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文化简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简论
文化的含义—用中文在google上检索有两亿多条。用culture来检索有五亿多条。它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汇。大家都常用这个词,但能认真反思这个词的人可能不多。
我们都会见过很多事物被冠以“文化”之名:
传统文化、新兴文化;经典文化、流行文化;本土文化、外来文化…
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不同的国家民族、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都不一样,吃的讲究也不一样。其实这种文化只是一种习俗。
校园文化、企业文化…什么叫企业文化?营造企业文化。一个企业在追求高效益,更大利润的同时,让职工感受到精神文明层次的一种需求或者说在企业职工中形成这么一种人文关怀的氛围,而不是仅仅追求物质和利益的追求。
酒文化、茶文化、竹文化…酒文化。仅仅是了解酒的各种品牌,酿造的过程,就能说了解了酒文化?这是不够的。酒文化里包含什么内容呢?比如说跟酒文化联系起来,你会想到什么?酒不醉人,人自醉。那是酒的一种功能。其实酒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交流.外国人到中国来,发现中国人喜欢在酒桌上谈生意。你不跟他喝酒,他不跟你谈生意的。酒不仅仅是一种饮料。还有促进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的功效。拉近人与人关系的一种效果。古代,李白喝酒就能写诗歌。对他而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酒是消愁的一个工具。不是光是尝试其味道而已。而是抒发他自己的情感的辅助工具。曹操也说过,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何以解愁唯有杜康是杜甫写的诗词)杜康是一个人的名字,是个酿酒的大师和高手。他酿的酒非常好喝。对于古人而言,酒的含义太多了。
竹文化。并不是你见过竹林你就了解了竹文化。竹子在中国人的心目这代表着一种品格。它被人格化了。竹子的特点是什么?它是非常笔直的。它有非常正直的品格。它中间是空的。代表什么呢?代表一个人很虚心,很谦虚。寄托了人们对美好品质的一种向往。这时竹子有了内涵,这种内涵既有价值观的东西,有审美观的东西。比如,红楼梦里有很多作为装饰用的植物。林黛玉选了有竹林的潇湘馆。她肯定是在竹子这种植物中找到一种寄托。她的审美与这种植物的审美相契合了。当然这不是刚才所说的正直的品格,香妃竹,传说眼泪落在竹子上面形成了这种斑点,所以,竹子也跟林黛玉很爱哭的特性相符,有一种情愫在里面。所以说价值观和审美观都在文化中体现出来。
汽车文化、青铜器文化…汽车怎么会有文化呢?其实它在物质生产过程当中体现出一种价值,我们对它物质文化内涵的一种挖掘。
所以文化这个词的含义非常之多。
到底什么是文化呢?我们从中国字“文化”来进行追踪溯源。
一、文化的含义
1.“文化”寻根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统治者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测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社会关系、人伦规范、风土民情(精神层面)),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这是最早的文和化并用的依据。
在西汉刘向《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zhū]。”意思是圣人治理天下,先用文化来教化去统治百姓,然后再用武力。先礼后兵。凡是用武力的情况都是对方不降服你,不服气。用文的手段,用文化的手段来治理他们,如果他们还不服气的话,就用暴力的手段来镇压他们了。这是讲圣人治国的方法。
“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晋束哲《补亡诗·由仪》
这里说是文化武力内外有别,对自己国家国内应该用精神层面道德修养制度层面来进行教化。武功用于对外,不能靠讲道理,靠教化来解决。要靠武力征服他们了。
从这两句话来分析,最早的“文化”是指国家的文教治理的手段。它是与武功(镇压)相对的东西。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释义: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这句话也可以从这里深受上述观点的影响。
“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唐孔颖达《周易正义》
圣人所看到的人文,这里的人文是与天文相对的。指人类社会的种种。它是指诗书礼乐之谓。诗—诗
歌,文学。书—最早的时候指上书,它很多指的是帝皇的文辞。礼仪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一套法则,一套规则。而乐—音乐。为什么音乐要放在文化的范畴内呢?因为中国古人很讲究礼仪的,音乐是与礼仪相配套的。不同的人在不同德场合做不同的事要演奏不同的音乐。音乐是礼仪的一种相辅相成的一套规则。它也是用来教化百姓的。
因此,在精神层面上,文化主要是指文学艺术和礼仪风俗等属于上层建筑的那些东西。
“自身而至家国天下,制之为度数发之为音容,莫非文也。”---顾炎武《日知录》从自己到国家。人自身的行为表现和国家的各种制度,都属于“文化”的范畴。从他的话中,我们还知道文化还有别的含义。是什么呢?是人的自身行为表现。国家的各种制度的总称。都可以归纳到文化的范畴。
“文”、“化”在先秦时期的意义(名词解释:先秦是中国历史学名词。指秦朝以前的历史时代,起自远古人类产生时期,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为止。)
2. 什么是“文”?
(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古代词典)文,错画也。“错画者,交错之画也。”
不是画错。交错之画,画是笔划的意思。最早时是个人的样子。这个人穿着怎么样的交叉图案的衣服。所以文最早的意思就是花纹的意思。纹是后来造出来的。学过古文的都知道有通假文之说。后来又绞丝旁就承担了,部分意思即花纹的意思。后来文就没有花纹的意思了。文除了“花纹”之意外,它还有引申义指文字、语言。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在天上称王了),仰则观象于天(他抬头看到天体的运行),俯则观法于地(俯瞰看到地上很多自然现象,水木鱼虫),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身边各种各样的东西,然后他造了文字)近取诸身…..”许慎《说文解字》序
这段文字说是伏羲氏造字的一个起源,字是怎么来的呢?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来,是象形文字。最早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他从天上地下各种东西然后看到不同的花纹和图案,于是他就造了字出来了。所以鸟兽之文是花纹的文。看到花纹造了字出来了,于是就有了文字。和语言。那么在这个层面上,文又有了新的含义。引申为文字典籍、礼乐制度、文德教化。这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讲文化的内涵。
另一个层面是“文”与“质”相对,又引申为精神修养、德行美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文可以指你写的一篇文字,它的辞采,表面的功夫。很有礼貌,语言表达很有表现力。质是本质,他的思想,他的内涵。文指外在的东西,起修饰性的东西。所以质胜文,你很有思想,但口很拙,表达不清楚,那么你就会变得很粗野。如果你口吐莲花,很有文采。但你的思想和内涵不够的话,就显得夸夸其谈。当文和质结合得非常好的话,这个人才能被成为君子。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讲,文指的是一种精神修养,德行美善。跟思想内容、内涵相对的意思。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文从最初的花纹延伸到文字语言,再延伸到精神修养方面的内容。
3.什么是“化”
“教行于上(教行---教你怎么做,于上---上—你的上司或你的父母等长辈;则化成于下。”然后呢,下面的人按教授者所说的去做,就是上效下行的意思)(说文解字)
“贾生曰:此五学者既成于上,则百姓黎民化辑于下。”
由自然万物的变化过程,引申为对伦理道德、社会文明的化成等教育与塑造过程。原来是一种变化,一种变异。后来呢到了人文社会当中就变成了一种教育,一种塑造。这是先秦对文和化的意思。
“文化”在汉唐时代的含义
到了汉朝,这两个字已经定型了。“文化”放在一起说从字面上可以被理解为“用文来化”。即着重在精神层面对民族进行教化。用道德修养方面的这些东西来教化人民。所以文化在古代中国它是指精神方面对民族进行教化。这是文化的意思。
“文化”寻根的历史沿革
*先秦:文,错画也;化,教行也。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汉唐:以“文”“化”黎民,文化胜于武功。(中国人非常强调这一点,且内文外武)
明清:古典意义的“文化”之终极目的:内圣外王、天人合一。(内心有圣人般的道德修养,外王,对外你可以做到以你的文化修养,建立起一套人文制度来称王来治理国家。从而达到天人合一这么一个观点。
4..中西“文化”含义相同吗?“文化”=“culture”? 字面上的意思是一样的。但中西方对此理解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