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2.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055c4ae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3e.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3、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5、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一、听关键词,猜节日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放鞭炮,拿红包(春节正月初一)祭祖、扫墓(清明4月3日—5日)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板书课题:传统节日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传统的节日,除了屏幕上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师: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问: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
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首诗(引:清明时节……)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生字读熟。
2023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农历节日教案
![2023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农历节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a24065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8c.png)
2023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农历
节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农历节日,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2. 学会认读汉字“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等农历节日相关词语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课件、图片、挂图
2. 有关各地庆祝节日的短视频
三、教学过程
导入呈现
通过展示有关各地庆祝节日的短视频,引发学生们的兴趣,带
着问题导入,如:“你看过这样热闹祥和的场景吗?这是哪个节日?这个节日是如何庆祝的呢?”
认知新知
1. 针对不同的农历节日,分别通过图片等方式介绍其形象、来历、风俗惯等方面,培养孩子们对于农历节日的基本认知。
2. 研究并认读相关汉字,如端午节、中秋节等。
练运用
1. 分组活动,编写题目,进行游戏问答。
如:“这个节日是哪
个节日?如何庆祝?”
2. 分批进行剪纸创作,模仿庆祝活动或物品等。
四、教学总结
通过认知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们更加透彻地了解了中
国的传统节日;学生们通过语言表达和手工创作,运用自己所学知
识,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以上是本次农历节日教学的全部内容,感谢大家的认真学习。
最新-小学二年级语文《传统节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最新6篇)
![最新-小学二年级语文《传统节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最新6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84c6ad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99.png)
小学二年级语文《传统节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最新6篇)《传统节日》是一首民谣,按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过节习俗,表达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本文是可爱的小编惊云帮大家整编的6篇传统节日课文二年级下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小学二年级语文《传统节日》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传、统、贴、宵、巷、祭、舟、艾、堂、乞、巧、郎、饼、赏”等15个生字,会写“转、贴”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词的识记和书写。
2、流利朗诵并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谈话入新课1、小朋友们,春节刚刚过去,你是怎么庆祝春节的呢?(收红包、逛花市、拜年、贴春联……)2、小朋友们的节日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像春节这样的在我们国家流传了很久,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学习“传统”二字读音(传:翘舌音;统:后鼻音)。
二、多种形式读童谣1、请学生借助拼音,按照自己的节奏读好课文。
2、这篇课文是一首童谣(板书),童谣有两个大的特点,一是顺口,二是有趣。
为什么呢?因为它的语言比较简单,读起来有节奏感,还很押韵哦。
所以你们不知不觉地就齐读到一起去了,就是你们不知不觉的齐读就把童谣的特点读出来了。
(所以小朋友们刚刚齐读起来啊特别好听)。
3、齐读。
4、请生自由练习读。
5、男女生比赛读:我们班是男生读得好还是女生读得好呢?男女比赛读读看。
6、小组赛读:一个句号是一句,这篇课文正好有八句,我们有八列小火车,一列读一句,看看那一列小火车开得好。
7、快读:大家都读得很好,现在老师提高难度了可不可以?这次我要加快速度读,你听:春节到……(快速读)。
这次还是男女生比赛,但注意要快而不乱,看看男生快还是女生快(读乱了就打住接上重新读)。
8、慢读:快的读好了,我们还能再升级,怎么升呢?这次我们要读得慢一点。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580403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62.png)
识字二传统节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习多音字转。
2.能够规范、正确地书写“敬”和“转”。
3.了解课文里介绍的传统节日及相关习俗,知道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
4.激发孩子们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习多音字转。
2.能够规范、正确地书写“敬”和“转”。
3.激发孩子们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里介绍的传统节日及相关习俗,知道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激发孩子们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孩子们,今天张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上一节语文课,希望我们能愉快地渡过。
早就听说我们二三班的孩子最喜欢读儿歌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儿歌。
老师和学生一起拍手读。
真是名不虚传的二三班的孩子。
首大家知道这首儿歌写的是哪一个节日吗?对了是春节。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识字二传统节日,请拿出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二、复习巩固,学习生字词。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词,课文里的生字宝宝你们还记得吗?现在我要考考大家。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
老师想请两位小老师到黑板这儿来领着大家读一读这些词语,谁愿意呢?小老师领读。
2.去拼音开火车认读。
我们班的同学真是了不起,那么现在老师把拼音去掉看看你还能认识他们吗?我们开火车来读吧。
3.出示单个字,学生组词并说话练习。
4.写字教学。
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敬”和“转”这两个字,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是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不同的地方是“敬”左宽右窄,“转”左窄右宽。
你们真是有一双火眼金睛。
我们要写好字,就要注意观察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师范写,学生练习,集中反馈。
“敬”横折勾要写在横中线上;“转”转第六笔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现在跟着老师在田字格里来写写这两个字。
同学们,相信你们一定比老师写得好,现在拿出你们的生字本在田字格里写着两个字,三个一要做到哦。
《传统节日》一课时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450ef21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a1.png)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传统节日》是教育部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是一首介绍祖国传统佳节得到识字民谣,其中涉及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从中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感受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
学情分析本文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对一切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表现力强,对生动形象的事物很感兴趣。
有了一年多的统编语文学习基础,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比如,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自觉阅读的习惯、一定的积累习惯、大声朗读习惯。
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部分生字,会写“舟、街”2个字。
2、有节奏、有韵味的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名称。
3、了解传统节日,初步感受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认识“传、统”等部分生字,会写“舟、街”等2个字。
2、有节奏、有韵味的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名称。
教学难点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节日,并能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是怎么过的。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准备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游戏激趣,揭示课题。
(一)看图猜节日1、谈话引入,我们一起书写“节日”两个字。
(学生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节日”一词。
)2、游戏激趣,看图猜节日。
下面,咱们来玩一个小游戏 ---“看图猜节日”。
课件依次出示图片,学生根据图片内容猜出节日名称。
贴窗花、放鞭炮(春节);吃月饼(中秋节);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二)补充课题,强化“传统”让学生了解传统习俗、传统美食以及传统文化。
过春节的时候贴对联、放鞭炮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习俗,就叫---( 课件出示“传统习俗”、生接读。
) 粽子、月饼是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好美食,那就叫---(生回答“传统美食”,师随后出示课件,这些都是代代相传的文化叫---(生回答“传统文化”教师随后出示课件。
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762361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0f.png)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2、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3、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4、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进入,解释课题师:孩子们,你们都喜欢过节吗?你喜欢什么节日?为什么?生1:喜欢春节,有压岁钱生2:圣诞节,热闹师:老师也有很多喜欢的节日,而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与节日有关的诗歌,请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来写写节日两个字。
(板书)刚才大家说了好多节日,其实在我们国家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中,也形成了许多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再来写写“传统”两个字,注意书写的正确。
2、解释课题师:课题中的“传统”是什么意思?就请大家利用手头的字典查查它的准确含义,我们来找找谁是查字典小能手。
生:查字典(师小结:遇到难懂的词时,通过查找工具书能帮我们更好解释词语,这是种解词的好方法。
)3、解释“传统节日”师:传统是世代相传,从古代沿传下来的意思,那么传统节日是?生:从古代沿传下来的日子。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出示提示,自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将书翻到31页,自由大声读课文,遇到不好读的耐心多读几遍。
2、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语师:请以为同学当小老师来领读生字,先读拼音再读词语。
3、开火车“挂红灯”巩固师:每到过年大街上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咱们也来挂挂红灯,以开火车的方式看到哪个词,大声读出来。
生:开火车读词4、再读课文、标出几句话师:生字、生词都掌握了,再读一定有很大进步。
请同学们再次打开书大声读读课文,并用序号标出。
生:汇报、全文共8句话。
5、8人读文、标出节日师:8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用~~画出提到哪些传统节日。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2faf73e19e8b8f67d1cb954.png)
2、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
选一两个传统节日,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
教学重难点: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衔”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
选一两个传统节日,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
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含与节日相关的图片、小视频,有关端午节来历的微课,田字格中的范字)。
2.学生:生字卡片,传统节日名称的卡片;向家长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传、统”等12个生字,会写“贴、街、舟、艾”4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6个词语。
2.朗读课文第一至五句,了解春节、元宵节等5个传统节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话说节日1.播放春节联欢晚会开场舞视频片段,请学生观看,感受节日的喜庆与隆重,说一说:这是什么节日?你喜欢过这个节日吗?为什么?2.提问:除了春节,你还知道中国的哪些传统节日?3.小结:这些节日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世世代代都过的节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5.认读词语“传统”。
提示:“传”是翘舌音。
提问: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传、统”2个字?预设:(1)“加一加”:专一传、充一统。
(2)与熟字组成词:传家宝、传来、传说;总统、统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
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在拼音的帮助下把字音读正确,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2)想一想:课文写了哪几个传统节日?2.学生交流。
三、朗读感悟,随文识字1.学习第一句。
出示: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1)提问:春节到了,人们喜欢做些什么?(贴窗花、放鞭炮)(2)交流:贴窗花、放鞭炮是春节的习俗,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习俗?(贴对联、贴年画、拜年、给压岁钱。
部编二下识字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部编二下识字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d8df7dc43323968001c926c.png)
部编二下识字 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传统节日》是一首民谣,按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过节习俗,表达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全文共八句,前七句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七个节日,最后一句和开头一句呼应,表示新春佳节转眼又到了。
课文句式长短相间,变化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
课文还配了两幅插图,一幅贴窗花,一幅赛龙舟,体现了传统佳节的热闹与喜庆,能唤起学生的过节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识字课文,要结合本课生字的特点,引导学生巩固多样的识字方法,比如生字“传”和“转、砖”结合,让学生巩固换偏旁识字,懂得触类旁通。
“巷”看图片识字,引导学生留心在生活中识字。
学生分析:1、二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容易持久,所以采取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的策略,从而让学生的注意力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提高学生识字的效果。
2、班上的孩子大都来自农村,对节日有初步印象,但具体不了解,所以课前让孩子们在搜集资料,看看关于传统节日的视频和听家人讲一讲节日习俗。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传”、“统”等 15 个生字,会写“舟”、“艾”2 个生字。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 7 个传统节日的名称和具体时间、了解相关习俗。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生字、会写字难点:正确排出节日顺序及其所对应的时间、了解相关习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识“传统”,理解“传统”。
1、观看学生背诵古诗《元日》视频。
师:我给大家看一段视频,视频的主人公是?(课件出示视频)生:李沛盈师:她在背一首古诗,如果你们也会背,就跟着她一起有感情地背一背。
师:她背了这首古诗会做什么呢?生:贴对联2、引出“贴对联”,认识“贴”师:哪个小朋友带着大家拼读这个词语?(课件出示生字)tiē生:贴对联师:谁来给“贴”找个朋友?生:补贴、贴纸、粘贴、贴窗花、贴对联·················3、引出“传统”,认识“传统”师:是的,贴窗花、贴对联是我们过春节时的一种传统习俗,谁chuántǒnɡ来带着大家拼读这个词语:传统。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23bc08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56.png)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和庆祝方式。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 介绍传统节日的由来和庆祝方式,如春节、端午节等。
2. 观察传统节日的图片,描述它们的特征。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观察传统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传统节日的特点。
2. 学习新知识
(1)教师出示传统节日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传统节日的特征。
(2)教师讲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和庆祝方式,如春节、端午节等。
3. 实践操作
(1)让学生分组了解不同种类的传统节日,记录它们的由来
和庆祝方式。
(2)让学生用画笔描绘出他们了解到的传统节日。
4. 小组讨论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传统节日的了解,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感受。
5. 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传统节日的由来和庆祝方式,并和家人一起庆祝传统节日。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传统节日的认识程度。
2. 收集学生的绘画作品,评价他们对传统节日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
部编版二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传统节日》(通用12篇)
![部编版二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传统节日》(通用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789bec76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81.png)
部编版二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传统节日》(通用12篇)部编版二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传统节日》(通用12篇)部编版二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传统节日》篇1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及日期,了解人们庆祝传统节日的民间传统习俗。
2、通过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活动重点: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节日的传统习俗。
活动准备:学生:传统节日的代表图片及相关资料,排练舞蹈、绘画、手工、收集古诗、春联等。
老师:1、各个传统节日的场面及传说的相关图片的课件。
2、收集或上网下载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过程:一、从实际生活出发,导入主题。
1、欣赏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
前几天我们刚刚过完的是什么节?(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2、提示课题——传统节日。
[导入部分选用儿歌,并结合学生过中秋节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与欢乐。
引发学生对节日的向往,激起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研究兴趣。
]二、认识传统节日。
1、问题: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学生汇报课前准备的调查记录卡)2、明确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及资料汇报)通过课前调查、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记录,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了较多的了解,能准确说出传统节日的名称及日期,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问题的答案,提高自我学习并概括能力。
三、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1、说一说你最了解哪一个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2、请同学们查阅传统节日习俗的更多资料。
3、学生汇报交流: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演示课件)4、小结:每当节日到来,人们都用不同的方式庆祝,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
[学生自己操作微机,提高了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了自信心。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初步印象得到进一步加深。
传统节日-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传统节日-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04b799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30.png)
传统节日-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通过阅读和讨论,增加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珍惜、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在了解和理解传统节日的基础上,感受到国家文化的丰富和多彩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加深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的了解和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即传统节日,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个节日。
•教师介绍: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节日,今天我们要学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
2. 学习(20分钟)•教师先向学生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让学生感受到传统节日的多彩性与文化内涵。
•教师发放几张彩图或照片,让学生认真看图,介绍图片中展现的传统节日内容,例如春联、糖果、灯笼、粽子等。
•教师播放关于传统节日的相关视频,让学生对传统节日有更直观的认识。
3. 分析(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每个传统节日的学习内容。
•根据教材,分别介绍和理解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的起源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思考节日背后蕴含的丰富文化和意义。
4. 实践(10分钟)•教师设置实践环节,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作传统节日相关文化品,例如做手工灯笼、画春联等。
•实践结束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文化品,并互相交流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5. 总结(5分钟)•教师要求学生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进行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并分析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四、教学评价•评价方式:实践作品评价和课堂表现评价。
•评价标准:实践作品需要具有节日特色,制作精美、具有文化内涵;课堂表现需要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听讲,对节日文化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适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课程设计合理,利用多媒体手段、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更多关于传统节日的知识,也增加了学生对文化的钟爱度,提升了教学实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7e181cc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f5.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收集有关冬至的传说、民俗,通过收集材料,真正理解“冬至大如年”的含义。
2.感受冬至节的喜庆,增强学生互助合作的能力,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
3.让学生了解并认同冬至节,喜爱传统节日,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传。
教学重点通过收集冬至的材料,传承节日文化,建立起对家乡浓厚的感情。
教学准备1.通过网络等途径,收集与冬至有关的资料。
2.向老人询问民间流传的与冬至有关的习俗。
教学过程一、交流信息,自然引入。
1.背诵《节气歌》同学们,你们能背一背《二十四节气歌》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琅琅上口的节气歌不仅韵律优美,而且包含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你知道它的含义吗?2.学生交流关于节气的信息。
预设: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气。
冬至这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
冬至是冬天最冷的时候,过了冬至开始“数九”,九九八十一天后,就真正感受到了春天。
(这样将课前准备的信息进行交流,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说说冬至。
板书:冬至。
二、说冬至由来简介冬至的由来、俗称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黑夜会慢慢变短。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中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冬至前是大雪冬至后是小寒,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所以被称为“活节”;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至十天阳历年(元旦)。
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 docx.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 docx.](https://img.taocdn.com/s3/m/d47f0264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f6.png)
《传统节日》教案《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和书写“传、统”等 15 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相关习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并书写 15 个生字,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和习俗。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春节相关视频,询问学生视频中展示的是什么节日,引导学生说出春节。
2.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课文《传统节日》。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2.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4.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如加一加、换一换、编儿歌等。
5.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重点指导“街”“舟”“转”等字的写法。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中提到了哪些传统节日?它们的时间和习俗分别是什么?2. 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答案。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列出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和习俗。
(四)深入研读,理解课文1.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仔细阅读相关段落,说说这个节日有哪些习俗,自己是怎么过这个节日的。
2.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如春节的团圆、元宵节的热闹、清明节的缅怀等。
3.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传统节日的魅力。
(五)课堂小结1. 学生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收获。
2. 教师总结:这篇课文让我们了解了我国的传统节日,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2 传统节日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2 传统节日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87b7496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44.png)
2 传统节日【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知道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语言运用:联系生活,选取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思维能力: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各个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审美创造:品味感受课文的三字经式的韵律美、节奏美。
【课前解析】关注识字:本课14个会认字,可以利用形声字、熟字识记、生活识字、语境识字等方法进行有针对性地识记。
关注写字:本课要求会写9个字,书写时可引导学生发现字形结构规律,把握同一类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与不同点。
关注朗读:课文内容贴近生活、富有节奏和韵律美,要注意停顿适当,对佳节名称可以适当重读,要正确把握不同节日的感情基调进行朗读,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关注理解运用:教学时要注重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文中的一些词语可以利用联系生活、联系语境等方式帮助理解,帮助学生联系生活理解“传统”,补充资料理解“乞巧”,借助图片理解“祭扫”。
【教学目标】1.认识“统、贴”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正确读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
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了解传统节日的时间和相关习俗,并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统、贴”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舟、艾”4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传统节日有哪些,各有什么风俗习惯。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出示课件3)1.谈话:同学们喜欢过节吗?(生:喜欢)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图片,请大家来猜猜:这是什么节日?课件出示:图1:吃汤圆。
(元宵节,正月十五)图2:包粽子。
(端午节,五月初五)图3:吃月饼。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三篇】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b3ae4ec6964bcf84b8d57bc7.png)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如:春节(农历一月一日)、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清明节(4月5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等。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传、统”等_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1.识记生字词,背诵课文。
2.准备掌握中国的传统节日及相关习俗。
[教学课时]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出示课件:春节、端午、中秋三个节日的情景照片。
2.同学们,你们从图片看到了什么?能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吗?(学生自由讨论)这些节日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哪位同学来说一说?3.出示课题。
(齐读课题)4.学习“传统”二字的读音。
(“传”:三拼音节,翘舌音;统:后鼻音。
)二、读儿歌,随文识字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
要求:在拼音的帮助下把字音读正确,难读的词多读几遍。
2.自读检查。
(1)指名轮读,一人一句。
相机正音。
(2)同桌对读,正音。
3.出示带生字词语,认读字词。
(1)带拼音读词语。
打乱顺序读词语。
(出示课件)传(chuán)统(tǒnɡ)贴(tiē)窗花大街(jiē)小巷(_iànɡ)祭(jì)扫(sǎo)赛龙舟(zhōu)艾(ài)香满堂(tánɡ)乞(qǐ)巧(qiǎo)牛郎(lánɡ)织女月饼(bǐnɡ)赏(shǎnɡ)菊(jú)转(zhuǎn)眼团(tuán)圆热(rè)闹(nao)(2)去拼音读词语。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3fda930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46.png)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第1篇】部编版《传统节日》公开课教案1《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舟”等9个生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龙舟、团员”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4、通过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15个字,会写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词语。
难点: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2、同学么,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传统节日。
板书:传统节日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课文,说一说文中讲到的传统节日有哪些?生讨论后个别说(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三、品读课文,学习汇报。
(一)春节1、出示一组,生说一说这是什么节日?生:春节2、课文哪几句写了春节?找出来读一读。
3、课文中写了春节的那些习俗?贴窗帘、放鞭炮。
4、除了课文中介绍的习俗?你还知道春节有哪些习俗?拜年、吃饺子……(二)元宵节1、出示一组,生说一说这是什么节日?(元宵节)2、课文哪几句写了元宵节?找出来读一读。
3、人们在这个节日里在做什么?(看花灯)4、还有什么主要的民俗活动?(吃元宵、放烟花、小孩子挑灯笼)5、体会“大街小巷人如潮”。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人流比作潮水,说明大街小巷的人非常多。
(三)清明节1、出示:清明节,生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2、清明节的活动是什么?(扫墓)3、老师介绍扫墓这个习俗,是为了祭奠死去的先人。
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
除此之外,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
4、同学们参加过扫墓么?主要准备写什么?怎么做?(四)端午节1、出示一组,生说一说这是什么节日?(端午节)2、课文哪几句写了端午节?找出来读一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学期精品教案-传统节日(第二课时)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学期精品教案-传统节日(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4bc82227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0.png)
诵读儿歌
①待到一轮节日过完了,新的一年就又开始啦——(引读)【转眼又是新年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②不同的节日不同的习俗,每一个节日都有着自己的特点,这浓浓的节日氛围让我们回味无穷。齐声读。
三、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传统节日,谁愿意来分享,你说怎样过节的?
(任选一个节日来讲)
2.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搜集资料,看看每个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特色呢!
3.将下列少数民族与其相应节日连起来。
傣族 彝族 苗族
火把节 花山节 泼水节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扫、艾、转、团、热、闹,认读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加一加(扫、团、转、闹) 猜谜语(热、艾)
3.归类指导:
(1)扫 转
①看结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②指导“转”:提醒笔顺;强调第七笔是撇折撇,一笔完成。
(2)艾 热
①看结构:上下结构。比宽窄,比长短。
②指导“热”:提醒笔顺;强调第五笔是横斜钩,位置找准。
(3)团 闹
①看结构
②指导“闹”,提醒里面是个“市”字。
板书设计
传统节日
中秋节端午节
教学资源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识字2 传统节日
年级
二年级
课 时
第2课时
备课人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在于继续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引导学生学习有关节日的更多习俗和文化知识,教学难点在于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继续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介绍节日特色和风俗习惯,激发学生对了解传统节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d73e28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d9.png)
1.交流学习
指导观察:热闹的节日气氛中,让咱们来看看关于节日的字怎么写吧?首先观察“贴、转、敬”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讲解:“贴、转、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仔细观察,“贴”和“转”都是左窄右宽,而且注意“贴”贝字旁最后一笔是点,“转”字最后一笔也是点。“敬”字左宽右窄,写字时注意把握字的结构。(板书:贴、转、敬)
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重点】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指导观察:“街左中右结构的字,每部分要写的匀称,宽窄差不多。
讲解:注意中间俩土的最后一笔是“提”。
2.学生自己书写,每个字描一遍写两遍。
指导书写: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来写生字,描一遍写两遍,注意写字姿势。
【板书设计】
2.传统节日
贴、转、敬(左右结构)
街(左中右结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舟、艾、热、团、闹”5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复习要求:给节日和对应的时间连连线。
二、探究学习,积累词语。
1、学习三到八句民谣。
谈话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春节和元宵节这两个团圆热闹的节日,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我国的传统节日。(板书:春节、元宵节)
5. 课文过渡:元宵佳节也是一个热闹的节日,俗话说,不到十五,年不算完,加上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上元佳节也是到处喜气洋洋。
语文二年级下册统编版《传统节日》教案
![语文二年级下册统编版《传统节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8a2f43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b.png)
《传统节日》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传、统”等13个生字,会写“春、节、街、夜”等7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了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喜庆气氛。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难点:了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喜庆气氛。
教学准备:教师:相关节日景物的图片或录像,生字、新词卡片。
学生:观察生活中不同人群过节的习俗,收集相关的故事或传说。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认识13个生字。
一、激趣导入。
1. 猜谜语:谜底是“日”字,引出“节日”这个词语。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请大家来猜一猜:日每添一度,人人笑嘻嘻(打一词语)是什么?生:节日。
2. 板书课题,认读词语。
学生齐读课题,教师范写“传”字,学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 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纠正字音。
重点注意多音字“巷”和变调的字“街、庆、举”。
注意轻声音节和儿化音节。
如“端(duān)午”“街(jiē)坊”“赏(shǎnɡ)月”。
3. 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画出生字词。
指名读生字词,去拼音读生词。
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读。
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春节前夜张灯结彩赏月放鞭炮包饺子猜灯谜举国欢庆普天同庆喜气洋洋团团园园三、了解大意,学习生字。
1. 同桌互相听读课文,了解大意。
说说课文写了我国哪些传统节日。
教师随机出示四季图(或相关图片)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图片或课件。
指名说。
(春节、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清明前后)、端午节(五月五)、中秋节(八月十五)、春节前夜)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相关句子:“春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赏灯猜谜是必不可少的习俗。
”“清明时节,人们常到祖先的坟墓上去扫墓,以表示对故人的怀念。
”“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家家户户门上都会挂上艾草和香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传统节日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用时:15分钟)
1.鼓励学生自由朗读
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2.组织学生小组合
作,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检查自学情况,教
学生新字。
4.指认生字,交流识
字方法。
(1)开火车认读生
字。
(2)用生字组词。
5.指导学生书写。
6.指导学生小组合
作,分层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
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
情况。
3.仔细观察“我会认”中
的生字,找出这些字的特点,
并组词。
4.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
格中的位置,说出怎样才能写
好这些字。
重点指导:“转”
字左边的“车”的末笔是提;
“贴”字左边“贝”的末笔是
点;“街”的中间是“”,不
要写成“圭”;“敬”字右边是
“攵”,不是“夂”。
5.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描红、临写。
6.小组成员分层朗读课
文。
2.我会拼写字词。
tiēchuānɡ huā
()
zhōu chuán()
jìng ài()
ài cǎo()
tuán yuán()
rè nɑo()
j iē dào()
zhuǎn yǎn()
3.我会给多音字组词。
chuán()
zhuàn()
huì()
kuài()
dānɡ()
dànɡ()
chónɡ()
zhònɡ()
4.我会读。
传统元宵大街小巷
乞巧牛郎月饼
赏菊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用时:15分钟)
1.指名学生朗读。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并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一共有
几句话(一个句号为一
句)?几个节日?
(2)课文共讲了哪几
1.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
题:
(1)本文一共有8句话,
共7个节日。
(2)春节、元宵节、清
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
5.依照课文填写适当的词。
如:春节(贴窗花)(放鞭
炮)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传
会
当
重
一、复习巩固,检查生字听写和背诵。
(用时:15分钟)
1.听写、回顾上节课
所学生字。
2.组织学生背诵课
文。
3.导入新课。
1.学生听写生字、新词。
2.学生背诵课文。
3.导入课件。
7.换偏旁,组新字。
贴——()
转——()
团——()
二、精读课文,课外拓展。
(用时:20分钟)
组织学生齐读课文。
(1)请同学讲解各自
搜集到的有关传统节日的
故事,如端午节——屈原
投江。
(2)我国其他少数民
族的节日都有哪些,他们
都是怎么过他们的节日?
学生齐读课文,思考后回
答问题。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
言讲解自己搜索到的节日故
事,锻炼他们讲故事的逻辑能
力。
之后教师展示准备的多媒
体课件,讲解展示文中出现的
各个节日的起源及有关故事。
(2)学生自由发言,讲
述自己课前搜集到的少数民
族的节日。
之后教师展示多媒
体课件,讲解几个我国重要的
少数民族节日。
8.说出下列几个少数民族
的主要节日。
傣族()
藏族()
回族()
维吾尔族()
蒙古族()
朝鲜族()
三、总结课堂,生活感知。
(用时:5分钟)
1.总结全文。
2.总结一下两节课我
们学到的知识。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包括生字词,几个传统节日及
其习俗起源等。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围绕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讲解本课课文时,除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意思、学习生字词等基础内容外,要着重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如:课外通过各种手段搜集节日方面信息的搜索能力;自己组织语言解说节日起源或故事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和讲故事的能力。
最后关键的一点就是要通过学习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效地做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在他们这一代更好地传承下去。
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足够多、足够形象生动的传统节日方面的课外内容,丰富他们对传统节日方面的认知。
《传统节日》教学片段
◆以悟导读,以读促悟(教学重点)
师:首先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学生齐声朗读文章)
师:课文里都讲了哪些传统节日?
生: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师:那课文里提到的各个节日都有着什么习俗呢?
生:春节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看花灯;清明节扫墓;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七夕情人相会;中秋节吃月饼、赏月亮;重阳节踏秋、赏菊、登高。
师:嗯,很好,除了课本上写的风俗习惯,你们家乡是怎么过这些节日呢?
生1:元宵节吃汤圆、放烟花。
生2:春节写对联、要压岁钱、包饺子。
师:很好,那你们有谁知道这些节日的起源或者有关的故事呢?
生1:我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
生2:七夕节是为了纪念牛郎织女。
师:嗯!现在大家看看屏幕,了解一下节日的故事。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上准备的有关传统节日的内容)
师:最后我们大家再朗读一遍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赏析:在这个教学片段中,课件辅助教学,借助多媒体网络将书本上的文字形象化,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激情,使学习过程更加多姿多彩,更加灵活生动。
本教学以课文为线索,渐而引入传统节日相关的课外知识,既贴切课文内容,又与课文相补充,从而使课文更加丰满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