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重点难点复习资料
货币银行学复习资料
![货币银行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5d8de5e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a4.png)
货币银行学复习资料货币银行学复习资料货币银行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货币和银行在经济中的作用与影响。
在复习货币银行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货币供求关系、货币政策以及银行的角色和职能等内容。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展开讨论,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货币银行学。
一、货币的起源和发展货币作为一种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通过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交易,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易规模的扩大,物物交换逐渐不再适应社会的需求。
于是,货币作为一种普遍接受的媒介出现了。
最早的货币形式包括贝壳、兽牙、金属等,随后逐渐演变为纸币和电子货币。
二、货币供求关系货币供求关系是货币市场的基础,它决定了货币的价值和购买力。
货币供给包括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和商业银行的贷款,而货币需求则由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决定。
当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相等时,货币市场达到均衡状态,货币的价值稳定。
但当货币供给过多或过少时,就会导致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三、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国家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等。
中央银行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主要机构,它通过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来实施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实施对经济有重要影响,可以调节通货膨胀、促进就业和稳定金融市场。
四、银行的角色和职能银行作为金融机构,承担着资金的融通和支付结算的功能。
它的主要角色包括存款机构、贷款机构和支付结算机构。
作为存款机构,银行接受公众的存款并支付利息;作为贷款机构,银行向个人和企业提供贷款并收取利息;作为支付结算机构,银行提供支付和结算服务,方便人们的交易活动。
此外,银行还参与国际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交易,承担风险管理和资产管理的职能。
五、金融创新与货币银行学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变革,金融创新对货币银行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互联网金融、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等新兴领域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和金融服务模式。
货币银行学复习要点
![货币银行学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615fc93458f5f61fb63666ad.png)
第一章货币与经济1.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答:在发挥各种职能时的特点:a.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想象的、思维的货币,不一定要现实的货币;货币本身须具有价值。
b。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2.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的区别:狭义货币—是一个宏观经济学概念,以M1表示,计算方法“流通中现金+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广义货币—与侠义货币相对,以M2表示,计算方法“流通中现金+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商业银行储蓄存款”。
3.货币在经济活动中有何作用:a.宏观经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传递信息和有助于实现宏观调控;b。
是商品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是实行经济核算的工具,是实现收入分配的工具.第二章货币制度1.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的货币流通的特点:铸造权分散,铸币不断贬值。
2。
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规定货币材料,货币单位,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准备金制度。
3.纸币和货币的流通规律的联系:都受到商品流通的制约;商品流通是第一性的;货币流通和纸币流通是第二性的,都要适应商品流通的需要. 区别:适应商品流通的方式不同;和商品价格总额关系不同;发挥作用的条件不同.4.金单本位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的原因:在实行金单本位制的国家内,货币数量适当;其货币的对外汇率相对稳定。
5.保持货币稳定性所需的条件:稳定的政治环境;良好的经济环境;有效的政策和法律环境。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工具1。
信用的作用:促进资金再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速资金周转,节约流通费用;加快资本集中,推动经济增长;调节经济结构。
2。
信用的特征:以偿还为前提,到期必须偿还;偿还时带有利息。
3。
高利贷信用利息率高的原因:a.借款人借款的目的大多不是用于追加资本以获取利润,而是为了取得一般的必需的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
b。
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货币经济不发达情况下,不容易获得货币,而对货币的需求由很大,这为高利率的形成创造了条件.4。
货币银行学重点难点复习资料
![货币银行学重点难点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66c417cf78a6529657d530b.png)
货币银行学重点难点复习资料(2009-04-19 23:03:04)标签:杂谈货币银行学重点难点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
2、流通手段—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3、支付手段—当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4、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5、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6、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
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
7、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
是指辅币具有有限的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收受。
8、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9、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10、原始存款—一般是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
它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
11、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
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
12、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13、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14、直接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15、间接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16、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17、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货币银行学(重点复习资料)
![货币银行学(重点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048c86b01f69e314332946c.png)
货币银行学重点复习资料第一章货币与经济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代用货币:是在贵金属货币流通的制度下,代替金属货币流通的货币符号。
信用货币:是一种信用凭证,主要依靠银行信用和政府信用而流通,又称为债务货币。
格雷欣法则:当金银币的法定比价与其市场比价背离时,市场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即法定比价上被低估的货币必然被人收藏、熔化或者输出国外,而法定比较被高估的货币则独占货币流通市场,这种规律又称为“格雷欣法则”。
1 、货币职能:1 . 交易媒介职能:货币以普遍接受物的形态(通货、支票等)在商品买卖者之间进行交易或劳务支付时发挥媒介作用2 价值标准职能:指货币在计算、表现、比较各种商品与劳务的价值量时,充当计值单位的职能3 货币价值贮藏职能:指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充当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即“购买力的暂栖所”4 货币支付手段职能:指货币清偿债务时充当延期支付的工具,是货币交易职能在延期执行时派生出来的2 、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1 货币是生产要素组合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推动力2 货币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先决条件3 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经济发展4 货币是经济核算和收入分配的主要工具3 、货币制度可分为两类;金属本位和信用货币本位。
金属本位又可以分为三类: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细分;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 )金本位制(细分;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4 、掌握货币层次划分:1 按货币的最基本只能划分货币狭义货币M1 = 通货 + 所有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2 按货币资产的流动性程度划分货币层次广义的货币供应量指标,大致划分情况M0 = 通货M1 = 通货 + 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M2 = M1 + 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3 = M2 + 其他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4 = M3 + 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高品质商业票据等)3 货币结构货币机构也叫货币流动性结构,指流动性较高的货币与流动性较低的货币余额之间的比率。
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复习总资料
![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复习总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195e9df84254b35eefd34ac.png)
货币银行学复习资料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含义一、流动性过剩(6页):就是货币当局货币发行过多、货币量增长过快,银行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居民储蓄增加迅速的一种现象。
在宏观经济上,它表现为货币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就银行系统而言,则表现为存款增速大大快于贷款增速。
第二节货币形式的演变无第三节货币层次的划分一、流动性的大小取决于:(11页)1、将其转换为现实购买力所需要的时间或难易程度;2、买卖资产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与机会成本的差额越大,资产的流动性就越小。
3、转换成现实购买力的机会成本(指购买这项资产而不购买其他资产多牺牲的预期报酬的数量)机会成本越高,资产的流动性越低,反之,流动性越高二、货币层次的划分(计算题11—12页)(一)、一般划分1、第一层次:狭义货币M1=C+D (M1表示狭义的货币供应量,C表示通货,D 表示活期存款)通货是:存款货币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包括纸币和硬币。
活期存款:指可以签发支票的存款类别。
货币供应量:代表了现实购买力,对当前物价水平构成影响,反映了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
2、第二层次:广义货币M2=M1+S+T(S表示银行居民储蓄存款,T表示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储蓄存款和定期储蓄存款。
M2扩大了货币的范围,既反映现实购买力,也反映潜在的购买力,对未来物价水平构成影响。
流动性比M1偏弱。
3、第三层次:M3=M2+Dn(Dn表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4、第四层次:M4=M3+L(L表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以外的短期信用工具)三、中国货币层次的划分(12页)1979年经济体制改革,中国人民银行于1994年第三季度开始按季度公布我国的货币供应量指标,现阶段的划分为:M0=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类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机会成本:购买或消费一种商品时所丧失的时间和费用。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9e94c1627d3240c8547ef15.png)
《货币银行学》复习题一、关联概念比较1.基础货币与原始存款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或称高能货币,指存款货币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这两者的总和。
原始存款:原始存款是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贷款所形成的存款,即不是由派生过程产生的存款。
2.有限法偿与无限法偿有限法偿:辅币具有有限的支付能力,即当支付金额超过一定限额时,对方有权拒绝接受。
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无限法偿:是指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其含义是: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如何大以及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即不论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3.商业承兑与银行承兑商业承兑:商业承兑汇票是票据的一种,是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商业承兑汇票按交易双方约定,由销货企业或购货企业签发,但由购货企业承兑,并且由银行以外的人负责承兑。
银行承兑:银行承兑汇票是由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存款人出票,向开户银行申请并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保证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对出票人签发的商业汇票进行承兑是银行基于对出票人资信的认可而给予的信用支持。
4.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国家信用指国家作为债务人所进行的信用活动。
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是指通过银行以货币为形态提供的信用。
5.本位币与辅币本位币:主币是用法定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规格经国家造币厂铸造的货币,是一国的标准货币和基本货币。
辅币:由贱金属铸造的非足值货币,辅助主币的流通。
6.货币制度与货币政策货币制度:国家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发行、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
(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等)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总量和结构来影响实际经济的政策。
货币银行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货币银行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b4d3eb1561252d381eb6e85.png)
货币银行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1. 货币的本身是一种商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手段、媒介。
2. 货币的本质,即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3. 信用货币也称债权货币,是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钞票,硬币以及各种形态的存款货币为主要形态,它体现了货币持有人与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中得高级形态。
信用货币实际上市一种信用工具或债权债务凭证。
现代经济中的信用货币主要的存在形式是现金和存款。
现金货币是指在流通中得现钞通货。
3. 货币的定义:从货币的现实出发,指在购买商品和支付劳务或债务清偿中能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东西。
货币通货:从经济学上,把货币等同于通货,定义太狭。
4. 货币与财富:货币经常被人们当作财富的同义词,定义太宽。
财富包含货币,货币是财富的一部分。
5. 货币与收入:收入是一个流量概念,与期间相联系。
货币是一个存量,与时点相联系。
6. 实物货币:又称商品货币或足值货币,是指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在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
7. 铸币: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
8.信用货币产生得根源:(1)受资源的有限性的决定(2)货币的性质为信用货币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3)国家可以通过立法保障和有效监督来使公众对信用货币保持信心(国家强制流通)9. 货币的职能:(一)价值尺度(价值标准)货币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的职能。
表现形式:将W的价值表现为价格特征:非现实性,观念上的或想象的作用:使会计核算成为可能(二)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媒介的职能(交易媒介)特征:现实性,必须是现实的,但可以是不足值的,甚至可以是货币符号作用:降低了交易成本,极大地提高了经济利益(三)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他一般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他是有条件的币值稳定(四)支付手段,①单方面转移②他是由商品的赊销,预付性产生的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④缺点:隐含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五)世界货币,表现:①作为国际间的一般支付手段,用于平衡国际收支差额(主要职能)②作为国际间的一般购买手段,用于购买外国商品③作为国际间财富转移支付的一种手段10. 货币制度: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名义规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又被称作“币制”或“货币本位制”11.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①货币材料稳定:简称“币材”,指用来充当货币的商品,数量上无限的,自然属性比其他任何材料都优越②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③本位币、辅币及其偿付能力主币和辅币:主币亦称本位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货币银行学复习资料汇总
![货币银行学复习资料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415984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04.png)
货币银行学复习资料汇总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的重要分支,研究货币的本质、货币供求、货币政策等内容。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货币银行学的复习资料汇总,以帮助大家全面复习和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货币的概念与特征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流通性:货币具有广泛接受和流通的特点,可以作为交换媒介在经济交易中使用;2.可划转性:货币可以无限制地进行划转和支付;3.价值尺度:货币可以作为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尺度,用于衡量和比较价值;4.价值储藏性:货币可以作为一种储藏价值的手段,具有保值和增值的功能。
货币的本质是信用,它基于人们对货币的信任和使用的普遍约定。
二、货币供求与货币市场货币供求是指在货币市场上,货币的提供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货币供给由央行通过货币发行与政策调控来决定,货币需求则来自于经济主体的交易和储备需求。
货币市场的基本特征包括:•货币市场是短期市场,交易周期较短;•货币市场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和安全性;•货币市场的利率是货币市场供求关系的体现。
三、货币政策与货币供应量控制货币政策是由央行制定和执行的,用于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常见的货币政策包括:1.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等手段来抑制通货膨胀;2.宽松性货币政策: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等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3.中性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以稳定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
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可以通过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等手段来实现。
四、货币体系与金融机构货币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制度,包括货币的发行、流通、结算等环节。
金融机构是货币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商业银行、央行等。
常见的金融机构包括:1.商业银行:接受存款、发放贷款、提供储蓄和支付服务的金融机构;2.央行:作为货币银行学研究的对象,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3.投资银行:提供融资和投资服务,包括证券发行、并购兼并、股票交易等;4.保险公司:提供风险保障和理赔服务,包括人寿保险、财产保险等。
《货币银行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货币银行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30b60d6da38376baf1fae83.png)
货币银行学期复习第一章货币与信用一、名词解释1、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实物货币: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出来的某种产品类充当货币。
3、信用货币:不能与金属货币相兑换的纯粹的货币价值符号。
4、货币本位制度:对本位货币的名称、材料、铸造、发明、兑换与流通等所作的有关规定。
5、无限法偿:无论支付数额多大,无论属于任何形式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6、纸币本位制度:以政府或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本位货币的制度。
7、交易媒介:货币作为商品交易媒介物的功能。
8、价值标准:货币作为衡量商品的价值尺度的职能。
9、价值储藏: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处于一种静止状态时发挥的功能。
10、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时所发挥的功能。
11、信用: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单方面价值让渡。
12、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以商品赊销和预付货款形式提供的信用。
13、银行信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14、国家信用:国家作为债务人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
15、消费信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16、信用工具:用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书面凭证。
17、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币材,本位币与一定量黄金保持等价关系的货币制度。
18、格雷欣定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即在实际比价与法定比价不同的两种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量较高的货币成为良币,实际价值量较低的货币成为劣币,在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领域而劣币充斥市场。
19、货币供给弹性:某个时间段为适应一定商品量的货币需要,货币供给在一定幅度内可多一点或少一点。
二、思考题1、为什么说现代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答:社会经济活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均与货币发生着密切的关系,经济的货币化与金融化正在迅猛地发展,渗进国民经济活动的每个方面。
2、货币的基本职能有哪些?答:①交易媒介②价值标准③价值储藏④支付手段⑤世界货币3、货币形态的演变经历了哪些阶段?答:①实物货币②金属货币③代用货币④信用货币⑤电子货币4、货币本位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①确定货币材料,②规定货币单位,③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④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⑤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⑥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完整word版)《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整理
![(完整word版)《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db41b3f16fc700abb68fcc9.png)
《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1、理解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理论的异同。
2、比较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的异同。
3、理解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4、理解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政策主张。
5、理解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供应与扩张的过程。
6、理解货币均衡和市场均衡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利率理论1、理解古典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2、理解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3、理解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4、理解新古典综合学派对利率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第三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理解菲利普斯曲线的内容及其政策含义。
2、什么叫通货膨胀中的资产结构调整效应?3、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因及其治理方法。
4、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成因及其治理方法。
第四章金融中介体系1、了解资产证券化的含义。
2、了解金融创新的基本方式和内容。
3、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第五章金融市场1、了解风险资本的投资过程。
2、深入理解CAPM模型的基本内容。
3、了解期权定价模型的内容。
第六章金融监管体系1、了解社会利益论和金融风险论对金融监管必要性的分析。
2、重点理解《巴塞尔协议》三大支柱的内容。
第七章货币政策1、理解货币政策的泰勒规则。
2、了解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渠道。
3、了解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及其条件。
第八章汇率理论1、深入理解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相关内容。
2、了解国际借贷理论、货币局制度等相关内容。
第九章国际货币体系了解“特里芬难题”、牙买加体系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相关内容。
第十章内外均衡理论1、名词解释:米德冲突。
2、理解内外均衡的基本内容。
3、理解蒙代尔政策配合理论的基本内容。
《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整理一、名词解释1.泰勒规则:是根据产出和通货膨胀的相对变化而调整利率的操作方法。
这一规则体现了中央银行的短期利率工具按照经济状态进行调整的方法。
其思想根源,可以上溯到费雪效应,即利率与通胀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与答案
![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6eea1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62.png)
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与答案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理论一、名词解释:基础货币P482:是中央银行所发行的现金货币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的总和。
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它是由中央银行资产业务创造的,并且是信用货币的源头。
货币层次P478: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大小作为标准,并根据自身政策目的的特点和需要,划分了货币层次。
其粗略的分类为:M0:现金流通量;M1:M0+各种活期存款;M2:M1+各种定期存款。
货币层次的划分有利于中央银行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操作。
流动性偏好P:凯恩斯在分析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时认为,货币需求主要受个人对收入支配的心理因素决定。
个人对收入支配有消费和储蓄两种形式。
其中储蓄部分是以现金货币形式持有还是以有价证券形式持有,取决于人们对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偏好程度,即流动性偏好。
凯恩斯认为影响流动性的偏好程度即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倒逼机制P484:在中国目前的经济体制下,大量的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往往压迫商业银行不断增加贷款,从而迫使中央银行被动的增加货币供应,形成所谓的“倒逼机制”。
二、简答题:1、简要说明货币供给的生性与外生性。
P483-484货币供给的生性与外生性的争论,实际上是讨论中央银行能否完全独立控制货币供应量。
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因此,微观经济主体对现金的需求程度、经济周期状况、商业银行、财政和国际收支等因素均影响货币供应。
外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
其理由是,从本质上看,现代货币制度是完全的信用货币制度,中央银行的资产运用决定负债规模,从而决定基础货币数量,只要中央银行在体制上具有足够的独立性,不受政治因素等的干扰,就等从源头上控制货币数量。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共23页文档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共23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9c0f437981c758f5f71f6768.png)
工商管理和会计学开放本2010秋《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考试题型: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Χ。
每小题1分,共10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论述题:(15分)一、重点概念:1.直接融资:直接融资: 资金供求双方通过特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融资形式。
其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
2.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不构成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中介发生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其典型形式是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3.经济货币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4.经济金融化:指全部经济活动总量中使用金融工具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5.企业信用:是指以企业作为融资主体的信用形式,即由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者或债务的融资活动。
其主要形式包括商业信用、银行贷款、企业的债权信用和股权信用等。
6.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7.格雷欣法则: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即良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国外,退出流通,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8.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
基础货币作为整个银行体系内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应总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9.货币乘数: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不同口径的货币供应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10.国际资本流动:资本跨越国界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的运动。
国际资本流动包括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两个方面。
《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
![《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599ade13ccbff121dd368376.png)
《货币银行学》各章复习重点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交换制度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2、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3、货币的职能及现代货币银行学关于货币职能的表述4、货币形式的发展5、货币制度的形成、构成要素及类型第二章信用与金融市场1、信用的本质及信用的形式2、金融工具的特性与种类3、几种主要金融工具的含义(债券、股票、支票等)4、金融工具创新的原因5、金融市场的概念及分类6、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7、金融市场的功能8、货币市场的特征及其构成9、资本市场的特征及其构成第三章金融中介与金融机构1、金融中介的必要性2、金融中介机构的性质与职能3、金融中介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4、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第四章利息与利率1、利息的本质2、利率的种类3、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4、国外利率自由化的经验教训5、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展6、深化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骤与措施第五章商业银行与存款创造1、商业银行的产生与性质2、巴塞尔协议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3、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4、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概念5、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6、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7、存款创造的基本原理和派生存款的创造过程8、影响派生存款乘数的因素9、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10、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商业银行应做的努力第六章货币供给1、基础货币2、货币层次的划分3、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第七章货币需求1、费雪的现金交易方程式2、现金余额方程式3、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4、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第八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通货膨胀的定义2、通货膨胀的测量3、通货紧缩的定义及种类第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1、中央银行在现代信用制度下存在和发展的客观经济基础2、中央银行的职能3、中央银行体制的类型4、货币政策目标的含义及特点第十章金融与经济发展1、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与金融结构的主要特征2、“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论3、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目标模式4、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经验与教训。
《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要点汇总
![《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要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9dbbe679b6648d7c1c7460a.png)
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是反映货币本质的概念。
货币的职能和及其特点:1.价值尺度。
这是货币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能。
(1).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相像的、思维的货币,不一定要现实的货币。
(2).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本身须具有价值。
2.流通手段。
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起媒介作用时所发挥的职能。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3.贮藏手段。
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是指货币推出流通领域,处于静止状态时执行的一种职能。
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具有价值,并且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4.支付手段。
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的特点就是货币让渡与商品让渡在时间上相分离了。
5.世界货币。
货币在世界市场上作为一般等价物发挥作用时,我们称其为世界货币。
作为世界货币,必须有十足价值,并且是贵金属块,按其实际重量来发挥职能。
实际上,发挥世界货币职能的就是金块、银块。
“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信用: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当商品交换出现延期支付,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信用就产生了。
商业信用是现代信用的基础,银行信用是主要形式。
汇票是出票人要求受票人在一定期间内向收款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支付命令书,须经付款人承兑后方为有效票据。
银行的职能与作用:1.信用中介。
这是银行的基本职能。
2.支付中介.3.信用创造。
这是银行的特殊职能。
4.金融服务。
5.调节经济。
存款性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储蓄机构、信用合作社。
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公司、养老金基金,投资公司,金融公司等。
债券:是债务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承诺按约定的利率和日期支付利息,并在特定日期偿还本金的书面债务凭证。
货币银行学重点难点复习资料
![货币银行学重点难点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a15470ef242336c1eb95ebf.png)
货币银行学重点难点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
2流通手段—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3支付手段—当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4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5、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6、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
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
7、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
是指辅币具有有限的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收受。
8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9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10原始存款—一般是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
它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
11、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
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
12、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13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14、直接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15间接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的汇率表示方法。
16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17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18货币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的扩张倍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银行学重点难点复习资料(2009-04-19 23:03:04)标签:杂谈
货币银行学重点难点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5、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8、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9、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12、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
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13、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
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17、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
的信用。
19、金融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或所有权关系并
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
24、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25、提现率——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
32、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对称。
是指以一年以内的票据和有价证券为交易
工具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33、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的对称。
是指以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有价证券为交易
工具进行长期资金交易的市场。
34、商业票据——是指由企业签发的以商品交易为基础的短期无担保债务凭证。
35、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出资者作为投资入股的证书和索取股息红利的凭证。
40、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若以
Md表示货币需求量,以Ms表示货币供给量,货币均衡则可表示为:Md= M
s
二、简答题
1、货币有哪些主要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1)货币有五种主要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2)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2、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中央银行的调控手段。
(2)国家财政收支状况(3)生产部门结构是否合理。
(4)国际收支是否基本平衡。
3、货币市场有哪些主要特点?
(1)交易期限短(2)交易的目的是解决短期资金周转的需要。
(3)所交易的金融工具有较强的货币性。
4、商业银行负债业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存款负债;其他负债;自有资本。
6、利率在经济中有何作用?
在宏观经济方面:(1)利率能够调节社会资本供给。
(2)利率可以调节投资。
(3)利率可以调节社会总供求。
在微观经济方面:(1)利率可以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
(2)利率
可以影响个人的经济行为。
9、如何理解通货膨胀的经济含义?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货币现象。
理解
通货膨胀的经济含义,应主要把握以下几点:(1)通货膨胀与纸币流通相联系。
(2)通货膨胀与物价相联。
(3) 通货膨胀与物价总水平相联。
(4)通货膨胀与物价的持续上涨相联。
10、什么是股票价格指数?如何编制股票价格指数?
(1)股票价格指数是反映股票行市变动的价格平均数。
(2)股票价格指数的
编制与商品物价指数的编制方法基本相同,即先选定若干有代表性的股票作样本,再选定某一合适的年份为基期,并以基期的样本股票价格为100,然后用
报告期样本股票的价格与基期作比较,就是报告期的股票价格指数。
11、何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如何选定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1)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指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定的中介性或传导性金融变量。
(2)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取有三个标准,即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
113、商业银行有哪些主要职能?
1)充当信用中介。
(2)将社会个阶层的货币收入和积蓄转化为资本。
(3)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4)充当支付中介。
16、资本市场有哪些特点?
(1)资本市场交易的金融工具期限长。
(2)交易的目的主要是为解决长期投
资性资本需求。
(3)资金借贷量大。
(4)交易工具收益较大而流动性差,有
一定的风险性和投机性。
17、如何认识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之间的关系?
(1)商业信用始终是信用制度的基础。
(2)只有商业信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
才出现银行信用。
(3)银行信用的出现又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完善。
(4)商业
信用与银行信用各具特点,各有其独特的作用,二者之间相互促进,不能彼此
替代。
18、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1)法定存款准备率。
(2)再贴现政策。
(3)公开市场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