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赏析

合集下载

读《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有感

读《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有感

读《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有感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曹辅的,作为曹辅寄给苏轼的新茶的回信。

诗中描写了生长在茶山的灵茶在厚重的云雾中被打湿,茶叶加工时要经过洗涤否则香味不出,而曹辅把香茗送给了苏轼,苏轼尝过之后顿觉两腋生风,叹到:“好茶之所以是好茶并不是因为油膏而是因为茶的内质。


诗中大意说:犹如仙境般的茶山,流动着的云雾滋润了灵草般的茶芽。

山雾洗遍了嫩嫩的香肌茶芽,这样香味才散发出来。

好友曹辅投我所好,把壑源出产的这样好的像月圆般的团茶寄给我,品尝个中滋味,顿觉两腋清风而生,从而感到习习春意就要来到杭州了。

要知道这等冰清玉洁的茶叶不但内质高雅,而且是不添加任何油膏,真是新芽新面,美轮美奂。

先作小诗一首,请君千万不要见笑,实在是自古好茶犹如美女,让人神魂颠倒、情怀顿开。

苏轼是爱茶之人,所以把茶比作佳人和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把茶比作佳人,赋予了茶冰清玉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特质。

苏轼赞美了茶不需要多余装饰,自己本身就是非常美好的存在。

茶犹如山谷中的隐者,叫人明白无论外界如何风云变化,始终保持一颗清洁、淡薄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

这也是苏轼所要传达的。

其次,佳人的比喻也给了茶最高的赞美,暗示为作者一生所求的就是茶一样的品质与态度。

方岳《水调歌头 平山堂用东坡韵》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方岳《水调歌头 平山堂用东坡韵》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方岳《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

②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

③芦叶蓬舟千里,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

④醉眼渺河洛,⑤遗恨夕阳中。

蘋洲外,山欲暝,敛眉峰。

⑥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

⑦不见当时杨柳,⑧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

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注释】①平山堂:在扬州西北的蜀岗上,是北宋欧阳修庆历八年(1048)在这里作知州时所建。

据叶梦得《避暑录话》记,此堂“壮丽为淮南第一”,登堂遥望,江南金、焦、北固诸山尽在眼前,视与堂平,故取名“平山”。

欧阳修常在这里宴客,饮酒赋诗,盛极一时,并作《朝中措》一词以记其事。

用东坡韵:即用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一词的韵脚。

此词乃苏轼贬黄州时所作,其中曾写道:“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②山色倚晴空:化用欧阳修《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二句。

③酒螺红:指红螺酒杯。

④菰(gu)菜莼(chun)羹:用西晋张翰典故。

翰在洛阳做官,因秋风起而思及吴中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遂辞官归里。

见《晋书·张翰传》。

⑤河洛:指沧陷的中原地区。

河,黄河。

洛,洛水。

⑥敛眉峰:指山峰如眉峰敛皱。

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⑦两仙翁:指欧阳修和苏轼。

⑧当时杨柳:语本欧阳修《朝中措》:“手种堂前杨柳,别来几度春风。

”从前烟雨:参见注①所引苏轼词句。

【译文】秋雨过后天转晴,山色碧丽秋气清新。

江南江北愁思广,分付红螺酒杯深。

芦叶蓬舟荡千里,菰菜莼羹归一梦,有情无语寄归鸿。

醉眼遥望黄河洛水远,满腔遗恨夕阳中。

蘋洲之外暮色深,青山绵绵起伏,似眉峰蹙损暗恨生。

沧海桑田流年逝,俯仰人间尽陈迹;叹息当时两仙翁,风流豪逸何处觅!昔日杨柳已不见,眼前烟雨仍迷离,英雄已去徒悲惜。

一声孤啸向天地,匹马西风何时已。

【赏析】平山堂不仅“壮丽为淮南第一”,而且与欧阳修和苏轼这两位大诗翁的名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茶禅一味茶诗词赏析

茶禅一味茶诗词赏析

茶禅一味茶诗词赏析几粒绿芽,惹来云间诗思。

一方佳砚,赢得笔底风流。

中国的茶文化与中国书法文化一样源远流长。

关于茶,《诗经》之《七月》云:“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谷风》又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荼者,茶也。

三代以前无“茶”字)这是劳动者眼中的茶。

陆羽《茶经》云:“茶者,南方之佳木也。

”这是茶圣眼中的茶。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云:“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神灵。

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这是茶中亚圣眼中的茶。

苏东坡《次韵曹辅寄试焙新芽》中则云:“从来佳茗似佳人。

”都说女人如花,坡翁偏说佳人如茶,这是一代文豪眼中的茶。

据统计,我国历代的文人墨客为茶写下了两万多首的茶诗、茶词和茶曲,真是咏之不尽,赋之不绝,唱之不断啊!借用劳斯莱斯创始人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诗茶之道,至善至美,不臻者,思之思之!”下面这百首七绝是我眼中的茶,我的这百碗小茶好不好,就只能留给大家品鉴了。

——是为序。

(一)翠团云拱嫩芽新,百碾千搓一水淳。

[注]我看座中名利客,能知真味是何人。

注:一水,斗茶术语。

古人斗茶之胜负常在一水间也。

(二)——题朱丹《逸竹壶》霞染云裁逸竹壶,新篁一撇醉相扶。

[注]紫烟撩破知三昧,山径迷僧问有无。

注:逸竹壶为宜兴龙溪女朱丹所制。

(三)闻言有木似佳人,隐在蓬莱待玉轮。

一赋风流思鲍女,暮吟朝醉惹芳唇。

[注]注:鲍女,南朝著名女诗人鲍令晖(即鲍照之妹),作《香茗赋》而有时名。

(四)细浪百壶鱼眼生,春风在手茗如婴。

赵州茶客来相见,恨断红尘念佛名。

[注]注:赵州茶客,即是唐代赵州临济禅院的从谂禅师,以“吃茶去”口头禅而名于世,时称之为“赵州茶”。

(五)社寒梦醒在天涯,只道少陵诗少些。

[注]便与清风同一住,梅花带雨探春芽。

注:少陵淡茶之诗仅四首而已,可谓少之又少矣。

(六)——兼答天涯游子吟、雨岚、听雨轩主、轩辕令主四诗友推窗听雨和琵琶,最笑陈抟不识茶。

试院煎茶苏轼解析

试院煎茶苏轼解析

《试院煎茶苏轼解析》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解析一下苏轼的《试院煎茶》这首诗。

苏轼的这首诗呀,写的是他在考试的院子里煎茶的情景和感受。

诗里说“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这是在讲煮水的时候,水的状态。

水刚开始冒泡像螃蟹的眼睛,接着泡泡像鱼的眼睛,而且水煮沸的声音就像风吹过松林一样。

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在安静的院子里,听着煮水的声音,是不是很有意思?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有一次苏轼在考试的间歇,想放松一下,就决定煎茶。

他专注地看着水一点点煮沸,心里的紧张和疲惫好像也随着这煮水的声音慢慢消散了。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这句说的是磨好的茶粉放进茶瓯里,用沸水冲泡,茶粉像珍珠一样落下,茶汤旋转起来,就像雪花轻轻飞舞。

是不是能感觉到那种美妙的画面?比如说,咱们在做手工的时候,看着材料一点点变成漂亮的作品,就和苏轼看到茶粉变成美味的茶汤一样,充满了期待和惊喜。

“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这是苏轼在说,用银瓶倒出开水冲茶,人们都夸赞这是第二好的方法,但却不明白古人煎水的真正用意。

其实呀,这里苏轼是在思考,人们往往只注重表面的形式,却忽略了内在的精神。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

”这里苏轼提到了以前有个姓李的人,热情好客,自己动手煎茶,强调要用新鲜的泉水和旺盛的炭火。

这告诉我们,做事情要讲究合适的条件和真心的投入。

同学们,苏轼这首诗不仅仅是在写煎茶,也是在通过煎茶这件小事,表达他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比如说,咱们在学习的时候,不能只追求表面的成绩,要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

好啦,今天关于《试院煎茶》苏轼这首诗的解析就讲到这儿,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学到一些东西,也能感受到苏轼的智慧和才情!。

最新《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赏析

最新《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赏析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赏析作者:苏轼加入日期:15-01-28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茶诗发展至宋代,首屈一指的人物自然是苏东坡。

苏东坡对茶一往情深,一生写过茶诗数以百计,经典之作颇多。

以下这首诗就是至今仍被世人津津乐道的《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苏轼把壑源新茶赞为仙山灵草,并且强调这种茶是不加膏油的。

苏轼用他独特的审美眼光和感受,将茶独具之美用了一个拟人手法写出了“从来佳茗似佳人”。

这是苏轼品茶美学意境的最高体现,也成为后人品评佳茗的最好注解。

后人常把苏轼另一首诗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与之相对成联。

诗题表明了曹辅(字载德,福建沙县人,宋元符进士)寄给苏轼的新茶。

诗中大意说:犹如仙境般的茶山,流动着的云雾滋润了灵草般的茶芽。

山之清,雾之多,洗遍了嫩嫩的香肌(茶芽)。

好友曹辅投我所好,把壑源出产的这样好的像月圆般的团茶寄给我(作者自喻是茶仙“玉川子”卢仝),品尝个中滋味,顿觉两腋清风而生,从而感到习习春意就要来到武林(旧时杭州的别称)了。

要知道这等冰清玉洁的茶叶不但内质(心肠)高雅,而且是不加任何添加素(油膏),真是新芽新面,美轮美奂。

(油膏:指在茶饼上涂一层膏油,是当时比较流行的作法。

但有人也提出异议。

明人田艺蘅在《煮泉小品》说:“茶之团者片者,皆出于碾硙之末。

既损真味,复加油垢,既非佳品,总不若今之芽茶也。

盖天然者自胜耳。

曾茶山《日铸茶》诗:‘宝銙自不乏,山芽安可无’,苏子瞻壑源试焙新茶诗:‘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是也。

且末茶瀹之有屑,滞而不爽,知味者自辨之。

”)先作小诗一首,请君千万不要见笑,实在是自古好茶犹如美女,让人神魂颠倒、情怀顿开啊。

(未完待续——下篇: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赏析)博友“湘鄉曹氏”纠错,感谢。

纠文如下——此诗中曹辅,非福建南剑沙县人,而是另一个泰州人曹辅,具体见《全宋文》卷1823。

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译文

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译文

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译文
《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他对品茗新茶的喜爱之情。

以下是这首诗的译文及简要赏析:
译文:
近来我因患病,心情郁结,又缺好茶相伴,倍感愁闷。

得知你处有新茶上市,想必你是最先尝鲜的人。

我想象着你在春风中品尝新茶的情景,定然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你静坐窗前,轻风徐来,桌上新茶冒着热气,清香四溢。

轻轻挥扇驱散蒸腾的热气,细细品味这杯中的香茗。

赏析:
苏东坡在这首诗中抒发了自己对茶的热爱,以及通过品茶所带来的身心愉悦。

诗中通过对好友欧阳修(字永叔)品新茶情景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惬意的生活画面。

诗人运用细腻的笔触,将品茶的过程和感受描写得生动形象,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茶香扑鼻,看到轻烟袅袅升起的景象。

诗中“病躯”和“无佳客”反映了诗人当时的身体状况和心境,而“永叔”二字则点明了与好友的关系,以及通过茶这一媒介所建立的精神交流。

苏东坡通过想象永叔品茶的情景,不仅表达了对好友的思念,
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通过对品茶这一平常生活的描写,折射出诗人对于生活情趣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

苏东坡的这首诗,不仅是对茶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展现。

苏东坡茶诗赏析

苏东坡茶诗赏析

悲画扇?⽐翼连枝当⽇愿,何道故⼈⼼易变。

苏东坡这么个茶痴,对于茶,那可是⽆所不⽤其极。

他写过⼀⾸⾄今为⼈津津乐道的《次韵记壑源试焙新茶》:仙⼈灵草湿⾏云,洗尽⾹肌粉未匀。

明⽉来投⽟川⼦,春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雪⼼肠好,不是膏油⾸⾯新。

戏作⼩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

这诗怎么样?绝了!“佳茗”即“佳⼈”!您想想,假如每天都有这么⼀位美⼈相伴,出⽔芙蓉似的出浴美⼈,她周围环绕的⽚⽚⽩云,徐徐吹动着她的⾐襟,恰如要纵⾝飞去。

云⾊飘渺中,站在巍峨⼭峰之巅的美⼈在独⾃起舞。

此情此景,往上数吧,那就是⼀千年前的屈原的《湘夫⼈》:“⽬眇眇兮愁予,洞庭波兮⽊叶下”,甚⾄更早⼀点的“巧笑倩兮,美⽬盼兮”的那位美⼈瞬时间也揉着眼睛醒过梦来了。

有知⼰如此,夫复何求?苏轼这位同志眼光独到呀,愣是把茶独具的美⽤了⼀个异常形象的⽐喻写了出来,“从来佳茗似佳⼈”,好⽣了得,没有⼀个前⼈敢这么写,也不会这么写。

因为他们都没有苏东坡那两下⼦。

东坡有云:"⾃古佳茗似佳⼈"。

会品茶的⼥⼈似是有⼀种幽然的魅⼒,摄⼈⼼魂。

啜⼀⼝清茶,⼝吐芬芳,那时的她,眼神迷蒙或是明朗,然⽽萦绕脑海的是什么,是细腻如她的⽣活,丰富的情感世界,还是岁岁年年的他。

不过,苏东坡可是⼀个正宗茶⼈。

他不仅品茶、写茶、烹茶,还会⾃⼰种茶、煎茶,这么说吧,关于茶的⼀切,苏东坡都会。

尤其是这句诗,这可是苏东坡品茶美学的最⾼体现了,也可以说是前不见古⼈后不见来者了,要么现代⼈怎么写不出这么优秀的诗句,作不出这样的⽐喻呢。

别的不说,苏轼对烹茶煮⽔时的⽔温都⼗分讲究,不能有些许差池。

他在《试院煎茶》诗中说:“蟹眼已过鱼眼⽣,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未识古⼈煎⽔意。

君不见,昔时李⽣好客⼿⾃煎,贵从活⽕发新泉。

”他的经验是煮⽔以初沸时泛起如蟹眼鱼⽬状⼩⽓泡,发出似松涛之声时为适度,最能发新泉引茶⾹。

煮沸过度则谓“⽼”,失去鲜馥。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阮郎归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阮郎归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阮郎归.初夏(阅读答案)【宋】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熏风①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②,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燃。

浴盆纤手③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注释】①熏风:这里指歌唱承平之曲。

②水沉烟:指沉香点燃时所生的烟或香气。

③纤手:女性娇小柔嫩的手。

【参考译文】槐树枝叶繁茂,柳树高大,新蝉浓绿深处鸣声乍歇,突然柔和的音乐从远处传来。

碧纱窗下的香炉中升腾著沉香的袅袅轻烟。

这时传来下棋的声音,把正在午睡的女主人公惊醒。

一阵细雨过去,轻风把荷叶翻转。

石榴花经雨一洗,更是红得像火焰。

女主人公索性端著漂亮的瓷盆到清池边玩水。

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

【文学常识】①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个、后改任汝州团练副使。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官至吏部尚书。

后贬谪惠州、儋州。

徽宗即位后,遇赦北还,病死常州。

善书画,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词、散文度达到极高的艺术境界。

诗词题材广阔,气势豪放,富有创新精神,对后世影响极大。

②词:诗歌的一种。

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可以和乐歌唱的一种新体诗歌,是为了配合宴乐而创作的歌词。

【阅读训练】1.诗题为初夏,诗中描绘了哪些初夏的景物?2.写棋声的作用是_________。

3.用燃描写榴花,妙在____________。

4.末句琼珠碎却圆通过水珠形态的变化写出_________。

5.默写苏轼的词句。

【参考答案】1.绿槐、高柳、新蝉、熏风、小荷、榴花等。

2.为了衬托闺房的静3.不仅写出榴花的红,而且写出了榴花的动态4.闺房少女拨弄清泉时的调皮样子,以及玩水时的喜悦兴奋的心情。

5.西江月平山堂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

沁园春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此诗中赞美壑源新茶,以佳茗比佳人

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此诗中赞美壑源新茶,以佳茗比佳人

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此诗中赞美壑源新茶,以佳茗比佳人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北宋文学字,书画字。

嘉祐进士,官至礼部尚书。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仙山灵雨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释义】壑源茶,宋代茶名,因产于壑源而得名。

黄儒《品茶要录》:“壑源在建溪。

”建溪原为河流名称,其源在浙江省,流入福建建瓯县境内。

这一带山川峻美,势绝如瓯,土质肥厚,盛产茶叶。

南唐保大间,因此处所产之茶气味殊美,建北苑于此,焙制茶叶进贡。

北苑茶入贡,市场上买不到北苑茶。

而壑源与北苑为邻,山阜相接,相隔才两里多,此地的私焙茶,“其绝品可敌官焙”。

从宋代起,该茶即与北苑茶齐名。

苏轼在此诗中所咏,正是这种茶。

仙山,指茶山。

灵草,指茶芽。

香肌,指茶芽。

玉雪,指不加膏油的茶叶。

心肠,此指茶叶的内质。

玉川子,指卢仝。

武林,指杭州。

【详解】苏轼嗜茶、爱茶,善于品茶,有许多直接描述茶的诗词。

此诗中赞美壑源新茶,以佳茗比佳人,比喻独出心裁,形象美妙生动,是广为传诵的佳句。

版权归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

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尊重原创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茶文艺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茶文艺立场。

不承担任何责任。

古诗念奴娇·瓢泉酒酣和东坡韵翻译赏析

古诗念奴娇·瓢泉酒酣和东坡韵翻译赏析

古诗念奴娇·瓢泉酒酣和东坡韵翻译赏析《念奴娇·瓢泉酒酣和东坡韵》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全文如下:倘来轩冕,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壁。

药笼功名,酒垆身世,可惜蒙头雪。

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三杰。

休叹黄菊凋零,孤标也应有,梅花争发。

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鸿明灭。

万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

故人何在?长庚应伴残月。

【前言】《念奴娇·瓢泉酒酣和东坡韵》前有小序云:“瓢泉酒酣,和东坡韵”,是作者闲居铅山瓢泉时的感兴之作。

“和东坡韵”,指步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之韵以追和。

东坡的原词,是贬官闲居黄州的所作,在抒发政治上失意的感慨这一点上,与辛词有相似之处。

辛词也以健笔抒豪情,风格上极力追步东坡。

【注释】①作于绍熙元年或二年(1190或1191),时稼轩赋闲带湖。

和东坡韵: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韵唱和。

和东坡韵而自抒怀抱。

上片虽视功名如寄,却深含壮志不酬之愤。

下片黄菊寒梅之喻,既自沉落寞,又寄厚望于志士和未来。

以下承上片浩歌馀绪,婉陈心曲:忧国愤世,但前途渺茫,惟作冲冠之怒而已。

结韵孤星残月忆故人,情景倍觉凄怆悲凉。

②“倘来”两句:古往今来,功名究竟为何物?轩冕:轩,高大的车子;冕,官帽。

轩冕,代指功名。

倘来轩冕,用《庄子》语意:“轩冕在身,非性命也。

物之倘来,寄者也。

”意谓功名非人立身之根本,倘然一旦来到,也不过是寄身之物。

③“旧日”两句:往昔愁如重城万里,而今风月竟然也避我不见,使我无法解愁释忧。

坚壁:本意坚守壁垒,不与敌方决战。

这里有躲藏之意。

【鉴赏】今存稼轩词集中,和苏东坡《念奴娇》(大江东去)原韵之作共有四首,内容有相似和连贯处,疑为同时作。

第二首题下小注云,“再用前韵,和洪莘之通判《丹桂词》。

”洪莘之是洪迈长子,四词当作于稼轩赴闽前即绍熙元年或二年秋桂开时(1190或1191)。

时当稼轩江淮两湖为官解职后,郁郁不得志闲居于带湖(在江西上饶)。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赏析

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赏析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赏析茶诗发展至宋代,首屈一指的人物自然是苏东坡。

苏东坡对茶一往情深,一生写过茶诗数以百计,经典之作颇多。

以下这首诗就是至今仍被世人津津乐道的《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一一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苏轼把壑源新茶赞为仙山灵草,并且强调这种茶是不加膏油的。

苏轼用他独特的审美眼光和感受,将茶独具之美用了一个拟人手法写出了“从来佳茗似佳人”。

这是苏轼品茶美学意境的最高体现,也成为后人品评佳茗的最好注解。

后人常把苏轼另一首诗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与之相对成联。

诗题表明了曹辅(,字子方,泰州海陵(今江蘇泰州)人。

嘉祐八年(1063年)登進士乙科。

元豐(1078——1085年)中勾當鄜延路經略司公事,元祐三年(1088 年)自太僕丞為福建轉運判官,七年(1092年)為尚書職方員外郎。

曾以尚書郎守虢州,又嘗知衢州。

紹聖(10941098年)中提點廣西刑獄。

與蘇軾及蘇門四學士多有交往。

見蘇軾《送曹輔赴閩漕》詩施註、黃庭堅《送曹子方福建路運判》詩史容注註、秦觀《曹虢州詩序》及本書所收諸文)寄给苏轼的新茶。

诗中大意说:犹如仙境般的茶山,流动着的云雾滋润了灵草般的茶芽。

山之清,雾之多,洗遍了嫩嫩的香肌(茶芽)。

好友曹辅投我所好,把壑源出产的这样好的像月圆般的团茶寄给我(作者自喻是茶仙“玉川子”卢仝),品尝个中滋味,顿觉两腋清风而生,从而感到习习春意就要来到武林(旧时杭州的别称)了。

要知道这等冰清玉洁的茶叶不但内质(心肠)高雅,而且是不加任何添加素(油膏),真是新芽新面,美轮美奂。

(油膏:指在茶饼上涂一层膏油,是当时比较流行的作法。

但有人也提出异议。

明人田艺蘅在《煮泉小品》说:“茶之团者片者,皆出于碾硙之末。

既损真味,复加油垢,既非佳品,总不若今之芽茶也。

苏轼的茶诗词述评

苏轼的茶诗词述评

苏轼的茶诗词述评作者:周圣弘来源:《文学教育》2011年第08期内容摘要:苏轼写过近百首咏茶诗词,其中近50首是专门咏茶的。

苏东坡和茶,展现的是文人与茶的和谐结合。

从酒到茶的历史性嬗变,在一个深广的时间和空间座标上,揭示了苏东坡的人格(性情志趣、生活观念、价值取向等)及人生终极价值追求的变化。

關键词:苏轼茶诗词述评宋代文人好茶成风,苏东坡嗜之尤深。

在北宋文坛上,与茶结缘的文人不可悉数,但是没有一位能像苏东坡那样对品茶、烹茶、种茶等茶事在行,对茶史、茶功也颇有研究,还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咏茶文学作品。

苏东坡和茶,展现的是文人与茶的和谐结合。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眉州(今四川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其诗、词、赋、文、书法、绘画,无一不能,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造诣杰出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苏轼的一生,足迹遍及各地,从峨眉之巅到钱塘之滨,从宋辽边陲到岭南海滨。

长期的贬谪生活,为他提供了品尝各地名茶的机会,也让他在沉苦之时保有一腔向上飞扬的胸襟,在贬谪之境不失敏锐乐观的人生态度,正因如此,他的生命之茶才能不间断地泡出诗意的芳香。

他一生写过近百首咏茶诗词,其中近50首是专门咏茶的。

苏轼的50首咏茶诗词中,有不少是描写北宋名茶的。

它们是《月兔茶》、《和钱安道寄惠茶》、《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黄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韵为谢》、《怡然以垂云新茶见饷,报以大龙团,仍戏作小诗》、《新茶送签程朝奉以馈其母,有诗相赠,次韵答之》等诸篇,其中被人津津乐道的是《次韵寄壑源试焙新茶》:仙山灵草湿行云,洗尽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春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水调歌头 平山堂用东坡韵》全文及解析

《水调歌头  平山堂用东坡韵》全文及解析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全文及解析《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全文为: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

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

芦叶蓬舟千重,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

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

苹洲外,山欲暝,敛眉峰。

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

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

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这首词为宋代词人方岳所作,词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平山堂外的景色,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上阕写平山堂外秋雨刚停,晴空万里,词人站在平山堂,面对着眼前的美景,心中却充满了忧愁。

下阙则通过苹草、远山、暮色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整首词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表达了词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人生的感慨。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是南宋诗人方岳所作,此词从登平山堂所见景物写起,转入抒情、议论,除了怀念欧阳修、苏东坡两位“文章太守”以外,也抒发了对国土未被收复的愁恨。

这首词的语言有以下特色:清雅委婉:整首词的语言风格清新雅致,情感表达含蓄婉转,给人以细腻、含蓄的美感。

对仗工整:上下阕的对仗十分工整,如“秋雨一何碧”与“山色倚晴空”、“芦叶蓬舟千重”与“菰菜莼羹一梦”等,使词句具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用典自然:词人在词中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如“菰菜莼羹一梦”,借用了张翰思念家乡菰菜、莼羹而辞官的典故,表达了对先贤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意境深远:词中描绘的景物如秋雨、晴空、山色、菰菜等,构成了一幅高远、清幽的画面,使读者在欣赏词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远意境。

这首词的语言具有清雅委婉、对仗工整、用典自然、意境深远等特色,体现了词人高超的语言艺术水平。

描写茶的古诗分享与赏析

描写茶的古诗分享与赏析

描写茶的古诗分享与赏析1、《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作者:苏东坡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陵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苏东坡这一首诗虽然不被广大老百姓熟知,但是因为最后一句用美人来比喻茶的奇妙想象,而被历史上的文人赞叹不绝。

苏东坡另一首诗也是用美人来比喻原本没有生命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通过这一个比喻,西湖的形象顿时印在我们心上。

而这首赞美茶的诗,运用类似的手法,将茶的清新美好和动人风味在字里行间描绘得淋漓尽致。

千年后的我们阅读这首诗,仿佛喝到了绝美好茶,当真唇齿留香。

2、《竹枝词·咏茶》作者:马祖常红蓝染裙似榴花,盘疏饤饾芍药芽。

太官汤羊厌肥腻,玉瓯初进江南茶。

这首诗的作者是元代诗人马祖常。

这首诗虽然是写茶,但是前两句却先从宫廷中丰富的菜肴入手。

第一句,是描写菜的颜色,说这些菜像红蓝相间的石榴花一样鲜艳。

第二句则是说菜的形状,各种各样,就像芍药芽一样展开。

而后两句则切入正题,说皇宫里负责膳食的人认为肉汤和羊肉太肥腻了,所以特地用玉瓯准备了江南茶。

这首诗突出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但也正因为这奢华,才显得这江南茶的清秀,显得这江南茶的可贵。

这正是这首诗好的地方,层层铺垫之后,江南茶就好比粉墨登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3、《茶》作者:王镃圆石磨边转片时,晴雷隐隐玉云飞。

龙身带入波涛里,化作清风去不归。

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诗人王镃。

这首诗形象生动描写了泡茶时的情景。

“晴雷隐隐”是写煮茶的情况,而后两句则是写茶叶入水的情形。

诗人将茶叶比作龙,点明“化作清风”,突出茶叶之飘逸,突出茶香之清新,可谓精妙无比。

虽然我们没有喝到这样的好茶,但是通过这首诗,却能感受到诗人对茶的热爱,感受到茶香缕缕,让人心旷神怡。

4、《茶》作者:丁谓真上堪修贡,甘泉代饮醇。

刘琨求愈疾,陆纳用延宾。

顾渚传芳久,邕湖擅价新。

苏轼《阮郎归 初夏》赏析与背景解读

苏轼《阮郎归 初夏》赏析与背景解读

苏轼《阮郎归·初夏》赏析与背景解读以下是苏轼《阮郎归·初夏》宋词的全文及相关内容整理:1. 原文绿槐高柳咽新蝉。

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

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

琼珠碎却圆。

2. 译文槐树枝繁叶茂,柳树高大,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

和暖的风微微吹起,绿色的纱窗下,香炉中升腾着沉香的袅袅轻烟;惬意的昼眠,忽而被落棋之声惊醒。

细雨过后,轻风把荷叶翻转。

石榴花衬着湿润的绿叶,更是红得像火焰。

美丽女子纤手拨动清池的泉水,水花溅起落在荷叶中,就像晶莹的珍珠,一会儿破碎一会儿又圆。

3. 注释●阮郎归:词牌名。

●薰风:南风,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

●水沈:即“水沉”,木质香料,又名沉水香。

●然:同“燃”,形容花红如火。

●玉盆:指荷叶。

●纤手:女性娇小柔嫩的手。

●琼珠:形容水的泡沫。

4.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5. 背景故事这首词是苏轼描写初夏闺阁生活的作品,具体时间不详。

在词中,苏轼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画面,展现了闺中女子的闲适生活和自然景色的美丽动人。

6. 古诗讲解●主题:这首词以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展现了闺中女子的闲适生活和美好情感。

苏轼《试院煎茶》古诗解析

苏轼《试院煎茶》古诗解析

苏轼《试院煎茶》古诗解析
苏轼《试院煎茶》古诗解析
苏轼《试院煎茶》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匝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常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

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桃行相随。

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诗人于试院中煎茶,谛听瓶中沸腾的`水声,凝视瓯中飞雪般的茶末,浮想联翩。

想到李约的煎茶讲究活火发新泉,又想到潞公饮茶专爱定州花瓷。

而自己正处在贫病不得意之时,以砖为炉,石桃煎汤,一副清简孤寂之状。

但只要有茶一瓯,能每天睡足就足够。

作者感慨自身处境,对饮茶不敢有过高的奢望。

表现出随遇而安的处世哲学。

诗中对煎茶过程中水泡、水户描绘得极为生动细致,历来为人所传诵。

《浣溪沙————苏轼》及赏析—阅读题答案

《浣溪沙————苏轼》及赏析—阅读题答案

《浣溪沙————苏轼》及赏析—阅读题答案浣溪沙①苏轼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②渐漫漫。

雪沫乳花③浮年盏,蓼茸蒿笋试春盘④,人间有味是清欢。

【说明】①这首词。

是苏轼贬谪苏州四年后再迁移汝州时写的。

②清洛,冷安徽洛河。

③雪沫乳花,-煎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

古时烹茶,以乳白鲜白、泡沫细腻为上乘。

④蓼茸:蓼菜的嫩芽。

蒿笋,莴苣笋。

春盘,唐代以来风俗,立春日用春饼、生菜等装盘,馈赠亲友,称春盘。

8、以下对本文词的赏析不正确一项为哪一项〔〕〔3分〕A.整体理解:词作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与同游者游山时品茗、野餐的情味,充斥春夭的氖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对现实生活的喜爱。

B.词的上片可以这样描述:冬尽春萌,早上,细雨斜风,乍暖还寒,山中淡烟疏柳雾朦胧,河边突然阳光明媚,豁然开朗;从洛涧流出的清浅河水,进入淮河后渐渐变得混黄充满,迤逦向前。

C.人物形象分析:词作第一句写风斜雨细,瑟瑟寒侵,置身其中,物我两忘,这与唐代张志和所刻画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烟波钓叟同为隐逸者形象。

D.艺术形象分析:以雪沫乳花,状煎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形象鲜亮,这种将生活形象铸成艺术形象的手法.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立场。

9.简析淡烟疏柳媚晴滩中媚字的妙处。

〔4分〕参考答案:8.C9.用一媚字,把淡烟和疏柳在河滩上的妩媚神态写活了,好像淡烟和疏柳也懂得献媚晴滩似的,给人以动感,写出了雨后初晴,阳光明媚的初春美景〔2分〕,传达出喜悦的心声〔2分〕。

附诗歌赏析:这首纪游词,是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在赴汝州〔今河南汝县〕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时所作。

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

作品充斥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对现实生活的喜爱和健胜进取的精神。

词的上片写沿途景观。

《满庭芳·茶》古诗原文及鉴赏

《满庭芳·茶》古诗原文及鉴赏

《满庭芳·茶》古诗原文及鉴赏满庭芳·茶黄庭坚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

碎身粉骨、功合上凌*。

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

纤纤捧,研膏溅乳,金缕鹧鸪斑。

相如虽病渴,一觞一咏,宾有群贤。

为扶起灯前,醉玉颓山。

搜搅胸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

归来晚,文君未寝,相对小窗前。

黄庭坚词作鉴赏此篇为咏茶词。

词中以茶为中心,纵横于名物之中,出入于典故之间,写尽古今风流。

词的上片极言茶之风神,下片写邀朋呼侣集茶盛会。

“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

词先从茶的名贵说起,北苑建州,即今福建建瓯,是贡茶的主要产地。

由于是贡品,故采择十分讲究,据蔡襄《北苑焙新茶诗》序云:“北苑(茶)发早而味尤佳,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前十五日,即采其牙,日数千工,聚而造之,逼社(临近社日)即入贡。

”因此“春风”二字,即指社前之茶。

如此讲究产地节令,且“日费数千工”,制成的方圆茶饼,蔡絛《铁围山丛谈》卷六且云“岁但可十百饼”,故无怪要声传万里名动汴京了。

圭方璧圆,以喻茶饼形状。

“碎身粉骨”二句写得刻至,以研磨制茶之法攀合将相报国之事,以贡茶之贵比之开业之功,着意联想生发,避实就虚。

接着写茶之用,“尊俎风流战胜”是“战胜风流尊俎”的倒装,意指茶能解酒驱睡、清神醒脑,排忧解愁。

“战胜”、“开边”,字面切合凌*功臣。

以下说更有红巾翠袖,纤纤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盏,侍奉身前,堪称一时雅事。

“鹧鸪斑”,以其纹*代指茶盏,极珍贵。

好茶叶之外,还要有好水,好茶具,好的捧盏人,这才是品茶之道。

下片写邀朋呼侣集茶盛会。

这里写自己雅集品茶,却翻出司马相如的风流情事。

茶可解渴,故以“相如病渴”引起。

司马相如“常有消渴疾”,见《史记》列传。

紧接着带出他的宴宾豪兴,又暗暗折入茶会行令的本题。

“为扶起灯前”下四句,是承接字面,明写司马相如的酒兴文才,实暗指茶客们酣饮集诗、比才斗学的雅兴。

“一觞一咏”两句,用王羲之《兰亭集序》之文典“醉玉颓山”,用《世说新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赏析
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赏析
茶诗发展至宋代,首屈一指的人物自然是苏东坡。

苏东坡对茶一往情深,一生写过茶诗数以百计,经典之作颇多。

以下这首诗就是至今仍被世人津津乐道的《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苏轼把壑源新茶赞为仙山灵草,并且强调这种茶是不加膏油的。

苏轼用他独特的审美眼光和感受,将茶独具之美用了一个拟人手法写出了“从来佳茗似佳人”。

这是苏轼品茶美学意境的最高体现,也成为后人品评佳茗的最好注解。

后人常把苏轼另一首诗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与之相对成联。

诗题表明了曹辅(,字子方,泰州海陵(今江蘇泰州)人。

嘉祐八年(1063年)登進士乙科。

元豐(1078——1085年)中勾當鄜延路經略司公事,元祐三年(1088年)自太僕丞為福建轉運判官,七年(1092年)為尚書職方員外郎。

曾以尚書郎守虢州,又嘗知衢州。

紹聖(1094——1098年)中提點廣西刑獄。

與蘇軾及蘇門四學士多有交往。

見蘇軾《送曹輔赴閩漕》詩施註、黃庭堅《送曹子方福建路運判》詩史容注註、秦觀《曹虢州詩序》及本書所收諸文)寄给苏轼的新茶。

诗中大意说:犹如仙境般的茶山,流动着的云雾滋润了灵草般的茶芽。

山之清,雾之多,洗遍了嫩嫩的香肌(茶芽)。

好友曹辅投我所好,把壑源出产的这样好的像月圆般的团茶寄给我(作者自喻是茶仙“玉川子”卢仝),品尝个中滋味,顿觉两腋清风而生,从而感到习习春意就要来到武林(旧时杭州的别称)了。

要知道这等冰清玉洁的茶叶不但内质(心肠)高雅,而且是不加任何添加素(油膏),真是新芽新面,美轮美奂。

(油膏:指在茶饼上涂一层膏油,是当时比较流行的作法。

但有人也提出异议。

明人田艺蘅在《煮泉小品》说:“茶之团者片者,皆出于碾硙之末。

既损真味,复加油垢,既非佳品,总不若今之芽茶也。

盖天然者自胜耳。

曾茶山《日铸茶》诗:‘宝銙自不乏,山芽安可无’,苏子瞻壑源试焙新茶诗:‘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是也。

且末茶瀹之有屑,滞而不爽,知味者自辨之。

”)先作小诗一首,请君千万不要见笑,实在是自古好茶犹如美女,让人神魂颠倒、情怀顿开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