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文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塘月色(第二课时)

课型:精读课型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1)字词的理解和运用;(2)了解朱自清和他的散文;(3)对通感修辞手法的掌握。

2.阅读能力:(1)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体会散文的语言特点,学习文中词语鲜明的感情色彩。

3.写作能力:利用本文所学修辞手法,写一段语言优美的文字。

教学重点:

通过4—5段赏析,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品味文章语言美;鉴赏本文语言技巧,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学习方法:教读品读,语言鉴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借月夜荷塘美景抒发情怀。文中所写的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所写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的高明之处是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了物境之美。之所以能如此巧妙,归功于传神的动词,巧妙的叠词,以及比喻、通感等修辞。根据《大纲》要求、本单元学习重点和本文的特点,我拟定本课的学习重点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而后者也是难点。

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一年级学生,多数对散文有一定了解,从朱自清的《匆匆》到《春》,对语言美、意境美也有所领会,但由于我们的学生认识问题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的阅读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培养形成之中。鉴于此种情况,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具有宁静的、适宜接纳美的事物的心胸。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的是写景状物的散文。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将走进美文作者的心灵深处,体会他们的情感,分享他们生命中的收获,这不但是一次情感的旅程,更是一次体验人生的机会。在看似平淡无奇、波澜不惊的生活中品出滋味。所以,本单元的主题词是“体会与感悟”。

二:推进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走进了朱自清先生的内心世界。

(一)大家回忆一下,文章的结构是什么形状的?——圆形。

那么在这个圆形里,作者的重点放在那里?——荷塘。

对,从课文题目我们就可以知道本文属于写景散文,即写“荷塘”和“月色”。课文哪些段落在描写这些景物呢?——4、5、6三段。

那么,我们分别给这三段命名。(学生活动)

“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荷塘四周的景色”。

今天,我们重点赏析4、5段,一起来欣赏朱先生笔下朦胧而优美、寂寞而静谧的荷塘月色。

(二)郁达夫先生曾说:“朱自清先生虽则是个诗人,他的散文也满贮诗意。”而《荷塘月色》既是一首抒情诗,又是一首优美的小夜曲。

配乐朗诵第四、五两段。{舒伯特《小夜曲》}注意朗读的速度

三、赏析第四段

(一)提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月下荷塘的美景的?

答:荷叶、荷花、荷香、荷波

写满眼茂密的荷叶,次写多姿多态的荷花,顺笔写及缕缕的荷香,最后写叶子和花的一丝颤动和流水,层次井然,形象精确。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空间顺序来写的

(二)3分钟时间,找出本段中你喜欢的优美语句,加以品味。

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比喻的手法,写出荷叶的风姿。亭亭的舞女是些高挑有风姿的女郎。亭亭的舞女的裙更是给人一种美好、轻盈、动感的联想。微风吹拂之下,荷叶轻摇,就像美丽的舞女在翩翩起舞,在水面上画出无数的绿色的圆圈。

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清香是嗅觉上的感觉,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是听觉上的感觉。这两种不同感觉的相互沟通叫通感。把嗅觉中感到的香味换成从听觉中去感受、品味,使人产生了对香味的另一具体形象,变换欣赏角度,有焕然一新,奇趣无穷之感。荷花的香气很清淡,是若有若无,时断时续的。而“远处高楼渺茫的歌声”也是细柔飘忽,婉转渺茫的,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样写既体现出荷香的清淡飘渺、沁人心脾,又烘托出气氛的优雅、宁静。

例:她笑得真甜//风来花底鸟语香

3、荷花

拟人、比喻的手法。“袅娜”形容女子姿态柔美,这里写出荷花的饱满盛开、充满温柔的样子。“羞涩”本来写女子神情,这里写荷花含苞待放,仿佛赋予了荷花生命力和感情。{仿佛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接着连用三个比喻把荷花比作是“”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这是博喻的修辞手法。分别描绘出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忽明忽暗的闪光以及不染纤尘的美质。不仅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还可看出作者对荷花倾注的喜爱之情。

4、荷波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荷叶富有生气的风姿。

“脉脉”本来指默默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达意,如“脉脉含情”。这里用来写流水,塘水在茂密的荷叶底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却又叶子的“风致”想象到那叶子底下的水“脉脉”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这样的荷塘美景,带给大家的是什么样的体会?

淡雅、清新、幽静

(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句比较)正符合我们上节课总结的朱先生散文的特点:清新、淡雅、充满诗意。

四、赏析第五段

画完了《月下荷塘》,我们来看《荷塘月色》。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接触过的古诗,描写月色的句子: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一)月色本是难写之景,作者都写了什么景物?来写月色的什么特点呢?

叶子、花、树,写出月色朦胧飘渺的特点。

月光如水、薄雾似纱、花叶若梦、黑影斑驳、杨柳如画、光影似曲正面写月侧面烘托

(二)作者用了一些传神的动词来描绘月光。

泻:一个字由上而下,写出月光照耀的动感。以动景写静景(瀑布)

假如把“泻”改成“照”,好不好,为什么?

(当看到“照”字你不会想到流水,而“泻”字唤起了人们对流水的想象,巧妙地写出月光流动轻柔的情态,化静为动,“照”字就显不出这种效果,只有呆板的分。

浮:想象水汽由下而上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整个荷塘的样子。

{在这里作者用了静态动写的描写,把画面写活了。“月光如流水”“静静地泻”下来,这具有一种恬静的力度美,而青雾则是薄薄地浮起在荷塘里,朦朦胧胧地四处泛散开来,呈现迷茫空朦的景象,一上一下交结在一起,便是成了牛乳和轻纱。大家想象一下,牛乳和轻纱,自上而下的月光,自下而上的轻纱,是不是很美又很形象?}

洗:“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状态。

画:树影本是偶然印在荷叶上的,一个“画”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现描绘“倩影”,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的真与美。

这一段虽着意写月色,但又处处不忘荷塘,用了几个传神的动词,从不同的角度写出淡月辉映下的荷塘里雾光叶色,水汽相交的朦胧景象,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

小结:

第5段着力描写月色,先是正面写,后是反衬,光与影相互衬托,月色美与荷塘美巧妙结合,明与暗十分协调。通过比喻、博喻、通感等修辞手法,描绘了荷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