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田开拓方式图

合集下载

第二章井田开拓方式(修改2)

第二章井田开拓方式(修改2)

第二章井田开拓方式(修改2)第二章井田开拓方式为了开采地下的煤炭资源,必须从地面开掘一系列通道进入煤层,这些通道统称为井巷。

由地表进入煤层时,为建立矿井运输、提升、通风、排水和动力供应等生产系统而进行的井巷布置和开掘工程称为井田开拓。

根据进入煤层的井硐形式不同,井田的开拓方式分为:斜井开拓、立井开拓、平硐开拓和综合开拓。

井田开拓方式、井巷施工顺序,以及井下运输、通风等生产系统总称为井田开拓系统。

第一节斜井开拓主、副井筒均为斜井的开拓方式称为斜井开拓。

斜井开拓方式在我国煤矿中应用较广,半数以上的矿井是斜井开拓。

随着技术和设备水平的发展,尤其是长距离、大运量、大倾角带式输送机的应用,使斜井开拓方式的应用更加广泛。

按井田内划分和阶段内的布置方式不同,斜井开拓可以分为多种方式。

这里只介绍斜井单水平采区式开拓及斜井盘区式开拓。

一、斜井单水平采区式开拓斜井单水平采区式开拓方式如图2-1所示。

井田沿倾斜方向划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沿走向划分为若干个采区,每个采区沿倾向划分为若干个区段。

井巷开掘顺序:在井田走向中部,开掘一对斜井,主井1安装带式输送机提升煤炭,副井2用作辅助提升。

两斜井相距30~40 m。

当主副井筒掘至煤层底板岩石预定位置时,开掘井底车场3,并向两翼掘进水平运输大巷4和副巷5运输大巷在岩石中掘进,距煤层底板垂直距离20 m,副巷沿煤层掘进。

当掘到采区中部位置时,开掘采区下部车场通入煤层,并沿煤层掘进采区运输上山6和轨道上山7。

为加快矿井建设速度,在开掘主、副井的同时,可以在井田上部边界开掘回风井12。

当风井掘至回风水平后,即向两翼开掘阶段回风大巷11,并在采区上部掘进采区上部车场,贯通采区上山。

然后就可以在区段内掘进区段运输平巷8,区段回风平巷9及采煤工作面开切眼,并在开切眼内安装采煤设备。

待一切准备好后就可进行回采工作。

为了保证矿井的连续生产,上一区段采煤工作面产量递减之前,就要把接替区段回采巷道掘进完毕,将工作面准备好,以保证工作面正常接替。

-井田开拓方式

-井田开拓方式

第二章 井田开拓方式2.1 井田开拓概念2.1.1 井田开拓方式的概念井田开拓:由地表进入煤层为开采水平服务所进行的井巷布置和采掘工程称为井田开拓。

矿井开拓方式:矿井井筒形式、开采水平数目及阶段内的布置方式的总称。

2.1.2 井田开拓方式的分类(1)按井筒(井筒 :由地面通达矿体的巷道)形式分:立、斜、平、综、分区域;(2)按水平数的多少分:单水平、多水平;(3)按开采准备方式分:上山式、下山式、上下山式、混合式;(4)按开采水平大巷的布置方式分:分煤层大巷、集中大巷、分组集中。

如立井单水平上下山(采区)式、立井多水平上下山(采区)式、立井多水平上山(采区)式、立井多水平上山及上下山混合(采区)式,绘出关系图形如下图2.1。

图 2.1 开拓方式分类关系图2.1.3 确定井田开拓方式的原则合理确定矿井生产能力,井田范围,进行井田内的划分,确定井田开拓方式,井筒数目及位置;选择主要运输大巷布置方式及井底车场形式; 确定井筒延伸方式及井田开采顺序。

其确定开拓方式的基本原则为:(1)多出煤、早出煤、出好煤、建设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矿井,集中,简单;(2)按《规程》完善通风条件,良好生产条件;开拓方立 井 斜 井平 硐 综 合单水多水平上下山 上 山 上下山混 合 分层大集中大分组集中大(3)减少煤柱损失,减少巷道维护量,提高矿井采出率;(4)减少工程量,降低投资,减少建工工期‘新技术机械化。

2.2 斜井开拓斜井开拓时,根据井田再划分方式和阶段内布置形式可组合成多种开拓方式。

如:“斜井单水平分区式”、“斜井单水平分带式”、“斜井多水平分区式”、“斜井多水平分段式”等。

本节仅举例介绍我国目前常用的几种斜井开拓方式。

2.2.1 片盘斜井开拓片盘斜井开拓是斜井开拓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它是将整个井田沿倾斜方向划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倾斜宽度可以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

在井田沿走向中央由地面向下开凿斜井井筒,并以井筒为中心由上而下逐阶段开采。

第二、三节斜井、立井开拓

第二、三节斜井、立井开拓

1.井巷掘进顺序

井巷掘进顺序自地面向 下沿煤层开一对斜井 , 直 至第一片盘下 20-30m在 第一片盘上部开片盘甩 车场及第一片盘 回风巷 , 在第一片盘下部开片盘 甩车场及 片盘运输巷 , 然 后 , 经平或斜石门掘进上 煤层的超前平巷及开切 眼 , 即可开始第一片盘的 回采。
I
+450 +400 +350
运料系统
2.立井分区式生产系统
通风系统:
新风——主、副井进入经井底车场、运输大巷、 采区上山、区段运输平巷。 工作面后——污风经区段回风平巷、区段回风 石门、至总回风道再经回风石门由边界风井 排出地面。
二 、立井分区式开拓 1、单水平分区式
2、多水平分区式
2、立井多水平 分区式
立井多水平分区式

区段溜煤眼、采区运输上山、采区煤仓,在运输 大巷装车,电机车牵引载煤列车至井底车场卸载 后,由主井内安装的箕斗将原煤提至地面。
排矸系统:矸石,则用矿车装运至井底
车场,由副井内安装的罐笼提至地面。
2.立井分区式生产系统
运料系统:物料、设备由矿车(或材料车.平板车) 装载,经副井罐笼下放至井底车场,由电机车拉 至采区,转运至使用地点。

2.矿井生产系统
通风系统: 新鲜风流由主、副斜 井1 、2经井底车 场3、水平运输大 巷4、采区下部车 场19、运输上山6 和区段运输巷8至 工作面10。冲洗工 作面后的乏风,经 区段回风平巷9-22、水平回风大巷 11由边界风井12排 至地面。 通风:1、2—3— 4 --19--6—8— 10—9—22—11-12

本节仅举例介绍我国目前常用的几种斜
井开拓方式。
1.“斜井多水平分段式

采矿课件第四章井田开拓方式.ppt

采矿课件第四章井田开拓方式.ppt
图4—2为一典型的斜井单水平分区式开拓方式。 井田划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沿走向划分为 六个采区。开采水平在上、下两阶段分界面。 上山阶段每个采区沿倾斜划分为五个区段,下 山阶段式分为四个区段。矿井可采煤层为一层 中厚煤层,煤层倾角较小。
图4—2 斜井单水平分区式开拓
1—主井;2—副井;3—井底车场;4—阶段运输平巷; 5—阶段辅巷;6—采区运输上山; 7--采区轨道上山;8、15—区段运输平巷;9、16—区段回风平巷;10、17—采煤工作面; 11--阶段回风平巷;12--回风井;13—采区运输下山;14—采区轨道下山;18—专用回风上山;
图4—1 片盘斜井开拓 1—主井;2—副井;3—片盘车场;4--阶段运输平巷;5—辅巷;6—阶段回风平巷;
7--采煤工作面;8—联络眼
第一节 斜井开拓
1.矿井开拓程序 2.矿井生产系统 3. 特点
优点:片盘斜井开拓,巷道布置和生产系统简单,井 巷施工技术也不复杂,而且初期工程量小,出煤快。
19—采区煤仓;20—井底煤仓;21—行人进风上山;22—回风联络巷
第一节 斜井开拓
三、斜井形式选择
1、斜井倾角主要依据其装备的提升设备确定。根据经验,一般应符合下 列范围:
串车提升 α≯25° 箕斗提升,α=20°~35° 无极绳提升 α≯10° 胶带输送机提升α≯17°
2、斜井采用串车和箕斗提升时,其提升能力受井筒斜长影响较大。近年 来,随着胶带输送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斜井提升能力大大加强,其应用 更加广泛。斜井在地下的空间布置形式主要受煤层赋存条件、地面地形 和提升方式影响。
3、煤层斜井 斜井沿煤层开掘,施工容易、速度快、投资少。但当煤层 较厚、煤层松软、构造复杂及煤层有自燃倾向时,不宜沿煤层布置。此 外,沿层斜井需要留设井筒保护煤柱,资源浪费大。

井田开拓方式

井田开拓方式

立井开拓有哪些优缺点?其适用于什么条件?立井开拓的适应性强,一般不受煤层倾角、厚度、瓦斯、水文等自然条件的限制;立井井筒短,提升速度快,提升能力大,作副井特别有利;对井型特大的矿井,可采用大断面井筒,装备两套提升设备;大断面可满足大风量的要求;由于井筒短,通风阻力较小,对深井更有利。

因此,当井田的地形、地质条件不利于采用平硐或斜井开拓时,都可考虑采用立井开拓。

对于煤层埋藏较深,表土层厚,水文情况复杂,需要特殊施工方法或开采近水平煤层和多水平开采急倾斜煤层的矿井,一般采用立井开拓。

斜井开拓有哪些优缺点?其适用于什么条件?斜井与立井相比,井筒掘进技术和施工设备较简单,掘进速度快,井筒装备及地面设施较简单,井底车场及硐室也较简单,因此初期投资较少,建井期较短;在多水平开采时,斜井石门工程量少,石门运输费用少,斜井延深方便,对生产的干扰少;大运量强力带式输送机的应用,增加了斜井的优越性,扩大了斜井的应用范围。

其缺点是:在自然条件相同时,斜井井筒长,围岩不稳固时井筒维护困难;采用绞车提升时,提升速度低、能力小,钢丝绳磨损严重,动力消耗大,提升费用高,井田斜长越大时,采用多段提升,转载环节多,系统复杂,占有设备及人员多;管线、电缆敷设长度大,保安煤柱损失大;对于特大型斜井,辅助运输量很大时,甚至需要增开副斜井;斜井通风路线长,断面小,通风阻力大,如不能满足通风要求时,需另开专用风井或兼作辅助提升;当表土为含水的冲积层或流沙层时,斜井井筒施工技术复杂,有时难以通过。

当井田内煤层埋藏不深,表土层不厚,水文地质简单,井筒不需要特殊方法施工的缓斜和倾斜煤层,一般可用斜井开拓。

对采用串车或箕斗提升的斜井,提升不得超过两段。

随着新型强力的和大倾角带式输送机的发展,大型斜井的开采深度大为增加,斜井应用更加广泛。

斜井开拓(与立井比)有哪些优缺点?优点:(1)掘进技术和设备简单(2)掘进速度快,工期短(3)井上下设施简单。

多水平总石门短。

1-2井田开拓方式

1-2井田开拓方式

第二章井田开拓方式第一节井田开拓概述一、开拓方式概念1、井田开拓:由地表进入煤层为开采水平服务所进行的井巷布置和采掘工程称为井田开拓。

2、开拓方式:开拓巷道的布置方式,即矿井井筒形式、开采水平数目及阶段内的布置方式的总称。

cm17042.按开采水平的数目(1)单水平开拓(2)多水平开拓3.按开采准备方式(1)上山式:开采水平仅采上山阶段(2)上下山式:开采水平分别开采上山阶段及上山阶段(3)混合式:上山式和上下山式同时使用。

4.按开采水平大巷布置方式(1)分层大巷:每个煤层分别设一条大巷(2)集中大巷:所有煤层共用一条大巷(3)分组集中大巷:分煤组设置大巷图2-1-2 开拓方式分类5.举例:(1)单水平上下山开拓:用在倾角较小(<16°),斜长不大的情况演示:(单水平上下山平面图)(单水平上下山立面图)(2)多水平上山开拓:每个水平服务于上山阶段,α较大,开拓水平多,井巷工程量大,多用于急倾斜煤层;演示:(多水平上山);(3)多水平上下山开拓:每个水平都服务于上、下山两个阶段,减少工程量,增加下山开采,用于α较小的井田;演示:(多水平上下山);(4)多水平混合开拓:上部的水平采上山阶段,最下一个水平开采上下山两个阶段。

演示:(多水平混合开拓)三、确定井田开拓方式的原则1、井田开拓解决的问题(1)确定井筒形式、数目及位置,合理选择井筒及工业场地的位置;(2)确定开采水平的数目和位置;(3)布置主要运输大巷布置方式及井底车场形式;(4)确定矿井的开采程序,做好水平接替;(5)确定井筒延伸方式、深部开拓等。

2、基本原则(1)必须贯彻国家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规定,创造安全、良好的生产条件;(2)合理开发资源,减少资源损失;(3)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多出煤、早出煤、出好煤、为建设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矿井创造条件;(4)合理集中开拓布署,简化生产系统,避免生产分散;减少工程量,降低投资,减少建工工期;(5)适应当前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并为新技术机械化、自动化的推广创条件;(6)考虑煤质、煤种及其他有益矿产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井田开拓方式(1)

井田开拓方式(1)

经区段回风平巷、采区轨道上山、采区石门进入回风大巷,经阶
段石门由风井排出地面。
运料系统
材料和设备由副井罐笼下至井底车场,经运
输石门、运输大巷进入采区下部车场,由轨道上
山上提,并分别进入区段回风平巷和其它工作地
点。
适用条件
立井开拓的适应性很强,一般不受煤层倾角、厚度、瓦
斯、水文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当井田的地形地质条件不利于
(4)平硐上山部分应有足够的储量,以供长时间开采。
走向平硐
垂直/斜交平硐
开拓方式的分析及综合开拓
一、开拓方式的分析 通过对平硐、斜井、立井三种开拓方式的介绍,我 们对三种开拓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合理的根据
具体条件选择矿井的开拓方式,有必要在此基础上进
一步了解三种开拓方式各自的有优缺点、适用条件。
• 目前,我国阶段大巷的运输方式主要有轨道运输和胶带 输送机运输两种。 • 轨道运输时,大巷断面由电机车和矿车尺寸决定。它对 巷道坡度要求较高,不允许有大的起伏,但对巷道平面 弯度限制不大,只要弯道曲率半径能满足电机车和运行 要求即可。 • 胶带运输时,巷道断面一般比轨道运输要小。但为了机 器检修,必须另开一条轨道巷与其并行。有时可将轨道 与输送机布置在一条巷道内(称为机轨合一),但巷道 断面要增加。
平硐—斜井综合开拓 1—主平硐;2—副斜井;3—阶段运输大巷;4—阶段辅巷
第四节 开采水平的设置



井底车场 井底车场是井硐与井下主要巷道连接处的一组巷 道和硐室的总称。它担负着矿井煤矸、物料、设 备、人员的转运,又为矿井的通风、排水、供电 服务,是连结井下运输和井筒提升的枢纽。 1、井底车场硐室
(一般副斜井均采用绞车提升)提升速度低,更因井筒

第十五章 井田开拓方式

第十五章  井田开拓方式

第十五章井田开拓方式第一节立井开拓立井开拓:一、立井开拓方式示例1、立井多水平开拓方式◆示例条件◆开拓巷道布置◆开拓方式全称:立井多水平集中运输大巷上山分区式开拓◆掘进顺序◆生产系统◆采掘接替2、立井单水平开拓方式开拓方式全称:立井单水平集中运输大巷上下山分区式开拓◆示例条件◆开拓巷道布置◆开拓方式全称:立井单水平上山分带式(带区式)开拓◆掘进顺序◆生产系统◆采掘接替二、立井开拓分类根据煤层倾斜长度、倾角、煤层间距的不同,可分为单水平开拓和多水平开拓两大类:1、单水平开拓①煤层倾角≤16°的缓倾斜煤层斜长不大时,采用上下山分区式或分带式(图15-3b)②对于近水平煤层斜长不大时,采用上下山盘区式或分带式③对于近水平煤层斜长较大时,采用多组大巷上下山盘区式或分带式④对于近水平煤层层间距较大,上煤组或下煤组储量不足以单独设置水平时,可考虑设置辅助水平(图15-3a)2、多水平开拓①煤层倾角>16°的缓倾斜煤层斜长较大时,采用上山分区式(图15-4a)②煤层倾角≤16°的缓倾斜煤层斜长较大时,采用上下山式或上山式与上下山式混合式(图15-4b、c)③对于近水平煤层,煤组间距较大,各煤组储量均较多,可以单独设置水平时,可按煤组设置水平,沿倾斜可划分为2~4个部分,设置1~2组大巷,采用盘区式或带区式准备(图15-5)④对于急倾斜煤层,均采用上山分区式(图15-6)三、立井开拓的井筒配置井筒位置:多在井田中央附近或储量中心附近井筒数目:2~3个,主井,副井,回风井(有时主井兼作回风井)井筒形状:圆形井筒断面尺寸:直径=5~8m井筒装备:1、主井一对或两对箕斗,容积6~50t,30万吨以下的井型也可用罐笼主井装备箕斗可兼作回风井,不能作进风井主井装备罐笼既可作回风井,也能作进风井2、副井一般装备一对罐笼,单层或双层,单车或双车,1t或1.5t或3t或5t有时装备一对半,一对较小的,和一个较大的三只罐笼副井是矿井的主要进风井同时设梯子间,作为安全出口、铺设排水管、电缆3、风井风井一般不设提升设备,设梯子间,作为安全出口,黄泥灌浆管多从风井进入井下4、混合提升井改扩建新建井小型井第十五章斜井开拓斜井开拓:斜井开拓的广泛应用:优点(基建施工技术简单、初期投资少)斜井开拓分类:集中斜井、片盘斜井集中斜井开拓分类:单水平、多水平;上山式、上下山式、上山式与上下山式混合式;分煤层大巷、集中大巷、分组集中大巷;一、斜井开拓方式示例1、集中斜井多水平开拓1)示例条件:埋藏浅,表土层薄2)开拓方式及井巷布置:斜井多水平上山分区式集中大巷开拓方式3)开掘顺序4)生产系统:运煤、运料排矸、通风、排水、供电5)采掘接替:先一阶段(第一水平),后二阶段(第二水平),两阶段内各采区均前进式2、集中斜井单水平开拓1)示例条件:埋藏浅,表土层薄,瓦斯水文条件简单,倾角小于16°2)开拓方式及井巷布置:斜井单水平上下山分区式集中大巷开拓方式3)开掘顺序4)生产系统:运煤、运料排矸、通风、排水、供电5)采掘接替:①一阶段采完后二阶段一阶段内采区前进式,二阶段内采区后退式②二阶段略滞后一阶段,两阶段同采两阶段内各采区均前进式3、片盘斜井开拓1)示例条件:埋藏浅,表土层薄,瓦斯水文条件简单,井田尺寸小,储量少的小型矿井2)开拓方式及井巷布置:片盘斜井开拓方式3)开掘顺序4)生产系统:运煤、运料排矸、通风、排水、供电5)采掘接替:6)片盘斜井的特点:(1)井田尺寸小,储量少的小型矿井(2)不划分为阶段和采区,而是划分为分段,分段相当于区段,在分段中布置走向长壁工作面(3)片盘斜井相当于一个下山采区(4)多数只装备一个井筒,用串车混合提升(5)片盘运输巷也多用矿车运输(6)多煤层时上煤层的回采厚度多超前掘进(超前工作面一定距离随采随掘)(7)井筒随片盘的开采逐步延深,斜长较大时可两段提升,井筒倾角较大时可伪斜布置(8)多全煤井巷布置,最下一个煤层为厚煤层或围岩条件不好时布置底板岩层中7)片盘斜井的优点:二、斜井开拓的井筒配置1、井筒的数目和断面2、井筒的功能及装备1)主斜井强力胶带输送机能力大,倾角<17°(大倾角胶带输送机可达26°)钢丝绳胶带输送机能力大,倾角<17°斜井箕斗能力中等,倾角=25°~35°单钩或双钩串车能力小,倾角=15°~25°无轨胶轮车能力不等,倾角=0°~6°2)副斜井单钩或双钩串车倾角=15°~25°无极绳倾角=6°~10°无轨胶轮车倾角=0°~6°新型辅助运输设备――单轨吊车、卡轨车、齿轨车3)混合提升斜井3、井筒的倾角4、井筒的方向1)沿层斜井2)穿层斜井3)反斜井。

煤矿专业基础知识第2章 井田开拓

煤矿专业基础知识第2章  井田开拓
第2章 井田开拓
由地表进入煤层为开采水平服务所进行的井巷布置 和开掘工程称为井田开拓。井田开拓问题关系到矿井生 产系统的总体部署,既影响着矿井建设时期的技术经济 指标,又将影响到整个矿井生产时期的技术面貌和经济 效益。
1
2.1 开拓方式
井田开拓方式按井筒形式可分为平硐、斜井、立井 和综合开拓4类。 2.1.1 平硐开拓 利用水平巷道从地面进入煤体的开拓方式称为平硐 开拓。井田内的划分及巷道布置等与斜井、立井开拓方 式基本相同。 (1)走向平硐 (2)垂直平硐 (3)阶梯平硐 (4)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9
图4.2.6 立井单水平分带式开拓 1—主井;2—副井;3—井底车场;4—主要石门; 5—运输大巷;6—回风大巷;7—分带运煤斜巷; 8—分带回风斜巷;9—采煤工作面;10—煤仓; 11—运料斜巷;12—行人进风斜巷;13—回风井
10
图4.2.7 立井多水平采区式开拓
11
2.1.4 混合开拓与分区域开拓 (1)混合开拓 采用立井、斜井、平硐等任何两种或两种以上井硐 形式开拓的方式称为混合开拓。 3种井硐形式各有其优 缺点,根据井田的具体条件,选择能发挥其各自优点的 井筒形式是很有必要的,不应局限于某种单一井硐形式。 3 种井硐形式能组合成斜井 立井、平硐 立井、平硐 斜井等多种方式。其中主斜井副立井开拓方式吸取 了立井、斜井各自的优点,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是合理的, 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是建设特大型矿井的技术发展方向。
16
2.2 井筒的确定
2.2.1 井筒数目确定 井筒数目是根据矿井提升任务大小和通风需要等因 素确定的。煤的提升和矸石、材料、设备及人员的辅助 提升可由一个或几个井筒来完成。用作提升的井筒可兼 作进风或回风井,有些情况下,则必须设专用回风井。 在具体确定井筒数目时,可按以下三种情况考虑: (1)双提升井筒开拓 (2)多提升井筒开拓 (3)单提升井筒开拓

第四节 井田开拓方式

第四节 井田开拓方式

第四节井田开拓方式在某一井田地质、地形及开采技术条件下,矿井开拓巷道有多种布置方式,开拓巷道的布置方式称为开拓方式。

一、立井开拓主井、副井均采用立井的开拓方式,称为立井开拓。

以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方式(图4-14)为例:134 煤炭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教程第四章煤矿地下开采安全 1351-主井,2-副井,3-井底车场及主石门,4-轨道运输大巷,5-回风石门巷道,6-回风大巷,7-通风上下山,8-区段运输平巷,9-采煤工作面,10-带区煤仓,11、12-分带行人进风斜巷图4-14 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方式1. 巷道开掘顺序首先在井田中部开凿主副立井,掘至开采水平标高以下后,开掘井底车场;在岩、煤层中分别开掘轨道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并向两翼延伸;当大巷掘进位置超过1~2个分带工作面后,便可开掘分带斜巷至带区上部和下部边界,并沿煤层走向掘出工作面开切眼。

在开掘的各井巷内安装相应的设备,形成生产系统,经试运转符合要求后,矿井即可投产。

2. 主要生产系统(1)运煤系统。

采煤工作面出的煤经分带斜巷运至带区煤仓,在运输大巷装车,电机车牵引载煤列车至井底车场卸载后,由主井内安装的箕斗将原煤提至地面。

(2)井下所需之物料、设备,由矿车(或材料车、平板车)装载,经副井罐笼下放至井底车场,由电机车牵引至分带材料车场。

(3)通风系统、新鲜风流由地面经副井、井底车场、轨道运输大巷进入分带行人进风斜巷。

经采煤工作面后的污风,由分带的回风运料斜巷至回风大巷,再经主井排出地面。

(4)排水系统。

井下涌水经大巷水沟流入井底车场,汇入水仓,由水系房的水泵,经副井井筒的管道排至地面。

3. 采掘接替上山阶段的各带区采用前进式开采顺序,首采带区开采结束前,必须向井田两翼掘出为下一带区服务的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直至井田走向边界。

二、斜井开拓斜井开拓井筒施工相对筒单,在我国应用很广。

斜井开拓有多种不同的形式。

按斜井与井田内的划分方式的配合不同,斜井开拓主要分为片盘斜井和集中斜井(有的地方也称阶段斜井)、片盘斜井,以前是小型矿井主要采用的开拓方式,它从地表开掘斜井,到煤层第一分段后,即沿煤层走向布置回采巷道,形成工作面进行开采,整个矿井相当于一个采区,目前随着运输方式的改变和开采技术的发展,片盘斜井已成为一些大型矿井采用的开拓方式。

井田开拓方式

井田开拓方式

井田开拓方式第二节斜井开拓主、副井均为斜井的开拓方式,称斜井开拓。

一、片盘斜井开拓(斜井多水平分段式开拓)片盘斜井开拓是最简单的开拓方式。

典型的片盘斜井如下图所示,其井下部分有一个下山采区。

井田沿煤层倾向按标高划分为若干个分段,每段相当于采区的一个区段, 倾斜长度适于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

(习惯上称为片盘)。

1.井巷掘进顺序自地面向下沿煤层开一对斜井,直至第一片盘下20~30m,在第一片盘上部开片盘甩车场及第一片盘回风巷,在第一片盘下部开片盘甩车场及片盘运输巷,然后,经平或斜石门掘进上煤层的超前平巷及开切眼,即可开始第一片盘的回采。

I+450+400+350ⅢIⅡ53124768+300I+450+400+350+300I -- I364I5ⅡⅢ7122.生产系统:采煤系统、运矸系统、通风系统。

3.优点:系统简单,工程量小,投资少,工期短,斜井可沿煤层掘进施工便利,能够进一步了解煤层赋存情况。

缺点:矿井内不能布置较多的工作面,矿井生产能力小;容易出现掘进与生产相互干扰,对地质变化适应性差。

4.适用范围:适用于煤层埋藏稳定,地质构造简单,井田走向长度和倾斜宽度不大,煤层埋藏不深的小型矿井。

(目前工作面单产能力提高,片盘斜井可建成大型矿井)二、斜井单水平采区式开拓井田沿倾斜方向划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沿走向划分为若干个采区,每个采区沿倾向划分为若干个区段。

1.井巷开掘顺序: 2.生产系统:采煤系统、运输系统、通风系统。

3.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矿井基本建设投资少;可充分利用各种设备、设施和开拓巷道;有利于合理集中生产;有利于矿井稳定生产。

缺点:矿井涌水量大、瓦斯等级高时,下山的通风及排水较困难。

适用于煤层倾角小,瓦斯含量小,涌水量不大,井田倾斜长度较短的井田。

三、斜井盘区式开拓近水平煤层,一般采用盘区式布置。

斜井盘区与斜井单水平采区式的区别在于斜井盘区的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可以并列布置在井田倾斜的大致中央。

采煤方法之第十七章井田开拓方式

采煤方法之第十七章井田开拓方式

+
+
+
+
+
I
两个阶段:-300m,-480m,
两个开采水平: -300m,-480m
采区:每阶段布置5个采区;
编辑ppt
2
3、开掘顺序
原则:尽快沟通风路;采用平行作业。
l
主井、副井、井底车场、主石门、-
300m大巷(超过采区上山100m)、采区下部
车场、采区运输和轨道上山
l 风井、总回风巷、采区上部车场、区段 回风石门
l 沿倾斜 - 阶段下行式 ,区段下行式;
煤层间 - 下行式。
编辑ppt
22
二、斜井开拓类型、装备和基本特点
(一)集中斜井 l 井田沿倾斜划分为阶段,设开采水平, 可以单水平、多水平或局部设辅助水平开拓。 l 准备方式可有:采区式、盘区式、带区 式。 上山式、上下山式 l 开采水平大巷可以分层布置,集中布置 及分组集中布置。
第十七章 井田开拓方式
第一节 立井开拓 一、示例 (一)示例1 1、条件: 煤层:M1、M5,埋藏深,表土厚、缓倾斜煤 层。 底板 - 奥灰岩
编辑ppt
1
2、 立井 多水 平上 山式 开拓 方式
+
+
+
I -- I
- 480 m1 m 2
- 300
- 120
I
+
+
+
+
+
+
+
+
+
+
+
+
+
+
+
+
+

采矿学-第十五章井田开拓方式

采矿学-第十五章井田开拓方式

300
两对20~40t箕斗
一对双层双车(1.5t)罐笼,一对双层 单车(5t)或双层双车(1.5t)罐笼带 重锤
第二节 斜井开拓
(1) 片盘斜井 一、斜井多水平上山开拓 1、自然条件:M1 、M2 ; 25;埋 (2) 集中斜井 A单水平 ①盘区式 藏深、表土层薄、无流砂层。 B 多水平 ②条带式 2、开拓方式: ③采区式 两个阶段:-100m,-280m, 两个开采水平: -100m,-280m, 采区:每阶段布置4个采区;
二、综合开拓方式类型
三、立井开拓井筒配置
一般以立井(主井、副井有时设回风井)
进行开拓,装备两个井筒,主井一般用箕斗 提煤,副井一般用罐笼辅运、行人、进风等。
小型立井的主副井可均装备罐笼,或只装
备一个井筒。
主井井筒装备 矿井生产 能力/万ta-1
30 一对双层单车(1t) 罐笼
副井井筒装备
一对单层单车(1t)罐笼
cm1704
4、优缺点
优点: 1)巷布及生产系统简单 2)初期工程量少,投资少,投产快 3)施工容易,且能补允地质资料 4)技术装备及生产管理简单 缺点: 1)A小; 2)采掘干扰,上下片盘接替频繁; 3)对地质适应性差 5、适用:地质构造简单,井田走向较短;埋藏 浅。有扩大应用的前景。
三、斜井开拓井筒装备
(二)斜井与立井比较
1、斜井的优点(与主井比) 1)掘进技术和设备简单; 2)掘进速度快; 3)井上下设施简单。 4)多水平总石门短。 5)井筒延深方便。 6)初期投资低。工期短。 7)压煤少。 8)安全性好。
2、斜井的缺点 1)井身长,绞车(串车)提升能力受限制; 2)通过井筒的各种管线长,通风、动力供应、 排水等生产经营费较高; 3)井筒维护工程量大; 4)对地质条件适应性差。 斜井的适用条件 适应大中小矿井; 煤层埋藏浅 ;表土层不厚,水文地质条件简 单,不需特殊施工法施工的缓斜和倾斜煤层; 胶带机可长;串车提升不宜超过三段提升。

第二节 矿井开拓

第二节  矿井开拓

煤田示例
二、井下巷道分类及作用



为了开采煤炭,从地面向地下开凿通达煤体的一 系列井巷,总称为矿井巷道。 1、按巷道的不同倾角分类 按矿井巷道的倾角不同,可分为垂直巷道、水平 巷道、倾斜巷道三大类,如图3-24所示。 (1)垂直巷道。垂直巷道主要有立井、小立风井 或小井、暗井及溜井等。
井下巷道分类及作用
(3)平硐-立井综合开拓。




图3-22为煤矿平硐-立井综合开拓方式,主 运输利用平硐。由于地面地形的影响,主平硐 长达2KM,加上该矿瓦斯含量大,需要很大的 通风量,利用主平硐进风在技术、经济上都 不合理。为此,另开凿一个立井作为专用进风 井,这样大大缩短通风 线路的长度。另外,该立井延深后还可以担负 后期主平硐水平以下煤 炭的提升任务,将煤提升至平硐后经主平硐外 运。
井下巷道分类及作用
(2)巷道净高的规定。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主要运输巷和主要风 巷的的净高,自轨面起不得低于2米;采区上 下山和平巷的净高不得低于2米,薄煤层内的 不得低于1.8米。 各类巷道内风速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 最大、最小允许风速的规定。
二、井田开拓

立井开拓
片盘开拓 斜井开拓
平硐开拓


平硐一般位于煤层的底板或顶板,并交叉于煤层的走 向开掘,如图3-18所示。有时也沿煤层开掘,这主 要取决于煤层的赋存条件和地形条件。平硐一般布置 在山谷一侧,但位置要选择适当,避免洪水淹没平硐。 平硐数目应根据具体条件确定,当煤层上部边界距地 表较近,利用上部边界风井或采区小风井排风时,可 只开拓一个平硐。如果不具备这种条件,为保证矿井 有两个安全出口,必须开掘两个平硐,两个平硐可在 同一标高,也可在不同标高上。

采煤概论第四章 井田开拓方式

采煤概论第四章 井田开拓方式

第一节 斜井开拓
2.矿井生产系统(图4-1)
工作面7采出的煤,由工作面刮板输送机送至阶段 运输副巷5,并经联络巷运至阶段运输巷4装入矿 车。矿车由电机车牵引至第一阶段下部车场3并由 主斜井1提至地面。
生产所需材料、设备和人员一般由主斜井1下放到 阶段上部车场,由阶段回风平巷6送到工作面上口, 然后供工作面使用。副斜井只有在矿井产量大, 辅助提升任务重时才作辅助提升。
河南城建学院
《采煤概论》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二篇 井田开拓第4章 井田开拓方式
本章主要内容
4 第 章 井田开拓方式
第一节 斜井开拓 第二节 立井开拓 第三节 平硐开拓 第四节 综合开拓
第一节 斜井开拓
一、片盘斜井开拓
✓ 片盘斜井开拓是斜井开拓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它是将整个井田沿倾斜方向划分成若干个阶段, 每个阶段倾斜宽度可以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 在井田沿走向中央由地面向下开凿斜井井筒, 并以井筒为中心由上而下逐阶段开采。图4-1为 一片盘斜井的示例。井田沿倾斜方向划分为四 个阶段。阶段内按整个阶段布置,即每一阶段 斜宽布置一个工作面。
4、底板斜井 将井筒布置在煤层底板中。但当煤层倾角小 于井筒倾角时,水平石门工程量太大。优点是井筒易维护, 不需保护煤柱。
5、穿层斜井 当煤层倾角小于井筒倾角时,为了减少水平 石门工程量或免受地面因素影响,斜井可穿越煤层布置。
第二节 立井开拓
立井开拓也是广泛采用的一种进入煤体的 方式。除井硐形式外,其开拓巷道布置与 斜井相同。
19—采区煤仓;20—井底煤仓;21—行人进风下山;22—回风联络巷
第一节 斜井开拓
二、斜井单水平分区式开拓
1.矿井开拓程序
在井田沿走向中部,由地面开掘一对岩层反斜井,主 斜井1和副斜井2。主斜井1安装胶带输送机提升煤炭、 副斜井2安装绞车作辅助提升。斜井井筒掘到开采水平 时,在开采水平布置井底车场和硐室,然后向两侧掘 进水平运输大巷4和副巷5。水平运输大巷和副巷掘至 采区中部位置后,在采区下部布置采区下部车场并开 掘采区运输上山6和轨道上山7,当采用中央分列式通 风时,在主副井斜井施工同时,在井田浅部沿走向中 央开凿回风井12至上山阶段上部车场、区段运输平巷 和回风平巷,并掘进开切眼布置工作面回采。

井田开拓方式及井田开拓的基本概念

井田开拓方式及井田开拓的基本概念

第17章井田开拓方式1根据井田内阶段数目及阶段内的准备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单水平、多水平、分区式、分段式与带区式等。

:2立井开拓:立井多水平上山式开拓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3斜井开拓方式:斜井多水平上山式开拓片盘斜井开拓4平硐分类:垂直走向平硐走向平硐阶梯平硐56综合开拓方式类型:平硐—立井—斜井平硐—立井平硐—斜井斜井—立井第16章井田开拓的基本概念1煤田划分为井田原则:(1)井田范围、储量、煤层赋存条件及开采条件要与矿井生产能力相适应。

(2)保证井田有合理的尺寸。

(3)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划分井田。

(4)合理规划矿井开采范围,处理好相邻矿井之间的关系。

(5)直(折)线原则2煤田划分为井田方法(1)垂直划分(2)水平划分(3)按煤组划分(4)按自然条件划分3矿井储量可分为:地质储量、工业储量、可采储量4国家规定采区回采率不得小于下列数值:厚煤层,75%;中厚煤层,80%;薄煤层,85%5矿井生产能力:矿井设计的年生产能力,万t / a;6矿井井型:按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大小划分的矿井类型。

一般分为特大型矿井:300、400、500、600万t/a及以上;大型矿井:120、150、180、240万t/a;中型矿井:45、60、90万t/a;小型矿井:30万t/a以下。

7 影响矿井生产能力的因素:矿井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水平;国家需煤情况;安全生产条件。

8 井田开拓:由地表进入煤层为开采水平服务所进行的井巷布置和开掘工程9井田开拓方式:开拓巷道在井田内的总体布置方式。

(开拓、准备和回采巷道)10开拓系统:开拓巷道的形式、数目、位置及其相互联系和配合,总称开拓系统11井田开拓方式分类:(1)按井筒(硐)形式分立井、斜井、平硐、综合方式(2)按开采水平数分单水平、多水平(3)按准备方式分上山式、上下山式、混合式(4)按开采水平大巷布置方式分分煤层大巷集中大巷分组集中大巷。

第十五章 井田开拓方式(平硐开拓)

第十五章  井田开拓方式(平硐开拓)

第十五章井田开拓方式第一节立井开拓立井开拓:一、立井开拓方式示例1、立井多水平开拓方式◆示例条件◆开拓巷道布置◆开拓方式全称:立井多水平集中运输大巷上山分区式开拓◆掘进顺序◆生产系统◆采掘接替2、立井单水平开拓方式开拓方式全称:立井单水平集中运输大巷上下山分区式开拓◆示例条件◆开拓巷道布置◆开拓方式全称:立井单水平上山分带式(带区式)开拓◆掘进顺序◆生产系统◆采掘接替二、立井开拓分类根据煤层倾斜长度、倾角、煤层间距的不同,可分为单水平开拓和多水平开拓两大类:1、单水平开拓①煤层倾角≤16°的缓倾斜煤层斜长不大时,采用上下山分区式或分带式(图15-3b)②对于近水平煤层斜长不大时,采用上下山盘区式或分带式③对于近水平煤层斜长较大时,采用多组大巷上下山盘区式或分带式④对于近水平煤层层间距较大,上煤组或下煤组储量不足以单独设置水平时,可考虑设置辅助水平(图15-3a)2、多水平开拓①煤层倾角>16°的缓倾斜煤层斜长较大时,采用上山分区式(图15-4a)②煤层倾角≤16°的缓倾斜煤层斜长较大时,采用上下山式或上山式与上下山式混合式(图15-4b、c)③对于近水平煤层,煤组间距较大,各煤组储量均较多,可以单独设置水平时,可按煤组设置水平,沿倾斜可划分为2~4个部分,设置1~2组大巷,采用盘区式或带区式准备(图15-5)④对于急倾斜煤层,均采用上山分区式(图15-6)三、立井开拓的井筒配置井筒位置:多在井田中央附近或储量中心附近井筒数目:2~3个,主井,副井,回风井(有时主井兼作回风井)井筒形状:圆形井筒断面尺寸:直径=5~8m井筒装备:1、主井一对或两对箕斗,容积6~50t,30万吨以下的井型也可用罐笼主井装备箕斗可兼作回风井,不能作进风井主井装备罐笼既可作回风井,也能作进风井2、副井一般装备一对罐笼,单层或双层,单车或双车,1t或1.5t或3t或5t有时装备一对半,一对较小的,和一个较大的三只罐笼副井是矿井的主要进风井同时设梯子间,作为安全出口、铺设排水管、电缆3、风井风井一般不设提升设备,设梯子间,作为安全出口,黄泥灌浆管多从风井进入井下4、混合提升井改扩建新建井小型井第十五章斜井开拓斜井开拓:斜井开拓的广泛应用:优点(基建施工技术简单、初期投资少)斜井开拓分类:集中斜井、片盘斜井集中斜井开拓分类:单水平、多水平;上山式、上下山式、上山式与上下山式混合式;分煤层大巷、集中大巷、分组集中大巷;一、斜井开拓方式示例1、集中斜井多水平开拓1)示例条件:埋藏浅,表土层薄2)开拓方式及井巷布置:斜井多水平上山分区式集中大巷开拓方式3)开掘顺序4)生产系统:运煤、运料排矸、通风、排水、供电5)采掘接替:先一阶段(第一水平),后二阶段(第二水平),两阶段内各采区均前进式2、集中斜井单水平开拓1)示例条件:埋藏浅,表土层薄,瓦斯水文条件简单,倾角小于16°2)开拓方式及井巷布置:斜井单水平上下山分区式集中大巷开拓方式3)开掘顺序4)生产系统:运煤、运料排矸、通风、排水、供电5)采掘接替:①一阶段采完后二阶段一阶段内采区前进式,二阶段内采区后退式②二阶段略滞后一阶段,两阶段同采两阶段内各采区均前进式3、片盘斜井开拓1)示例条件:埋藏浅,表土层薄,瓦斯水文条件简单,井田尺寸小,储量少的小型矿井2)开拓方式及井巷布置:片盘斜井开拓方式3)开掘顺序4)生产系统:运煤、运料排矸、通风、排水、供电5)采掘接替:6)片盘斜井的特点:(1)井田尺寸小,储量少的小型矿井(2)不划分为阶段和采区,而是划分为分段,分段相当于区段,在分段中布置走向长壁工作面(3)片盘斜井相当于一个下山采区(4)多数只装备一个井筒,用串车混合提升(5)片盘运输巷也多用矿车运输(6)多煤层时上煤层的回采厚度多超前掘进(超前工作面一定距离随采随掘)(7)井筒随片盘的开采逐步延深,斜长较大时可两段提升,井筒倾角较大时可伪斜布置(8)多全煤井巷布置,最下一个煤层为厚煤层或围岩条件不好时布置底板岩层中7)片盘斜井的优点:二、斜井开拓的井筒配置1、井筒的数目和断面2、井筒的功能及装备1)主斜井强力胶带输送机能力大,倾角<17°(大倾角胶带输送机可达26°)钢丝绳胶带输送机能力大,倾角<17°斜井箕斗能力中等,倾角=25°~35°单钩或双钩串车能力小,倾角=15°~25°无轨胶轮车能力不等,倾角=0°~6°2)副斜井单钩或双钩串车倾角=15°~25°无极绳倾角=6°~10°无轨胶轮车倾角=0°~6°新型辅助运输设备――单轨吊车、卡轨车、齿轨车3)混合提升斜井3、井筒的倾角4、井筒的方向1)沿层斜井2)穿层斜井3)反斜井第三节平硐开拓◆平硐开拓的概念:◆平硐开拓的优点:1、省去了提升设备和提升费用;2、省去了排水设备和排水费用;3、地面建筑简单,投资少;4、生产系统简单,生产成本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掘工程设计图是根据建设项目的要求、以地质报告和经批准的上阶段设计为依据所绘制的图件。

在矿井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矿井初步设计和矿井施工图设计阶段,矿井建设阶段,矿井生产以及延伸阶段,都离不开采掘工程设计图。

采掘工程设计图是矿井投资、建设和生产的重要依据。

任务一井田开拓方式图
一、井田开拓方式的概念
井田开拓方式图是将井田内的地质情况、设计的开拓巷道布置系统,采用正投影原理,按一定比例绘制出的图件。

井田的开拓巷道包括:井筒、井底车场、主要运输石门、运输大巷、回风大巷、回风石门、回风井等。

在井田开拓方式图上,可以了解井田内煤层产状和主要地质情况,还可以了解矿井开拓的总体部署和生产系统。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矿井生产条件和技术面貌,是矿井建设生产、矿井延伸、改造、采区设计的依据,是矿井设计、建设、生产中的基础图件。

常用比例尺为1:2000或1:5000。

二、井田开拓方式图的种类
井田开拓方式图种类较多,按下列方法划分:
1.按井田开拓方式分类
(1)按井筒形式可分为立井开拓、平硐开拓、斜井开拓和综合开拓。

(2)按水平的数目可分为单水平开拓和多水平开拓。

图5-1 矿井开拓方式分类
(3)按开采水平大巷布置方式可分为分层煤大巷、集中大巷和分组集中大巷。

(4)按开采准备方式可分为上山式、上下山式、上山及上下山混合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