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性脑干反应(ABR)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脑干诱发电位(ABR)的简介

脑干诱发电位(ABR)的简介

(3) 脑干电反应的临床运用
③耳聋的定位诊断:传导性聋病人,脑干电位测试不能 得到满意结果,表现波Ⅴ的反应阈提高,但潜伏期延 长。对神经性聋,特别对听神经瘤诊断,具有明显的 价值:较小肿瘤波 Ⅴ 潜伏期可正常,但双耳差值常 超过0.4ms,随肿瘤增大,脑干电位变化可更趋明显, 多表现波Ⅱ以后潜伏期延长而波Ⅰ正常,超过4cm大 的肿瘤,将使各波全部消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 脑干电反应的临床运用
①客观听力测试:适用于不合作的新生儿、婴幼儿和主 观测试困难的成人,也适用于非器质性聋、职业性聋 的判断、精神或神经系疾病的病人,可通过脑干电位 测听确定其听觉功能的状态。 ②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小脑脑桥肿瘤压迫脑干时, 可致各波潜伏期的延长,压迫听神经则可致波Ⅴ潜伏 期延长,甚至消失,双耳潜伏期比较相差超过0.3ms。
(1)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①各波的潜伏期:Ⅰ波的潜伏期约2ms,其余每波均相隔1ms。
②波间潜伏期:即中枢传导时间,各波间时程用不同刺激强度仍 较稳定,因此,可作为中枢性病变诊断的可靠指标,多采用 Ⅰ~Ⅲ波、Ⅲ~Ⅴ波和Ⅰ~Ⅴ波的测量,以Ⅰ~Ⅴ波最常用, 一般小于7ms。
③两耳间波Ⅴ潜伏期比较:一般差别不超过0.2ms。 ④波Ⅴ反应阈:成人波Ⅴ反应阈一般高于行为测听阈15~25dB, 因此可作为客观听阈测定;婴幼儿反应阈比成人高,但与其行 为反射阈相对较低,这对聋耳的早期发现有较大价值。
脑干诱发电位(ABR)的简介
中国听力学网站学术部
前言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是我们给孩子做听力检查时 必须接触的一个检查,但我们很多家长根本不会看这 个检查的结果,就是“会看”,也是从表面上看看结 果而已,至于其原理和作用根本搞不明白。 尤其是里面涉及的一至五波的波形作用具体是什么,引 出与引不出的区别在那里?对孩子听觉上影响在那里? 是根本搞不清的,在这里将简单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希望对大家正确认识这个检查有帮助!

湖南abr检查原理

湖南abr检查原理

湖南abr检查原理
《湖南ABR检查原理》
一、湖南ABR检查的基本原理
ABR(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听觉脑干反应)是指在耳后产生的脑干反应,它可以反映中耳及其以下听觉信号传递的功能状态。

湖南ABR检查,采用特殊的音频装置,从外耳通过耳线直接投射脑干,这样就可以调整频率、音量和持续时间,激发脑干神经,使其产生特征性反应。

二、湖南ABR检查的检测过程
(1)准备工作:首先,把耳朵清洗干净,擦拭,并将音频装置置于外耳,并将耳朵与头部固定,以确保头部不会晃动;
(2)测试:按照仪器设置的频率,音量和持续时间,以便激发脑干神经,使其产生脑干反应;
(3)数据分析:将所有测试的数据进行分析,以便判断出听觉脑干反应的强弱;
(4)结果出示:最后,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出示检查结果,判断出患者的听觉脑干反应的强弱。

三、湖南ABR检查的优势
(1)可以诊断出中耳及其以下的听觉功能;
(2)可以用于婴儿,尤其是新生儿;
(3)可以准确测量听觉通道的传输速度;
(4)耗时少;
(5)准确度高;(6)安全性高。

听性脑干反应在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听性脑干反应在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听性脑干反应在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早期诊断中的意义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针对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早期诊断,使用听性脑干反应有以下几个意义。

听性脑干反应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测方法,适用于婴幼儿。

传统的行为观察和评估方法对于婴幼儿的可行性和准确性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使用听性脑干反应可以避免这些问题。

通过简单的电生理记录,就可以得到关于婴幼儿听觉途径功能的详细信息,为早期诊断提供客观的依据。

听性脑干反应可以帮助区分中枢性协调障碍和听觉障碍。

婴幼儿期的神经发育问题常常伴随着多种功能障碍,而中枢性协调障碍和听觉障碍在临床上往往会有重叠的症状。

使用听性脑干反应可以清晰地评估婴幼儿的听觉途径功能,排除听觉障碍对中枢性协调障碍诊断的影响,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听性脑干反应还可以帮助评估神经发育的完整性和功能状态。

通过对大脑对声音刺激的反应进行记录和分析,可以了解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情况和功能状态。

对于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早期诊断来说,了解婴幼儿的神经发育情况对于制定个体化的干预措施和康复计划至关重要。

通过听性脑干反应的检测,可以及早发现中枢性协调障碍的迹象。

许多神经发育问题在婴幼儿期可能并不明显,但在后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

而通过对于高危儿进行定期的听性脑干反应检测,可以提前发现中枢性协调障碍的迹象,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听性脑干反应在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测方法,可以帮助区分中枢性协调障碍和听觉障碍,评估神经发育的完整性和功能状态,并且可以及早发现中枢性协调障碍的迹象。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应该积极推广并运用听性脑干反应的检测,为高危儿的中枢性协调障碍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更有效的手段。

第二篇示例: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是指一种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运动控制和姿势调节的困难,常伴有肌张力异常等症状。

这种疾病给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此早期诊断对于干预和治疗非常重要。

听性脑干反应和听觉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在伤残鉴定中的应用

听性脑干反应和听觉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在伤残鉴定中的应用

听性脑干反应和听觉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在伤残鉴定中的应用李惠清;卢坚【摘要】目的探讨听脑干反应(ABR)和听觉多频稳态诱发电位(ASSR)与纯音听阈测定(PTA)之间的相关性及在伤残鉴定中的应用,总结在测试过程中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162例(324耳)接受检测者同时作ABR和ASSR、PTA检测.结果 ABR和ASSR听阈阈值均较PTA高.在刺激信号频率为80、90、99?KHz时(包括平均听力),受试者ABR值和PTA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5212、0.6281、0.9299、0.9156和0.7271;在刺激信号频率为0.5、1.0、2.0、4.0?Hz时,ASSR值和PT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362、0.7343、0.8538、0.9343和0.7852.两者与PTA均具有明显的正相关(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BR和ASSR配合PTA测听较准确的评估患者的听力,对于不能配合行为听力测试或行为测试结果不可靠的患者可提供较准确的依据,两者应用于临床互不可取代.【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年(卷),期】2018(015)022【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听脑干反应;听觉多频稳态诱发电位;纯音听阈测定;相关性;护理【作者】李惠清;卢坚【作者单位】529000 江门市江门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529000 江门市江门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关注伤残患者,来我院接受听力伤残鉴定的患者越来越多。

听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经治疗1年以上不愈者)。

听力残疾鉴定标准是以500 Hz,1000Hz,2000 Hz平均听阈作为依据,由于伤残鉴定者多不愿配合主观的纯音听力测试,临床上通常结合听脑干反应和听觉多频稳态诱发电位等客观的检测作出结论。

听性脑干反应(ABR)技术已经逐渐趋向成熟,在国内外均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成为听力学界客观评估听力损失,明确耳聋的性质和部位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为耳聋的定性定量诊断提供客观的测试结果。

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在交流障碍儿童中的应用

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在交流障碍儿童中的应用

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在交流障碍儿童中的应用一、中枢听觉发育在交流障碍儿童语言损害中的作用语言的发生及发展复杂,根据经典Broca-Wernicke-Lichtheim- Geschwind模型,语言信息通过听觉通道传递到初级听觉皮层,主要由左侧颞叶的Wernick区进行加工和信息提取,而后从Wernick区通过弓状束传送到额叶的Broca区进行加工后形成语素,再传递到运动皮层,最后至发声器官而产生的。

相关研究表明听觉中枢对于语言信息的加工处理在语言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交流障碍儿童是听觉中枢发育异常的高危人群。

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中枢听觉发育在交流障碍儿童语言损害中的作用。

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speech-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speech-ABR) 是采用复杂言语声来诱发的脑干神经元同步化活动产生的生物电位,反映脑干层面对语音信息的生物学编码及编码过程。

speech-ABR受儿童认知水平、注意力、情绪状态因素影响较小,对儿童配合程度要求较低,能较好地保留刺激声诱发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征,具有高的信号保真性、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故被越来越多的用于儿童中枢听觉发育的研究。

speech-ABR最常见的是用/da/为刺激声来诱发,常用指标包括V、A、C、D、E、F、O 波7个主波潜伏期和基频(fundamental frequency, F0)幅值及第一共振峰(first formant, F1)幅值。

波形分为起始部分(onset response, OR)和频率跟随反应(frequency following response, FFR)。

起始部分包括V和A波,代表刺激的起始部分;频率跟随反应包括D、E和F波,分别由语言中周期性事件所诱发,包括刺激声的基频和共振峰。

一般认为V、A、C、O波及F1幅值为言语刺激中的瞬态性事件所诱发,反映语义信息部分的处理,其中V、A 波可能反映言语刺激开始时脑干神经元高度的同步化活动,可能编码了言语的辅音信息;C波为声音开始事件所诱发,可能编码了言语的过渡音征、音轨等信息;O 波则为言语刺激的结束事件所诱发。

ABR

ABR

ABR的概念: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是利用声刺激诱发刺激诱发记录的脑干电反应,是检测听觉系统与脑干功能的客观检查。

分类:目前临床上通常应用的是短声(click声)ABR与短纯音(tone burst声)ABR。

还有一种就是刚刚出来的trip ABR。

Click ABR具有快速方便,波形分化好,但不具备频率特异性,它大致与2k~4kHzTone burst ABR具有频率特异性,但波形分化较差,耗时太久,尤其儿童操作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现在常用的都是Click ABR作用:临床上ABR检测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根据波潜伏期对听神经核听觉脑干通路的功能进行临床评估,另一个就是以Ⅴ波反应阈作为评估患者中高频听阈的客观指标。

后者主要用于婴幼儿听力筛选、听力评估、鉴别精神性和器质性耳聋。

短纯音听性脑干反应(tone burst ar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评估听力具有客观性、频率特异性、准确性高的特点,可用于婴幼儿早期听力损失的诊断与评估。

听性脑干反应测听的操作技术在进行ABR测试之前,应先了解病史。

通过询问病史,了解测试的目的、听力减退的病史,有无头部外伤、饮酒,用药史,有无内科和神经科疾患。

受试者仰平卧与床上,放松,安静不动。

儿童可服水合氯醛(镇静剂)。

电极位置:作用电极放置在颅顶,参考电极放置在同侧耳垂内侧,额部接地,一般用银盘电极加导电膏,其目的是为了使极间电阻小于4kΩ。

刺激声:临床上对婴幼儿各种耳聋判断与监护一般采用非滤波的广谱短声,它的频谱在0.5K~10KHz之间,包含纯音成分较多,几乎能引起全基底膜振动,所以,可更准确地了解听力。

刺激间隔时间为75mss,耳机给声。

听力正常人在接受短声刺激后,10毫秒可从颅骨皮肤表面描记出7个正相波,称之为ABR,依次用罗马数字来表示即波Ⅰ,Ⅱ,Ⅲ,Ⅳ,Ⅴ,Ⅵ,及Ⅶ。

计算各波之间相差的时间及能引出波形的最小声音,可以客观地评估听力的状况和脑干病变。

abr临床应用

abr临床应用

abr临床应用ABR(听觉脑干反应)是一种通过记录脑干神经元对声音刺激的电生理反应来评估个体听力功能的检测方法。

ABR检测是一种快速、安全且非侵入性的听力评估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听力筛查和听觉神经病理研究等领域。

本文将从ABR的原理、临床应用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ABR的原理是利用在听觉刺激下产生的脑干神经元的电活动来检测个体听觉系统的功能状况。

在进行ABR检测时,首先在被检测者的头皮上放置电极,然后通过耳机向被检测者输送特定频率和强度的声音刺激,引起听觉神经传导至脑干,最终在脑干神经元产生特定的电生理反应。

通过记录这些反应的波形图形,并根据它们的时间延迟和振幅大小来评估个体听力功能的状况。

在临床应用方面,ABR检测被广泛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儿童听力障碍的诊断、成人听力损失的评估以及听觉神经病理学的研究等领域。

在新生儿听力筛查方面,ABR检测是目前最主流的筛查方法之一,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出新生儿是否存在听力障碍,有助于早期干预和治疗。

在儿童听力障碍的诊断方面,ABR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儿童听觉功能的状况,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对于成人听力损失的评估,ABR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听觉系统的受损程度和类型,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听力辅助设备。

此外,ABR检测在研究听觉神经病理学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听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虽然ABR检测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诸多优点,如准确性高、操作简便等,但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例如,ABR检测依赖于被测者对声音的注意力和配合程度,如果被测者存在认知障碍或无法配合检测过程,则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ABR检测无法提供详细的听阈信息,只能反映听觉神经的整体功能状况,对于一些局部听力障碍的诊断可能不够准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ABR检测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未来,随着脑电图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领域的不断突破,ABR检测可能会更加智能化、个性化,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脑干诱发电位

脑干诱发电位

临床应用
还可能为一些不配合的但怀疑有传导性听 力损失者提供鉴别诊断资料,为传导听力 损失者蜗后病变定位诊断提供波潜伏期和 波间期测定。但骨导ABR的测试有一系列 难以克服的困难,包括测试信号的经气放 射、对侧耳的掩蔽、动态范围小、头颅振 动的复杂性、骨振器的频率反应与气导耳 机有差别等。
临床应用
谢谢
临床应用
2. 气质性和功能性聋的鉴别:功能性聋者ABR 各项参数是正常的,但是要做出最后诊断,还 应结合其他临床资料综合分析,首先要排除脑 干以上更高听觉中枢的病变。
临床应用
3. 小脑桥脑角占位性病变的诊断:这是ABR在
听力学和神经耳科学主要应用之一。
临床应用
4. 影响听觉通路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多发性硬化、脑干脑炎、脑梗塞、脑外伤、脑 干胶质瘤、白质营养不良、桥脑中央髓鞘溶解 症、中脑病变、幕上病变(丘脑和大脑肿瘤、 脑血管疾病)。
临床应用
7.BC-ABR:ABR研究的深入,骨导ABR的 临床应用逐渐受到重视,一些学者发现用 于气导ABR作高危新生儿听力筛选时,阳 性率有时高达11%~41%,3~12各月后这些 患儿中仅2%~5%听力是异常的,存在暂时 的、可治的、传导性听力损失,骨导ABR 能帮助作高危新生儿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的检测。
临床应用
5. 听神经的诊断:听神经病的ABR表现呈与纯 音测听结果矛盾的改变、纯音测听显示轻到中 度听力损失,DPOAEs多正常,ABR各波却缺 失;如能引出,则波间期延长,而且反应阈较 纯音测听对应频率听阈损失严重,部分病人比 耳蜗电图差。
临床应用
6 .EABR:诱发电位ABR用于人工耳蜗术前病 例的筛选,评价人工耳蜗的疗效和体内装置故 障的检查。
波形分析

ABR、40Hz与ASSR特性及临床应用

ABR、40Hz与ASSR特性及临床应用

40Hz主要特点:刺激声:短纯音、短音或短声,通常以密波相位刺激声给声,刺激速率接近40次/s,如39.1次/s;滤波范围:低频滤波5Hz,高频滤波100Hz;分析时间:100ms;平均次数:250~500次;电极位置:与MAEP相同;注意事项:需要被试者自然放松,保持安静配合,不易使用镇静或安眠药物。

40Hz AEP重复性好,反应稳定,波形容易辨认。

由于能以500Hz、甚至250Hz的低频短纯音诱发,因此有较好的频率特异性,尤其适合对低频听力的判断。

40Hz AEP的反应阈接近纯音听阈,有利于判断行为听阈,。

但是,40Hz AEP易受被试者状态、睡眠、镇静药物以及麻醉的影响,因此不适用于婴幼儿以及其他不配合的受试者。

40Hz AEP的解剖起源可能与脑干及丘脑有关,小丘可能对40Hz AEP的形成其主要作用。

40Hz临床应用:1、40Hz AEP波形稳定,重复性好,幅度大,易于辨认,记录也十分便利。

2、由于该反应常用频率为500Hz的短纯音诱发,因此有较好的频率特性,尤其适合于对低频听功能的判断。

3、40Hz AEP的反应阈值接近行为听阈,在成年人可在10dB以内,对行为听阈有较好的复核作用,阈值的高低对应听损伤的分类大致为:<40dBnHL(正常),40~60 dBnHL(轻度听力下降),60~80 dBnHL(中度听力下降),>80 dBnHL(重度听力下降),此分类仅供参考,不同的测试条件和环境应建立自己的标准数据。

4、鉴别诊断脑干病变及多发性硬化症。

5、了解聋哑儿童的残余听力,有助于助听器的选配及其进行早起语言训练。

6、人工电子耳蜗植入后效果的评价。

7、可用于新生儿听功能筛查。

8、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使用的刺激声源主要是短声,由于短声的声学特性,该反应主要评价中、高频的听功能状态,对低频听功能反应极微。

而40Hz AEP使用的刺激声源主要是500Hz短纯音(tone burst,500Hz),鉴于500Hz短纯音的声学特性,对低频听功能的反应极佳,弥补了ABR临床应用的不足。

听性脑干反应(ABR)在新生儿及婴儿听力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听性脑干反应(ABR)在新生儿及婴儿听力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听性脑干反应(ABR)在新生儿及婴儿听力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听性脑干反应(ABR)在新生儿与婴儿听力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在我院应用耳声发射仪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的35例新生儿与婴儿应用ABR进行听力检测,分析总结筛查结果。

结果:结果31(占88.57)例ABR检测异常,有28(占80.00%)例听阈测定为耳聋,其中有7例为轻度,8例为中度,7例为中重度,4例重度,1例极重度。

结论:应用ABR对经耳声发射仪检测未通过的婴儿与新生儿进行检查,能够对听力障碍类型与程度进行了解,为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听力检测;婴儿;新生儿;耳声发射仪;听性脑干反应;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4-0084-01新生儿、婴儿听力障碍在国内外均有较高的发病率,尽早诊断与治疗能有效改善预后。

耳声发射仪对新生儿、婴儿进行听力筛查,只有“未通过”、“通过”两个结果,不能判断听力障碍性质与程度。

本院应用听性脑干反应对经耳声发射仪检测未通过的患儿进行检测,可有效检测出患儿听力障碍类型与程度,现将具体情况进行如下报告。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2017年在我院经耳声发射仪检测显示“未通过”的新生儿与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女性15例,男性17例,年龄在1个月~10个月之间。

纳入患儿均于出生后2d~3d经耳声发射仪筛查结果为“未通过”。

1.2 方法应用由美国智听公司(IHS)研制的听觉诱发电位诊断系统SmartEP进行检测,患儿在接受测试前应用浓度为10%的水合氯醛实施灌肠。

均在隔音屏蔽室,于睡眠状态下实施检查。

应用银/氯化银盘状电极,Cz放置记录电极,同侧乳突放置参考电极,前额Fpz接地。

极间阻抗在4KΩ内,选用带屏蔽的耳机,以0.1msec短声进行刺激,在V波消失前一次刺激量为V波的反应阀,分析时间10ms,刺激重复率19.3/sec,叠加次数1024次。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发展及临床应用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发展及临床应用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发展及临床应用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也逐渐得到了重视和广泛应用。

从传统的听力筛查方式到现代化的听力筛查技术,它在诊断和治疗新生儿听力障碍上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听力筛查方式包括:观察婴儿对声音的反应、观察婴儿对音响定位的反应和通过多段演讲测试来判断婴儿的听力是否正常。

但是,传统的听力筛查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可靠性无法保证、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受操作者影响较大等问题。

随着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听力筛查技术逐渐走入我们的视野。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BR)技术,这是一项非常先进的听力筛查技术,主要是通过记录新生儿听觉反应信号在脑干内的电位变化来检测其听觉系统的正常程度。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技术的优点主要有:测试结果准确、时间短、可靠性高、检测范围广、对新生儿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等。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崇,它不仅可以被用来确定新生儿是否存在听力障碍,同时还可以通过检测脑干反应的波形来判断听力障碍的类型。

当婴儿在ABR测试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医生可以根据不同的波形来推断其产生问题的位置,从而进一步做出准确的诊断。

除了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技术,还有一种新的听力检测技术也在被广泛用于新生儿听力诊断中,那就是耳声发射(OAE)技术。

耳声发射技术是基于新生儿的耳蜗对于声音的主动反应机制,检测耳蜗产生的声波,并且通过检测反应后的信号的强度和频率来识别新生儿是否存在听力障碍。

与ABR技术相比,耳声发射技术的优点主要有:成本较低、不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测试、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听力障碍的类型等。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技术和耳声发射技术都被广泛应用于新生儿听力检测和障碍诊断中。

总体而言,随着现代化医疗技术不断发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进步。

而随着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不断完善,许多听力障碍的诊断也变得越来越简单,并且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康复也得到了越来越好的治疗。

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在新生儿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在新生儿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华 妇 幼 l 医学 杂 志 ( 子 版 )0 2年 4月 第 8卷 第 2期 临床 电 21

综 述

听性脑 干反应检查在新生儿相关疾病诊 断 中的 应 用 研 究 进 展
李桂 芳 综 述 刘 翠 青 审 校
【 要 】 近 年 新 生儿 听 力 损 失 发 生 率 呈 增 高 趋 势 , 性 脑 干 反 应 ( R) 为 一 种 无 创 检 查 手 段 被 广 摘 听 AB 作 泛 应 用 于 新 生 儿 临床 。本 研 究 就 AB 在 新 生 儿 相 关 疾 病 诊 断 中 的应 用 及 其 发 展 前 景 , 述 如 下 。 R 综
【 键 词】 听性 脑 干 反应 ; 新 生 儿 关
Ap l ain r ges f Au ioy pi t P o rs o dtr Br ise c o an tm Rep n e n s o s i Ne n ts o ae
LI Gu— a g. L if n U u —i g. C iqn
期 语 言发展 , 与 智 力 发 育密 切 关 系 。 因此 对 听力 障 并 碍 的早 发 现 、 诊 断 和 早 干 预 至 关 重 要 。2 早 0世 纪 7 0 年代前 临床 尚无 理 想 的婴 幼儿 客观 听 力 检 测 技术 , 而 AB R检测 技术 的发 展 , 使新生 儿 听力 障碍筛 查 成 为 可 能[ 。A R技术 具有 无创 性 , 客观 反 应脑 干 听 力功 3 ] B 可 能 状态 L6, 4j检测 结 果 不受 镇 静 、 惊 药 物 及 普通 麻 醉 _ 止 剂 影响 , 较视 觉诱 发 电位 及 自体感 觉 诱 发 电位 具 易 于 引 出等 优 点 , 其 适 用 于 新 生 儿 听 力 和 脑 干 功 能 检 尤

abr检查方法

abr检查方法

abr检查方法
ABR(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检查方法是一种测量个
体的听觉神经功能的方法。

下面是ABR检查方法的基本步骤:
1. 穿戴好电极:将电极放置在患者的头皮和耳朵位置。

通常需要在额部、顶部和颈部各放置一个电极。

2. 信号输入:在患者的耳朵中插入一个小型耳机,并向其中发送声音信号。

3. 记录神经反应:通过电极测量患者脑干中的神经反应。

这些反应是通过电极记录患者大脑对声音刺激的反应。

4. 分析结果:使用计算机软件来分析记录下来的神经反应。

这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个体的听觉神经功能是否正常。

ABR检查方法通常用于评估新生儿、儿童和成人的听力问题。

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患者是否存在听力障碍,以及确定听力损失的程度和类型。

ABR检查方法相对安全且无痛,可以在临
床或研究环境中进行。

abr是判定耳聋的标准吗

abr是判定耳聋的标准吗

abr是判定耳聋的标准吗ABR是判定耳聋的标准吗。

ABR(脑干听觉反应)是一种通过监测大脑对声音刺激的反应来评估听觉功能的检测方法。

然而,ABR并不是用来判定耳聋的唯一标准,它只是评估听力功能的其中一种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ABR在判定耳聋中的作用,以及其他与耳聋相关的评估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ABR是如何工作的。

ABR测试通过在患者的头皮上放置电极,然后向耳朵播放声音刺激。

随后,仪器会记录大脑对这些声音刺激的反应,并生成一份图表来显示患者的听觉神经是否正常工作。

这种测试通常被用于婴儿或者无法配合行为听力检测的患者身上。

虽然ABR可以提供有用的信息,但它并不是用来判定耳聋的唯一标准。

在评估耳聋时,医生通常会结合多种方法来进行综合判断。

除了ABR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评估方法,比如听力测试、耳蜗植入术、听觉诱发电位测试等。

这些方法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听力功能,从而更准确地判定是否患有耳聋。

另外,ABR测试也有其局限性。

由于ABR测试需要患者保持安静和不动,因此对于年幼的婴儿或者无法配合的患者来说,很难进行这项测试。

此外,ABR测试的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噪音干扰、测试环境等,因此结果可能并不十分准确。

因此,在判定耳聋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家族史以及其他评估方法的结果。

总的来说,ABR是评估听力功能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并不是判定耳聋的唯一标准。

在评估耳聋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ABR测试结果在内,来进行综合判断。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发展更准确、更可靠的评估方法,以更好地帮助患有听力问题的患者。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ABR并不是判定耳聋的唯一标准,它只是评估听力功能的其中一种方法。

在判定耳聋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ABR测试结果在内,来进行综合判断。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发展更准确、更可靠的评估方法,以更好地帮助患有听力问题的患者。

脑干听觉反应(ABR)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和孤独症中的应用

脑干听觉反应(ABR)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和孤独症中的应用

邮政 编码 :04 6 20 3 基 金 项 目 : 海 市 闸 北 区 卫 生 局 课题 ( 目编 号 :0 9 B 0 ) 上 项 2 0 Z QN 1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1 00年 第 1 7卷第 2期 J P Jn 00, n.7, o2 ME .u e2 1 V 11 N .
・75 ・
d frneo B m n sbet ru s a u dwt o t ce O / ae a da pi ds O / iee c f R a o g3 u jc gop s o n i b t l e i f A w f h h a n s( zw v Ⅲ) n m lu e ( z t w v Ⅲ 、 ( <0 0 ) C m ae i C go p ad A ru , C gop so e rl g d m a n y ae V) P . 1 . o p rdwt N ru n Sgo p A ru hw d poo e l e c h n t
性( 00 ) P> .5 。结论 :B A R对临床辅助诊断A C和 A s有初步参考价值。
关键 词 青少 年 精神分 裂 症 ; 独症 儿童 ; 干听觉 反应 孤 脑
TH E CLI CAL NI APPLI CATI oNS oF UDI A ToRY BRAI NSTEM
S n h iZh b iMe t lHe l n e , ha g a , 00 3 Ch n ha g a a e n a a t Ce t r S n h i2 4 6, i a h
De at n fE e to h soo y S a g a Me tl at e tr S a g a ioo g pr me to lcrp y ilg , h n h i na He l C ne , h n h i a tn h J

分频段ABR的记录原理及其应用

分频段ABR的记录原理及其应用
1 分 频 段 A R原 理 和 方 法 B 11 短 声 A R的 原 理 . B
为了解各频段 对应 的听觉神经传导通路的情况 , 需要去 除反应潜伏 期 的差 异对 短声 A R波形 的影 响 , 得各 个频 B 获
段 独 立 的 A R反 应 波 形 , 此 , o B 为 D n等 提 出 了分 频 段 A R B
的方法 。主要原理是在短声刺激的同时使用高通滤波粉红 噪 声进行 同侧掩蔽 , 随着 滤波噪声 的截 止频 率从 高到低的连续
变化 得 到 一 系列 的掩 蔽 A R m se B ) B ( akdA R 。通 过 各 掩 蔽 A R B 之 间 的扣 减 , 终 得到 独 立 频 率 区 域 的分 频 段 A R 图 1。 最 B ( ) 13 分 频 段 A R的 实 现 方 法 . B 分 频 段 A R与短 声 A R 的实 现 方 法 主 要 区别 在 于施 加 B B
A R的 检 查 方 法 最 早 由 Jw t和 Wi s n 道 _ 。 A R B ee t lt 报 i lo 4 J B
是一种短潜伏 期听觉诱 发电位 , 是通过头皮 电极记录 的听神
经 和 脑 干 通 路 对 于 瞬 态 声 刺 激 信 号 的 一 系 列 反 应 。 A R属 B 于 快 反 应 , 部 7 反 应 波 在 刺 激 开 始 后 1 n 之 内 出现 , 全 个 0i s 因
具有 较 宽 的频 谱 , 够 使 听 神 经 冲 动 在 短 时 间 内实 现 较 好 的 能 同步 。 因此 , 声 A R反 映 的是 多 根 神 经 纤 维 的 总 和 反 应 。 短 B
耳蜗基底 膜 , 按频率分布从高到低 ( 图中从左至右 ) 分成 5个

听性脑干反应结合纯音听阈测定对突发性耳聋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作用

听性脑干反应结合纯音听阈测定对突发性耳聋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作用

听性脑干反应结合纯音听阈测定对突发性耳聋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作用目的探討听性脑干反应(ABR)结合纯音听阈测定对突发性耳聋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作用。

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科收治的5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共53耳)进行纯音听阈测定,曲线特征表现为:低频下降型14耳,高频下降型13耳,平坦型17耳,极重度型9耳。

针对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14 d为1个疗程,然后判定疗效。

同时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ABR检测;观察ABR阈值与主观阈值的相关性,并且观察ABR波形未引出者(A组,15耳)与ABR波形引出者(B组,38耳)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经过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痊愈17耳、显效14耳、有效8 耳,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58%。

B组突发性耳聋患者ABR波形可引出者,其阈值较主观听阈高10~20 dB,有较好的相关性(Y=1.8623-0.8741X,r=0.8741);B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45%,A组的总有效率为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03,P=0.005)。

结论ABR结合纯音听阈测定不仅可用于突发性耳聋患者的诊断及分型,且ABR 可作为突发性耳聋预后预测的指标,ABR波形引出者治疗效果好,波形未引出者治疗效果差。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bination of application of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and pure tone audiometry (PTA)in the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sudden deafness.Methods Altogether 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udden deafness (53 ears)who were treated in our department from March 2016 to March 2017 underwent pure tone audiometry were selected,and their curve features included low frequency descent type (14 ears),high frequency descent type (13 ears),flat type (17 ears)and extremely severe type (9 ears).Corresponding treatment was given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ypes,with 14 days for a course of treatment,and then the curative effect was determined.At the same time,ABR of sudden deafness patients was detected to observ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BR threshold and subjective thresholds.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also observed between sudden hearing loss patients without ABR waveform (group A,15 ears)and with ABR waveforms (group B,38 ears).Results After treatment,17 ears of patients with sudden deafness were cured,14 ears showed effect and 8 ears were effective.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was 73.58%.The threshold of group B patients with ABR waveforms was 10 to 20 dB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subjective threshold,with a good correlation (Y=1.8623-0.8741X,r=0.8741).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group A was 33.33%,and group B was 89.45%,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χ2=6.603,P=0.005).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application of ABR and PTA not only can be used for th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patients with sudden deafness,ABR also can be used as indicators to predict the prognosis of sudden deafness.Patients with ABR waveform have good treatment effect,while,patients without ABR waveform have bad treatment effect.[Key words]Deafness;Sudden deafness;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突发性耳聋是指在72 h以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而且至少在相邻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HL,临床表现多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个特征: (1) 反应是在受刺激后经一定潜伏期出现 (2) 呈现特定的波形 (3) 反应是在一瞬间出现(而自发脑电是长时间,周期
出现) (4) 有相应的电位分布区,其分布位置与面积取决于有
关组织的结构特征
• 诱发电位的基本原理
(容积导体及偶极子Dipole),远场记录与近场记录
颅内的大脑和其它组织——是一容积导体(含 有溶解状态的电解质导电性能相当好,且分布 均匀)
此频率特性相
诱发电位的分类(按出现时间分) 当于电信号采 集的带通滤波 范围
ABR(听性脑干反应)各波来源(见下图)
但新近研究认为:
波Ⅰ来源于蜗神经近蜗端 波Ⅱ来源于蜗神经近脑端 波Ⅲ来源于耳蜗核 波Ⅳ来源于上橄榄核 波Ⅴ来源于斜方体 ∴研究证实,ABR各波都是来源于突触后电位
ABR临床应用
ABR波振幅及潜伏期的测量方法
其他正常的六种 ABR波形
听神经瘤患者ABR波形分析
小脑蚓部肿瘤听觉检查
右侧小脑星型细胞瘤
脱髓鞘病和脑干胶质瘤
头部外伤
Ⅰ-Ⅴ>4.5 ms,为可疑蜗后病,ILD>0.2 ms,为可疑蜗 后病,波Ⅴ幅小于波Ⅰ,为可疑蜗性病变
病变类型
V潜伏期延长
ILD超 过
tbABR (tone burst(短纯音)来诱导ABR)
故名思意,短纯音就是比纯音短的声音,它具有 较好的频率特异性,因此,其诱发出的ABR 有
较好的频率选择性。要使tbABR的波形分化 好,又具有一定的频率选择性,必须优化短纯音 的参数。通常认为在上升下降时间固定时,其 “平台”的长短决定了频率的特异性,即“平台” 越长,其频率特异性越好,反之亦然;当“平台” 固定后,其频率特异性决定于上升/下降时间, 即上升/下降时间越慢,其频率特异性越好,反 之亦然。
0.4ms
I~V超 过4.5ms
仅有I (或 AP), Ⅱ~V消

I能重 复Ⅱ~ V不能
重复
仅有I、 Ⅱ、
ⅢⅣ~Ⅴ 消失
仅有I、 Ⅱ,
Ⅲ~Ⅴ 消失
V振幅 小于I
合 计
脑干肿瘤
--
--
--
--
--
1
-- 1
脱髓鞘
(2)
3
1
2
1
1
1
9
脑外伤
(1)
1
3
--
--
--
-- 4
脑血管
(2)
2
--
--
--
--
-- 2
远场记录:记录电极未直接与兴奋性组织接触, 而是置于颅外——容积导体的远场记录
近场记录:耳蜗鼓岬电极可通过组织液及圆窗膜和外 淋巴有效地接触——近场记录 引申问题:(1) 任何一个电源发生器的电位在头颅均能 记录到,只是在头颅的不同的位置记录出的电位其大 小相位均不同;(2) 头颅某点的电位绝不是单一的电源 发生器,而是多个发生器电位的代表(但不是简单的 串联或并联)
(一般正常人的ABR波形)
一、新生儿及婴幼儿的听力筛选 二、器质性聋和功能性聋的鉴别 三、在耳神经学上的应用
诊断指标: (1) 波的振幅,是否存在或消失,可重复性如何; (2) 各波的潜伏期; (3) 峰间潜伏期差Ⅰ-Ⅴ、Ⅰ-Ⅲ、Ⅲ-Ⅴ; (4) 两耳Ⅰ-Ⅴ峰间期的对比 (5) 两耳Ⅴ波潜伏期差(ILD)

细胞电活动
↓ 受跨膜离子通道控制
↓ 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质大分子
↓ 双分子脂蛋白膜-所有细胞膜都由脂类(磷脂)和蛋白质构成

在脂双层膜上构成具有高度选择性的亲水孔道, 允许适当大小和电荷的离子通过
↓ 大多数情况下关闭,特殊刺激才打开
称门控(gating)
↓ 通道蛋白构象变化是门控制的基础
↓ 通道的多样性,开关过程与产生电信号的神经
系统反应相一致,这些微弱电流由神经系统综合 加工放大后,生物体相应做出反应
(如含羞草的闭叶反应等)
↓ 离子通道(Onic channels)是神经、肌肉和 其它组织细胞膜兴奋的基础,是生物电活动的 基础
细胞动作电位的钙离子变化
诱发电位的基本概念
诱发电位相对于自发电位而言
∴诱发电位:人为地刺激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引起中枢 神经系统的电活动称为诱发电位
听性脑干反应(ABR)的基本原理及 临床应用
ERA的基本原理
神经细胞的电现象 生物电现象 早在公元前300多年,Aristohe,电龟的放电现 象(一种“震击”作用) 17世纪:电龟的“震击”→电震→肌电板单 位组成(如同蓄电池的电板)→每个肌电板产 生0.14伏电压 18世纪:伽尔佛尼,神经-肌肉放电现象研究
乙 甲
经典的N-M放电现象
活动区与静息区出现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 →向周围扩散传播→形成“冲动”
膜电位及离子学说
• 西德,Neher等创造的膜片钳单通道记录技术,从分子 水平了解生物膜离子通道的开放与关闭,动力学,选择性 和通透性等膜信息提供了直接手段
• 离子通道与神经,肌肉和突触电信号密切相关,通道的 多样性,其开关过程与产生电信号的神经系统反应相一致, 这些微弱电流由神经系统综合加工放大后,形成神经冲动, 使生物体做出相应反应
小计
6
4Leabharlann 2121 16
频率特异性ABR的临床应用
分频段ABR: 由短声诱发的ABR无频率选择性,其原
因在于短声(click)是由一电脉冲宽度为100μ m的方波或正弦波冲击耳机出来的声音, 短声是一宽频带噪声,其能量分布在 2~4kHz处较高,因此短声不具频率特异性。
正因为短声为宽频带噪声,所以有学者( Don.M 等 ) 提 出了分频段ABR ( derived-band ABR )的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在 短声刺激的同时使用高通滤波粉红噪声进行同侧掩蔽,随着 滤波噪声的截止频率从高到低的连续变化得到一系列的掩蔽 ABR ( masked ABR ) 通过各掩蔽ABR 之间的扣减,最终得到独 立频率区域的分频段ABR 。分频段ABR代表了耳蜗每倍频程 频响区域对于短声刺激的反应。但此方法费时费力,在临床 上难以推广。
神经膜电位学说及离子通道
生物电起源 ↓ Hodgkin离子学说
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 (H-H)方程式
↓ 70年代 膜上存在一种载体系统,需要特 殊酶参与
↓ 离子通道可能是一种受控的孔道
↓ 1976年Neher 直接记录出膜上的离子通道电流
(pA)(10-12A) ↓
膜片钳技术
对离子通道的开启、关闭、动力 学选择性、通透性等 提供直接手段
听诱发电位的检测技术
平均器及 叠加原理
同步反应振幅(A)随累加次数增加而增加,即
N ∑Ai=A1+A2+…+AN=N·A i=1
而无规则噪声(B)是随均方根值增加,即
实际增加的信噪比等于:
N A/B N N A/B
故累加900次可提高信噪比30倍;累加2500次(即增至2.8 倍),仅可使信噪比提高50倍(即仅增至1.7倍) ∴可见多累加获益并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