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浅析复习进程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与历史意义

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与历史意义

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与历史意义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意义,并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这些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建筑技艺和艺术特色而闻名于世,代表着中国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与历史意义,通过对其特点、演变过程和影响等方面的分析,展示中国传统建筑对于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一、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与风格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木结构、重层叠院、重视空间布局、注重意境与内涵”。

建筑的主体结构多采用木材,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鲜明特点之一。

在建筑布局上,传统建筑通常采用重层叠院的形式,院落之间通过廊道相连,形成独特的空间序列。

此外,中国传统建筑强调意境与内涵,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以及建筑与人文精神的协调统一。

在风格上,中国传统建筑又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派别。

北方传统建筑以宫殿、庙宇和寺庙为代表,典型的代表有北京的故宫和天坛;南方传统建筑则以园林和民居为主要形式,著名的代表有苏州的拙政园和杭州的西湖。

北方建筑注重庄重和气势,而南方建筑则强调精巧和细腻,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趣味。

二、中国传统建筑的演变过程中国传统建筑的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最早的传统建筑可以追溯到商朝和周朝时期,当时的建筑多采用土木结构和木柱,代表性的有殷墟遗址中的商代建筑。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传统建筑逐渐发展出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在唐朝时期,传统建筑达到了一个高峰,出现了许多卓越的建筑作品,如大雁塔和洛阳白马寺。

唐代建筑注重规划和布局,强调建筑形式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风采。

宋朝时期是中国传统建筑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建筑进一步推广和改进,形成了中国传统建筑最经典的风格和形式。

代表作品有黄山的李公堤和杭州的雷峰塔。

这些建筑作品不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

三、中国传统建筑具有深厚的文化与历史意义。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安身立命、遮风挡雨已经不再是建筑空间的唯一功能,人们逐渐追求精神享受和物质享受并重的建筑设计,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融入富有个性化和人文文化的视觉元素。

我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而这种展现,渗透在建筑之中,铸就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独特内涵。

所以,在中国传统的建筑中蕴藏着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底蕴。

本文就将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标签:建筑设计;传统文化;继承;发展1、概述1.1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主要是指具有较强的积淀性以及相应的文化传承机制的一种文化的综合体。

一般传统文化包含的范围极为广泛,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积淀与传承下来的知识、技能、政治制度、价值观念、思想道德、风俗习惯等.传统文化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集合,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主要是依靠一定的传承机制,将我国悠久的文化与历史进行延续、发展与深化,在原有的文化基础上进行再创新与再发展进而生成新的文化。

1.2建筑文化在中国深厚传统文化中,建筑文化是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建筑文化中也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很多的建筑中都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很多的建筑符号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展现,因此建筑文化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的属性以及一些明显的特征。

建筑文化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属于一种建筑文化形态,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载体。

我国保存下来的很多古代建筑以及现代建筑中比较优秀的建筑中很多都有传统文化的物质性以及精神性的体现。

1.3建筑设计建筑设计主要是指建筑设计者对建筑进行设计上的创作,或者是为了一个建筑项目进行制图与设计,主要是对建筑的形态、建筑的结构、建筑的暖通设计等进行有关的专业性设计。

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为了更好体现建筑设计的理念以及建筑设计的创新体现在建筑设计的作品中,会借鉴与引用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设计创造中。

浅析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浅析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建筑设计通常是按照前人设计经验,以传统文化为基础。

针对现代建筑设计,想要突破传统建筑设计风格,需尊重历史,传承传统建筑文化,吸取优秀理念和传统经验,进而与现代建筑相融合,促进艺术再生。

例如上海世博会中的中国馆建筑,在设计时,传承了天人合一理念,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得以淋漓尽致表现。

可以说,传统文化是建筑设计的基础,是艺术设计的经验资料、艺术灵感。

尽管部分设计师与传统文化脱离,开展建筑新设计,但即使再新颖,也是对传统文化创新。

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建筑设计经验,主要分析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特征我国具有二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经过数千年发展,我国建筑已自成独特体系。

对于建筑装饰,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的影响较深。

在我国古代社会,特别是封建社会,儒家思想的地位无可动摇,道家思想也极为重要。

因此,在阐述哲理的过程中,也对我国传统建筑风格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建筑属于仕文化的范畴,是只为少数人服务的,是少数人的艺术。

俞孔坚称之为“死去的艺术”。

虽然西方建筑在古代也是只为少数贵族服务的,但是由于在近代的各种先进思想和哲学方法的指导下发生了质的飞跃,而且在形式上也是一脉相承的。

在传统建筑设计中,非常注重自然主义思想,对于楼宇高度、台阶级数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建筑装饰物也具有鲜明等级特点,主要由于当时主流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提倡“中和”,道家思想提倡“自然”,不论是亭台楼阁、廊间小道,均追求与自然的融合。

建筑装饰也追求整体性、统一性,由建筑图纹、漆色描绘等,均具有封建体质,等级观念非常鲜明,尤其官员住宅、庙宇等,均严格区别于平面住宅建筑。

2.当代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影响分析首先,建筑布局。

我国古代的建筑布局设计,是依靠风水学思想,传统风水学并非一种伪科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极大影响了我国古代建筑的布局设计。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_探析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_探析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_探析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传统文化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传统文化历史内涵摘要:建筑被誉为“石头的史书”、“凝固的历史”,是包罗万象的空间艺术。

透过那斑斑驳驳的一砖一石,人们能够从中解读出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建筑是华夏文明的历史积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

传统文化中的礼制,宗族家庭观念,“天人合一”的思想精神都影响着建筑的布局,建筑环境设计和装饰风格等,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意蕴。

建筑,是指供人们进行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它除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外,还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具备很独特的审美价值。

建筑的文化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从纵的方面看,建筑具有时代性的差异;从横的方面看,建筑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差异。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历史渊源以及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建筑风格的多样性。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与西方古建筑的砖石结构体系相比,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土木结构体系。

这个体系的特点是用木料做成房屋的构架,先从地面上立起木柱,在柱子上架设横向的梁枋,再在这些梁枋上铺设屋顶,所有房屋顶部的重量都由梁枋传到柱子,经过柱子传到地面。

而用土、砖、石或者其他材料筑成的墙,只起到隔断的作用而不承受房屋的重量。

本文中,笔者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建筑中体现的传统文化。

一、“礼制”与中国传统建筑君主专制是我国古代社会的政体形式。

“礼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很重要的。

所谓“礼”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秩序,是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等级制度。

孔子是“礼制”的忠实维护者,他的“克己复礼”等主张,都反映了礼的重要性。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同样存在壁垒森严的等级,从建筑的布局、形体、结构到装饰设计,处处皆凝结着强烈的政治伦理规范,以显示上下有序、尊卑有别的礼制。

这就是建筑中的“礼”。

宫殿建筑中,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为“殿”,与家人生活起居之处为“宫”。

故“殿”的面积与构件都以大为美,以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来显示皇权至尊。

对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反思与展望

对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反思与展望

中国传统建筑⽂化中值得我们反思与探讨的有许多,譬如对我们建筑⽂化中的纵向承袭的惯性思维、技术传授的⽅式、对建筑艺术属性的忽视、皇家建筑与民宅的反差、“墙⽂化”的强⼤及其负⾯效应等等。

在这⾥,着重谈谈我们“继承传统”的误区和如何突破重围,凤凰涅槃。

关于继承传统的误区。

尽管在这⼤变⾰时代,许多⼈仍唯恐失去传统,也就是失去⾃⼰⾏动的指归。

因此,“继承传统”或“弘扬传统”的⼝号频率特别⾼,⼏乎与当年西⽅⼈“反传统”的⼝号同样响亮。

诚然,传统是必须继承的,怎么能割断历史的延续性呢?问题是,传统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正⾯的部分,⼜有消极、负⾯的部分。

⽽有些⼈由于“过去”的情结过重,继承的背后往往掩盖着负⾯的东西。

表现在建筑⽅⾯的主要是: 1.“继承”成为对前⼈的形式和风格的单纯模仿和重复。

近20余年来,古建符号胡拼乱贴,⼤量仿古建筑的出现就是有⼒的说明。

这种“西装加⽠⽪帽”的“假古董”,使我们许多城镇变得不伦不类,有的变成⼀个充斥着“建筑垃圾”的⼤杂烩! 2.“继承”成为抵制⾰新的挡箭牌,尤其抗拒“反传统”的要求和努⼒。

殊不知,推陈出新乃是艺术(包括建筑)的常规,否则艺术就不可能保持其⽣命活⼒,从⽽导致枯萎。

在这⽅⾯,反传统是艺术⾰新的推进器。

反传统的⼈并不是不要传统,他只是不想重复前⼈有过的东西⽽已。

众所周知,西班⽛⼈毕加索、达利、⽶罗,特别是建筑⼤师⾼迪,都是具有深厚传统功底的艺术家,但他们⼜都是反传统的猛⼠。

因此,反传统是⼀种积极的创造性思维。

鲁迅就是⼀个既善于继承传统,⼜敢于反对传统“⼤呼猛进”的伟⼤⽃⼠! 3.继承传统的实质是学习前⼈的创造精神。

凡是具有现代意识的艺术家都以重复为耻,即既不重复前⼈的,也不重复他⼈的,甚⾄也不重复⾃⼰的。

因为重复是匠⼈的习性,⽽创造才是艺术家的本⾊。

早在60年前,⽑泽东在其《讲话》中曾讲过这么⼀句很有艺术见地的内⾏话:“模仿(即重复——笔者)乃是最没有出息的⽂学教条主义和艺术教条主义”。

中国建筑史教育内容浅析——中国建筑史教育系列之二

中国建筑史教育内容浅析——中国建筑史教育系列之二

延 传播 区域 最广 ,特征 最鲜 明 ,风 点 结 合教 育 实践 ,从 教 育 内容 的 角 度 对 系统 , 续时 间最长 , 11 儒家思想对 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 . 格却 又极 为统 一。它 是 中华民族 上下 五千 年思想 文化 、 中国建筑 史教 育进行 了初 浅分析 。
之感 到骄傲 与 自豪 。然 而 , 专业教 育角度 考虑 ,这却 都在 中国传统建筑 单体构 成形态及群 体组织上 得到全 面 从 地体现 :譬如 中庸 思想讲 究 “ 谦恭谨 让 ,克 己复礼 ”的 面形象 中即有 着鲜 明的体现 ( 1 3 ;譬如儒 学崇 尚的 图 ~ ) 礼乐制 度在 中国古代城 市规划 、建筑布 局 、礼制建筑 中 方 面展 开 系统 论述 呢 ? 中国建 筑史 教 育应 当 涵盖 哪些 歉抑 自闭及 内向性性格 , 中国古代建 筑院落 组织及立 在
Cai J n u
中图分类号
T 一 9 U 02
文献标识码
A Leabharlann 文章编号 10 ~ 3 X 2 0 )2 0 8 0 3 7 9 ( 0 70 — 1 — 3 0 8


根据 “ 中国建筑 史” 的学科特
中国建筑作 为世 界上 唯一 以木构体 系为 主 的建 筑
中国传统 建筑思想 的发展产生 了极其深远 的影响 。
a t r chi ect E ur ducaton e, i
12 道家思想对中国传 统建筑 的影响 -
“ 在钟 鼎 ,道在 山林 ” 儒 。如果说 ,儒家思 想以治世 安 民的人 世之思代 表 了皇家官 方文化 的话 , 家思想 则 道
1 思想 文化 层 面
些能力与财 富在 建筑 领域上 的反 映。作为一种历史现象 ,

中国建筑文化

中国建筑文化

中国建筑文化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作为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国建筑文化展现了中国人民对生活和美的追求,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本文将从历史、特点和影响等角度,介绍中国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历史沿革中国建筑文化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文明。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出现了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如彩陶建筑和土木结构。

随着历史的长河推移,中国建筑文化逐渐发展和演进。

古代中国的宫殿建筑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秦汉时期的宫殿建筑到明清时期的紫禁城,这些建筑都展示了中国建筑师的高超技艺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同时,佛教和道教的传入也对中国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

寺庙和道观的建筑在中国建筑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了永恒的艺术典范。

二、特点与风格中国建筑文化以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而闻名于世。

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注重平衡和对称。

建筑师通过布局和设计,力求在形式和结构上实现平衡的美感。

此外,中国传统建筑还融入了丰富的象征意义,例如,屋顶的斗拱和琉璃瓦都代表着吉祥和富贵。

中国建筑文化还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传统园林是中国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独特的布局和景观元素,展示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传统园林以山水为主题,凭借精心设计的亭台楼阁、假山和湖泊等元素,创造出宛如画卷般的美景。

三、影响与传承中国建筑文化不仅在国内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建筑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和技术在东亚地区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

例如,日本的古建筑和传统庭院就受到中国建筑的启发。

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中国建筑文化也在不断创新和演变。

传统文化元素被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现代中式建筑风格。

这种融合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展示了中国建筑的现代化进步。

尽管中国建筑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人们对于传统建筑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政府和社会组织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确保中国建筑文化得到有效传承。

中国古建筑的文学与艺术特征教案

中国古建筑的文学与艺术特征教案

教案目标:通过对中国古建筑的文学与艺术特征进行探究,让学生了解中国古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及文学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一、导入1.自然环境下的人类住所:世界各地的居住方式2.中国古代住宅的种类:禅房、客堂、文林苑、园林、高雅厅堂、官宅等3.学生们对古建筑的印象:建筑风格、建筑功能等二、阅读1.分组阅读古建筑的历史和文学艺术特点2.学生讲解所阅读的内容,分享每组的阅读心得3.教师介绍中国古建筑的历史和相关史实4.教师讲解中国古建筑的学术分类及建筑特点三、绘画创作1.引导学生通过参观或模仿古建筑建筑文化和构造特征,学习并实践中国古代的绘画和工艺艺术。

2.给学生提供绘画用具和绘画模板。

3.学生们跟着教师的示范,利用画笔、颜料、布、墨等纸张进行绘画创作。

4.学生创建的作品应可以反映中国古建筑的阐述和特色。

5.教师和学生共同对作品进行评估和探究,分析艺术特色,发现创作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难题。

四、学生上台展示1.随机派出学生进行展示、介绍和评价。

2.学生进行互动沟通和交流,总结中国古建筑文学、艺术特点及传统文化遗产的意义。

五、作业1.学生们记录本课时的感悟和体验。

2.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中国古代建筑进行深入研究、绘制或制作模型作品。

3.教师通过网络及实地考察收集有关古建筑的照片、图片和相关资料,供学生选用和借鉴。

4.学生进行书面作业,利用所获得的信息和资料,编写关于所选建筑的介绍资料,或将绘制的作品进行拓展和完善。

六、教学反思1.加强课堂组织,促进学生参与度2.教师的引导应该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特色性3.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所学知识4.对学生的创意、才能和表现进行鼓励和肯定5.评估学生作品的综合成就和课程效果。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儒道“文化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儒道“文化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儒道“文化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文明传承的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儒道文化一直占据重要位置,儒道文化与建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从儒道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的渊源、相互影响和体现方式等方面,对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儒道“文化进行浅析。

一、儒道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的渊源儒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支柱,儒家思想强调“礼义廉耻”,提倡仁者爱人,注重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道家思想强调自然、宇宙、生命的本源和本质,主张无为而治、随顺自然。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儒道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中国传统建筑的构筑与风水理念息息相关,儒家的礼义观念直接影响了建筑的规划和布局。

传统建筑的规划通常以古代儒家的“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注重平衡和谐,以符合自然规律的方式规划建筑的位置、朝向、布局、造型等,力图体现出“礼、乐、道、义”的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注重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崇尚礼仪和敬畏祖宗,这些思想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在中国传统宫殿建筑中,一般都会有“三进五间”的布局,这与儒家的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种布局不仅体现了尊卑有序的礼仪之道,也表达了儒家思想中的仁义之道。

而道家思想的主张则影响了古代建筑材料的选取和施工方式。

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随顺自然,这在中国传统建筑的施工方式中也有所体现。

古代建筑的施工往往力求“依山就势、顺水而形”,遵循自然的地形地貌和自然资源的利用,以求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是以木结构为主,又以砖瓦为补充。

木结构的传统建筑很好地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礼、乐、道、义”,而在建筑风格上,也体现了道家的悠然洒脱,稳重内敛。

传统的屋檐和斗拱都展现了丰富的儒家礼仪和道家自然主义的审美情趣。

在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中也能看到儒道文化的痕迹。

传统建筑的装饰中常以中国传统的图案、花纹、神兽为主题,这一主题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儒道文化的精髓密不可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卢志宁)089-2教案 第9课 中国传统建筑:中国传统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卢志宁)089-2教案 第9课 中国传统建筑:中国传统建

课题第9课中国传统建筑(一)课时2课时(90 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熟知中国传统建筑的构成与特点2.熟知庙堂殿宇、园林等不同建筑类型及其特点3.熟知有代表性的著名的传统建筑思政育人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成就及其特点有所认识和了解,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国传统建筑的分类和特点教学难点:鉴赏建筑艺术美的方法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举例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设计第1节课:考勤(2 min)→直观导入(8 min)→传授新知(20 min)→课堂讨论与小结(15 min)第2节课:直观导入(5 min)→传授新知(18 min)→课堂讨论(15 min)→课堂小结(5 min)→作业布置(2 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中国传统建筑的构成与特点考勤(2 min)⏹【教师】清点上课人数,记录好考勤⏹【学生】班干部报请假人员及原因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直观导入(8 min)⏹【教师】多媒体播放故宫、赵州桥的故事短片,引入课程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故宫、赵州桥的故事短片,让同学们初步了解有关中国传统建筑的相关知识。

⏹【学生】观看,思考通过播放短片,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传授新知(20min)⏹【教师】视频短片引入课题,讲解中国传统建筑的构成;安排学生拓展阅读《脊兽》(详见教材),加深了解一、中国传统建筑的构成通过理论讲解、举例、PPT展示等教学方中国传统建筑的类型很多,包括民居、宫殿、庙宇等。

一般中国传统的单体建筑,无论规模大小,都由台基、屋身和屋顶组成。

(一)台基:是建筑下面用砖石砌成的突出的平台,是建筑的底座,有挡水防潮的功能,能体现建筑物的高大雄伟;从形态上主要分为普通台基和须弥座。

浅析中国古代建筑屋脊文化

浅析中国古代建筑屋脊文化

浅析中国古代建筑屋脊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屋脊文化是其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

屋脊是指一种屋面上方起垄的部分,屋脊文化指的是在屋脊上使用的装饰元素和图案
的文化。

屋脊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夏代建筑,它被视为防雨、防尘的重要部分,
同时也具备象征意义。

屋脊上的装饰元素主要包括逐层逐级的脊券、脊兽、脊饰、云翼等,这些都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图案和雕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趣味。

其中,脊券是居住在屋顶上的支撑支架,可以起到缓冲屋顶风雨的作用,同时也是屋
顶上的重要装饰。

脊兽则是一种具有神秘和守护意义的生物形象,如龙、凤、麒麟等,这
些神兽均被视为吉祥之物,德高望重。

而脊饰则是指在脊兽上方的装饰,如云纹、花卉等,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

云翼则是由云彩形状演化而来的装饰,被视为擎天
柱的象征,能够保护建筑物,防止天灾发生。

屋脊文化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建筑装饰的一部分,更是中国
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屋脊文化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和古代文化的独特特点,同时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现代,屋脊文化作为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继承和发扬,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

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

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是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它们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对于人们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而传统建筑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下面将分别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建筑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和独特的特点而受到世界的认可。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强调人伦道德、仁爱和孝顺的价值观,儒家思想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行为规范有着重要的影响。

道家文化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追求自由自在、善忘无欲的境界,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佛教文化则强调慈悲、智慧和勇气,追求心灵的净化和解脱。

传统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整体性和和谐美,它以天地人合一的理念为基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传统建筑注重平衡和对称,建筑物的各个构件和细节都精心设计,并体现了中国人对于朴实自然、简洁优雅的追求。

传统建筑还注重空间的分割与组合,强调有序与协调,营造出一种平衡和谐的氛围。

传统建筑的代表有宫殿、庙宇、园林等。

宫殿是中国古代帝王居住和办公的场所,以其宏伟的规模和精美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例如故宫、颐和园等。

庙宇是中国人民用来祭祀神明和祖先的场所,以其庄严肃穆的氛围和精美的建筑风格而受到人们的敬仰,例如岳阳楼、峨眉山寺等。

园林是中国人民用来休闲娱乐和观赏美景的场所,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是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化的结晶,例如苏州园林、圆明园等。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不仅体现在建筑本身,也体现在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上。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尊重自然的规律和节律,将自然景观与建筑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园林景观。

例如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园林风格和水景而闻名,它注重水与石的结合,巧妙地利用水与石的形状和颜色营造出宛如仙境般的美景。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建筑的理解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建筑的理解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建筑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自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建筑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注重建筑与环境的
相互融合。

在建筑设计中,广泛应用借景、造景等手法,将自然美与建筑美有机结合,创造出宜人的居住环境。

2.重视伦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建筑强调家庭和社会的等级秩序,建筑布局和装
饰都体现了尊卑有序的观念。

在住宅的布局中,严格区分主人的卧室和客人的接待室,体现了家庭内部的等级秩序。

3.崇尚文化: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建筑注重文化传承和教化功能。

许多传统建筑都
与历史事件、文化传统和文学作品相关联,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是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4.追求和谐: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建筑追求建筑的和谐美。

在建筑设计中,注重运
用对称、平衡、统一等美学原则,创造出优美的建筑造型和空间布局。

5.注重实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建筑注重实用性。

在建筑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居
住者的生活需求和习惯,使得建筑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具有美学价值,更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

通过研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建筑,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可以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解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解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解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主要介绍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作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

传统民居建筑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场所,更是人们对于自然、社会和宇宙的理解与追求的产物。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经历了漫长岁月的发展和演变。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构造方式、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美学风格,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瑰宝。

传统民居建筑在结构上充分考虑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注重与环境的协调和统一。

其建筑形式多样,常见的有四合院、庭院式住宅、楼房等。

同时,传统民居建筑在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上也非常注重,以木材、砖石、泥土等天然材料为主,既环保又具有独特的气质和韵味。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还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从建筑的布局、装饰到建筑构件和细节的处理,无不展示了中国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传统民居建筑中常见的雕花、彩绘、石刻等装饰艺术形式,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度发展和成熟。

总之,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作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瑰宝,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

它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场所,更是中国古代智慧和审美的结晶。

通过解析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解析中国传统民居建筑。

首先,在引言中,将概述本文将要讨论的主题,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接着,正文部分将包括两个主要的分节。

第一节将探讨传统民居建筑的历史背景,包括其发展的时间和背景环境。

第二节将详细介绍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特点,其中包括建筑形式、结构特点、材料和装饰等方面。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性,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种结构,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历史、特点以及其在当今社会中的意义。

浅谈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浅谈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4 结 语
至 上 主 义 绘 画 否 定 了绘 画 的 主题 物 象 与 内容 , 化 成 为 表 现 简
的手段 , 所蕴藏的能量却在接近于零 的内容之 中爆 发H 米 。这样 {
“ ” 成 了 至上 主 义 的 最 高 原 则 。 而 这 种 “ ” 是 虚 无 主 义 的 无 便 无 不
浅 谈 中 国 传 统 建 筑 文 化
黄 志 刚 陈


要 : 上 海 世博 会 中 国馆 为倒 , 步 探 讨 了我 国建 筑 界 对 中国传 统 文 『的传 承 现状 及 创 新 问题 , 以 初 乜 以及 对 如 何 继 承 、 建
造 出有 中 国特 色 建 筑 方 法 的 理 解 和 对将 来 中国 建 筑 的 看 法 与展从 关键词 : 中国传 统建 筑 文 化 , 新 , 合 , 承 创 拼 传
学报 ,05 1)7 . 20 (1:1 7. 8 山 西建 筑 ,0 9 3 (2 :-0 2 0 ,5 1) 81 .
伟大而富有诗 意的 建筑 , 实 表达 出了这 种“ 敬”可 是这 “ 确 尊 , 尊 [ ] 陆 邵 明 , 伯 伟 . 节 : 间记 忆 的 一 种 表 达 方 式 [ ] 建 筑 3 王 情 空 J.
表示 , 而是 回到了最谦 虚的原点 , 从传 统 的枷 锁 中释放 出来。这
样 的 “ ” 是 我 们 建 筑 中 的 “ ” 正 如 S NA 的 作 品 , 卸 下 无 便 空 。 A A 在 了传 统 建 筑 华 丽 的美 学 重 荷 之 后 , 乎 只剩 下 _ 空 间 的 纯 粹 , 似 r l 让
人联想 到 日本 江户 时代 的高 僧仙 压 义梵 的作 品《 桑最 初 的禅 扶 窟》 带着 日本文化 的玄妙与精致 , , 表现 了一种 向宇宙本 原的回归

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时期2.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3.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4.隋唐时期5.两宋,元代时期6.明清时期原始社会时期早期人类以穴居和巢居为主穴居→挖地洞巢居→做树屋后来巢居演变为杆栏式建筑,穴居发展到为半穴居,再演变到地上建筑。

河姆渡遗址干栏式建筑河姆渡遗址水井水架和草顶西安半坡遗址半穴居建筑早期的建筑多为木骨泥墙,房屋平面通常为长方形和圆形,为了支持屋顶的重量,通常会在室内设置木柱作为支持。

为了克服潮湿,保持室内干燥,室内的墙壁和地面会用细泥涂抹墙面,用火进行熏烤,使其陶化。

地面也会铺设木材,芦苇等作为防水层。

室中部设炕灶,是全屋陈设的的视觉中心和艺术中心,也是家庭团聚,就餐的场所。

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开始使用白色石灰面层涂抹室内墙壁和地面,不但能防潮,还能起到装饰的效果。

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夏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国家的诞生。

夏人以木器翻土,以石刀、蚌镰收割,因当时铜很珍贵,还未用于农业生产。

那时人们已不再消极适应自然,积极的开河道,防洪水,有了原始的水利灌溉技术,且有规则的使用土地。

据文献记载,夏朝曾修建了城郭沟池,建立军队,制定刑法,修建监狱,同时又修建宫室台榭,奢侈享乐。

因而引起奴隶的反抗,夏朝被后起但迅速强大的奴隶国家——商所灭,结束了四百多年的统治。

二里头宫殿建筑一号遗址复原图——夏朝/早商文化商中国传统的木构件体系在商代基本形成,同时,商朝开始使用青铜器和象形文字。

商朝已有较成熟的夯土技术。

它的后期,建造了规模相当大的宫殿和陵墓,和当时奴隶居住的穴居对照,强烈地表现了阶级对立的情况。

商朝的代表性遗迹——殷墟,位于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是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

它占地面积约24平方公里,东西六公里,南北四公里。

大致分为宫殿区、王陵区、一般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平民居住区和奴隶居住区,城市布局严谨合理。

从其城市的规模、面积、宫殿之宏伟,出土文物质量之精,数量之巨,可充分证明它当时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处繁华的大都市。

浅谈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理解与感悟

浅谈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理解与感悟

浅谈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理解与感悟随着近些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镇化的加速,现代的人们对于以购物为代表休闲娱乐方式逐渐感到麻木。

伴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人们开始将更多注意力用来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上。

以河南方顶驿文旅项目为例,对历史文化古镇进行改造,在项目参与中个人的心得和体会。

旨在为相关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标签: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现代建筑;符号;空间;意境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剧,我国享受到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诸多便利,社会财富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积累;但不容忽视的是,飞速的改革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激进膨胀的功利主义随着资本的飞速扩张,在吞噬着当代国人的自由意志,造成人们在现代社会失去方向和情感诉求,进而在本土文化和外来价值观的强烈碰撞中,整个社会为追求生产的高效性,出现了选择抛弃本土文化,以至于本土文化已经渐渐被外来文化兼并。

建筑作为一项从古至今不断发展进化的“實用的艺术”,正是时代文化的一种载体,而在当代中国大举实施城市化的进程中,绝大多数从业建筑师首先并没有对西方优秀的建筑理论进行充分的学习和吸收,其次又在当今商品房快速批量化生产的大环境下对我们原有的建筑价值观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在大众逐渐审美疲劳的今天,对本土文化的重视及传承成为了不可忽视的话题,如何在当今快速的全球化进程中寻回并唤起人们对于本土文化的认同,是当下千千万万中国建筑师应为之努力的一个方向。

近些年的仿古项目实践,使我对传统建筑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让我对传统建筑文化有了新的认识,我逐渐意识到,我们的传统建筑似乎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接下来我便从这些收获中选取主要的几点进行简单分享。

1、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一个文明之所以能够诞生并长期存在于历史长河中,一定是有背后成熟理性的思想体系作为支撑,中国古代的文化体系大致可以阐述为儒道禅三家,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儒家文化逐渐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儒家文化以“仁”、“礼”为核心,重视人伦教化,最终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逐渐演变成以血缘为基础、以等级为特征的伦理规范,凡事都强调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理性秩序,并最终渗透在君臣、父子、夫妻等各种人伦关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建筑的历程

建筑的历程

建筑的历程1. 早期建筑的起源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的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

早期建筑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类基本的居住和保护需求而建造的。

在远古时代,人类居住在自然环境中,为了躲避天气变化和野生动物的威胁,开始利用自然材料如树木、岩石与动物毛皮来建造简单的住所,这标志着人类建筑的起源。

2. 古代建筑的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古代建筑经历了长期演变与发展。

古代文明如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希腊和古罗马等都留下了令人惊叹的建筑遗迹。

古代建筑不仅满足了人类的居住需求,同时也承载了宗教、政治、军事等方面的需求。

3.埃及古建筑埃及古建筑以金字塔为代表,其建筑风格庄重、辅助于宗教信仰,金字塔以其巨大的体积和精密的结构设计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古埃及人相信死后的世界与此世界相似,因此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充满宗教神秘气息。

此外,埃及神庙也是埃及古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供奉神明,并进行宗教活动。

4.希腊古建筑希腊古建筑以帕台农神庙为代表,希腊人通过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展示了他们对理性思维的追求。

希腊古建筑注重对称与比例的运用,以及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帕台农神庙被认为是古希腊建筑的最高成就之一,也是古希腊文化象征之一。

5.罗马古建筑罗马古建筑继承了古希腊建筑的传统,同时又在结构与技术方面进行了创新。

罗马人精通建筑工程,建造了许多城市、大剧院、浴场和水利工程等。

其中,斗兽场和万神殿是最典型的代表作品。

斗兽场被视为罗马文明的象征之一,万神殿则是为了纪念罗马帝国的伟大胜利而修建的。

3. 中世纪的建筑中世纪的建筑主要围绕着宗教的需要进行发展。

基督教堂往往是中世纪城市的重要地标,代表了人们对上帝的崇敬与虔诚。

中世纪的建筑风格被称为哥特式建筑,以尖拱形的拱门、尖顶和精细的雕塑装饰为特征。

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品包括巴黎圣母院和科隆大教堂等。

4. 现代建筑的崛起现代建筑的崛起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浅析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浅析——中国传统建筑思想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在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留下了贯穿史今的重笔,它既是我华夏文明的一例例见证,又是我们先祖勤劳与智慧的体现。

从原始社会的山顶洞,到“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秦阿房宫,从大汉四百年的长安未央宫,一直再到明清的紫禁城,还有今日看不到的抑或是史书上也找不到的那千万座宏伟建筑,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

在千年的智慧的结晶与沉淀中,我国的传统建筑形成了特有的建筑思想。

从建筑的文化本质而言建筑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合,他以自己独有的形式揭示一定的审美观念和出世原则。

既能够反映出时代特征又具有浓厚的民族烙印。

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建筑是一种物质化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哲学,而我国的传统建筑思想是以和谐思想与风水学为最主要思想,来体现民族精神与哲学的。

“天人合一”这一和谐思想,贯穿了中国哲学并影响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因此在中国的建筑中也带有浓厚的追求天地人三者和谐为一的“天人合一”意识。

然而这种“天人合一”的建筑意识在具体的建筑过程中又和具体的儒释道文化结合起来。

因此,儒释道具体的“天人合一”观念才对中国的建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具体的建筑过程中儒释道三家的天人合一观念有着具体区别:儒家将自己主导的伦教纲常思想融人到建筑理念当中,尤其是在宗庙的建筑中有着严格的要求和限制;佛教则是将自己的教义融人到佛教建筑之中;道家将自己的返璞归真的自然意识融人到建筑理念当中,在这种思想主导下建立的建筑意在追求天(自然)人合一境界,因此道家对于中国建筑最大的影响主要是在园林方面,然而这种思想和今天在郊区建立远离大都市喧嚣的郊区别墅有着很大的相同之处。

然而在民间的建筑中又有着自己的主导思想,通俗的讲民间建筑有着浓厚的风水意识,用较为专业的术语则是堪舆之术。

长期以来我们都把这种思想看作封建迷信,然而在堪舆之术里面涵盖着浓厚的天人合一意识,甚至可以认为堪舆之术的本质就是通过一些行为和建筑来实现天人合一。

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由于受到儒道佛“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历来主张顺应自然,从未有过如西方视建筑为永恒,不朽,纪念物的思想,当然也就谈不上与自然抗衡了。

在古代先民眼中,建筑也如同其他日用品一般,需要不断更新,进行新陈代谢,要与自然保持和谐。

中国建筑不欲以自然和人工来竟久存,而是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

这一观念同样影响了建筑的布局和形象特征。

中国建筑以群体取胜,注重虚实结合,以内收的凹曲线与依附大地,横向铺开的形象特征表达出与自然相适应,相协调的艺术观念。

房屋的设计也尽量体现与自然相同的思想。

由于木结构框架系统的优点,使墙不承受上部结构的压力,就可以任意开窗,特别是在南方,通向庭院的一边,常常开满一排落地长窗,一打开,室内外空间便完全流通在一起。

在传统庭院中,主要建筑多用廊子相绕,廊实际上是室内建筑空间与室外自然空间的一个过度,是中国建筑与自然保持和谐的一个中介和桥梁。

我国古建筑的外部造型,也尽量表现出与自然协调的意念。

他不象西方建筑那样是实体一块的庞然大物,而是有虚有实,轮廓柔和,曲线丰富,在稳重中呈现出一定的变化。

台基除了对木结构的防水,防腐功能之外,可以增加古建筑的稳定感。

柱梁斗拱等组成的木构架,轻盈同透,给人以灵动的观感。

硕大的屋顶铺以漂亮的反曲线和轻巧多姿的翼角,给予建筑一种柔性的适应感,使之与山水林木等自然环境取得了相当的和谐。

例如中国北方的传统建筑四合院,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

“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

四合院的房屋布局是既定的,对家庭成员的居住安排也有严格规定,反映出传统大家庭的等级观念,“长幼有序”的传统要求。

布局上一般是正房高于侧房,面积也比侧房大,住房安排上一般是家长住在正房,晚辈住在厢房霍泽华耳房,一家老少,从上到下,什么辈分的人住什么样的房,一切都是按规矩来,没有可争议的。

这种安排不仅突出了家长的地位,而且有助于家族内部的秩序,强化等级观念。

内宅中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给老一代的老爷、太太居住。

北房三间仅中间一间向外开门,称为堂屋。

两侧两间仅向堂屋开门,形成套间,成为一明两暗的格局。

堂屋是家人起居、招待亲戚或年节时设供祭祖的地方,两侧多做卧室。

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东侧为尊,由正室居住,西侧为卑,由偏房居住。

东西厢房则由晚辈居住,厢房也是一明两暗,正中一间为起居室,两侧为卧室。

也可将偏南侧一间分割出来用做厨房或餐厅。

此外,四合院还内含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

院落中的门楼、门墩、照壁、花坊、房檐屋脊和门窗等处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美好、幸福、吉祥的追求。

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替、门头上的吉祥语,附在抱柱上的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鹊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有如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四合院的建筑设计正是符合了儒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又如故宫在设计建造时,遵循了许多儒家的原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前朝,后市,左祖,右社。

”所谓前朝,是指宫殿的前面是百官议政的朝堂;所谓后市,是指皇宫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交易市场,以满足宫廷生活的需要;左祖,指的是皇宫的左面,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太庙;右社,指皇宫的右面,是皇帝祭祀土地神、谷物神的社稷坛。

故宫的建筑都严格遵循对称的规则,沿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排列,而这条中轴线上的建筑,更以故宫为重心,这些建筑都坐北朝南,体现着皇帝的至尊。

午门是故宫的正门,红墙黄瓦,朱漆大柱,雕梁画栋,飞檐翘角。

平面呈“凹”字形,以聚生气,中间洞开三门。

在午门高大砖石墩台上建有崇楼五座,正楼九开间。

这些都是传统思想“九五至尊”的象征。

过了太和门就是三大殿。

三大殿坐落在一个“土”形的三台上,这个三台一方面抬高了三大殿的高度,另一方面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中国文化阴阳五行中"土"居中,所以故宫的设计者将故宫最重要的部分用汉白玉砌成了“土”形三台。

坤宁宫与乾清宫的名字和功用都是对应的。

《易经》中,乾对天,主阳;坤对地,主阴。

清、宁二字都是安定、详和的意思。

故宫的后门为神武门,位于中轴线之北。

神武门原称玄武门,为了避康熙玄烨之讳将玄武门改为神武门。

故宫中有一条称为金水河的小河,横贯东西,将广场分为南北两半。

在中国人的环境观念中,背山面水是一种理想的模式,甚至以风水的形式被固定下来。

金水河自紫禁城的西北角流入宫中,并流经几座重要的建筑前面,以造成背山面水的吉利环境。

按五行相生,金生水,故名金水河。

故宫的规划与建筑布局运用了五行学说的观念。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世界观和宇宙观。

古人认为世上万物皆分阴阳,男性为阳,女性为阴;方位的前为阳,后为阴;数字中的单数为阳,双数为阴等等。

在故宫,属于阳性的帝王执政的朝廷放在前面,将皇帝、皇后生活的寝宫放在后方,这不仅适应使用功能方面的需要,也符合阴阳之说。

前朝安排了三座大殿,后宫部分只有两座宫(即乾清和坤宁二宫,交泰殿是后期加建的),符合单数为阳、双数为阴之说。

又如天上五官的中官居于中间,而中官又分为三垣,即上垣太微、中垣紫微、下垣天市,这中垣紫微自然又处于中官之中,成了宇宙中最中心的位置,为天帝居住之地。

这天子在地上居住的宫殿也应该称为紫微宫。

明、清两朝把皇帝居住的宫城禁地称为紫禁城自然是事出有据了。

唐朝长安的皇城和宋朝汴梁的宫城,它们的南门都称为朱雀门。

明、清朝紫禁城的午门也称为五凤楼,凤本属鸟类,所以午门也是朱雀门,北面的宫门自然称玄武门。

五种颜色中,除了东青、西白、南朱、北黑以外,中央为黄色,黄为土地之色,土为万物之本,尤其在农业社会,土地更有特殊的地位,所以黄色成了五色的中心。

在紫禁城,几乎所有的宫殿屋顶都用黄色琉璃瓦也就不奇怪了。

除了“天人合一”这一和谐思想外,中国古代建筑受风水影响很大的就是追求一个适宜的气场,即对人的生长发育最为有利的外环境。

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先民为了与大自然适宜,选择了掘土而居的穴居形式,有人认为中国风水关于“穴”的概念可能与此有关。

这种早期的建筑形式具有节约用地、冬暖夏凉、防风、聚气和直接感应“土气”的特点,所以直到今天仍为人们所喜爱。

许多人在对黄土高原等地的窑洞建筑和世界其他地区的穴居建筑作了大量研究之后,发现了它与大自然相和谐的特性。

中国风水学的灵魂是有关“气”的理论。

中国风水学在选择聚居位置时认为蕴藏“气”的地方是最理想的。

中国风水学为达到“聚气”的目的,非常注意自然环境与人造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山峦要由远及近构成环绕的空间;在规划区域内要有流动的水。

“山环水抱必有气”,这是中国风水学实践千百年的经验总结。

风水术也是中国古代一种有关建筑环境的基址选择与规划设计的理论,又称“地理学”。

中国古代建筑成就瞩目,但其建筑美学、设计思想等深层次系统缺乏,恰恰是风水的术学中记载了规划、设计、建设的理论和方法,为中国建筑的辉煌助有一臂之力。

古代风水师也承担了建筑师、规划师、设计师的角色。

研究风水渊源、沿革、流派、宗旨、方法及其成就,关联了中国古代城市、村镇、住宅、陵墓等,其中包括地理、地质、生态、小气候、绿化、建筑群及外部空间设计、心理学、伦理学、哲学和美学等方面的话题。

事实上,我国的都城和皇宫都是按照风水的要求设计建造的。

例如明代修建的紫禁城,清代又重新扩建,皇宫南北对称,大门朝南,之所以这样选择朝南坐北,是因为来自内蒙古的大风常常挟带着漫天的黄尘,并且严寒奇冷的缘故,而利用高高的人造假山做遮帐。

整个紫禁城有一条护城河环绕,从西北角往南往东经过太和门前,后到文华殿前(东南)流出,也可以理解流水象征着接纳财富。

水的环绕、流动、制造出负氧离子,改变了小气候。

台湾学者指出风水是:“地球磁场与人类关系学”。

西方学者称风水术是:“通过选择合适的时间与地点,使人与大地和谐相处,取得最大利益、安宁和繁荣的艺术。

”美国罗丝巴哈的《风水——中国的方位艺术》中论述:“气是风水中重要的因素。

”人类选址的规律,诸如:“山环水抱必有气”、“河右为吉”、“河左为凶”、“曲则有情”等等居住规律,有易于接受宇宙之气。

风水中讲究来龙、大账、左右砂山及前面案山、朝山。

三面环山围护,一面朝南正向的开缺。

开缺之处又有案山、朝山的低峦之山,以防气场直冲直射,这些都是以“气”为中心展开的工作。

通常认为没有任何实体的围蔽时,心理场处于一种自我紧张的状态,如同有陌生人靠近会有不自然的恐惧感。

“山环水抱”之势则有一种稳定性、安全感。

“山环水抱必有气”,风水师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聚气,经曰:“山水者,阴阳之气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