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故事

合集下载

艾灸故事

艾灸故事

中医有三宝,称之为“一根针、一碗汤、一柱灸”,艾灸疗法为三宝之一。

中医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告诉我们“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记载“针之不及,药之不到,必须灸之”。

在古代,许多精通方药和针灸的医学大家在实际治疗中都偏爱灸法,被誉为神医的华佗在给患者治疗疾病时亦多采用灸法,他一般选用一两个穴位,每个穴位灸七八个艾炷,就能使病痊愈。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艾灸亦在运用中发展、沉淀、绽放。

艾灸已经走向世界。

关于艾灸都有哪些艾灸故事艾灸故事一:艾灸虽好病入膏肓不可灸故事时间:春秋时期;故事主人公:晋景公《左传》载,鲁成公十年,公元前581年,晋景公患重病,求医于秦,秦伯遣精于针灸术的太医医缓前往。

医缓诊后说“疾不可为也,病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治焉”。

此“攻之不可”的“攻”字,即指当时的灸法。

什么意思呢?用现在的白话翻译就是:晋国的晋景公患了重病,听说秦国的医生医术好,便派人到秦国去求医,秦国派了一位名叫医缓的名医去替他诊疗。

据说医缓即将到晋国之前,晋景公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他的病变成了两个小孩,两个小孩在那里商量着,一个说:“来的那个人是个名医,一定会伤害我们的,我们应该往哪里逃呢?”另一个说:“别怕,我们逃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那个地方,看他能拿我们怎么办。

”医缓到了晋国,诊断了一番后说道:“你这个病没有办法治疗了。

你的病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这个地方靠近心脏,又不能艾灸,针刺又刺不到,服药也无济于事,没法治了呀!”后来晋景公果然不治身亡。

现代医学研究亦认为,心脏的区域禁灸。

艾灸故事二:鲍仙姑施灸治病还美颜故事时间:晋朝;故事主人公:葛洪之妻鲍姑葛洪祖师是道教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位医学家,他留下的《肘后备急方》更成为当今人们用以治疗疟疾的典籍之源。

但很少有人知道,葛洪其实并不是独自修道,他的妻子不但是一位同道修行者,更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医学家。

葛洪之妻姓鲍,民间多称鲍姑或鲍仙姑。

艾灸养生小故事

艾灸养生小故事

木耳长了可以随时摘棹,但人体长了肿 瘤,就不可以随便把它切掉,即使在无奈的 情况下摘了,但它还是容易长出新的肿瘤,这 就是一旦发生癌症的人容易复发及转移的原 因;木头可以拿到太阳底下晒,我们的器官 可以拿到太阳底下暴晒吗?当然不可以,此 时就需要用到中医的温热疗法来解决人体湿 的问题,而艾灸疗法是最好的温热疗法,可 以帮我们把湿气排掉,可以改变我们的湿性 体质,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
4、水果篮的故事 (子宫癌的发展过程及湿气对人体危害)
湿气是往下的,就像水是往下流的道理一 样;当人体湿气很重的时候湿气也同样会往下 流,流就会流到我们的骨盆我们的骨盆就像一 个水果篮刚好把这些水给兜住了,而我们的"水 果篮"。里有什么东西呢?一个梨两个苹果;梨 就是我们的子宫,苹果就是我们的卵巢,试想 下,我们把这一个梨两个苹果泡在水里一天, 能不能吃?
5、雨天的故事(湿症的表现)
想象一下下雨天你被雨淋湿的了,湿嗒嗒的衣 服穿在身上有什么感觉?首先会觉得很冷,当人 体有湿气时也会表现出怕冷,手脚冰冷等症状; 湿衣服穿在身上感觉非常沉重、黏糊糊的;如果 人体有湿气会觉得身体很沉重,没精神,容易困; 走路,逛街,经常觉得两腿发沉,胀;只要能坐 的绝不愿站着,能躺的不愿坐着,经常是把两手 撑着头;如果湿衣服穿在身上,总是会感觉不够 清爽,特别是下半身总感觉粘乎乎的不舒服;湿 衣服穿在身上还会有什么感觉呢?
水是往下流的,湿气流到了头部会头重头胀;流到 脸部会脸肿眼肿,流到舌头会舌胎厚有齿印,甚至流 口水,流到了背上会感觉肩、背很沉很重很紧,甚至 长湿疹,流到脾胃大便会不成形、拉稀、便秘,流到 了子宫,白带会增多,有异味,月经推迟,有血块, 甚至下不来,时间长了甚至会导致肿瘤的产生;流到 了脚上脚会肿胀、长水泡、香港脚等。衣服湿了,我 们一定会脱下来洗好后,先拧干,再拿到太阳底下晒; 拧干衣服就像在美容院里做刮痧、拔罐是没办法完全 把水拧干的,晒的动作就是相当于对身体使用温热疗 法,而艾灸疗法就是最好的温热疗法,是祛湿最好的 中医物理疗法。

艾灸小故事

艾灸小故事

经典艾灸小故事故事一:相传日本德川幕府时代江户有一老寿星名万兵卫虚度174岁,其妻173岁,其子153岁,其孙105岁,个个精神矍铄,健步如飞。

问其长生之术,答曰:祖传每月初八连续灸足三里穴,始终不渝,仅此而已。

在气候寒冷的日本北部,人人都喜欢灸足三里作为补身长寿之术,有“勿以不灸足三里者为伍”和“不灸足三里勿作旅人”的说法。

其实灸法乃由我国所传,早在唐代名医孙思邈提出:“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其本人经常灸足三里,活至102岁,这正是古代养生家所推崇的疤痕灸,使灸疤延久不癒,可以保健延年。

故事二:日本《帝国文库》中有一段记载,说元保十五年九月十一日,永代桥的换架竣工仪式上,要推举几位长寿老人从桥上走过,最先走过的是三河水泉村平民百姓满平和其一家三代的六位长寿老人。

其中满平242岁,满平妻221岁,满平子万吉196岁,万吉之妻193岁,满平孙万藏151岁,万藏之妻138岁。

人们自然十分惊异,纷纷询问“汝家有何术?能长生者若是耶?”满平笑而答曰:“唯有祖传三里灸耳。

”三里灸,是艾灸的一种,指“足三里穴位”,据记载这种方法是唐代我国著名文化使者鉴真大师东渡后传给日本人的。

故事三: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千家万户裹粽子,划龙舟,屋檐房门还插艾驱邪。

南朝梁农懔在《荆楚岁记》中记载:“端午采艾,悬门户上,以攘毒气。

”其实,艾并不能斩妖驱魔,但艾可入药。

据史书记载,公园1260年冬,元代征南元帅忒木儿统领十万大军,在扬州城外安营扎寨,犒劳三军,准一举夺下扬州府,请功进爵。

不料,突然患病。

初起仅是消化不良,腹痛便稀,渐至足胫冷若冰霜,麻木不仁,步履艰难,终于下肢完全不能活动,卧床不起。

主帅病倒,帐下群龙无首,军情危急。

一日,忽见随征文官罗谦甫拜谒元帅。

罗乃金元四大医家之一东垣老人李杲的得意门生,曾随师学医10余年。

罗谦甫为忒木儿行切脉望诊,道:“大帅年高气弱,多年疆场征战,朝暮行寒,加之饮食失节,多饮乳酪,履于卑温,阳不能外固,由是清湿袭虚,病起于下,系寒湿相合而病。

艾灸故事摘录

艾灸故事摘录

艾灸故事摘录“艾草”是如何被发现,它的称谓又是从何而来?由于年代久远,准确的源头已经无法考证。

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民间传说与趣闻里发现一些艾草的历史痕迹。

例如,我们可以从一个未曾尝试的角度,一个全新的视野——神魔小说《封神榜》中解读“艾”的世界。

据传3000多年前,武王伐纣,战争激烈。

正值伏天,武王部下大批军士不幸感染痢疾,死亡不计其数。

武王无奈,只好停止行军,扎营山野。

山野蚊子甚多,士兵们只好大量焚烧一种无名野草来驱蚊度日。

武王身边有一位名医,姓萧名艾,字艾蒿。

此公夜以继日奔波于军营内外指挥军士采药熬汤医救病员,偏偏忘记了自我保护,终至病魔缠身,泻痢多日后病倒于营帐之内。

武王见状,痛哭失声,姜子牙等众将也都心烦如焚。

萧艾见大家慌张,又念及各营将士病情危急,咬紧牙关带病出诊。

他在慌乱之间未穿好衣裳鞋袜就下榻走出军营,谁知一脚踩着了驱蚊的野草火堆,顿感一阵钻心之痛。

萧艾急忙后退,却被自己的鞋子绊了一脚,仰面朝天倒翻在火堆上,忍痛打了个滚才爬起来。

他不顾自身的烧伤,匆匆穿上衣物就走。

萧艾走了好几道连营之后,渐渐觉得身子舒适起来,肚子不痛了,肠子不鸣了,也没有内急的感觉了。

真奇怪,他只顾医救别人,自己根本没服过药,大病怎么会不治而愈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难道是那野草之火治好的?他回到营帐内,除下衣物认真检查自己的烧伤。

只见足部烫起了3个大泡(即解溪、内庭、公孙三穴),小腿前外侧1个泡(即足三里穴)、上腹部3个泡(即中脘穴和左右两个天枢穴)、骶部1个泡(大肠俞穴)、背部1个泡(即脾俞穴)。

目睹如此多伤痕,他突发奇想,这也许正是一种绝妙的疗法。

于是他暗暗记下烫泡的位置,然后奔走各营,用无名野草点火烧病号的相应位置。

病号们见萧艾行为怪异,以为他急出精神病来了,胆小的纷纷逃避。

过了一夜,奇迹出现了,凡被萧艾烧伤皮肤的病号都好了起来。

于是全军上下依法而行,不到3天,全体将士病愈,军心大振。

武王大喜道:“萧艾拯救全军,功德大焉。

【资料】经典艾灸小故事

【资料】经典艾灸小故事

经典艾灸小故事【篇一:经典艾灸小故事】艾灸养生------ “艾”护生命 “灸 ”出健康经典艾灸小故事故事一:南宋绍兴年间,有一个叫王超的军人,退役后遁入江湖做 了江洋大盗,无恶不作。

他年轻时曾经遇到一个得道的异人,传授给他一套 “黄白住世之法 ”。

王超按照这套方法修炼,年过九十还精神饱满,肌肤腴润,健步如飞⋯ ⋯ 后来犯案被抓,判了死刑。

临刑 前,监官问他:你这么高的年龄,还有这么好的身体,有什么养生秘术吗?王超回答说:秘术我没有,只是年轻时师傅教我在每年的夏秋之交,在小腹部的关元穴,用艾条施灸千炷。

久而久之,冬天 不怕冷,夏天不怕热,几日不吃饭也不觉得饿,脐下总是像有一团火那样温暖。

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土成砖,木成炭,千年不朽, 皆火之力啊。

王超被处死后,刑官让人将他的腹暖之处剖开,看见 一块非肉非骨之物,凝然如石,这就是长期用艾火灸出来的。

故事二:相传日本德川幕府时代江户有一老寿星名万兵卫虚度 174 岁,其妻 173 ,其子 153岁,其孙105岁,个个精神矍铄,健步如 飞。

问其长生之术,答曰:祖传每月初八连续灸足三里穴,始终不渝,仅此而已。

在气候寒冷的日本北部,人人都喜欢灸足三里作为 补身长寿之术,有 “勿以不灸足三里者为伍 ”和“不灸足三里勿作旅人 ” 的说法。

其实此灸法乃由我国所传,早在唐代名医孙思邈提出: “若 要安,三里常不干 ”,其本人经常灸足三里,活至 102岁,这正是古 代养生家所推崇的疤痕灸,使灸疤延久不愈,可以保健延年。

艾灸是中国人最好的养生方法艾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文化瑰宝,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广泛流行。

在中国古代,艾灸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

艾灸疗法操作简单,安 全有效,无毒无副作用,即使是不懂医术的普通老百姓,也可以通 过简单学习,快速掌握操作方法,从而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

因 此,艾灸自古以来就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 “家有三年艾,郎中 不用来 ”的谚语流传至今。

艾灸故事

艾灸故事

关于艾灸的小故事两个有趣的艾灸小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由此可知艾灸对健康是非常有好处的。

故事一:南宋绍兴年间,有一个叫王超的军人,退役后遁入江湖做了江洋大盗,无恶不作。

他年轻时曾经遇到一个得道的异人,传授给他一套“黄白住世之法”。

王超按照这套方法修炼,年过九十还精神饱满,肌肤腴润,健步如飞……后来犯案被抓,判了死刑。

临刑前,监官问他:你这么高的年龄,还有这么好的身体,有什么养生秘术吗?王超回答说:秘术我没有,只是年轻时师傅教我在每年的夏秋之交,在小腹部的关元穴,用艾条施灸千炷。

久而久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几日不吃饭也不觉得饿,脐下总是像有一团火那样温暖。

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土成砖,木成炭,千年不朽,皆火之力啊。

王超被处死后,刑官让人将他的腹暖之处剖开,看见一块非肉非骨之物,凝然如石,这就是长期用艾火灸出来的。

故事二:相传日本德川幕府时代江户有一老寿星名万兵卫虚度174岁,其妻173,其子153岁,其孙105岁,个个精神矍铄,健步如飞。

问其长生之术,答曰:祖传每月初八连续灸足三里穴,始终不渝,仅此而已。

在气候寒冷的日本北部,人人都喜欢灸足三里作为补身长寿之术,有“勿以不灸足三里者为伍”和“不灸足三里勿作旅人”的说法。

其实此灸法乃由我国所传,早在唐代名医孙思邈提出:“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其本人经常灸足三里,活至102岁,这正是古代养生家所推崇的疤痕灸,使灸疤延久不愈,可以保健延年艾草也叫医草、灸草,素有百草之王的称谓。

《本草纲目》: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

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

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

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由于艾草在灸疗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灸疗也被专称为“艾灸”。

韩国习俗里,五月端午节喝艾草汁的话,可以健胃整肠,一整年消化吸收良好,也不会中暑。

艾草米糕可以帮助消化,因为碱性的艾草可以中和酸性的米饭。

艾灸的历史

艾灸的历史

艾灸的历史艾,古时又称艾草、冰台、医草、艾蓬、香艾、灸草、蕲艾、黄草、艾蒿等名称。

《博物志》言削冰令圆,举而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

则艾名冰台。

意指将冰块做成凸镜可于日光下聚光取火,艾承其下,故艾名“冰台”;医家用其灸百病,故又曰“灸草”。

艾是我国劳动人民认识和使用最早的植物,收载我国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6世纪)约500年间的诗歌总集的《诗经》中就记载有艾,《诗经》“王风·采葛”条载:“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其后,由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约公元前340年至公元前278年)撰写的长诗《离骚》中也提到艾,云“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说明艾在公元前就已经普遍应用了,而且是以医药用途为主的。

《庄子》也有“越人熏之以艾”的记载。

艾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自然生长于山野之中,我国各地均有生长,以湖北蕲州产的艾为最佳,叶厚绒多,疗效亦佳,故以蕲州艾为著名。

艾在春季抽茎生长,茎高60-120厘米,叶形为羽状深裂,叶片尖端有不规则的粗锯齿,表面灰绿色,有白色毛绒,质柔软,折断为白色,秋季在茎梢上开淡褐色的花,有圆筒状的花冠,其中排列着小头状花序。

艾叶有芳香性气味,在农历的4-5月间,当叶盛花未开时采收。

采收时将艾叶摘下或连枝割下,晒干或阴干后,置于石臼或其它器械中,反复捣碎,使之细碎如棉絮状,筛去灰尘、粗梗及杂质,留下的柔软纯艾纤维,即成柔软如棉的艾绒,其色淡灰黄,干燥易燃为佳。

《本草纲目》中说:“拣去净叶,扬去尘屑,入石臼内,木杵捣熟,箩去渣滓,去白者再捣,至柔烂如绵为度。

用时焙躁,则灸火得力。

”艾绒质量的好坏,对施灸的效果也有影响,艾绒质量好,无杂质而干燥,存放久的效力高,疗效好,反之则差。

劣质艾绒,燃烧时火力暴燥,易使病人感觉灼痛,难以忍受,且因杂质较多,燃烧时常有爆裂的流弊。

在《孟子—离娄篇》中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说明古人对艾的选择已有相当丰富的经验。

关于艾草的故事

关于艾草的故事

关于艾草的故事
艾草,又称苍耳、艾叶,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的故事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中国商周时期。

据传说,商朝时期的医神华佗曾发明艾灸疗法,而艾草正是艾灸的主要材料。

在那个时代,艾灸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风湿、消化不良、妇科疾病等。

在中国的农村地区,人们常常会将艾草晒干后放在枕头下,认为它具有祛湿、驱蚊的作用;还有人会将艾草煮水后用来洗澡,称之为艾蒸浴。

除了医疗用途,艾草还有一些文化意义。

在中国的端午节,人们会用艾草包裹糯米,制成粽子,据说可以驱邪消病。

此外,在中国的道教和民间信仰中,艾草被视为神秘的药物,能够驱邪、护体、延年益寿等。

总的来说,艾草在中国文化中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一种中药材,更是中国传统医学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1 -。

单桂敏:我的艾灸故事(1~6全)

单桂敏:我的艾灸故事(1~6全)

单桂敏:我的艾灸故事(1~6全)我的艾灸故事(1)初识艾灸这几天我在北京听到问的我最多的当属于您是什么时候知道艾灸的,你怎么会知道艾灸可以治疗疾病?我是老三届的知情,六八年下乡,70年三月份到大队当赤脚医生,因为我是我们大队最年轻的医生,所以到外面望诊,打针,就是我跑腿的比较多一些。

记得当时有一个和我年龄近似的孙某,常常来到卫生所找我给她妈妈打肌肉针,我就喜欢临近中午的时候去给她妈妈打针,这样可以蹭一顿她家的饭吃。

因为当时感觉我们青年点的饭实在是不好吃高粱米饭常常是夹生的,记得因此而常常胃痛。

有时候到了孙家,就看到孙奶奶自己在艾灸,但是当时我不懂艾灸,就会问孙某:“奶奶在干什么?”“不知道,就整天看着她有时间就在南屋烟熏火燎的,神神秘秘的,奶奶说在治病。

”我这个人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毛病,于是我到南屋问奶奶:“奶奶您在干什么?”奶奶说:“我在治病,我用艾灸熏烤断断续续有近一年了,这一年来的时间里,我很少吃药和打针了,感觉身体强壮了很多。

你来到卫生所以后是不是没来给我打过针?”于是我就问奶奶:“您怎么知道的这个艾草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治疗疾病呢?”奶奶说:“老辈就知道这个方法可以治病,我也是听说的就试试,还真的好用﹍﹍”这时候我就看到奶奶用一个咱家捞饺子用的漏勺,里面放上奶奶自己加工的艾绒,上面扣了一个小碗,就看到有很多烟雾从漏勺的下面小眼里面冒出来,奶奶在用漏勺大面积地艾灸肚子。

当时奶奶也并不懂穴位。

我更是什么都不懂,就看到在奶奶施灸的边上放着很多她自己做的艾绒,于是我问孙某:“这些东西是从哪里买的?”孙某告诉我,“这些东西不是买的,是奶奶自己做的,奶奶有时间就会把艾叶采集下来,晾干,然后用石杵捣碎,用筛子箩一下在继续用石杵捣,有时候奶奶也会用自家的捣蒜缸捣。

”这时候我看到奶奶面前的艾绒加工的并不是细腻,里面还有一些没有捣碎的艾叶,照我们现在市面上看到的加工的艾绒差了很多。

看到这些,当时我就有一种想试试的想法。

灸长强会阴案例

灸长强会阴案例

灸长强会阴案例艾灸长强、会阴治愈30年失眠症;76岁老妈妈回春再长出黑头发!这是一个我们亲眼见证的真实故事。

去年秋冬,我们回到广州,听老同事说,他们争相传阅一本关于艾灸保健的养生书,弄得家家青烟缭绕,艾香弥漫。

于是追问:失眠有得治吗?责任编辑颜展敏肯定地说:“有!”她说到做到,不仅送我们一本《艾灸养生书》,还不辞劳苦配上一只窄底宽口的高腰陶瓷杯,杯底钻了一个小孔,她特别说明:“这是透气孔,用它来灸,这是最传统最有效的灸器。

”我们拿着这份礼物,首先想到年届76岁的母亲。

母亲患失眠,至少30年了,她的失眠称得上“顽固不化”。

多年来,她用过无数的中药、西药,家里房间、客厅的桌面、抽屉都是治失眠的药。

从前的中药我们早记不起了,近年用的中成药、西药、保健品,我们还记得一些,有“佐匹克隆片”“安定”、“晚安胶囊”、“安立梦”、“康梦”、“睡眠密码”等等。

这堆药她得天天换着吃,因为哪一种都有失效的可能。

为了治疗失眠,母亲还买过昂贵的高频电位仪,磁疗枕,起初有效,两三个月后又失效。

印象中,母亲的全部聪明才智都用来对付失眠了,即便这样,还是收效甚微,渐渐地,她的黑发参参差差地转白,刘海一排几乎全白了。

母亲除了吃失眠药,还常常吃各种消炎药,体质差,肾气弱,夜尿频多。

我们翻开书,书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在日常艾灸养生中,活用‘无病长寿艾灸139要穴和其他12保健穴’,依据各自体质选择合适穴位……可能自力达成身心健康和退治各种疾病。

”这139要穴包括了长强穴和会阴穴。

长强、会阴要坐熏才能灸到,一旦坐熏,艾灸的穴位可及会阴、肛门、长强、会阳等,可以回阳、醒神、健肾。

书上说这个部位最难灸。

我们就不信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不就是上厕所那样的坐姿吗?大年三十,吃完团年饭,我们打车到中山五路的健民药店,买了一张像轮椅那样的硬塑座厕椅送给母亲。

我们急不可耐地把一截艾条烧着,用铁枝插好放在一只铁盒里,再置入座厕的胶桶内,让母亲将裤子退下半截,围上毛巾被坐上去,就这么坐着看电视嗑瓜子聊天。

艾叶故事: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艾叶故事: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艾叶故事: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艾叶不仅有很好的药用价值而且还具有避邪气作用,在我国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门前都有“插青”的民俗。

所谓“插青”就是在门前挂上艾叶或石菖蒲。

关于挂“插青”来历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据说在唐朝末年,有一个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名叫黄巢,官兵听到这个名字都会害怕。

有一次,黄巢率领军队打到河南邓州城。

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地形,他乔装扮成老百姓去察看地形。

这时,迎面走来了一个农村妇女手拉着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怀里却抱着一个五六岁的大男孩,随着逃难的人群西行。

黄巢很纳闷,便上前去询问,那村妇说:“县衙今天挨门传令,说黄巢马上要血洗邓州,大家快逃命吧!”黄巢又问:“那你为什么拉着小的,却抱着大的?”村妇答道:“大的这个孩子,父母都已经被乱军杀死,如今只剩下这根独苗了。

小的这个是我的亲生儿子,万一黄巢追来,我宁肯丢掉自己的孩子,也要留下邻家的这根独苗。

”黄巢听了,为村妇的大义所感动,他对村妇说:“我黄巢专和官府作对,决不伤害无辜百姓!”说着,他拔出佩剑一挥,砍倒路边两株艾草,交给村妇说:“大嫂,你快快回城传话,让穷人门上都插上艾草,有这个记号,保管不会受到伤害。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城,当晚穷人家的门上都插上了艾蒿。

第二天正好是五月初五,农民军攻下了邓州、杀了县官,而老百姓却没有受到一点伤害。

从此,端午节插艾叶可避免灾祸就一起流传到今天。

陈艾不仅具有温经散寒,调经止血作用,而且用做艾灸还有通络止疼,温补强壮功用。

重庆市知名诗人韦吉华先生赋诗赞曰:“力效能疗百病伤,温馨岂止在端阳。

四时艾灸丹田下,定教诸君年寿长。

(七绝•《艾》)陈艾,又叫艾、艾篙、医草、灸草、蕲艾、黄草、家艾、甜艾、草蓬、艾蓬等等。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的干燥叶。

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以湖北蕲州(李时珍的家乡)产者为佳,称“蕲艾”,因其得土气之宜,叶厚而绒多,用作灸治的材料,功力最大。

关于艾灸的神话故事

关于艾灸的神话故事

关于艾灸的神话故事艾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在中国及其他许多亚洲国家被广泛采用。

艾灸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还有许多流传已久的神话故事与之相关。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艾灸的神话故事,并探讨这些故事背后的意义。

一、仙女与艾草相传,在古代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善良而富有智慧的姑娘。

她的名字叫做花蕊。

花蕊因为自小体弱多病,经常感到虚弱无力。

无论家族中的大夫如何治疗,都很难改善她的状况。

无奈之下,花蕊经常自己去山上采集各种草药,试图找到能治愈自己的方法。

有一天,花蕊在山上发现了一种形状奇特的草。

这种草有着特殊的香气,而且据说它能够治愈许多疾病。

花蕊欣喜若狂,她将这种草带回家并试着用它进行治疗。

果然,只用短短几次艾灸,花蕊就感到自己的体力和健康都有了显著的改善。

花蕊想要和其他人分享她的发现,她告诉了村子里的人们,希望大家也能从艾灸中受益。

不过,每个人似乎都对她的发现半信半疑,甚至有人嘲笑她相信草能治病的想法。

尽管如此,花蕊并没有放弃。

她继续用艾灸疗法来治疗自己和亲朋好友的疾病,并逐渐让更多的人理解和认同这种方法。

二、神兽之谜古代传说,有一只神奇的兽类生物名为火凤凰。

这只凤凰不但美丽而雄伟,并且有着强大的治愈能力。

它的体骨内蕴藏着治愈草药的灵气。

但是,要捕捉到火凤凰可谓是无比困难,所以几乎无人知晓这秘密。

一位名叫李白的医者,听闻了有关火凤凰的谜言,并对它的治疗力量感到好奇。

李白终日思索,最终决定采用一种创新的方法来捕捉火凤凰。

他焚烧着香气浓郁的艾草,仿佛在发出一种对火凤凰的诱惑。

在李白的等待和努力下,终于渐渐有火凤凰出没。

李白将火凤凰守护灵性的艾草悉数收集,并将火凤凰释放回大自然。

此后,他发现这种草药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们用以进行艾灸,居然神奇地恢复了健康。

李白由此迅速成为了全国知名的医者,他发展出一套基于艾草的疗法,并称之为“艾灸疗法”。

凭借这种疗法,他治愈了无数人的疾病,被后世敬仰为医界泰斗。

漫漫华夏五千年,悠悠艾灸文化史

漫漫华夏五千年,悠悠艾灸文化史

漫漫华夏五千年悠悠中医艾灸史黄帝炎帝时期华夏始祖:轩辕皇帝、炎帝对于我国各方面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

《黄帝内经》载“大风汗出,灸意喜穴”。

夏朝时期我国早在3000年前的夏朝时期就已经能够用热熨的方法来治疗和调理各类疾病。

《灵柩经》载“灸则强食生肉”商朝时期在商朝时期聪慧的中国先民们就开始把热熨和药物相互结合,调理各种慢性虚损,形成防病治病的一种方法---“灸”《灵柩禁服》载“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周朝时期周朝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最重要时期,春秋战国中医基本理论已经形成。

艾灸也同砭石、针刺、汤药一起成为最重要的防病治病疗法。

《伤寒论》载“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医理论的发展时期,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黄帝内经》,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相继问世。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只有灸法而没有针法,表明灸法的应用要比针法早。

《备急灸法》载“能忍一顷之灸,便有再生之理”魏晋时期魏晋时期,鲍姑“百姓用灸”的学术观点及其发明的灸疗史上第一个施灸工具“瓦甑”,极大地丰富了灸疗法;同时,曹操之孙曹翕著《曹氏灸经》;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强调:上工治未病的科学理念,提倡利用灸法预防疾病,保健身体。

《医学入门》载“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隋唐时期隋唐时期经济繁荣更促进了中医药学的发展,药王孙思邈著出了针灸学界最早的参考穴位图《明堂图》。

提出了被后人大力推崇的“针、灸、药”三位一体的治疗方法。

王焘所著《外台秘要》中提出“人过三十必须灸以养生”的观点。

《灵柩官能》载“阴阳皆虚,火自当之”宋元时期宋朝政府对医药学非常重视,中医分科由唐朝的四科增加到九科,妇科与儿科在宋朝正式形成。

针灸学进步尤大,窦材著《扁鹊心书》注重灸法,并创造“睡圣散”以减轻艾灸时的痛苦。

王唯一始创针灸同仁,更感性化地认知针灸理论,是中国灸史上心的里程碑。

艾灸疗法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艾灸疗法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艾灸疗法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艾灸疗法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艾灸养生先秦两汉时期灸法简史灸疗法是中医学中最古老的疗法之一。

关于灸疗法的起源,虽然还缺少确实可靠的资料来印证,但是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这一疗法的出现不会晚于原始社会。

根据近代考古学研究证明,早在北京猿人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懂得用火,灸,《说文解字》释为“灼也”,即是以火烧灼之意。

先人们在用火过程中,可能因偶而不慎灼伤,结果却使身体另外一部分的病痛得到意外的减轻或痊愈,多次的重复体验,于是便主动地以烧灼之法来治疗一些病痛,逐渐产生了灸疗法。

灸疗法的文献记载,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一九七三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既是关于经脉的专著,又是记载灸法的最早的医学典籍。

内所提到的各种经脉病症,均采取灸疗其所属经脉之法。

并发现,其中一些病症甚至可以“久(灸)几(既)息则病已矣”(《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

同时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亦提到灸法和熨法。

在同时代的不少非医学书籍中,也有不少灸法的记述。

《左传》中提到公元前581年医缓给晋景公诊病时说过的“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这样一段话,其中“攻” 字,一般认为应当作“灸法”。

非医药文献中最早提及“灸”字的,则见于《庄子·盗跖》篇:“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

《孟子·离娄》篇,还提出了艾灸“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从上述可知,灸疗法不仅在医学著作中已经作为一种主要疗法应用于临床,而且一些非医家在引喻射事时亦多用灸法,这充分表明,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灸疗之法已经相当盛行了。

产生于奏汉之际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把灸法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系统介绍,强调“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灵枢·官能》)。

它首先指出“灸{8}者亦从北方来”(《素问·异法方宜论》),说明灸法的产生与我国北方人居住条件、生活习俗和发病特点有关。

灸法的适应症包括外感病、内伤病、脏病、寒热病、痈疽、癫狂等,如“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痈”(《素问·异法方宜论》)。

黄帝奇灸历史溯源:艾灸是中医学中最古老的方法之一……

黄帝奇灸历史溯源:艾灸是中医学中最古老的方法之一……

黄帝奇灸历史溯源:艾灸是中医学中最……
黄帝奇灸引领新科技艾灸革命艾灸是中医学中最古老的疗法之一,产生于我国远古时代,灸疗历史悠久,其起源已难稽考。

然而从出土文物、社会发展规律、文献记载等方面探索可知,远在文字创造前,艾灸即已萌芽。

火的应用为灸疗的产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当人们发现身体某一部位的病痛受到烘烤后而感到舒适并缓解时,或发现在利用火的过程中不慎被灼伤了某处,竟使某种疾病得到减轻并消失,于是人们便主动用火烧灼来治疗更多的病痛。

这样通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就形成了系统的艾灸疗法。

先秦两汉是我国传统针灸医学的重要形成时期
关于灸疗,考古学者在甲骨文中发现了商周时已应用灸法治病的记载。

现存最早的关于灸法的历史记录载于《左传》。

1973年底,在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西汉帛书中,有两种传本的古代经脉著作,一种是《足臂十一脉灸经》,另一种是《阴阳十一脉灸经》,它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与艾灸相关的医学著作。

艾灸的历史与发展

艾灸的历史与发展

艾灸的历史与发展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艾灸的历史起源、发展过程以及目前的应用情况。

一、艾灸的历史起源艾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中国古代。

根据史书记载,最早使用艾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

黄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伟大的帝王,他对医学的研究和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

据说黄帝亲自尝试了艾灸疗法,并将其纳入了《黄帝内经》中,成为了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艾灸的发展过程1. 古代发展阶段在古代,艾灸主要是通过将艾草燃烧后,将产生的热量和烟雾直接作用于人体特定的穴位上,以达到疗效的目的。

古代医家在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了艾灸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这一阶段的艾灸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包括风寒湿痹、经络不通等。

2. 中世纪发展阶段在中世纪,艾灸逐渐传入了欧洲和其他亚洲国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艾灸在不同地区的应用方式和技术也有所变化。

例如,日本发展出了独特的艾灸方法,称为“艾灸法”。

这种方法使用特殊的艾草和独特的灸具,对特定的穴位进行灸热刺激,以达到疗效的目的。

3. 现代发展阶段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艾灸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艾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力,达到治疗和保健的效果。

因此,艾灸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成为一种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三、艾灸的应用情况艾灸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风寒湿痹:艾灸可以通过温热的刺激,促进经络的通畅,舒缓疼痛,缓解风寒湿痹引起的关节疼痛和不适。

2. 内脏疾病:艾灸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脏腑功能的平衡,对一些内脏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3. 妇科疾病:艾灸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有着独特的应用。

八个艾灸小故事

八个艾灸小故事

艾灸小故事故事一(插艾草):唐朝末年发生黄巾之乱,为首的人名叫黄巢。

由于他出身贫穷,又值当时社会上贫富差距很大,有些贪官污吏又时时有官商勾结的事情发生,使他更嫉恶如仇,于是他纠结一些有志之士,开始劫富济贫,杀死了很多人,从此他们所到之处,大家无不闻风色变。

有一天,黄巢穿着一身洁净的衣服,骑着白马,来到一个村庄,他看到村里的男女老少很惊慌的都正往城外逃,人群里有一个妇人,背上背着一个年岁比较大的小孩,而手上却牵着一个年岁比较小的小孩,他看了觉得很奇怪,就去问这妇人:“你为何要背比较大的孩子,而让较小的孩子走路呢?”妇人说:“背上背的这个孩子今年五岁,是邻居家的孩子,孩子的父亲被征召去战区筑墙,不幸死了。

孩子的母亲也因病重快要死了,如今她把孩子托付给我,所以我有责任把她的孩子照顾好。

而我手上牵的是我自己的孩子,如果不小心走丢了我还可以再生啊!”黄巢听了非常感动,心里想:“一个妇人家都可以有这样的爱心,去爱别人的孩子,而我堂堂男子汉,怎么可以比不上一个妇人家呢?”于是他跳下马来,赞美这位妇人的爱心,接着又问妇人说:“你们这么匆忙的往城外跑是为了什么呢?”妇人说:“黄巢要来了,难道你不怕吗?”黄巢又问:“他那么可怕吗?”妇人说:“听说他的眉毛一边高一边低,而他的两个鼻孔是朝上的,也就是青面獠牙的那种呀!”黄巢笑着问妇人:“你看我像不像黄巢?”妇人说:“你看起来这么斯文,哪里会像他呢?”黄巢说:“我就是黄巢。

”然后他拔起地上的艾草,放在妇人的手上说:你赶快回去,把艾草插在家门口,也告诉村里有爱心的人这样做,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他们了。

故事二:相传日本德川幕府时代江户有一老寿星名万兵卫虚度174岁,其妻173,其子153岁,其孙105岁,个个精神矍铄,健步如飞。

问其长生之术,答曰:祖传每月初八连续灸足三里穴,始终不渝,仅此而已。

在气候寒冷的日本北部,人人都喜欢灸足三里作为补身长寿之术,有“勿以不灸足三里者为伍”和“不灸足三里勿作旅人”的说法。

蕲艾的典故

蕲艾的典故

《蕲艾的典故》同学们,今天来给你们讲讲蕲艾的典故。

你们知道吗?蕲艾可是很有名的呢!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村庄,村里的人们经常生病,找了很多大夫都没办法治好。

有一天,一位云游的郎中来到了这个村子。

他发现村子周围长满了一种特别的艾草。

这位郎中就用这种艾草给村民们治病。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那些生病的村民们用了艾草之后,身体渐渐地好了起来。

后来大家才知道,这种艾草就是蕲艾。

还有一个故事。

有一个穷书生,为了进京赶考,日夜苦读,结果累倒了。

他的家人四处寻医问药,都没有效果。

后来,有人告诉他们,试试蕲艾。

他们就用蕲艾给书生调理身体,没过多久,书生就恢复了健康,最后还考中了状元。

蕲艾不仅能治病,还能驱邪呢!传说中,每到端午节,人们就会把蕲艾挂在门口,用来赶走不好的东西,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

同学们,蕲艾的典故是不是很有意思呀?《蕲艾的典故》同学们,咱们接着讲蕲艾的典故。

以前有个老婆婆,常年被风湿病痛折磨,走路都很困难。

她的儿子很孝顺,到处打听治病的法子。

有一次,他听说蕲艾能治风湿,就跑到山里去采了很多蕲艾回来。

儿子把蕲艾煮水,给老婆婆泡脚、热敷。

坚持了一段时间后,老婆婆的风湿竟然好多了,又能正常走路啦。

还有啊,在古代,有一支军队在打仗的途中,很多士兵都染上了风寒。

这时,有一位懂医术的将领,发现了当地的蕲艾。

他就让士兵们用蕲艾煮水喝,用蕲艾熏身体。

没过多久,士兵们的病都好了,又精神抖擞地去打仗了。

蕲艾的作用可真大呀!《蕲艾的典故》同学们,咱们再来讲讲蕲艾的典故。

在一个偏远的小镇上,有个小女孩总是肚子疼。

她的父母很着急,找了好多大夫,药也吃了不少,可就是不见好。

有一天,一个路过的采药人告诉他们,用蕲艾试试。

父母就按照采药人的方法,用蕲艾给小女孩敷肚子。

没过几天,小女孩的肚子就不疼了,又能活蹦乱跳地玩耍了。

还有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商人。

他常年在外奔波,身体很虚弱。

有一次他路过蕲春,听说了蕲艾的神奇。

他就带了一些回去,每天用蕲艾泡泡澡。

蕲艾的故事

蕲艾的故事

蕲艾的故事“哎呀,奶奶,这是什么味道呀,怪怪的。

”我皱着眉头问奶奶。

奶奶笑着说:“这是蕲艾的味道呀,傻孩子。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来到奶奶家玩。

一进院子,就闻到了那股特别的味道。

奶奶正在院子里晒着一些绿色的植物,走近一看,才发现那就是发出怪味的东西。

“奶奶,这蕲艾有啥用呀?”我好奇地问。

奶奶拉着我的手,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慢慢说道:“这蕲艾用处可大啦!它可以用来泡脚,能驱寒祛湿呢。

还可以做成艾灸,对身体好着呢。

”“真的吗?那它是怎么长出来的呀?”我继续追问。

“蕲艾呀,是咱们这儿特有的宝贝呢。

它长在田野里,到了时节,就有人去采摘。

”奶奶耐心地给我解释着。

我想象着蕲艾在田野里生长的样子,那一大片绿油油的,肯定特别好看。

“奶奶,那我们也去采蕲艾吧!”我兴奋地提议。

“哈哈,现在可不是时候呀,小傻瓜。

”奶奶笑着点了点我的鼻子。

我有些失望,但还是对蕲艾充满了好奇。

过了一会儿,奶奶进屋拿了一些蕲艾做的香囊出来,递给我一个。

“来,宝贝,把这个香囊戴着,能保佑你平安健康呢。

”奶奶温柔地说。

我开心地接过香囊,挂在脖子上,那股淡淡的蕲艾香围绕着我。

“哇,好香呀,奶奶。

”我笑嘻嘻地说。

奶奶看着我开心的样子,也笑得合不拢嘴。

在奶奶家的那一天,我知道了蕲艾这个神奇的东西,它虽然味道有些特别,但是却有着那么多的好处。

就好像我们身边的一些人,也许看起来很平凡,但却有着不平凡的价值。

蕲艾,真的是个宝贝呀!我会一直记得它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灸的故事
艾公曰:南宋绍兴年间,有一个叫王超的军人,退役后遁入江湖做了江洋大盗,无恶不作。

他年轻时曾经遇到一个得道的异人,传授给他一套“黄白住世之法”。

王超按照这套方法修炼,年过九十还精神饱满,肌肤腴润,健步如飞……后来犯案被抓,判了死刑。

临刑前,监官问他:你这么高的年龄,还有这么好的身体,有什么养生秘术吗?王超回答说:秘术我没有,只是年轻时师傅教我在每年的夏秋之交,在小腹部的关元穴,用艾条施灸千炷。

久而久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几日不吃饭也不觉得饿,脐下总是像有一团火那样温暖。

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土成砖,木成炭,千年不朽,皆火之力啊。

王超被处死后,刑官让人将他的腹暖之处剖开,看见一块非肉非骨之物,凝然如石,这就是长期用艾火灸出来的。

艾公曰:相传日本德川幕府时代江户有一老寿星名万兵卫虚度174岁,其妻173,其子153岁,其孙105岁,个个精神矍铄,健步如飞。

问其长生之术,答曰:祖传每月初八连续灸足三里穴,始终不渝,仅此而已。

在气候寒冷的日本北部,人人都喜欢灸足三里作为补身长寿之术,有“勿以不灸足三里者为伍”和“不灸足三里勿作旅人”的说法。

其实此灸法乃由我国所传,早在唐代名医孙思邈提出:“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其本人经常灸足三里,活至102岁,这正是古代养生家所推崇的疤痕灸,使灸疤延久不愈,可以保健延年。

青岛养生连锁加盟,艾公馆祝您身体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