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大纲

合集下载

2024版《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024版《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02 课程结构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安 排,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03 实验课程占总课时的比例不低于30%,以培养学 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02
基本原理与方法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方法
误差来源与分类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的识别与处理方法
准确度与精密度
概念、评价方法及提高措施
数据处理与结果表达
色谱法技术及应用
气相色谱法
利用气体作为流动相,将待测物质在固定相上进行分离和分 析,如气相色谱仪测量挥发性有机物。
薄层色谱法
在薄层板上进行色谱分离和分析的方法,如薄层色谱扫描仪 测量各种化合物。
液相色谱法
以液体作为流动相,通过固定相上的吸附、分配、离子交换 等作用将待测物质分离和分析,如液相色谱仪测量高沸点、 热不稳定和极性化合物。
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
实验结果评价与报告撰写
1 2 3
结果评价 根据实验目的和分析方法的要求,对实验结果进 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判断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 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数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数据的处理、图 表绘制和结果解释等,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 趋势。
报告撰写 按照学术规范和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 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以便于 交流和发表。
样品制备
根据分析方法的要求,对 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 粉碎、筛分、干燥等,以 便于后续的分析操作。
实验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实验安全
01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确保实
验过程的安全。
实验操作
02
按照实验步骤和规范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导致实验结果不

《分析化学》考研大纲和参考书目

《分析化学》考研大纲和参考书目

《分析化学》考研大纲和参考书目第一部分, 化学分析第1章定量分析化学概述主要内容:分析化学的任务、作用及分析方法分类滴定分析法概述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要求:理解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初步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标定,基准物质的条件了解种试样的采集、制备及分解方法第2章误差与数据处理主要内容:误差及其来源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显著性检验及可疑值取舍回归分析法要求:掌握误差的表示方法、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特点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运算规则及数字修约规则初步掌握数据取舍方法,显著性检验的含义和方法了解随机误差的分布特征,正态分布与t分布的区别与联系初步掌握回归分析法第3章酸碱滴定法主要内容:酸碱定义、共轭酸碱对Ka与Kb的换算;离子强度、活度系数和离子活度的计算分析浓度和平衡浓度;物料等衡式、电荷等衡式和质子等衡式;分布系数的计算及其应用强酸(碱)、一元(多元)强酸(碱)、强酸和弱酸的混合酸及两性物质的PH计算缓冲溶液的PH计算;缓冲容量、缓冲范围;缓冲溶液的选择与配制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和理论变色点;指示剂的选择原则、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滴定曲线、滴定突跃、指示剂的选择;强碱滴定一元弱酸、强碱滴定一元弱碱;多元酸和多元碱的滴定滴定强酸及弱酸的终点误差计算酸碱滴定法的应用要求:了解酸碱质子理论的酸碱定义、共轭酸碱对以及酸碱强度等基本概念掌握分析浓度和平衡浓度的区别,物料等衡式、电荷等衡式和质子等衡式的写法掌握酸碱平衡体系中各型体分布系数的计算及其应用掌握酸碱平衡中溶液酸碱度的计算掌握缓冲溶液的PH计算,了解缓冲溶液的配制与选择、常用缓冲溶液、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等概念了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变色范围,变色点,指示剂的选择原则,常用的酸碱指示剂熟悉强酸(碱)和一元弱酸(碱)的酸碱滴定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滴定曲线的绘制及其有关的问题,熟悉多元酸碱分步滴定的可行性判据,计量点PH的计算,指示剂的选择等熟悉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和测定结果的有关计算第4章络合滴定法主要内容:常用络合物络合物的平衡常数副反应系数及条件稳定常数络合滴定基本原理准确滴定与分别滴定判别式络合滴定中酸度的控制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络合滴定方式及其应用要求:了解EDTA的性质及其与金属离子的络合能力和特点了解络合平衡体系中各种形成常数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络合平衡中有关各型体的分布及浓度的计算理解络合滴定中的主反应和副反应,掌握各副反应系数的定义和计算、络合物条件形成常数的意义和计算掌握滴定曲线的绘制和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主要因素了解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指示剂的选择,常用的金属指示剂,掌握终点与指示剂的变色点的关系掌握林邦公式及其计算,直接准确滴定的条件,络合滴定中的酸度控制。

《分析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公共课).

《分析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公共课).

《分析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公共课)课程名称(中文)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性质分析化学实验部分课程属性公共基础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分析化学实验》学时学分:总学时72 总学分 4.5 实验学时28 实验学分 1.5应开实验学期一年级二学期先修课程普通化学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存在形式、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的科学,是研究化学现象和生命现象的必备工具,被称为科学研究的科学和科技工作者的眼睛,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和信息科学等核心科学中起着关键作用,正在变革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高等农业院校单独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理论课程包括分析化学导论、分析结果的误差和处理、滴定分析法、电位分析法、吸收光谱法和分离分析法,以准确的量的概念介绍常用分析方法的分析原理、分析条件、分析仪器、方法特点、适用范围和典型应用。

实验课程包括称量操作、容量操作、滴定操作、酸度计离子计操作、光度分析操作、分离分析操作和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电位分析、光度分析及分离分析方法综合实验及设计实验。

培养学生建立准确的量的概念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综合的分析能力、灵活的应用能力、独立的科研能力,并培养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本课程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完成实验,根据课程性质和要求将课程内容分为演示实验、操作实验、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四个层次。

演示实验是学生通过观摩教师演讲或实验录像学习实验知识和实验方法。

操作实验是学生通过实验掌握常用分析仪器的操作技术和操作规范。

综合实验是给出实验原理、内容和方法并提出注意事项等,由学生完成实际样品的定量分析或定性分析任务。

设计实验是给出实验项目,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法和拟定操作步骤、按教师认可方案进行实验。

基本要求是:掌握常用分析仪器的原理、构造、计量性能和操作规范及常规维护方法;掌握各种重要分析方法的实验原理、实验条件和实验方法,能够顺利完成分析实验并得到可靠的分析结果,基本达到分析结果准确度要求;能够结合专业查阅相关文献,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正确选择分析方法和分析仪器,设计实际样品的分析方案,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通过课前预习和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基本素养,学会正确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撰写实验报告,合理解释实验结果,并能处理实验中的一般事故。

《分析化学B》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B》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B》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分析化学B》是化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分析化学的延伸和深化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能够熟练进行常用分析方法的应用与探讨,并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

二、教学目标1.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分析化学的发展历史、方法的分类与应用等;2.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包括静态与动态平衡、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等;3.学会分析化学实验室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样品的制备与处理、分析方法的选择与优化等;4.能够熟练运用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物质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等;5.能够独立进行分析实验设计与实施,并准确分析结果和数据处理;6.能够熟练使用分析仪器和设备,并能进行仪器的维护和故障排除。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分析化学发展及方法分类-分析化学的历史发展-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与应用2.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化学计量学基础-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3.分析化学实验操作与技术-样品的制备与处理技术-分析方法的选择与优化-分析实验的设计与操作4.分析仪器和设备-基本分析仪器的原理和应用-分析仪器的维护和故障排除技术5.分析结果与数据处理-分析结果的统计分析-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巧四、教学方法1.授课结合实验: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

2.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实践: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分析化学实验实践,并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和处理实验数据。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1.教材:《分析化学B》,主编XXX,出版社:XXX。

2.参考书目:六、考核方式1.平时表现(30%):包括课堂参与、讨论和实验操作情况等。

2.期中考试(30%):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

3.期末考试(40%):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策略1.形成性评价:通过定期的小测验和课堂回答问题等形式,及时检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在现代科学教育中,分析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分析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制定一份全面且科学的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分析化学教学大纲的制定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化学实验的技巧;2. 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分析化学实验;3. 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验室安全意识。

三、教学内容安排1. 基础知识1.1 分析化学的发展历史与意义1.2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3 分析化学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安全知识2. 分析方法2.1 传统分析方法(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2.2 仪器分析方法(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2.3 分析化学中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3. 分析实验操作技术3.1 实验室基本操作规范3.2 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操作技巧3.3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基本知识,概念和方法,使学生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实验教学:通过安排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分析化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并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

五、考核评价1. 实验考核:包括实验报告的写作和实验操作技术的评估。

2. 理论考核:包括平时测验和期末考试。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经典的分析化学教材,确保教学内容丰富全面。

2. 教学实验室和仪器设备: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

3. 教师团队:组建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具有丰富的分析化学教学经验。

七、教学评价与改进1. 定期评估教学效果,听取学生的反馈,并针对问题进行及时的教学改进。

2. 加强与实际应用领域的联系,开展实践课程,提高教学的实际应用性。

八、总结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分析化学教学大纲,可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二)2024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二)2024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二)引言概述: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二)是围绕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一份教学大纲。

本文将介绍该教学大纲的内容,包括五个主要部分:样品制备与处理、指标测定与判定、色谱与质谱技术、电化学分析以及光谱分析。

正文:1. 样品制备与处理:- 样品收集与保存- 样品预处理方法- 样品分离和富集技术- 样品溶液的调制与稀释- 样品化学处理方法2. 指标测定与判定:- 指标物质的选择与应用- 指标测定方法的原理与步骤- 指标测定的仪器与设备- 指标判定的定性与定量方法- 指标测定结果的数据处理与分析3. 色谱与质谱技术:- 色谱技术的原理与分类- 气相色谱与液相色谱的操作方法- 质谱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质谱仪的操作与数据解析-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4. 电化学分析:- 电化学方法的基本原理- 电化学分析仪器与装置- 常用电极的类型与应用- 电化学分析的步骤与操作- 电化学分析结果的处理与解释5. 光谱分析:- 光谱技术的原理与分类- 分子光谱与原子光谱的应用- 红外光谱与紫外-可见光谱的原理与操作- 激光光谱与核磁共振光谱的应用- 光谱数据的解析与分析总结: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二)涵盖了样品制备与处理、指标测定与判定、色谱与质谱技术、电化学分析以及光谱分析五个主要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将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同时,教学大纲也为分析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提供了相应指导。

通过适当的练习和实践,学生将能够熟练掌握分析化学相关的理论和实验技术,并能将其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

《分析化学》考试大纲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

《分析化学》考试大纲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

《分析化学》考试大纲(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参考教材:《分析化学》上下册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考试内容1:化学分析部分(对应《分析化学》上册内容)(一)、概论: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滴定分析概述。

(二)、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分析试样的采集、制备、分解及测定前的预处理。

(三、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分析化学中的误差,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标准偏差,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误差的传递,回归分析,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四、分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分析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标准方法与标准物质;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五、酸碱滴定法分布分数δ的计算,质子条件与pH的计算,对数图解法,酸碱缓冲溶液,酸碱指示剂,酸碱滴定基本原理,终点误差,酸碱滴定法的应用,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

六、络合滴定法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络合物,络合物的平衡常数,副反应常数和条件稳定常数,金属离子指示剂,络合滴定法的基本原理,络合滴定中酸度的控制,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络合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七、氧化还原滴定法氧化还原平衡,氧化还原滴定原理,氧化还原滴定法中的预处理,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八、沉淀滴定法和滴定分析小结沉淀滴定法,沉淀滴定终点指示剂和沉淀滴定分析方法,滴定分析小结。

九、重量分析法重量分析概述,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沉淀的类型和沉淀的形成过程,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沉淀条件的选择,有机沉淀剂的分类。

十、吸光光度法光度分析法的设计,光度分析法的误差,其它吸光光度法和光度分析法的应用。

十一、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液-液萃取分离法,离子交换分离法,液相色谱分离法,气浮分离法,一些新的分离和富集方法《分析化学》考试要求:一、概论: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

明确基准物质、标准溶液等概念,掌握滴定分析的方式,方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化学实验技能和分析思维能力。

通过课堂授课和实验操作,学生将学习分析化学基本理论、仪器设备的使用和实验操作技巧,在实验中培养科学实验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论目标(1)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2)掌握常见的分析方法和技术;(3)理解实验操作中的原理和要点。

2.实践目标(1)学习使用常见的分析仪器设备,如pH计、天平、分光光度计等;(2)掌握溶液制备、分离和测定的基本操作;(3)培养良好的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1.分析化学基本理论和原理(1)分析化学概述(2)分析化学基本方程式(3)分析化学的误差和精密度2.常见的分析方法和技术(1)酸碱滴定法(2)氧化还原滴定法(3)浊度法(4)物质定量法(5)光度法(6)原子吸收光谱法(7)色谱法3.实验操作技巧(1)实验室安全和操作规范(2)实验设备的正确使用(3)实验前的准备工作(4)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5)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解释实验中的操作步骤和原理。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实验操作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操作常见的分析实验,并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技巧。

3.实验数据分析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并解释实验现象和规律。

五、教学评估1.实验报告学生每次实验完成后需提交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数据处理和结论等。

2.实验技能考核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进行考核,包括仪器的正确使用、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等。

3.理论知识考试对学生的分析化学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包括基本理论、常见方法和技术的原理等。

六、教学资源1.教材2.实验室设备包括各种分析仪器设备,如pH计、天平、分光光度计等。

3.实验试剂和样品提供各种常见的化学试剂和样品,用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315分析化学大纲

315分析化学大纲

《分析化学》复习大纲绪论了解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和微量分析,例行分析和仲裁分析等第一章定量分析概论了解定量分析过程,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掌握分析化学中的误差概念,包括真值、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等;重点掌握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等概念及相关计算;掌握滴定分析法的特点和主要方法、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滴定分析计算等。

第二章酸碱滴定法活度、活度系数和平衡常数:掌握离子的活度和活度系数、中性分子的活度系数、活度常数、浓度常数及混合常数;酸碱平衡中有关组分浓度的计算:掌握酸的浓度和酸度、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物料平衡、电荷平衡、质子条件、强酸强碱溶液、一元弱酸弱碱溶液、多元酸碱溶液、弱酸和强酸的混合溶液、弱酸混合溶液等概念和相关计算;缓冲溶液: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缓冲容量、重要缓冲溶液体系;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常用指示剂、混合指示剂;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强酸滴定强碱或强碱滴定强酸、强碱滴定弱酸、强酸滴定弱碱、多元酸和混合酸的滴定、多元碱的滴定、酸碱滴定中CO2的影响、终点误差;酸碱滴定法的应用:熟练掌握混合碱的分析、极弱酸(碱)的滴定、铵盐中氮的测定、酸碱滴定法测定磷、硅、氟酸钾法的测定硅、有机化合物中氮的测定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络合滴定法分析化学中的络合物:了解简单配位络合物、螯合物、乙二胺四乙酸、乙二胺四乙酸的螯合物等的结构及特点;络合物中溶液中的离解平衡:掌握络合物的稳定常数、溶液中各级络合物的分布、金属离子缓冲溶液、副反应系数、条件稳定常数等概念及相关计算;络合滴定法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络合滴定曲线、终点误差、准确滴定判别式、络合滴定中酸度的控制、金属离子指示剂的作用原理、金属离子指示剂的选择、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及其消除、常用指示剂的配制方法及用途;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选择滴定的可能性、选择滴定中的酸度控制、利用掩蔽剂提高络合滴定的选择性、络合滴定中常用的掩蔽剂;络合滴定方式及其应用:熟练掌握直接滴定法、返滴定法、置换滴定法、间接滴定法并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分析化学实验大纲_3

分析化学实验大纲_3

《分析化学》实验大纲课程编号: (空置暂不填写)课程名称: 分析化学(实验)实验总学时数: 18适用专业: 应用化学一、承担实验室: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二、实验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分析化学是化学类专业学生的基础课之一,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其理论和方法是学习其它有关化学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基础。

分析化学实验是《分析化学》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

本课程通过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 使学生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 掌握定量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 并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验, 处理实验数据和正确表示实验结果, 初步学会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

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良好的实验素养、踏实的工作作风, 培养创新精神以及做事认真、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

使学生初步具有解决分析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他们参加生产和科学研究打好一定的基础。

二、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三、单项实验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实验分组人数要求)实验一、实验基本操作实验室的设备的了解;玻璃仪器的洗涤;电子天平的称量操作练习;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等。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 掌握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 掌握电子天平称量和滴定分析正确操作;可以正确和较熟练地掌握分析化学实验技能和基本操作, 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二、醋酸总酸度的测定准确吸取食用醋试液5.00mL于50mL容量瓶中, 用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摇匀。

用移液管移取2.00mL上述稀释后试液于25mL锥形瓶中, 加入5mL蒸馏水, 1滴酚酞指示剂。

用上述0.1 mol·L-1NaOH标准溶液滴至溶液呈微红色且30s内不褪色, 即为终点。

平行测定3次, 根据所有消耗的NaOH标准溶液的用量, 计算食用醋总酸量ρHAc(g·L-1)。

学习醋酸总酸度的测定, 理解强碱滴定弱酸过程中的pH值变化, 化学计量点以及指示剂的选择。

实验三、工业碱灰中总碱度的测定准确移取混合碱试样0.5g左右于干燥小烧杯中, 加水使之溶解后, 定量转入50mL容量瓶中, 用水稀释至刻度, 充分摇匀。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900030一、课程说明1.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应用化学专业必修3. 课程目的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其基本的原理和测定方法,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

让学生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的理论和知识,处理和解决各种滴定分析法的基本问题,掌握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与质量保证。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正确掌握有关的科学实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为其今后更深一步地学习作必要的铺垫。

1掌握常量组分定量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

2掌握分析测定中的误差来源、误差的表征及初步学会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

3了解定量分析中常用分离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4了解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及应用。

5具有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分析方法的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在本课程教学中,不仅要讲清定量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而且要让学生懂得建立这些概念和理论的化学处理方法和思维方法,加强素质教育,注重能力培养,提倡创新精神。

4. 学时与学分学时为64,学分为4.5. 建议先修课程无机化学高等数学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计划学时:1基本要求:1.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

2.了解各种分析方法的特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析方法的分类及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

基本内容:1.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

2.分析化学方法的类别。

第二章定性分析计划学时:3基本要求:1.掌握定性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及严格控制反应条件的重要性,了解鉴定反映的灵敏性和选择新的意义。

2.掌握灵敏度的表示方法及计算方法。

3.了解分别分析和系统分析的特点。

4.熟悉常见阳离子的分析特性。

5.理解组试剂的作用,掌握阳离子分组的条件。

6.掌握阳离子的系统分析原理。

7.掌握常见阳离子的主要鉴定反映。

教学重点及难点:阳离子的系统分析原理基本内容:1.定性分析的任务与方法。

2.定性分析对鉴定反应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化学BⅠ》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5064211课程性质:学科通选课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总学时:32 学分:2.5适用专业:生命科学学院各本科专业开课学期:2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研究化学分析中的基本原理和培养基本操作技能的一门学科,是动物科技学院、农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各普通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更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工具课程。

其理论和技术对专业课的学习及科研工作都十分重要。

教学目的:1.掌握常量组分定量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

2.掌握分析测定中误差的来源,误差的表征,以及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与表达。

3.掌握吸光光度法和电势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4.初步了解分析化学在动物科学、农业科学以及生物学等领域中的应用。

5.使学生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学生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

6.学习并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术和典型的分析测定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本要求;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清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而且要让学生懂得建立这些概念和理论的处理方法和思维方式,加强素质教育,注重能力培养,提倡创新精神。

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的系统性和方法的实用性的有机结合;理论课和实验课紧密配合,相辅相承;在阐明经典分析化学理论和方法的同时,注意向学生介绍分析化学的新进展,以拓宽学生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培养学生严格、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现状和展望,理解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掌握分析化学的分类。

2.本章重点分析化学任务、作用及分类。

3.本章教学方法讲授为主与案例式相结合教学内容一、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略讲)二、分析化学的发展、现状和展望(自学)三、分析化学的分类;定量分析的程序(重点讲解)第二章定量分析的误差和数据处理(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误差误差的来源及分类,理解准确度与精密度的表示方法及关系,掌握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系统误差的检验方法、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2.本章重点误差及分析结果的处理,难点有效数字。

3.本章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讨论式、互动式为辅教学内容第一节准确度和精密度(重点讲解)一、准确度及其表示——误差二、精密度及其表示——偏差三、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第二节误差的来源和分类(略讲)一、系统误差二、随机误差第三节随机误差分布规律和有限数据的统计处理(重点讲解)一、随机误差的分布规律二、有限数据的统计处理三、可疑值的取舍第四节系统误差的检验(重点讲解)一、t值检验法二、两组数据平均值的比较第五节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措施(略讲)一、减少测量误差二、减少随机误差三、减少系统误差第六节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重点讲解)一、有效数字二、有效数字的运算和修约规则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述(2 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滴定分析法中滴定、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滴定误差等术语及滴定分析法分类掌握标准溶液的配置、浓度的表示方法和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2.本章重点基本概念、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难点标准溶液浓度表示及分析结果的计算。

3.本章教学方法以讲授式为主,讨论式、案例式为辅。

教学内容第一节滴定分析法对滴定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略讲)一、滴定分析法对反应的要求二、滴定方式第二节滴定分析的标准溶液(略讲)一、标准溶液的浓度二、标准溶液的配置和标定第三节滴定分析法的计算(重点讲解)一、有关标准溶液的配置与标定的计算二、分析结果的计算第四章酸碱滴定法(7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酸碱平衡的理论基础,理解指示剂的变色原理,掌握酸碱溶液pH计算,一元酸碱滴定过程中H+变化规律及指示剂的选择,多元弱酸碱能否分布滴定,能滴定到第几步,酸碱滴定结果计算。

2.本章重点难点是酸碱指示剂,一元酸碱滴定,酸碱结果计算。

3.本章教学方法以讲授式为主,讨论式、互动式为辅教学内容第一节酸碱平衡定量处理方法(重点讲解)一、酸度对水溶液中弱酸碱型体分布的影响二、质子条件及弱酸碱水溶液酸度的计算第二节酸碱指示剂(重点讲解)一、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二、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三、混合酸碱指示剂第三节酸碱滴定法原理(重点讲解)一、强酸强碱的滴定二、一元弱酸碱的滴定三、酸碱滴定法中的返滴定和强酸弱碱混合溶液滴定简介四、多元弱酸碱的滴定第四节酸碱滴定法的应用(略讲)一、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二、酸碱滴定法应用实例第五章沉淀滴定法(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沉淀滴定法原理,掌握三种确定终点的方法。

2.本章重点难点是三种确定终点方法。

3.本章教学方法以讲授式为主,讨论式、互动式为辅教学内容第一节银量法的滴定曲线(略讲)第二节莫尔法(重点讲解)第三节佛尔哈德法(重点讲解)一、直接滴定法测定Ag+二、返滴定法测定卤素离子第四节法扬司法(重点讲解)第五节沉淀滴定法的应用(自学)一、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二、银量法测定示例第六章配位滴定法(5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EDTA与金属离子络合物及稳定性,滴定曲线的变化规律,理解副反应对EDTA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条件稳定常数的计算,掌握金属指示剂的选择,提高络合滴定的选择性。

2.本章重点酸度对EDTA与金属络合物稳定性的影响,混合离子的分别滴定,难点定量计算。

3.本章教学方法以讲授式为主,讨论式、互动式为辅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自学)第二节EDTA的分析特性(略讲)一、EDTA的一般物理化学性质二、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特点第三节副反应对EDTA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重点讲解)一、EDTA配合物的稳定性二、配位反应的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三、条件稳定常数第四节配位滴定法基本原理(重点讲解)一、配位滴定曲线二、影响配位滴定突跃范围大小的因素三、配位滴定的条件四、单一离子滴定的适宜酸度范围第五节金属指示剂(重点讲解)一、金属指示剂的性质和作用原理二、金属指示剂必须具备的条件三、指示剂的封闭、僵化及变质现象四、常用指示剂五、金属指示剂的变色点和选择第六节混合离子滴定简介(重点讲解)第七节配位滴定法的应用(自学)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3 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氧化还原的平衡,理解引入条件电极电位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条件对条件平衡常数的意义,影响氧化还原速度的因素和滴定曲线的变化规律,掌握高锰酸钾法、碘量法,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2.本章重点难点高锰酸钾法、碘量法,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3.本章教学方法以讲授式为主,讨论式、互动式为辅。

教学内容第一节氧化还原基本知识(略讲)一、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及条件平衡常数K’二、条件电极电势三、副反应对φΘ'及氧化还原方向的影响四、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第二节氧化还原滴定基本原理(重点讲解)一、氧化还原滴定曲线二、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三、氧化还原滴定的计算第三节重要的氧化还原滴定法及应用(重点讲解)一、高锰酸钾法二、重铬酸钾法三、碘量法第八章吸光光度法(2 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光的本质与颜色、光吸收曲线、显色反应和显色剂的选择,掌握光吸收定律,掌握吸光光度法用于微量组分测定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吸收光谱曲线和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

2.本章重点是光吸收定律,光的本质与颜色,吸光光度法的应用;难点是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3.本章教学方法以讲授式为主,互动式和讨论式为辅的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吸光光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重点讲解)一、溶液的颜色和对光的选择性吸收二、光吸收定律第二节吸光光度分析方法及仪器(重点讲解)一、目视比色法二、光电比色法三、分光光度法四、仪器第三节显色反应与显色条件的选择(略讲)一、显色反应显色剂二、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三、测定中的干扰及消除方法四、光度分析误差及测量条件的选择(略讲)一、光度分析误差二、测量条件的选择五、吸光光度分析的应用(自学)一、示差分光光度法二、多组分分析三、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四、弱酸和弱碱离解常数的测定五、配合物的组成测定六、应用实例第九章电势分析法(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直接电势法,掌握电势分析法基本原理2.本章重点难点电势分析法原理3.本章教学方法以讲授式为主,讨论式、互动式为辅教学内容第一节电势分析分析法基本原理(重点讲解)一、指示电极二、参比电极三、复合电极第二节直接电势法(重点讲解)一、pH玻璃膜电极及其膜电势二、溶液pH的电势测定法三、其他离子选择性电极四、直接电势法的误差第三节电势滴定法(自学)一、基本原理二、终点的确定三、电势滴定法的应用第四节线性滴定法简介(自学)一、线性滴定原理二、线性滴定法的应用四、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1.考核方式:考试2.成绩构成比例:平时(20%,可分为考勤和平时讨论成绩)、阶段测验(10%)、期中考试(10%)、阶段测验(10%)、期末考试(50%)五、推荐教材和参考书1.《定量分析简明教程》赵士铎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第二版2.《定量分析简明教程》,第二版,彭崇慧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3.《定量分析》第三版,朱寿珩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4年4.《分析化学》第一版,武汉大学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年《分析化学BⅡ》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5064212课程性质:学科通选课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总学时: 32 学分:2适用专业:农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各本科专业开课学期:2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研究化学分析中的基本原理和培养基本操作技能的一门学科,是动物科技学院、农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各普通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更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工具课程。

其理论和技术对专业课的学习及科研工作都十分重要。

教学目的:1.掌握常量组分定量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

2.掌握分析测定中误差的来源,误差的表征,以及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与表达。

3.掌握吸光光度法和电势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4.初步了解分析化学在动物科学、农业科学以及生物学等领域中的应用。

5.使学生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学生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

6.学习并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术和典型的分析测定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本要求;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清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而且要让学生懂得建立这些概念和理论的处理方法和思维方式,加强素质教育,注重能力培养,提倡创新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