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精益管理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精益管理推进方法研究
关于企业精益管理推进方法研究【摘要】企业精益管理是一种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旨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质量并提升员工满意度。
本文旨在探讨企业精益管理的概念和理论基础,并通过案例分析研究不同企业在推进精益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精益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和推进过程中的挑战也将在正文中详细讨论。
结论部分将总结精益管理推进方法的关键点,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企业提供实践指导和借鉴,促进精益管理在不同行业中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关键词:企业精益管理、推进方法、案例分析、应用、挑战、总结、未来发展、研究结论、管理理论基础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企业精益管理是一种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为目的的管理方法,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消除浪费,实现持续改善和创新,达到最优生产效率和质量。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企业精益管理方法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和重视。
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精益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推进精益管理的实践。
通过采用精益管理方法,企业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缩短交货周期,优化资源利用,提升员工满意度,增强产品质量,从而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要推进企业精益管理并取得显著的效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改进。
研究企业精益管理推进方法,探索如何更好地应用精益管理理念和工具,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企业精益管理是当前企业管理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其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率,还能够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对企业精益管理推进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企业精益管理推进方法的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精益管理的概念和原则,提高他们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实施能力。
通过研究企业精益管理的推进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提高企业的反应速度和灵活性,从而更好地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企业精益管理文献综述【精选文档】
企业精益管理文献综述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企业生产和管理的理论方法不断进化,精益管理于上世纪90年代应运而生。
近20年的实践证明,企业实施精益管理,能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企业资源,抑弊扬利,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效益。
精益管理产生于企业,也主要应用于企业或服务业。
关键词:企业精益管理1.精益管理概述1.1精益管理的内涵1.1.1精益管理要求企业的各项活动都必须运用“精益思维”(Lean Thinking)。
“精益思维”的核心就是以最小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设备、资金、材料、时间和空间,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为顾客提供新产品和及时的服务。
精益管理就是管理要:“精”——少投入、少消耗资源、少花时间,尤其是要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投入和耗费,高质量。
“益”——多产出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升级的目标。
更加,精益求精。
1.1.2精益管理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企业在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与服务的同时,把浪费降到最低程度。
企业生产活动中的浪费现象很多,常见的有:错误——提供有缺陷的产品或不满意的服务;积压——因无需求造成的积压和多余的库存;过度加工——实际上不需要的加工和程序;多余搬运——不必要的物品移动;等候——因生产活动的上游不能按时交货或提供服务而等候;多余的运动——人员在工作中不必要的动作;提供顾客并不需要的服务和产品。
努力消除这些浪费现象是精益管理的最重要的内容。
1.2精益管理带给企业的益处1.2.1对于制造型企业而言,在以下方面已经有无数的实践证明是取得成效的:库存大幅降低,生产周期减短,质量稳定提高,各种资源(能源、空间、材料、人力)等的使用效率提高,各种浪费减少、生产成本下降,企业利润增加。
同时,员工士气、企业文化、领导力、生产技术都在实施中得到提升,最终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1.2.2对于服务型企业而言,提升企业内部流程效率,做到对顾客需求的快速反应,可以缩短从顾客需求产生到实现的过程时间,大大提高了顾客满意度,从而稳定和不断扩展市场占有率。
关于企业精益管理推进方法研究
关于企业精益管理推进方法研究企业精益管理是一种以流程为中心、注重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旨在提高企业的效率、质量和灵活性。
本文将对企业推进精益管理的方法进行研究。
一、确定目标和策略企业推进精益管理的第一步是确定目标和策略。
企业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例如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交付周期或降低成本。
然后制定相应的策略和计划,包括资源分配、培训和改进项目的具体步骤。
二、建立团队和领导支持推进精益管理需要一个专门的团队来负责项目的实施和监督。
这个团队应该由各个部门的代表组成,以确保各个领域的需求得到充分考虑。
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也至关重要。
领导应该清楚地表达对精益管理的支持,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三、识别和分析问题企业在推进精益管理过程中,应该识别和分析存在的问题。
这可以通过对流程进行调查和分析来实现。
流程图、价值流映射和事务时间分析等工具都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理解问题的根本原因。
四、制定改进计划在识别问题后,企业需要制定具体的改进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包括改进的具体目标、负责人和时间表。
改进项目可以包括流程的重新设计、培训和设备更新等方面。
五、实施改进改进计划的实施是企业推进精益管理的核心部分。
这包括培训员工,协调各个部门的合作以及监督和评估改进项目的进展。
企业还应该建立一个持续改进的文化,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意见,并及时采纳和反馈。
六、监督和评估企业在推进精益管理过程中,应该进行持续的监督和评估。
这可以通过制定指标和标准来实现,以评估改进项目的效果,并及时调整和改进。
定期的审核和报告也是必不可少的,以便于各个层面的管理人员了解项目的进展和效果。
企业推进精益管理需要明确目标和策略、建立团队和领导支持、识别和分析问题、制定改进计划、实施改进和监督评估等步骤。
通过全面而系统的管理方法,企业可以实现业务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精益生产管理技术综述
零库存
2021/6/24
14
精益产品质量
• 提高生产线上设备的工程能力指数 • 提高生产线上的工序的工程能力指数 • 生产线上零件的主要尺寸加工时与加工后应装备有检查设备和
检具进行检验 • 关键尺寸采用统计过程控制(SPC) • 推行生产过程的自働化——通过一切手段防治差错 • 精测室、快速金相试验室、快速化学分析室均应布置在现场,
“拉动式”
以人为本,工人是生产的主人、机 器的主人 一人多工位、多工序操作
强调现场,强调现场的目视管理
7
精益生产管理实现的指标
生产交货期 出厂质量 出厂性能 库存周转 转换成本 生产场地 新品开发 产量
< 1天 3PPM 99+% >50 25%~40% 小35%~50% <6个月 提高25%~40%
• 客户至上,质量第一 • 团队作战,目视管理 • 降本增效,十全十美 • 人人参与,持续改进
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一切“浪费”
2021/6/24
10
精益生产技术推进的基本概念
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一切“浪费”
浪费的七种基本形态:
过量生产;
过度库存;
不必要的运输
不必要的工作;
不必要的工序; 待工;
更快更好为现场服务
2021/6/24
15
精益产品质量
• 适当考虑零件及总成返修场地
• 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TPM)
– 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所以应由生产工人保证产品质量
– 开展自控工人的活动。增强工人的主人翁责任感,充分挖 掘工人的内在潜力;开展我是主人,以我为主,我为下道 工序负责的“三我”教育,激发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实现自 觉控制产品质量
企业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企业绩效管理的文献综述学院:东方科技学院班级:食科一班姓名:曾浩学号:2课程名称:食品企业管理摘要:在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绩效管理越来越受到各大企业的重视,本文从绩效管理的概述、当前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通过对企业绩效管理的综述,从中可以看出企业绩效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关注重点。
关键词:绩效管理、企业管理、战略管理、文献综述竞争永远是推动企业管理变革的原动力。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大部分企业的成长,是源自于国内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
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的成长将主要依靠高效的管理体系和制度所培育的独特竞争力。
绩效管理作为一个必要的程序,运用在每一个组织中,如果设计的合理,绩效管理能使企业中的每个部门的活动和每个员工的努力都有利于企业目标实现,就会成为企业战略落地的不可缺少的管理工具和手段。
绩效管理的有效性体现企业战略执行的能力,其重要性引起越来越多管理者的关注。
绩效管理是所有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的综合,可以说,企业的管理就是企业对绩效的管理。
尽管绩效管理有着它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在企业的实施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绩效管理的概述1.1绩效管理的涵义所谓绩效管理,是指管理者与员工在职责目标与如何实现目标上达成共识,并且在管理实践中创造机会,促进员工取得有效成果的过程。
西方国家对绩效管理进行过很多研究,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针对绩效管理的含义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
其中最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绩效管理是管理组织绩效的系统,这种观点是从对组织绩效进行管理角度来解释绩效管理的,持有这种观点的代表是英国学者罗杰和布莱德普(Rogers,1990;Bredrup,1995)。
其核心在于决定组织战略及通过组织结构、技术事业系统和程序来加以实施,这种观点并不考虑个体因素即员工受到的技术、结构、作业系统等变革的影响。
第二种观点认为绩效管理是管理员工绩效的系统,这种观点是从对员工个人绩效进行管理的角度来解释绩效管理的,其核心在于将绩效管理看作组织对一个人关于工作成绩以及其发展潜力的评估和奖惩[5]。
关于精益成本管理的文献综述-2014
成本管理之文献综述关于质量成本的文献综述姓名学号班级成绩2014年12 月 5 日关于精益成本管理研究文献的综述一、引言精益成本管理概念是在当代经济大发展的情况下诞生的,人们对其认知程度更多还处于理论知识方面。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成本管理该领域的专家学者对精益成本管理的应用做了相当细致的分析研究,希望能够将理论上的精益成本管理思想结合中国产业实际状态,从而运用到现实成本管理中去。
笔者对尝试将精益成本管理运用到实际的专家学者的核心思想做出归纳。
二、精益成本管理应用的研究通过分析大量的论文材料可以得知精益成本管理的概念在学术界是基本没有争议的。
只是在如何应用精益成本管理的概念应用于实际生产制造中的理念是有些许不同。
首先,精益成本管理是由日本丰田公司的大野耐一和丰田英二所首创的一种从杜绝浪费开始的新型的成本管理模式。
它与传统的成本管理相比,虽然都提出并追求成本降低和增加利润,但是在思想体系和具体做法上有着明显的差异,精益成本管理的成本=售价-利润,售价决定成本,一般是通过降低成本来确保利润;而传统成本管理的售价=成本+利润,成本决定售价,一般是通过提高售价来确保利润的。
(一)第二产业中的精益成本管理精益成本管理内部又可以具体分成若干个部分,分别是:精益采购管理、精益设计管理、精益生产管理、精益物流管理和精益服务管理。
这一个性质使得精益成本管理在第二产业中的广泛应用。
1、范松林在《宝钢精益成本管理应用案例研究》这篇论文中,结合精益成本管理的概念,以宝钢集团为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在制造业中该如何进行精益成本管理。
得出结论是宝钢精益成本管理是以作业动因为切入点, 以提升基于速度和满意度的综合竞争能力, 运用ERP实现整个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性、准确性和实时性, 达到理想的成本管理目标。
2、朱宾梅在《基于精益思想的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新脉络》中更侧重于精益成本管理的理论。
主要观点是在建筑企业中的传统成本管理是有问题的,要想进行优化,必须先树立起精益成本管理的概念。
《企业精益生产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000字》
企业精益生产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Opeyeolu Timothy Laseinde(2017)在《InTech》认为企业价值链中降低各环节成本的关键之一在于控制采购成本。
基于建立完善的企业采购体系,精益化采购成本将采购活动视为降低成本的切入点,通过对该环节采取可有有效的监管方法使其日渐制度化、规范化。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按需采购物资,坚决对一切不合理的采购价格不予以处理。
Frances Kennedy,SallyK(2015)在《会计与经济学》中指出在开展精益成本管理期间,需要将汽车制造行业的采购成本定位基本出发点,根据生产质量、采购价格以及制造技术等为基本参考依据真正做到采购精益。
提高采购精益成本管理的规范化,实现真正的制度化成本管理,同时还要设定更加完善的采购管理机制,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采购材料的质量,还能合理的调整采购成本。
也可以根据实际采购需要,积极参与招标采购中。
将采购信息公开化,这样能够很好的防止暗箱操作情况的出现。
坚持依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对供应商选择一定要进行综合考虑,并且尽量与对方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这样能够在互惠互利之间形成坚实的战略合租关系,为低成本采购提供机会,为供应渠道提供稳定。
利用精益成本管理的方式,提高对签订合同的审核,对其中的数量以及需要应用的各种品种等进行充分协商,保证能够及时采购,同时对供货时间进行缩短,尽量合理安排供货时间,这样才能保证库存适当。
在采购期间的每个步骤以及过程都需要进行精益成本管理,帮助汽车制造企业实现对目标的控制以及实现,并且成本管理的精益思想得到更理想的展现。
2.国内研究现状:刘春(2017)在《基于精益建造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研究》中认为支出在精益建造理论指导下,项目采购成本管理阶段遵循按需采购、准时采购的原则,最大限度减少消购过程中的浪费。
精益采购成本管理要求供应商与总承包商之间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共享收益和共担风险。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精益生产在江苏淮安D电子企业中的应用》文献综述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电子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理论方法不断进化,精益生产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
本文研究对象江苏淮安D电子企业,通过借鉴和应用精益生产方式,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实践证明,电子企业实施精益生产,能够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企业资源,最大限度的获取经济效益。
本文从精益生产方式的基础理论入手,介绍了江苏淮安D电子企业应用的几种精益生产的主要技术,以及在D企业中应用精益生产的必然性,结合实际,对D电子企业进行标准化作业,以此设计江苏淮安某电子企业精益生产的方案,找出一种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方法,总结出精益生产在D 企业实施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启示及失败教训,最后做出研究展望。
1精益生产概述1.1精益生产的定义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一种管理产品开发、生产运作、供应商以及客户关系的整个业务的方法。
与大批量生产系统形成对比的是,精益生产强调以更少的人力,更少的空间,更少的投资和更短的时间,生产符合顾客需求的高质量产品[1],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消除或减少所有环节的各种浪费,为顾客创造连续不断的价值流1.2精益生产的来源精益生产来源于丰田公司提出的一种生产方式,最初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最高管理者丰田英二的领导下,该公司旗下员工大野耐一在实践中提出逐步消除浪费、看板生产、目视管理等一些独特的生产管理方式,并最终形成了与当时汽车工业完全不同的生产方式,这就是——丰田生产方式[3]。
后来,美国汽车行业在日本汽车公司的强大市场压力下向日本,并将其上升为更高的理论程度,这就是——精益生产[4]。
精益生产是当前工业界公认最佳的一种生产组织体系和方式。
1.3精益生产的思想精益生产方式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要尽量使工序间的在制品数量接近于零,就是强调生产同步化,同步化的核心思想包括“一个流”的生产方式、缩短作业切换时间、培养多能工、标准化作业这四大部分精益生产是减少浪费,建立具有高度灵活性、高效率的生产系统。
企业管理理念文献综述.doc
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国外对于企业管理理念的应用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各国经济出现衰退现象,财政赤字居高不下,而此时,经济的全球化市场已经初步形成,信息技术得到全面普及,教育水平得到广泛提高以及私营企业的成功示范效应等使得各国的经济体制面临巨大的挑战。
美国的沃尔夫明确提出“后果战略”,强调创设绩效后果,实行企业化管理,提倡有序竞争和绩效管理;到了90年代,詹姆斯·N·罗西瑞困提出了治理理论,他认为治理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活动,这些管理活动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这种理论是为政府企业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以上是在理论上研究将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应用到政府行政中来,在这一点上恰好与我国由经济体制改革推动行政体制改革的历程相反。
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举措主要有这样几方面。
一是优化职能,对企业职能的范围进行了重新界定,“革除了那些对有效的公共目标不再起作用的职能以及私人部或其他层级政府做得更好的职能”,将“掌舵”和“划桨”职能分开,实现了对企业职能的优化,使政府致力于改进“掌舵”职能,从而更有效地集中把握政策和方向。
二是进行文化再造,运用“五项战略”(即核心战略、结果战略、顾客战略、控制战略和文化战略)思想对员工的价值观、行为规范、态度及期望值和组织的目标、激励机制、责任机制、权力结构进行了再造和重塑,为企业改革扫清了观念上的障碍。
三是引入竞争机制,不仅要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上允许参与竞争,在部门内也要制造竞争形成内部交易市场。
四是以顾客为导向,遏止部门因追求效率和低成本而牺牲服务质量的现象,使企业逐步树立起向顾客负责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五是放松规制,把权力分给基层组织,分给市场、分给社区,并放松对它们的规制,使它们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进行自主化管理。
国内学者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应用的研究比较晚。
有的认为,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西方一些国家的企业化改革是适应后工业时代发展需要的。
企业绿色生产管理的文献综述范文格式
企业绿色生产管理的文献综述范文格式企业绿色生产管理的文献综述一、序言在当今社会,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生产管理理论的需求越来越大。
企业需要有先进的科学理论来指导生产管理,使生产过程中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生产活动是企业活动的基础,有效的生产管理是企业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基础。
因此,企业的生产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环节,先进的生产管理指导企业的生产管理将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
绿色生产是生产管理方式中一种新型的生产方式,它以绿色环保理念为指导思想,促使企业主动承担起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工业革命之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同时,环境也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直到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各国开始采取治理环境的措施。
工业污染控制方式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重大的变革:以原先西方发达国家“末端处理”式的先污染后治理方式转化为以污染防范为主的污染控制战略,这种新战略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工业环境活动中心称为“清洁生产”战略。
发展至今,绿色生产已经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必将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新的利益增长点。
二、关于生产管理的定义现代生产的概念不仅包括有形产品的生产,也包括无形服务的生产。
服务业的兴起使生产的概念得到了扩展。
过去,西方学者把与工厂联系在一起的有形产品的生产叫“production”或“manufacturing”,将提供服务的活动成为“operations”。
现在常将二者均称为“operations”。
1所以,现代的生产管理1齐二石、朱秀文、何桢:《生产与运作管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理念表述的范围包括制造业和非制造业,总体上指导二者的生产与运作活动的全面开展。
(本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更多企业绿色生产管理的文献综述范文格式请浏览)。
精益管理的文献综述
精益管理的文献综述精益管理的文献综述第一节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汽车服务业伴随汽车事业上百年的历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了传统的服务产业,综观国外汽车服务业的发展历程,汽车服务业的发展经历了从厂家直接服务、厂家设立服务站点、授权服务、连锁经营的过程,从作为汽车生产的保障工具转变为汽车生产厂商赢利的主要工具,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汽车服务业是指围绕汽车这一主题的各种服务业务,包括销售、检测、保险上牌代理、维修保养、租赁、二手车交易、汽车俱乐部等业务。
涵盖了流通、金融及交通运输服务的部分内容。
行业处于一种充分的完全竞争状态,行业的资金与技术的门槛不高,进入与退出都非常容易。
几个维修工,二到三台举升机,再加上简单的维修设备,一个30平方米的场地就可以从事简单的汽车服务工作,总体进入与退出的障碍都比较小,市场上的竞争主体非常多。
汽车服务行业伴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现代汽车对汽车服务行业提出了许多更新、更高的要求。
我国汽车服务业也在跟踪现代维修技术方面较之制造领先,因为,无论多么先进的汽车,一旦进入中国并投入使用,都存在着服务的问题,这样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就带动了服务业技术的发展。
追踪高新技术、掌握高新技术、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已成为汽车服务企业追求的目标和共识。
因此,近几年汽车服务企业在技术改造、技术进步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他们改善了作业条件、购置了先进的设备、引进了技术人才。
大量先进的检测维修设备已经进入了服务行业,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的服务企业应运而生。
“修车难”的问题基本得以解决。
客户满意度越来越受到汽车服务企业的重视,也成为了新时期我国汽车服务业的一个鲜明特点。
对于任何购买产品或服务的顾客来说,在发生交易之前都会对商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有所期待,如果获得商品或服务之后的评价超过了心理预期,就会产生满足感与愉悦感,反之会产生失落、失望、不满意的情绪,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种状态是没有满意也没有不满意,有些企业在操作中对这几种状态划分得更加细腻,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
浅谈企业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浅谈企业绩效管理我要讨论的问题是浅谈企业的绩效管理,随着技术的进步,企业的竞争变得更加的激烈。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最终能否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而如何发挥员工工作积极性,使其工作效率最高,让员工感觉到公正公平,促进企业人才的稳定,提高公司的整体水平,绩效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企业的绩效管理,并在企业管理中真正的实施起来。
关于企业绩效管理的文献综述是目前国内对于绩效管理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就国内企业在绩效管理中的现状还存在众多问题,理论未与实践相结合。
一、前言绩效管理是企业对于员工工作进行评定、考核的一个过程,它不仅从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还从员工的工作数量以及工作质量进行系统性的评定。
一个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最终是人才的竞争,而如何让员工发挥工作积极性、让工作效率最大化,显然目前企业开始重视绩效管理的作用,但就目前绩效管理的现状来看不太理想,要想企业充分意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发挥绩效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让企业在竞争中更加具备竞争优势,显然研究绩效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具备深远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国外对于企业绩效管理的研究较早,也比较的透彻。
尼克尔斯(1991)认为在绩效管理中,必须在员工和管理着双方所认同的情况下设定目标,目标要能反映经济和工作场所环境的变化,体现灵活性,员工不应该仅仅是把管理着当作对自己绩效的评定对象,更应该是指导自己、帮助自己的对象。
国外对于绩效的研究认为传统的绩效考核存在众多问题,太过注重过程和形式,导致结果不想理,应以绩效管理替代绩效考核,促进员工效率的提高。
我国的绩效管理相对于国外而言起步较晚,在王俊丽(2011)认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始终是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的,而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要使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发挥最大,需要极强企业绩效管理的作用。
从定义、计划、方法、评估、反馈等5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充分发挥绩效管理对企业的作用,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企业精细化生产管理强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企业精细化生产管理强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精细化管理中企业生产管理的应用研究【第一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优化探析绪论【第二章】精细化管理与生产管理相关理论概述【3.1 3.2】A公司生产运行中存在的问题【3.3 3.4】生产管理部门问题成因分析【4.1 - 4.3】生产计划管理流程与公司组织的优化【4.4 - 4.6】设备隐患预测与管理信息系统健全【第五章】A公司精细化运营实施保障及绩效分析【结论/参考文献】企业精细化生产管理强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第六章结论与展望6.1 主要结论。
本文在对精细化管理、生产计划管理以及设备管理等生产管理相关理论进行综合叙述的基础上,以A 公司为例,对其生产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相应指出了问题成因。
其次,针对指出的几方面生产管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生产经营提升策略。
最后,对提出的生产经营提升策略实施进行了分析。
具体工作如下:(1)A 公司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生产计划准确性不高,生产交货期不稳定,原材料库存比例过高,产品一次性合格率偏低,设备故障率高以及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在此基础上,指出了问题发生的相应原因,包括生产管理流程不完善,生产计划编制不准确,生产管理部门职能划分不清晰,生产管理协同性不高,故障和隐患管理缺乏预测机制,信息化系统应用不足。
(2)A 公司生产管理精细化运作策略:针对A 公司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相应的提出了生产经营提升策略,包括优化生产计划流程,优化生产管理流程,优化公司组织结构,健全设备隐患预测管理机制以及完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3)A 公司精细化运营实施保障与绩效分析:在实施保障方面主要包括建立服务中心和生产指挥中心,完善生产员工培训工作;在绩效分析方面主要实现了交货期的优化提升,库存量的控制,产出水平的提高以及次品率的降低。
6.2 未来展望。
针对A 公司存在的生产管理问题,在充分运用提出的相关解决策略的基础上,还要对以下方面的工作进行提升,包括:(1)鉴于2014 年A 公司收益有所回升的趋势,应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核心人才的引进方面,提升现有员工的待遇水平,解决员工工作消极的问题。
XX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文献综述
XX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文献综述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 XX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一、前言部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现行标准体系中的主流体系,它对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能起到重要作用。
作为国际上通用的质量标准,ISO9000等标准反映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过程要求,适用于以企业为代表的各类组织的管理和运作,也为中小企业质量管理提供了依据和工具。
本文综述主要探讨的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及其存在的哪些问题,以及如何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二、主题部分一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企业产品质量,运用系统概念和方法将质量管理涉及到的各阶段、各环节的职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任务、职责和权限明确而又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
中小企业属于生产性机构,而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取决于四个方面的要素,包括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生产过程,测量、分析与改进等。
管理职责管理职责是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个关键要素。
明确管理职责的具体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
(二)规定企业的质量目标。
(三)确定企业的质量职责和权限。
(四)进行企业的质量评审。
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人力资源管理。
其二是信息资源管理。
其三是物质资源管理。
企业产品实现过程企业产品实现过程可以用企业产品质量环来表示。
企业产品质量环,是指从识别消费者的需要,到评定这些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各阶段中,影响产品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
这个概念模式,存在于整个企业管理和企业产品的过程中,包括消费者意见汇总过程、产品设计过程和产品生产过程。
测量、分析与改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需要一个有效的自我完善机制,以识别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为适应这个要求,企业需要做测量、分析与改进工作,开展内部质量审核。
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贯彻脱离了组织战略的管理体系,使体系运行流于形式主义。
关于企业精益管理推进方法研究
关于企业精益管理推进方法研究企业精益管理是一种以提高效率、降低浪费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如何有效推进企业精益管理,成为了企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本文将就关于企业精益管理推进方法进行研究,希望对企业精益管理的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一、加强领导力和文化建设推进企业精益管理首先需要有强有力的领导力和积极的企业文化支持。
领导力主要体现在对精益管理的重视和信念上,领导者需要对精益管理理念有深刻的理解,并且能够引领全员参与到精益改善中来。
企业文化方面,则需要创造一种鼓励员工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的氛围,营造出一个积极、开放的工作环境。
只有这样,企业精益管理才能得到全面的推进。
二、建立全员参与的机制精益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管理体系,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让所有员工都能参与到精益改善中来。
这可以通过建立改善小组、开展员工培训等方式来实现。
企业还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员工参与精益改善,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形成企业全面推进精益管理的氛围。
三、制定适合企业的精益管理计划企业在推进精益管理时,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精益管理计划。
这个计划需要明确目标、确定措施、分配资源,具体包括确定精益管理的重点领域、明确改善目标、制定改善计划、挑选改善工具等。
企业还需要根据不同的部门和岗位,量身定制相应的精益管理培训,确保所有员工都能理解和应用精益管理工具和方法。
四、持续改善和监控企业精益管理的推进不能停留在表面,需要持续改善和监控。
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改善和监控机制,通过设立关键绩效指标、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反馈机制,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不断改进企业的精益管理实践。
五、注重员工能力培养企业在推进精益管理时,需要注重员工的能力培养。
这包括对精益管理理念的培训,提升员工的管理水平和改进能力。
精益服务研究与发展文献综述
精益服务研究与发展综述【摘要】随着微利时代的到来、长尾市场的出现以及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服务行业正面临着成本上升与顾客满意度下降等问题的困扰,从而驱使学者们将源于成功解决制造业中类似问题的精益思想引入服务业。
本文从精益服务的渊源出发,探讨了精益服务在服务业中的运用以及学者们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梳理有关精益服务理论形成和发展等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评介了精益服务的研究现状,然后对于精益服务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并且指出为顾客创造情感价值、构建兼具理论与实践意义的精益服务理论内涵以及挖掘精益服务的特点是未来精益服务研究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精益服务;精益生产;精益思想;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服务质量逐步成为服务管理与服务营销领域的一个核心议题,从而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
Parasuraman、Berry和Zeithaml三位美国学者分别于1985年和1988年提出了服务质量差距理论和服务质量维度SERVQUAL模型。
他们提出的理论和模型是近30年来服务质量研究方面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和模型之一,至今依然是服务质量研究的经典范式。
几乎与此同时,制造业也在进行一场质量管理变革。
发轫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丰田生产方式,因其在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方面的成功实践而引起了欧美汽车制造商的关注。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国际汽车研究项目(IMVP)成员Krafcik于1988年首次提出了精益生产系统的概念。
经过Womack和Jones(1990、1996和2005)的研究和发展,精益思想体系便逐渐形成,并且成为生产管理乃至管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精益”这一源于制造业的概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中,以Bowen和Youngdahl(1998)及Swank和Karen(2003)为代表的学者敏锐地提出了产生于制造业的精益思想能否适用于服务业这一问题,并且引起了学界与业界的热切关注。
十多年来,有关精益服务内涵、构成要素及特征的研究层出不穷,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汽车生产车间精益管理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汽车生产车间精益管理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精益生产理论在汽车生产车间管理中的应用【第一章】某汽车企业车间精益生产管理的改进探究绪论【第二章】精益生产理论与工业工程相关理论综述【第三章】案例企业当前车间管理现状【第四章】案例企业车间管理优化方案设计【结论/参考文献】汽车生产车间精益管理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第五章结论与展望5.1 论文主要研究成果本文以精益生产思想为指导,以工业工业为实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查阅各种参考文献,全面多角度理解精益生产的核心与重点,同时借鉴国内外成功实施精益生产的案例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本着低成本,本土化,易推行,形象直观的原则,有重点的选取具有代表意义,能够彻底改观企业局面的方面和环节入手,分步骤,有层次的推进精益生产。
这其中包括对车间工艺程序的优化、流程程序的改进、现场作业环境的改观、标准作业的制订等工作,形成系统性整体的企业车间运作模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员工面貌和环境,并不断持续改进;同时为同行提供可借鉴的模板。
精益生产理论与工业工程是一种完美的结合在指导思想与方法论上,“大道至简”,任何复杂的问题都可以简单化、抽象化,论文写作过程中提炼出的理论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模式,同时也可用于其它方面的研究:市场拓展、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规划、CRM、上游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同时大数据、遗传算法、约束理论、混沌理论等的应用也将进一步丰富精益生产研究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5.2 存在不足由于受限于本人学术水平及工作范围、时间仓促等原因,导致论文写作存在不足。
最初规划的想法和设计有些未能在论文中体现。
主要是针对由于车间设备布局不合理等问题造成的物流量大的现象,本来计划用遗传算法来解决此问题。
由于时间仓促未能将其付诸论文,后续将继续此方面的研究,以弥补该论文存在的缺憾。
致谢感谢孙老师!感谢管工学院全体老师对学生的谆谆教导,论文写作中运用的理论知识很多源于老师的授课知识,同时论文的写作过程也是对事物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思考问题的方式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精益管理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企业生产和管理的理论方法不断进化,精益管理于上世纪90年代应运而生。
近20年的实践证明,企业实施精益管理,能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企业资源,抑弊扬利,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效益。
精益管理产生于企业,也主要应用于企业或服务业。
关键词:企业精益管理
1.精益管理概述
1.1精益管理的内涵
1.1.1精益管理要求企业的各项活动都必须运用“精益思维”(Lean Thinking)。
“精益思维”的核心就是以最小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设备、资金、材料、时间和空间,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为顾客提供新产品和及时的服务。
精益管理就是管理要:“精”——少投入、少消耗资源、少花时间,尤其是要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投入和耗费,高质量。
“益”——多产出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升级的目标。
更加,精益求精。
1.1.2精益管理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企业在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与服务的同时,把浪费降到最低程度。
企业生产活动中的浪费现象很多,常见的有:错误——提供有缺陷的产品或不满意的服务;积压——因无需求造成的积压和多余的
库存;过度加工——实际上不需要的加工和程序;多余搬运——不必要的物品移动;等候——因生产活动的上游不能按时交货或提供服务而等候;多余的运动——人员在工作中不必要的动作;提供顾客并不需要的服务和产品。
努力消除这些浪费现象是精益管理的最重要的内容。
1.2精益管理带给企业的益处
1.2.1对于制造型企业而言,在以下方面已经有无数的实践证明是取得成效的:库存大幅降低,生产周期减短,质量稳定提高,各种资源(能源、空间、材料、人力)等的使用效率提高,各种浪费减少、生产成本下降,企业利润增加。
同时,员工士气、企业文化、领导力、生产技术都在实施中得到提升,最终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1.2.2对于服务型企业而言,提升企业内部流程效率,做到对顾客需求的快速反应,可以缩短从顾客需求产生到实现的过程时间,大大提高了顾客满意度,从而稳定和不断扩展市场占有率。
2.精益管理的发展
2.1管理变革。
100多年来,世界上进行过三次企业管理革命:100年前美国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革命,实现了“正确地做事和做正确的事”的统一;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活动,通过“前端预防、过程控制”开创了质量管理零缺陷时代;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流程再造(BPR)为代表的管理革命,为精益化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思维方法和理念。
流程再造提倡在与流程相关的组织运营过程中,不是考
虑如何把现有的事做得更好,而是决定应该和必须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达到以最快、最好、最省、最简单的方式做最正确的事情,
2.2精益生产。
精益管理(Lean Management)源于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LP—Lean Production)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詹姆斯.P.沃麦克等专家通过“国际汽车计划(IMVP)”对全世界17个国家90多个汽车制造厂的调查和对比分析,认为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方式是最适用于现代制造企业的一种生产组织管理方式。
精益生产方式产生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最早称之为丰田生产方式。
是福特流水线生产发明以来,对流水线生产方式最重大的变革。
消除一切浪费是丰田生产方式的核心思想,在这核心思想的指导下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管理方法,思想与方法在制造过程中的结合与应用,构成了精益生产的生产管理系统。
2.3精益管理。
精益企业的概念始创于丰田公司(Toyota)大野耐一(Taiichi Ohno)实行的即时生产(Just-in-Time,简称JIT)概念,其核心是在企业的生产环节及其它运营活动中彻底消灭浪费现象。
在过去,精益思想往往被理解为简单的消除浪费,表现为许多企业在生产中提倡节约、提高效率、取消库存(JIT)、减少员工、流程再造等。
但是,这仅仅是要求“正确地做事”,是一种片面的、危险的视角。
而现在的精益思想,不仅要关注消除浪费,同时还以创造价值为目标“做正确的事”。
归纳起来,精益思想就是在创造价值的目标下不断地消除浪费。
企业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正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对企业进行精益改革已成为一个发展趋势。
3.我国企业的精益管理推行
3.1推行精益管理模式,对于促进我国企业改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精益管理有利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
一方面精益管理的出发点就是强调顾客确定价值和顾客拉动,而市场经济的基本动力是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粗放型与集约型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形式的浪费,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其次,精益营理有利于企业运行模式的改革。
在国有企业中,浪费现象严重,产品开发周期长,成功率低,生产过程库存过大,物资积压,造成资金沉淀。
运用精益管理方法,将有助于企业改革原有运行模式,消除浪费,使之运转起来。
第三,精益管理有利于企业集团的战略实施,发展企业集团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战略,企业集团往往由处在生产过程上、中、下游的一组企业形成,如果在企业集团中运用精益管理,则使每一个企业之间相互协作关系更和谐、更紧密,使每个企业都减少库存,提高资金效率,社会资源浪费会大大减少。
3.2我国企业对精益管理的运用正处在起步阶段,当前,推行精益管理模式中,需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3.2.1革新观念,树立精益意识。
我国有些企业过分强调扩大生产规模,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时,片面追求高自动化和高生产效率,而不考虑整
个生产过程和需求的均衡性,企业重技术轻管理现象也比较普遍。
革新观念.树立精益意识,企业才能有救地遏制浪费,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增强竞争能力。
3.2.2加强对精益思维的学习和研究。
精益思维是精益管理的核心。
西方国家曾建立示范中心,推广精益管理。
我国许多企业对精益管理比较稻生,政府和掷会应积极引导企业,鼓励企业运用精益管理方法,建立精益企业研究中心和示范中心,举办培训研讨班,灌输精益管理,让企业结合自身情况,按照精益思维原理进行改进和改造活动。
3.2.3推行精益管理模式应循序渐进。
精益管理不是企业管理活动的全部,它应与企业的其它管理活动相协调,同时,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客观环境不一样,企业管理适宜方法也不一致。
精益管理只是生产管理的一种较好模式,具体实施要因地制宜。
只有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精益原则”,这才真正得到了精益管理的精髓。
4.结束语
在实施精益管理过程中,大家发现,其他国内企业以及国外一些企业的成功管理经验,对本企业不一定完全适用,有些企业还出现了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
所以,我们实施精益化管理,切不可简单照搬其他企业或国外成功企业实施精益化的具体做法,而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形成一套系统的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管理流程,并使得各种元素在各流程之间尽可能以最快最协调的形式互为传递,找出企业价
值链所在。
通过流程的优化辅之以信息化的手段提高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满足日益变化的客户需求,才能实现精益化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16th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年
[2]金矿:精益管理挖掘利润————精益思想丛书.伯乐(法).赵克强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06月[3]精益管理50问.唐昕.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年09月
[4]丰田汽车案例——精益制造的14项管理原则.杰弗里·莱克(美).李芳龄译.中国财经出版社.2004年11月[5]精益之道.德鲁(美)等著,吕奕欣,张素华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01月
[6]精益思想.(美)沃麦克(Womack,J.P.),(英)琼斯(Jones,D.T.)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05月[7]丰田精益生产方式.(美)沃麦克等著,沈希瑾等译.中信出版社,2008年0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