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完整版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区别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5f4e9b07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69.png)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区别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1.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又称非匹配病例对照,按与病例组可比的原则,根据样本的大小,选择一定数量的对照,数量不需成严格的比例关系,但对照的数量等于或多于病例。
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或称配比(matching),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队列研究的类型:1、前瞻性队列研究2、历史性队列研究:研究工作从现在开始,但研究对象是过去某个时间进入队列。
3、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目的:病例对照研究:利用病例对照研究获得的明确病因线索,进一步进行队列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从而证实病因假设。
队列研究:根据一些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然后验证假设是否科学、正确。
对照的选择:病例对照研究:(1)对照的规定:必须是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
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也可以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
(2)对照的形式: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2)成组配比对照:对照组与病例组在配比因素所占的比例相同。
3)个体配比对照,病例和对照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配比。
按照研究因素以外的外部因素进行1:1、1:2、1:3…、1:R配比选择对照。
队列研究:1、内对照:在同一研究人群中,采用没有暴露或暴露水平最低的人群作为对照2、外对照:需在人群之外去寻找对照组3、总人口对照:即以所研究地区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作为对照组的数据。
样本含量的估计:病例对照研究:决定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的参数:1.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暴露率(P0)2.预期暴露于该研究因素造成的相对危险度(RR)的近似值或比值比(OR);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队列研究:1、对照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0;2、估计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1;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完整版)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完整版)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843140b22f60ddccda38a0f4.png)
病例对照研究定义:亦称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选择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们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队列研究定义:指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个组,追踪观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是前瞻性研究。
区别:1.疾病发生后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疾病发生后, 队列研究疾病发生前2. 分组情况;病例对照研究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队列研究按暴露与否分成病例和对照3.暴露是由研究对象从现在对过去的回顾;4. 结果是否已经发生;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已经发生,由果推因. 队列研究否,由因推果5.研究类型;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 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1.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又称非匹配病例对照,按与病例组可比的原则,根据样本的大小,选择一定数量的对照,数量不需成严格的比例关系,但对照的数量等于或多于病例。
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或称配比(matching),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队列研究的类型:1、前瞻性队列研究2、历史性队列研究:研究工作从现在开始,但研究对象是过去某个时间进入队列。
3、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目的:病例对照研究:利用病例对照研究获得的明确病因线索,进一步进行队列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从而证实病因假设。
队列研究:根据一些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然后验证假设是否科学、正确。
对照的选择:病例对照研究:(1)对照的规定:必须是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
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也可以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
(2)对照的形式: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6cff292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1e.png)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是流行病学领域常见的研究设计,它们在不同的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下具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三种研究设计的概念、特点、应用场景以及各自的优缺点,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研究设计。
一、队列研究1. 概念:队列研究又称为追踪研究或前瞻性研究,是指通过对一组暂时无疾病或暴露的个体进行跟踪观察,以确定其在随访期间发生某种特定疾病或事件的经验性研究方法。
2. 特点:队列研究具有时间上的先后性,研究对象是人群中的健康个体,通过长期的追踪观察得到相关疾病或事件的发生率和风险因素。
3. 应用场景:队列研究常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生与危险因素的关系,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病机制和预防措施。
4. 优缺点:队列研究能够明确暴露与结果的时间顺序,推断因果关系更为可靠;但需要较长的研究周期和大量的样本,且有较高的成本。
二、病例对照研究1. 概念: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比较已发病者(病例组)和未发病者(对照组)的暴露史,探讨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2. 特点:病例对照研究具有高效、快速,适合研究罕见疾病和疾病的潜伏期,且成本相对较低。
3. 应用场景:病例对照研究常用于探讨疾病的危险因素,尤其是研究疾病的潜伏期和发病机制。
4. 优缺点:病例对照研究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且适合研究罕见病;但难以确定暴露与结果的时间顺序,因果关系推断相对不确定。
三、横断面研究1. 概念:横断面研究又称为横断面调查,是指在特定时间点对人群或样本进行观察和调查,获取疾病的患病率、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等信息的研究方法。
2. 特点:横断面研究具有研究周期短、成本低的特点,适合初步了解某种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
3. 应用场景:横断面研究常用于调查特定时间段内某一地区或人群的患病率、风险因素的分布情况,为后续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提供参考。
(完整版)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doc
![(完整版)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doc](https://img.taocdn.com/s3/m/f91ebb984b35eefdc9d33389.png)
病例照研究定:亦称回性研究( retrospective study );有特定疾病的人群作病例,以不患有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照,他病前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两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研究疾病与个(些)因素的关系。
列研究定:指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n 个,追踪察一定的,比两或各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及关度大小的一种察性研究方法。
是前瞻性研究。
区:1. 疾病生后行;病例照研究疾病生后,列研究疾病生前2.分情况 ; 病例照研究按病与否分成病例与照;列研究按暴露与否分成病例和照3.暴露是由研究象从在去的回;4. 果是否已生;病例照研究果已生,由果推因 . 列研究否,由因推果5.研究型 ; 病例照研究回性研究 ;列研究前瞻性研究1.成病例照研究又称非匹配病例照,按与病例可比的原,根据本的大小,一定数量的照,数量不需成格的比例关系,但照的数量等于或多于病例。
2. 匹配病例照研究或称配比 (matching) ,即要求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两行比排除匹配因素的干。
列研究的型:1、前瞻性列研究2、史性列研究:研究工作从在开始,但研究象是去某个入列。
3、史前瞻性列研究研究目的:病例照研究:利用病例照研究得的明确病因索,一步行列研究或流行病学研究,从而病因假。
列研究:根据一些病因索提出病因假,然后假是否科学、正确。
照的:病例照研究:(1)照的定 : 必是来自生病例的体。
意味着照一旦生所研究的疾病也可以成病例的研究象。
(2)照的形式:1)成比法:若研究目的是广泛探索各种危因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制照。
2)成配比照:照与病例在配比因素所占的比例相同。
3)个体配比照,病例和照以个体位行配比。
按照研究因素以外的外部因素行1:1 、1:2 、1:3 ⋯、 1:R 配比照。
列研究:1、内对照:在同一研究人群中,采用没有暴露或暴露水平最低的人群作为对照2、外对照:需在人群之外去寻找对照组3、总人口对照:即以所研究地区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作为对照组的数据。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区别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a6662a6a50e2524de4187e2c.png)
(1) 对照的规定:必须就是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
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也可以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
(2)对照的形式: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就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2)成组配比对照:对照组与病例组在配比因素所占的比例相同。
3)个体配比对照,病例与对照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配比。
按照研究因素以外的外部因素进行1:1、1:2、1:3…、1:R配比选择对照。
队列研究:1、内对照:在同一研究人群中,采用没有暴露或暴露水平最低的人群作为对照2、外对照:需在人群之外去寻找对照组3、总人口对照:即以所研究地区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作为对照组的数据。
样本含量的估计:病例对照研究:决定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的参数:1、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暴露率(P0)2、预期暴露于该研究因素造成的相对危险度(RR)的近似值或比值比(OR);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队列研究:1、对照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0;2、估计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1;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资料分析:病例对照研究:OR= ad/bc暴露与疾病之间关联强度;OR>1时: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增加,就是疾病的危险因素,叫做“正关联”;OR<1: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减少,叫做“负关联”,暴露因素对疾病有保护作用;OR=1:表示暴露与疾病无关联。
队列研究:1、相对危险度:RR表示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就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2、归因危险度:AR表示暴露因素的存在使暴露人群发病率增加或减少的部分。
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就是指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4、人群归因危险度:PAR%指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而PAR%就是指PAR占总人群全部发病的百分比。
5、标化比:研究人群中观察死亡数比标准人口预期死亡数偏倚:病例对照研究最大的偏倚就是回忆性偏倚队列研究最大的偏倚就是失访偏倚。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c4c7853251e79b8969022659.png)
病例对照研究定义:亦称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 );选择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们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队列研究定义:指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 个组,追踪观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是前瞻性研究。
区别:1. 疾病发生后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疾病发生后,队列研究疾病发生前2. 分组情况;病例对照研究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队列研究按暴露与否分成病例和对照3. 暴露是由研究对象从现在对过去的回顾;4. 结果是否已经发生;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已经发生,由果推因. 队列研究否,由因推果5. 研究类型;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1.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又称非匹配病例对照,按与病例组可比的原则,根据样本的大小,选择一定数量的对照,数量不需成严格的比例关系,但对照的数量等于或多于病例。
2. 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或称配比(matching),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队列研究的类型:1、前瞻性队列研究2、历史性队列研究:研究工作从现在开始,但研究对象是过去某个时间进入队列。
3、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目的:病例对照研究:利用病例对照研究获得的明确病因线索,进一步进行队列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从而证实病因假设。
队列研究:根据一些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然后验证假设是否科学、正确。
对照的选择:病例对照研究:(1)对照的规定:必须是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
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也可以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
(2)对照的形式: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7370cefbb14e852458fb57d7.png)
病例对照研究定义:亦称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选择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们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队列研究定义:指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个组,追踪观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是前瞻性研究。
区别:1.疾病发生后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疾病发生后,队列研究疾病发生前2. 分组情况;病例对照研究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队列研究按暴露与否分成病例和对照3.暴露是由研究对象从现在对过去的回顾;4. 结果是否已经发生;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已经发生,由果推因. 队列研究否,由因推果5.研究类型;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1.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又称非匹配病例对照,按与病例组可比的原则,根据样本的大小,选择一定数量的对照,数量不需成严格的比例关系,但对照的数量等于或多于病例。
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或称配比(matching),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队列研究的类型:1、前瞻性队列研究2、历史性队列研究:研究工作从现在开始,但研究对象是过去某个时间进入队列。
3、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目的:病例对照研究:利用病例对照研究获得的明确病因线索,进一步进行队列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从而证实病因假设。
队列研究:根据一些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然后验证假设是否科学、正确。
对照的选择:病例对照研究:(1)对照的规定:必须是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
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也可以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
(2)对照的形式: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区别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83eb8704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71.png)
第四、五章队列研究和病理对照研究的比拟病例对照研究概念:亦称回忆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选择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们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形,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1.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又称非匹配病例对照,按与病例组可比的原那么,依照样本的大小,选择必然数量的对照,数量不需成严格的比例关系,但对照的数量等于或多于病例。
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或称配比(matching),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点上与病例维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展比拟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队列研究的类型:1、前瞻性队列研究2、历史性队列研究:研究工作从此刻开场,但研究对象是过去某个时刻进入队列。
3、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目的:病例对照研究:利用病例对照研究取得的明确病因线索,进一步进展队列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从而证明病因假设。
队列研究:依照一些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然后验证假设是不是科学、正确。
对照的选择:病例对照研究:〔1〕对照的规定:必需是来自产生病例的整体。
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也能够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
〔2〕对照的形式:1〕成组比拟法:假设研究目的是普遍探讨各类危险因素,除可比性之外,能够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2〕成组配比对照:对照组与病例组在配比因素所占的比例一样。
3〕个体配比对照,病例和对照以个体为单位进展配比。
依照研究因素之外的外部因素进展1:1、1:2、1:3…、1:R配比选择对照。
队列研究:1、内对照:在同一研究人群中,采纳没有暴露或暴露珠平最低的人群作为对照2、外对照:需在人群之外去寻觅对照组3、总人口对照:即以所研究地域一样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作为对照组的数据。
样本含量的估量:病例对照研究:决定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的参数:1.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暴露率〔P0〕2.预期暴露于该研究因素造成的相对危险度〔RR〕的近似值或比值比〔OR〕;3.希望抵达的查验性水平α;4.希望抵达的查验把握度〔1-β〕。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区别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f2ab0ceea76e58fafbb00346.png)
第四、五章队列研讨和病理对照研讨的比较之相礼病例对照研讨的类型:1.成组病例对照研讨•又称非婚配病例对照,按与病例组可比的准绳,根据样本的大小,选择肯定数量的对照,数量不需成严厉的比例关系,但对照的数量等于或多于病例.2.婚配病例对照研讨或称配比(matching),即要求对照在某些要素或特征上与病例坚持同等,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清除婚配要素的干扰.队列研讨的类型:1、前瞻性队列研讨2、历史性队列研讨:研讨工作从如今开始,但研讨对象是过往某个工夫进入队列.3、历史前瞻性队列研讨研讨目的:病例对照研讨:利用病例对照研讨获得的明白病因线索,进一步进行队列研讨或实验流行病学研讨,从而证明病因假设.队列研讨:根据一些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然后验证假设能否科学、正确.对照的选择:病例对照研讨:(1)对照的规定:必须是来自发抱病例的总体.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讨的疾病也可以成为病例组的研讨对象.(2)对照的方式:1)成组比较法:若研讨目的是广泛探究各种风险要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定选择对照.2)成组配比对照:对照组与病例组在配比要素所占的比例相反.3)个体配比对照,病例和对照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配比.按照研讨要素以外的内部要素进行1:1、1:2、1:3…、1:R配比选择对照.队列研讨:1、内对照:在同一研讨人群中,采取没有流露或流露程度最低的人群作为对照2、外对照:需在人群之外往探求对照组3、总人口对照:即以所研讨地区一样平常人群的发病率或殒命率作为对照组的数据.样本含量的估计:病例对照研讨:决定病例对照研讨样本大小的参数:1.研讨要素在对照人群中的流露率(P0)2.预期流露于该研讨要素形成的绝对风险度(RR)的近似值或比值比(OR);3.盼看达到的检验性程度α;4.盼看达到的检验掌控度(1-β).队列研讨:1、对照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0;2、估计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1;3.盼看达到的检验性程度α;4.盼看达到的检验掌控度(1-β).材料分析:病例对照研讨:OR= ad/bc流露与疾病之间关联强度;OR>1时:阐明流露使疾病的风险度添加,是疾病的风险要素,叫做“正关联”;OR<1:阐明流露使疾病的风险度减少,叫做“负关联”,流露要素对疾病有呵护作用;OR=1:暗示流露与疾病有关联.队列研讨:1、绝对风险度:RR暗示流露组发病或殒命的风险黑白流露组的多少倍.2、回因风险度:AR暗示流露要素的存在使流露人群发病率添加或减少的部分.3、回因风险度百分比:AR%是指流露人群中回因于流露的发病或殒命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殒命的百分比4、人群回因风险度:PAR%指总人群发病率中回因于流露的部分,而PAR%是指PAR 占总人群全部发病的百分比.5、标化比:研讨人群中观察殒命数比尺度人口预期殒命数偏倚:病例对照研讨最大的偏倚是回忆性偏倚队列研讨最大的偏倚是失访偏倚.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点与缺陷,适用于分歧状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比较:1.观察人数与完成工夫病例对照研讨必要观察的人数较少,调查完成后现场工作也就完成了,不需随访.因而比队列研讨经济得多.如拟用队列法研讨稀有病,则次要力量几乎都花在对没有患病的人的随访上了.假定拟研讨在受孕前后母亲用雌激素会不会使子女中发生天赋性心脏病的风险度增高.假定在未流露的妇女中每1000个消费中有8个患天赋性心脏病,则为了查出可能高出1倍的风险度(RR=2),队列研讨必要观察3889个流露组妇女和3889个未流露组妇女的妊娠结果[用公式(附式5-18),设α=0.05(双侧),β=.10,p0=0.008,p1=0.016,得N≈3889,读者可验算].但如用病例对照法,设流露妇女之比例为0.30,则用公式(附式5-14)或其简化式估计所需样本含量,在异样条件下(α=0.05,β=.10,RR=2),仅需病例与对照各188例,可见在这个例子队列法所需样本含量是病例对照法的约20倍.次要由于这个成绩,虽然队列研讨有两种种优点,但在癌症(属于稀有病,发病率一样平常在十万分之几至万分之几)流行病学的病因研讨中迄今仍次要采取病例对照法.2.研讨因子的数目病例对照研讨在一个研讨中可同时调查多个因子与一种疾病的关系.当一种病的病因不明,需探究多种可能因子的作用时较适宜,即既可用于验证某一特定假设,也可用于发生假设.队列研讨则可同时调查一个因子与多种疾病的关系.对于一种风险作用广泛的因子,只要经过前瞻性队列研讨才能片面揭露其效应,特别是长期健康效应.⑵信息偏倚:病例对照法必要被调查者回忆过往对多少要素的流露史,出现回忆偏倚的可能较大;队列法关于流露与结局的信息不依赖回忆,客观性较强.队列研讨因随访工夫较长,可能出现失访偏倚:流露组与未流露组的失访率可能不相反,失访者与未访者的结局发生率又可能不相反,都可能是偏倚来源.4.率与联系目标病例对照研讨一样平常不晓得总人口中的病例数和未病者人数,以是不克不及计算发病率、殒命率、RR和逾额风险度.但可计算OR,在可以用对照组的流露率估计人群流露率时,也可计算PAR.病例对照研讨虽可判别流露与疾病之间能否存在有统计学上的联系,但不容易作出有因果联系的结论.从前瞻性队列研讨结果较易作出能否有因果联系的结论,其压服力仅次于实验研讨结果.总之,根据两种方法的优缺陷,一样平常把病例对照研讨用于挑选可疑病因,建立假设,作为病因研讨的第一阶段,而把队列研讨用于检验假设,作为第二阶段.这时已经过其他途径对病因和疾病的自然史有了充足的了解,否则很少有人会贸然进行队列研讨,由于失败的代价过大.早先的趋向是主张在队列研讨中嵌进一个病例对照研讨,以兼取两者之长.但实践上仍须很大的规模,一样平常难以做到.末了,用表4-15 概括三种次要流行病学方法的特点.表4-15 三种流行病学研讨方法的比较。
(完整版)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区别
![(完整版)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460c29281a37f111f1855bf4.png)
(1)对照的规定:必须是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
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也可以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
(2)对照的形式: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2)成组配比对照:对照组与病例组在配比因素所占的比例相同。
3)个体配比对照,病例和对照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配比。
按照研究因素以外的外部因素进行1:1、1:2、1:3…、1:R配比选择对照。
队列研究:1、内对照:在同一研究人群中,采用没有暴露或暴露水平最低的人群作为对照2、外对照:需在人群之外去寻找对照组3、总人口对照:即以所研究地区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作为对照组的数据。
样本含量的估计:病例对照研究:决定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的参数:1.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暴露率(P0)2.预期暴露于该研究因素造成的相对危险度(RR)的近似值或比值比(OR);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队列研究:1、对照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0;2、估计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1;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资料分析:病例对照研究:OR= ad/bc暴露与疾病之间关联强度;OR>1时: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增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叫做“正关联”;OR<1: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减少,叫做“负关联”,暴露因素对疾病有保护作用;OR=1:表示暴露与疾病无关联。
队列研究:1、相对危险度:RR表示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2、归因危险度:AR表示暴露因素的存在使暴露人群发病率增加或减少的部分。
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是指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4、人群归因危险度:PAR%指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而PAR%是指PAR占总人群全部发病的百分比。
5、标化比:研究人群中观察死亡数比标准人口预期死亡数偏倚:病例对照研究最大的偏倚是回忆性偏倚队列研究最大的偏倚是失访偏倚。
论述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区别(答案)
![论述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区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d0c3725acfa1c7aa00cca9.png)
论述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区别
(1)队列研究基本原理: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是在一个特定人群中选择所需的研究对象,根据目前或过去某个时期是否暴露于某个待研究的危险因素,或其不同的暴露水平而将研究对象分成不同的组,如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高剂量暴露组和低剂量暴露组等,随访观察一段时间,检查并登记各组人群待研究的预期结局的发生情况,比较各组结局的发生率,从而评价和检验危险因素与结局的关系。
(2)病例对照研究基本原理: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
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
(3)区别:
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疾病发生时间疾病发生后前
分组情况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和
对照按暴露与否分成病例和对照
研究类型回顾性研究前瞻性研究结果是否已经发生是,由果推因否,由因推果。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6332dd5e16fc700abb68fc60.png)
病例对照研究定义:亦称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选择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她们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与暴露水平的差异,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队列研究定义:指将某一特定人群按就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个组,追踪观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就是前瞻性研究。
区别:1、疾病发生后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疾病发生后, 队列研究疾病发生前2、分组情况;病例对照研究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队列研究按暴露与否分成病例与对照3、暴露就是由研究对象从现在对过去的回顾;4、结果就是否已经发生;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已经发生,由果推因、队列研究否,由因推果5、研究类型;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 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1、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又称非匹配病例对照,按与病例组可比的原则,根据样本的大小,选择一定数量的对照,数量不需成严格的比例关系,但对照的数量等于或多于病例。
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或称配比(matching),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就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队列研究的类型:1、前瞻性队列研究2、历史性队列研究:研究工作从现在开始,但研究对象就是过去某个时间进入队列。
3、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目的:病例对照研究:利用病例对照研究获得的明确病因线索,进一步进行队列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从而证实病因假设。
队列研究:根据一些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然后验证假设就是否科学、正确。
对照的选择:病例对照研究:(1)对照的规定:必须就是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
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也可以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
(2)对照的形式: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就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4bf91357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12.png)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和队列研究(cohort study)是流行病学中常用的两种观察性研究设计方法。
两种研究方法均用于调查疾病发生的原因和预测因素,但在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方面有明显的区别。
1.设计:队列研究的设计则是从被观察的暴露因素出发,按照暴露与非暴露分为两组人群,然后对两组人群进行随访观察,比较两组人群发生疾病的风险。
在队列研究中,时间的前后顺序是正向的。
2.样本选择: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研究者先选取一定数量的已被诊断为疾病的病例,然后从健康人群中选择一定数量的对照组,两组间的特征尽可能相似。
在队列研究中,研究者从暴露和非暴露两个人群中选择研究对象。
处于同一人群中的暴露和非暴露人群之间的一些基本特征需要具备一致性。
3.数据收集: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主要通过回顾性调查或从医疗记录中获取信息。
研究者需要询问个体在过去是否接触过一些暴露因素,这种回顾性调查可能会引入记忆偏倚。
在队列研究中,研究者会更加频繁地对暴露与非暴露人群进行观察和数据收集,通过记录暴露因素的存在与否以及后续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者可以采用更准确的信息收集方法,减少记忆偏倚的影响。
4.分析方法: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是计算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比值的比较,例如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
在队列研究中,研究者常用的分析方法是计算发病率、累积发病率及风险比等,比如计算相对风险(relative risk)。
5.优缺点:队列研究的主要优点是可以明确暴露与疾病发生之间的时间顺序,可以直接计算风险,且结果更加准确。
然而,队列研究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和大量资源,并且可能存在样本损失和后续观察难度等问题。
总之,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在设计、样本选择、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方面有明显差异。
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要根据研究问题、资源和时间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 -回复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96aa42e5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c8.png)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回复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是常见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本文将对这三种研究设计进行详细讨论。
第一部分:队列研究队列研究是一种前瞻性的流行病学研究设计。
它的目的是通过观察一组被研究个体的疾病发生情况,来探究暴露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队列研究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前向队列研究和后向队列研究。
前向队列研究是从一个暴露状态(或者暴露因素)开始,然后跟踪观察研究群体的发展情况。
研究开始时,参与者被分为有暴露(或有暴露风险)和无暴露(或无暴露风险)两组,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人员观察记录两组参与者中疾病发生情况的出现率。
这种研究设计可以确定暴露因素和疾病发生之间的因果关系。
后向队列研究则是从一群已经发病的个体中开始,然后回顾他们过去的暴露历史。
这种研究设计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某些暴露因素是否与特定疾病有关。
队列研究的优点在于可以提供高质量的证据,因为它们是根据时间的顺序来进行的。
此外,队列研究还可以评估多个暴露因素和多个疾病结果之间的关系。
然而,队列研究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跨度,并且可能涉及到大量的参与者,因此成本较高。
第二部分: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回顾性的研究设计,用于比较患病个体和非患病个体在暴露因素上的差异。
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首先选择患有特定疾病(病例)的个体,然后从同一人群中选择一组与病例相似的但未患病的个体(对照)。
然后,研究人员回顾并比较两组个体在暴露因素上的差异。
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的优点是速度快、成本低,并且可以研究罕见疾病。
此外,它还可以一次性研究多个暴露因素,不需要长期的随访。
然而,病例对照研究存在一些缺点,如回忆偏倚和选择偏倚。
回忆偏倚是指参与者对暴露因素的记忆不准确,导致研究结果偏差。
选择偏倚是指选择病例和对照群体时的偏差,可能导致结果的不准确。
第三部分:横断面研究横断面研究是一种观察性研究设计,旨在在某一时间点上收集数据并分析暴露因素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af928d93a8956bec0875e338.png)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病例对照研究定义:亦称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study);选择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们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队列研究定义:指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个组,追踪观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是前瞻性研究。
区别:1.疾病发生后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疾病发生后,队列研究疾病发生前2.分组情况;病例对照研究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队列研究按暴露与否分成病例和对照3.暴露是由研究对象从现在对过去的回顾;4.结果是否已经发生;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已经发生,由果推因.队列研究否,由因推果5.研究类型;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1.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又称非匹配病例对照,按与病例组可比的原则,根据样本的大小,选择一定数量的对照,数量不需成严格的比例关系,但对照的数量等于或多于病例。
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或称配比(matching),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队列研究的类型:1、前瞻性队列研究2、历史性队列研究:研究工作从现在开始,但研究对象是过去某个时间进入队列。
3、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目的:病例对照研究:利用病例对照研究获得的明确病因线索,进一步进行队列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从而证实病因假设。
队列研究:根据一些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然后验证假设是否科学、正确。
对照的选择:病例对照研究:(1)对照的规定:必须是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
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也可以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区别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d5bd60f0f78a6529657d5344.png)
(1) 对照的规定:必须是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
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也可以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2)对照的形式: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2)成组配比对照:对照组与病例组在配比因素所占的比例相同。
3)个体配比对照,病例和对照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配比。
按照研究因素以外的外部因素进行1:1、1:2、1:3…、1:R配比选择对照。
队列研究:1、内对照:在同一研究人群中,采用没有暴露或暴露水平最低的人群作为对照2、外对照:需在人群之外去寻找对照组3、总人口对照:即以所研究地区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作为对照组的数据。
样本含量的估计:病例对照研究:决定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的参数:1。
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暴露率(P0)2。
预期暴露于该研究因素造成的相对危险度(RR)的近似值或比值比(OR);3。
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队列研究:1、对照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0;2、估计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1;3。
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4。
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资料分析:病例对照研究:OR= ad/bc暴露与疾病之间关联强度;OR〉1时: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增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叫做“正关联”;OR〈1: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减少,叫做“负关联",暴露因素对疾病有保护作用;OR=1:表示暴露与疾病无关联。
队列研究:1、相对危险度:RR表示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2、归因危险度:AR表示暴露因素的存在使暴露人群发病率增加或减少的部分。
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是指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4、人群归因危险度:PAR%指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而PAR%是指PAR占总人群全部发病的百分比。
5、标化比:研究人群中观察死亡数比标准人口预期死亡数偏倚:病例对照研究最大的偏倚是回忆性偏倚队列研究最大的偏倚是失访偏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病例对照研究定义:亦称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study);选择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们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队列研究定义:指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个组,追踪观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是前瞻性研究。
区别:1.疾病发生后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疾病发生后,队列研究疾病发生前2.分组情况;病例对照研究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队列研究按暴露与否分成病例和对照3.暴露是由研究对象从现在对过去的回顾;4.结果是否已经发生;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已经发生,由果推因.队列研究否,由因推果5.研究类型;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1.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又称非匹配病例对照,按与病例组可比的原则,根据样本的大小,选择一定数量的对照,数量不需成严格的比例关系,但对照的数量等于或多于病例。
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或称配比(matching),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队列研究的类型:1、前瞻性队列研究2、历史性队列研究:研究工作从现在开始,但研究对象是过去某个时间进入队列。
3、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目的:病例对照研究:利用病例对照研究获得的明确病因线索,进一步进行队列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从而证实病因假设。
队列研究:根据一些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然后验证假设是否科学、正确。
对照的选择:病例对照研究:(1)对照的规定:必须是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
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也可以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
(2)对照的形式: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
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2)成组配比对照:对照组与病例组在配比因素所占的比例相同。
3)个体配比对照,病例和对照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配比。
按照研究因素以外的外部因素进行1:1、1:2、1:3…、1:R配比选择对照。
队列研究:1、内对照:在同一研究人群中,采用没有暴露或暴露水平最低的人群作为对照2、外对照:需在人群之外去寻找对照组3、总人口对照:即以所研究地区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作为对照组的数据。
样本含量的估计:病例对照研究:决定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的参数:1.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暴露率(P0)2.预期暴露于该研究因素造成的相对危险度(RR)的近似值或比值比(OR);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队列研究:1、对照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0;2、估计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1;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资料分析:病例对照研究:OR=ad/bc暴露与疾病之间关联强度;OR>1时: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增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叫做“正关联”;OR<1: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减少,叫做“负关联”,暴露因素对疾病有保护作用;OR=1:表示暴露与疾病无关联。
队列研究:1、相对危险度:RR表示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2、归因危险度:AR表示暴露因素的存在使暴露人群发病率增加或减少的部分。
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指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4、人群归因危险度:PAR%指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而PAR%是指PAR占总人群全部发病的百分比。
5、标化比:研究人群中观察死亡数比标准人口预期死亡数偏倚:病例对照研究最大的偏倚是回忆性偏倚;队列研究最大的偏倚是失访偏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