂交试验,提出分离和独立分配两个遗传基本规律。
⑤ 1906,贝特生(Bateson,W.)提出遗传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名称。
⑥ 1901至1903年,狄弗里斯发表了“突变学说”。
⑦ 1906年,贝特生等在香豌豆杂交试验中发现性状连锁现象。
⑧ 1909年,约翰生发表了“纯系学说”。
⑨1903年,萨顿提出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期间的行为。
⑩1910年以后,摩尔根等用果蝇发现连锁遗传规律。
⑪1913年,斯特蒂文特绘制出第一张遗传连锁图。
⑫20世纪30年代,布莱克斯里等提出了杂种优势的遗传假说。
⑬1930至1932年,费希尔、赖特和霍尔丹等人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性状的遗传变异,推断遗传群体的各项遗传参数,奠定了数量遗传学和群体遗传学的数学分析基础。
⑭1941年,比德尔等人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细胞质遗传的概念
细胞质遗传(cytoplasmic inheritance):由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又称非孟德尔遗传、母体遗传)
细胞质基因组:包括细胞器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中心粒基因组、膜体系基因组和动粒基因组)和非细胞器基因组(细胞共生体基因组和细胞质粒基因组)
二、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1、正反交结果不一样,杂种后代只表现母本的性状,呈现母系遗传
2、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杂交后代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3、性状直接由细胞质基因控制,并通过细胞质遗传下去,即使连续回交,母本核基因可被全部置换掉,但由母本细胞质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仍不会消失;
4、细胞质基因只存在于细胞质的某些成分中,不能在染色体上定位。
5、由细胞质中的附加体或共生体决定的性状往往可传递给其它细胞。
三、叶绿体遗传
1、表现
A.紫茉莉花斑性状类是由于叶绿体前体质体变异产生白色体,导致植物细胞呈现白色。
同时含有白色体和叶绿体的卵细胞受精会发育成花斑植株(同时有绿色、白色和花斑枝条)。
而只含叶绿体或者白色体的卵细胞受精就会只能对应发育成绿色植株或者白色植株。
B.玉米条纹(白色)叶也是由于叶绿体的变异造成,服从与紫茉莉花斑性状类似的遗传特性,只是玉米七号染色体上的白色条纹基因(ij)纯合时ij核基因使胞质内质体突变为白色,且一旦变异就以细胞质遗传的方式稳定遗传。
2、分子基础
A.叶绿体DNA的分子特点
①.ct DNA与细菌DNA相似,裸露的DNA;
②.闭合双链环状结构;
③.多拷贝:高等植物每个叶绿体中有30-60个DNA,整个细胞约有几千个DNA分子;藻类中,叶绿体中有几十至上百个DNA分子,整个细胞中约有上千个DNA分子。
④.单细胞藻类中GC含量较核DNA小,高等植物差异不明显;
⑤.一般藻类ctDNA的浮力密度轻于核DNA,而高等植物两者的差异较小。
B.叶绿体基因组的构成:
a.低等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
⑴ct DNA仅能编码叶绿体本身结构和组成的一部分物质;
⑵特性:与抗药性、温度敏感性和某些营养缺陷有关。
b.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
①.多数高等植物的ctDNA大约为150kbp:烟草ctDNA为155844bp、水稻ctDNA为134525bp。
②.ctDNA能编码126个蛋白质:12%序列是专为叶绿体的组成进行编码;
③.叶绿体的半自主性:有一套完整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系统,但功能有限需要与核基因组紧密联系。
C.叶绿体内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系统:
1.ctDNA与核DNA复制相互独立,但都是半保留复制方式;
2.叶绿体核糖体为70S、而细胞质中核糖体为80S;
3.叶绿体中核糖体的rRNA碱基成分与细胞质和原核生物中rRNA不同;
4.叶绿体中蛋白质合成需要的20种氨基酸载体tRNA分别由核DNA和ct DNA共同编码。
其中脯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和半胱氨酸为核DNA所编码,其余10多种氨基酸为ctDNA所编码。
四、线粒体遗传
1、表现
红色面包霉缓慢生长突变型属于线粒体遗传
酵母正常个体表现为大菌落,少数表现小菌落,其表现为细胞质遗传,菌落变小推测为线粒体基因组中细胞色素氧化相关基因的变异造成
2、分子基础
A.线粒体DNA分子特点:
●形状: 构型复杂、有开环、共价闭环、超螺旋、直线型等形式。
●基因组结构
表现出极复杂的变化
主要原因是重组使线粒体基因组的组织结构变得非常复杂
mtDNA(如人类的线粒体)与核DNA的区别:
⑴. mt DNA无重复序列;
⑵. mt DNA 的浮力密度比较低;
⑶. mt DNA的G、C含量比A、T少;
⑷. mt DNA两条单链的密度不同,分别为重链(H)和轻链(L);
⑸. mt DNA非常小,仅为核DNA十万分之一。
B.线粒体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系统:
①.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由线粒体DNA聚合酶完成。
②.有自身的核糖体,且不同的生物差异大
③.线粒体的密码子与核基因密码子有差异:
④.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五、共生体的遗传
共生体(symbionts):不是细胞生存所必需的组成部分,仅以某种共生的形式存在于某些生物的细胞中的一种细胞质颗粒。
共生体能够自我复制,或者在核基因组作用下进行复制;对寄主表现产生影响,类似细胞质遗传的效应。
例子:草履虫的卡巴粒
草履虫(Paramecium aurelia)是一种常见的原生动物,种类很多。
能够进行无性生殖(有丝分裂)、有性生殖(杂交,短时间交换一个小核,长时间交换一个小核同时交换细胞质)和自受精生殖(自交)
大核(1个),是多倍体,主要负责营养;
小核(1-2个),是二倍体、主要负责遗传。
放毒型:带有K基因和卡巴(Kappa)粒(游离于细胞质内,直径0.2~0.8μ),才能稳定分泌出一种毒素(草履虫素),没有K基因卡巴粒将无法存在下去。
敏感型:有K或k基因,而无卡巴粒,则不产生草履虫素,并对草履虫毒素敏感。
六、质粒的遗传
质粒(plasmid):广义上泛指染色体外一切能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单位,包括共生生物、真核生物的细胞器和细菌染色体以外的单纯DNA分子。
狭义仅指细菌、酵母和放线菌等生物中染色体以外的单纯DNA分子。
质粒几乎存在于每一种细菌细胞中,细菌质粒都是共价闭合的双链DNA,能够自主复制。
附加体(episome):能够独立存在于细胞中又能整合到染色体上的质粒
举例:
F因子
七、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
1、雄性不育的概念
植物雄性不育(male sterility):是指植物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正常功能的花粉,但其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的现象。
2、雄性不育的分类
A.核不育型:是一种由核内染色体上基因所决定的雄性不育类型
可育基因Ms →不育基因ms,隐形纯合体msms表现为雄性不育
B.质核型:由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互作控制的雄性不育类型。
细胞质基因组(线粒体或者叶绿体):可育基因N →不育基因S
核基因组:可育基因R →不育基因r
植物细胞中只要有N或者R中一个植株就表现为可育,只有在植物基因型为S(rr)时,植株才表现为不育,且在遗传中N/S和R/r分别遵循着细胞质遗传和核遗传的特点。
C.质不育:由细胞质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类型。
(只能保持不育但无法恢复)
3、质核不育的遗传特点
A.孢子体不育和配子体不育
孢子体不育:是指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即植株)基因型所控制,而与花粉本身所含基因无关。
孢子体基因型为RR或者Rr所有配子不论基因型是R还是r都可育,孢子体基因型为rr则配子不可育
配子体不育:是指花粉育性直接受花粉本身的基因所决定。
配子基因为R 配子可育,配子基因为r 配子不可育
B.胞质不育基因多样性与核育性基因的对应性。
有几个N就有几个R与之相对应
C.单基因不育性和多基因不育性
1-2对核基因和相应胞质基因控制的不育性
2个对上核基因和相应胞质基因控制的不育性
C.质核不育型较之核不育型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4、质核型雄性不育的假说
A.质核互补不育型假说
N(线粒体中)和R都可翻译得到花粉发育相关的酶,都没有时花粉无法正常发育,但当N 和R共存时N抑制R的表达,避免浪费。
B.能量供求假说
线粒体是决定质核不育型中细胞质不育性的重要载体,她决定了细胞的功能水平,而核基因决定了细胞的耗能水平,不同耗能和功能的亲本杂交得到的后代由于供求不平衡就会造成不育。
C.亲缘假说
进行远缘杂交或者远距离不同生态型杂交,由于亲本代谢存在差异导致杂种后代生理不协调,造成植株花粉败育
八、雄性不育的运用
雄性不育性主要应用在杂种优势的利用上,杂交母本获得了雄性不育性,就可以免去大面积繁育制种时的去雄工作,并保证杂交种子的纯度。
三系法
良种甲通过与已有不育系杂交再连续回交可得到良种乙
N(rr) S(rr) N(RR) /S(RR)
两系法
ms ms MSMS
九、母性影响
母性影响(maternal effect):由核基因的产物积累在卵细胞中的物质所引起的,子代表现母本性状的遗传现象。
母性影响所表现的遗传现象与胞质遗传相似,但其本质不同,由核基因的产物积累在卵细胞中的物质所引起的,因此母性影响不是细胞质遗传,而是F1受母本基因的影响,以后还要分离。
例子
A.椎实螺的外壳旋转方向的遗传:右旋和左旋
现象:基因的表达晚了一代,个体基因决定的表型只有在杂交后才得以表现。
原因:由卵裂方式决定,属于螺旋式卵裂,卵裂方向由母体的基因型决定,子代的基因型不能再对它进行修改。
母体为DD或Dd:卵裂面向右倾斜,形成右旋
母体为dd:卵裂面向左倾斜,形成左旋
B.麦粉蛾幼年时的皮肤和成年时复眼颜色的遗传:野生型和突变型的差异是由于一种位于核基因组中犬尿素的基因的存在与否决定的,但由于母本合成的犬尿素会累积在细胞质中,其子代不论基因型为何,它的幼年时期的皮肤颜色还是会是野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