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共同的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生《共同的家》教案

小学生《共同的家》教案

小学生《共同的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共同的家——地球,明白地球是我们人类和所有生物生存的家园。

2. 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3.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基本知识:地球的位置、大小、结构等。

2. 地球的环境问题:森林砍伐、水质污染、空气污染等。

3. 保护地球的方法: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

三、教学重点:1. 地球的基本知识。

2. 地球的环境问题。

3. 保护地球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1. 地球的环境问题。

2. 保护地球的方法的具体实践。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环境问题,保护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地球环境问题,探讨解决方案。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保护地球的方法,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4. 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践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为。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共同的家》2. 课件:地球图片、环境问题图片、保护方法图片等。

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家在哪里?引出本课的主题——共同的家。

2. 新课导入:讲解地球的基本知识,地球的位置、大小、结构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地球的环境问题,如森林砍伐、水质污染、空气污染等,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4. 保护地球的方法:讲解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保护方法,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践。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保护地球的方法,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6. 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践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为。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地球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地球环境问题的认识程度。

3. 学生对保护地球方法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实践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为表现。

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

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

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第一章:课题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题《共同的家》的含义,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

2. 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题《共同的家》的含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的感情。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课件或利用黑板,画出一个温馨的家庭场景,如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吃饭。

2.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让学生描述他们所看到的场景。

二、探索家的意义(5分钟)1. 教师提问:“家是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 教师引导学生从家庭的关系、家庭的功能等方面来思考家的意义。

三、分享家庭故事(5分钟)1. 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与家人之间的温馨故事。

2.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课堂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表达对家庭的热爱之情。

第二章:家人的爱与关心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家人之间的爱与关心。

2. 培养学生表达对家人的爱和关心。

教学重点:1. 理解家人之间的爱与关心。

2. 培养学生表达对家人的爱和关心。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表达对家人的爱和关心。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课件或利用黑板,画出家人之间相互关爱的场景,如父母为孩子准备早餐、孩子为父母按摩等。

2.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让学生描述他们所看到的场景。

二、探索家人的爱与关心(5分钟)1. 教师提问:“家人之间的爱与关心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 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来感受家人之间的爱与关心。

三、分享家庭故事(5分钟)1. 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与家人之间的关爱故事。

2.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到家人之间的爱。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课堂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家人之间的爱与关心的重要性。

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

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

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共同的家——地球,增强环保意识,培养爱护家园的情感。

1.2 教学内容1.2.1 地球的生态环境1.2.2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1.2.3 环保意识与行动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地球生态环境的基本知识,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理论上升到实践,将环保意识付诸行动。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要爱护地球?4.2 讲解地球生态环境介绍地球的基本生态环境,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4.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环保案例,让学生了解环保行动的重要性和方法。

4.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环保行动,并将讨论结果进行分享。

4.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感悟,提出自己在环保方面的承诺。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5.2 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环保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环保建议。

6.2 课外活动组织一次环保主题活动,如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第七章:教学资源与材料7.1 教学资源整理和收集与环保相关的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文章等。

7.2 教学材料准备环保方面的教材、图片、案例等教学材料,以便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第八章:教学计划与安排8.1 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和教学目标。

《我们共同的家》教案

《我们共同的家》教案

我们共同的家江苏省如东县栟茶小学陈周丽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差距大,气候有天壤之别;2.了解我国人口众多,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3.初步感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温情,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是个温暖的大家庭。

教学难点感受大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国热情。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1、今天虽然是我第一次给小朋友们上课,但却感觉特别温馨,因为你们之间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亲密,你们的老师就像妈妈一样疼爱着你们,来到你们中间,我就像感觉走进了一个“家”。

欢迎我到你们“家”中来作客吗?今天呀,我们的这个家里还来了很多的客人老师,让我们一起来欢迎他们吧!2、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

但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家,一起来听首歌吧。

播放歌曲《大中国》3、听出来了吗?我们共同的家是什么?对呀,是中国。

从歌词中,你还听出了什么?4、珠穆朗玛峰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课前,老师布置你们去收集了中国有关“世界之最”的资料,现在我就来考考你们。

5、出示题目: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京杭运河)世界上最长的城墙是(长城)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世界上最长的石窟画廊是(敦煌莫高窟)世界上桥梁最多的城市是(苏州)……6、看来,我们这个家可不一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好好了解了解我们共同的家吧!板书:我们共同的家7、我们这个家,它的全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瞧,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展示并粘贴地图)谁能告诉大家,它像什么?(认识版图像一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鸡屹立在世界东方)二、认识祖国的面积大1、正如歌中所唱的,每个家都要经历风吹和雨打。

今天是五月十六号,两年前的五月,我们这个家就遭遇了一场大灾难?(四川发生了地震……)2、教师在地图上指出四川省,感情描述:2008年五月份,四川发生了令全世界震惊的大地震。

地震后,一栋栋房屋倒塌,一座座桥梁被毁,一条条道路中断。

许许多多多的人无家可归。

一年级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范文一份

一年级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范文一份

一年级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范文一份一年级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 1教学目标:1、认识“共、同、家、土、禾、苗、树、林、地、球”10个生字。

会写“土、大、云、禾”4个字。

学习新笔画“撇折”。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家园的可爱,从而以实际行动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地球。

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2、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教具准备:小黑板、录音机、音乐磁带。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想见见吗?出示——家。

谁认识她?指名读。

齐读。

2、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喜欢)是呀,因为家是世界上最温暖、最舒适的'地方。

那你们知道吗?我们每个人不光有一个自己的小家,还有一个共同的大家。

这个家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共同的家》。

伸出你的右手食指,跟老师板书课题。

3、谁想读?一起读。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看着黑板,听老师读一遍课文,要求:听准字音,看清字形。

看谁听的最认真!(根据情况:好,腰板挺直,看谁坐的最棒!)2、同学们,听课的老师都在看着大家呢!他们呀用眼睛在说:一年级三班的孩子听的可真认真!那么,大家读的怎么样呢?(我发现坐的最端正,听的最认真,我要把他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让老师们都认识他。

想不想让老师们也认识你呀?下面,咱们来比一比谁读的最棒!)打开课本第56页,__朗读课文,要求:1、“三到”——也就是小手指到,眼睛看到,小脑瓜用上。

2、大声朗读,读到预习时圈起来的生字,要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好,腰板挺直,读吧!3、谁想起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用手指着,仔细听一听——他读的对不对?4、他读的有错误吗?读的非常正确,声音也很洪亮,谁能读的比他更好?5、你读的又正确,又熟练,声音还洪亮,真了不起!三、强化识字。

1、那么,这些带颜色的词语,你认识吗?谁会读?指名读。

语文S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

语文S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

语文S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语文S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通用4篇)语文S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1个生字。

正确书写“云”字。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会用“是的家“句式说话。

4、初步懂得应该爱护任何动物、植物生存的环境。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会用“是的家”句式说话。

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

那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我们人类以外,还有什么?他们的家又在哪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家”的小儿歌,相信你在用心学习完课文后,一定能解答老师的问题。

板书“7共同的家”。

齐读课题“7共同的家”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请你自己小声读读课文,如果你有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争取做到不丢字、不加字、读准音。

2、指名反馈读。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来给他检查。

请你拿出一支笔,如果哪个字读错了,请你用笔圈出来。

看谁的听力。

3、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哪位小老师听出问题来了?4、前后小伙伴之间相互检查,如果小伙伴把字音读错了,请你帮他他纠正过来,如果他把每个字音都读准了,请你给他里一个大拇指。

比比看谁读得最正确。

5、齐读课文。

谁愿意推荐你的小伙伴读给大家听?三、学习生字,扫清文字障碍。

大家读的特别认真,现在我们来学学本课生字,相信认识了这些生字后,你能把课文读的更好。

1、自学生字表。

请你看语文书71页的生字表,自己小声读读这些生字。

看谁能把他们全都记住了。

2、带拼音读生词。

(1)现在这些生字宝宝们全跳到大屏幕上组成词语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请你们试着读一读?(2)谁能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读?3、去拼音读生词。

你们怎么都会读呀?是不是拼音朋友帮了你们的忙?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有谁想当小老师带读?4、打乱顺序读生词。

老师出示哪个词语,你就大声读哪个词语,看谁反应最快。

我们共同的家教学设计4.4

我们共同的家教学设计4.4

第十三课我们共同的家赵丹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家,每天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快乐而幸福。

同时我们又有一个共同的家,名字叫——中国。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共同的家。

(一)认知学习——认识祖国之大1.地球仪上寻中国。

师:同学们,投影上有一副世界地图,你能很快地在这上面找到我们的祖国吗?师:找到了吗?大家想想,我国版图的形状像什么?(雄鸡)师:[屏显中国版图]瞧!这就是我们祖国的版图,多像一只昂首挺立的大公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啊!现在请同学们用手沿着大公鸡的边缘走一圈。

有谁知道这一圈有多长吗?(陆地边界总长22000多千里)如果我们开汽车以120千米/小时的速度沿着版图走一圈的话,即使是不吃不喝地开车吧,也得开8天8夜,一个多星期的时间。

2.地图上找家乡。

师:我们在座的都是淮安的同学,你知道淮安属于哪个省吗?师:淮安有多大呢?课前我专门查了资料——有10072平方公里。

告诉你们,相当于140万个足球场大呢!淮安大不大呢?师:那么谁能在地图中指一指吗?能不能在中国地图上找到淮安的具体位置呢?那么现在我们把江苏省的地图放大,看看聪明的小朋友能不能找到呢?师:淮安位于江苏省的哪儿呢?[屏显江苏省地图,箭头指向淮安市]请看,这就是我们的家乡。

3.汇报交流。

师:淮安还只是江苏省的一小部分,除此之外,我们江苏还有许许多多的兄弟城市。

课前同学们作了调查,你知道江苏还包含哪些城市吗?师:苏锡常宁镇扬通泰盐淮宿连徐……十三个市级行政区组成了江苏省这个大家庭。

[屏显江苏省的主要城市闪动] 同时,江苏也和浙江、广东等三十多个的省份组成了我们共同的家——中国。

[屏显江苏省,然后众省份拼凑在一起构成全国版图] (板书课题——中国)。

(二)情境创设——感受祖国之大1.从生活经验中来。

师:作为中国人,我感到非常的自豪。

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有着许许多多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你去过哪里,谁来介绍介绍?2.到生活情境中去。

师:这不真巧,KIT猫一家三口也要出远门啦!小KIT,去的是北方的黑龙江省会哈尔滨参加全国作文大赛。

《共同的家》的教学教案

《共同的家》的教学教案

《共同的家》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3. 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保护我们的共同家园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基本知识:地球的位置、地球的结构、地球的环境等。

2. 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3. 环保知识与实践:环保的基本概念、环保法律法规、环保行动等。

4. 学生如何参与环保: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绿色出行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球的基本知识、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环保案例,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和方法。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从自身做起,参与环保活动。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如环保法律法规、环保案例等。

2. 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如PPT、视频等。

3. 准备环保实践活动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地球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环保知识和实践的认知程度。

3. 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和实际行动。

4. 学生对环保意识的提升和转变。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对这个共同家园的了解和认识。

2. 讲解地球的基本知识:介绍地球的位置、结构、环境等,帮助学生建立对地球的基本概念。

3. 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讲解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现象,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重要影响。

4. 讲解环保知识与实践:介绍环保的基本概念、法律法规、行动等,引导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和方法。

5. 学生如何参与环保:讨论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绿色出行等具体做法,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七、教学拓展:1. 介绍一些环保组织和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上环保的力量和努力。

《共同的家》的教学教案

《共同的家》的教学教案

《共同的家》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的国家,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乡土情怀。

3. 引导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我们的国家: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等。

2. 我们的家乡:地理特点、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等。

3. 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现状、环保法律法规、环保行动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国家、家乡的相关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认识家乡的特点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案例等。

2. 准备教学PPT,展示教学内容和知识点。

3. 划分学生为小组,准备小组讨论的相关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国家知识:介绍我国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等,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的国家。

3. 讲授家乡知识:介绍家乡的地理特点、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4. 环境保护教育:分析家乡的生态环境现状,讲解环保法律法规,引导学生参与环保行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家乡的特点和环境保护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和环保意识。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国家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对家乡地理特点、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包括环保法律法规的了解和环保行动的参与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家乡特色活动,如地方戏曲欣赏、民俗体验等,加深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

2. 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提高学生的环保实践能力。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自豪感。

我们共同的家_教案新部编本_(1)

我们共同的家_教案新部编本_(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在探究中了解在交流中体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我国陆地面积、人口、民族等基本情况,从而认识到祖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

能力目标:在儿童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尝试、探究,使学生具备积极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唤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激发对祖国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活动准备:1、搜集了解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及具有代表性的歌舞。

2、搜集整理近年来祖国发生的让大家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

活动过程:活动一:歌曲创设情境,导入主题.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想听吗?让我们一边欣赏一边观看几幅美丽的画面。

(出示课件:歌曲《大中国》、伴以中国各地的名胜美景、风俗民情)2、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3、是的,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今天,让我们随着这首歌一起走进大中国——我们共同的家。

(课件出示课题)[点评]:通过播放《大中国》这首激昂而熟悉的歌曲,欣赏中国风光的美丽画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绪一下凝聚到“祖国——我们共同的家”这个话题上来,在情境中导入主题。

活动二:师生共同交流,体验探究。

(一)确定探究内容1、大家想了解有关我们家的哪些情况?(学生回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看来大家都想对我们家有更多的了解,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我们家的面积、人口、民族这几个问题。

(二)在探究中体验明理1、感受家的面积之大(1)(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大家看,这就是我们国家的版图,你发现我们家的地形像什么?(2)我们国家就像一只昂首挺立的大公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你能在地图上找到我们家的最东边和最西边吗?(提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学生指后课件出示“帕米尔高原”和“乌苏里江”)它们相隔有多远呢?(出示5000千米)(3)计算体验:一个人每小时不停地走可走2千米,走完5000千米需多少小时?(2500小时≈100多天)(4)我们的家可真大呀!这地方大了,怪事也就多了,讲述故事:寒假,家住海南省海口市的高明要到哈尔滨老家过年。

我们共同的家教案

我们共同的家教案

我们共同的家教案【篇一:我们共同的家--教案】我们共同的家(一)谈话导入听音乐《我们共同的家》,谁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不仅幅员辽阔,美丽富饶,而且家里的兄弟姐妹也很多,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二)认识:我们的祖国真大我国的国土有多大?同学们,你知道火车的速度吗?你知道飞机的速度吗?你知道祖国的东西、南北有多少距离吗?请自学p82、83页,同桌之间可以交流。

你觉得我们的祖国大吗?欣赏歌曲《中国之最》(三)抢答活动:中国之最过渡:你知道“中国之最”吗?让我们来举行抢答竞赛,看谁说得多。

小小组讨论交流。

大组抢答记分,根据得分情况,评出优胜组。

(四)欣赏歌曲《大中国》(无)民族知多少1、(1)(出示民族大家庭图p86)大家看,这就是我们国家各民族的合影,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56)(2)我们是哪个民族?(汉族) 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92%左右,其他55个民族,与汉族人口相比,人口就较少,就叫做少数民族。

2、少数民族大收罗(1)这些少数民族都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呢?(2)小结: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灿烂的文化和风俗,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相比的。

(五)总结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演唱《爱我中华》【篇二:一年级语文《共同的家》教学设计】共同的家教材分析:《共同的家》是语文出版社s版教材中一年级上册里的一首儿歌,本课是一首儿童诗,通过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形象地写出了世界上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家,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渗透了热爱地球就是热爱自己的家的教育。

全文共5句,1至4句按从上到下分别指出“蓝天、树林、小河、泥土”是“白云、禾苗、小鸟、鱼儿”的家。

第5句指出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这一句既是总结,又是升华,告诉我们世界上万物虽然都有自己的家,但都生活在地球的怀抱里,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课文既传授了知识,又渗透了环保教育。

《共同的家》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共同的家》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共同的家》教学设计《共同的家》教学设计(通用10篇)《共同的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初步懂得应该爱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2.练习用()是()的家句式说话。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教学思路】第一,我根据教材特点(句势相同),主要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第一句蓝天是白云的家。

即引导学生观图说话,读句子提问题,再读句子体会情感。

然后师生一起学习第二句,巩固学习方法。

第二,放手让学生学习土地是禾苗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大海是鱼儿的家,而且提出喜欢哪句就学哪句,把学习的权利全部给学生。

最后集体学习最后一句,突破难点。

并且练习用()是()的家句势说话,分组讨论作诗,延伸了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放学以后,你们都回哪呀?(板书:家)多好呀!我们人人都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

那咱们都想想,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有我们人类之外,还有什么?它们的家在哪呀?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同来学习一首非常好听的关于家的儿歌。

(板书:共同的家)师:谁能读题目?二、学习课文内容1.自读课文。

师出示大屏幕,学生观察,并用一句话表示图上的意思。

学生说时,老师再随机出示图画蓝天是白云的家。

(1)读课文后,回答白云的家在哪儿?(2)体会情感。

再看大屏幕,体会其中的美,用语言表达出来。

这其中可学生试读,教师范读`,同桌互读。

(3)进一步讨论体会蓝天还是谁的家。

2.师生一起学习土地是禾苗的家。

(1)指名读这句话。

(2)学生自由读,也像老师那样自己提个问题。

(3)集体交流,自愿读这句话,提出问题并指名回答。

(4)出示图画,进一步体会。

(5)朗读这句话。

3.自学树林是小鸟的家,大海是鱼儿的家。

(1)师生一起总结学法。

一读,二提问题,三指名回答,四有语气朗读。

(2)学生自学,可喜欢哪句就学哪句。

学会可在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从以下几方面:第一,树林是小鸟的家,可出图画考学生。

关于我们共同的家的教案

关于我们共同的家的教案

关于我们共同的家的教案第十三课我们共同的家一、引入: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家,每天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快乐而幸福。

同时我们又有一个共同的家,名字叫——中国。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共同的家。

(板书课题)二、认知学习——认识祖国真大。

1、首先我们拿出地球仪,在上面找找我们的国家,咱们祖国版图的形状像什么?再找找咱们的家乡——江苏、镇江2、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师:看屏幕,这是一张中国地图。

(这里老师要介绍一个看地图的小知识:地图上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方向——边讲解,边画图)在这上面能找到江苏吗?江苏位于祖国领土的东部(在学生找到时点击江苏区域,让其闪烁。

再点击,使其放大。

)。

在江苏的版图上能找到镇江吗?(点击镇江区域,使其闪烁。

)3、我们的家乡镇江在地图上就只有这么一小块了,那咱们的家乡究竟有多大呢?A、(指比例尺)这是比例尺,表示图上的1厘米在现实中要放大倍,就是厘米,分米,米,千米。

B、(课件出示小资料)咱们镇江从最东边到最西边有96公里,刚才我们坐车从我们的学校来到这儿有公里,如果我们坐车从最东边到最西边需要次;最南边到最北边有77公里,如果我们坐车从最南边到最北边需要次。

你们觉得咱们的家乡大不大?4、你们知道江苏还有哪些城市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相机提问城市特色。

(按照学生的回答,相机点击城市区域,使其闪烁。

并可说明与镇江相对的地理关系)老师补充学生未提到的兄弟城市。

老师把江苏的城市名称排排队,编成了一句顺口溜:出示“苏锡常,宁镇扬,通泰盐连淮宿徐”。

5、这些城市就像是兄弟姐妹组成了江苏省这个大家庭,而这么大的江苏也只不过是祖国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国家目前包含着象江苏这样的成员共34个。

它们是——(生说)。

就是这34个成员组成了我们共同的家。

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共同的家,她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中国。

三、唤知体验——感受祖国真大。

1、说说你们都曾经去过中国的哪些地方?你是怎么去的?(坐什么交通工具)?路上用了多长时间?(翻开课本P82有个小提示)算算这个地方距离镇江大约有多远?(3-4名学生回答)2、我们的家究竟有多大呢?A、翻开书小声读课文P83小资料,试着记住几个重要的数字。

《我们共同的家》教学设计

《我们共同的家》教学设计

《我们共同的家》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理念: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品行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

要唤起中年级孩子对祖国的热爱,空洞的说教显然是苍白无力的。

本课的教学设计遵循“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活动化”的原则,设计了三个活动版块:“民族知多少、“走进民族村”、“欣赏歌曲,升华情感”。

整个过程寓教育于活动中,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问题,在活动中唤醒生活经验,在活动中激发感情,从而实现本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我国陆地面积、人口、民族等基本情况,认识到祖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

2、初步感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温情,在活动中激发对祖国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3、在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尝试、探究,形成积极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歌曲《大中国》《爱我中华》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2学生:课前对“中国之最”和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有所了解。

四、教学过程:活动一:民族知多少1、课前:唱《大中国》2、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板书:祖国大),还学了刚才大家唱的这首歌《大中国》。

这首歌中有这样的一句歌词我们一起来读读。

“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

”这句歌词中,“兄弟姐妹”是指谁?对,“兄弟姐妹”指的就是我国56个民族像兄弟姐妹一样相亲相爱。

看,这就是我国56个民族在天安门前的合影。

(课件)3、认识56个民族。

同学们,我们是哪个民族的?汉族在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2%。

其它55个民族人口都多,我们把人数较少的55个民族称为少数民族。

我们班有没有少数民族的同学?(介绍福建省主要的少数民族为畲族,多姓雷、兰)1+55=56(副板书)56个民族组成了我们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除了汉族以外,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民族?请大家打开书,倒数第一页,看“民族大家庭”彩图。

我们做个游戏好吗?考考你的一分钟记忆。

《共同的家》说课 教案教学设计

《共同的家》说课 教案教学设计

《共同的家》说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我们的国家,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爱亲人的情感。

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国家及家庭的基本概念。

2. 国家象征、国歌、国旗、国徽等。

3. 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庭功能等。

4. 亲情的重要性、如何关爱家人。

5. 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实践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国家及家庭的基本概念,国家象征,家庭关系,亲情关爱,尊重他人,团结合作。

2. 教学难点:国家象征的意义,家庭功能的理解,亲情关爱的实践,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实际操作。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国家及家庭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国家、家庭、亲情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4. 情感教育:通过讲述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庭情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国家及家庭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我们的共同家。

2. 讲授国家象征:讲解国歌、国旗、国徽的意义,让学生深刻理解国家的象征。

3. 探讨家庭关系:分析家庭结构,引导学生认识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4. 亲情教育:讲述感人故事,引导学生关爱家人,培养亲情情感。

5. 尊重他人、团结合作:讨论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实践方法,培养学生良好品质。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国家及家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践行尊重他人、团结合作。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深入思考国家、家庭、亲情的重要性。

8. 课后反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国家及家庭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国家象征的理解和认识。

3. 评价学生对家庭关系和亲情的认识,以及关爱家人的行为。

4. 评价学生对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理解,及其在实际中的运用。

《共同的家》说课 教案教学设计

《共同的家》说课 教案教学设计

《共同的家》说课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背景与目标1.1 教学背景介绍本课程的主题“共同的家”,强调家庭、社区和国家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和珍惜我们共同的生活环境。

强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思维。

1.2 教学目标了解家庭的组成和功能,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认识社区的重要性,学会关心和参与社区事务。

感知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培养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资源2.1 教学内容家庭的关系和功能: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家庭教育等。

社区的组成和作用:社区成员的互动、社区服务与资源等。

国家的概念和意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国家意识等。

2.2 教学资源利用图片、视频、故事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家庭、社区和国家的概念。

利用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导入环节通过引入家庭、社区和国家的图片或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社区和国家的意义和重要性。

3.2 教学环节采用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家庭、社区和国家的概念。

设计相关的活动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3.3 总结环节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内容,加深理解和记忆。

强调家庭、社区和国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家庭、社区和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采用课堂参与、小组合作、作业完成等方式进行过程性评价。

通过测试或考核,评估学生对家庭、社区和国家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4.2 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章:教学拓展与延伸5.1 教学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家庭、社区和国家的相关话题,如家庭文化、社区参与、国家发展等。

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或资源,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我们共同的家》教学设计

《我们共同的家》教学设计

《我们共同的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我国陆地面积、人口、民族等基本情况,从而认识祖国真大。

情感目标:唤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为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感到骄傲。

能力目标:在儿童日常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祖国真大,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感受祖国之大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你知道这个家庭的名字叫什么吗?那你知道我们的家是什么样的吗?1、出示地图在江苏省的南京市举办的“小作家歌颂家乡笔会”就要结束了,参加会议的小朋友都会回各自的家了,(请小朋友找到江苏省南京),我们一起来做一组计算题:1)王冠同学住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他坐火车回家大约需要27小时,火车每小时大约运行130千米,两地相距千米;2)齐昕同学住在湖北省武汉市,他坐船回家大约需要48小时,轮船每小时大约运行20千米,两地相距千米;3)刘彤同学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他坐飞机大约要5小时,飞机每小时大约运行750千米,两地相距千米。

4)张齐同学就住在我们南通,从南京坐汽车回来,大约4小时,汽车每小时行120千米,两地相距千米。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算一算,有一个真实的过程,旨在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如果改为骑自行车,每天大约骑90千米,王冠回家要走几天?(39天)齐昕大约要走几天?(11天),刘彤呢?(42天);如果改为步行,每天大约行进45千米?三人各要几天才能到家?(分别要78天、22天、84天)。

师小结:同学你感受到我们的祖国---真大呀!在地图上找一找这四个人家乡的位置,直观的感受距离和祖国之大。

(设计意图:通过假设、对比,让学生真切体会祖国之大)2、联系生活,加深感知,学生说说自己去过哪里旅游、探亲,怎么去的,花了多少时间。

我们的祖国真大我们的祖国真大,北方,有冬爷爷的家,十月就飘雪花。

我们共同的家_教案新部编本

我们共同的家_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我们共同的家
教学目标:在儿童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地图册等资料,对祖国的辽阔国土和多民族大家庭有初步的认识,从中发展对祖国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重难点:对祖国的辽阔国土和多民族大家庭有初步的认识,从中发展对祖国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知道火车的速度吗?你知道飞机的速度吗?你知道祖国的东西、南北有多少距离吗?请自学P82、83页,同桌之间可以交流。

二、讨论:
(1)完成上面的任务
(2)我国的国土有多大?
(3)我们国家最长的河是什么?最大的湖是什么?最高的山峰是什么?
三、师:我们大多数小朋友是汉族,你知道我国除了汉族以外,还有什么民族吗?一共有多少个民族,一共有多少人口?
学生先自学P84-86
交流
四、歌曲欣赏:《爱我中华》
五、小结
师:我们国家是一个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只有我们大家团结了,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课后小结:通过资料的搜集,讨论和交流,产生以伟大祖国为荣的思想感情,同时立志长大后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共同的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建湖县育红实验小学孙素丽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我国陆地面积、人口、民族等基本情况,从而认识祖国真大,人口真多,唤起对祖国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2、通过游览我国主要风景名胜,了解祖国风景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3、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积极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人口多、景色美的国家,唤起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难点:提升学生积极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准备:歌曲《大中国》、课件、中国地图教学过程:一、听歌导入,揭示课题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请认真听,听完后老师有问题要问你们。

(教师点击播放:大中国)2、师:这首歌名叫?《大中国》,你们听清楚这首歌的第一句歌词是什么?课件(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3、师:你们真是个会倾听的孩子。

对,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今天,让我们随着这首歌一起走进大中国------我们共同的家。

(板书课题)二、感受祖国面积真大(一)算一算-----从数字上感受祖国的广大1、说到我们共同的家——中国,你们能在世界地图上找到她吗?(点击课件:世界地图)让我们再仔细地看看它吧!(点击课件,出现中国地图)2、同学们找得真准,这就是我们共同的家,有哪位同学知道她的全称是什么吗?(中华人民共和国)3、同学们看看,咱们中国的版图像什么呀?(引发学生想象回答像一只雄鸡傲立与世界的东方)师:是的,这就是我们中国的版图,多么像一只昂首挺立的大公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啊。

4、师:这个标着五星的地方是哪里呢?5、师:对,这里就是我们的首都北京6、师:那么,你们能在地图上找到我们家的最东边和最西边吗?(提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学生指后课件出示“帕米尔高原”和“乌苏里江”)它们相隔有多远呢?(猜一猜)(出示5000千米)。

从最北面的漠河到最南面的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距离就更远了,相距5500千米呢!7、计算体验:这么远的距离,如果我们用走的,你知道要走多久吗?让我们一起算一算:一个人每小时不停地走可以走2千米,走完5500千米需多少小时?(2750小时≈115天)你要不吃不喝不休息整整走一学期呢,如果沿着这个大公鸡走上一圈,-----22800千米,那就要走上11400小时,475天,一年多呢,从春暖花开走到寒冬那月你都没能走得完。

8、作为中国人,老师感到很自豪了。

忍不住想要在中国的版图上找一找我们的家乡盐城,你们知道盐城属于哪个省吗?江苏。

谁上来找找江苏,江苏的省会是?南京9、真巧,有几个朋友就要从南京出发作一次长途旅行了。

在江苏省省会南京举办的“小作家歌颂家乡笔会”就要结束了。

课件依次出示三个小朋友回家的路线、交通方式及速度。

(由南京发散开去的三条箭头)这就是我的三个朋友即将出发的线路。

他们的回程到底有多远?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们算一算吗?10、交流路程,师:恭喜你们,全算对了。

原来地图上短短的一段距离,放到现实生活中,就有几千米那么远的距离呀,怪不得坐飞机都要用上好几小时呢!11、师:从这些数据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谈,出示板书:祖国真大(二)比一比----从比较中感受祖国广大1、师:我们的家----中国究竟有多大?请看课件:2、出示世界地图:看着这张世界地图,这就是我们的中国,面积960万平方千米;这个是英国,面积是平方千米,法国的面积是平方千米,我们国家的面积是英国的 40 倍,是法国的 17 倍,韩国的面积是平方千米,整个欧洲的面积是 1016 平方千米,我们国家的面积和它差不多,可是欧洲却是由40多个国家组成的!师:从这些数字的比较中,我们再次真切感受到?我们家的面积真大!(三)看一看----从温差上感受祖国的广大1、祖国大了,怪事也就多了。

课件出示:海南省海口市的小朋友高明讲了一则自己的故事:去年他要到哈尔滨亲戚家过年,奶奶却让他带上羽绒服和面皮鞋。

他觉得很奇怪,因为在家里还经常穿短袖衫。

想一想:奶奶的建议对吗?为什么?2、(师边讲边在地图上标出海口和哈尔滨。

)播放两地的风光图,师:为什么同一时间,哈尔滨和海南岛的气候相差这么大呢?3、交流,汇报:高明两个家南北相距5500公里,气温相差近40度,所以虽然是同一时间,却是两重天地。

4、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原来海口市位于祖国最南方,一年四季天气很热,而哈尔滨此时正是冰天雪地的冬天。

就像一首儿歌所唱的。

5、课件出示儿歌:《我们的祖国真大》三、感受祖国人口真多1、师:我国不仅面积大,而且人口众多,老师告诉你们,在2005年我国人口就已经突破13亿, 13亿是个什么概念?我们来做个游戏,数一数,从第一排开始“1--6”报数。

6个同学报数用了6秒。

那么13亿人排队报数要用多久呢?猜一猜。

40年才能报完。

(板书:人口多)2、师:虽然我们人口多,面积大,可是资源却不多,所以我们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3、师:这13亿中国同胞被划分为24个省、4个直辖市、4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我们期待着宝岛台湾也能早日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

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四、领略祖国景色真美1、师:孩子们,在我们祖国广阔的土地上,还有许多美丽的地方,老师来采访一下,你们游览过的风景名胜。

2、交流3、师: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些祖国的大好河山,出示图片,此时此刻,你想说?(祖国好美呀,祖国的景色真美!)建议小朋友利用寒暑假出游,领略祖国大好河山。

板书:景色真美五、感受“中国之最”1、师:中国不仅面积大,景色美,还创造了许多骄傲。

刚才播放的《大中国》里有这样一段歌词:“家里盘着两条龙”指的是什么?黄河长江2、师:长江和黄河就像两条龙盘卧在中国的大地上,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出示图片)3、师讲述: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长6300公里,流经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大河。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4、长江和黄河是我国最长的两条河流,在世界上都很有名。

师:课前老师让你们收集有关“中国之最”的资料,谁愿意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先请同桌两人小声的交流一下,比比看谁知道的最多?(汇报交流时提醒学生大声说,并数着说了几个。

)4、全班交流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中国之最”,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欣赏图片)5、其实中国还有很多的世界之最,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的世界之最,6、欣赏“世界之最”7、此时此刻,老师真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身为中国人你们骄傲吗?身为中国人你们自豪吗?六、教师总结:师:(结合课件)高耸入云的山脉,美丽富饶的岛屿,一望无际的沙漠,他们就象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上,装点着我们共同的家!孩子们,无论将来我们身处何地,别忘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名字叫-----中国。

师:让我们再次走进《大中国》(齐唱《大中国》)!七、板书设计13我们共同的家面积大人口多风景美之最多教学反思让学生了解祖国的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培养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是《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目标之一。

“我们共同的家”这一教学活动的设置正是在儿童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祖国辽阔国土有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爱国的自豪感和亲切感。

教完之后,深刻反思,有以下心得体会:一、创设教学的情景教学刚开始让学认真倾听歌曲《大中国》后,说说第一句歌词是什么?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轻松的上课气氛,放松了学生的身心,为课堂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初步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

紧接着,通过“算一算”“比一比”“看一看”等环节,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祖国地域辽阔。

在这节课上,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动,充分发挥灵活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的状态之中,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在参与中获得愉悦的体验,从而充分激发他们满腔的爱国热情。

2、大胆处理教材《品德与社会》课程不是以学习书本上的系统知识为目的的课程,教材给我们呈现的是范例和话题,教材中的图和文字只起示范和开阔思路的作用,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收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和人格建构的一种示范,也是师生对话的“话题”。

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在教学“祖国人口真多”环节,我通过报数,让学生感受到“13亿”有多大,体会我国人口多,这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虽然我国“面积大”“人口多”,但资源却不多,帮学生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教学“祖国景色真美”环节,不忘提醒孩子:宝岛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希望宝岛能早日回归祖国。

在师生互动,生生对话中获得了相关的信息和体验,教材得到了整合,学生的认知得到了深化。

3、重视学生的体验根据课标的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

由此可见,重视学生的体验对激发参与热情,体现学生的自主,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培养思想情感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亲自动手算一算,计算从祖国的最南端走到最北端需要的天数,计算哈尔滨、武汉、、乌鲁木齐距离南京的距离。

学生从计算结果的数据中,很清晰地认识到祖国地域辽阔。

在“感受祖国真美”环节,还我首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去过的地方谈谈游玩的感受,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在课前我还让学生收集“中国之最”,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尝试、探究,使学生具备积极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因此,本节课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不是被动的吸收课本上或教师讲的现成结论,而是亲自参与生动的思维活动,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结论,真正体现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自主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发展。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数据的认识不够具体。

三年级的小学生,思维水平主要还停留在具体可感的事物上,对抽象的数据还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

在“比一比中国和英、法、韩国的领土面积”的教学环节,虽然让学生知道了祖国面积大,但仍没有从中感受祖国到底有多大。

总而言之,上好一节课真的很难,课前虽然考虑了很多,但是还有考虑不全的地方。

如何提高品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是我以后不断探索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