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B第六章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合集下载

7.3 地下水的剥蚀、搬运、沉积作用

7.3 地下水的剥蚀、搬运、沉积作用

7.3地下水的剥蚀、搬运和沉积作用一、地下水的剥蚀作用地下水的剥蚀作用是在地下进行的,称为潜蚀作用。

冲蚀作用: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对岩石进行冲刷破坏的作用,仅在松散堆积物或胶结较差的沉积物区才具较明显作用。

溶蚀作用: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对岩石进行化学溶解和分离的破坏作用。

岩溶作用(喀斯特)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类、硫酸盐岩、卤盐岩)所进行的以化学溶解作用为主,机械侵蚀作用为辅,从而引起岩石破坏及物质带出、转移和再沉积的综合地质过程及其产物。

岩溶地貌在我国分布广泛,其中广西桂林与云南路南石林闻名于世。

1. 喀斯特发育的基本条件(1)岩石的可溶性易溶的卤盐岩岩盐(NaCl ),钾岩(KCl ),镁岩(MgCl 2)中等溶解的硫酸盐岩石膏(CaSO 4⋅2H 2O ),芒硝(Na 2SO 4⋅10H 2O )难溶的碳酸盐类石灰岩(CaCO 3),白云岩(CaMg (CO 3)2)(2)水的溶蚀性空气:CO 2水:CO 2+H 2O H 2CO 3H ++HCO3-岩石:H ++CaCO 3HCO 3-+Ca 2+综合:CO 2+H 2O+CaCO 3Ca 2++2(HCO 3-)CO 2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成反比,与气压成正比。

纯水的溶蚀作用很弱人类活动———酸雨(3)水的流动性◆滞流的水,由于不能及时补给CO,其溶解力是有限的,2所饱和。

很容易被CaCO3◆流动的水,由于水温、水量及气压条件的不断改变,可保浓度地下水混合,会大大持水的溶解性能,特别是不同CO2提高水的溶解力。

◆湿热地区雨量丰富,地表水不断补充地下水,使溶液不饱和,常保持较高的溶蚀力;而干旱地区则相反。

(4)岩石的透水性岩石的透水性取决于岩石的孔隙度与连通性,对可溶岩的透水性来说,裂隙度比孔隙度更为重要。

2. 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1)溶沟与石芽溶沟石芽埋藏石芽半裸露石芽裸露石芽(2)落水洞、漏斗、溶蚀竖井、天坑漏斗河流溶蚀洼地溶蚀竖井(3)溶洞、暗河、溶蚀谷和天生桥潜水面附近,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层面、节理面和断裂带从高水位向低水位作近于水平方向的流动,溶蚀形成近于水平的洞穴称溶洞。

地球科学概论 习题 与部分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 习题 与部分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及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天体、星际物质、总星系、天球、潜水面、莫霍面、古登堡面、软流圈、地壳、地幔、地核、地温梯度、克拉克值、丰度值、矿物、岩石、结构、构造、表层地质作用、部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变质作用、侵入作用、喷出作用、成岩作用、正断层、逆断层、褶皱、震源、震中、震中距、平行不整、角度不整合、天文地质、陨击作用12. 风的沉积作用产物主要有和。

13.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8元素依次为、、、、、、和,他们占据了98~99%的地壳重量。

14. 火山喷出物包括、和。

15.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和。

16. 风的搬运方式有、和三种。

三、判断题1.太阳系行星可分为类地和类木两类,前者半径小、密度大,自转速度相对较慢;后者半径大、密度小,自转速度快。

()2. 相对于年代地层单位宙、代、纪、世的地层单位是宇、界、系、统。

()3. 出现在晚志留世后期的最早陆生植物是真蕨植物。

()4. 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属逆断层。

()5. 冲积物的磨圆度比冰碛物高。

()7. 酸性岩浆的流动性大于基性岩浆。

()8. 花岗岩中常含橄榄石等次要矿物。

()9. 产状为315°∠60°的断层为北东向断层。

()10. 背斜总是形成山地,向斜总是形成谷地。

()11. 地震震级和烈度的含义相同,都可以表示地震的强烈程度。

()12. 远处发生了一次剧烈的地震,地震台首先接收到的是P波,其次是S波,这说明 P波传播速度比S波快。

()13. 陆壳下的莫霍面深度随地面高程的增加而增加。

()14. 海沟、岛弧都是聚敛运动的结果。

()15. 大陆漂移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漂移机制问题,但大陆漂移说却是海底扩说和板块构造理论诞生序曲。

()16. 河流阶地是由河流的下蚀作用造成的。

()17. 冲积物的分选性比冰碛物好。

()18. 心滩是河流双向环流作用下形成的();19. 冰碛物的磨圆度比冲积物高。

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及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及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一, 名词解释1.将古论今:根据保留在地层和岩石中的各种痕迹和现象,结合现在正在发生的各种地质现象来分析和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存在和特征的方法;2.克拉克值和丰度:地壳中50余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宇宙或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丰度;3.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条痕:矿物在无釉的白色瓷板上磨划时留下的粉状颜色;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以外的裂开面;4.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主演要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5.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正常的条件下,下伏岩层老、上覆岩层新,利用地层的上下关系来确定相对年代的方法;6.变质作用:原岩处在特定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其在固态下改变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从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7.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受力而发生变位、变形留下的形迹;8.构造运动:主要由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的机械运动;9.结晶分异作用:岩浆冷凝过程中,各种矿物按结晶温度不同而先后分离出来;10.重结晶作用:岩石在固态下同种矿物经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而又重新结晶成粗大颗粒的作用,但并未形成新矿物;11.地球岩石圈物质的快速震动叫地震,地表以下始发震动的位置叫震源,地表上任一点到震中的水平距离叫震中距,震源到地面任一点的距离叫震源距,地面及房屋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叫地震烈度;12.风化作用:由于温度的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以及生物的生命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13.土壤:风化壳的表层,它是由各种风化作用的产物再经过生物风化作用改造而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富含腐殖质;分为表层、淋积层、淀积层14.风化壳:残积物和土壤在地表形成的一个不连续薄层称为风化壳;15.准平原化:当一个地区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地壳保持稳定或处于缓慢的沉降状态,由于高地受到剥蚀,低地接受沉积,在此双重作用下,地形可能达到最小限度的波状起伏;16.河流的平衡剖面:由河口向上河床逐渐抬高,如果河流的下蚀使河床的每一段都降低到仅能维持水体流动所需的最小斜度时,此即河流的平衡剖面;17.枢纽:组成褶皱同一层面上各最大弯曲点的连线;褶皱:岩层受力变形后产生的一系列弯曲;轴面:连接褶皱各层的枢纽构成的面;18.科里奥利力:由于地球自转运动而作用于地球上运动质点的偏向力;南北流向的河流,北半球侵蚀流向的右岸,南半球侵蚀流向的左岸;19.标准化石:在地质历史上延续时间短、数量多、分布广、特征显着的生物所形成的化石,为某一时代的地层所特有;20.层理构造:岩石性质在垂直方向显示的层状构造,是由于沉积物成分、结构、颜色等突变或渐变而显示出来的;21.变质岩:原先存在的岩浆岩、沉积岩甚至变质岩,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22.泻湖是被沙坝沙嘴隔离的海滨浅海湾;沙嘴是一端与陆地相连,另一端伸入海中由沙质沉积物构成的垅岗地形;沙坝是离岸有一定距离、平行海岸,由沙质沉积物组成的垅岗地形;潮坪是发育在无强烈波浪作用而以潮汐作用为主的平缓海岸地带;23.岩石圈:软流圈之上到地表,为地壳和上地幔岩石层,由固体岩石组成,故称岩石圈,它包括沉积岩层、花岗岩层、玄武岩层和超基性岩层;24.波切台:海蚀崖的反复形成,加上风化作用的联合破坏,使崖壁节节后退,崖前形成的一个表面平坦、近海平面、向海洋方向微倾斜的平台;波筑台:浪蚀作用和海蚀崖坍落的岩块、砂粒由底流带至水下堆积,形成的由堆积物构成的平台;二,填空大全1.地质学时间:相对地质年代、绝对地质年代;相对年代确定法:地层层序律、生物演化律、构造地质学法;生物演化特点:方向性、不可逆性、阶段性;2.重力是指地面某处所受地心引力和该处的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合力;地球内圈按深度分地壳、地幔、地核;地球近地表层分岩石圈、软流圈;地球外圈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3.地磁三要素:磁偏角是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的夹角、磁倾角是磁针从赤道向高纬度移动时与水平面的夹角、磁场强度是地磁场内磁力的大小;4.海底地形分为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等单元,大陆边缘是大陆与深海盆地之间被海水淹没的地带,包括大陆架海与陆接壤的近海浅水平台、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地形坡度较陡的地带、大陆基大陆坡外缘于深海盆地之间的缓倾斜地区;5.根据矿物新鲜平面上反射光线能力分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摩氏硬度十度: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6.构造运动按方向分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地质构造类型有水平构造、单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岩层不整合分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岩层的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褶皱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形态;7.褶皱要素有核部、翼部、转折端、枢纽、轴面;褶曲根据轴面和两翼产状可分为直立、斜歪、倒转、平卧褶曲,根据转折端分圆弧褶曲、箱状褶曲、扇形褶曲、尖棱角状褶曲和挠曲;断裂构造分节理和断层,断层类型有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8.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岩浆岩造岩矿物有石英、正长石、斜长石、角闪石、辉石、橄榄石和黑云母;岩浆岩按结构结晶程度分全晶质、玻璃质、半晶质结构,按粒度分等粒、不等粒结构,按构造分块状、气孔杏仁状、流纹状构造;常见岩浆岩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橄榄岩、花岗斑岩、闪长玢岩、玄武岩、伟晶岩;9.沉积岩含有机质是与岩浆岩的区别;按结构分碎屑结构砾状,砂状,粉砂状、泥质结构、晶粒结构、生物结构;其构造分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10.层理有细层、层系、层组等要素,常见类型有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和递变层理;层面构造有波痕和泥裂;11.变质岩的结构有变晶结构、变余结构;构造分块状构造、定向构造片状、片麻状、板状、千枚状;常见变质岩有板岩、片岩、千枚岩、片麻岩;12.火山机构包括火山锥、火山口、火山喉管;13.岩基比岩株大;14.地质作用的方式有碎裂变形作用、重结晶作用、重组合作用和交代作用;变质作用的类型有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15.河谷的形态要素是谷坡、谷底和河床;河谷形态有V形谷、 U形谷、碟形谷;16.河流对地面的侵蚀作用有溶蚀、冲蚀、磨蚀;河流的搬运作用分化学溶运和机械搬运;机械搬运分推移和跃移;17.风积物包括风成砂和黄土,岩漠和砾漠是剥蚀区,沙漠和黄土塬是沉积区;18.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层间水是埋藏在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内的重力水;三,简答题1,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比较1大陆地势越高,莫霍面约深;大洋越深,莫霍面越浅;2结构不同:陆壳含硅铝层和硅镁层,洋壳基本只有硅镁层;3厚度不同:陆壳厚,洋壳较薄;4形成时间不同:大陆壳形成于38亿年前,大洋壳形成于2亿年前;5构造特征不同:大陆历史久,变化多;大洋历史较短,变化较少;2,三角洲的结构和形成条件答:剖面自上而下划分:顶积层向海或湖延伸的河流的河谷沉积、前积层前缘斜坡堆积物、底积层细物质在湖底散开后沉积而成;平面划分: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形成条件:1河流机械搬运量大,形成三角洲的沉积物能得到充分的供给;2河口处坡度缓,近河口水浅;3河口处无强大的波浪和潮流的冲刷;3,球形风化的定义及产生条件答:随着风化作用的深入,岩块像卷心菜一样的呈圈状脱落,这种现象称为球状风化,其条件是:1发育有纵横交错的层理;2岩石具有厚层或块状结构;3岩石主要为等粒结构;4岩石难于溶解;4,酸性熔浆和机型熔浆的比较答:5,地层接触关系类型及特点;答地形接触关系有: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分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1整合接触是指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一致,时代是连续的;这种接触关系反映出缓慢持续的地壳下降,也可能有未露出水面的局部上升,但沉积作用是连续的;2不整合接触是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或时代不连续的接触关系;1平行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是彼此平行的,反映地壳有一次显着的升降运动;其过程:下降接受沉积—上升成陆遭受剥蚀—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2角度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呈斜交关系,反映发生过一次显着的水平运动;其过程:下降接受沉积—水平挤压--产生岩层褶皱或断裂—上升成陆遭受剥蚀—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 6,地球的温度层、分布、温度来源以及变化关系答:根据地球内部温度分布状况可分为:外热层、常温层、内热层;1外热层变温层:固体地球最表层,热量来自太阳辐射,热导率小,温度向下迅速降低;2常温层恒温层:外热层以下,厚度不大,温度常年保持不变;3内热层增温层:常温层以下,由地球内热供热,温度随深度增大而增加,很有规律;计量这种增温快慢的方法:地温梯度地热增温率,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升高的温度数值;地温增温级地温深度,深度随温度每升高1℃所增加的数值,以米来表示;7,河谷阶地的发育和意义四,论述题1,什么是鲍温反应系列有何特点有何意义答:定义:美国岩石学家鲍温模拟岩浆结晶分异过程,再结合自然作用形成的岩石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造岩矿物的结晶序列,称为鲍温反应系列;意义:揭示了矿物结晶顺序和共生规律,很成功的解释了岩浆演化的一系列问题;仔细分析上表,鲍温系列有以下特点:1造岩矿物结晶温度在573℃到1100℃之间,而基性至超基性熔浆温度1200℃到1600℃; 2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矿物是按两个结晶序列进行;暗色矿物橄榄石系列不连续,既有化学成分差异且内部结构也不同;淡色矿物斜长石系列连续,内部结构相同且成分连续变化;最后两序列又归并为不连续序列,晶出正长石石英等;3纵向看,相邻矿物可出现在同种岩石,较远矿物共生机会少;横向看,随温度降低结晶顺序为橄榄岩---辉石和基性斜长石---中性岩和酸性岩;4温度冷却快慢及岩浆停留时间长短控制结晶分异完善程度,良好条件下,先结晶的矿物形成自形晶或斑晶结构,后结晶的半自形或他形晶结构;5残液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伟晶作用;2,风化作用的定义、类型、产物以及影响因素答:风化作用是指由于温度的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以及生物的生命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其影响因素有气候、地形、地质和构造等方面;类型及产物:1物理风化作用:温度的变化以及岩石空隙中水和盐分的物态变化以及重力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其成分的过程;进行方式有岩石释重、温差风化、冰冻风化、结晶撑裂作用;产物是大小不等、棱角显着、没有层次的岩屑和岩块;2化学风化作用:氧、水溶液和水使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化学变化并产生新矿物的过程;进行方式有氧化作用、水溶液作用、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和碳酸化作用;产物:其改变了母岩的结构和构造,并形成了新的矿物;3生物风化作用: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分解分泌物使岩石矿物在原地的破坏作用;进行方式有机械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其产物是含腐殖质的土壤;3,河流的侵蚀作用的定义、类型以及趋势答:河流的侵蚀作用是指河水在流动过程中对河床的破坏作用;1其侵蚀作用的方式分为:1化学溶蚀作用是河水以溶解的方式对河床的破坏作用;2冲蚀作用是依靠水动力地质作用对河床的冲刷破坏;3磨蚀作用是河流所携带的泥沙、砾石与碎屑物对河床的磨损破坏作用;2其侵蚀作用的类型分为:1下蚀作用:河流对底部岩石的侵蚀作用;结果:形成了急流、险滩、瀑布和V字型谷,使河床降低河谷加深;2溯源侵蚀作用:河流向源头发展的侵蚀作用;结果:河谷增长、减少纵比降、使分水岭缩小、河流产生袭夺现象;3侧蚀作用:河水不断侵蚀河床两侧和河谷谷坡的作用;结果:河床变弯曲,引起河道变迁;河谷展宽,不对称,凹岸陡,凸岸缓;形成河曲、蛇曲甚至牛轭湖;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1.矿物:矿物是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生成的元素单质或化合物;广义的概念包含固态、液态与气态,狭义的概念仅指天然生成的固态的元素单质或化合物;2.同质多像:矿物的化学成分相同而晶体结构不同;3.同化混染作用:岩浆熔融围岩将围岩改变成岩浆的一部分,称同化作用;岩浆因同化围岩而改变了自已原有成分的作用,称混染作用;4.斑状结构:是岩浆岩中的一种不等粒结构,斑晶相对较大,基质为隐晶质或玻璃质;5.变质作用:岩石在基本上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与构造变化的地质作用,称为变质作用;6.生物扰动遗迹构造:生物的生命活动对原生层理构造改造、破坏十分强烈,形成一种无一定形态的生物遗迹构造,称为生物扰动遗迹构造;7.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发生在火成岩与围岩之间的接触带上,并主要由温度和挥发性物质作用所引起的变质作用,称接触变质作用,包括接触热变质和接触交代变质;8.生物层序律:在不同时期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组合,而在相同时间和相同地理环境下所形成的地层中含有相同类型的化石组合,地层年代越老所含生物化石较简单、较原始,而地层年代越新则所含生物化石较复杂、较进步;9.平行不整合:新老两套岩层都为相同的水平构造或倾斜构造,并且互相平行即产状一致,但新老两套岩层之间有沉积间断或剥蚀面存在,岩石性质和古生物演变存在突变;10.逆掩断层:断层上盘向上运动,断层面倾角低于25度的逆断层;二、简答题每题4分1.按元素丰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列举地壳中的八种主要造岩元素;答:O>Si>Al>Fe>Ca>Na>K>Mg2.什么叫晶质矿物什么叫非晶质矿物答:凡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作有序排列的固体矿物称为晶体或晶质矿物;反之,内部质点排列无序者称非晶体或非晶质矿物;3.火成岩按岩浆的冷凝方式可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按二氧化硅的含量可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岩和酸性岩;用图表的形式列举出每种类型的火成岩的代表性岩石;答:如下表;4.沉积岩的组成包括哪几种类型答:1矿物和岩石碎屑-岩石风化破碎后的产物;2胶结物-胶结碎屑的物质;3自生矿物-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生成的矿物;4生物碎屑和化石-埋葬在沉积物内的动、植物遗体或碎片;5.水平层理与平行层理的区别是什么答:平行层理与水平层理的纹层均平行层面,不同处在于:水平层理是静水条件下的细粒泥与粉砂沉积;平行层理是急水流条件下的粗粒细砂以上沉积;6.接触热变质作用形成哪几种典型的变质岩它们的原岩是什么答:接触热变质作用形成的典型岩石有斑点板岩和角岩,原岩为泥岩;大理岩,原岩为石灰岩;石英岩,原岩为石英砂岩;7.古生代包括哪几个纪按由老到新的顺序列举;答: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8.常用来判别地层顶底面的沉积标志有哪些答:有泥裂,冲蚀冲刷构造,槽状交错层理和生物活动遗迹;9.岩层产状的三要素是什么并作图表示;答:岩层的产状有三个要素,1走向,即岩层的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展方向;2倾向,即岩层面上垂直走向的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的方向;3倾角,岩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10.简叙背斜和向斜的特点;答:一般情况下,背斜的岩层向上隆起,在未发生地层倒转情况下两翼产状相反,核部岩层老、翼部岩层新,由核部向两侧岩层对称重复出现;一般情况下,向斜的岩层向下凹陷,未发生地层倒转情况下两翼产状相反,核部岩层新、翼部岩层老,由核部向两侧岩层对称重复出现;三、看图回答问题1.写出下列不同沉积层理的名称;6分答:分别是板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和槽状交错层理;2.下图代表了水平构造运动中的三种主要基本形式,写出各基本形式的主要名称;6分答:a相邻地块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分离拉开,称拉张;b相邻地块在水平方向上相互靠拢,称挤压;c相邻地块受到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相对运动的水平力的作用而发生相对的错动,称剪切;3.看下图,按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写出该地区的地质发展简史;6分答:首先形成二叠纪P的灰岩,之后在二叠纪灰岩类发生一次褶皱运动,之后岩体r侵入二叠纪灰岩,之后岩脉b穿插岩体r和二叠纪灰岩,之后在岩体r和二叠纪灰岩之间发生接触交代变质作用,之后岩脉a穿插了二叠纪灰岩、接触变质带和岩脉b,之后发生一次沉积间断,形成一个角度不整合面,之后第三纪的砾岩沉积在该不整合面之上;1、大陆漂移理论的创始人是谁大陆漂移理论的主要证据有哪些6分答:大陆漂移理论的创始人是魏格纳;大陆漂移理论的主要证据有:1相邻大陆的边缘形态可以拼接;2相邻大陆在地质上有许多相似性和可拼合性;3古冰川遗迹的分布;4古生物化石的分布;5地质学上的证据,比如大西洋两岸大陆之间的古老地块和造山带位置正好相互对应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第一部分填空与判断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2、地球的内部圈层主要为地壳、地幔和地核;3、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为将今论古的历史比较法;二、判断题正确∨,错误×1、地质学与地球科学研究的内容实际上没有本质区别×;2、地球的演变是以渐进的方式持续进行的×;第二章地球一、填空题1、莫霍面以上为地壳;古登堡面以上至莫霍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2、陆壳具有双层结构,其分界面称为康拉德面;3、陆壳具有双层结构,上部为硅铝质,下部为硅镁质;二、判断题正确∨,错误×1、某地区重力异常,说明该地区重力值偏高×;2、纵波传播速度快,能够在液体中传播,横波传播速度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3、地下的温度、压力,与地壳的密度成正比×;4、古登堡面以上,重力值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古登堡面以下,重力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5、地球的北极为地磁场的N极;地球的南极为地磁场的S极×;6、地球重力随纬度增加而增加∨;三、选择题1、岩石密度越B,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越慢;能在液体中传播的是 D ;A、大B、小C、横波D、纵波2、地震波能够在地球内部传播说明地球有A;地壳中的岩石可发生强烈的弯曲说明地球具有B;A、弹性B、塑性第三章地壳一、填空题1、地球表面积是起伏不平的,可分为陆地和海洋两大部分;2、大陆表面按高程和起伏特征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和洼地六种地形地貌单元;3、世界上的两大山系为阿尔卑斯—喜玛拉雅山系和环太平洋山系;4、海底地形分为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三大单元;5、大陆边缘由⑴大陆架;⑵大陆坡;⑶大陆基;⑷岛弧;⑸海沟五部分构成;6、固体矿物按内部结构可划分为晶质和非晶质两类两类;7、晶体按其生长方式分为一向延长型、二向延长型、三向延长型三种;8、地壳中的岩石可分为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大类;9、常见胶结物有钙质、铁质、硅质和泥质;10、沉积岩的碎屑结构可分为砾状结构、砂状结构和粉砂状结构;11、火山碎屑结构可分为火山集块结构、火山角砾结构和火山凝灰结构;二、判断题正确∨,错误×1、地壳中的矿物都为固体状态×;2、矿物的成分决定了它的颜色,即使含有少量杂质,其颜色也不会因此改变×;3、如果矿物能均匀地吸收不同波长的光波,那么它可能呈现灰色;如果矿物有选择地吸收光波,则可能呈现红色或蓝色等彩色∨;4、岩浆岩变质形成的变质岩称正变质岩,沉积岩变质形成的岩石称副变质岩∨;5、石英、长石和云母属于浅色矿物×;6、泥裂的尖端指示岩层的底面∨;7、岩浆岩变质形成的岩石称负变质岩×;8、具有变晶结构变质岩的变质程度高,具有变余结构的变质岩变质程度低∨;9、石灰石和白云石都是碳酸岩盐矿物∨;三、选择题1、山地的海拔高度最低界限为A;平原的最高海拔界限为C;A、500米B、1000米C、200米D、300米2、按照高程和起伏特征,大陆地形可分为种类型;根据海底地形的总特征,海底地形可分为 C 个大的地形单元;A、6、2B、2、2C、6、3D、3、24、大陆架的坡度B;大陆坡的坡度A;A、大B、小5、流水波痕指数A浪成波痕指数,风成波痕指数A流水波痕指数;A、大于B、小于第四章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概述一、填空题1、地质年代单位为宙、代、纪、世四个大的时代单位;2、年代地层单位为宇、界、系、统四个大的地层单位;3、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O、志留纪S、泥盆纪D、石炭纪C、二叠纪P纪六个时代单位;二、判断题正确∨,错误×1、古生物组合形态简单,地层可能老也可能新,而古生物形态组合越复杂,则所代表的地层一定较新×;2、因为古生物发展是由水生到陆生,所以当地层中含有陆生的生物化石,指示地层老;而地层中的古生物化石为水生的生物时,指示地层新×;3、如果地层未发生倒转,则上部地层新,下部地层老∨;4、当地质体发生穿插切割关系时,判断的基本原则是切割者新,被切割者老∨;5、生物进化演化过程是均匀等速向前发展的,即每隔一定时间,生物就向前发展一步×;6、受局部气候影响,即使同一时间段内,全球的古生物总貌也不可能一致×;7、地质历史上由于不可知的灾难性事件,导致了一些生物灭绝,但随着地球环境条件的改变,这些灭绝的生物又重新发展起来×;8、相对地质年代是利用古生物的演化规律来确定,但不能确定地层的准确的绝对年代×;9、各纪的时代划分上,早古生代奥陶纪两分,其它为三分∨;10、晚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叠纪均为两分∨;。

地球科学概论笔记

地球科学概论笔记

地球科学概论笔记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 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程。

- 古代的天圆地方说。

- 随着航海等活动的发展,逐渐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如麦哲伦环球航行提供了有力证据。

- 现代精确测量表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 地球大小的主要数据。

- 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

-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 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圈层结构。

1. 地球的外部圈层。

- 大气圈。

- 组成:主要由氮气(约78%)、氧气(约21%)等气体组成。

- 分层:从下到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 对流层特点:厚度随纬度和季节变化,是天气现象发生的主要场所,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 平流层特点: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有臭氧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 水圈。

- 组成:包括海洋水、陆地水(河流、湖泊、地下水等)、大气水和生物水等。

- 海洋水是水圈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 生物圈。

- 概念: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 范围:从地表向上可达23千米的高空,向下可深入到12千米的海底。

- 生物在地球圈层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中起着重要作用。

2. 地球的内部圈层。

- 划分依据:地震波(横波和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 地壳。

- 厚度不均,大陆地壳较厚,平均约39 - 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大洋地壳较薄,平均约7千米。

- 组成物质: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大洋地壳缺失硅铝层)。

- 地幔。

- 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 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 地核。

- 分为外核和内核。

- 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

三、地球的物质组成。

1. 矿物。

- 概念: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

- 分类:根据化学成分可分为自然元素矿物(如金、银等)、硫化物矿物(如黄铁矿)、氧化物矿物(如赤铁矿)、卤化物矿物(如石盐)、碳酸盐矿物(如方解石)等。

地球科学概论B 第六章 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地球科学概论B 第六章 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被搬运的物质:化学溶解物质和非溶解 的碎屑物质。 搬运方式:化学搬运和机械搬运。
水流方向
在河流中的砾石多是 以推移搬运,砾石的 最大扁平面倾向河流 上游,并呈叠瓦状排 列。
河流沉积物(冲积物)的特点 沉积物分选性好 常发育层理 砾石的磨圆好 发育二元结构
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逐渐变细
(二)、地下水的搬运作用
沙滩:主要由砂组成的海滩叫。砂粒 具有良好的分选性和磨圆度,成分单一 ,不稳定矿物少,以石英砂最为常见。 沙滩表面具有不对称波痕,内部具有 交错层理。
潮坪沉积: 在宽阔平缓的海岸地带, 波浪波及不到这里,只有高潮时海 水才能到达。因而这里以潮汐作用 为主,此地带称为潮坪。 潮流把细砂、粉砂和粘土搬运到 潮坪上沉积。潮坪沉积具有双向斜 层理,沉积物表面发育波痕、泥裂 、虫迹等。
坡积裾和洪积扇。

洪积物的特点: 分布及成分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分选、磨圆差 层理不发育 砾石、砂、粘土的透镜体相互交叠

坡积物的特点: 坡积物成分比洪积物简单 分选、磨圆比洪积物差 坡积物略显层状,不具有洪积物的分带 现象 坡积物分布于坡麓形成坡积裾
二、河流的沉积作用
河水将携带的物质沉淀、堆积下来 的过程。
铝、铁、锰及海绿石沉积:Al、Fe、Mn 以胶体状态随河流迁入海中,在近岸地 带遇电解质而凝聚沉积。 海成铝土矿是由铝的氢氧化物组成,铁 质沉积物主要为赤铁矿和褐铁矿。 锰质 沉积物则以水锰矿、硬锰矿的形式出现 。 海绿石是一种绿色粘土矿物,海水中硅 、铝、铁的胶体吸附钾离子而成。
横向搬运使碎屑物质产生良好的分选 ,并造成碎屑物质由岸向海呈带状分布 ,即砾石、粗砂在岸边,较细的物质在 海洋一侧。 滨海砾石的长轴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其最大扁平面倾向海洋。

搬运和沉积作用

搬运和沉积作用

搬运和沉积作用
1. 搬运作用就像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你看那河流把泥沙从上游一路搬到下游,多厉害呀!例子:黄河每年搬运大量泥沙。

2. 沉积作用不就是把搬来的东西放下嘛,就像我们把东西整理好放在一个地方一样。

例子:河口处形成大片的沉积平原。

3. 哎呀,搬运和沉积作用真的好神奇呀,它们一直在改变着地球的面貌呢!例子:沙漠中的沙丘就是风搬运和沉积的结果。

4. 搬运作用难道不是很有趣吗?就像蚂蚁搬食物一样坚持不懈。

例子:冰川搬运巨大的石块。

5. 沉积作用就如同慢慢堆积财富,一点点地形成厚厚的地层。

例子:海洋底部的沉积物逐年加厚。

6. 你想想看,搬运和沉积作用多像一场接力赛呀,一个负责搬,一个负责放。

例子:山脉的形成与搬运沉积作用紧密相关。

7. 搬运作用可真是不辞辛劳呀,把各种物质从这里搬到那里。

例子:海浪不断搬运着岸边的沙石。

8. 沉积作用是不是像个安静的守护者,把搬运来的东西好好保存起来。

例子:湖底的淤泥就是这样沉积下来的。

9. 哇塞,搬运和沉积作用真的是太重要了,没有它们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呢?例子:三角洲就是典型的搬运沉积形成的地貌。

10. 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简直就是大自然的魔法呀,不断创造着奇妙的景象。

例子:溶洞中的钟乳石就是水搬运和沉积的杰作。

我的观点结论:搬运和沉积作用是大自然中非常神奇且重要的过程,它们造就了各种奇妙的地貌和地质现象,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

地球科学概论名词解释

地球科学概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宇宙无限永恒不断运动变化客观物质世界。

2.恒星是由于帜热气体组成的,能够自身发光的球形或类似球形的天体。

3.星际空间在恒星与恒星之间存在着极其广大的空间,称为星际空间。

4.星际物质弥漫于星际空间的极其稀薄的物质称为星际物质。

5.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存在着一个受太阳引力支配的天体系统。

6.黄道面太阳系中行星的分布及运转几乎都在一个共同的平面内,称之为黄道面。

7.大地水准面指由平均海平面所构成并延伸通过陆地的封闭曲面。

8.地球科学简称地学,是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等六大基础自然科学之一。

9.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地理环境及其结构,分布和演变规律,并涉及到自然和社会两个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

10.气象学以地球周围的大气圈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大气的各种物理性质,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

11.水文学和海洋学以地球表面分布的水体为研究对象。

12.土壤学以地球表面发育的土壤层为研究对象。

13.地质学研究的主题对象也是固体地球,当前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地壳或岩石圈。

14.将今论古(历史比较法)这事地质学最基本的方法论,时间的漫长性决定了地质学必须用历史的,辩证的方法来进行研究,虽然人类不可能目睹地质事件发生的全过程,但是可以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和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发推古代地质事件的发生条件,过程及其特点,这就是历史比较法。

15.贝尼奥夫带在海沟湖岛系中,地表都位于靠大陆一侧而且正是这种系统中才出现深源地震,并且震源深度的变化是很有规律的,在近海深处都是浅源地震,远海沟处出现中源地震,到大陆内部出现深源地震,这一地震带中震源排列成为一个由海沟向大陆方向倾斜的面其倾向一般45度左右,这一带称为贝尼奥夫带。

16.大陆边缘大陆与大洋盆地之间的过度地带。

17.恒星是由帜热气体组成,自身能够发光球形或类似球形的天体。

18.岛弧大陆边缘延伸距离很长,呈弧形展布的群刀。

地下水的溶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地下水的溶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for
溶斗
落水洞 漏斗
溶洞
落水洞
潜水水平方向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横向 洞穴。
地下河(underground river
• 溶洞内常发育有地下河流。 • 有时地表河流也可沿落水洞、溶斗等潜入
溶洞。潜入地下,沿溶洞或裂隙流动,形 成暗河(地下河,underground river)。 • 暗河在溶洞内的陡急地段可形成瀑布,在 平缓地段则可积水成地下湖泊 (underground lake)。 • 暗河在地下流动一段距离后,又可重新流 出地表成为地表河流。
机械潜蚀作用
• 地下水对岩石的冲刷破坏作用称机械潜蚀 • 由于地下水流速很小,只能带走孔隙中的细
小物质,使孔隙扩大 • 随着孔隙扩大机械潜蚀作用也会不断增强 • 胶结不紧的松散堆积物在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下会降低强度,有时会形成孔、洞,在重力 作用下,引起崩塌和陷落
地下水的搬运作用
• 分为机械搬运和化学搬运。
地下水通过对岩石、矿物的溶解所产 生的破坏作用称化学潜蚀作用,或岩溶作用、 喀斯特作用(karstfication)
影响岩溶作用的因素
气候:a. 干旱区潜蚀弱:少雨,地下水补充不足, 潜蚀弱;b. 炎热潮湿多雨气候区:多雨,地下水 充足(水的流动性,水在流动中会不断获得新的 溶蚀力。此外,水的流动会加强机械侵蚀作用), 生物繁盛,分解CO2(水中游离CO2的多少)利于 潜蚀,炎热气温高,化学反应速度快,潜蚀强烈
小结
喀斯特地貌
石芽
石林
峰林
小结
喀斯特地貌
溶蚀漏斗
溶蚀洼地
溶蚀盆地
小结
喀斯特地貌
溶蚀漏斗
溶蚀洼地
溶蚀盆地
小结
喀斯特地貌

611 地球科学概论大纲

611 地球科学概论大纲

地球科学概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参考用书:《地球科学概论》汪新文主编,地质出版社,1999绪论重点掌握与理解“历史比较法”(现实主义原理)的思想和地球科学的研究意义。

了解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的特点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重点掌握大地水准面、黄道面、白道面的概念。

理解各种地形、地貌的特征及海底地貌单元的构成。

了解地球是宇宙的一个组成部分,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结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规律;开普勒三定律;地球的基本参数和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

第二章地球的外部圈层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含义(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的物质组成及组分的分类,大气运动的动力、大气环流及其成因;水的类型(按存在形式、所处的环境)。

理解大气圈的分层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掌握海水运动的形式及定义;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冰川的形成与冰川的类型。

重点掌握科里奥利力、河流、洪流、片流、潮汐、引潮力、透水层、隔水层、包气带水、潜水、潜水面、承压水等概念。

第三章地球的内部圈层了解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状态特点及组成;地球内部密度、压力、重力、温度、磁场的特征;矿物的肉眼鉴定依据;按化学成分划分的矿物类型;重力异常与重力均衡;三大岩类(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概念;地磁场的组成(基本磁场、变化磁场、磁异常)。

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及划分依据;地壳类型(大洋地壳、大陆地壳)及其分层结构。

掌握莫霍面、古登堡面、软流圈、岩石圈、地热增温率(地温梯度)、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矿物、岩石、解理、硬度、岩石结构、岩石构造等概念。

第四章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了解地质作用的类型,即可分为表层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和内部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表层地质作用可分为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内部地质作用可分为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构造运动;同位素地质年龄的测定原理。

理解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地质年代单位的划分及其依据。

第六章 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第六章  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推移 流体在运动过程中,对碎屑物质有一个向前的 推力。当P≥f·(G-F-R)时(f为摩擦系数),碎屑颗 粒就会沿着介质底面滑动和滚动,这种搬运方式叫推移 。被推移的物质一般为粗碎屑物质,如粗砂和砾石。
浮力(F)、重力(G)、水平推力(P)、垂直上举力(R)
跃移 在搬运过程中,碎屑物质沿地面呈跳跃方式前 进的过程叫跃移。一般来说,细砂、粉砂的搬运方式以 跃移为主。当R≥G-F时,碎屑颗粒就会从地面上跃起 ,并在推力作用下向前移动。上举力减小,在重力作用 下,颗粒再次落到地面上。
跃移是风搬运砂粒的主要形式,一个飞扬的颗粒如 果撞击在基岩上,其跳跃几乎像弹性体,很少失去动能 。如果飞扬的颗粒落在松散砂质沉积物上,被撞击的颗 粒就会被抛向空中,这样就发生了“连锁反应”。 在正常的地面风条件下,粒径小于 0.1~0.2mm的 颗粒,可呈悬浮搬运;粒径小于0.005 mm的粉砂与粘土 ,可以像尘埃一样弥散在空气中被长距离搬运。当发生 风暴时,这种搬运作用就更为强烈。
浮力(F)、重力(G)、水平推力(P)、垂直上举力(R)
悬移 细小的碎屑颗粒在流体中,由于R+F>>G,故 不易沉到底部,总是呈悬浮状态被搬运,这种搬运方式 称悬移。
载移 被冰川搬运的物质,有的堆积在冰川表面,有 的冻结在冰体内,随冰川一起运移。恰似一条传送带载 运物质,称为载移。
冰川的搬运作用--载移
图6-9 三角洲构造及层序
1-顶积层;2-破坏期沉积;3-前积层;4-底积层
河流的沉积物统称为冲积物。 冲积物的主要鉴别标志是: ①砾石成分复杂, 往往具叠瓦状排列; 砂和粉砂的矿物成分中不稳定组分较多。 ②碎屑物质的分选性较好。 ③碎屑颗粒的 磨圆度较高。。④冲积物层理发育,类型 丰富(如水平层理、交错层理等),其中,倾 斜的交错层理一般倾向河流下游。⑤冲积 物在剖面上常呈透镜状或豆荚状展布,少 数呈平行板状延伸。⑥冲积物往往具有二 元结构,下部为河床沉积,上部为河漫滩 沉积。

第六章 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第六章 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第六章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第一节搬运作用目的要求地表风化和剥蚀作用的产物除少量留在原地之外,大部分要被运动介质搬离原地,因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外动力地质作用。

要求学生理解搬运作用的方式,不同营力搬运作用的特点等,为沉积作用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时:2学时授课内容∙一、搬运作用的方式∙二、不同营力搬运作用的特点o(一)地面流水的搬运作用o(二)地下水的搬运作用o(三)冰川的搬运作用o(四)风的搬运作用o(五)海洋(及湖泊)的搬运作用∙三、搬运过程中碎屑物质的变化重点搬运作用的方式及不同营力搬运作用的特点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冰川是固体,其搬运方式与液体和气体明显不同。

另外,冰川的搬运大多数学生很难见到。

因此,冰川的搬运作用较难理解,应用形象、浅显易懂的事例来说明。

教学方法利用幻灯等以讲授为主,结合部分岩石标本及显微照片说明搬运过程中碎屑物质的变化。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一、搬运作用的方式自然界中风化、剥蚀产物被运动介质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称为搬运作用。

因此,它与风化作用、剥蚀作用紧密相伴,是非常重要的外动力地质作用之一。

搬运作用的方式有三种:机械搬运作用;化学搬运作用和生物搬运作用。

以前二者最为重要。

o(一)机械搬运作用机械搬运作用是各种营力搬运风化、剥蚀所形成碎屑物质的过程,可分为推移、跃移、悬移和载移四种不同形式(图6—1)。

1.推移(traction transport)流体在运动过程中,对碎屑物质有一个向前的推力,使其沿介质底面滑动或滚动,这种搬运方式叫推移。

小碎屑物易被推移,大碎屑物难被推移;比重大者需要大的推力才能移动;球形颗粒易被推移,椭圆形、棱角状碎屑较难被推移。

2.跃移(saltation transport)在搬运过程中,碎屑物质沿地面呈跳跃方式向前移动的过程叫跃移。

一般说来,细砂、粉砂的搬运方式以跃移为主。

颗粒跃起、降落、再跃起、再降落这种过程反复进行,碎屑颗粒就不断跳跃前进。

3.悬移(supension transport)即是粘土、粉砂等较小颗粒,由于流水的紊流作用而呈悬浮状态进行搬运。

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第二章 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第一节 概述风化作用的产物及其它来源的沉积物质,少量残留原地,大部分进入搬运状态向沉积盆地中转移。

碎屑物质(主要是风化产物中的碎屑物质及新生矿物)在流体的作用下,将随流体发生运动和转移,此现象则称为“搬运”;在一定条件下,运动的碎屑还会从搬运状态转变为物质停积状态,此现象则称为“沉积”。

沉积下来的沉积物:长期固定下来不再移动;随着地壳上升、侵蚀基准面下降,流体的流速加快,会重新发生侵蚀并被再次搬运风化作用;风化产物的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既是三个连续又独立的阶段,但有时相互交替和重复,尤其是搬运和沉积作用,是一对矛盾在搬运过程中物质仍然可以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分解,即使物质沉积下来以后,还可以由于条件的变化再次进入搬运状态。

沉积物搬运和沉积的地质营力:(搬运介质)水、风(大气)、冰川、重力、生物的搬运风化产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搬运方式)⎪⎩⎪⎨⎧生物搬运和沉积作用化学搬运和沉积作用机械搬运和沉积作用按沉积物被搬运和沉积的方式不同可分为:1)机械搬运与沉积作用碎屑物质和粘土物质多以机械方式在流水、海水、湖水、冰川、风及重力等营力下被搬运。

搬运方式:(1)滑动(2)滚动(3)跳跃(4)悬浮 (悬移搬运)其中滑动、滚动、和跳跃式统称为推移式搬运(或床沙搬运)。

2)溶解物质的搬运与化学沉积作用溶解物质以真溶液、胶体溶液或洛合物的状态被搬运;其搬运和沉积作用受化学和物理化学定律所支配。

3)生物搬运和沉积作用生物搬运作用意义不大,但是其沉积意义巨大;通过生物生理作用、生物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可以使大量溶解物质、内源粒屑物质和部分粘土物质发生沉积作用。

第二节有关流体力学的一些概念一、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内摩擦定律: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流速梯度变化,动力粘滞系数/运动粘滞系数始终保持一个常数。

牵引流服从内摩擦定律---属牛顿流体少量沉积物的流水(河流、海流、潮汐流、洋流等)和大气流。

Chap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Chap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沉积学Chap1. 绪论Chap2. 沉积结构Chap3. 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Chap4. 沉积构造Chap5. 沉积物分类Chap6. 冲积扇环境及沉积相Chap7. 河流沉积环境及沉积相Chap8. 湖泊沉积环境及沉积相Chap9. 冰川沉积环境及沉积相Chap10.风成沉积环境及沉积相Chap11.陆源碎屑型滨海环境及沉积相Chap12.陆源碎屑浅海环境及沉积特点Chap13.深海碎屑沉积环境与沉积相Chap14.三角洲沉积环境和沉积相Chap15.扇三角洲沉积环境及沉积特征Chap16.海洋碳酸盐沉积环境及沉积相特点Sediment transport and deposition 搬运介质:1.水坡面流(Overland flow),渠道水流(channel flow)波浪(Waves), 潮汐(tides), 洋流(ocean currents)2.空气(Air)3.冰(Ice)4.重力(Gravity)岩崩(Rock falls) (无搬运介质)泥石流(Debris flows), 浊流(turbidity currents)搬运作用沉积物有三种搬运作用:1.重力(Gravity)— 可能涉及流体2.沉积物重力流(sediment gravity flow)—3.流体流(Fluid flow)— 空气、水、冰流体凡服从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称做牛顿流体,否则称为非牛顿流体牛顿粘性公式该定律可表述为——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即能流动的流体。

作用在流体上的力越大,则其流动速度也越大,并成正比例关系牵引流(靠自身能量携带载荷向前运动的一种牛顿流体 )属牛顿流体,沉积物重力流属非牛顿流体牵引流牵引流的搬运力表现在两方面:一、流体作用于碎屑颗粒上的推力(即牵引力),推力决定于流体流速,推力越大能搬运的碎屑颗粒越大;二、是载荷力(或称负荷力),其大小决定于流体流量,流量越大。

负荷力越大,则能搬运的沉积物数量越多;三、牵引流搬运颗粒的动力主要是推力,搬运方式包括溶解、悬移、推移。

地球科学概论-第六章 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地球科学概论-第六章 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美国德克萨斯:1997年6月16日 Big Spring
北京:2006年4月17日清晨
风成砂沉积:砂堆→沙丘→沙
垅→沙漠;砂粒以石英为主、分选 磨园好、石英砂表面具碰撞和摩擦 痕迹、沙层具30度左右斜层理。
风成黄土以粉砂和粘土为主,分选好粒径0.05-0.005mm,磨园差,孔隙度高 达44-55%,垂直节理发育(黄土地貌),矿物组成基本一致不受下伏基岩和 地形影响。黄土高原63万km2,时代250万年以来(第四纪),30多层(西安附 近露头最全)最新2000年。
第五、六章作业:
总结河流的地质作用
七、沼泽的沉积作用
地表充分湿润的地区一般喜湿性植被发育,全世界沼 泽面积350万km2,占大陆面积2.3%
● 方式 生物沉积作用为主 ● 原因 植物死亡堆积 ● 沉积作用与沉积物 泥炭(→褐煤) ● 方式 化学沉积作用为主
八、海洋的沉积作用
绝大多数沉积岩是由海洋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来 源主要为陆源,其次为海洋源(海洋生物遗体、海水化学 物质),再次为火山物质和宇宙物质。
海洋沉积作用通常划分为 滨海、浅海、半深海和深海等环境分区
(一) 滨海沉积作用
滨海-最低低潮线与最高的高潮线之间; 沉积地貌(微环境、沉积相):海滩沉积(砾滩 与沙滩,砾石磨园、定向、最大扁平面倾向海)、 潮坪沉积、沙坝与沙嘴沉积、贝壳堤、泻湖
●泻湖沉积-被沙坝或沙嘴等隔离的海湾,外海 可通过涨潮漫过沙嘴或由沙嘴的缺口进入泻湖,淡 化泻湖(潮湿气候区):陆地淡水大量流入,湖面 高于外海面,陆源沉积和黄铁矿、菱铁矿等还原条 件下的化学沉积;咸化泻湖(干旱气候区):蒸发 量大于淡水补给量,湖面常低于外海面,靠海水补 给,过量蒸发使泻湖海水浓缩,碳酸盐→硫酸盐→ 氯化物沉积序列(膏盐沉积)。

地下水的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地下水的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地下水的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一、地下水的搬运作用地下水的搬运作用是指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对悬浮物、溶解物和能量的搬运。

由于地下水的流动受到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地下水的搬运作用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1.悬浮物的搬运在地下水的搬运过程中,一些固体颗粒可能会悬浮在水中,随着水流的运动而移动。

这些悬浮物可能包括泥沙、砾石、岩石碎屑等。

在地下水流动过程中,悬浮物的搬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水流速度、颗粒大小、颗粒形状等。

2.溶解物的搬运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会溶解多种物质,如钙离子、镁离子、硫化物等。

这些溶解物会随着地下水的流动而移动,并在适当的环境下发生沉积。

溶解物的搬运对地下水的化学性质和生态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

能量的搬运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也会携带大量的能量,如热能、动能等。

这些能量的搬运对地下水的水质、水温、水流速度等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地下水的沉积作用地下水的沉积作用是指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由于流速减慢、温度变化等因素导致悬浮物、溶解物和能量沉积的过程。

地下水的沉积作用对地形的形成和演变、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储量具有重要影响。

1.悬浮物的沉积当地下水流动速度减慢时,悬浮物会逐渐沉积下来。

这些沉积物可能形成各种类型的土壤,如黄土、红土等。

沉积物的性质和厚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候等。

2.溶解物的沉积当地下水流动速度减慢时,溶解物也会逐渐沉积下来。

这些沉积物可能形成各种类型的矿石,如煤炭、铁矿等。

沉积物的性质和厚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候等。

3.能量的沉积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携带的能量也会在适当的环境下沉积下来。

这些能量可能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量,也可能是太阳能的储存。

能量的沉积对地形的形成和演变具有重要影响。

三、影响因素及实例分析1.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对地下水的搬运和沉积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山区地形的崎岖程度和坡度会影响地下水的流速和方向,从而影响搬运和沉积过程。

外力作用(搬运、沉积)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外力作用(搬运、沉积)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风力搬运
风力搬运
特点: 河水流量越大、流速越快,搬运能力越强,反之则弱;两种主要形式: 一种是悬浮形式; 另一种是跳动、滚动和滑动形式。
流水搬运
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表现突出。
冰川搬运
冰川搬运作用示意图
方式:比较特殊,有在冰床上被推移的,有夹持在冰川内或叠置冰面上随冰川的运动一起被搬运的。分布:在高纬、高海拔地区表现突出。
流水沉积——冲积平原
2.河漫滩平原(中下游地区)
河床
枯水位
洪水位
河漫滩
凸岸
凹岸
中下游地区,侧蚀加强、下蚀减弱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枯水期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洪水被淹没继续沉积
河流改道
河漫滩被废弃并连接在一起
河漫滩平原
流水沉积——冲积平原
3、三角洲(河口处)
分布:
河流入海口、入湖口地区
湄公河三角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台吉乃尔湖地区雅丹地貌形成时的主要环境特征是( )。A.气候干旱 B.地形崎岖 C.地表水多 D.植被茂盛
A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雅丹地貌位于干旱地区,主导外力为风力作用,应为风蚀地貌,所以其形成时的主要环境特征是气候干旱。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第2课时: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教学目标:
2.结合实例,分析搬运和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结合材料,说明不同区域其外力作用不同的表现形式。
03
搬运作用
指风化、侵蚀的物质会被风、河流、冰川和海浪等转移而离开原来位置。
风力搬运作用示意图
两种主要形式: 一种是悬浮形式,以尘粒和粉沙粒为主, 另一种是滚动及跳动形式,以砂砾为主。分布: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海滨地区表现突出,沙尘暴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形式。

地球科学概论概论述题大题及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概论述题大题及答案

1. 论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划分结果。

(8分)答: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主要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及其特征。

地震波是由地震激发出来的弹性波,它分为体波和面波。

其中,面波是沿地外表传播的,对地球内部圈层划分意义不大。

体波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和介质的质点振动方向又进一步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过程中,P波较S 波快,S波在液体中不能传播。

从地表向下大陆平均约33km处P波从7.00km/s突然增加到8.10km/s,横波也有突然的增加,这是一个全球性的波速不连续面,即莫霍面。

把莫霍面之上的固体地球局部称为地壳,莫霍面之下的局部称为地幔。

在大约2890km深处,P波从13.6km/s突然降到7.98km/s,S波向下消失了,这个面称为古登堡面,把古登堡面之上、莫霍面之下的局部称为地幔,古登堡面之下的局部称为地核。

根据地震波还可以把地球内部进一步划分为更多的次级圈层,如软流圈等。

2. 论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构造运动意义。

(7分)答: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

它可以分为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两大类,其中不整合接触可进一步分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

地层之间不同的接触关系反映了不同的构造运动特点。

⑴ 整合接触是指新老两套地层的产状完全一致,时代连续的接触关系。

它说明在地壳稳定下降或升降运动不显著的情况下,沉积作用是连续进行。

⑵平行不整合接触〔又称假整合接触〕,其特点是新老两套地层的产状根本平行,但时代不连续,其间有反映长期沉积间断和风化剥蚀的剥蚀面存在。

它反映的是地壳下降接受沉积,接着地壳上升遭受风化剥蚀,然后地壳再下降接受沉积。

平行不整合反映地壳一次显著的升降运动。

⑶角度不整合是指新老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以一定角度相交,两套地层时代不连续,其间有代表长期风化剥蚀与沉积间断的剥蚀面存在。

它反映了地壳下降接受沉积,接着地壳发生水平挤压运动,使岩层产生褶皱、断裂等变形,岩层伴随着水平方向缩短的同时,在垂直方向上升,在陆上环境下,变形的地层遭受长期风化剥蚀,形成凹凸不平的剥蚀面,然后地壳重新下降,接受沉积。

地质大《地球科学概论》(双语)教学大纲

地质大《地球科学概论》(双语)教学大纲

《地球科学概论》(双语)教学大纲课程学时:64学时(含实验12学时)学生对象:地质学专业学生一、课程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理念是瞄准国内外地学前沿,夯实地学专业基础。

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地球科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某些必备的基本技能。

课程较为详细地介绍宇宙与行星地质、地球的演化史与地质年代,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和岩石),各种内力与外力地质作用,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人类活动与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

考虑到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地球科学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理论,而且要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因此要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读图、作图与鉴别重要的矿物与岩石等需要加强。

为了避免实验与讲授脱节,将实验课并入到主讲课之中,实行讲授、实验和电化教学为一体的一体化教学法。

因此对教学标本和实验室的要求比较高。

为了实现本课程的长远目标一“两个双接轨”,即专业与语言双接轨、国内与国外双接轨,本课程实行双语教学。

主讲教师以英语授课为主,根据学生的英语能力适当加入中文注释或解释。

基于上述理由,本课程对主讲教师和学生的英语和综合能力要求都很高。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二章宇宙与行星地质学(2学时)(一)太阳系的主要成员(二)行星地质学第三章矿物(含实验,共6学时)(一)晶体与矿物的基本性质(二)常见矿物(自然元素矿物、硫化物、氧化物、卤化物、含氧岩)第四章岩浆岩(含实验,共4学时)(一)岩浆作用的类型(二)火山作用的规律性以及火山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三)侵入作用、岩浆分异、岩浆岩的结构构造(四)常见的侵入岩和喷出岩的识别第五章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含实验,4学时)(一)外力地质作用的能源和方式(二)沉积岩的基本特征(三)常见沉积岩的识别第六章变质作用与变质岩(含实验,4学时)(一)变质作用的基本特征(二)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和常见岩石第七章地质年代和地球的演化历史(4学时,含化石实验课)(一)相对地质年代(二)同位素地质年代(三)地球的演化史和地质年代表(四)最常见的生物化石的识别第八章地震和地球层圈(4学时)(一)地震波的类型和传播特征(二)地震灾害、地震预报和防震措施(三)地球层圈的基本特征(四)地球的重力和地壳均衡第九章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4学时)(一)地壳运动与岩石变形的关系(二)褶皱构造(三)断裂构造(四)地层的接触关系第十章大地构造学发展史与板块构造学(4学时)(一)水成论与火成论(二)渐变论与灾变论(三)固定论与活动论(四)板块构造理论的兴起与现代技术发展(五)板块构造要点第十一章风化作用(2学时)(一)风化作用的类型(二)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三)风化作用的结果第十二章河流的地质作用(4)(一)概述(二)河流的侵蚀作用(三)河流的搬运作用(四)河流的沉积作用(五)河流的演化与地质构造第十三章冰川的地质作用(4)(一)概述(二)冰川的剥蚀作用(三)冰川的搬运作用(四)冰川的沉积作用(五)冰川发育与全球气候第十四章地下水的地质作用(4)(一)概述(二)地下水的类型(三)地下水循环系统与地质作用(四)地下水的开发与环境保护第十五章海洋的地质作用(4)(一)概述(二)海水运动的基本特征(三)海底沉积作用第十六章湖泊与沼泽的地质作用(2)(一)概述(二)湖泊的地质作用(三)沼泽的地质作用(四)湖泊和沼泽演化第十七章风的地质作用(2)(一)概述(二)风的剥蚀、搬运与沉积作用(三)沙漠化、黄土沉积与地表环境变迁第十八章块体剥蚀作用(2)(一)概述(二)块体剥蚀的类型(三)块体剥蚀与地表环境第十九章人类生存与地球环境(2)(一)问题列举(二)讨论三、考核方式笔试占70%—80%,实验课标本鉴定考试以及平时成绩占20%--30%°四、教科书、参考书(一)教科书1.uHongbo,2006,地球科学概论(AnOut1.ineofEarthSciences)(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用书)。

工程地质学外动力地质作用

工程地质学外动力地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影响
形成地貌
土壤形成
外动力地质作用通过风化、剥蚀、搬运和 沉积等过程,形成各种地貌形态,如河流 地貌、海岸地貌等。
外动力地质作用对土壤的形成具有重要影 响,如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流水作用 形成的黄土等。
资源形成
工程影响
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沉积物中,常 常含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石油、天 然气等。
貌。
冰川侵蚀
冰川流动过程中对地表岩石的侵蚀 作用,形成冰斗、U型谷等地貌。
冰川沉积
冰川携带的松散物质在冰川末端沉 积形成冰碛地貌,如侧碛、终碛等。
05
沉积作用
河流沉积
河床沉积
河水携带的泥沙在河床上沉积,形成河床沉积物。
河岸沉积
河水冲刷河岸,将泥沙搬运至岸边沉积,形成河 岸沉积物。
河流三角洲沉积
河水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处沉积,形成河流三角洲 沉积物。
最终破裂。
卸载作用
在重压下长期受压的岩石,一 旦压力解除,会发生卸载变形

化学风化
水解作用
某些矿物与水反应,分 解为更简单的化合物。
氧化还原作用
酸碱作用
离子交换作用
金属矿物与水或氧气反 应,生成氢氧化物或氧
化物。
某些矿物与酸或碱反应, 分解为其他化合物。
矿物中的离子与周围溶 液中的离子交换,导致
矿物分解。
风力搬运
风力搬运的原理
风力作用下,地表松散物质可以被吹起并移动,形成 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风蚀作用
风力对地表岩石和土壤的吹蚀作用,形成风蚀沟壑和 风蚀柱等地貌。
风积作用
风力携带的松散物质在沉积过程中形成沙丘、沙漠等 地貌。
冰川搬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移、跃移、悬移
(五)、海洋的搬运、沉积作用
障壁海岸与无障壁海岸。
在滨海(最大高潮-最低低潮之间)地 区,以波浪为主要搬运营力;
在峡湾或潮汐通道附近,潮流的搬 运作用明显;
在半深海与深海则以海流为主要营 力。
推移方式的搬运主要出现在 滨海,被推移物质一部分来自河 流,另一部分来自海蚀作用。当 波浪垂直海岸作用时,进流将砾 石推向岸边,回流则将砂带向深 水区。
洪积物的特点: 分布及成分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分选、磨圆差 层理不发育 砾石、砂、粘土的透镜体相互交叠
坡积物的特点: 坡积物成分比洪积物简单 分选、磨圆比洪积物差 坡积物略显层状,不具有洪积物的分带 现象 坡积物分布于坡麓形成坡积裾
二、河流的沉积作用
河水将携带的物质沉淀、堆积下来 的来自程。流体作用于碎屑颗粒上的力主要 有:浮力(F)、重力(G)、水平推 力(P)和垂直上举力(R)。
水平推力是流体作用于颗粒上的 顺流向的力;垂直上举力则是由紊流的 扬举作用和流体由于不同深度的速度 差异而产生的一种向上的力。
推移 当P≥f·(G-F-R)时 (f为摩擦系数)。如粗砂和砾石
跃移 当R≥G-F时,如细砂、 粉砂的搬运方式以跃移为主。
悬移
当R+F>>G时, 细小的碎屑颗粒
浮力(F)、重力(G)、 水平推力(P)和垂直上举力(R)
载移:搬运物与冰川一起运移
化学搬运作用 母岩经化学风化 、剥蚀作用分解的产物(溶解物 质)呈胶体溶液或真溶液的形式 被搬运称化学搬运作用。
胶体溶液搬运—— Al、Fe、Mn、Si等的氧 化物。
真溶液搬运—— Ca、Mg、Na等元素 所组 成的盐类。
(三)、冰川的搬运作用
为固体搬运即载移,搬运能力很大。
冰川上叠加再大的岩块、再多的岩屑, 不但不会阻止冰川的流动,而且会助 长冰川的流动。
冻结在冰体内的岩石碎块不能自由 移动,彼此间很少摩擦与撞击。冰 川搬运的物质通常称为冰碛。 一般将冰川搬运的、直径大于1m的 岩块称为漂砾。
(四)、风的搬运作用
搬运方式:化学搬运和机械搬运。
水流方向
在河流中的砾石多是 以推移搬运,砾石的 最大扁平面倾向河流 上游,并呈叠瓦状排 列。
河流沉积物(冲积物)的特点 沉积物分选性好 常发育层理 砾石的磨圆好 发育二元结构 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逐渐变细
(二)、地下水的搬运作用
主要是化学搬运 在地下暗河和地下暗湖中可 发育一些泥、砂的机械搬运。
第六章 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第一节 搬运作用
自然界中的风化、剥蚀产物被 运动介质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 地方的过程称为搬运作用
一、搬运作用的方式 机械搬运作用 化学搬运作用 生物搬运作用
机械搬运作用 是各种营力搬运风化 、剥蚀所形成的碎屑物质的过程。
推移 跃移 悬移 载移
碎屑物质的搬运方式取决于颗粒 在介质中的受力状况。
二、搬运过程中 碎屑物质组成的变化
矿物成分的变化: 随着搬运距离增长 ,不稳定组分如长石、铁镁矿物等就 会逐渐减少,而稳定组分如石英、燧 石等含量就会相对增加。
重矿物随远离侵蚀区,其含量明 显减少。
搬运过程中 碎屑粒度和形态的变化
(分选、磨圆)
分选性:碎屑颗粒在搬运过程中大小趋于 均一的程度。
随搬运距离的增长,沉积颗粒愈来愈细。 分选程度(性)也愈来愈高,即颗粒大小越趋 向于一致。
沉积作用形成的松散堆积物叫沉积 物—冲积物。
发生沉积的原因
1、流速减小 2、流量减小 3、水体中进入的碎屑增加
主要的沉积场所: 河流汇入相对静止的水体处 河床纵向坡度变缓的部位 河床的凸岸
弯曲河流的沉积模式
滞留砾石沉积
边滩沉积与河漫滩
河漫滩具有二元结构,即 底部为边滩沉积,顶部为河漫 滩沉积。
碎屑颗粒的磨圆度示意图
河流沉积物(冲积物)的特点 沉积物分选性好 常发育层理 砾石的磨圆好 发育二元结构 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逐渐变细
搬运过程中粒度、圆度和球度的变化
三、不同营力的搬运作用
被搬运的物质:化学溶解物质
非溶解的碎屑物质。 搬运方式:化学搬运和机械搬运。
(一)、地面流水的搬运作用
被搬运的物质:化学溶解物质和非溶解 的碎屑物质。
生物沉积作用:是指与生物生命 活动及生物遗体紧密相关的沉积 作用。可表现为生物遗体直接堆 积;另外还表现为间接的方式, 即在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中或生 物遗体的分解过程中,引起介质 的物理、化学环境发生变化,从 而使某些物质沉淀或沉积。
一、片流、洪流的作用
剥蚀作用:形成冲沟
沉积作用:形成坡积物和洪积物, 坡积裾和洪积扇。
分选性与营力的性质有密切关系,风积物分 选性好。冰川搬运物(冰碛物)分选性极差。
圆度和球度的变化
(磨)圆度:是指碎屑颗粒在搬运过程中 ,棱角磨损而接近圆形的程度。
球度则是碎屑颗粒接近于球形的程度。
随着搬运距离的增长,圆度和球度一 般是愈来愈高。
推移、跃移易使颗粒圆化,悬移难使颗 粒圆化;载移则不能使颗粒圆化,故冰碛 物多为棱角状。
河流环境
层 系
板状交错层理
tabular cross-bedding
层系上下界面近平 行。层系厚度稳定 呈板状。
层 系
层面

细层
流 环 境
板 状 交 错 层 理(J,东昆仑)
tabular cross-bedding
水平层理:细层界面平直且相互平行, 并与层面一致。
岩层层面 细 层
这种物质垂直海岸方向的移 动称为横向搬运。
横向搬运使碎屑物质产生良好的分选 ,并造成碎屑物质由岸向海呈带状分布 ,即砾石、粗砂在岸边,较细的物质在 海洋一侧。
滨海砾石的长轴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其最大扁平面倾向海洋。
第二节 沉积作用
沉积作用: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 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 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 程称为沉积作用。
经过沉积作用形成的松散物质叫 沉积物。
沉积方式:机械沉积、化学 沉积和生物沉积。
机械沉积作用:是指被搬运的 碎屑物质,由于介质物理条件 的改变,而发生堆积的过程。
介质物理条件的改变,包 括流速、风速的降低和冰川的 消融等。
化学沉积作用:是指水介 质中以胶体溶液和真溶液 形式搬运的物质,当物理 、化学条件发生变化时产 生沉淀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