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
草地资源调查 实施方案
草地资源调查实施方案一、引言。
草地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全面了解和科学利用草地资源,制定并实施草地资源调查方案至关重要。
二、调查目的。
1. 全面了解草地资源的分布情况、面积、类型和特征;2. 评估草地资源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3. 为草地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三、调查内容。
1. 草地资源分布调查,包括草地资源的地理位置、面积分布、类型分类等;2. 草地资源特征调查,包括草地的植被特征、土壤特征、气候特征等;3. 草地资源生态功能评估,包括草地对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护等生态功能的评估;4. 草地资源经济价值评估,包括草地的畜牧业、旅游业、生态补偿等经济价值的评估。
四、调查方法。
1. 野外实地调查,组织专业人员对草地资源进行实地调查,采集样品并进行数据记录;2. 卫星遥感调查,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的草地资源信息,辅助实地调查;3. 数据分析与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绘制草地资源分布图、特征图等;4. 专家评估与论证,邀请相关专家对调查结果进行评估和论证。
五、调查实施。
1. 制定调查计划,明确调查区域、调查内容、调查方法和调查时限;2. 组织调查人员,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查,确保调查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3. 调查数据整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4. 结果分析与报告编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编制调查报告并提出合理建议。
六、调查成果应用。
1. 为草地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相关保护政策和措施;2. 为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推动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3. 为草地资源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草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管理。
七、总结。
草地资源调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调查实施方案,可以全面了解草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和特征,为草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六章草地植物资源评价
(五)凋落物量的测定 五 凋落物量的测定
凋落物收集器
(六)动物采食量的估算 家畜的放牧采食量可以根据放牧家畜的头数、放牧时间、 家畜的放牧采食量可以根据放牧家畜的头数、放牧时间、 家畜的增重和产品的数量, 家畜的增重和产品的数量,按照家畜营养物质需要表逆算为牧 草干物质量。 草干物质量。 (七)一年生草地净初级生产力的测定 生长季末可以得到下列各个成分的植物量的话,那么 生长季末可以得到下列各个成分的植物量的话, Pn=P花序十P绿色部分+P枯死部位+P根 (八)草地生物学产量与经济产量的区别
• 简便的方法通常把粗蛋白质、粗纤维与维生素 简便的方法通常把粗蛋白质、 以胡萝卜素为代表) (以胡萝卜素为代表)作为饲用植物评价营养价值 的指标。当分析项目不全时, 的指标。当分析项目不全时,也可以以其中的一种 或两种成分作出评价,但其中必须包含蛋白质。 或两种成分作出评价,但其中必须包含蛋白质。
一、草原基况的评价
• 草原基况是指草原发育和发展的健康状况。对草 草原基况是指草原发育和发展的健康状况。
原基况的评价就是对草原进行的生态学鉴定, 原基况的评价就是对草原进行的生态学鉴定,以 说明和比较草原实际和潜在生态- 说明和比较草原实际和潜在生态-生产能力的差 异。
• 根据原生或顶极植被成分的多少对其基况进行评价,共划分为4个等级 4个等级: • 优良:当前植被相对盖度的75%-100%由群落中减少的种或增多 优良: 的种所构成,或总盖度的0%-25%是由侵入的种和增多的种构成; • 良好: 良好:当前植被相对盖度的50%-75%由原生或顶极植被构成; • 中等: 中等:当前植被相对盖度的25%-50%由原生或顶极植被构成; • 低劣: 低劣:当前植被相对盖度的0%-25%由原生或顶极植被构成。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
非地带性草地类型的分布主要是由于地形、土壤基质的变 化,形成不同于所处地带的土壤水分条件而出现。
非地带性的草地类型的出现和分布也有较广的范围和与 环境相关性规律,并且总要反应出所在地带的影响。
此外,植被的分布在相当的程度上还决定于古代的地质 历史原因。
第二节 草地类型分布的水平地带性 一、草地类型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 草地类型的水平地带性分布受纬度和经度影响。 ❖太阳辐射随地理纬度的高低而有所不同,从南到北形成各种 热量带,每一个带向东西延伸,又由南向北依次更替,与此相 应,各种植被类型也成带状从南向北依次更替。 ❖海洋上蒸发的大量水汽,通过大气环流输送到陆地,是陆地 上大气降水的主要来源,在不同纬度地带有所不同,在同一纬 度带的不同地点,往往也十分悬殊。一般是从沿海到内陆渐次 减少,植被因水分状况变化相应地成带状依次更替。
第四节 草地类型分布的非地带性特征
非地带性草地是在地带性的气候下,由于地质构造、地形、 土壤基质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形成地带内水、热、土壤矿物营 养的差异,在地带性草地分布区域内出现的隐域性草地。 一、沼泽草地的分布
沼泽以温带地区和青藏高原为多,在亚热带地区只有零星分 布,热带地区在沿海一带有少量分布。热带、亚热带沼泽做为 草地利用,价值不大。
二、中国草地的水平地带性分布
(一)东北部草原草地
东北部草原草地是在温带热量和半湿润半干旱水分条件下 发育而成的,包括草甸草原、草原和荒漠草原类型。
(二)西北部荒漠草地
西北部荒漠草地是在温带、暖温带热量和干旱、超干 旱的水分状况下发育而成的。包括有作为过渡类的草原化 荒漠草地和大面积分布的荒漠草地。荒漠草地的分布有四 种类别: 1、草原化荒漠草地; 2、东部亚洲中部温性荒漠草地; 3、西部中亚温性荒漠草地; 4、暖温带荒漠草地。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十章 草地资源调查资料的整理与总结
第二节 中国草地资源区划第 一级(区 概述 一级 区)概述
再见
二、草地面积的校正 在坡度较大的地区就需要进行面积校正。 在坡度较大的地区就需要进行面积校正。 坡度在5 坡度在5°时,投影面积与实际面积相差约1%; 投影面积与实际面积相差约1 15° 22° 14%; 15°-22°时,相差7%—14%; 相差7 14 23° 31 31° 相差15 15% 28 28%; 23°—31°时,相差15%—28%; 32° 39 39° 相差29 29% 40 40%; 32°—39°时,相差29%—40%; 40°—50°时,相差41%—50%。 40° 50° 相差41% 50%。 50 41 50 在坡度小于15 时可以不必校正。 在坡度小于15°时可以不必校正。
第二节
草地面积量算和生产能力计算
一、草地面积的量算 面积量算工作是在审定后的草图或清绘复制原图上进行。 面积量算工作是在审定后的草图或清绘复制原图上进行。它是 草地资源调查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草地资源调查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以图幅理论面积为基本控制,分幅进行量算,按面积比例平差, 以图幅理论面积为基本控制,分幅进行量算,按面积比例平差, 自下而上逐级汇总,是进行面积量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自下而上逐级汇总,是进行面积量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毛面积是指在所量面积中含有部分在量算图上难以标明的非草 地地类的面积。例如道路、小的河流、 地地类的面积。例如道路、小的河流、在草地中星散分布的部 分裸地、稀疏植被等。 分裸地、稀疏植被等。 草地有效利用面积是指在扣除了一切非草地地类面积之后的草 地面积,是用以计算草地生产力的面积依据。 地面积,是用以计算草地生产力的面积依据。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实习心得体会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实习心得体会
在进行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实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许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的
重要性。
首先,对于草地资源的调查,必须具备细致耐心的观察能力,要能准确记录
和收集各种草地的数据信息,包括植被类型、覆盖度、物种组成、土壤质量等等。
这
些数据对于后续的草地规划和管理非常重要,因此要保证准确性和完整性。
其次,观察草地资源还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比如对于不同草地类型的识别和分类,
了解各种植物的特点和生态习性,能够判断草地的生态功能和潜在的问题。
这些知识
可以通过参考专业书籍和请教导师等方式来学习和积累。
另外,草地资源规划也是实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对已有草地的评估和分析,可以确定其适宜的利用方式、优化措施和保护措施,以实现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
持续发展。
在规划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种因素,制定
出适宜的发展方案,并确保其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实习过程中还需要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因为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往往需
要与其他相关部门或组织进行合作和协调。
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有效的沟通,可以提高
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能够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总的来说,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实习是一项综合性强、技术要求高的任务,需要具备
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实习的过程,我对草地资源的认识更加深入,也提升了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
题解决能力。
这将对我未来进一步从事相关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第八章 草地调查与规划
(6)草地地上生物量的取样 技术关键: ①技术关键: 样方位置一定典型 分种测产 剪草方法(齐地法用于草本、半灌木; 剪草方法(齐地法用于草本、半灌木;灌木用当 年新枝条和d 2mm的嫩枝 的嫩枝)。 年新枝条和d<2mm的嫩枝)。 样方大小: ②样方大小: 荒漠草原、草原、草甸草原1 荒漠草原、草原、草甸草原1×1m2 荒漠、半灌木荒漠2 2m2或 荒漠、半灌木荒漠2×2m2或2×4m2 灌木荒漠5 20m2或10× 灌木荒漠5×20m2或10×10m2 灌丛草地10 10m2、下层草本1 1m2。 10× 灌丛草地10×10m2、下层草本1×1m2。 ③样方数目及形状 个样方,正方形或长方形。 每样地 3-5个样方,正方形或长方形。 北方7 ④测产时间 北方7-8月
(三)调查的工作程序 1、准备工作 2、野外调查 3、内业总结工作 4、调查成果
准备工作 ①组成调查队 ②拟定调查计划和调查大纲 ③搜集和熟悉相关资料 ④准备调查所需物资 ⑤其他准备工作。 其他准备工作。
野外调查
拟定调查方案和大纲进行实地观测,结合访问座谈, 拟定调查方案和大纲进行实地观测,结合访问座谈,摸清草地概 况 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 概查、详查、访问三种形式 概查、详查、 调查时,选择调查路线时,一定注意事项: 调查时,选择调查路线时,一定注意事项: ①调查路线应贯穿调查区不同地形和土壤类型的主要断面 ②所选路线无天然障碍,保障调查顺利进行 所选路线无天然障碍, ③沿途最好有显著地形、植物和标记点,以便确定方位 沿途最好有显著地形、植物和标记点, ④调查路线间距依调查区域面积大小、计划制图精细度而定 调查路线间距依调查区域面积大小、 ⑤必要时,可在主要调查路线间增设短支线作为补充 必要时,
2、其他用途调查 草地环境条件和功能 草地旅游资源条件 草地特种种植业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绪论
孔 郑
安徽农业大学 2011
绪
一、草地资源概念与价值
论
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是阐述认识草地资源和制定开发利用
草地资源总体方案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
(一)草地与草原的概念 当前在我国草原与草地、草场
作为同义语在行政管理部门和科技文献中广泛使用,也包括 一些行政和技术机构的名称,如草原处、草原站、草原研 究所、草原系等。不同学科归结草地为一类特定的绿色地 被、土地类型、环境景观、自然资源。
任继周(1959)早期认为草原的含义应当是:“大面积的
天然植物群落所着生的陆地部分,这些地区所产生的饲用植物,
可以用来直接放牧或刈割后饲养牲畜”。20世纪90年代初,对 草原的定义作了发展,认为“草原是主要生长草本植物,或兼 有灌木或稀疏树木,可为家畜和野生动物提供生存场所的大面 积土地。它是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 章祖同和刘起(1992)认为“草地是指着生有草本植物或 兼有灌木和稀疏树木,可供放牧或刈割而饲养牲畜的土地” 许鹏(1994)认为“草地是具有一定面积,由草本植物或
重的经济功能;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支撑,由于地域和历史
原因,草业和畜牧业对民族经济的发展,边防巩固息息相关,具有 重要的社会功能。
二、草地资源调查规划目的任务与工作发展
(一)草地资源调查规划的目的任务
目的:科学地认识草地形成发展规律与草地资源属性和科学 地制定开发利用草地资源的总体方案。 任务:以草地生态系统、草地类型学和市场经济理论为基础, 调查草地资源与草业生产状况,认识其固有的矛盾与规律,
景观风情功能开发,是发挥草地自然风光和社会风俗、文化 特色,开发旅游业的经营,这是前景广阔的新产业。天然草地 环境保护业、旅游业就其产业性质来说属于第三产业,它们又 可以带动第三产业中相关行业的发展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二章
亚型在型的范围内,根据主要层的优势植物相同来划分。
作为划分类的指标是热量(温性、暖性、热性、干热、高寒)与 植被型或亚型(草甸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荒漠、 草丛、灌草丛、稀树灌草丛、草甸、沼泽)。 作为划分组的指标是草地植物经济类群,采用的有:高禾草、 中禾草、矮禾草、豆科草本、大莎草、小莎草、杂类草、蒿类 半灌木、半灌木、灌木、小乔木。
第二节 国外草地分类方法简介 一、前苏联的草地分类 二、美国的草地分类
第三节 中国草地分类
一、全国草地资源调查拟定的中国草地分类法 中国草地分类法自1979年提出初稿,经多次修改,到1988年形 成分类单位和划分标准,并由农业部畜牧兽医司公布,作为全 国统一的标准。其分类的原则属于植被--生境分类体系,采用
对于型的划分和命名,提出应遵循下列原则: 1.在草甸类的主要层中,往往难以分出主要优势种,在这种情况 下,可选择优势种中的优势度最大的饲用植物命名,其余可按属 或经济类群来命名。 2.在主要层中的主要优势种为非饲用植物时,除优势种要加括号 表示外,还要从草地型中选择一种可食的植物或在草群中占比例 较大的属名来命名,如(狼毒)、长芒草型;(乌头)、苔草型。
求:
首先确定草地植被发展的过程和阶段,应研究草地与气候、
土壤、地形等生境因素的规律性联系; 表现草地每一发展阶段所具有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特征; 反映草地的生产特性和经济价值在草地形成过程中的变化; 社会生产活动,农业技术措施,对于创造草地经济价值的作 用。
任继周教授(1985)提出的草原分类原则
三、草地分类体系
农业经营分类法 两大体系:
发生学分类法
农业经营分类法主要是根据对草地的改良和经营水平划分,突 出了人类生产活动在草地形成中的作用。这类分类法,通常用
草地资源与调查规划第六章
• 草地-城市耦合系统。
主要草地类型
6、 西南亚热 带湿润热 性灌草丛 区
• 零星草地。 • 热性灌草丛类。 • 热性草丛类。
草业生产
• 水热资源丰富, 光照、土地资 源不足。
• 植物生产高, 动物生产低。
• 经营管理水平 低。
• 草地-城市耦合 系统。
主要草地类型
草业生产
7、 青藏高原 高寒草甸 和高寒草 原区
摘 要 : 1 9 99 -2 0 0 1 年 调 查 了 肃 南 鹿 场 甘 肃 马 鹿 的 基 本 情 况 。 鲜 茸 产 量 随 鹿 龄 增 长 分 为 产 茸 量 快 速 增 加 阶 段 ( 1 - 6 岁 )、 产 茸 量 缓 慢 增 加 阶 段 ( 6 - 1 1 岁 ) 和 产 茸 量 下 降 阶 段 ( 1 1 岁 以 后 ), 总 体 上 呈 凸 抛 物 线 变 化 , 11 岁 达 到 产 茸 高 峰 , 鲜 茸 产 量 与 体 重 、 饲 养 群 数 量 与 鹿 茸 总 产 极 显 著 正 相 关 ( p < 0 . 0 1 )。 甘 肃 马 鹿 体 型 在 我 国 8 个 马 鹿 亚 种 中 属 中 等 偏 下 , 幼 鹿 的 体 长 指 数 和 头 长 指 数 低 于 成 年 鹿 ,肢 长 指 数 和 管 围 指 数 高 于 成 年 鹿 ,幼 公 鹿 的 胸 围 指 数 和 体 躯 指 数 高 于 成 年 公 鹿 , 但 幼 母 鹿 则 低 于 成 年 母 鹿 , 成 年 鹿 体 尺 指 数 的 性 别 差 异 大 于 幼 鹿 。 1999 年 和 2000 年 适 龄 母 鹿 的 繁 殖 率 和 繁 殖 成 活 率 平 均 分 别 为 61.5%和 55.6%,母 鹿 繁 殖 率 在 3-5 岁 间 逐 渐 增 加 , 5 岁 马 鹿 最 高 , 此 后 随 着 年 龄 的 增 加 总 体 上 呈 下 降 趋 势 , 但 6-9 岁 之 间 下 降 幅 度 较 小 ,意 外 伤 害 和 疾 病 是 影 响 繁 殖 成 活 率 的 两 大 因 素 。甘 肃 马 鹿 饲 养 群 结 构 基 本 呈 正 金 字 塔 型 ,不 合 理 出 售 是 甘 肃 马 鹿 饲 养 群 性 比 和 年 龄 结 构 失 调 的 主 要 因 素 。公 鹿 在 6 岁 以 前 体 重 随 年 龄 呈 指 数 增 加 ,1 岁 公 鹿 的 体 重 可 达 60kg 左 右 ,屠 宰 后 产 出 /投 入 比 为 4.26,具 有 发 展 成 为 肉 用 型 家 畜 的 潜 力 。 肃 南 鹿 场 高 山 草 原 -甘 肃 马 鹿 生 产 系 统 通 过 完 善 生 产 层 次 , 经 济 效 益 提 高 3.3 倍 , 效 益 波 动 降 低 2.7 倍 。 根 据 调 查 结 果 , 提 出 6 项 研 究 与 生 产 建 议 。 关键词:肃南鹿场,甘肃马鹿,鹿茸,体尺性状,繁殖,畜群结构,体重,生产系统效益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八章
四、南美洲的草地资源
• 南美洲有各种类型的草地8.45亿hm2,巴西和阿根廷拥有 南美洲有各种类型的草地8.45亿 8.45 大面积的草地。 大面积的草地。从类型和分布上可以将南美洲的草地分为 热带稀树草原、热带荒漠、热带干燥疏林和灌丛三大部分。 热带稀树草原、热带荒漠、热带干燥疏林和灌丛三大部分。
二、世界人工草地的发展 人工草地是利用综合农业技术, 人工草地是利用综合农业技术,在完全破坏了天然植被的 基础上,通过人为播种建植的人工草本群落, 基础上,通过人为播种建植的人工草本群落,也包含以饲用为 目的建植的灌木或乔木群落。 目的建植的灌木或乔木群落。在不破坏或少破坏天然植被的条 件下,通过补播、施肥、排灌等措施培育的高产优质草地, 件下,通过补播、施肥、排灌等措施培育的高产优质草地,称 为半人工草地或半天然草地。由于半人工草地的植被成分基本 为半人工草地或半天然草地。 上和原来的天然植被相同,所以在分类上仍作为天然草地对待。 上和原来的天然植被相同,所以在分类上仍作为天然草地对待。 人工草地有以饲用为目的的牧用草地,也有以保持生态、 人工草地有以饲用为目的的牧用草地,也有以保持生态、美化 环境、体育竞技场地为目的的绿地和草坪。 环境、体育竞技场地为目的的绿地和草坪。
、北美和中美洲的草地资源
• 北美和中美洲草地面积10.34亿hm2,主要分布在美国、墨 北美和中美洲草地面积10.34亿 主要分布在美国、 10.34 西哥、加拿大三国。北美洲草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西哥、加拿大三国。北美洲草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其 中最重要是普列里草原,山间荒漠-山地松桧林复合草地、 中最重要是普列里草原,山间荒漠-山地松桧林复合草地、 硬叶常绿灌丛、热带亚热带荒漠、热带稀树草原、 硬叶常绿灌丛、热带亚热带荒漠、热带稀树草原、温带阔 叶林草地、极地和高山冻原等类型。 叶林草地、极地和高山冻原等类型。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八章
草地作为一种农业自然资源,它与耕地、森 林有着互相转化的关系,受着世界农业发展变化 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草地面积的增加,主要是 以减少森林面积的代价而取得的。大洋洲和欧洲 草地面积的减少,是为了保护环境,一些草地不 再用于放牧而用于环保或被改为林地所致。
• 根据天然草地在生产中的比重和生产力水平,可将世界上 不同国家的草地牧业生产分为四种类型:
一、亚洲的草地资源
亚洲草地20.78亿hm2,主要分布在中国、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蒙古、沙特阿拉伯、伊朗、土库曼斯坦 和阿富汗等国。
亚洲的天然草地类型繁多,从热带雨林草地 到寒漠草地,从热带荒漠草地到冻原草地应有尽有。
• 二、非洲的草地资源
• 非洲有各种类型的草地19.99亿hm2,占全洲面积的67.44
• (1)完全依靠天然草地,对草地投资较少,管理也较粗 放的国家。例如:蒙古、阿富汗、伊朗、也门、约旦、毛 里塔尼亚、索马里、苏丹、博茨瓦纳、乍得、巴拉圭等;
• (2)以天然草地为饲养基地,但管理较先进的国家。例 如澳大利亚;
• (3)以天然草地为主,配合以相当数量的人工草地和栽 培饲料的国家。例如:美国、俄罗斯、加拿大、阿根廷、 南非等;
• (4)以人工草地为主,天然草地为辅,能较全面地组织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各个组分,从而具有较高生产水平的 国家。例如:新西兰、英国、爱尔兰、荷兰、丹麦、挪威、 瑞士、德国、法国、波罗的海东岸三国等。
二、世界人工草地的发展 人工草地是利用综合农业技术,在完全破坏了天然植被的
基础上,通过人为播种建植的人工草本群落,也包含以饲用为 目的建植的灌木或乔木群落。在不破坏或少破坏天然植被的条 件下,通过补播、施肥、排灌等措施培育的高产优质草地,称 为半人工草地或半天然草地。由于半人工草地的植被成分基本 上和原来的天然植被相同,所以在分类上仍作为天然草地对待。 人工草地有以饲用为目的的牧用草地,也有以保持生态、美化 环境、体育竞技场地为目的的绿地和草坪。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一篇: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草原:主要生长草本植物,或兼有灌木和稀疏乔木,可以为家畜和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生产场所,并为人类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和其他生物产量等各种功能的土地,生物资源和草生产基地草地资源:只有当人类将草地去开发利用,能产生产品和效益,使草地蕴藏的生产价值得以体现,才能成为现实的草地资源草地类型:存在于一定空间的具有特定自然与经济特征的具体草地地段,是草地的组成单元草地分类:划分草地类型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包括分类的依据、原则、系统和标准草原健康:保持生态系统本身特征的基本结构,或不断完善;保持生态系统本身的基本功能,或不断提高;生态系统所处的环境因素与生态系统保持稳定和谐的趋势畜种:具有相同的来源于遗传基础,有相同形态、性能和经济特征,并经人类训养培育,具有独特性能的动物种群畜群结构:家畜品种内部的性别和年龄组成的比例,即家畜品种的种群结构载畜量:也称载牧量,是评价草地生产力的一种指标,其含义是:一定的草地面积,在放牧季内以放牧为基础利用方式(也可以适当配合割草),在放牧适度的原则下,能够使家畜良好生长及正常繁殖的放牧时间及放牧的家畜头数。
表示方法:家畜单位指标、时间单位指标、面积单位指标环境生产层: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以其景观和环境效应产生经济价值草原基况:草原发育和发展的健康状况草业规划:对草地资源自然经济特征同一性与差异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概况,区分不同的草地资源类型区域,并提出区域草业生产发展方向,进而针对区域由不同地区,提出以草业为主体,联系相关产业,组织资源开发利用。
产品生产经营、环境与资源保护,取得最优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总体规划。
羊单位:1头体重40kgde 母羊及其哺乳羔羊,每日约需牧食青草5~7.5kgRangeland和grassland的区别:Rangeland是天然的,grassland人工因素很大,草规的目的和任务:目的:科学的认识草地形成发展规律与草地资源属性和科学地制定开发利用草地资源的总体方案。
如何进行草地资源调查与管理
如何进行草地资源调查与管理草地是自然资源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草地的调查与管理是确保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的关键。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进行草地资源调查与管理。
一、了解草地的生态环境草地被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其生态环境的差异与地理条件、气候和土壤有关。
在进行草地资源调查和管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所研究草地的生态环境。
这包括了解草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状况、土壤类型和水文条件。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适合草地生态环境的资源管理策略。
二、进行草地植被调查草地的植被调查是草地资源调查与管理的重要步骤。
通过对草地植被的调查,我们可以了解草地的植被组成、物种多样性和植被的生长状况。
在进行调查时,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例如样方调查、点格法调查等。
调查结果可以用于评估草地的植被状态和植被覆盖度,并为后续的草地管理提供依据。
三、定期监测草地资源草地资源的管理需要定期进行监测,以评估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定期监测可以通过设置监测样地、采集样本进行实地调查,或者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远程监测来实现。
监测内容包括植被覆盖度、物种组成、土壤质量、水分状况等。
通过定期监测,我们可以及时掌握草地资源的变化情况,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四、合理利用草地资源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保护草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包括草地的放牧、刈割和利用等。
在进行管理时,我们应根据草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利用计划,并根据草地的恢复能力和草地植被的更新速度来确定合适的放牧强度和刈割频率。
此外,合理利用草地还需要注重生态保护,避免过度放牧和过度刈割对草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五、保护和恢复草地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草地生态系统是草地资源调查与管理的最终目标。
为了保护和恢复草地生态系统,我们需要采取措施保护草地的地表覆盖和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草地退化。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非法砍伐和过度放牧的监督和管理,加强草地保护意识的宣传与教育,促进人们对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九章
草地资源调查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草地资源调查的目的、内容、 草地资源调查的目的、内容、程序与成果
一、草地资源调查的目的 草地资源调查的主要任务是查清草地资源的自然条件, 草地资源调查的主要任务是查清草地资源的自然条件,草 地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 地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同时调查水土和其他生物 资源,社会经济条件,经营现状,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资源,社会经济条件,经营现状,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二、草地资源调查的内容 草地资源调查工作是集资源与生产、 草地资源调查工作是集资源与生产、社会与经济的综合性 调查,它包括对草地资源形成要素的调查与分析、草地植物、 调查,它包括对草地资源形成要素的调查与分析、草地植物、 动物资源的调查,草地类型及其生产力、水土资源的调查, 动物资源的调查,草地类型及其生产力、水土资源的调查,种 植业及非草地生产的饲料资源调查, 植业及非草地生产的饲料资源调查,草地资源经营现状调查与 分析等。 分析等。
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一个地区草业的发展,既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又受社会、经济、 一个地区草业的发展,既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又受社会、经济、 技术条件的支配。 技术条件的支配。 (一)人口、劳动力资源调查 人口、 1、人口调查;2、劳动力资源调查 、人口调查; 、 (二)生产与经济基础及实现现代化经济条件的调查 1、生产和经济原有基础的调查;2、实现现代化经济条件的 、生产和经济原有基础的调查; 、 调查; 、 调查;3、生产管理条件调查 (三)市场需求和供给关系的调查分析
四、草地资源调查成果要求
(1)能够反映和说明调查地区草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和利用 能够反映和说明调查地区草地资源的类型、数量、 现状的一批专业图件与数据。 现状的一批专业图件与数据。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
3、未将草原分类与草原分级明确区别
综合顺序分类法
任继周提出
气候—植物学分类法
主要代表
澳大利亚牟尔、哈荣敦日本沼田真
评价:指标明确,体系简括(气候和植被)各类型间关系明确(热带、温带)
2级指标无发生学的依据
农业经营分类法
主要代表
英国戴维斯、瓦斯敦法国海登和卡尔盖勒
评价
1、因英国(西欧)草地培育时期长,根据人类对草地经营程度分类,反应管理措施差异对草地的作用;
主要代表:
英国坦斯莱、T.C.E.威尔斯和D.A.威尔斯L.K .瓦德
评价1土地—植物分类法是英国传统方法
2基本分类指标土壤酸度
3次级指标为土壤特征或缺无
4三级指标为植物优势种或混合种
5仅适于地域狭小、气候单一区域
6土壤与植被对规划、利用、改良提供了一定基础
植物地形学分类法
主要代表
前苏联饲料研究所(拉明斯基,1940;查芩肯,1961;1987),
1986年,钱学森提出草业科学的理念,草业科学简称草学。
二、草地成因
草地成因学说
土地—植物—动物三位一体说
雨量地势成因说
王栋(1955)提出
◆“草原的形成主要原因大概由于雨量稀少,土壤贫瘠,地势高寒,生长季短促,温度冷热的变化剧烈等原因”。
◆要点:雨量多少与分布均匀与否
雨量250-500mm
地势是重要因子(温度)
位点因子:直接影响草地开发利用
◆生物因素:生物因子居于核心地位,是草地存在的基本依据;草—畜关系构成草地生产的特色,表现为草地生产能力有空间、时间和种间3种关系。
◆ 社会因素:赋予草原的农学意义,直接决定草地开发与利用的水平。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六章草地植物资源评价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六章草地植物资源评价草地植物资源评价是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的重要环节之一,对草地的植物群落结构、植物物种特征和生长状况进行科学评价,从而为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地资源提供依据。
本文将从草地植物群落的评价方法、草地植物物种特征和生长状况的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草地植物群落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逐株调查法、方格法和样方法等。
逐株调查法是在草地中选择一定数量的样地,对每个样地内的草本植物逐株调查并记录其数量和物种信息。
方格法是通过在草地中设置一定数量的方格样方,对每个样方内的草本植物进行调查和统计。
样方法是在草地中设置若干个样点,通过对样点进行调查和研究,从而推断出整个草地的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
通过这些评价方法,可以对草地植物群落进行综合评价,了解草地植物群落的分布规律和物种组成,为后续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草地植物物种特征的评价主要包括物种多样性评价和功能特征评价。
物种多样性评价是通过对草地中的植物物种进行调查和统计,确定草地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多度分布等指标,从而评价草地的物种多样性程度。
功能特征评价是通过对草地植物的生理特性、形态特征和生态特征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草地植物的生长速度、营养状况、抗逆能力等功能特征,从而评价草地植物的适应性和生态功能。
通过这些评价指标,可以全面了解草地植物的物种组成和功能特征,为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草地植物生长状况的评价主要包括生产力评价和植被盖度评价。
生产力评价是通过调查和统计草地中的植物产量和生物量,确定草地的生产能力和草地植物的生长状况。
植被盖度评价是通过调查和测量草地中植物的盖度和覆盖度,确定草地植物的覆盖程度和生长情况。
通过这些评价指标,可以了解草地植物的生长状况和草地的生产潜力,为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草地植物资源评价是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物种特征和生长状况的评价,可以全面了解草地植物资源的分布规律、组成特征和生态功能,为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第五章
• 2、一水土保持区,其集水面积为20 hm2, 下游无明显影响区域,水土保持效果为中 雨,中等强度出现水土流失 ,建立难易 为1.0,维持难易为0.4,保持年限为40年, 则其水土保持价:
V= 20 × 0.4×1.0×0.4× 0.4=1.28 所以,该水土保持区水土保持价为1.28 。
三、水源涵养区的评价
V=2+3+(0.5×2+3×1+ 4×1)+1+6+2+8=30 所以,该草地游憩地资源的潜力为三级。
四、草原旅游地经济效能评价
草原旅游地经济效能评价可采用任继周院土提出的方法(1995)。
(一)评价项目
1、风景水平(s) 以耐人游览,对游人有吸引力的自然风景的景物属性和种类、 人文景观的历史感深浅、艺术性的高低、地方民族特色的浓郁程度来评定。五级计 分,风景水平从低到高为0.2,0.4,0.6,0.8,1.0。 2、客流量(p) 每日游客10人/hm2,其游客指数为1.0,每减少1人,指数减少 0.1。如游人特别多,每增加1人,增加0.1,如某旅游地,每日游客11人/ hm2, 其游人指数为1.1。 3、游客消费水平(u)根据当时旅游者平均消费水平作为0.5。平均消费水平的 20%作为一个消费水平单位,每增加一单位消费水平即增加0.1,每减少一单位消 费水平减少0.1。 4、开发难易(d)主要考虑距离远近及可通达性,基本供给设施,建设条件,从 难到易,五级计分,即0.2,0.4,0.6,0.8,1.0。 5、维持难易(m) 保持旅游区的各项设施及宣传服务等管理工作所需的工作量。 从难到易,记分同“开发难易” 。 6、预计使用年限(y) 永久使用的旅游地,一般以100年为期,记分1.0,每减 少10年减少0.1。 7、交通条件及费用(t) 以交通难易及费用高低记分。为市内平均公共汽车票价 (全市各路公共汽车、电车全程票价的一倍),记分0.8。每增加一倍减少0.1,每 减少50%,增加 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绪论草地:是指具有一定面积和牧用价值的植被及其生长地的总称。
草业:指把草业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进而变为经济优势的产业部门。
草业科学:指草业生产的科学原理、生产实践的升华、生产发展的指导及各方面的统称。
草业科学形成的标志性事件:发展简史: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建国之初,在王栋主持下,对内蒙古、甘肃草地做了调查,写出了《皇城滩和大马营草原调查报告》《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概况及主要牧草介绍》是我国最早的草原调查报告。
1955年,王栋出版《草原管理学》对草原调查作出了系统的阐述。
自70年代以后,草业资源迅猛发展,国家组织全国草地资源调查,基本搞清我国草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产草能力与载畜能力,制定了全国草地资源区划图。
1986年,钱学森提出草业科学的理念,草业引起次生草地形成草原恢复草畜产品增值大气、土地、生物和生产劳动因素说,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因素学说◆非生物因素大气因素:水热地带性分布形成草地的地带性,和草地生产活动关系密切(生产能力-水热值、配置;生产季节;生产措施)。
土地因素:是草地立地条件,直接分配和供给植物光、热、水与养分。
位点因子:直接影响草地开发利用◆生物因素:生物因子居于核心地位,是草地存在的基本依据;草—畜关系构成草地生产的特色,表现为草地生产能力有空间、时间和种间3种关系。
◆社会因素:赋予草原的农学意义,直接决定草地开发与利用的水平。
三、草地分类六大分类方法中重要的是南北草调分类法和综合顺序分类法十八类草地类型中重要的是暖性草丛和低地草甸类纬向地带性径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一般规律)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荒漠垂直地带性(山体高度山脉走向与其位置坡向坡度 )非地带性 (沼泽草地低地草甸盐土荒漠)世界主要草地名称:斯太普(针茅):亚洲普列里: 北美萨王那:非洲维尔德:南非潘帕斯: 南美洲草地分类:是草地类型理论的具体实践。
分类实质: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根据对草地自然和经济特征、发生发展的认识角度和程度,从多元的因子中归纳抽象出一定的因子,作为分类的依据,建立分类系统与标准分类原则,任继周(1985)分类要素的完整性,包括分类的理论依据、体系结构、指标、命名原则(分类四要素)分类体系的周延性,任一草地、各类草地发生学联系分类体系内涵的综合性,唯物地综合各要素分类指标的相对稳定性同级指标的可比性(同质比较)特征指标的确限性分类指标作用不同等级上划分草地类型反映草地现象整体或局部的数量或质量特征对分类的科学性具决定意义▲基本单位:类、组、型、类:高级分类单位。
成因一致,类间草地自然、经济特性具质的区别组:中级分类单位。
类范围内,生态经济特性基本一致,组间生境与经济价值区别明显型:低级分类单位。
草地组范围内,生境更趋一致,植物种类组成、草地质量与产量更为接近的生产力分类级。
型间草地属性主要是量的差异二、草地分类方法植物群落分类法主要代表人物:美国桑普孙、霍莱切克美国斯托塔Stoddart 和Smith 前苏联谢尼科夫、索恰娃中国王栋评价植物群落学分类是草业科学早期广泛使用的草地分类方法,起启蒙和先导作用;主要着眼于植物群落特征,各级指标及命名均如此;认为植物群落是草地最本质的特点;土地—植物学分类法主要代表:英国坦斯莱、 T.C.E.威尔斯和 D.A.威尔斯L.K .瓦德评价 1 土地—植物分类法是英国传统方法2 基本分类指标土壤酸度3 次级指标为土壤特征或缺无4 三级指标为植物优势种或混合种5 仅适于地域狭小、气候单一区域6 土壤与植被对规划、利用、改良提供了一定基础植物地形学分类法主要代表前苏联饲料研究所(拉明斯基,1940;查芩肯,1961;1987),中国贾慎修(1982);章祖同(1963);许鹏(1979,1985,1995)新西兰戴里(1974)植物地形学分类法评价:重视对草地生境的分类。
1 优点:包括了多种因素的综合分类方法重视草地类的地带性有明确的分类原则,严谨的分类系统,有不同的级别2 不足:各级分类指标虽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在表述上不够明确,从第一级到第四级各级的划分都涉及植物和包括地形、土壤、气候在内的生境条件。
如第一级类的分类特征包括了地带、地形、土壤、气候、植被等特征,但实质上是以地带、地形和植被为主要特征。
气候—植物学分类法主要代表澳大利亚牟尔、哈荣敦日本沼田真评价:指标明确,体系简括(气候和植被)各类型间关系明确(热带、温带)2级指标无发生学的依据农业经营分类法主要代表英国戴维斯、瓦斯敦法国海登和卡尔盖勒评价1、因英国(西欧)草地培育时期长,根据人类对草地经营程度分类,反应管理措施差异对草地的作用;2、未将地带性特征作分类指标,只适于版图小国家的草地分类和生产实践;3、未将草原分类与草原分级明确区别综合顺序分类法任继周提出分类单位:类组、类、亚类、型、亚型◇类:同一地带性农业生物气候◇亚类:土地特征◇型:植物▲类,基本单位类为基本单位的依据水分和热量是草原生态系统能流与物质转换的基础,影响草原结构、状态,草原类型更替基础;生物气候条件牧草与家畜立地条件最本质特征;类所依据生物气候条件,空间上基本呈地带性分布,类的确定利于区划;生物气候条件在草原发生学诸因素中,具较高稳定性根据地带性划分的类,较其它分类等级具最完整的内涵和独立特点由7热量级,6个湿润度级,以及一个草甸级和一个沼泽级,可形成56个草地类(见图类检索图)◆类命名,将热量与湿润度连缀,再加以地带性植被确定,如微温极干温带荒漠类类的检索图意义:◇检索图右半部7个热量级与2个非地带(草甸、沼泽)构成14类自上而下,具纬向地带性特点地带性坐标上确定非地带性类的位置中国南北草调草地分类法分类体系:类、亚类、组、型四级分类1.1 类的划分标准成因一致,水热为中心(气候、植被)●具一定地带性或反映大范围内生境条件的隐域特征●类间具质差异(自然、经济)类的划分原则●成因一致●范围大(地带与非地带)●类间差异(质)类的划分指标◆气候特征,从中国热量级基础出发分:1、温性(寒温、温带)2、暖温(带)3、热性(亚热、热带)、干热4、高寒(青藏高原、高山与亚高山局部热量)植被特征角度,从中国植被基础出发分10个◇地带性草地类(7个)草甸草原、干草原(典型)、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荒漠、草丛、灌草丛◇非地带性草地类(3个)草甸、沼泽、稀树灌草丛组的划分标准类与亚类下,以组成建群层片的草地植物经济类群划分;组间具生境和经济价值差异;组的划分指标建群层片草地植物的经济类群型的划分标准组下,以主要层片(多个)的优势种相同,生境相似、利用方式一致划分型的划分原则1、草地的自然特性与经济特性有机结合,即生境相似、主要层优势种相同、利用方式一致3者结合;2、主要层片准确确定3、优势种正确鉴定型的划分指标主要层片的优势种相同;生境相似(中地形);利用方式一致,放牧、刈草、刈牧兼▲同型应为草群主要层片的优势种相同,中地形等生境条件相似,草地利用方式一致型命名:以主要层片优势种命名暖性草丛类形成条件:是在暖温性落叶阔叶林区域,山地丘陵的森林灌丛反复破环后形成的已经稳定的次生植被。
年降水量400-600mm。
另外,暖性草丛草地也可出现在亚热带地区山地的中山带以上。
分布: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冀中、晋东南山地,黄土高原中南部等地。
主要草地型:暖性草丛的建群种多为旱中生的多年生禾本科植物,混生有杂类草或蒿类植物,经常有少量乔、灌木散生其中。
①低山丘陵草丛中分布最广泛的是中禾草组,主要有由黄背茅、白羊草、毛秆野古草、荩草为建群种组成的不同草地型。
矮禾草组出现在疏林下或放牧过度地段,主要有结缕草。
半灌木组主要有以铁杆蒿为建群种组成的草地型。
②山地草丛,出现在低山丘陵草丛带以上的低中山带,也以中禾草、矮禾草两个组为主,其建群种与低山丘陵草丛相似。
产草量:干草产量每公顷约900-3000kg。
低地草甸类形成条件:是由地形条件导致的水分补给,包括河水泛滥、潜水、汇集的地表径流,超出于当地由气候决定的水分供应,形成局部土壤水分丰富的中生环境,而发育形成的草地。
分布:由于成因不是气候所决定,因此它们可以发生在温带、暖温带、热带和高寒地带,具有这种地形和水源的环境中。
这种隐域性草地不成地带性分布,但也多出现在范围较大的地区,呈条带状,片状分布。
主要草地型:这类草地主要是由喜温耐盐,并具有一定抗旱能力的中生、旱中生禾草、杂类草组成。
分类:根据着生地地形和水盐状况,划分为以下四个亚类。
①湿地草甸亚类(割草地)②低地盐化草甸亚类③滩涂盐生草甸亚类:④低地沼泽化草甸亚类例如:温性草甸草原类建群种:为中旱生或广旱生的多年生禾本科和部分杂类草植物。
高寒草甸草原类建群种:是在寒旱生禾草中出现有中旱生的杂类草层片。
紫花针茅与高山嵩草、杂类草组成的草地型,新疆银穗草与细叶嵩草、杂类草组成的草地型。
四、草地植物生态经济类群1、短生及类短生草本类群(一年生)定义:是在早春萌发后,春夏就结实成熟,生长期很短的一类植物。
2、一年生长营养期草本类群定义:是指无论在春季萌发,或者是前一年秋季萌发,但都经过夏季以后才能结实成熟,生长期较长的一年生植物,前一年秋季萌发的称为越年生或两年生植物。
1)短生、类短生草本:禾草(早雀麦)与苔草、杂类草(离子芥)早春萌发后,春夏结成实成熟,生长期很短的一类植物2)长营养期一年生草本:无论春萌或秋萌,均到夏委以后才能结成实;禾草(小畜喜食)狗尾草豆科草苜蓿杂类草一二年生蒿类黄花蒿(臭)非盐生一年生猪毛菜类沙蓬,防风固沙的先锋植物盐生一年生猪毛菜类盐角草 0.5-6.5%含盐量3 、多年生禾草:(亚类)小丛禾草(密丛、疏丛、匍匐茎小禾草):30cm 以下,富含蛋白,狗牙根;密丛中禾草:大针茅,羊茅属;疏丛与根茎中禾草:营养繁殖方式;高大粗糙禾草(密丛、根茎高禾草):芨芨草,盐碱滩——盐碱指示植物;4、多年生豆科草:(亚类)小丛豆科草中型细茎豆科草粗大豆科草5 、多年生莎草类草:小莎草类草本:苔草属,蒿草属---草皮深厚,耐牧性强。
大莎草类草本:沼泽,沼泽化草甸6、多年生杂类草:小杂类草、中型细茎杂类草(细茎、鸢尾属、葱类、蒿类杂类草)、粗大杂类草7 、半灌木:广泛分布在干旱地区,是半荒漠和荒漠地带草地的重要组成植物;蒿类半灌木:(蒿类小半灌木、蒿类半灌木)盐柴类半灌木:以藜科为主的半灌木类群多汁盐柴类半灌木:具有肉质多浆的叶片,主要分布在平原盐土荒漠上的藜科植物采食这类植物,完全可以代替补盐盐穗木、盐爪爪杂类半灌木垫状半灌木:高寒荒漠植物,适口性较好,营养价值较高8 、灌木:是草地植物中分布广、种类多的一个类群,从平原到高寒地区都有分布,超旱生、旱生灌木是荒漠的基本组成成分;无叶灌木:叶退化,用绿色小枝行光合作用,分布于荒漠地带梭梭;肉叶灌木:霸王、四合木;小叶灌木:绣线菊属;宽叶灌木:小檗、忍冬小灌木;9、乔木:竹类、小乔木、针叶乔木、阔叶乔木10 、苔藓地衣、蕨类:苔藓地衣、蕨类附:有毒有害植物有害植物:组成中并不含有有毒成分,但由于形态构造上的特征,或者含有特殊气味的物质,往往对牲畜造成机械伤害而引起个别器官的疾病,有时甚至也能导致死亡,或者能降低皮、毛、肉、乳等他畜产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