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和发展策略

合集下载

浅谈皖北农业经济现状及发展前景

浅谈皖北农业经济现状及发展前景

浅谈皖北农业经济现状及发展前景第一篇:浅谈皖北农业经济现状及发展前景浅谈皖北农业经济现状及发展前景摘要:皖北地区农业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

长期以来,该地区的农业经济建设没有得到重视,农业经营观念落后,技术水平低下,经济发展较慢。

成为中部地区的一个经济盆地,限制着皖北经济的腾飞。

随着国家中部崛起的战略的实施及安徽整体经济发展的需要,皖北农业经济的发展得到广泛关注,一些相关的农业经济扶持政策及优惠措施也开始实施。

本文将对皖北经济现状及相关政策进行阐述,讨论问题并提出对策,最后做出发展展望。

关键词:皖北;农业经济;发展正文:皖北地区即安徽省淮河以北的县市以及跨淮的县市,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六市以及沿淮部分凤阳县、寿县、霍邱县。

其是中原黄淮海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土面积约占安徽省的三分之一,总人口约占安徽省的一半。

在安徽省占有较大部分的自然资源,然而其农业经济却相对落后。

该区属于黄淮海平原,历史上曾是中原经济区和江淮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到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影响,农业一直是该区经济的支柱产业。

不仅近代以前如此,就是现当代依然不能改变这种经济结构。

当前的产业结构不仅与在全国就已经落后的安徽全省的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更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相差甚远。

大力着手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目前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

下面我对皖北地区农业经济落后的现状及制约因素略作探讨,并提出一些我的见解。

一皖北地区农业经济现状及制约因素1.农业在三产中比例较大,农用资金缺乏,农民收入低皖北地区耕地面积约占全省50%,人均耕地面积为全省的1.16倍。

农作物播种面积及农业总产值在全省均占有较高的比例,农业人口比例更是高达82.7%,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低。

我的家乡亳州更是在皖北六市的平均线以下,与皖中南地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相比,差距就更大了。

在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人均收入低得状况下,很显然处在贫困落后的状态。

城乡—体化下的皖北旅游区乡村旅游发展策略探讨

城乡—体化下的皖北旅游区乡村旅游发展策略探讨

发 展 用 地 的 故 障 ,为 乡 村 旅 游 地 进 行 规 模 化 发 展 提 供 新 思 路 。2 0 0 9年 , 国 务 院《 关 于 加 快 发 展 旅 游 业 的意 见 》 中明 确 提 出, 要“ 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 , 开 展 各 具 特 色 的农 业 观 光 和 体验性旅游活动” .进 一 步 推 动 了 乡村 旅 游 产 品 的 多 样 化 发 展 。1 " - 2 1 乡 村旅 游 的开 发 , 既 满 足 城 市 居 民 休 闲 度假 、 崇 尚 自然 、 感 受 自然 的 需 求 。 又 调 整 了农 村 产 业 结 构 、 增 加 了农 民 就 业
园模 式 、 乡村 民俗 体 验 与 主 题 文化 村 落模 式 、 商务 度假 模 式 、 乡村景 观 意 境 模 式 。 关键 词 : 皖 北旅 游 区 ; 乡村 旅 游 ; 发展 策略


研 究 背 景
拥 有 国家 级 历 史 文 化名 城 亳 州 、 寿县 , 占全 省 的 4 0 %, 中 国 首
发 展 的互 动 关 系 . 总 结 出皖 北 旅 游 区 乡村 旅 游发 展 处在 起 步 较 早 、 旅 游经济持续增 长、 产 业规 模 逐 步 壮 大的 发的发 展 面 临新 的机 遇 、 发展现状 , 提 出 皖北 乡村 旅 游 发 展 的 五 大模 式 : 养 生 园模 式 、 果 园产 业 庄
二、 皖北 乡村 旅 游 开 发现 状
图 1 : 皖北 六 市 2 0 0 8 — 2 0 1 2年 旅游 业 总收 入 增 幅 表
旅游收人 ( 亿元 )
2 01 4年 5月
湖 北 经 济 学 院学 报 ( 人 文社 会 科 学 版 )
J o u na r l o f Hu b e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E c o n o mi c s ( Hu ma n i t i e s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皖北地区发展研究

皖北地区发展研究

皖北地区发展研究皖北地区是安徽省北部的一个地理区域,其中包括宿州、阜阳、亳州和六安等市。

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起步较晚,相对较为落后,但也具有一些独特的经济和文化特色。

如何促进皖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该地区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发展农业皖北地区的土地资源较为丰富,适宜农业发展。

当地政府应该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鼓励农民进行生产性经营。

对于种养殖业采取小农户逐步规模化、专业化经营,从传统的种田养殖转变为专业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可以通过对发展农业的扶持政策进行强化来鼓励进一步发展。

二、优化工业布局皖北地区的工业体系比较单一,过于集中在传统冶金、纺织业和化工等行业。

当前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要开始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将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加大对于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支持力度,不断优化工业布局,逐渐建立高端制造业体系,提升产业附加值和整体经济效益。

三、加强旅游业发展皖北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如亳州的云台山景区、宣城的九华山、阜阳的颍泉湖和花园监狱革命遗址等。

政府应该鼓励发展旅游业,以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为主要支柱,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推进营销和品牌建设。

同时,配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交通、餐饮、住宿和购物服务。

这将从根本上推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四、提高教育水平提高教育水平,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及质量,培养新一代高科技产业人才,促进创新研发。

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推动新技术的成熟和应用,落实区域创新战略,形成集群效应,吸引更多人才前来就业,推动经济发展。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

加大对于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加快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化建设。

同时,在企业投资和工程施工等方面,推进行业管理和市场化竞争,加快公共资源配置、运营和管理模式改革,推进市场化的营销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结论皖北地区地理位置及资源禀赋的独特性使得该地区在经济发展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

皖北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与路线推广

皖北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与路线推广

皖北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与路线推广【摘要】这篇文章主要围绕着皖北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展开,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指出了对该地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研究的必要性。

然后详细分析了皖北地区的旅游资源概况,开发现状,以及提出了相应的开发策略和路线规划。

最后探讨了针对皖北地区旅游资源的推广措施,并总结了研究的启示和未来发展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为皖北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提供重要参考,促进该地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皖北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路线推广、概况、现状、策略、规划、推广措施、启示、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皖北地区位于安徽省北部,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人们对休闲度假的需求不断增加,皖北地区的旅游潜力逐渐凸显。

由于开发程度不高和宣传推广力度不够,皖北地区的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

为了进一步推动皖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地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有必要对皖北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进行深入研究。

在当前全国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如何精准把握皖北地区的特色旅游资源,科学规划和开发,以及有效推广,将对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对皖北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和路线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通过系统分析和研究,可以为地方政府与旅游企业提供可行的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促进皖北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的繁荣与文化的传承。

1.2 研究意义皖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旅游目的地。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对皖北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

皖北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皖北地区的旅游资源,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全面了解皖北地区的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开发策略和推广措施,提升旅游体验和吸引力,增加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

浅谈皖北农业经济现状及发展前景

浅谈皖北农业经济现状及发展前景

浅谈皖北农业经济现状及发展前景皖北位于安徽省北部的山区地带,虽然地处偏远,但是农业资源丰富,素有“小安徽粮仓”的美誉。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皖北农业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本文将对皖北农业经济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浅谈。

一、皖北农业经济现状1.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滞后皖北农业经济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以谷物种植和畜牧业为主,并没有形成领先产业。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存在粗放经营和低效率的现象,制约了整个农业经济的发展。

2.农业效益不高,收入低下由于皖北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机械化程度低,使用的是国内落后的农业机械和传统的农业生产工具,导致劳动密集度高,收益率不理想,农民收入低下。

3.农业面临的环境、气候等因素限制大皖北地区山峦起伏,地势较高,气候寒冷,不利于植物生长和养殖业的发展。

此外,水资源也十分匮乏,许多地方的农业只能靠人工灌溉。

二、皖北农业经济发展前景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革,皖北农业经济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离发展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

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的扶持和鼓励。

以下是几点建议:1.加强农业科技研究,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现代化是皖北农业经济迈向新的发展阶段的关键。

为此,需要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并将新的科技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

2.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皖北农业经济中,主要依靠简单的种植和畜牧业生产,这种生产模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需要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增加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高端产品的研发,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皖北地区交通不便、水资源匮乏,这些都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

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的生活品质,让农民能够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4.推广现代化种植和养殖技术,提高产业效益通过推广现代化种植和养殖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产业效益。

同时,可以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推动传统农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皖北地区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

皖北地区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

人口与产业
皖北地区人口众多,劳动 力资源丰富,同时拥有一 定的产业基础,为经济发 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经济发展背景
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皖北地区经济 发展的政策,为该地区经济发展提供 了有力保障。
区域合作
产业升级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推 进,皖北地区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提 高产业附加值,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 的动力。
调整产业结构
皖北地区应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向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
培育新兴产业
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发展新能源、新材 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 。
促进产业融合
推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形成全产业 链发展模式,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人才素质
05
结论与展望
总结皖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产业结构不合理
皖北地区仍以传统农业为主导, 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具 有区域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城乡发展不平衡
皖北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城 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城市对农 村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
人才流失严重
皖北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不完善,导 致大量优秀人才外流。
皖北地区经济发展分析及对 策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皖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 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对策建议与措施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皖北地区概述
01
02
03
地理位置
皖北地区位于安徽省北部 ,包括淮北、亳州、宿州 、蚌埠、阜阳和淮南六个 地市。
自然条件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 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为 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 础。

皖北地区发展的SWOT分析修改版

皖北地区发展的SWOT分析修改版

皖北地区发展的SWOT分析修改版皖北地区位于中国安徽省北部,是安徽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生态屏障。

对于该地区的发展进行SWOT分析,可以评估其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为地方政府制定合适的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一、优势:1.地理位置优势:皖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中部,交通便利,周边地区有两个重要的经济中心,合肥和徐州。

这为皖北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广阔的市场。

2.资源丰富:皖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铁、铜、金、银、铝等矿产资源。

此外,地区内还有较为充足的水资源和农田资源,适宜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3.产业基础较为雄厚:皖北地区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尤其是钢铁、化工、纺织和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

在新兴产业方面,皖北地区的电子信息、新能源和生物医药等领域也有较为可观的发展。

4.生态环境优美:皖北地区地理环境优美,有若干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

这为皖北地区的生态旅游和休闲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劣势:1.经济规模相对较小:与安徽省其他地区相比,皖北地区的经济规模相对较小,产业结构相对单一、这导致其在经济上的竞争力和吸引力相对较弱。

2.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尽管皖北地区拥有较为充足的农田资源,但农业发展相对滞后。

农业生产方式陈旧,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这些都限制了该地区农业的发展。

3.缺乏创新能力:尽管皖北地区在一些传统产业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在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能力方面相对薄弱。

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限制了该地区在产业升级和创新创业方面的发展。

4.环境污染严重:由于长期以来对环保意识的忽视,皖北地区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机会: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部地区的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皖北地区可以利用国家政策的支持,加大对该地区的投资和扶持力度。

2.新兴产业发展机遇:随着信息技术和新能源产业的兴起,皖北地区可以抓住机遇,发展电子信息、光伏、风能等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皖北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和发展策略

皖北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和发展策略

皖北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和发展策略一、研究背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随着居民闲暇时间和收入的增加,休闲旅游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崇尚回归自然、追求体验和自我实现。

乡村旅游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它满足了旅游者追求更加多样、舒适、真实、灵活的旅游需求,因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我国的乡村旅游从国家旅游局1998 年提出的华夏城乡游、2006 年提出的中国乡村游、到2007 年提出的中国和谐城乡游,无不体现出对乡村旅游的重视。

2005 年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以及2006 年党中央做出的《关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都明确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发展。

2008 年,中共中央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村承包地进行使用权流转,这排除了限制乡村旅游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用地的故障,为乡村旅游地进行规模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2009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发展。

乡村旅游的开发,既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度假、崇尚自然、感受自然的需求,又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就业岗位及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进而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本文以皖北旅游区为例,在对其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城乡一体化背景,提出皖北旅游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期望对全国同类区域的乡村旅游发展起到某些借鉴意义。

二、皖北乡村旅游开发现状皖北旅游区区域辽阔,人口众多,国土面积和人口都占到全省的近1/2。

皖北的经济和旅游在全省是相对落后的,但其旅游资源却十分丰富,且作为农业大区,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巨大。

(一)研究区域概况皖北旅游区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六市以及毗邻的凤阳、寿县两县,地处中原腹地,坐拥沃野千里,人杰地灵,物产丰美。

乡村振兴背景下皖北地区文旅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皖北地区文旅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文化资源开发
政府鼓励企业加大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如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举办文化活动 等,丰富了文旅产业的内容和形式。
人才培养与引进
人才培养
政府支持皖北地区高校和培训机构开展文旅人才培养,如旅 游管理、酒店管理、文化遗产保护等专业,为文旅产业发展 提供了人才保障。
人才引进
政府出台了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高层次文旅人才到皖北地区 工作和创新,提高了文旅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乡村振兴背景下皖北地区 文旅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2023-10-26
目录
• 引言 • 皖北地区文旅产业现状分析 • 乡村振兴战略对皖北地区文旅产业的影响 • 皖北地区文旅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皖北地区文旅产业 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研究对于促进皖北 地区文旅产业发展 的重要性
03
乡村振兴战略对皖北地区文旅产业的 影响
政策支持与规划引导
政策扶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旅产业发展的政策,如财政补贴、 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为皖北地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有 力保障。
规划引导
政府加强了对文旅产业的规划引导,制定了皖北地区文旅产 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促进了文旅产业 的健康发展。
完善交通网络
加强皖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包括改善公路、铁 路、航空等交通条件,以及建设旅游专用道路等。
提高住宿餐饮水平
鼓励并支持旅游酒店、民宿等提升服务质量,提供优质的住宿体验。同时,提升 餐饮业水平,打造特色美食品牌。
加强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力度
保护历史文化资源
加强对皖北地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包括文物保护、 古建筑保护等。同时应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

乡村振兴战略下皖北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皖北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方丽杰(1997-),女,汉族,陕西西安人,本科,研究方向:经济学。

DOI:10.16675/14-1065/f.2019.01.039乡村振兴战略下皖北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方丽杰摘要: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旅游经济是皖北农村实现振兴的重要路径。

由于对乡村旅游经济的不重视,皖北农村地区既没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乡村旅游模式,也存在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不足的问题,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相对于皖南地区发展缓慢。

乡村振兴战略下,皖北农村地区应该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发展观念,加大对乡村旅游经济的投入,打造独具竞争力的旅游品牌,大力推进皖北地区农村景区协同发展,以期实现皖北农村地区经济的繁荣。

关键词:乡村振兴;皖北农村;旅游经济;理论模型文章编号:1004-7026(2019)01-0080-02中国图书分类号:D033文献标志码:A(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蚌埠233030)安徽自然风光秀丽,尤其是黄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

但是,安徽省内旅游经济的区域发展差异却非常大,皖南、皖中地区以黄山、九华山、齐云山、琅琊山等自然景点为核心,通过自然风光与民俗文化的融合发展,形成了皖南世界遗产之旅、九华山佛教文化游、徽州文化体验游等一系列世界级精品旅游路线,乡村旅游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该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比之下,皖北地区的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远不及皖南与皖中。

皖北地区主要是指淮河以北的区域,主要包括亳州、阜阳、淮南、宿州、蚌埠、淮北6个地级市,虽然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但是乡村旅游发展缓慢[1]。

乡村振兴是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部署,安徽作为农业大省,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皖南与皖中地区的农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居民收入水平得到提升,成为安徽省内农村经济发展的典范。

而同样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皖北农村地区,却还很贫困。

基于此,探讨皖北农村地区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困境,找出促进皖北农村地区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对促进皖北地区农村经济的繁荣、农民收入的增加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与理论意义。

皖北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研究

皖北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研究

皖北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研究刘旸(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旅游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摘要:皖北地区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是安徽旅游业地域发展不平衡的症结所在,要实现皖北地区旅游业加速发展、缩短与皖南旅游业之间的差距就要深究制约皖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原因。

本文以旅游资源分析为切入点,从旅游资源状况、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市场营销观念等角度分析了制约皖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此为皖北地区旅游业发展所借鉴。

关键词:皖北;旅游;对策一、研究背景自进入本世纪以来,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据统计数据表明,2001年安徽省旅游总收入仅为186.2亿元,占当年全省GDP总量的5.66%,时至2018年安徽省旅游总收入已突破7200亿元,在全省GDP总量中的占比接近25%,仅旅游总收入这一项指标的变化,我们能直观地感受到安徽省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以及旅游产业已成为安徽省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重要支柱产业。

安徽省旅游产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充分暴露出地域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仅以2018年度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皖北地区旅游总收入共计1148.36亿元,该数据仅为皖南地区旅游总收入(2786.06亿元)的41.2%,安徽省旅游总收入(7241亿元)的15.86%,2018年全年皖北地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1.66亿人次,是皖南五市(不含马鞍山市)接待游客总人数(2.43亿人次)的68%,安徽省全省接待游客总人数(7.21亿人次)的23%。

通过以上两组数据的对比,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在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游客人数方面皖北地区在省内均处在相对落后的位置上,与皖南地区相比存在着巨大差距,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游客人数这两项指标均是反映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皖南、皖北地区在这两个指标上的差距直接表明皖北地区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是安徽省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的症结所在。

二、皖北地区旅游资源状况分析旅游资源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基础,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状况直接决定了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潜力。

安徽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安徽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安徽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安徽生态旅游农业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品牌缺乏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农旅企业向生态环保方向转型发展。

科技创新与实践也是关键,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变。

生态保护与恢复是保障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和保护措施。

农旅融合与品牌打造可以提升安徽生态旅游农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吸引更多游客。

人才培养与引进也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

最终,通过加强合作与交流,推动可持续发展,探索新模式,可以实现安徽生态旅游农业的蓬勃发展和持续繁荣。

【关键词】生态旅游、农业、安徽、发展、问题、对策、政策、科技、生态保护、农旅融合、品牌打造、人才培养、合作、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1. 引言1.1 现状分析安徽省位于中国东部,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省。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安徽省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挑战。

近年来,安徽生态旅游农业逐渐兴起,成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目前,安徽省的生态旅游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导致生态系统恶化,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安徽农村的传统农业模式面临市场竞争力不足的困境,农民收入不高,农村人口流出加剧,形成了“空心村”现象。

要推动安徽生态旅游农业的发展,必须正视现状,深刻认识问题,理清发展路径。

只有在全面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实现安徽生态旅游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的关键是要露出农业生产方式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农村经济转型困难等真实面,引起社会对该问题的重视,为后续讨论问题意识和对策提供依据。

1.2 问题意识安徽省作为我国生态资源十分丰富的省份之一,拥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农业资源。

在生态旅游农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

城镇化背景下探索皖北乡村旅游发展途径-旅游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

城镇化背景下探索皖北乡村旅游发展途径-旅游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

城镇化背景下探索皖北乡村旅游发展途径-旅游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2012年,全国城镇化率为52.6%,安徽省城镇化率达到46.3%,皖北地区城镇化率为40.8%,其中阜阳、宿州、亳州三市分别以34.9%、34.8%、33.0%低于地区平均水平.皖北兴,则安徽兴,加快皖北城镇化进程,成为安徽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

1 发展乡村旅游,助推皖北城镇化进程强化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内在要求。

皖北城镇化,首先描绘的是一幅产城一体、四化同步的宏伟蓝图。

2012年2月,安徽省颁布皖江与淮河牵手共建皖北的实施方案,鼓励先进带后进,合肥与阜阳、芜湖与亳州、马鞍山与宿州、铜陵与固镇、芜湖与濉溪、蜀山与寿县、宁国与凤阳联手共建现代新型产业园区,共同打造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示范区。

不仅引入产业,同时还将城市相关功能融入产业园区,配套完善,产城一体,当地农民纷纷进园区上班,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首先城镇化,保证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取得了良好成效.皖北农村人口众多,城镇化水平滞后。

推动皖北城镇化进程,单靠产业园区显然是不够的,必须积极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内在拉动力。

据国际旅游组织和国家旅游局测算,地区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即可带动其他相关行业增长4.3元;旅游行业每增加1个就业岗位,即可带动相关行业增加6个岗位.旅游业的带动作用能够快速地向地区内各个产业领域延伸,迅速拉动整个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城镇化的作用不言而喻。

国家已经注意到了乡村旅游在城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因此,2012年和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要求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生态旅游,国家旅游局和安徽省旅游局也把发展乡村旅游、建设旅游小镇作为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

据统计显示,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全省接待游客约4 300万人次,同比增长22.77%;旅游总收入超过139亿元,同比增长31.06%.节日期间,皖南山区、大别山区以及各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景点推出湿地公园游、农家乐、漂流探险游、森林氧吧游等产品,倍受游客青睐。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皖北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皖北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皖北乡村旅游发展作者:程国平来源:《今日财富》2018年第34期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7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要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既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振兴,又包括治理体系创新和生态文明进步,是一个全面振兴的综合概念。

而乡村旅游就是全面振兴的一个体现,既有经济文化振兴,又有生态文明进步的展现。

本课题拟从安徽省乡村旅游全局出发,结合皖北地区的区域特色,深入考察研究乡村旅游,为乡村发展提供一个参考。

一、皖北乡村旅游发展的意义(一)乡村旅游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和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成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一。

它又因其产业综合性、兼容性,能够为应对我国乡村发展落后主要问题提出有效解决办法。

因此,必将在我国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重大作用。

(二)安徽省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中60%以上的旅游资源在农村,经过多年发展,安徽省乡村旅游形成了多种开发类型,但是其中的乡村旅游发展主要集中于皖南地区,皖北地区的乡村旅游并不繁华,类型也比较单一。

因此,皖北乡村旅游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且于皖北地区乡村经济发展而言,发展皖北乡村旅游能够极大程度的促进皖北乡村的经济发展。

二、皖北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一)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安徽省位于我國中部,东连江苏、浙江,西靠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接山东,长江淮河途径省内,有山有水,风光无限。

2007年,在安徽省旅游系统建设旅游产生大省电视电话会议上,省旅游局发出了建设县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动员令,要建设多个旅游县市、旅游乡镇和旅游村。

随后,安徽省大部分市县乡镇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也相继出台了发展乡村旅游扶持政策和安排乡村旅游发展资金。

如安徽省合肥、宣城等市对创建优秀旅游乡镇和被评为四、五星级农家乐给予10万的政府财政支持,这些年来,安徽省乡村旅游一直在发展,并随着新的形势和新的政策向上发展。

皖北地区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

皖北地区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

皖北地区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皖北地区是安徽省北部的地理区域,包括六安市、宣城市、池州市和亳州市。

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来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一、经济发展分析1.产业结构单一:目前,皖北地区主要依赖重工业和传统制造业,如钢铁、建材等行业。

这些产业的发展较为缓慢,对环境污染较大,且面临市场需求不稳定的问题。

2.农村经济面临困境: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还不完善,产业结构落后,农村人口流失较为严重。

3.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相较于发达地区,皖北地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和创新能力较为薄弱,缺乏高科技产业的引进和发展。

二、对策建议1.转变发展思路:采取政府引导和市场开拓相结合的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

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2.加强农村发展: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投入,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村产业发展能力。

重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3.推动科技创新: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资力度,鼓励企业加强科技创新。

加强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帮助企业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培育和引进高科技人才。

4.加强区域合作:与周边地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加强区域交通建设,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提高区域内外的互联互通水平。

加强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三、保障措施1.加强政府引导和规划:制定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明确发展目标和路径。

加强对企业和项目的引导和支持,提供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鼓励企业创新和发展。

2.强化教育培训: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皖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皖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皖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和意义近年来,皖北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为推动乡村经济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乡村美化和提升乡村环境质量,制定本实施方案,以推动皖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二、总体目标1、增加美丽乡村覆盖率:到2025年,皖北地区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80%以上。

2、提升乡村环境质量:改善皖北地区乡村基础设施,提升乡村环境质量,打造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

3、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皖北地区乡村文化资源,塑造乡村文化品牌,促进文化旅游发展。

4、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利用乡村美丽乡建设,推动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

三、重点任务1、提升乡村环境质量(1)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乡村道路、供水、照明等基础设施条件。

(2)改造农村厕所,提高农户生活环境质量。

(3)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督促农户进行垃圾分类和处理。

2、建设乡村美丽景观(1)保护乡村自然景观,加强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工作。

(2)打造乡村特色农业景观,推广农田生态景观、果树花海等景观项目。

3、挖掘乡村文化资源(1)保护乡村古建筑、传统民俗等文化遗产,修缮和改造古村落,开展文化展览和体验活动。

(2)开展乡村书画、音乐、舞蹈等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提升乡村文化氛围。

4、推动乡村产业发展(1)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开展农家乐、民宿等经营活动。

(2)推广特色农产品,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四、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相关工作。

2、加大资金投入,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3、加强宣传推广,提升公众对乡村美丽乡建设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4、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建设考核评估机制,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五、预期效果通过本实施方案的落实,预期在2025年前完成皖北地区80%以上乡村美丽乡村建设,乡村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乡村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乡村产业发展得到推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和皖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安徽皖北的发展趋势

安徽皖北的发展趋势

安徽皖北的发展趋势
安徽皖北地区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区位优势逐渐显现:作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皖北地区的区位优势逐渐显现。

该地区紧邻华北、东北等经济重心区域,连接中欧经济走廊的徐州港、淮安港等重要物流节点也位于皖北地区,为该地区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推进,皖北地区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升级。

政府加大力度扶持新兴产业,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企业转型升级,并加大对现有产业的改造升级力度,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3. 人口流入加速:随着皖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该地区。

这些新的人口不仅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也推动了交通、旅游、教育等行业的发展。

4. 乡村振兴成为重点: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政策的重要方向,皖北地区的乡村振兴也正在加速推进。

政府加大投入,鼓励农村产业发展,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总的来说,安徽皖北地区的发展趋势是向着产业结构优化、人口流入加速、区位优势显现和乡村振兴等方向发展。

皖北旅游商品开发现状的调研报告3900字

皖北旅游商品开发现状的调研报告3900字

皖北旅游商品开发现状的调研报告3900字(宿州学院管理学院,安徽宿州234000)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

旅游商品是旅游过程中的购物对象,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着旅游业的经济收入和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因此对旅游商品开发现状的考察研讨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访谈等办法,发现皖北地区旅游商品开发存在的商品辨识度不高、缺乏文化内涵和质量较低、地域特色不明显、包装粗糙等问题,提出应开发皖北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打造品牌文化、注重创新设计、改进包装等对策建议。

皖北地区;旅游商品;旅游购物一、旅游商品概述(一)旅游商品1.旅游商品含义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所购买的以实物形态存在的物品统称为旅游商品。

旅游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旅游商品分类旅游商品可以划分为旅游纪念品、文物古玩及仿制品、工艺品、土特产品及特色农副产品、旅游日用品五大类。

(二)旅游商品开发旅游商品开发是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物产资源转化为商品的经济技术过程,主要包括商业开发与旅游开发。

(三)旅游商品开发原则旅游商品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1.纪念性、艺术性原则。

2.高起点、分轻重缓急逐步开发的。

3.高、中、低档比例协调地开发。

4.便于携带以及具有实用价值的原则。

5.树立品牌原则。

6.体现旅游地区特色的原则。

二、皖北旅游商品开发的现状(一)皖北旅游业发展现状皖北通常指的是安徽省的北部地区,包含以下六市两县:亳州市、阜阳市、宿州市、淮北市、淮南市、蚌埠市、寿县和凤阳县。

皖北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拥有特别的旅游资源,地势以为主,淮北平原地幅辽阔,扼淮控湖,集中了安徽优良的人文旅游资源,其旅游业发展较为迅速,然而就旅游商品的销售状况来说并不乐观。

根据《基于旅行总收入的皖北旅游业发展情况剖析》一文,2010年皖北旅游业的旅行总收入为171.4亿,而到2014年,其旅行总收入增长了316.29亿元,5年间,皖北旅游总收入总量有显著回升,其中,游客人均购物消费占总收入的比重较低,在世界上的一些旅游兴旺国家,旅行购物的收入大概占旅游总收入的50%,甚至有一些国家或地区这一比例高达70%。

皖北旅游发展现状

皖北旅游发展现状

皖北旅游发展现状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在安徽提出要建设旅游强省的今天,安徽旅游界人士开始越来越关注相对皖南来说日益沉寂的皖北旅游。

在皖北,我们看到,一边是经济的欠发达,一边是资源的闲置和荒芜;一边是苦苦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一边是置身旁的朝阳产业于不顾;一边是完善的高速公路网络,一边是和外界的重重阻隔。

拥有安徽三分之一面积和近二分之一人口的皖北,2004年度接待海外旅游者(包括商务旅游者)的人数仅占全省的3.9%,而这个人数2003年还是5.3%,其封闭、落后和日渐萎缩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且不说旅游业发展得如何,仅就皖北目前这样的开放程度和人气,人们也有足够的理由为它的经济崛起担心。

皖北,已成为安徽旅游深深的痛。

皖北地区并不缺乏旅游资源川流不息的淮河在安徽北部横贯而过,人们把淮河以北及沿淮区域的蚌埠、淮南、淮北、阜阳、宿州、亳州6市(安徽共计17市)统称为皖北。

这是一个一望无际的平原,也是一个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这里诞生过老子、庄子、曹操、朱元璋等一批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这里也因此留下了太多的遗址遗存……———亳州,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3000多年前商王成汤就曾建都于此,曹魏时,更是成为与长安洛阳齐名的五都之一。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生于斯、长于斯的商汤、老子、庄子、曹操、华佗、花木兰等众多英雄人物为它留下了100多处历史遗迹,有丘碑巍然的商汤衣冠冢,有纵横交错、规模宏伟的古代大型地下运兵道,有见证这座城市昔日繁华的花戏楼,有孔子向老子问学的道德中宫,有被誉为“中国原始第一村”的蒙城县尉迟寺遗址……———紧邻蚌埠的明中都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位之后,用了整整6年时间在凤阳精心建造的明代第一座都城,并为后来南京、北京都城和宫阙的建设提供了样板。

明中都城由外城、紫禁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其规模之大,布局之妙、规划之好、工艺水平之高名冠天下,尤其是它的石构建筑极其奢华,比如中都午门两侧的须弥座,石雕之华丽足以让南京明故宫和北京故宫相形见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皖北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和发展策略一、研究背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随着居民闲暇时间和收入的增加,休闲旅游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崇尚回归自然、追求体验和自我实现。

乡村旅游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它满足了旅游者追求更加多样、舒适、真实、灵活的旅游需求,因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我国的乡村旅游从国家旅游局1998 年提出的华夏城乡游、2006 年提出的中国乡村游、到2007 年提出的中国和谐城乡游,无不体现出对乡村旅游的重视。

2005 年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以及2006 年党中央做出的《关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都明确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发展。

2008 年,中共中央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村承包地进行使用权流转,这排除了限制乡村旅游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用地的故障,为乡村旅游地进行规模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2009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发展。

乡村旅游的开发,既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度假、崇尚自然、感受自然的需求,又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就业岗位及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进而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本文以皖北旅游区为例,在对其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城乡一体化背景,提出皖北旅游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期望对全国同类区域的乡村旅游发展起到某些借鉴意义。

二、皖北乡村旅游开发现状皖北旅游区区域辽阔,人口众多,国土面积和人口都占到全省的近1/2。

皖北的经济和旅游在全省是相对落后的,但其旅游资源却十分丰富,且作为农业大区,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巨大。

(一)研究区域概况皖北旅游区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六市以及毗邻的凤阳、寿县两县,地处中原腹地,坐拥沃野千里,人杰地灵,物产丰美。

该区的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截止2012年1 月,皖北六市二县共拥有 A 级旅游区57 家,其中4A 级旅游区19 家,3A 级21 家,2A 级33 家,占全省的17.72%。

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亳州、寿县,占全省的40%,中国首批优秀城市1 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3 座。

(二)乡村旅游发展概况皖北的旅游资源丰富,大多旅游资源都在郊区或者农村,因此,发展乡村旅游的起步较早。

颍上八里河曾是20 世纪90年代“旅游富民”的典型代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皖北地区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

1. 旅游经济持续增长近年来,皖北地区抢抓振兴皖北战略机遇,积极依托本地资源实际,积极开展各类旅游展会,壮大旅游产业规模,旅游产业在皖北区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和追赶跨越的阶段。

皖北六市旅游业总收入持续增长(图1),占全省旅游业总收入的比重也在持续增加(图2),仅2011 年,增幅达73.8%,高于全省增幅8 个百分点。

【图1-2】2. 乡村旅游产业规模逐渐壮大皖北乡村旅游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得到了迅速发展,从单一传统的农家乐向全面现代的乡村旅游转变。

目前,皖北旅游区拥有12 家最佳旅游乡镇,28 家优秀旅游乡镇,22 家旅游乡镇,10 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8 家省级五星级农家乐和10 家省级四星级农家乐(表1),乡村旅游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优势。

【表 1.略】3.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创新惠农政策,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财政投入“三农”的资金不断攀升。

皖北各地政府高度重视,通过多项措施筹措资金,进行优化乡村旅游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可进入水平和接待能力明显提高,大批旅游村镇也积极参与配合政府的决策,为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皖北旅游区面临的机遇鉴于目前安徽省旅游处于“南热、中温、北冷”的局面,皖北旅游区的振兴对于整个安徽旅游的崛起有着重要意义。

2006 年,安徽省旅游工作会议提出的“以亳州为重点,两淮一蚌为主轴,构建新皖北旅游区”的战略构想,揭开了皖北旅游发展的新篇章。

2007 年,皖北各市在亳州召开的新皖北区域旅游协作会议,会议期间签署了区域旅游协作章程和合作宣言,新皖北区域旅游开始转向更加紧密型、规范的合作。

2012 年9 月,皖北旅游联盟宣告成立。

随着皖北五市纳入淮海经济区,皖北地区整体纳入中原经济区,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进一步凸显。

三、皖北旅游区乡村旅游发展策略选择乡村旅游只有在旅游产品上注重差异化,才能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实现特色化的发展。

欠发达地区通过旅游合作可以有效避免产品同质产生的恶性竞争和旅游设施的重复建设,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树立区域旅游品牌,吸引区外投资,提高区域旅游业竞争力。

根据皖北旅游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替代传统乡村旅游产品的新形态和新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养生园模式养生园模式是指将中华传统养生文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既满足游客对身心健康的全新需求,又探索全新保健娱乐方式。

亳州的中医药和老庄文化,淮南的八公山仙道,宿州的灵璧石和水果,亳州的古井贡酒等,这些特色农产品等特色旅游资源非常适合发展养生园乡村旅游的新业态。

皖北旅游区应该以养生园模式为主线,以亳州为重点,以某个古镇为基础进行综合性开发,建设一批养生园、百草园、主题农家乐等,满足不同游客的需要。

在养生的具体项目上,可以请道家的传人亲自向游客讲授养生大法,用篝火晚会引起游客的激情从而体验养生的意境,开设研习班研究五禽戏、庄子的吐纳方式以增强人体免疫力,用餐上特意推出药膳、药酒、药茶,客房里布置药枕、药床等,让游客既可以了解医药保健知识,又能培养起健康养生的习惯。

(二)果园产业庄园模式宿州砀山黄河故道果林景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连片果园”之称,可以引入主题度假庄园的模式,以砀山县和萧县的黄河故道湿地为依托,通过对旅游观光、农业采摘、养生保健、美食品尝、文化节庆进行融合,丰富果园旅游的消费项目。

在塑造主题形象上,应以大众市场需求为导向,建设果园综合旅游区。

在具体的美食发现游的项目中,应树立差异化品牌的意识,可以建设风格迥异、大小规模不等的私家庄园,满足不同游客的消费需求。

果园产业模式既要体现现代化生产特点,又要满足服务性企业的需要。

(三)乡村民俗体验与主题文化村落模式民俗体验旅游是将当地历史文化、建筑风格、民族风俗、乡音歌舞、工艺美食等内容,通过手工艺展示、演艺、节庆活动的方式呈现给游客的多元化旅游。

乡村民俗也是开发特色乡村旅游产品的优质资源, 皖北旅游区各地可以利用蚌埠的淮上花鼓灯、凤阳的凤阳花鼓、宿州的马戏与泗州戏的乡音歌舞,利用淮南(寿县)的八公山豆腐、阜阳的柳编制品,蚌埠沱湖螃蟹等工艺美食,通过寿县豆腐文化节、凤阳花鼓艺术节、宿州灵璧石文化节、埇桥杂技节、蚌埠古玩文化节等多方式,多角度展示出皖北地区富有特色的民风民情民俗,来吸引游客的兴趣。

(四)商务度假模式(江淮湿地)江淮湿地主要是指以阜阳—淮南—淮北—蚌埠城市周边的资源,拥有丰富的复合型乡村旅游区,如阜阳的八里河风景区、颍州西湖、迪沟生态乐园,蚌埠的龙子湖等。

对于这些复合型乡村旅游区的开发,主要模式是依托湿地生态,构建风格各异的旅游度假区。

湿地型旅游度假区一定要在保护基础上开展生态旅游,在外围区域,可建设有一定规模的旅游设施。

湿地型度假区的必要设施。

要根据湿地的现状、水流条件和植物的分类特征,参照园林景观的构建特色,建岛、滩、池、园等通过循环的水系、环路、甬道有机联系,使得湿地景观层次丰富。

项目旅游区的功能性市场定位是以生态休闲为主,生态观光和生态度假市场为辅。

(五)乡村景观意境模式皖北旅游区属于华北平原的南部是典型的平原农耕代表,乡村旅游可以尝试发展农田耕作意境的模式。

目前可以在蚌埠市禾泉农庄等地开展以原有绿化树种、农作物为植物材料进行园林景观的营造,园林小品风格自然淳朴,田园气息浓厚;各景观功能区突出以人为本,同时又与生产相结合。

乡村景观意境可以设计一些农耕采摘活动、体育活动、文化活动、泛狩猎活动(猎狗的训练、使用捕兽器的狩猎、狩猎照相)、露营活动等增强对农场的认识,让游客接触真实的农业环境,探索中发觉农田耕作的乐趣所在。

四、结语皖北旅游区只有通过乡村旅游产品的差异化,建立适合本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塑造区域整体乡村旅游形象,整合营销方式,不断增加合作内容,促进皖北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从而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1] 马勇,赵蕾,宋鸿,等.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J].经济地理,2007,(3):336-339.[2] 刘玺.城乡一体化下成都乡村旅游发展对策思考[D].西南财经大学,2011.17-19.[3] 安徽省旅游局.省旅游局规划发展处.安徽省A 级旅游景区名录[EB-OL].2012-12-1.[4] 陆林,蔡建飞.打好文化牌, 实现皖北旅游新突破[J]. 江淮,2007,(2):33.[5] 董艳芬.新皖北旅游区域协作组织成立[EB-OL].[6] 丁晓娜,张兴旺.基于SWOT 分析的皖北旅游区旅游合作[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1-64.[7] 崔晓明.Chris RYAN,滕荆康等.基于旅游产品差异化的欠发达地区旅游合作研究[J].经济地理,2010,(4):156-159.[8] 王云才.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形态和新模式[J].旅游学刊,2006,(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