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洪秀全法律思想的特点
饶优锋 洪秀全的太平天国理论2
•
他从西方借来上帝,用来否定、推翻 和扫荡中国土地上的封建统治,经他改造 的教义成为发动和组织农民斗争的思想武 器。 • 三 、洪秀全反清思想 • 1. 洪秀全把上帝树立为农民利益的代 表,提倡“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多 兄弟,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 姊妹之群”,一方面借以摧毁满清王朝统 治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以此树立自己的合 理性,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
• “三原”集中反映了农民要从封建制度下解放 出来的历史要求,代表了他们对于太平理想世 界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了洪秀全个人思想的 里程,它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准备了理论武 器。 • 2.“三原”的时代局限性。 • (1)利用偶像、宗教虽然在运动初期对于团结下 层群众能够起到很大作用,但是,它是反科学 的,在本质上是反动的,脱离不了宗教的羁縻。 • (2)其次,“三原”所追求的理想,实质上是落 后的小生产者的平均主义,对于破除旧的封建 等级制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当面临建设 新制度的任务时,平均主义往往成为起破坏作 用的酵母。
太 平 天 国 形 势 图
• 二、洪秀全的天国理论 • 1、1845 至1847 年间,洪秀全写成《原道救 世歌》、《原道醒世论》以及《原道觉世训 》,从而奠定了太平天国的理论基础。 • 2、思想核心: 争取政治、经济、民族和男女 平等的民主主义。 • 3、 评价:“三原”强调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农民应该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权利。在 “三原”里,洪秀全为人民描绘了太平天国 的美好前景,并为天国的人们制定了严格的 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同时也是太平军的 纪律约束和处理军民关系的法则。
•
2、社会的高度军事化
•
长年不断的盗匪活动以及客家人和本 地人的村社之间愈演愈烈的仇杀,结果使 广西社会在团在农村到处出现。除 流动性匪股以外,地方三合会分会(堂) 也自行武装起来搞小抢小掠和进行自卫。 • 《中国晚清史.第六 章》
洪秀全思想的形成及其特点
洪秀全思想的形成及其特点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总是穿着宗教的外衣。
如果说,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多半受道教和佛教的影响, 那么,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却是和基督教的影响联系在一起。
基督教新教各教派, 产生于十六、七世纪欧洲封建制度没落时期,它是为资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工具。
鸦片战争前夕传入中国的新教,主要是充当资本主义殖民侵略的先锋。
英国带教士马礼逊, 是新教在中国布道的开山祖; 梁发是新教在中国的第一个华人牧师, 他所编写的《劝世良言》,是第一本中文传道书; 而使《劝世良言》的教义同太平天国厉史发生联系, 并让一个外来的上帝为中国农民起义所用的, 则是洪秀全。
人们一定会想: 基督教的社会原则颂扬怯懦、自卑、顺从、屈服, 为什么反而为农民起义所用了呢? 奥秘就在于,是“人创造了宗教, 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
”创立宗教的人, 不仅本身感到宗教的需要, 还必须懂得群众和社会风暴对宗教的需要。
洪秀全恰恰具备了这些条件。
对于《劝世良言》所传布的教义, 洪秀全最初曾经虔诚阪依, 后来,随着自己对农村实际状况和农民思想愿望的进一步了解, 才逐渐有所怀疑,以至对外来的上帝作了一番改造。
对基督教义, 洪秀全有吸收的一面, 也有批判的一面。
主要表现在:第一,信仰和借用基督教的“独一真神唯上帝”的权威,扫荡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一切传统权威和偶象崇拜。
《劝世良言》宣扬,上天只有一位“独一真神”,那就是“原始造化天地人万物”之“上帝爷火华”。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所谓神权,无非是皇权在天国或冥间的反映。
农民要起来造皇帝的反,就必须冲破为封建政权服务的神权,就必须创立一种与之相对立的宗教权威。
洪秀全创立的“皇上帝”,就是农民起义所需要的新的权威。
第二, 由拜上帝的平等, 引伸为人间所有“兄弟姐妹”的政治平等、经济平等。
《劝世良言》宣称,就世人而言,“有上下尊卑贵贱之分”,但是,“论拜求天上神父者,不拘上下尊卑贵贱人等,淮以谢罪求免”。
洪秀全突破了《劝世良言》的界限,他认为, 既然一切人都是上帝的子女,在上帝面前就应是平等的。
论洪秀全的平等思想
论洪秀全的平等思想姓名:梁倩学号:1039127指导教师:杨卫东职称:论文分类号:摘要:洪秀全的平等思想通过他早期的著作以及太平天国的社会实践,可以认为他的平等思想不是近代意义上的平等。
太平天国的建立是洪秀全对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一种延续,广大的太平天国军人和百姓并没有获得平等的社会地位以及政治地位。
它仅仅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剥削和压迫,以及对平等权利的向往,是比较初级和朴素的平等观念。
关键词:平等、洪秀全、太平天国一、平等思想——产生的背景洪秀全出生在一个传统的普通农家,由于他自幼好学,聪明刻苦,13岁时就能熟读《四书》、《五经》等多篇古文。
家人和教书先生都夸赞他“才学优俊”,期待他能够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洪秀全自己也认为他一定能光宗耀祖,实现自己的抱负。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科举考试屡次失败,这使他感受到清政府统治的腐朽和黑暗,对朝廷产生了怀疑,从而萌生了反清思想,而广州人民发起的反侵略反投降斗争,更是激发了他的斗志。
他坚决的放弃科举,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正是由于他在农家长大,对广大农民的生活疾苦和迫切需求有深刻的了解。
长期的封建社会教育使他具有一定的文化涵养,为他反映广大农民的要求和愿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843年夏,洪秀全的表兄李敬芳在洪秀全的书柜中发现了一本叫《劝世良言》的书,并向其借阅。
李敬芳也对现实不满,读了《劝世良言》后,对书中的观点大为赞赏,并向洪秀全大力推荐。
称其“内容奇极,大异于寻常中国经书” 。
引起了洪秀全的注意,而书中的一些观点也引起了洪秀全的强烈共鸣。
后来这本小册子被洪秀全视为“天赐奇书”,并且成为拜上帝教的经典著作。
《劝世良言》中提到的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洪秀全十分赞同,并且主张崇拜上帝,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
1843年,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他劝人们信奉上帝,不信邪神,“去旧从新”,并提出建立一个“太平一统”的新世界。
但是,洪秀全当时还没有提出这个“太平一统”新社会的具体内容。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洪秀全(1868-1924),清政府守边将领,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先驱。
他是英勇的中国民主政治运动的领导者,也是中国民主革命和国民党的先驱者。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对中国民主政治运动及国民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是在古典思想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实践,形成的一个独特的思想体系,即“新农民复兴、新军队建设、新国家建设”。
洪秀全认为,实现民主政治,必须从农民复兴开始,通过强有力的军队捍卫新国家,才有可能实现民族解放和民权的实现。
他希望中国农民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经济和技术优势,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在农业及工业方面得到发展;而建设新军队,则是为了维护新国家的安全与统一。
除此之外,洪秀全还注重友好的对外政策,并提出“发展一流商业,发展一流的军队”的主张,希望通过这个主张来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他还提出了“发展经济、发展民族、发展文化”的思想,把经济发展、民族解放和文化发展统一起来,从而形成他独特的统一发展思想。
洪秀全除了有着深刻的思想,在实践方面也做出了贡献。
在民主政治运动中,他带头发起辛亥革命,建立了国民党,执行了改良思想,努力推动进步,他改革志愿军,实行政治体制改革,实行经济体制改革,部署政治教育,组织党内教育宣传等,引导全国上下,把国民党的思想及组织理念深植于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洪秀全的思想和实践,为中国民主政治和国民党发展提供了基石。
他不仅是国民党的先驱者,而且是中国民主政治运动的领袖。
洪秀全的思想和实践,对于中国往后的民主发展,深深影响着中国政治的发展和进步。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对于中国的民主发展,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他的思想和实践,不仅是中国民主政治运动及国民党的发展,而且也为中国政治和经济现代化提出了有力的基础。
未来,我们必须继续在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的指导下,不断完善中国的民主制度,使中国人民能更加自由,社会发展更加健康。
浅谈洪秀全的思想
浅谈洪秀全的思想作者:哈贵林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0年第01期[摘要]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洪秀全的指导思想。
宗教唯心主义与一神论思想、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对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作用;同时分析了洪秀全思想的局限性:在道德标准上表现为追求“正道”的伦理思想和封建传统伦理思想的冲突;在政治思想上表现为追求“平等主义”的思想和追求“皇权”思想的矛盾;体现出浓厚的宗教思想和进步农民运动革命思想的时立。
[关键词]洪秀全;太平天国;皇上帝一、宗教唯心主义与一神论思想洪秀全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领袖,他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运动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从历史的角度来研究和阐述分析他的思想是很有必要的。
洪秀全生于清嘉靖十八年,出生于广东省花县一个农民家庭。
自幼接受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文化教育。
1837年洪秀全23岁,他再次去广州应试,考试未中却得到一本《劝世良言》。
《劝世良言》是梁发写的宣传西方基督教教义的书,初刊于1832年,全书九卷,他并不是系统的讲“圣经”。
而是一本浅薄的传道书。
该书对洪秀全的思想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的平等思想和中国农民的“均贫富,等贵贱”的思想结合起来,预想天下,设想出一个“皇上帝”,并提出“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
洪秀全早期对于“皇上帝”思想的宣传并没有革命的政治要求在内,他所谓的平等只是信仰的平等,人人都有信仰“皇上帝”的自由。
使得洪秀全思想从保守转向革命的关键人物是冯云山,冯云山是洪秀全的密友。
1844年同洪秀全到广西后就独自到桂平紫荆山扎根,冯云山本身是一个贫苦的劳动人,通过他个人的亲身深入群众传播拜上帝的道理,所以两三年组织人数已达几千人。
在这个组织中人人拜上帝,人人敬仰“洪先生”。
洪秀全早对这个邪恶腐败的社会不满,如今他来到广西,这一切使得他的思想从早先的救世扫除妖邪变为反清。
洪秀全声称自己是上帝的次子,是奉命救世人,室上帝是雎一的真神,众人都是皇上帝所造,而不应该去拜其他的神。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洪秀全(1868-1925)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被誉为“开国元勋”、“中华民族的开拓者”。
他借鉴了古代伟大思想家们的精神,又拓展了这一思想体系,坚持以中华民族独特的观念、制度和社会性质为基础,他的思想实践为中华民族的团结、解放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洪秀全的思想体系由三大基本思想组成:爱国主义、宪政民主、民族解放。
爱国主义是洪秀全的核心思想,也是他的重要指导思想。
他提出“以中国之国家为主,以全球为家”的口号,提倡“心系天下”、“心系中华”、“爱其神好之”。
此外,他还注重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相结合,把握中国文化的根源,追求既有利于促进中国社会发展又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宪政民主观念是洪秀全的思想指导之一,他认为宪政民主是中华民族解放和繁荣的道路,而不是依靠个人的暴政或僭权来实现。
他注重宪法的重要性,关心宪法的执行情况,强调宪法和科学政体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框架,而宪法的实施则决定了中华民族的社会状态。
民族解放观念是洪秀全的另一个主要思想。
他认为,民族解放是中华民族进入繁荣发展之路的必要条件,只有实现民族解放,才能让中华民族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进行更为广泛的融合和发展。
他强调,民族解放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而是一系列相互交织的进程,其中包括经济解放、文化解放、社会解放和政治解放等多方面的解放。
洪秀全在实践中把这些思想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他坚持以民族团结解放为宗旨,以自力更生、实事求是、变法适应为方向,努力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他首先推动改革开放,开创了以科学技术向前进的中国现代发展之路;他还大力弘扬科学文化,发动了“爱国运动”,组织了“中国进步会”,推动了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他又在国际上展示了中国的积极姿态,推动中国在国际社会发挥作用。
自从洪秀全离开人世以来,他的思想实践一直引起广泛关注和深远影响。
他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现实,为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发展的世界一流大国指明了道路,所以他的思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论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与实践
论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与实践作者:方之光文章来源:中华文史网点击数:858 更新时间:2007年08月25日洪秀全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创始人和思想指导者,与整个运动相始终。
认识了洪秀全,可以说基本上认识了太平天国整体事业。
这里就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形成和发展、学习西方的反侵略思想与实践,以及对19世纪末中国革命运动的影响,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以求正于各位专家学者。
一、洪秀全反清爱国革命思想的形成洪秀全,广东花县官禄布人,1814年出生于一个中等农民家庭。
青年时代的洪秀全,也和其他知识分子一样,曾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力图走“学而优则仕”的传统科举的老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光宗耀祖。
1843年,即鸦片战争失败后一年,他第四次赴广州应试,结果又名落孙山,为此他愤怒万分地说:“不考清朝试,不穿清朝服,等我自己来开科取士吧!”为不平之心所刺激的洪秀全,“发现研读孔子不再是获取功名的途径。
正当日后宏图伟业岌岌可危之机,圣经的真相,引起了他的注意,于是基督教的教义也就深入其心。
”〔1〕当时,他读了1837年赴广州应试得到的被束之高阁的《劝世良言》,“如梦初觉”,遂抛弃了科举致仕的老路,创立了中西结合的拜上帝教,决心“要开创新朝”,来代替满清封建王朝。
这是洪秀全早期思想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对于洪秀全由读书做官到造反当皇帝的思想转变,中国史学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标志着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的形成;另一种则认为洪秀全反清革命思想是1847年形成的。
这里就涉及到洪秀全早期著作,即1845~1847年《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的理解问题。
现将这三篇著作,略加剖析。
《原道救世歌》宣传独拜“真神惟上帝”,不准拜邪神,反对邪淫、忤父母、行杀害、盗贼、巫觋、赌博等六不正行为〔2〕。
《原道醒世训》抨击了当时“世风日下”是“一出于私”造成的,提出要建立一个“公平正直之世”——“大同世界”,来代替那个“陵夺斗杀之世”的旧世界〔3〕。
浅谈洪秀全的革命思想和影响
浅谈洪秀全的革命思想和影响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折时期,在我国历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是历代农民战争发展的最高峰,而洪秀全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创始人和思想指导者,与整个运动相始终。
认识了洪秀全,可以说基本上认识了太平天国整体事业。
这里就洪秀全革命思想形成、内容及其影响进行论述,通过介绍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着重分析其革命思想形成的不同阶段,使人们更能清晰地了解洪秀全的历史功迹。
1.洪秀全革命思想的形成洪秀全革命思想的形成时间问题,关系到对洪秀全这位太平天国领袖的评价,影响到洪秀全革命思想与太平天国革命发展进程的关系。
这个问题一直是太平天国运动早期历史研究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因此长期以来被许多学者所争论。
以下就洪秀全革命思想形成的时间谈谈自己的看法。
洪秀全于1814年1月1日出生在广东花县福源水。
他幼时所受教育完全是封建教育。
在这样的封建教育下,1828年洪秀全16岁时,前往广州参加科考。
这次考试他落第了。
第一次科举考试的失败,对当时的洪秀全虽是一个打击,但他却没有因此而停止。
1836年洪秀全参加了第二次科举考试,当时他24岁。
这次考试洪秀全再次落第。
在考试结束后,洪秀全得到了日后对他思想影响颇深的《劝世良言》小册子。
此后,洪秀全又经历了1837和1843年两次科考的失败。
第四次科场的失败和思想中已产生的对清政府的不满,以及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奴颜和无能,使洪秀全彻底看清了科举考试的黑暗和清政府腐朽。
洪秀全在此次失败之后,即产生了其反清革命思想的萌芽。
回到家中的洪秀全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开始细读《劝世良言》。
这对洪秀全彻底冲破旧传统思想的藩篱,发展其革命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此时的洪秀全并不是真正信仰了上帝,而是藉以拜上帝来宣传其反清思想,组织群众,建立革命的基础,为日后的起义做着准备。
洪秀全"皈依"上帝之后,为了宣传自我思想和组织发动群众的目的,开始了两次广西之行。
分析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后期的宗教政治思想
分析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后期的宗教政治思想关于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杰出领袖洪秀全的思想,迄今为止论着颇多,但专论他后期思想的文章还不多见。
这可能是因为有关太平天国后期的历史资料比较缺乏,在研究这一问题时的确存在着困难;同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由于思想没有解放,亦影响了对这一重要问题的探索。
但是,太平天国自1856年9月的天京事变以后,革命阵营内部发生了许多变化,情势与以前有很大的不同。
在此一时期中,天王洪秀全的宗教政治思想与前期相较究竟有什么变化和差异?这确是一个很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这里首先必须提出的是,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和信仰,实际包含了一定的政治内容;他制定的政治制度和政策也受一定的宗教信仰的支配。
洪秀全生长在苦难特别深重的两广地区,发动并领导了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革命,他的思想一方面有着强烈的革命意识;但同时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受过一定的封建教育,也接触过西方基督教教义的农村知识分子,他又兼有儒家的封建伦理思想和基督教的上帝观,并可能多少还有一些长期散在民间的秘密会社的思想。
他的最高理想是要推翻清王朝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但他提出的口号却是要“奉天诛妖”、“斩邪留正”、“行见天下一家共享太平”,建立一个“爷哥带朕(暨幼)”主宰的“地上的天国”而非其它。
同时他亦有一般农民革命领袖所有的帝王思想和等级观念,只不过他的帝王思想也有其独特之处,即是要作一个遵“天命下凡”的“天下万国太平真主”。
因此,讨论和分析他的思想时,在某些问题上是不好把宗教和政治分开的。
一、有形上帝观的突出与强化洪秀全的宗教思想,早期受梁发所着《劝世良言》一书的影响很大。
《劝世良言》中称上帝为“创世天地之大主,管理全世界富贵尊荣之神”,“自然而然之神”,“全世界众人之大父,即称神天上帝”等等。
但同时还指出:“创造天地万物万类,及管理之者,乃系无形无像,无始无终,自然而然,自永远至永远之真神,可称神天上帝而已矣。
其永坐于天上,世界万国之人,该当日日敬畏奉拜之。
洪秀全
极端而又疯狂的个人崇拜——洪秀全洪秀全,作为一个极具争议性的历史人物,我相信无论如何爱憎分明的人,都无法以单纯的错与对来评判。
而出现在评论家口中的形象,更多的是顺应时势,塑造当时社会所需要的一种楷模或是罪人。
以现代人客观的眼光来看,未免有失偏颇。
我不想去评判是非对错,只能以一个当代青年的稚嫩角度,去分析、总结他的历史影响。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对动员群众推翻清朝统治的斗争起了重要的宣传和组织作用;其后写的《原道救世训》、《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著作,为太平天国起义做好了思想舆论准备。
经数年努力,洪秀全在杰出的农民领袖冯云山的帮助下,拜上帝会得以迅速发展,为金田起义奠定了基础。
从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到1864年天京陷落前夕,洪秀全领导了这场农民战争的全过程,历时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先后攻占600多座城市,无论是在反抗清政府的腐败统治,还是面对外来侵略势力的艰苦斗争中,太平军英勇斗争,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广大农民阶级的力量得以初步彰显。
在起义之后,洪秀全颁布的革命纲领也具有一定的划时代意义。
前期,1853年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改变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社会的措施。
其内容表现了农民反封建的要求和解决土地问题的强烈愿望。
纲领内容的完备性和深刻性,使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历代农民革命所能达到的最高思想境界。
1859年颁布了洪仁为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写的《资政新篇》一书。
这是后期太平天国的重要政纲,说明他在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上,较同时代的地主统治阶级思想开明,眼界开阔。
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能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与洪秀全的巨大贡献分不开的。
乃至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愿作洪秀全第二,即可见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太平天国是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之下失败的。
也许,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下,太平天国的失败是一种必然。
但作为太平天国运动的最高领导人,洪秀全的严重错误也是不可忽视的。
洪秀全的皇权思想
•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
• 1.阶级矛盾尖锐 : 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 阶级矛盾的激化。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 加紧搜刮人民。统治更加腐败。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乘 机勒索百姓。不堪忍受煎熬的劳苦大众纷纷起义。(根本 原因) • 2.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 带来新的灾难。(重要原因)
• • • •
如“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 “王独操威柄,谗邪遁九渊”; “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君错”。 总之,他是绝对正确的,一切由他说了算。又如“君怒臣 跪求本份”,“父怒子跪求开恩”,“妻道在三从,无违 尔夫主”。
完全是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一套东西。
生活奢靡 • 衣)起义之初,洪秀全黄袍加身,诸王皆布衣蓝
• 3. 自然灾害严重: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 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直年,洪秀全发动了金田起义,并建立了太平天国政 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 度》;1856年,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领导 集团内部矛盾激化引发的天京事变大伤了太平天国的元气;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 (住) 天王宫殿规模大小不下于北京的紫禁城,雕楼工 丽,饰以黄金, 绘以五彩,庭柱用朱漆蟋龙,鸦吻用馏 金,门窗用绸缎糊袜,墙壁用泥金彩画,用大理石铺地板。 对这一宏伟工程的结构,太平天国史研究权威学者罗尔纲 先生综合当时各家记述后,是这样描述的: “四面黄墙, 高二丈多,厚四尺,内外两重,外称太阳城,里金龙城。 太阳城门向南开,名曰真神荣光门。门内左右有吹鼓 亭, 高出墙外,盖以琉璃瓦,四柱盘五色龙,昂首曳尾,有攫 拿之 势。由亭向北,就到了金龙城门,称为真神圣天门, 两旁列大鼓,门内为朝房,东西各数十问。历雨道数十步, 中间树立木牌坊,上下雕刻云龙狮象,饰以金彩。过牌坊 再走数十步就是正殿,称 为金龙殿,尤其高大广阔,梁 栋俱涂赤金,文以龙凤,光耀射目。四壁画龙虎狮象,禽 鸟花草,颜色都极为漂亮。正殿后面是后殿,后殿之后左 右各有一水池,池中各放石船两艘。池后为内宫,也分左 右两区,各有五层大楼,高八九丈,宽数丈。大楼后面是 花园,称为后林苑。其中有台、有亭、有桥、有池。过桥 为石山,山中有洞,洞中建有小屋。……旁边有树十余行。 山后有山茶树一棵,大可合抱,每到冬天,绿叶红花,景 致倍增。 ”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洪秀全是近代中国最杰出的领袖之一,他的基本思想和实践大大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主要有四个方面:民族包容、农村改革、政治民主化和生态文明建设。
洪秀全以民族包容思想为基础,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保留下来,宣扬礼让、团结、包容的思想,支持《国家各民族礼仪和风俗法》,积极推进民族平等、民族自治及民族团结合作,增进各民族间的相互尊重与理解,为把中国建设成一个繁荣富强、和谐安宁的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此以外,洪秀全还提出了改革农村的基本思想。
他首先强调,要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把农村改革开展实质性的深入,落实税收改革、农业用电改革、农机技术改革、农村土地改革等政策,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经济困难和社会治理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有力地推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
此外,洪秀全还重视政治民主化的基本思想和实践。
他在政治制度的改革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推动了国家民主制度的建设,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直选,实行了近代中国第一次真正的选举,政府登记的政治组织的活动也有所增加,并广泛开展了民主公决制度,把人民的意见纳入到政治决策中。
最后,洪秀全更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和措施,他认为,农牧企业应当规范农牧活动,保护环境,使得农牧业更加环保可持续。
洪秀全也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改变中国传统的挖掘提炼、采伐滥用的生态发展模式,推动中国走向一个真正的生态文明发展的道路。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使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得到了显著的推动。
他的基本思想和实践也为现代中国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参考和政策指导,中国正在积极推进民族包容、改革农村、实施政治民主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思想,让我们的民族可以继续奋斗,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一、基本思想和实践,并不矛盾在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总是把“仁义道德”这一类的话挂在嘴边,号召百姓对他们歌功颂德。
当然,也不乏有君王能够听取良言,如商纣王等,但从更多的时候来看,统治者和民众之间的关系往往只停留在君臣之间的层面,根本谈不上什么理解和体谅。
所以这个社会难以真正地走向文明,因为在最底层的劳动大众永远都得不到发展的机会。
到了近代,情况更是如此。
封建社会的覆灭,使中国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工业革命,这就为发展文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知识分子认识到,单纯的物质力量已经无法抵挡敌人的进攻,所以只能借助于高层次的精神力量。
这也许就是后来“新文化运动”出现的原因,即试图让人们思考过去的愚昧,发现其中的精华。
这样,才能为将来的全面进步做好准备。
由此可见,人们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并不是很迫切,但这并不表示就没有了追求。
洪秀全(公元1595年1月1日——公元1864年1月11日)是太平天国的创始人,他曾经提出过自己的“平均地权”主张,为了满足大家的需要,还组织了“拜上帝教”,希望通过宗教来拯救那些穷苦人们。
后来,清朝军队前来围剿,但他的军队却打败了他们,致使他们从广西转战到了湖南,为了摆脱困境,他们又辗转到了南京。
而在南京期间,他们成立了政府,并且还占领了金陵,不久又改名为“天京”。
但可惜的是,由于当时正处于清朝末年,国力薄弱,加上外国侵略势力趁虚而入,中国已经变得千疮百孔。
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采取了投降卖国的手段,不断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作为主力的太平军,也早已变成了“假洋鬼子”,成了它们对付中国人的工具。
后来,石达开带着残兵撤离了南京,回到了天京。
在1863年的6月,他们被湘军消灭了。
二、结束语综合上述两方面的内容来看,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显然是违背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
其失败也是必然的。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应该肯定的是:作为一次伟大的农民起义运动,太平天国的确给予了旧的制度强烈的冲击,而且促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资料(3)
41 趋时更新:是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王夫之提出的法律时变观点。
他认为,法律与整个国家制度⼀样,是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变化的。
法律“趋时更新”是不以任何⼈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王夫之“趋时更新”的变法主张:①王夫之认为法律趋时更新是不以任何⼈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②王夫之通过对“圣法不可变”的正统论的否定,以论证法律的趋时更新。
③王夫之揭⽰出“有定理⽽⽆定法”的规律,深刻讨论了改⾰旧法的必要和法律“超时更新”的前景。
王夫之具有民主因素的⽴法思想:①⽴法“必循天下之公”;②⽴法应以“保类”“卫群”为宗旨;③⽴法应遵循尊君卑⾂、分权分治的原则。
42 龚⾃珍“更法改图”思想:①批判封建法律制度,更法改图;②国家、刑法、礼乐起源于农说;③不拘⼀格降⼈才;④禁绝鸦⽚,宜⽤重典。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近代地主阶级改⾰派的代表魏源提出的。
即学习西⽅资本主义先进的科学技术,制造新式武器,以达到战⽽胜之的⽬的。
变古愈尽,便民愈甚:是魏源的变法思想。
即变法愈彻底,对⽼百姓愈有利。
他列举历代关于赋税、选举、劳役、兵役等制度不断变⾰的事实,说明法令制度随着势的变化⽽变化,这是历史⾃⾝发展的法则。
43 洪秀全“⼈⽆私财”的主张:他认为,产⽣⼴⼤农民群众悲惨的境遇的根源是“⼀出于私”的社会经济制度。
因此,他主张建⽴⼀个“天下⼀家,共享太平”的新世界。
这种经济上的公有思想,突出表现在分配和消费上。
《天朝⽥亩制度》是这种公有思想的具体法律表现,它以改⾰封建⼟地所有制为核⼼,提出了⼀套社会结构的设计,宣布废除⼀切⼟地私有制,剥夺地主的⼟地所有权,计⼝授⽥,财产公有,共同⽣产,彼此⽀援。
洪秀全的严刑峻法、轻罪重刑思想:①把刑罚的⽭头指向敌⼈和其他⼀切*分⼦;②太平天国法严密;③洪秀全的重刑思想在刑罚上表现为极端的残酷性;④洪秀全的法律思想既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命性,⼜具有浓厚的宗教⾊彩。
《天朝⽥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所颁布的纲领性⽂件,它也是太平天国的⼟地法。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
洪秀全(1889-1971)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和共产主义理论家,他的基本思想和实践对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洪秀全是中国共产党的三个主要创始人之一,他的基本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坚信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把它实践在中国社会中,才能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创造出必要的条件。
他强调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党的建设为中心”,以及“发展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协调发展”,这是当时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基础和主要特征。
洪秀全的实践,具体来说是以前不太重视的农民问题的实践。
他把保护农民利益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方面,并坚持“农业为本”原则,为消除贫富差距,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以及改进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另外,洪秀全的实践也体现在他的文化教育上,他非常重视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作用,他认为文化教育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他主张实行“把国家的科学不断引进,把本国的民间文化不断提出”的做法,以进一步激发中国共产党员和广大群众的独特创造力。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他的理论和实践引领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为中国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所倡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受到了中国人民的高度认可,成为中国进
入新世纪的重要指引力量。
洪秀全的法律思想
(二)反封建的财产法思想
洪秀全认为,产生社会矛盾的根源是“一出于私”的 社会经济制度。因此主张“人无私财”、“天下为公”。 他提出,在太平天国实行圣库制度,“将一切所有缴纳于 公库,全体衣食由公款开支,一律平均。”《天朝田亩制 度》正是这种公有思想的具体法律表现,它以改革封建土 地所有制为核心,提出了一套社会结构的设计,宣布废除 一切土地私有制,剥夺地主的土地所有权,计口授田,财 产公有,共同生产,彼此支援。 为了保证上述理想的实现,洪秀全主张“逆者议罪”。 凡缴获财物攫为私者,“一经查出,斩首示众”
在洪秀全法律思想的指导下,太平天国 还通过法律手段强制禁绝娼妓,规定: “倘有习于邪行,官兵民人私行宿娼,不 遵条规当娼者,合家剿洗,邻佑擒送皆有 赏,知情故纵者一体治罪,明知故犯者斩 首不留。” 为了保护妇女的身心健康和人身权利, 太平天国法律对强奸犯规定从严惩处。凡 强奸经妇女喊冤,定即斩首示众。
早在拜上帝教的教规和太平军的军纪中,洪秀全就提 出要严禁娼妓、纳妾、买卖奴婢、缠足、溺婴等行为,对 于那些侵犯妇女权益的违法乱纪行为要严肃处理,严重的 要处以死刑。 《天朝田亩制度》对妇女的经济地位和婚姻权益问题 作出了规定。首先,在财产的分配方面,妇女与男子享有 同等的权利。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女”,即男女 平等分配的原则。其次,还规定要保护妇女的婚姻权益, “天下婚姻不论财”;提出“婚娶吉喜等事,总是祭告天 上主皇上帝,一切旧时歪例尽除”。太平天国的婚姻制度 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男女双方结合自由。结婚发“龙凤合 挥”证书。此外,还倡导“一夫一妇,理所当然”;反对 以纳妾为合法形式的封建多妻制。
因此,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原则的 《天朝田亩制度》的分配方法在太平 天国没有能够得到广泛的推行。圣库 制度后来也名存实亡。尤其是洪仁玕 执掌朝政以后,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 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法律主张和措施, 并得到了洪秀全的赞同和支持。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洪秀全(1868-1925),字叔德,号梅湖道人,原籍泰安(今山东省泰安市),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以其深邃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为中国新民主主义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和实践,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的“民主的政治理论”和“民主的实践”。
他的政治思想受到了古典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
他主张通过建立由人民亲自管理的民主制度,来捍卫国家的独立、发展强大的经济和外交,以及实现民众的福祉。
他的政治思想要求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政治,即由民众进行决策、权力分立、参政议政,以及坚持正义、和平和自由的政治秩序。
洪秀全的实践可以说是一种足够现实的、正义的、右翼的政治实践。
洪秀全早期的政治活动,是为了反对旧朝廷的极权统治,力求推行民主政治,他在各地组织抗议示威活动,为了敦促政府实行民主政治而奋斗。
1915年以后,他成为了台湾民运的重要领袖,通过台湾民运,洪秀全促进了中国民主改革的进程。
他提出了一系列民主改革方案,要求政府改革军队,结束军阀统治,取消殖民地,建立多党制等。
洪秀全的思想和实践鼓舞了许多中国民众,推动了中国民主变革的进程。
他的思想激发了连胜炎、唐梦龙等后代民运人士的活动,有力地支持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洪秀全的思想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完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洪秀全的思想和实践,虽然未能在他的一生中看到实现,但对于中国近现代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以及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的思想概念适用于当今,而他的政治行动也激励着当今中国民众继续他的事业。
他的思想和实践将永远留在中国民主运动史上,他应当永远被铭记,被铭记。
洪秀全的学识及思想
洪秀全的学识及思想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的大事件,任何一部近代史都重点论述之乃当然之事,进而近代中国哲学和思想史著作论及洪秀全等人,那么,洪秀全的学识及思想如何呢?洪秀全酝酿起义之际,撰写了《太平天日》、《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还有《十款天条》(可能是他与冯云山合拟的),再就是金田起义以来他不断颁发的天王诏旨,最重要的就是建都南京后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不知是谁的手笔)。
了解洪秀全的学识及思想,除了他的作为而外,这些是最主要的文件了。
这些文件的大多数,对人既无思想之启迪,也谈不上文采,毫无文章魅力,读之如同啃一枚酸果。
笔者硬着头皮啃了啃的感觉是:东拼西凑,文词粗鄙,缺乏理性,不合逻辑。
洪秀全是反孔的,他创拜上帝会后亲自砸毁塾中孔子牌位。
起义后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孔孟之书砸孔庙之事不胜枚举,有人认为“此犹从来叛逆所不敢者”,“自古流寇毒祸,未有如是烈者”。
太平天国始则不准读中国古籍,“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
后来准删改后阅读,如|“上帝”前面必加一“皇”字,《诗经》中“荡荡上帝”改为“荡荡皇上帝”,《论语》中“夫子”改为“孔某”,“子曰”改为“孔某曰”,可谓滑天下之大稽。
洪秀全只是假托上帝说“孔丘所遺传之书”“甚多差谬”,并描绘孔丘受到上帝怒责鞭挞而哀求讨饶,至于其书谬在何处却不指出。
洪秀全反孔是为了捧出“天下大共之父”的上帝这个独一无二的神而作的一种姿态,他对孔孟之道不仅仅没有理性的审视,相反,如“三纲”、“忠怒孝”、“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等腐朽思想在他自撰的文稿和颁布的诏旨中比比皆是。
他也说到历史,认为中国上古之世众人即信奉了西方的上帝,“自秦政出,……祀虞舜,祭大禹”才把事情弄坏了,不啻胡说八道。
我们的祖先何能不祀虞舜祭大禹呢?难道能够叫他们去敬拜根本不知道的西方的上帝吗?至今中国的基督教信徒也不多。
他说到秦政时汉武时,对其利弊得失竟无一语,只说及当时怪人诳言,他似乎对怪异之书,阴曹地府之类的书更有兴趣。
对洪秀全的介绍与评价
次年,石达开受猜忌负气出走,太平天国濒危。
洪秀全重用陈玉成、李秀成诸后起良将,自兼军师,又采取减赋和加强宗教宣传等措施,渡过难关。
同治二年(1863)冬,天京为清军围困,粮尽援绝,洪秀全拒绝李秀成突围的建议,固守天京。
同治三年四月病卒。
所著诗文及诏旨、文告等多收入《太平天国》(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之一)及《太平天国史料》等书中8、1859年,命洪仁玕总理朝政。
清廷联合帝国主义加紧镇压太平天国,安庆、苏州、杭州等相继陷落,天京被围。
1843年)赴花县、广州应试,然而“初考时其名高列榜上,及复考则又落第。
”洪秀全发誓“不考清朝试,不穿清朝服”,“自己来开科取士”。
从洪秀全发动起义后,采取种种严厉的排孔斥儒活动中,宣称“推勘妖魔作怪之由,总究孔丘教人之书多错”。
杨秀清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又有“天父附体”的特权,所以在广大太平军将士中享有崇高威望。
而且,随着地位的稳固,他开始热衷于个人权威,“威风张扬,不知自忌”,直至发生“逼封万岁”的事件。
对东王的飞扬跋扈,洪秀全显得虚弱无力。
史学界一部分人否认天京事变中洪密诏召韦进京杀杨的事实。
实际上,从当时客观形势分析,如果没有洪的密令,韦是不敢也不能杀杨的。
屠杀事件发生之后,洪也没有出面制止和马上追查韦的反叛行为。
石达开回京,指责韦的擅杀,却遭韦威胁被迫逃出天京,韦杀其全家。
长期以来,他时时刻刻感到杨秀清对于自己地位和宝座的威胁,感到自己是在杨的阴影下生存。
借韦之手杀杨,对他来说,是解除了一个心头大患,对其自卑心理当是一种很好的补偿。
性情暴烈是洪秀全性格中最为突出的特征。
《天父诗》中有多处反映他发怒生气的情景。
如“亮(火)冲起来谁人受,亮(火)不救开烧死该!”“亮(火)起跪求要虔诚,亮(火)未救缩莫起身。
”诸如此类的句子,《天父诗》中随处可见。
杨秀清也曾借“天父下凡”指责洪秀全“性气太烈”。
洪秀全一旦火起,就会严厉地责罚人,斥责、饿饭、杖责.而且洪秀全性情固执,脾气暴烈如火,根本不给人分辩的机会,他说“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洪秀全法律思想的特点------有“气”有“韵”不离其“本”【摘要】在太平天国运动的法律建设实践中,洪秀全法律思想的内容相当丰富且颇具特色。
本文从概括洪秀全法律思想的特点切入,阐述其革命性、进步性和局限性,对特点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剖析,落脚于洪秀全法律思想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洪秀全法律思想革命性进步性局限性【目录】引言一、洪秀全法律思想的主要特点二、洪秀全法律思想特点的成因分析三、洪秀全法律思想的现实意义结论参考文献引言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革命,太平天国法律思想是农民英雄们的伟大创举。
洪秀全法律思想是太平天国法律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指导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始终,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
洪秀全的法律思想集中反映在《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著作中,也反映在以他的名义发布的太平天国的诏书、诰谕、法令、条例和制度里。
通过对这些史料的深入剖析,可以将洪秀全法律思想的主要特点总结归纳为有“气”、有“韵”、不离其“本”,即有革命之“气”,有进步之“韵”,没有脱离阶级之“本”。
一、洪秀全法律思想的主要特点(一)有革命之“气”“气”,即发挥作用的原动力,有革命之“气”,就是有革命发挥作用的原动力。
洪秀全法律思想有革命之“气”,主要表现为有明确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蕴含突出的重刑思想。
1、明确的指导思想洪秀全早年的战斗口号是“手握乾坤杀罚权,斩邪留正解民悬”。
后来又提出“除妖安良,政教皆本天法,斩邪留正,生杀胥秉至公”,这表明其法律思想的指针就是镇压清朝封建统治者,保护农民群众。
洪秀全首先把当时社会划分为两个对立的营垒,一面是清朝封建统治者,即“邪”和“妖”,另一面是农民,即“正”和“良”;其次,他认为封建统治者“造为妖魔条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无所措其手足”,要求制定代表农民阶级意志的“天法”取代“妖法”;再次,他强调要充分使用体现“至公”精神的“天法”。
太平天国的立法活动自始至终秉承的是在这一指导思想:金田起义,向群众发布的五条简明军纪和永安建制时创设的《十款天条》,在革命初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革命纪律和军事纪律;定都天京后,制定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天朝田亩制度》,在《十款天条》和《太平刑律》基础上制定了太平天国的刑事法律;另外,还发布了许多诏书和诰谕。
这些都比较全面地改革了封建的法律制度,打碎了清朝反动法律的枷锁,贯彻了“斩邪留正”、“除妖安良”的精神。
2、明确的奋斗目标洪秀全法律思想的终极目标就是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新世界,体现着朴素的平等、平均观念。
列宁曾说:“在反对旧的专制制度的斗争中,特别是反对旧农奴主大土地占有制的斗争中,平等思想是最革命的思想”。
洪秀全深切了解当时广大农民群众悲惨的境遇,“农工作苦,岁受其殃”、“饿莩流漓,暴露如莽”。
他认为,产生这种社会弊端的根源是“一出于私”的社会经济制度。
因此主张“人无私财”,“天下为公”。
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天下有无相恤,患难相救,门不闭户,道不拾遗,男女别途,举贤尚德”的大同社会。
为实现建立新世界的奋斗目标,太平天国在经济上实行圣库制度,“将一切所有缴纳于公库,全体衣食俱由公款开支,一律平均”。
在法律上的具体体现是《天朝田亩制度》,以改革封建土地所有制为核心,提出了一套社会结构设计,宣布废除一切土地私有制,剥夺地主的土地所有权,计口受田,财产公有,共同生产,彼此支援。
为保证建立新世界理想的实现,洪秀全主张用强有力的法律手段提供支持,坚持“逆者议罪”:凡缴获财物攫为私者,“一经查出,斩首示众”;“凡私藏金银者,……定斩不留”;“凡典圣库、圣粮及各典官,如有藏匿盗卖等弊,……即治点天灯之罪”。
3、突出的重刑思想太平天国一直处于激烈的战争时期,阶级斗争非常尖锐复杂。
面对现实,洪秀全认识到必须用刑法同反革命分子和各种危害社会的破坏分子做斗争,对违法者严加惩处,形成了严刑峻法思想。
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刑罚对象明确,洪秀全把刑罚的矛头指向敌人和一切反革命分子,认为,清朝的封建官僚、豪绅地主和一切反革命分子都是“妖”、“怪”,要坚决予以镇压,应“遇妖即除”。
另一方面是法网严密,有打击各种严重危害社会的破坏分子的规定,如“凡行军黑夜发妖风惊营,必寻出起首嚷叫这人斩首示众”;有打击封建落后意识形态的规定,如“凡我兄弟俱要修好炼正,不吹洋烟、吃黄酒、饮酒、奸淫,犯者斩首不留”;有打击经济犯罪的规定,如“凡私藏金银,……定斩不留”等。
重刑思想在运动中发挥了打击敌人,保护群众利益的政治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革命的蓬勃发展。
(二)有进步之“韵”“韵”,味道、倾向之意。
洪秀全的法律思想有进步之“韵”,主要表现在具有近代法律思想特征和体现男女平等观念。
1、具有近代法律思想特征洪秀全的法律思想,体现了中国法律思想受儒家传统和西方文化双重影响的特征。
他认为“天父上帝人人共,天下一家自古传”、“天人一气理无二,何得君王私自专”、“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视之皆赤子”。
这些主张,既继承了《礼记》中“天下为公”的理想,又继承了传统农民革命的“等贵贱、均贫富”的“均平”理想,还吸收了西方基督教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体现了其近代属性的特征。
2、体现男女平等观念洪秀全在“天下一家”思想的指导下,主张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和婚姻自由。
他倡言:“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辈。
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太平天国在革命实践中,关于男女平等的主要表现有:在政治上,非常重视妇女的作用,革命政权中有身经百战的女将军,也有许多女文官;在经济上,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凡男妇每一人自十六岁以尚受田”;在考试制度上,规定妇女可以同男子一样参加考试。
关于保护妇女的主要规定有严禁娼妓,废除了缠足蓄婢、溺婴等封建陋习;在保护妇女上,对侵犯妇女人身权益的行为严加惩罚,“凡强奸妇女喊冤,即斩首示众”;在婚姻制度上,规定“天下婚姻不论财”,男女自由结合,反对买卖婚姻,结婚发“龙凤合挥”证书,证书上只写结婚人的姓名、年龄、籍贯等,没有什么门当户对之类的规定。
(三)没有脱离阶级之“本”“本”,根源、本质属性的意思。
洪秀全的法律思想从根本上说还是农民阶级的法律思想,农民阶级的特点决定了其法律思想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具有显著的狭隘性、夹杂行皇权思想和充斥等级特权观念。
1、具有显著的狭隘性一是立法指导思想缺乏科学性。
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建立太平天国政权的农民英雄们,不可能自发地产生先进的、科学的世界观。
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本身就是一种宗教,为了使拜上帝教如同其他宗教一样具有神圣性,他的法律思想杂有严重的荒诞不经的迷信。
他自称“天父”,颁布的法律称“天条”,颁布的诏书称“天诏”,违反太平天国的法律称“致干天法”,惩罚犯罪分子称为“奉天行法”。
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太平天国英雄,始终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用于揭露和批判封建制度的实质,摆脱封建旧法的影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和制度。
二是混淆敌我界限。
太平天国领导人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不懂得从阶级关系上区分敌友,只是凭着直观的朴素感情来观察和处理矛盾是非问题,因此在法律制度上,对人只有两种区分,一种是人与妖的区分,第二种是忠与奸的区分,对“正”与“邪”划分不是很明确。
据此而制定的法律和规定,有的混淆了敌我界限,如对叛变通敌罪,规定“被妖魔迷惑,反革通妖,……即治点天灯之罪,并通营皆斩首”;有的轻罪重罚甚至是轻错重罚,如在刑律中规定,剪发、剃胡子、刮脸都要被斩首,认为这是“不脱妖气”。
这种做法造成太平天国在运用法律打击封建敌对势力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误伤了“自己的同志”,从而损害了自己队伍内部的团结,给革命事业带来危害和损失。
2、夹杂皇权思想洪秀全在《龙潜诗》中写道“等待风去齐聚会,飞腾六合定在天”。
在《斩邪留正》诗中写道“易象飞在天”。
这明显的流露出他要当皇帝的想法。
他在《天父诗》中写道“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一句半句都是旨,认真遵旨万万年”,最后并说“遵旨便救逆旨刀”,君主专制思想跃然纸上。
太平天国后期,他独揽大权,任人唯亲,大搞“家天下”,“立政无章”,最后终于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专制君王。
3、充斥等级特权观念洪秀全虽然早期以平等、平均口号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但很快就在家长制、君主制的封建宗法等级观念影响下,逐步将其抛弃。
他公开提出“总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提倡“妻道在三从,无违尔主”,仿效封建统治阶级的模式,建立起一套“贵践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等级制度。
同时,还以严刑维护尊卑等级的不可逾越性。
还主张“荫子孙”的特权规定,确认太平天国官员“以子孙承袭,世传不替”,这跟封建特权法是完全相同的。
二、洪秀全法律思想特点的成因分析事物的形成或变化的条件包括内因和外因,二者的作用不同。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说过:“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洪秀全的法律思想之所以具有这样的特点,可以从它产生的政治背景、经济背景、文化背景及其阶级属性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外因是包括政治背景、经济背景和文化背景,内因就是其阶级属性。
(一)政治背景从国内条件看,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时,中国已经过了鸦片战争,被证实国家实力已经与欧洲国家有了很大差距,而且中央的实力明显有所衰弱,对地方的控制能力有所下降。
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地主的土地兼并和盘剥加之连年不断的灾害,使各地群众的反抗斗争风起云涌。
从国际条件看,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在19世纪中期,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很快要进入第二次革命,其国内需求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其自身工业发展的需要,西方列强在世界各地发动瓜分殖民地的战争。
(二)经济背景法律思想归属于上层建筑,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所以洪秀全的法律思想不可能脱离当时的经济背景,而是体现出与当时经济发展匹配的特点。
太平天国运动风暴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列强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疯狂向中国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料,进行早期资本输出。
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成份出现复杂化特点,封建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企业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与封建自然经济并存。
(三)文化背景历史文化的背景是社会革命最深层的动力和基础,如果这项基础没有了活力,它就不可能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在包括法律思想等诸多方面曾经为世界做出过巨大贡献,然而从明朝开始,尤其是到了清代,封建政权走向了它的反动、腐朽和没落,专制集权达到了顶峰,极大地影响了国民在人文科学方面创造力的提高,造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素质水平整体的急剧下降。
太平天国革命就是爆发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外强凌辱已步步逼近,而国人不但对外界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甚至对自己周围的事情亦没有深刻识见和观点,整个社会没有任何先进的思想和文化成果,因而太平天国也不可能提出先进思想和理论来指导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