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热熨 PPT

合集下载

中药热熨敷技术ppt课件

中药热熨敷技术ppt课件

• 1.热敷的部位主要是项背、四肢和腰部。 • 2.毛巾必须折叠平整,这样不易烫伤皮肤,并可使热量均匀传递。 • 3.热敷时可隔着毛巾使用拍法,但切勿在热敷时或刚热敷后使用
其他手法,否则容易破皮。 • 4.热敷的温度应以病人能忍受为度,要避免发生烫伤。对皮肤感
觉迟钝的病人尤需注意。
8
(三)胃痞及胃脘痛(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 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
西医学的急性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病证属脾胃虚寒、肝气 犯胃、瘀血停胃、饮食伤胃证型。 【治则治法】温胃散寒、化瘀通络、行气止痛。 【熨敷验方】 香子散包 组成:白芥子、莱菔子、菟丝子、橘核、荔枝核、紫苏子、 山楂子、香附子、陈皮、佛手、肉豆蔻、吴茱萸、半夏、蒲黄、当归等。 用法:将上述药物混合后装入香子散布包中用微波炉加热1min 左右后局部热熨胃脘部,一次30min,冷即微波炉加热再用。
中药热熨敷技术
1
定义
• 中药热熨敷技术是将中药加热后,热熨患处,借助药性及温度等 物理作用,使气血流通,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本法通过药 性和温度作用,使腠理开阖、气血通调,散热(或散寒)止痛, 祛风除湿,达到治疗效果。主要用于各种软组织损伤、疼痛及各 种关节炎的治疗。
2
一、基本操作方法
• 热熨必须在伤后2天后方可使用,情况严重者至少在5天后方可使 用。 热熨法技术的常用方法有“干、湿”两种:
4
2.湿热熨法。
• 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方剂,将中草药置于布袋内,放入锅中加热 煮沸或蒸20余分钟。把两块小毛巾、纱布趁热浸在药液内,轮流 取出并拧半干,用自己的手腕掌侧测试其温度是否适当(必须不 烫时才能敷于患部),上面再盖以棉垫,以免热气散失,大约每 5分钟更换一次,总计20~30分钟。每日可敷3~4次。亦可将药 袋从锅中取出,滤水片刻,然后将药袋放在治疗的部位上。

中药热熨ppt课件

中药热熨ppt课件

• 5.根据病情需要,选取舒适治疗体位。治疗头面、颈、 肩部,可取端坐位;治疗胸腹部位,可取仰卧位;治疗颈 、背、腰、臀部位可取俯卧位。
精选ppt
19
注意事项
• 5.根据病情需要,选取舒适治疗体位。治疗头面、颈、 肩部,可取端坐位;治疗胸腹部位,可取仰卧位;治疗颈 、背、腰、臀部位可取俯卧位。
• 6.操作过程中,医生要经常检查熨物的温度是否适宜, 熨包是否破漏,病人的皮肤有否烫伤、擦伤等,并询问病 人是否有头痛、头晕、恶心、心悸、心慌等感觉,如有不 良反应,应立即停止治疗。
• 调经热熨方(《中医外治方类编》) 当归30g,川芎15g, 白芍9g,五灵脂9g,元胡(醋浸)9g,肉苁蓉9g,苍术9g, 白术9g,乌药9g,小茴香9g,陈皮9g,半夏9g,白芷9g ,柴胡6g,黄连、吴茱萸(炒)各3g。月经先期加黄芩、丹 参、地骨皮各6g;后期加肉桂、干姜、艾叶各6g;干血痨 加桃仁、红花、大黄、生姜、大枣(血瘕再加马鞭草)各6g 。上药烘干,研为细末,过筛,装瓶备用。临证取药粉适 量,用醋或酒调成膏,纱布包裹,敷于神阙、丹田穴,外 敷塑料薄膜,纱布,胶布固定,再加热熨,1次30分钟, 每日2~3次。功能活血调经。主治各型月经不调。
• 2.蒸饼热熨方(《实用中医外科学》 蒸饼数块,密陀僧 6g,将面粉做成蒸饼(约O.3cm厚),趁热将饼劈开成2片 ,每片放入密陀僧6g,就热急夹于两腋下,略卧片刻,药 饼冷了再弄热,再夹腋下,连续3~4次,弃去,隔日再用 上法治疗1次,为1疗程。功能燥湿辟秽。主治狐臭。
精选ppt
14
• 月经不调
2
操作方法
• 本法操作简单,取材方便,费用低廉,安全无痛苦,是值 得推广的外治方法。
• 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和适当的辅料,经过加 热处理后敷于患部或腧穴。

中药热熨敷技术ppt课件

中药热熨敷技术ppt课件
• 【治则治法】温经散寒,祛邪通络。 • 【熨敷验方】 • 1.历节痛风熨方 • 组成:炭灰2500g、蚯蚓粪500g,红花20g、醋适量。 • 用法:共入锅内炒烫,装入布袋,置于患处,上加热水袋保持温度。 • 2.熨烙当归散 • 组成:防风30g、当归30g、藁本30g、独活30g、荆芥30g、顽荆叶30g。 • 用法:研粗末,加上粗盐120g,慢火炒热,装入布袋,置于患处。
2.湿热熨法。
• 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方剂,将中草药置于布袋内,放入锅中加热 煮沸或蒸20余分钟。把两块小毛巾、纱布趁热浸在药液内,轮流 取出并拧半干,用自己的手腕掌侧测试其温度是否适当(必须不 烫时才能敷于患部),上面再盖以棉垫,以免热气散失,大约每 5分钟更换一次,总计20~30分钟。每日可敷3~4次。亦可将药 袋从锅中取出,滤水片刻,然后将药袋放在治疗的部位上。
四、注意事项
• 1.热敷的部位主要是项背、四肢和腰部。 • 2.毛巾必须折叠平整,这样不易烫伤皮肤,并可使热量均匀传递。 • 3.热敷时可隔着毛巾使用拍法,但切勿在热敷时或刚热敷后使用
其他手法,否则容易破皮。 • 4.热敷的温度应以病人能忍受为度,要避免发生烫伤。对皮肤感
觉迟钝的病人尤需注意。
THANK YOU
温奶器加热后倒到纱布上,再用TDP神灯照射患处。每次约30min,一天一次、 一周为一疗程。
药酒
三、禁忌症
• 1.局部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或有较严重的皮肤病者。 • 2.颜面五官部位慎用。 • 3.孕妇腹部、腰骶部以及某些可促进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
三阴交等,应禁止中药熨敷,有些.糖尿病、血液病、发热、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 5.艾滋病、结核病或其它传染病者慎用。 • 6.肢体感觉障碍(例如部分糖尿病人)者慎用。

中药熨烫ppt课件

中药熨烫ppt课件
历史
中药熨烫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人们已经 认识到中药熨烫对于治疗多种疾病具有显著效果,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原理与作用
原理
中药熨烫通过温热刺激和药物渗透作 用,促进人体气血流通,舒缓肌肉紧 张和疼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作用
中药熨烫具有温经通络、活血化瘀、 散寒除湿、舒缓肌肉等多种作用,对 于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僵硬、促进血 液循环等具有良好效果。
加强临床实践与科研结合
鼓励更多的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开展中药熨烫的 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为其推广应用提供更加有 力的支持。
拓展中药熨烫的应用领域
除了在慢性疼痛疾病和急性疼痛中应用外,未来 可以尝试将中药熨烫拓展至其他领域,如康复医 学、老年护理等。
提高公众对中药熨烫的认知度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中药熨烫的知识和作用,提高 公众对其认知度和接受度,为中药熨烫的普及和 应用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THANKS
[ 感谢观看 ]
03
用毛巾蘸取中药,熨烫 患处,每次熨烫15-20 分钟。
04
熨烫过程中,根据需要 补充热水,保持中药温 度。
注意事项与禁忌
01
02
03
04
熨烫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 皮肤。
熨烫过程中要注意保暖,避免 受寒。
孕妇、皮肤破损、炎症等患者 不宜进行中药熨烫。
中药熨烫不能替代其他治疗方 式,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生
结合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将中药熨烫与其他疗法结合使用,以增强治疗效果。例如,在中药熨烫的同时进行艾灸或拔 罐,可以更好地缓解疼痛和促进血液循环。但需注意,不同疗法结合使用时需谨慎操作,避免不良反应和相互作 用。
CHAPTER 0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胃下垂 • 升胃饼(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8):8) 蓖麻子仁lOg,
升麻粉2g,蓖麻子仁捣烂如泥,拌入升麻粉,制成直径 2cm、厚lcm圆药饼。剃去患者百会穴周围2cm内头发 ,敷以升胃饼并加以固定。患者仰卧,放松裤带,用灌 有80℃热水的瓶子熨烫升胃饼30分钟,每日3次。每块 药饼连用5天,10天为1疗程。功能补气升提。主治胃 下垂。
• 冻疮 •解冻祛疮液(《偏方大全》) 陈醋250m],将醋煮热,用纱 布蘸取醋液,乘热敷于患处。每日3次,连用1周。功能温 经散寒。主治冻疮。
• 丹毒 •乳没醋调散(《偏方大全》) 乳香末6g,没药末6g,淀粉 60g,米醋250mi。将米醋放入砂锅内煮沸,下乳没药末搅 匀,随搅随下淀粉,待成糊状后倒在牛皮纸上涂抹,厚度 约1.5cm,面积要大于患部,趁热敷于病变部位,然后用 纱布包扎固定。功能清热解毒活血。主治丹毒。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Hale Waihona Puke • 腹痛• 1.腹痛热熨方I(《中医内科急症证治》) 食盐1000g, 或麸皮250g,或姜渣500g,任选一种放锅内炒热,布 包,遍熨腹部。一般先由上而下,由右至左,冷则易 之。功能温经通络。主治寒性腹痛。
• 2.腹痛热熨方Ⅱ(《中医内科急症证治》) 莱菔子(打 碎)120g,生姜(切碎)60g、葱连根须(切碎)500g,白 酒1杯,上药放锅内炒热,布包,遍熨腹部。一般先由 上而下,由右至左,冷则易之。功能理气止痛。主治 气滞腹痛。
• 面神经炎 • 面痛热熨方(《中医外治法集要》) 生乌头(川乌、草乌均
可)、生南星、生白附子各等份,上药共研细末,过筛, 每30g药粉用大葱50g,鲜生姜15g捣如泥,纱布包好蒸 热。熨阿是穴和患病神经走向有关的腧穴,每日2~3次 ,每次20~25分钟。功能散寒通络止痛。主治寒瘀阻滞 型三叉神经痛。
痛经
•痛经热熨方(《内病外治》) 食盐、葱白各250g,生姜125g ,上药共炒热,装布袋熨下腹部,药凉后可再炒热再熨,1 日数次,每次30分钟。功能温经止痛。主治虚寒型痛经。
• 牙痛
•牙痛热熨方(经验方) 独头蒜3枚,将蒜去皮,放火上煨热, 趁热切开贴敷患牙,蒜凉即换。功能解毒止痛。主治风寒牙 痛。
• 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和适当的辅料,经过加 热处理后敷于患部或腧穴。
• 适应症
• 1.有效改善各种风寒湿型筋骨痹痛、跌打损伤、腹胀 痛等症。
• 2.通过运用温中止呕、散寒止痛、助阳止泻等。。
• 禁忌症
• 忌用于热性病、高热、神昏、出血性疾病、皮肤破损 处、身体大血管处、局部无知觉处及一切炎症部位、 腹部有性质不明包块等
物品准备
• 治疗盘:四子散热熨包、微波炉、弯盘、快速手消剂等。
操作程序
• 1.核对医嘱及患者信息,做好评估。 • 2.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携至床旁,再次核对。 • 3、取合适体位,暴露药熨部位。 • 4、药熨:将四子散热熨包装入自置小布袋内,扎紧袋口
,放入微波炉中,用高火加热2分钟。取出待温度适宜, 患者采取仰卧位,置于患者相应部位或穴位热熨,每次热 熨20-30分钟,可重复使用。 • 5、观察:随时询问患者感受,观察患者对热感应及局部 皮肤情况。
注意事项
• 1.热熨法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寒证,故各种原因所致的高 热、急性炎症等实热证均属禁忌。
• 2.癌肿、局部 • 皮肤溃烂、急性出血性疾病,以及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均
禁用本法。 • 3.寒冷季节作热熨治疗时,应注意室内温度,预防受冷
感冒。 • 4.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病人,应当逐渐加温,剧热
易致病情恶化。 • 5.根据病情需要,选取舒适治疗体位。治疗头面、颈、
中药热熨
热熨法
• 热熨法是采用药物和适当的辅料经过加热处理后 ,敷于患部或腧穴的一种治疗方法。本法是中医 独特、有效的外治法之一。它可借助温热之力, 将药性由表达里,通过皮毛腠理,循经运行,内 达脏腑,疏通经络,温中散寒,畅通气机,镇痛 消肿,调整脏腑阴阳,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操作方法
• 本法操作简单,取材方便,费用低廉,安全无痛苦,是值 得推广的外治方法。
• 3.腹痛热熨方Ⅲ(《中医外治法类编》) 川椒30g,乌 梅30g,上药炒熨痛处并热敷脐部。功能理气散寒止痛 。主治虫积腹痛。
• 胁痛
• 1.胁痛热熨方I(《中国民间疗法》) 青皮适量,打碎, 拌醋炒烫,装入布袋,热烫胁痛处。冷则更换,每日2 次,每次30分钟。功能理气止痛。主治胁下瘀积所致的 疼痛。
• 硬皮病 • 楝子花椒热熨方(《实用中医外科学》) 川楝子60g,花
椒30g,上药食盐炒后布包,趁热熨患处,每日2~3次 ,10日为1疗程。功能温经散寒通络。主治硬皮病。
•闭经
•通经热熨方(《中医外治方药手册》) 益母草120g,加水 1000ml,煎水先温洗小腹,再取蚕砂适量炒热,布包熨小腹 。功能活血通经。主治各型闭经。
• 6、整理:擦净局部皮肤,协助安置体位,整理床单,清 理用物
• 7、记录:详细记录实施药熨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主治病症
• 胃脘痛 • 胃痛热熨方(《中国民间疗法》) 连须葱头30g,生姜
15g,将上二味共捣烂炒烫,装入布袋,热熨胃脘部, 药袋冷则更换,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或以疼痛缓解 为度。功能温胃散寒。主治寒性胃痛。
肩部,可取端坐位;治疗胸腹部位,可取仰卧位;治疗颈 、背、腰、臀部位可取俯卧位。
注意事项
• 5.根据病情需要,选取舒适治疗体位。治疗头面、颈、 肩部,可取端坐位;治疗胸腹部位,可取仰卧位;治疗颈 、背、腰、臀部位可取俯卧位。
• 2.胁痛热熨方Ⅱ(经验方) 枳壳、小茴香、青盐,将枳 壳、小茴香打碎,加入青盐炒烫,装入布袋。热烫痛处 ,冷则更换。每日2次,每次30分种。功能疏肝理气。 主治胁下痞满疼痛。
• 3.胁痛壶熨方(《中国民间疗法》) 芒硝6g,阿魏1g, 麝香1g,上药研极细末,铺于痛处,周围以面粉糊围住 ,以防药气走散,上盖青布1张,随即用熨斗熨烫,使 药气透入腹内。每日1次,每次熨烫2小时左右。功能理 气散结。主治胁下痞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