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传媒经济学笔记

合集下载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传媒经济学研究)【圣才出品】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传媒经济学研究)【圣才出品】

第二章 传媒经济学研究2.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传媒经济学1.一传媒经济学是一种边缘学科(1)边缘学科的定义边缘学科是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之间的交叉地带形成的一种新兴学科。

(2)传媒经济学是边缘学科传媒经济学是在与经济学、新闻学、传播学、信息科学等众多学科的交叉地带产生的一种应用性新学科。

传媒经济理论的产生,不仅拓宽了经济理论的研究范围,而且为经济学、新闻学、传播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研究开辟了新领域。

传媒经济学是一种边缘学科 传媒经济学传媒经济理论体系传媒经济学的对象传媒经济学的意义传媒经济学的对象 我国传播学的研究的两种倾向 传媒经济理论是不是我国传播学发挥作用的支点 从实践的角度分析,其意义主要表现在 “报业经济”、“广播电视经济”概念的提出 “广播电视也是生产力”的命题 传媒经济学的探索过程 广播电视媒介经济属性探讨 应用传播学体系传媒经济新理论的推广传媒经济效果 传播效果的定量分析传媒经济学效果 传播效果的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的方法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传媒经济学研究①传媒经济学是传播学与经济学之间相交叉的产物。

②传媒经济是经济学与新闻学相交叉的产物。

③传媒经济是经济学与信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3)边缘学科的属性对传媒经济研究的要求传媒经济作为多学科交叉而形成的边缘学科,要求传媒经济的研究者和传媒经济活动的组织者必须具有交叉型的知识结构,否则,是难以准确地把握传媒经济运行规律的。

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对交叉型知识结构人才的培养。

2.传媒经济理论体系(1)传媒产业的形成及其作用的发挥,既是产业发展规律的要求,也是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

(2)传媒市场是传媒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传媒市场的形成及其重要作用的体现是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必然结果。

(3)传媒的功能由传媒性质决定。

传媒具有两种功能,即产业功能和宣传功能,决定了传媒效益也有两种,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理解传媒经济学笔记

理解传媒经济学笔记

理解传媒经济学P3经济就是“一个决定生产什么,怎么生产,合适、何地、为谁生产的机制”这些决定由三类经济参与者——消费者、公司和政府来制定,并由所谓的“市场”来调节。

每个消费者都被看做是拥有无限需求和有限资源的个体,被假定为追求总效用和满足最大化。

“边际”效用代表着由更多或更少消费某一特定产品所带来的满足感的变化。

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意味着,一个消费者消费某一特定产品越多,他或他主次从每个单元的产品中获得的满足感就越少。

P4在经济学中,生产被定义为一种资源的转化,即把劳动力、土地和资金转化为商品和服务。

有些生意人对慈善事业的投入是希望通过对某些相关行业的控制而获得特殊的利益,特别是对传媒公司来说,就是公共和政治影响力的追求。

当一个组织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时,他的经理人可能会追求利润和股东回报最大化以外的目标。

“主要代理人”问题:被指派管理传媒公司的经理人由他们自己要贯彻执行的日程表,而并不总是按照股东所期望的方式行事。

当代理人的目标占优时,追求利润可能被例如销售收入最大化或公司发展等目标所取代。

P5一个公司的利润是他的收入和成本的差额。

成本指所有“机会成本”,即“以特殊用途使用某物的成本就是不以最佳用途使用该物所被忽略的利益或机会成本”。

我们的资源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生产出不同的产品,但从本质上来看,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

我们所使用的土地、劳动力和资金能够在某些活动中发挥比其他让活动中相对来说更为有效的用途。

所谓的“生产函数”描述了成本投入和不同规模产量之间的关系。

劳动力、资本设备等相关要素的价格变化,将导致较便宜的要素替代已经变得相对昂贵的要素。

“边际产量”是在其他条件要素投入不变时,随着一种要素投入的增加或减少,公司总产品(总产量)产生的变化。

皮卡德:导演要决定制作播出一条新闻所需要的工作人员的数量,随着人员的增加,边际产量先递增,继而收益按比例增加,但随之开始递减。

开始递减是因为随着工作人员的增加,一定数量的制作设备就要被更多的人共同使用,这样一来,每个工作人员和生产力就开始降低。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生产与成本【圣才出品】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生产与成本【圣才出品】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4.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生产可能性边界1.生产可能性边界(1)在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企业能生产的产量可以有多种组合,所有这些组合用图形表示出来,则为生产可能性边界。

(2)随着生产技术的变化,生产可能性边界会移动。

每一次技术进步几乎都导致传媒产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促使传媒产业为社会提供越来越多传媒产品或服务。

2.短期与长期短期和长期时根据投入的变动情况相对区分的一对概念。

(1)短期是指厂房、设备等产能要求固定不变,只有劳动及原料等投入能够变动的一个时间区间。

(2)长期是指所有生产要素(包括厂房和设备)都发生变动,但生产的基本技术不变的一个时间区间。

二、短期生产与短期成本1.生产函数生产函数表示企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

生产函数受到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制约,即增加一单位某生产要素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随着该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减少。

2.成本媒介的总成本分为两大类: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不能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可变成本随产量变动而变动。

(1)总可变成本,是指生产某一数量产品或服务的可变成本之和。

在短期生产中,总成本是指总可变成本与总固定成本之和。

(2)短期边际成本,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量所对应的总可变成本的变动。

其表达公式如下:短期边际成本=可变成本的变动量/产量的变动量(3)平均总成本等于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和,短期来看,平均固定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分摊到更多产品中,因而逐渐下降,平均可变成本则随着产量增加先降后升。

三、长期生产与长期成本1.生产者均衡在总成本给定的情况下,企业决定投入组合的一个基本判断依据是生产者花在每一生产要素上的最后一元钱得到相等的总产出的增量。

其表达公式如下:该公式中,MP L是要素L(L可以代表劳动)的边际产量,MP K是要素K(K可以代表资本)的边际产量,P L是要素L的价格,P K是要素K的价格。

2.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1)相关概念①有效规模,是指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 初识传媒经济学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 传媒经济的定义传媒经济与传媒经济学 国外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 国内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西方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 传媒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中国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传媒经济学的三种研究视角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范式 传媒经济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传媒产品——信息内容与物质载体的统一体传媒产品的性质 传媒产品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传媒产品性质动态模型 “二元产品市场”概念的提出 传媒产业的重要经济特征“二元产品市场”在传媒产业中的表现广告支撑型 传媒产业两大商业模式 内容支撑型传媒商业模式的动态性传媒的影响力传媒产业的经济本质——影响力经济 传媒产业价值链 传媒生命周期与影响力【重点难点归纳】一、传媒经济与传媒经济学1.传媒经济的定义传媒经济,是指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引发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

当代的传媒经济特指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媒介生产、分配和消费实践。

2.国外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1)传媒经济学关注和研究的是形形色色的媒介运营者,如何在各种资源非常有限的前提下,满足受众、广告业者与社会在资讯和娱乐等方面的各种欲求与需要。

(2)传媒经济学研究传媒产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一定的内容以满足社会公众各种不同的欲求与需要。

总之,上述两种表述在内涵上是十分接近的,都肯定了传媒经济学是运用关键的经济概念来分析传媒产业。

3.国内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1)传媒经济学是研究传媒的社会功能及其生产消费过程的规律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它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如何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来生产各种信息和娱乐内容,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满足他们的各种需要和需求。

(2)传媒经济学主要从事对信息传播活动所消耗的物质资源的分配和补偿方式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类传播媒介的经济运作规律,以及传媒经济活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

明白得传媒经济学笔记

明白得传媒经济学笔记

明白得传媒经济学
第一章传媒经济学介绍
一、什么是传媒经济学
一、传媒经济学:是把经济学的研究与传媒学的研究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门学问,研究的是在传媒业中不断转变的经济因素。

传媒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制作内容……知足各类各样的欲望和需求。

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1、国内生产总值(GDP):代表着一个国家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一样为一年,该国国境内所制造的所有产品和效劳价值的总和。

二、商业周期:经济并非是以稳固或是始终如一的速度增加,而是以一系列上下波动的商业周期运行,可分为四时期:低潮期、恢复期、高潮期、衰退期。

3、边际效用:指消费更多或更少某一特定产品所带来的知足感的转变。

(03名解)
4、边际效用递减:一个消费者消费某一特定产品越多,他或她逐次从每一个单位的产品中取得的知足感就越少。

三、经济理论中的公司
一、生产:是一种资源的转化,即把劳动力、土地和资金转化为商品和效劳。

二、传统公司理论的核心:所有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

清华大学《理解传媒经济学》笔记四共7页文档

清华大学《理解传媒经济学》笔记四共7页文档

第四章电视广播电视是传媒产业最大的组成部分。

一、广播电视的经济学特性:1、缺乏直接向受众收费或直接从受众身上实现利润的机制。

克服这一问题的两种解决方式:一是公共基金模式:即政府建立一个公共公司形式的广播公司,并通过向所有拥有广播电视接收设备的用户征税(收看许可费)来资助该公司。

——英国的BBC二是由赞助商赞助,赞助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公司被允许把有关它们产品的商业信息连同这些节目一起介绍给观众。

——美国的电视广播业。

2、作为传媒的整体特征:分别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市场销售它们的商品。

传媒公司创造的两种商品:一是内容;二是受众。

电视首要的产品是它的节目,所以一定首先要有保证电视节目的制作质量的足够的不可省的资金;其次是被其节目吸引的观众,通过观众的数量与广告商订价。

广告时段:以覆盖的观众面大小来交易或是在固定价格的基础上交易。

电视广播公司的实际收视率将对它的收入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3、作为公共商品的特性1:传媒内容不会在消费过程中被耗尽或损坏,相同内容可以反复提供给不同的消费者。

即非穷尽性。

4、作为公共商品的特性2:是高初始成本,低复制成本。

向额外的一个顾客提供电视播出服务是没有成本的,所以随着观众的增加将会带来很大的规模经济效应,而当观众缩减时,却没办法缩减资金。

5、这些特性对于新建电视频道有着重要意义:当一个新频道推出时,建立观众群的唯一办法就是在节目制作上投资,而不论最开始的收入和观众是否会保得住这些成本,必须保持在节目质量上的投资。

电视广播收益的恶性循环:节目制作预算低——观众/付费用户少——收入低——利润低——节目制作预算更低……。

电视广播收益的良性循环:节目制作预算高——观众增多——收看用户更多——收入增加——利润增加——预算增加……所以广播电视公司要避免恶性循环,加大对制作的投入,促进良性循环。

6、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如何在广播电视业中的起作用。

随着观众的增加,向每个观众提供电视节目服务的成本就会急剧下降,所在以电视广播业明显适用于规模经济。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 校学习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的师生参考。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传媒经济学教程》 (喻国明等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传媒经济学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 科研机构)指定为“传媒经济学”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为了帮助考生复习该教材,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 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的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本书主要 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 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2)解析课后习 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传媒经济学相关辅导资料,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 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3)考研真题详解,巩固重难点知识。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 解,本书精选了中国传媒大学近年的传媒经济学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供读者巩固知识、学以 致用。(4)最新更新内容,可免费升级获得。本书每年都会进行修订完善,最新补充的内容,均可免费升级获得。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及详解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及详解
9.1复习笔记 9.2课后习题详解
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习题及详解
11.1复习笔记 11.2课后习题及详解
12.1复习笔记 12.2课后习题及详解
13.1复习笔记 13.2课后习题及详解
目录分析
第二章影响力经 济——关于传媒产 业本质的经济学解

第一章初识传媒经 济学

清华大学《理解传媒经济学》笔记33页

清华大学《理解传媒经济学》笔记33页

理解传媒经济学第一章传媒经济学介绍一、什么是传媒经济学1、传媒经济学:是把经济学的研究与传媒学的研究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门学问,研究的是在传媒业中不断变化的经济因素。

传媒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制作内容……满足各种各样的欲望和需求。

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1、国内生产总值(GDP):代表着一个国家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该国国境内所创造的所有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2、商业周期:经济并不是以稳定或是始终如一的速度增长,而是以一系列上下波动的商业周期运行,可分为四阶段:低潮期、恢复期、高潮期、衰退期。

3、边际效用:指消费更多或更少某一特定产品所带来的满足感的变化。

(03名解)4、边际效用递减:一个消费者消费某一特定产品越多,他或她逐次从每个单位的产品中获得的满足感就越少。

三、经济理论中的公司1、生产:是一种资源的转化,即把劳动力、土地和资金转化为商品和服务。

2、传统公司理论的核心:所有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

3、对传统公司理论的有关传媒的两种批判:一是商业活动纯粹受利润驱动的假设过于粗糙和简单,传媒常常还追求政治利益等。

二是这一理论没有考虑公司的规模和组织结构。

由公司所有人经营:追求利润最大化;由经理人经营:追求销售收入最大化/公司发展目标;4、机会成本:以特殊用途使用某物的成本就是不以最佳用途使用该物所被忽略的利益。

比如把资源从电脑游戏部调配到光盘生产部所产生的机会成本,可以被计算成为生产更多的光盘而必须放弃的电脑游戏的产量。

5、生产函数:描述了成本投入和不同规模产量之间的关系。

6、边际产量:在其他条件要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要素的增加或减少,公司总产品(总产量)产生的变化。

7、收益递减规律:如果在一定量的固定要素(如车间和设备)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可变要素(如技术人员)的增加,这个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随之降低。

(在传媒公司中,常常是递增,因为复制成本基本为0或很少)四、竞争市场结构1、竞争市场结构主要分为: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

喻国民传媒经济学笔记

喻国民传媒经济学笔记

喻国民传媒经济学笔记传媒经济学1.传媒经济,即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引发啊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

2.中国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新中国成立之前,徐宝璜的《新闻学》、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等著作中,对报纸的印刷、销售、发行、广告等已有了一些扼要性的论述。

30年代,在民营报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有人集中开展了报业经营管理研究,如刘觉民的《报业管理概论》等。

新中国成立之后,传媒的经营时间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20世纪50年代,出现过关于“报纸具有两重性:一重是宣传工具,一重是商品”的观点,以及办报需要根据读者需要的“读者需要论”,但是并为成为主流观点。

1978年改革开放揭开了中新网事业和传媒产业发展的新的一幕。

从8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渐渐摆脱了传播学研究的惯性思维,实现了四次比较大的突破。

(1)第一次突破,是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引入新网领域的研究,并且引发了人们对商品性的思考。

(2)第二次突破,是将产业的概念系统应用到传媒领域,传媒产业化的提法日益成为共识。

(3)第三次突破,是对传媒经济本质和特殊规律的认识的深化。

(4)第四次突破,是尝试将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完整地引入传媒产业领域。

3.稀缺,指的是人类的需要总是超过现实的生产能力。

任何个人和社会面临的核心经济问题是稀缺问题。

在传媒经济运行过程中,发展所需的生产要素不难获得,真正稀缺的是当代人的注意力资源。

因此,传媒经济领域的研究中的,除了作为稀缺资源的“生产要素”的配置外,更重要的是稀缺注意力资源的配置问题。

4.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指的是稍微多做一点或少做一点某种活动的成本和收益。

5.机会成本,即一种商品的生产或消费中的其他方面的牺牲。

通常指其他各种牺牲中最大的牺牲。

6.公共产品,即同时满足了收益时的非排他性和消费时的非竞争性两个特点的物品和服务。

7.传媒影响力,“就是它作为咨询传播渠道而对其受众的社会认知、社会判断、社会决策及相关的社会行为所打上的术语自己的那种渠道的‘烙印’”。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传媒并购【圣才出品】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传媒并购【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传媒并购13.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传媒并购的概念与方式1.传媒并购的概念传媒并购,是指传媒企业间的兼并与收购。

公司并购是一种通过转移公司所有权或控制权的方式实现资本扩张和业务发展的手段。

2.传媒并购的动因由于传媒产品天然具有高原创成本、低边际传播成本的特点,并存在网络外部性效应,尤其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做大方能做强几乎成为一种共识。

通过并购带来资源共享,最大化发挥协同效应,是传媒并购最重要的动因。

3.传媒并购的方式(1)按付费标准分,可分为现金收购和股票收购。

①现金收购现金收购是指一家传媒企业通过支付一定数量的现金以购买另一家传媒企业的全部或主要资产,从而在事实上取得该传媒企业控制权的行为。

②股票收购股票收购是指一家传媒企业通过一定方式收购另一家传媒公司的股票,当其获取的股票数量达到一定比例后,取得该公司控制权的一种交易行为。

收购对象一般是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

(2)按是否利用目标企业自身资产情况作为并购资金来划分,可以分为杠杆收购和非杠杆收购。

①杠杆收购杠杆收购是指通过增加传媒并购方企业的财务杠杆去完成并购交易的一种并购方式。

这种并购方式的实质是传媒并购企业主要以借债方式购买被收购企业的产权,继而以被收购企业的资产或现金流来偿还债务的并购方式。

②非杠杆收购非杠杆收购是指收购公司不使用目标公司的自有资金、资产及营运所得来支付或担保支付并购金的收购行为。

但这并不意味着收购企业有足够的自有资金而无需融资、借贷就可以达到并购目的。

(3)按收购方与被收购方的行业特征划分,可以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及混合并购。

①横向并购横向并购是指媒体通过兼并、收购生产同类产品的公司而获得市场份额上的扩张。

其目的在于消除竞争、扩大市场份额、增加买方公司的垄断实力或形成规模效应。

②纵向并购纵向并购是指公司通过兼并、收购,将经营领域向传媒价值链上游和下游延伸。

但纵向并购中存在的风险不可小觑。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 传媒经济社会)【圣才出品】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 传媒经济社会)【圣才出品】

第六章 传媒经济社会6.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传媒社会1.传媒与信息(1)传媒的含义传媒是信息传播所经过的“桥”、“渠道”、“通道”,凡是能通过信息传输使双方发生关系的工具、语言、文字、事件、物体、组织等都可以称为传媒。

(2)信息的含义信息是信息源所“发生的各种信号和消息经过传递被人们所感知、接收、认识和理解的内容的统称,其根本特质是包含着的新内容和新知识,能消除人们对某种事物的不确定性,使人们对该事物获得一定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对人们的思想或行动产生一定影响。

(3)信息的分类信息是一种客观现象,它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过程。

①存在于自然界的信息称为自然信息;②存在于人类社会活动中的信息称为社会信息;传媒与信息传媒社会 传媒社会传媒社会的依据人际关系概述 传媒社会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特点 传媒社会中处理人际关系应注意的问题 经济和经济社会 传媒经济社会 信息经济 传媒经济社会传媒经济社会③人的思维活动也会产生信息。

(4)传媒与信息的关系①传媒是信息生命的“动脉”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信息量的多少,只是人们对它的认知程度的一种表现。

如果传媒比较先进,说明人们对信息获取的渠道比较宽,手段比较先进,因而信息的流转速度也加快。

反之,信息只能被限制在一个狭小范围内。

从这个意义上讲,传媒是信息生命的“动脉”,它有助于信息的再生。

②传媒是信息量增长的“助长器”根据信息的共事性的特点,同一传媒传输的同一信息对人们所带来的效果不同,这就意味着同一信息可以再生出不同信息,进而增加信息总量。

为更准确地把握传媒对信息量的作用,应该把传媒的作用同信息的特点(客观性、依附性、传递性、共享性、时效性、动态性、扩散性、可转换性、可压缩性等)结合起来研究。

2.传媒社会(1)社会的含义社会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共同体,“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

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同动物群体的根本区别;社会是一种历史的现象,是按客观规律向前发展的。

北师大传媒经济学1—5章笔记

北师大传媒经济学1—5章笔记

北师大传媒经济学1—5章笔记1、“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每一个行为的动机,主要在于利己,求得自己的利益。

利己心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推动力。

而且利己性并不是值得反对或摒弃的,这是人性的一面,是一种自然现象。

个人自私可以有助于整个社会福利。

2、劳动率增长的关键在于分工协作。

以制针业为例子,来说明分工所带来的生产率的巨大改进。

分工以及劳动的划分促进了专业化作业。

而对专业化作业的追求,导致了工厂制度的诞生。

3、劳动价值论。

论述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名义价值(应该就对应于马克思经济学观的价值和价格)时,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

开篇就说道,一个人是贫是富,就看他能在什么程度上享受人生的必需品、便利品和娱乐品。

但自分工完全确立以来,各人所需要的物品,仅有极小部分仰给于自己劳动,最大部分却须仰给于他人劳动。

所以,他是贫是富,要看他能够支配多少劳动,换言之,要看他能够购买多少劳动。

一个人占有某货物,但不愿自己消费,而愿用以交换他物,对他说来,这货物的价值,等于使他能购买或能支配的劳动量。

因此,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斯密同时否定了旧重农主义所谓土地是价值的重要来源的论点。

4、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讨论了两种经济制度(重商制度和重农制度)的原理和弊端。

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自由放任。

极力论述了无论根据重商主义还是其他原则,对几乎所有商品的进口实施限制都是不合理的,他认为,“为阻止进口或减少进口而设立的关税,则显然是既破坏贸易自由也有损于关税收入的。

”他极力倡导自由贸易。

他还主张国家与国家之间要像个人与个人之间那样实行分工。

他认为国家不应对商业(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加以任何限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充分发展和繁荣。

5、政治经济学的目的。

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在于协调社会中人与人的利益,并避免牺牲其中任何一方的利益。

“政治经济学的目标是使人民和君主都富裕起来”。

6、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责任。

传媒经济学课堂笔记

传媒经济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传媒经济学概论第一节概念、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一、概念1、含义:传媒经济指的是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引发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

2、研究对象:传媒经济学关注和研究的是形形色色的媒介运营者,如何在各种资源非常有限的前提下,满足受众、广告业者与社会在资讯和娱乐等方面的各种欲求与需要。

3、学科:传媒经济学是把经济学的研究与传媒产业的研究有机结合的一门学问,从理论意义上讲,传媒经济学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领域。

用应用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来分析传媒产业中的包括资源配置问题在内的各种议题,即是传媒经济学。

二、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1)研究传媒的视野,如,传播学、新闻学的,社会学的,符号学的,经济学的(2)从经济的角度去切入,有四种研究视角1.微观经济学视角2.产业经济学3.管理经济学视角4.政治经济学视角(3)现代经济学作为理论分析框架,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视角(perspective)、参照系(reference)或基准点(benchmark)、分析工具(analytical tools)。

接受现代经济学理论的训练,是从这三方面入手的在面对传媒产业进行经济学视角的分析时,我们不能忽略传媒行业的特殊性:1.传媒经济研究在给定假设上的特殊性2.传媒经济领域“稀缺资源”的界定和分析侧重点。

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范式(4)综合皮卡德、洪浚浩和杭敏的研究,我们将媒介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分为三种:市场范式、企业范式、社会范式,分别对应着微观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三种研究视角,并有着不(5)我们认为,当前传媒经济学的研究重点在:企业行为、企业间关系和产业间、各经济部门间的关系问题,所以从产业经济学视角入手最为恰切。

同的分析重点、核心概念和主要议题。

(6)按照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框架,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三个主要方面:市场结构(Structure)企业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7)传媒业(事业+产业)隶属从三次产业分类法角度,属第三产业;从提供产品角度,属信息产业、文化产业;按生产要素的集约程度,属知识集约型、技术集约型产业;从经济总量角度,属支柱产业(在产业系统总产出中占较大份额)从发展趋势看,是主导产业(很大程度上决定所属产业系统发展方向;三个特征:能引入创新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持续的高增长率;对其它产业增长具有直接和间接的诱发作用)。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 传媒经济模式)【圣才出品】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 传媒经济模式)【圣才出品】

第三章 传媒经济模式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传媒经济模式1.经济模式论经济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人们的经济活动应该遵循的规范和准则,是进行社会价值判断的依据和理论概括。

2.传媒经济模式传媒经济模式属于微观经济模式或行业经济模式,受制于我国宏观经济模式。

(1)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对传媒经济模式的研究大概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的,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基本战略以后,我国的传媒经济模式已基本确定。

(2)从实践的角度分析。

在我国传媒系统内部,其实践活动基本上是缺乏理论指导的 经济模式论 传媒经济模式 传媒经济模式 传媒经济结构模式市场和传媒市场传媒经济市场模式 传媒市场的运行 传媒产品用户 传媒市场管理 传媒产业管理体制 传媒经济管理模式 传媒产业财务管理模式 传媒产业人事管理模式传媒产业投资分析传媒经济投资模式 传媒产业投资战略模式 实施传媒产业投资战略的对策传媒经济模式实践活动,造成了传媒活动的盲目性或失去持久性。

3.传媒经济结构模式(1)理解传媒经济结构①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经济结构,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解释经济结构是理论经济学的任务,就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说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

”②从社会经济部门内部构成的角度分析经济结构,包括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比如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生产要素结构(如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等。

(2)理解传媒产业结构①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传媒产业是信息产业的分支产业,其结构形式应按照信息产业结构的原则来确定传媒产业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②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由于各种传媒的差异性,其结构也各有不同,比如电视媒介产业结构与报纸媒介产业结构是有差异的,但是在总体上,它们都是信息产业。

(3)行政区划限制了传媒经济的发展①从城乡结构的角度分析,广播电视媒介、网络媒介以及报纸、期刊等媒介都已实现了“城乡化”,但是就其内容来讲,比较侧重于城市,对乡村的重视度还有待提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协调城乡关系,对于传媒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理解传媒经济学笔记

理解传媒经济学笔记

理解传媒经济学/[英]道尔(Doyle, G. )著;李颖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9(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翻译版)书名原文:Understanding Media Economics第1章传媒经济学介绍什么是传媒经济学传媒经济学是把经济学的研究与传媒学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门学问,它所研究的是在传媒业中不断变化的经济因素,这些因素时刻指导或约束着从业人士如经理人、决策人进行抉择。

经济理论中的公司传媒公司所具有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以某种方式参与制作、包装和发行传媒内容。

所谓的“生产函数,描述了成本投入和不同规模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产量,是在其他条件要素投人不变时,随着一种要素投入的增加或减少,公司总产品(或总产量)产生的变化。

‘‘收益递减规律,表明如果在一定量的固定要素‘如,车间和设备)上增加一个可变要素(如,自由技术人员)的使用数量,这个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将最终降低。

但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所相反的是,许多传媒公司产量(或者更确切地说,对于产品的消费量)的增加往往是享受递增而不是递减的边际收益。

竞争市场结构理论上,市场结构主要分为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即,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以及垄断。

这些结构的区别主要在于市场中有多少个互相竞争的生产者和销售者。

如果一个市场内只有少数几个供给者,而它们的产品无论是同质的还是异质出都还存在着一定的竞争的话,那么这种市场结构就是寡头垄断。

寡头垄断是传媒公司所处市场的最普遍的市场结构类型。

规模经济在传媒中很普遍,因为这个行业的特点是高初始生产成本,低边际再生产和分销成本。

范围经济一一通过多种产品的生产而实现的经济——也是传媒企业的普遍特征。

传媒的主要经济学特征传媒具有的一个整体特征就是传媒公司常常同时分别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市场销售它们的商品。

传媒业与众不同,因为其各行业}是在友卡德所指的“双重产品”市场运营。

传媒公司创造了两种商品,第一种是内容(电视节目、报纸、杂志文章等),第二种是受众。

传媒经济学知识整理

传媒经济学知识整理

传媒经济学知识整理传媒经济学第一章:认识传媒经济学(1)概念:指媒介产业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一定的内容来满足社会公众各种不同的需要与欲望。

(2)研究对象:指那些提供具有高度替代性的传媒产品与服务的经济组织的集合。

(3)研究内容:a)市场结构:1)市场结构的类型2)市场集中度、差异化、进退壁垒3)市场结构的测度b)市场行为:1)竞争行为:a.价格行为 b.广告行为c.并购行为2)协调行为:a.卡特尔 b.价格合谋 c.战略联盟c)市场绩效:1)传媒绩效的评价方法2)传媒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3)传媒产业与经济增长4)传媒产业的多样性评价(4)研究方法:1)实证研究规范研究2)定性分析定量分析3)静态分析动态分析4)统计分析比较分析5)博弈分析结构分析(5)发展史:分国内与国外的发展情况第二章:影响力经济——关于传媒产业本质的经济学解读(1)传媒行业的特殊性:a)给定假设的特殊性:“社会偏好结构”、“个人偏好”b)“稀缺资源”的界定和分析侧重点不同(2)媒介注意力资源的配置:a)媒介消费者个体的注意力资源配置b)社会层面注意力资源的配置(3)从注意力到影响力的转化机制:序参数效应(4)受众有效可支配注意力:媒介影响力建构的核心与前提(5)提升注意力资源价值的两种途径:a)提高受众媒介与日常生活的渗透时间b)提升内容与广告的内在关联性第三章:受众——消费者选择(1)受众描述:预估受众、实测受众、实际受众(2)受众行为的宏观特征:a)碎化1)受众差异性与需求的丰富性2)技术先进性与传布渠道的密织性3)政策许可与碎化现实b)极化(3)手中选择的微观规律:a)消费还是不消费——效用与代价b)多消费还是少消费——消费者边际效用递减c)预算约束下的最优选择——消费者均衡d)消费者剩余第四章:生产与成本(1)生产可能性边界:在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情况下,企业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可能的组合。

(2)短期生产与短期成本(3)长期生产与长期成本:a)生产者均衡b)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c)媒介产品的规模收益与文化折扣d)范围经济f)媒介产业的分散与非居间化(4)极长期:a)动力:降低成本、新增一个收入流b)阻力:已有投资的加速折旧及新投资的产生、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相对可靠性、对失去控制权的担忧第五章:需求与供给(1)需求:a)需求量及其影响因素b)需求弹性c)总需求与需求价格弹性d)报纸降价与利润(2)供给:a)决定供给量的因素b)供给表与供给曲线c)供给弹性(3)供给与需求的结合——均衡价格(4)供给规律与资源配置:a)供求关系b)价格变动第六章:广告(1)广告在市场中的作用:a)广告与需求价格弹性b)广告主与商誉c)广告与进入壁垒d)广告与市场集中(2)广告在传媒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a)广告对不同类别媒介的作用b)广告——媒体内容产品负定价或零定价的秘密(3)广告市场供求分析:a)广告市场的供给b)广告市场的需求c)供给与需求的结合——广告价格(4)网络对传统媒体广告经营的影响:a)目前网络对传统媒体广告市场的冲击还很有限b)网络冲击传统媒体广告的“近虑”“远忧”第七章:劳动与资本(1)劳动需求:a)边际产值和劳动需求量b)劳动需求变动c)劳动需求弹性(2)劳动供给:a)个体劳动供给曲线——有可能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b)劳动供给曲线的移动(3)劳动市场的均衡——均衡工资(4)高于均衡工资的工资:a)补偿性工资差别b)效率工资(5)高明星收入(6)企业家才能与企业家收入(7)媒介产业的资本第八章:竞争与垄断(1)SCP分析框架与市场结构:a)SCP分析构架:结构、行为、绩效b)市场结构: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进入壁垒(2)完全竞争市场:a)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短期均衡b)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长期均衡c)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①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②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3)垄断竞争市场:a)垄断竞争条件下的短期均衡b)垄断竞争条件下的长期将均衡c)产品差异化决策(4)寡头市场:a)弯曲的需求曲线——斯威其模型b)寡头的产量决策——古诺模型c)寡头的非公开合谋——价格领导模型d)寡头的公开合谋与卡特尔e)寡头的产品博弈——电视台的节目编排策略(5)完全垄断市场:a)垄断条件下的短期均衡b)垄断条件下的长期均衡c)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6)不同市场结构下的绩效比较:a)配置效率b)生产效率c)技术进步d)公平d)文化目标e)观点多元化第九章:市场失灵与政府规制(1)市场失灵的表现及原因:a)从自由主义理论到社会责任论:意见市场的理论史b)垄断与市场失灵c)外部性与市场失灵d)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2)市场失灵的补救方式——政府规制:a)政府规制的理论依据:①公共利益理论②俘获理论③公共利益理论与俘获理论的比较b)政府规制的主要方式:①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②治理外部性的公共政策③政府对公共物品的提供c)媒介行业中的政府规制:①进入规制②价格规制③数量规制④许可权限规制⑤产权规制⑥广告规制⑦反不正当竞争⑧反垄断行为⑨新闻政策规制d)对政府规制政策的期待(3)政府失灵——政府规制的局限性: a)政府失灵的表现b)原因c)市场机制与政府规制的可替代性第十章: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1)数字化信息技术与媒介融合:a)数字化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b)数字革命对“媒介融合”的影响c)数字时代的信息产品及版权问题(2)数字化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a)传统媒介产业与产业价值链b)数字化背景下的媒介产业融合(3)媒介与信息产业中的网络外部性:a)关于网络的经济学研究b)直接网络外部性c)间接网络外部性第十一章:国际贸易与文化保护(1)国际贸易理论:a)比较优势与贸易b)要素禀赋与贸易c)规模经济与贸易d)贸易理论与文化产业(2)媒介和文化产品的全球化(3)文化折扣现象(4)文化保护政策:a)文化自由贸易和文化保护的争论b)对文化产品的贸易保护c)文化贸易保护政策的作用第十二章:传媒投融资(1)资本与资本运营:a)资本b)资本运营c)资本运营的内容(2)传媒资本与传媒资本运营:a)传媒资本:①人才资本②实物形态资本③价值形态资本④无形资本b)传媒资本运营(3)传媒融资:a)传媒融资概述b)传媒融资方式:①使用留存利润②合作经营③债务融资④上市融资⑤风险融资(4)传媒上市的利弊剖析:a)传媒上市之利:①融资②资源整合③规范管理机制、完善治理机构④有利于提高传媒的知名度和影响力⑤上市有助于传媒公信力的提升b)传媒上市的弊端与潜在风险:①高额的融资成本②多种经营风险③机制缺陷存在的风险④信息公开化带来的风险(5)传媒投资:智慧与资本的共舞:a)资本合作伙伴判别层面:①及格线原则②战略目标契合度原则③互补性原则b)合作机制构建层面 c)退出机制设计层面(6)传媒上市的几种方式a)子公司直接上市 b)子公司买壳与借壳上市 c)分拆上市d)国内传媒类上市公司的运作特点:①经营规模小②广播电视类上市公司的资本主体仍是国家资金③依托行业政策保护形成垄断竞争力④对广告收入依赖度高⑤“传媒概念股”远离传媒的本质核心业务第十三章:传媒并购(1)传媒并购的概念与方式(2)传媒并购的风险(3)传媒反并购及其原因:a)传媒反并购的预防策略①建立合理的持股结构②在章程中设置反收购条款b)传媒反并购的手段:①提高并购者的收购成本②降低收购者的收购收益或增加收购者风险③收购收购者第十四章:传媒无形资本运营(1)传媒无形资本与无形资本运营的含义:a)传媒无形资本:①特许经营权②名称、商标、品牌③著作权④网络⑤影响力⑥人力资源b)传媒无形资本运营(2)传媒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在不同层面的渗透与融合:a)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含义b)广义虚拟经济及其特征:①物质资源与财富的不对称②国际贸易中信息流和物流不对称③虚拟经济系数的不对称c)现代传媒业与现代经济体系的内在联系d)传媒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联系(3)传媒无形资本运营的方式:a)交易式无形资本运营b)融资式无形资本运营:①信用型融资②惠利型融资③引资型融资④利用无形资产质押贷款c)扩张式资本运营d)投资式无形资产运营(4)传媒无形资产评估的方法:a)重置成本法 b)市场价格法 c)收益现值法。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初识传媒经济学【圣才出品】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初识传媒经济学【圣才出品】

第一章初识传媒经济学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传媒经济与传媒经济学1.传媒经济的定义传媒经济,是指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引发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

当代的传媒经济特指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媒介生产、分配和消费实践。

2.国外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1)传媒经济学关注和研究的是形形色色的媒介运营者,如何在各种资源非常有限的前提下,满足受众、广告业者与社会在资讯和娱乐等方面的各种欲求与需要。

(2)传媒经济学研究传媒产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一定的内容以满足社会公众各种不同的欲求与需要。

总之,上述两种表述在内涵上是十分接近的,都肯定了传媒经济学是运用关键的经济概念来分析传媒产业。

3.国内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1)传媒经济学是研究传媒的社会功能及其生产消费过程的规律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它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如何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来生产各种信息和娱乐内容,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满足他们的各种需要和需求。

(2)传媒经济学主要从事对信息传播活动所消耗的物质资源的分配和补偿方式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类传播媒介的经济运作规律,以及传媒经济活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

(3)传媒经济学“研究的是媒介经济的基本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其核心是要研究媒介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总之,应用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来分析传媒产业中的包括资源配置问题在内的各种议题,即是传媒经济学。

二、传媒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西方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1)西方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四个阶段①第一阶段,20世纪20至30年代传媒活动与传媒产业初步进入经济学、管理学视野,传媒经济学科开始孕育。

这一时期涉足无线电广播、广告、电信等传媒领域的主要是美国的一些学者,如杰米、维尔等。

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新闻史上“喧嚣的20年代”。

当时的无线电广播业突飞猛进,NBC、CBS等主要的广播公司先后成立,频率频谱的管理相当混乱,广播业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传媒经济学笔记理解传媒经济学/[英]道尔(Doyle, G. )著;李颖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9(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翻译版)书名原文:Understanding Media Economics第1章传媒经济学介绍什么是传媒经济学传媒经济学是把经济学的研究与传媒学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门学问,它所研究的是在传媒业中不断变化的经济因素,这些因素时刻指导或约束着从业人士如经理人、决策人进行抉择。

经济理论中的公司传媒公司所具有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以某种方式参与制作、包装和发行传媒内容。

所谓的“生产函数,描述了成本投入和不同规模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产量,是在其他条件要素投人不变时,随着一种要素投入的增加或减少,公司总产品(或总产量)产生的变化。

‘‘收益递减规律,表明如果在一定量的固定要素‘如,车间和设备)上增加一个可变要素(如,自由技术人员)的使用数量,这个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将最终降低。

但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所相反的是,许多传媒公司产量(或者更确切地说,对于产品的消费量)的增加往往是享受递增而不是递减的边际收益。

竞争市场结构理论上,市场结构主要分为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即,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以及垄断。

这些结构的区别主要在于市场中有多少个互相竞争的生产者和销售者。

如果一个市场内只有少数几个供给者,而它们的产品无论是同质的还是异质出都还存在着一定的竞争的话,那么这种市场结构就是寡头垄断。

寡头垄断是传媒公司所处市场的最普遍的市场结构类型。

规模经济在传媒中很普遍,因为这个行业的特点是高初始生产成本,低边际再生产和分销成本。

范围经济一一通过多种产品的生产而实现的经济——也是传媒企业的普遍特征。

传媒的主要经济学特征传媒具有的一个整体特征就是传媒公司常常同时分别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市场销售它们的商品。

传媒业与众不同,因为其各行业}是在友卡德所指的“双重产品”市场运营。

传媒公司创造了两种商品,第一种是内容(电视节目、报纸、杂志文章等),第二种是受众。

听众、观众或读者所消费的娱乐和新闻内容构成了传媒公司能够销售的一种形式的产品。

被这些内容所吸引的受众又构成了第二种有价值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接近受众的途径可以被包装和定价,然后销售给广告客户。

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存在于任何边际成本低干平均成本的产业中。

当每多生产一个单位产品的成本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降低时,就出现了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范围经济在传媒业中很普遍,因为传媒产品的性质就是这样,为某个市场而创造的产品可以重新改变其形式,然后通过另一市场销售。

第2章公司战略传媒的垂直供应链对于传媒各行业来说,在联系生产商和顾客的垂直供应链中可以清晰地分出许多环节。

首先制作传媒内容的工作(如,收集新闻故事或制作电视、广播节日);其次是把传媒内容编辑成产品(如,报纸或电视服务);第三是必须把成品发行或销售到顾客手中。

传媒业实质上是向用户提供内容。

目的是制造和包装知识产权,并尽可能多次地向尽可能广泛的观众群以尽可能高的价格销售知识产权来实现收入最大化。

横向扩张的优势横向扩张,即,一个公司通过内部成长或接管经营类似产品的公司而获得在市场份额上的扩张。

一般而言,想获得更大市场力量(如,控制价格的能力)的欲望和增加效率的日酌是驱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公司进行横向发展的动机。

公司规模和效率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模经济的有效性:即随着产量增加,边际成本是否小于平均成本。

规模经济经常被弓1证为横向合并和收购的最重要动机。

它是传媒公司扩张的最为普遍驱动力。

斜向扩张的优势(斜向扩张指把业务侧向地或斜向地向其他互补领域发展(如报纸加杂志,或电视加广播)。

斜向跨媒体发展战略可以积极地发挥协力优势和提高效率收益。

这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潜在优势就是增加了在多种传媒产品上共用专门化资源和专门技能的机会。

降低风险是与斜向扩张相关的另一个潜在好处。

公司投资干不同事业是为了分散风险以使它们不用过多地依赖亍任何一个产品市场。

-纵向扩张的优势作为发行商,向制作环节纵向扩张意味着你有稳定货源向你供应合适的内容产品并通过你的发行渠道来传播发行。

作为内容制作商,与发行商的纵向整合意味着市场销路有了保障。

纵向扩张不仅仅与最大化收入、获得更多的市场保障和控制权有关。

它的另一个优势是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对于传媒公司来说,促使其纵向扩张的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来手供应链中不同节的相互依赖的关系。

第3章广告经济学广告与新媒体新媒体,如互联同、数字电视和WAP移动电话令用户有更多的选择和控制权来决定他们愿意接收什么样的娱乐和信息服务。

一方面,个性化交互式传媒消费便广告客户可以收集有用的反馈信息并且与相关的消费者建立更紧密和更有效的双向交流。

另一方面,通过专门制定出一对一的营销方式比通过传统大众传媒趔专来吸弓I 广大观众的注意力的成本要高得多。

第4章电视广播电视广播的经济学特性广播电视缺乏直接向受众收费或直接从受众身上实现利润的机制。

这种机制缺乏被称为广播电视的“市场失灵”。

电视广播公司第一种形式的产品,也就是吸引观众出节日服务,具有被称为“公共商品”的属性.如前所述,公共商品是一种,一旦生产,就可以供社会上的所有人消费的产品。

向额外的一个电视观众播送节目的边际成本一般为零。

相反,当观众缩减时,电视广播公司就没有办法节省资金。

为了避免进入节日制作经费越低观众量越少的恶性循环,新频道,不管起初的观众和收入是否会包得住这些成本,必须保持在节目质量上的投资。

电视广播中的市场失灵『名词“市场失灵”往往被甩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指市场体系因没有约束的供需力量而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另一种是指市场不能实现效率以外的其他对社会有利的目标,如维护民主和社会凝聚力。

电视的垂直供应链电视业包括几个主要的环节。

首先是电视节目的制作,一般由节日制作人员进行。

电视节目制作公司把原材料如剧本、演员和其他人才等搜集起来,转化为可向观众播放的节目成品,并把这些节目(或更确切地说,这些节目的播放杈)卖给编排节目播出的节日包装人。

然后电视台把这些节目内容包装成整套完整的电视节目播放给观众。

有些节日包装人是电视台自己,徂有些是与其分开的媒体。

节目编排竞争策略人们常常认为竞争的好处之一是扩大了消费者可供选择的商品的范围和品种,并同时避免了垄断,因为垄断会导致产品的均一性。

然而电视广播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有趣的反例。

电视广播公司之间的竞争会促使它们盲日模仿别人的节目制作策略而生产出比在垄断下会出现的更多的千篇一律的节日。

第5章电视制作节日供应经济学专有名词赤字财政描述的是一种在美国较为普遍的机制,即,节目制作方分担节目制作中的一部分资金风险,作为回报,它们可获得自己制作的节目的二级和三级销售权。

这样,制作方(而不是电视台)可以开发利用它们那些红极一时的电视节日。

相反,英国的电视台倾向于支付所有的制作成本,这样节目制作人就不会面临任何资金风险,但反过来,电视台却持有了绝大部分二级权利。

窗口化策略美国的节目制作者为了使节目各项所有权的回报最大化所采用的方式,有时被称做窗口化策略。

欧文和威尔德曼解释了节目供应商是如何通过把一级、二级和三级电视观众看成不同的‘‘窗口”,来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节目的。

节目供应业务就是要通过销售产品来最大化这些产品的价值。

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把这些节目通过尽可能多出渠道和窗口销售,而且还要安排出能够产生最佳回报的销售模式和顺序。

第6章国际电影业电影收人影片的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于消费者为观看影片直接和间接支付的费用。

少数成功的影片还从相关商品的销售特许杈使用费上获取一些收入。

影片主要通过三种发行窗口赚取收人:影院票房、录像和电视。

垂直结构与风险分摊一部影片的策划、制作和上映所需的全部资金必须事先筹集,但是制作完成的影片不是一在影院上映就能开始赢利的,这通常需要三年或更长的时间。

“发行人总收入”回笼给发行人,由他扣除佣金和成本,包括所有广告和宣传费用。

那么剩余出部分就分给直接投资者和资金提供者,让他们收回生产成本并赚取风险佣金等。

最后,所剩下的利润才是制片人或制片公司的。

第7章印刷媒体报纸出版的特点绝大部分报纸是靠报纸销售和广告两种收入一起来支持的。

报纸的读者总量和层次(即,不同社会和收入阶层出读者的比例)是报纸收入出关键性决定因素。

报纸要使自己的收入最大化,可以通过,例如,针对较小的但富裕的读者群,或者争取在较不富裕的读者群中的大规模发行量。

报纸出版涉及新闻纸和印刷方面的边际成本。

发行又是另一项成本。

编辑和管理费用是报纸出版商最大的一项开支。

报纸对自身在市场上(编辑、政治等方面)的定位是决定它的潜在发行量乃至收人的关键因素。

报纸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取决于报纸所处的那个地域市场的大小和富裕程度,也取决于该市场所能容纳的互相竞争的报纸的数量。

运用竞争策略建立市场份额经营者为了增加市场份额所采用的战咯多种多样。

只要不被传媒和交叉传媒所有权限制条例禁止,收购竞争对手经营已久出报纸就是一个良策。

发行新报纸也是另一种办法。

在建立现有报纸的市场份额方面,尽管广告和宣传活动很有用,但对产品和价格进行调整是出版商经常使用的最重要的竞争手段。

报纸的需求价格弹性描述的是报纸的总发行量对该报纸价格变化的敏感度或反应度的大小。

弹性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替代品或可作为替代品的产品的可利用性。

需求细分近些年杂志出版业发展趋势的一个主要特点是读者群被日益细分,需求也按不同的领域被越分越细。

细分是一个市场学名词,指“把整个市场按需求和偏好分割成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组成部分”的过程。

第8章新传媒‘新“传媒新在哪里数字化促使传统传媒产品市场之间的界线变得逐渐模糊。

而这项技术的另一主要优点是,数字压缩技术使宽带得到更有效地利甩;使用数字化技术可传输的服务要比使用模拟技术传输的服务量大得多,种类多得多。

互联网是如何影响传媒公司的经济学的网络的主要优点是降低了成本。

互联网加速和促进了公司内部及公司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沟通与信息流动。

因此互联网产生了几种收益,包括降低了通讯成本、节省了时间、削减了公司对公司的交易成本。

其总的意义是互联网的发展给传媒内容作为现有产品或新产品以极低的边际成本通过附加的传输平台传输创造了机会。

来自网络的收入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传媒供应服务作为一项经济活动的潜在问题是,几乎没有公司真正建立起可从中赚取烂够利润负担这种服务成本的运营模式。

网络传媒供应商至少有三种潜在的收人来源。

第一种是广告。

,,一些网络传媒供应商利用第二种宝贵的收入来源,也就是e-商务来增补广告收入。

第三种资金来源是向用户收取访问在线媒体的费用。

第9章传媒经济学与公共政策自由市场与政府干预就传媒而言,力什么需要政府干预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为了解决市场失灵、对付外部性问题和限制传媒公司滥用垄断权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