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线面距离和面面距离的求法
立体几何中空间距离的求法
立体几何中空间距离的求法
立体几何中空间距离的求法
443711 湖北省兴山一中 万忠国
空间中的距离基本可以分为点点距、点线线、点面距、线线距、线面距、面面距几种。
这些距离的一般求法为:(1)根据定义作出距离进行求解,(2)进行各种距离之间的转化,并通过做辅助图形,应用解三角形或其他知识求解。
关于各种距离可以初略的进行以下转化。
下面通过例题讲解如何求距离
已知正方体 的棱长为 求异面直线BD 与B 1C 的距离.
解:方法一:作公垂线。
(因为AC 1垂直于两异面直线,所以将AC 1平行
1 A
B 1
B
D 1
C
D A 1
C 1
E
O
M F。
例谈空间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求法
出或作 出有 关距离 的图形 ; 证 明它符 ②
合 定 义 ; 在 同一 平 面 内计 算 。 ③ 点 到 平 面 的 距 离 求 法 有 下 列 三 种 【 路 方 法 一 I 接 法 : 解 的关 键 思 直 求 是 正确 作 出 图形 , 确定 垂 足位 置 最 重 要 。 充 分 利 用 面 面 垂 直 要
【 路 方 法 二 】 体 积 法 : 所 求 距 离 转 化 为 求 锥 体 的高 。 思 等 把 (i 当0a2 ,()0f ) ( ,)(, ) i) << 时 f x> ,x在 一 1 ,1+ 为增 函数 。 , (
(当20d1 = 得一/ , i a , ,(0 x、Ox i > < 令x, ’ i 时 导< )解 = ) 譬 -
解 析 : 1 f x = x+ a + 由题 意 知P( ,) ( ) ,.+ + ( ) ( ) 3 '2 x b, , 14 在fx 上 .1 a ‘
c , 孚 ,一 — 一 √ t
f( ) x
.
(
, :4 ) b-且 I I- +4 { ) ,o o c ,
f X ()
x 化 时f()fx 的变 化 情 况 如 下 表 变 x ,()
f) ( ,/ 2 ,/兰,,, )增 数 (在一 一 a一 (! 1(+ 为 函 , x , - )、  ̄ )1
T a V a
一
3 ~ ,2 一 ( 2亍) 3 ( 1 l ( 3一 ) 2 一 , ÷, )
的 性 质 。 ( 图 1 如 )
图1
于 d 0 . 是: : P
J
: 巫
J
下 面 通 过 几 个 实 例 来 说 明点 到 平 面 的 距 离 求 法 。以 及 线 面 距 离 或 面 面
高二数学线面距离和面面距离的求法
C
13
例1.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 N分别是线段BB1、B1C1的中点,求直线MN到平 面ACD1的距离。
D1 一、转化为点面距离 二、利用法向量法求 点到面的距离 A1 B1
M
C1
N
3 d 2
D A B
C
二.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
⑴和两个平面同时垂直的直线,叫做这两个平面的公垂线。公 垂线夹在平行平面之间的部分,叫做这两个平面的公垂线段。 ⑵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 线段都相等。 ⑶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 线段的长度,叫做两个 平行平面的距离。
B O D
技 ①求点面距离困难时,可利用线面平行,将其转化为另一点到 巧 此面的距离;②利用面面垂直,作交线的垂线,得线面垂直。
小结
方法总结:(空间距离转化为点面距离) 解题步骤: 1、找出或直接(间接)作出线面垂直;
2、证明其符合定义; 3、归结为几何计算或解三角形。
技巧
①求点面距离困难时,可利用线面平行,将其转化 为另一点到此面的距离; ②利用面面垂直,作交线的垂线,得线面垂直。 课本P55. 1~4
2.直线到与它平行平面的距离
一条直线上任一点到与它平行 的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到平 面的距离。
l
l∥ α
求线面距离
此点为线上的 一任意(特殊)点
求点面距离
D A' B' C'
练 如图,已知在长方体ABCD -A’B’C’D’中,棱AA’=5, AB=12,则直线B’C’到平面 60 。 A’BCD’的距离
例3 如图所示, 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菱形, ∠BAD=120°, PA⊥面ABCD, 点E是棱PC的中点, 且AB=PA=a, 求点E到面PAB P 的距离。 解:连结AC、BD交于O,连结OE,作 OM⊥AB于M; .E A D 易证:OE∥AP,从而得OE∥面APB, M ∴点E到面PAB的距离等于点O到面PAB O 的距离, 又易证:OM⊥面PAB, B A C ∴点O到面PAB的距离就是OM的长, M 即点E到面PAB的距离等于OM。 在菱形ABCD中,AB=a,∠BAC=60°, C 3 3 a a ∴OA=0.5a,OM= ∴点 E 到面 PAB 的距离等于 4 4
两个面的距离公式
两个面的距离公式
一、空间中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公式。
(一)定义。
1. 在空间中,如果两个平面α∥β,那么这两个平面间的距离就是在其中一个平面α上任取一点P,点P到另一个平面β的距离。
(二)公式推导。
1. 设平面α的法向量为→n=(A,B,C),P(x_0,y_0,z_0)是平面α上一点,平面β的方程为Ax + By+ Cz+D = 0。
- 根据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d=frac{|
Ax_0+By_0+Cz_0+D|}{√(A^2)+B^{2+C^2}}。
- 因为P(x_0,y_0,z_0)在平面α上,设平面α的方程为Ax + By + Cz+D_1=0,则Ax_0+By_0+Cz_0+D_1 = 0,即Ax_0+By_0+Cz_0=-D_1。
- 那么平面α与平面β(Ax + By+ Cz+D = 0)的距离d=frac{| D -
D_1|}{√(A^2)+B^{2+C^2}}。
二、空间中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公式。
(一)定义。
1. 异面直线a,b的公垂线段的长度称为异面直线a,b的距离。
(二)公式推导(向量法)
1. 设异面直线a,b的方向向量分别为→m,→n,A,B分别是直线a,b上的点。
- 向量→AB,则异面直线a,b的距离
d=frac{|(→m×→n)·→AB|}{|→m×→n|}。
- 这里→m×→n是→m和→n的向量积,其模|→m×→n|=|→m||→n|sinθ(θ为→m与→n的夹角),(→m×→n)·→AB是向量(→m×→n)与→AB的数量积。
高中数学线面距离方法汇总
高中数学线面距离方法汇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中数学中,线面距离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线和平面之间的最短距离。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线面距离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求解各种题目。
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高中数学中常见的线面距离方法。
一、直线和平面的距离1. 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设平面方程为Ax+By+Cz+D=0,点P(x0,y0,z0)在平面上,则点P到平面的距离为:d = |Ax0+By0+Cz0+D| / √(A²+B²+C²)其中(a,b,c)为直线上的一点。
3. 平行线面距离如果直线l平行于平面Π,直线和平面之间的距离为两者所含向量的点积模的比值,也就是直线上的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就是这一点到平面上任意一点的距离。
二、两平面之间的距离如果两个平面Π1和Π2的法向量分别为n1和n2,平面到平面的距离为:d = |d|sinθd是两平面之间的距离,θ是n1和n2的夹角。
如果两个平行的平面Π1: Ax+By+Cz+D1=0和Π2:Ax+By+Cz+D2=0,它们的距离为:三、点到线的距离设线段两端点为A和B,点P到线段的距离为点P到直线AB的距离,如果点P在直线AB的延长线上,则点P到线段的距离等于点P到端点A或B的距离。
设两条线段AB和CD,线段到线段的最短距离取决于它们的垂直距离,并且有可能在端点处取得最小值。
我们可以通过求解两线段组成的四边形的四边长度来求解线段到线段的最短距离。
通过以上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在高中数学中,线面距离方法应用广泛,涉及到点、线、面之间的距离。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计算距离来求解各种问题。
希望本文对大家在学习数学时有所帮助。
【字数:583字】第二篇示例:高中数学中,线面距离方法是指计算线段与平面之间的距离的一种数学方法。
在几何学中,线段与平面之间的距离是一种重要的概念,它在实际问题中经常被用到,比如在建筑设计中确定物体之间的距离,或者在物理学中计算物体移动的距离等。
平面距离公式
平面距离公式平面距离公式是描述平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数学公式。
在平面几何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这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测量距离、导航等。
下面将介绍平面距离公式及其应用。
平面距离公式的一般形式为:d = √((x2-x1)² + (y2-y1)²),其中(x1, y1)和(x2, y2)分别表示平面上的两个点的坐标,d表示两点之间的距离。
这个公式的原理是根据勾股定理,将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转化为坐标差的平方和的平方根。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方便地计算平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
在实际应用中,平面距离公式有很多用途。
首先,它可以用于测量平面上的实际距离。
比如在建筑工程中,我们需要测量两个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测量它们的坐标,然后利用平面距离公式计算出实际距离。
平面距离公式也可以用于导航系统中。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使用导航软件来指导驾驶或步行。
导航系统会根据起点和终点的坐标,利用平面距离公式计算出最短路径,并给出相应的导航指示。
平面距离公式还可以用于地理信息系统(GIS)中。
GIS是一种用来收集、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的系统。
在GIS中,平面距离公式可以用来计算地图上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地理数据的分析和可视化。
除了上述应用外,平面距离公式还可以用于计算机图形学、物理学、经济学等领域。
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平面距离公式可以用来计算图像上两个像素点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任务。
在物理学中,平面距离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
在经济学中,平面距离公式可以用来计算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从而分析贸易和交通网络。
平面距离公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可以用来计算平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
通过应用平面距离公式,我们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包括测量距离、导航、地理信息分析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平面距离公式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
高中数学“线面距离”典例剖析
高中数学“线面距离”典例剖析线面距离典例剖析【例1】求证:如果一个平面经过一条线段的中点,那么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相等.已知:线段AB的中点为O,O∈平面α.求证:A、B两点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证明:(1)当线段在平面α上时,A、B两点显然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且为0.(2)当线段AB不在平面α上时,作AA1⊥α,BB1⊥α,A1和B1为垂足,则AA1、BB1分别是A、B到平面α的距离,且AA1∥BB1,AA1、BB1确定平面β,β∩α=A1B1.∵O∈AB,ABβ,∴O∈β,又O∈α.∴O∈A1B1.∴AA1&perp ;A1O,BB1⊥B1O.∵∠AOA1=∠BOB1,AO=BO,∴Rt△AA1O≌Rt△BB1O.∴AA1=BB1,即线段AB的两个端点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点评:该题中,证明A1、O、B1三点共线是关键,离开这一点,就无法证明三角形全等.另外,第(1)步有些同学往往漏掉,使证明失掉严谨性.【例2】如图,已知AB是异面直线A、B的公垂线段,Bα,a∥α,求证:线段AB的长就是a与平面α之间的距离.证明:∵Ba,∴由直线a、点B可确定平面,设为β,则α和β相交,设=a′.∵a∥α,&the re4;a∥a′.又∵AB⊥a,∴AB⊥a′.∵a、b是异面直线,∴b∩a′=B.又b、a′α,∴AB⊥α,a∈a,A∥α.∴AB的长为a到α之间的距离.点评:由本例的结论知异面直线a、b之间的距离(公垂线段AB的长度)就是a与α之间的距离,利用这个结论,求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可转化为求线面之间的距离.【例3】如图,已知梯形ABCD的一底边AB在平面α内,另一底边DC在平面α外,对角线交点O到平面α的距离为d,若AB∶CD=m∶n,求CD到平面α的距离.解:∵CD在平面α外,CD∥BA,BAα,∴CD∥平面α.作CC1⊥α,C1为垂足,则CC1就是CD和平面α的距离.作OO1⊥AC1于O1,∵CC1⊥AC1,∴OO1∥CC1.∵CC1⊥α,∴OO1⊥α.∴OO1是O到平面α的距离,即OO1=d.在梯形ABCD中,==,∴=.在平面ACC1内,==,∴CC1=d.因此,CD到平面α的距离为d.点评:求线面之间的距离,“作、证、算”三步必不可少,即找出代表距离的垂线段并证明之,然后构造平面图形(多数为三角形)来算出.归根结底求解它们都可以和直线与平面垂直建立密切的联系。
向量法求直线到面的距离公式
向量法求直线到面的距离公式
直线到面的距离是指,在几何空间中,一条直线和一个面的距离。
这里,直线和面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向量法来求解。
首先,我们使用向量法来求解直线到面的距离,需要用到两个向量:一个是直线向量,表示直线在空间中的方向;另一个是面法向量,表示面在空间中的方向。
其次,通过以上两个向量求解直线到面的距离,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
距离 = |直线向量 X 面法向量| / |面法向量|
其中,| |表示向量的模,这个公式表示直线到面的距离就是直线向量和面法向量的叉乘,除以面法向量的模。
最后,向量法求解直线到面的距离在几何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可以用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如机械结构中的接触力分析等。
总之,要求解直线到面的距离,可以使用向量法,公式为:距离= |直线向量 X 面法向量| / |面法向量|。
空间距离的常用求法策略
空间距离的常用求法策略内蒙古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申炎 (014030)本文主要介绍高中阶段在立体几何中求解空间距离的一些常用方法,这些方法包括了点面距离,线面距离,面面距离以及异面直线距离求解的常用方法,其中包含近年来的高考题真题,并为这些题目提供了一些新的解法。
一 直接法直接利用点到面的距离,线面距离,两平行平面的距离以及两异面直线的距离的定义来计算求解。
例1(2008年重庆文 20)如图,α和β为平面,l αβ=,A α∈,B β∈,5AB =,A ,B 在棱l上的射影分别为A ',B ',3AA '=,2BB '=。
若二面角l αβ--的大小为32π,求:点B 到平面α的距离。
解:如图,过点'B 作直线//B C AA ''且使B C AA ''=。
过点B 作BD CB '⊥,交CB '的延长线于D 。
由已知AA l '⊥,可得DB l '⊥,又已知BB l '⊥,故l⊥平面BB D ',得BD l ⊥。
又因BD CB '⊥,从而BD α⊥平面,BD 之长即为点B 到平面α的距离。
因B C l '⊥且BB l '⊥,故BB C '∠为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
由题意,BB C '∠=32π,因此在RT BB D '中,2BB '=,BB D '∠ =π-BB C '∠=3π,BD =sin BB BB D ''∠ =3。
点评:在直接法作点到平面的距离时,要注意确定垂足的位置,以便于计算。
C1CA1AB例2(2008年重庆理19)如图,在ABC 中,2B π∠=,152AC =,D 、E 两点分别在AB 、AC 上,使2AD AEDB EC==,3DE =。
现将ABC 沿DE 折成直二面角,求:异面直线AD 与BC 的距离。
线面角、点到面距离、直线到平面距离
1.直线在平面内的判定(1)利用公理1:一直线上不重合的两点在平面内,则这条直线在平面内.(2)若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则经过第一个平面内的一点垂直于第二个平面的直线在第一个平面内,即若,A,AB,则AB.(3)过一点和一条已知直线垂直的所有直线,都在过此点而垂直于已知直线的平面内,即若Aa,ab,A,b,则a.(4)过平面外一点和该平面平行的直线,都在过此点而与该平面平行的平面内,即若P,P,∥,Pa,a∥,则a.(5)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过这个平面内一点与这条直线平行的直线必在这个平面内,即若a∥,A,Ab,b∥a,则b.2.存在性和唯一性定理(1)过直线外一点与这条直线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2)过一点与已知平面垂直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3)过平面外一点与这个平面平行的平面有且只有一个;(4)与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相交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5)过一点与已知直线垂直的平面有且只有一个;(6)过平面的一条斜线且与该平面垂直的平面有且只有一个;(7)过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而与另一条平行的平面有且只有一个;(8)过两条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中的一条而与另一条垂直的平面有且只有一个.3.射影及有关性质(1)点在平面上的射影自一点向平面引垂线,垂足叫做这点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点的射影还是点.(2)直线在平面上的射影自直线上的两个点向平面引垂线,过两垂足的直线叫做直线在这平面上的射影.和射影面垂直的直线的射影是一个点;不与射影面垂直的直线的射影是一条直线.(3)图形在平面上的射影一个平面图形上所有的点在一个平面上的射影的集合叫做这个平面图形在该平面上的射影.当图形所在平面与射影面垂直时,射影是一条线段;当图形所在平面不与射影面垂直时,射影仍是一个图形.(4)射影的有关性质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中:(i)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射影较长的斜线段也较长;(ii)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较长的斜线段的射影也较长;(iii)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都短.4.空间中的各种角等角定理及其推论定理若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则这两个角相等.推论若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则这两组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相等.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定义:a、b是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分别引直线a∥a,b∥b,则a 和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和b所成的角.(2)取值范围:090.(3)求解方法①根据定义,通过平移,找到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②解含有的三角形,求出角的大小.5.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1)定义和平面所成的角有三种:(i)垂线面所成的角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ii)垂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直线垂直于平面,则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iii)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则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2)取值范围090(3)求解方法①作出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找到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②解含的三角形,求出其大小.③最小角定理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这条斜线和平面内经过斜足的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最小的角,亦可说,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不大于斜线与平面内任何直线所成的角.6.二面角及二面角的平面角(1)半平面直线把平面分成两个部分,每一部分都叫做半平面.(2)二面角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即二面角由半平面一棱一半平面组成.若两个平面相交,则以两个平面的交线为棱形成四个二面角.二面角的大小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通常认为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取值范围是0180(3)二面角的平面角①以二面角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分别在两个面内作垂直于棱的射线,这两条射线所组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如图,PCD是二面角-AB-的平面角.平面角PCD的大小与顶点C在棱AB上的位置无关.②二面角的平面角具有下列性质:(i)二面角的棱垂直于它的平面角所在的平面,即AB平面PCD.(ii)从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一边上任意一点(异于角的顶点)作另一面的垂线,垂足必在平面角的另一边(或其反向延长线)上.(iii)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的平面与二面角的两个面都垂直,即平面PCD,平面PCD.③找(或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主要方法.(i)定义法(ii)垂面法(iii)三垂线法(Ⅳ)根据特殊图形的性质(4)求二面角大小的常见方法①先找(或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再通过解三角形求得的值.②利用面积射影定理S=Scos其中S为二面角一个面内平面图形的面积,S是这个平面图形在另一个面上的射影图形的面积,为二面角的大小.③利用异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二面角的大小.7.空间的各种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1)定义面外一点引一个平面的垂线,这个点和垂足间的距离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2)求点面距离常用的方法:1)直接利用定义求①找到(或作出)表示距离的线段;②抓住线段(所求距离)所在三角形解之.2)利用两平面互相垂直的性质.即如果已知点在已知平面的垂面上,则已知点到两平面交线的距离就是所求的点面距离.3)体积法其步骤是:①在平面内选取适当三点,和已知点构成三棱锥;②求出此三棱锥的体积V和所取三点构成三角形的面积S;③由V=Sh,求出h即为所求.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必作出垂线即可求点面距离.难点在于如何构造合适的三棱锥以便于计算.4)转化法将点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平行)直线与平面的距离来求.8.直线和平面的距离(1)定义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和平面的距离.(2)求线面距离常用的方法①直接利用定义求证(或连或作)某线段为距离,然后通过解三角形计算之.②将线面距离转化为点面距离,然后运用解三角形或体积法求解之.③作辅助垂直平面,把求线面距离转化为求点线距离.9.平行平面的距离(1)定义个平行平面同时垂直的直线,叫做这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公垂线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部分,叫做这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段.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2)求平行平面距离常用的方法①直接利用定义求证(或连或作)某线段为距离,然后通过解三角形计算之.②把面面平行距离转化为线面平行距离,再转化为线线平行距离,最后转化为点线(面)距离,通过解三角形或体积法求解之.10.异面直线的距离(1)定义条异面直线都垂直相交的直线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在这两条异面直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任何两条确定的异面直线都存在唯一的公垂线段.(2)求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常用的方法①定义法题目所给的条件,找出(或作出)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再根据有关定理、性质求出公垂线段的长.此法一般多用于两异面直线互相垂直的情形.②转化法为以下两种形式:线面距离面面距离③等体积法④最值法⑤射影法⑥公式法。
立体几何距离的求法
(1)点点、点线、点面距离: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就是两点之间线段的长、点与线、面间的距离是点到线、面垂足间线段的长。
求它们首先要找到表示距离的线段,然后再计算。
注意:求点到面的距离的方法:①直接法:直接确定点到平面的垂线段长(垂线段一般在二面角所在的平面上);②转移法:转化为另一点到该平面的距离(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③体积法:利用三棱锥体积公式。
(2)线线距离:关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常用方法有:①定义法,关键是确定出b a ,的公垂线段;②转化为线面距离,即转化为a 与过b 而平行于a 的平面之间的距离,关键是找出或构造出这个平面;③转化为面面距离;(3)线面、面面距离:线面间距离面面间距离与线线间、点线间距离常常相互转化;六、常用的结论:(1)若直线l 在平面α内的射影是直线l ',直线m 是平面α内经过l 的斜足的一条直线,l与l ' 所成的角为1θ,l '与m 所成的角为2θ, l 与m 所成的角为θ,则这三个角之间的关系是cos cos cos θθθ=;(2)如何确定点在平面的射影位置:①Ⅰ、如果一个角所在平面外一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那么这点在平面上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Ⅱ、经过一个角的顶角引这个角所在平面的斜线,如果斜线和这个角的两边夹角相等,那么斜线上的点在平面上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上;Ⅲ、如果平面外一点到平面上两点的距离相等,则这一点在平面上的射影在以这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②垂线法:如果过平面外一点的斜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一点在这平面上的射影在过斜足且垂直于平面内直线的直线上(三垂线定理和逆定理);③垂面法:如果两平面互相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任一点在另一平面上的射影在这两面的交线上(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④整体法:确定点在平面的射影,可先确定过一点的斜线这一整体在平面内的射影。
(3)在四面体ABCD 中:①若AD BC CD AB ⊥⊥,,则BD AC ⊥;且A 在平面BCD 上的射影是BCD ∆的垂心。
用空间向量求距离
二、直线到平面的距离
l
P
n
d
d
| AP n | n
A
O
其中 AP 为斜向量, n 为法向量。
三、平面到平面的距离
P
n
d
| AP n | n
d
A
O
四、异面直线的距离 | AP n | d n
AP ?
n
a
b
A P
n?
A、P分别是直线a、b上的任意两点;
n 是与 a, b 都垂直的向量
1 解: A1 E=(-1, ,0), A1 B=(0,1,-1) 2
设n ( x, y, z)为面A1BE的法向量,则
z
E
1 D 1 x y 0, n A E 0, 1 y 2 x, 2 即 z 2 x, A1 n A1B 0, y z 0,
A B
D
C
例2.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 CG 平面ABCD, CG 2, E、F分别是AB、AD的中点,求点B到平面 GEF的距离. z G
x
F
A
D
C
E
B
y
例 3: 如图,已知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4,E、F 分别 是 AB、AD 的中点,GC ⊥平面 ABCD ,且 GC =2,求 点 B 到平面 EFG 的距离.
1 解: A1 E=(-1, ,0), A1 B=(0,1,-1) 2
设n ( x, y, z)为面A1BE的法向量,则
z
E
1 D 1 x y 0, n A E 0, 1 y 2 x, 2 即 z 2 x, A1 n A1B 0, y z 0,
立体几何中点面距离的求法
立体几何中点面距离的求法作者:罗明铁来源:《理科考试研究·高中》2014年第06期空间立体几何中的距离包括点点距离、点线距离、点面距离、线线距离、线面距离、面面距离.在这些距离当中,点到平面的距离显得尤为重要,在高考中也经常出现,并且线线距离、线面距离、面面距离都可以转化成点到平面的距离去求解.因此,点面距离就成了这一类距离问题的交汇点.下面举例谈谈点面距离的求法:一、直接法即直接作出点到平面的垂线段,然后求出垂线段的长度.而在作点面垂直时,通常先找面面垂直,然后作两个面交线的垂线,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即可找出垂线段.例1如图1,已知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高为4,则点A1到截面AB1D1的距离为.分析要作出A1到平面AB1D1的垂线段,只要找到一个经过A1且与面AB1D1垂直的平面即可.显然对角面AA1C1C符合条件,过A1作交线OA的垂线,垂足为H,则A1H⊥面AB1D1.解连结A1C1,AC,易证面AB1D1⊥面AA1C1C.过A1作A1H⊥AO,由面面垂直的性质知A1H⊥面AB1D1,A1O=12A1C1=2,OA=32.在Rt△A1AO中,利用面积相等可求得A1H=43.二、等体积法通过三棱锥模型,把点面距离看成棱锥的顶点到对面三角形所在平面的距离,在三棱锥体积易求的前提下,实现等体积转化,求出点到平面的距离.例2如图2,已知正方体AC1的棱长为a,E、F分别是A1B1、CD的中点,求点B到平面AEF的距离.分析因B点在平面AEF上的射影位置不易确定,所以不考虑直接作出点面距离,而在三棱锥B—AEF中利用等体积转化来求.解连结BF、BE,易求AE=AF=52a.取C1D1中点G,连FG、EG,则FG⊥面A1C1,所以FG⊥EG.在Rt△EFG中,EF=2a.过A作AH⊥EF,垂足为H,故AH=AE2-EH2=32a,所以S△AEF=12·2a·32a=64a2S△AEB=12a2.设B点到面AEF的距离为h,由VB-AEF=VF-ABE,可得13·64 a2·h=13·12a2·a,所以h=63a,即点B到平面AEF的距离为63a.三、平行转化法当直线与平面平行时,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在某点到平面的距离易求的前提下实行平行转化,将较难的点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较易求的另外一点到平面的距离.例3如图3,已知ABCD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E,F分别是AB、AD的中点,GC垂直于平面ABCD,且GC=2,求点B到平面EFG的距离.分析点B在平面EFG上的射影位置不易确定,故直接作出垂线段比较困难.而BD∥面EFG,因此直线BD上任意一点到平面EFG的距离都相等.由于AC与BD的交点O到平面EFG的距离可以作出来,故将B点到平面EFG的距离转化为O点到平面EFG的距离比较方便.另外,本题也可利用等体积法来求.解连结AC,BD交于O点,AC与EF交于P,由EF∥BD可得BD∥面EFG,故O点到平面EFG的距离等于B点到平面EFG的距离.因为GC⊥在ABCD,所以GC⊥BD.又BD⊥AC,所以BD⊥面GPC.又BD∥EF,所以EF⊥面GPC.过O作OM⊥GP于M,则EF⊥OM,所以OM⊥面EFG.在Rt△GPC中,PC=32,OP=2,GC=2,GP=22,由Rt△OPM∽Rt△GPC知OMGC=OPGP,所以OM=GC·OPGP=2×222=21111.四、比例转化法通过线面相交模型,利用平行线段分直线对应成比例,把点面距离通过比例转化为另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如图4、图5,AC与α相交于B,过A和C分别作AD⊥α于D,CE⊥α与E,则ADCE=ABCB.例4如图6,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边长为a的菱形,且∠BAD = 60°,又PC⊥面ABCD,PC = a,E是PA上一点,且PEPA=13,求点E到平面PBC的距离.分析E点在平面PBC上的射影不易确定,并且三棱锥E-PBC的体积也难以求出,若想直接作出点面距离或用等体。
线面距离和面面距离的求法
线面距离和面面距离的求法
1. 点线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给定一条直线和一个点,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把该直线表示为一般式Ax+By+C=0,则该直线的法向量为(A,B),其中A,B不都为零。
对于给定一点P(x0,y0)和一条直线Ax + By + C=0所构成的平面,使用叉积的方法,将点P投射到直线上,可得到点P到直线的距离:
d=|A×x0+B×y0+C|/√A2+B2
2. 面面距离
面面距离即求两个三维平面的距离。
虽然两个三维平面从形式上看,都可以表示为Ax+By+Cz+D=0,但要求面面距离,必须确定两个平面的法向量。
若已知两个平面P、Q的法向量分别为n1、n2,则面面距离d等于:
d =| n1 · n2 | = | n1 x n2|
其中·表示点乘法,×表示叉乘,n1 · n2等于 n1号平面投影到n2号平面与n2号平面法向量的点积,而n1 × n2 等于 n1号平面投影到n2号平面与n2号平面法向量的叉积。
第 44 讲 空间距离(第2课时-求点线点面线面面面距离)
第 44 讲 空间距离-求点线、点面、线面、面面距离(第2课时)⑴ 定义点线距离:过点作出与直线相交的垂线,点到垂足间的距离叫做这一点和这直线间的距离。
点面距离:过点作出平面的垂线,点到垂足间的距离叫做这一点和这平面间的距离。
线面距离:若直线和平面平行,则这条直线上的任一点到这平面的距离叫做这直线和这平面间的距离。
面面距离: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公垂线段的长叫做这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⑵ 求点线距离的方法一般利用三垂线定理作出垂线段,再求垂线段的长。
例.O 是正ABC ∆的中心,线段OP 垂直于ABC ∆所在的平面,h OP =,a AB =,求P 点到BC的距离。
解:连接AO 并延长与BC 交于D ,∵ AD ⊥BC ,∴PD ⊥BC (三垂线定理), ∴ PD 就是P 点到BC 的距离距离。
∵ ABC ∆的边心距 a OD 63=, ∴ 22222223366163a h a h OD OP PD +=+=+=。
⑶ 求点面距离的方法①利用定义直接作出距离,经论证后计算;②利用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性质:即“平面角的一边上的任一点到另一边的距离都垂直于另一边所在的平面”。
具体做法:过平面角的一边上的任一点作平面角的另一边的垂线,垂线长即为所求。
③转化为锥体的高,利用体积公式求出高,即为所求。
例.如图,梯形ABCD 的底边AD 在平面α内,另一边BC 到α的距离为8,如果AD :BC =7:3,求梯形对角线交点O 到平面α的距离。
解:作B B '⊥α于B ',则 B B '=8;作O O '⊥α于O ',则 O O '∥B B ',连接B D ',(O '在B D '上吗?) ∵ B D '是DB 在α内的射影,∴ O '在B D '上。
(往下就可以利用平面几何的相似三角形知识来做了。
)∵ ADO ∆∽CBO ∆,∴107=+=DB DO DO DB DO , ∵ B BD '∆∽O DD '∆,∴ 107==''DB DO B B O O ,∴ 6.58107107=⨯='='B B O O 。
线到平面的距离公式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2020年广东省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
才名单的公示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广东省民政厅
•【公布日期】2021.10.15
•【字号】
•【施行日期】2021.10.1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
正文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2020年广东省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名单
的公示
根据《广东省民政厅关于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遴选的办法》(粤民规字〔2019〕5号),经各单位申报、专家评审,拟将伍家智等8人评为2020年广东省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
现将名单公示如下:
1.伍家智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顺心社工服务中心
2.余婉雯广州市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3.欧阳婵茂名市化州市东山街道办事处
4.徐春玲江门市恩平市崇德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
5.王淑娟深圳市南山区南风社会工作服务社
6.杨玉冰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7.唐景佳东莞市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8.徐沁菲潮州市潮安区江东镇人民政府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公示期间,均可向我们提出异议或举报。
反映情况应实事求是,并署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
公示时间:2021年10月18日至10月22日,共5天。
受理部门:省民政厅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处
地址:广州市越华路118号
邮编:510000
电话:(020)83312007
广东省民政厅
2021年10月15日。
线到面的距离公式
线到面的距离公式是Ax+By+Cz+D=0。
直线由无数个点组成。
直线是面的构成成分,其次构成身体。
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伸,长度不可估量。
直线是轴对称的。
对称轴有无数个,对称轴中的一个是对称轴自身,对称轴是(有无数个)所有垂直的直线。
如果将面的方程式设为Ax+By+Cz+D=0,将直线上的点设为(x0,y0,z0),则距离为│Ax0+By0+Cz0+D}/(A^2+B^2+C^2)^
(1/2)。
直线到平面的距离是指直线上的点和平面上的点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
如果直线平行于平面,则该直线上的任何点到平面的距离都是直线到平面的距离。
如果直线与平面相交或直线在平面内,则直线到平面的距离为零。
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前提是直线和平面平行,到求同平面的距离为止直线任意一时,直线和平面的距离。
数学中的直线,两端没有端点,不能测量向两端无限延伸的长度。
在空间中沿同一方向或相反方向移动的点的轨迹,直线是轴对称的。
对称轴无数,其中一个是对称轴本身,有垂直于对称轴的任意直线。
因为在直线的任意一点上做垂线,所以可以认为直线分为相反方向的两条线,如果将一条线沿着这条垂线折叠,则两条线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
作业 ①课本P56练6、习1及补充题。
②优化P56-57 随1,4,强7,8;做在书上。
3.(补充)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4, BC=3,CC1=2。 求证:(1)平面A1BC1∥平面ACD1。
(2)求(1)中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 离。
A1 D1 B1 C1
D
C
A
B
line营销 line营销软件 line营销 line营销软件 nqx93kop
双胞胎兄弟!”耿直擦去刚才为已经过世的姥娘流下来的眼泪,和李尚武勾肩搭背坐到一把椅子上。耿英也和秀儿挤着坐到一把椅子上。 耿兰烧的水响锅了,郭氏取出茶杯和大碗小碗的各抓一小撮茶叶。水开了,耿兰用大铜勺舀了一一泡上凉着。大家继续流着高兴的眼泪说 笑着,有的随便端来茶水喝一些看着悄悄儿地坐在妻弟身边的那个十四、五岁的男娃儿和七、八岁的女娃儿,以及妻弟妹怀里抱着的小男 娃,耿老爹对妻弟和妻弟妹说:“都三个娃娃了啊!俺们走的时候,栋儿才五岁。看看,他现在已经长成半大小伙儿了哇!”妻弟拍拍大 儿子的背,高兴地说:“姐夫你的名字起得好,咱们栋儿不错,挺有出息的娃儿!”耿老爹笑着说:“哪里啊,是你们做爹娘的教育得好 哇!这女娃儿和二小子叫什么名字啊?”妻弟妹说:“姐夫你不在家,俺们就胡乱给起啦!”说着,她笑着伸手摸摸身边女儿的头,说: “这妞儿小的时候模样挺好看,俺们就叫她美妞儿!”又看看怀里抱着的小男娃,说:“二小子的名字是他哥哥给起的。栋儿说,‘姑父 不是说希望俺能成为什么栋梁嘛!俺叫郭栋,弟弟就叫郭梁哇!’”耿老爹还没有开口呢,耿英就赞赏地开始叫好了,大声说:“这两个 名字起得忒好啦!美妞儿小时候的模样俺没有见过,但现在的模样实在是太好看了啊!”说着,探身摸摸小表弟可爱的小脑袋,说:“还 有啊,光是郭(国)栋怎么行啊,郭家(国家)有栋梁才完美哪!”耿正也说:“能给弟弟起这样的名字,足以看得出来,俺们这大表弟 确实是很有思想哩!”直到这时候,当爷爷的才终于擦把老泪露出了笑容。33第百零九回 五道庙前父子见|(归心似箭七八天,故乡日近 怯怯行;苍天不负耿家人,五道庙前父子见。)耿正兄妹三人归心似箭七八天后,离家越来越近了。然而,他们急于回家见到亲人的心情, 却随着家的日益接近而变得越来越沉重起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句脍炙人口的古老诗句,兄妹三人算是体会到骨子里了。当 然,他们此时此刻所体会到的,主要是前半句,因为爹爹没有和他们一起回来,他们不敢回家了,他们实在无法面对娘和妹妹„„日思夜 想的家一天比一天接近了,但兄妹三人归家的步伐却一天比一天慢下来。原本两天就可以轻松走完的路程,到后来竟然三天也走不完 了„„连着几日来,兄妹三人的话越来越少,情绪一天比一天低落;尤其是耿英,经常默默地独自掉眼泪。就这样,到兄妹三人得以归家 那日,已经楞是给磨蹭到农历的三月初三了。耿英今儿个一上车就没有坐车棚里边,而是挤坐在哥哥和弟弟的中间,默不做声地张着一双 好看而又显得异常忧郁的大眼睛向前望着„„兄妹三人就这样挤坐着,默默地踏上回家的最后一程。俗话说,三月三,柳条
2.直线到与它平行平面的距离
一条直线上任一点到与它平行 的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到平 面的距离。
l
l∥ α
求线面距离
此点为线上的 一任意(特殊)点
求点面距离
D A' B' C'
练 如图,已知在长方体ABCD -A’B’C’D’中,棱AA’=5, AB=12,则直线B’C’到平面 60 。 A’BCD’的距离
例3 如图所示, 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菱形, ∠BAD=120°, PA⊥面ABCD, 点E是棱PC的中点, 且AB=PA=a, 求点E到面PAB P 的距离。 解:连结AC、BD交于O,连结OE,作 OM⊥AB于M; .E A D 易证:OE∥AP,从而得OE∥面APB, M ∴点E到面PAB的距离等于点O到面PAB O 的距离, 又易证:OM⊥面PAB, B A C ∴点O到面PAB的距离就是OM的长, M 即点E到面PAB的距离等于OM。 在菱形ABCD中,AB=a,∠BAC=60°, C 3 3 a a ∴OA=0.5a,OM= ∴点 E 到面 PAB 的距离等于 4 4
D E A B
C
13
例1.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 N分别是线段BB1、B1C1的中点,求直线MN到平 面ACD1的距离。
D1 一、转化为点面距离 二、利用法向量法求 点到面的距离 A1 B1
M
C1
N
3 d 2
D A B
C
二.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
⑴和两个平面同时垂直的直线,叫做这两个平面的公垂线。公 垂线夹在平行平面之间的部分,叫做这两个平面的公垂线段。 ⑵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 线段都相等。 ⑶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 线段的长度,叫做两个 平行平面的距离。
A B
A
B
体现了最短,垂直。
求面面距离
求点面距离 此点为面上的一 任意(特殊)点。
例2 若正方体AC1的各棱长均为1,则面 D1 3 。 AB1C与面DA1C1之间的距离是
3
B1D1Biblioteka C1DBA1
D A
B1
A
C
C B
B
D
练习: 已知面α∥面β, 线段AB、CD夹在α、β之间, AB=13, CD=5 5, 且它们在β内的射影之差为2,则α和β之间的距离 是 5 。
B O D
技 ①求点面距离困难时,可利用线面平行,将其转化为另一点到 巧 此面的距离;②利用面面垂直,作交线的垂线,得线面垂直。
小结
方法总结:(空间距离转化为点面距离) 解题步骤: 1、找出或直接(间接)作出线面垂直;
2、证明其符合定义; 3、归结为几何计算或解三角形。
技巧
①求点面距离困难时,可利用线面平行,将其转化 为另一点到此面的距离; ②利用面面垂直,作交线的垂线,得线面垂直。 课本P55. 1~4
9.8.2空间距离的类型和求法 -----线线距离与线面距离
已学的空间距离的类型和求法 1.点到点的距离求法
2.点到直线的距离求法 3.两平行线间的距离求法
4.点到平面的距离求法
一、直线到与它平行平面的距离:
1.定义:
一条直线上的任一点到与它 平行的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 到平面的距离。
体现了最短,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