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指导书(精编版)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指导书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指导书1. 简介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是为了评估机械工程师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而设立的考试。
通过参加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考生可以证明他们在机械工程领域具备合格的能力和知识,以便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 考试内容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机械基础知识该部分考察考生对机械工程基础原理的掌握程度,包括但不限于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等。
2.2 机械工程实践该部分考察考生在机械工程实践中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加工等。
2.3 专业知识该部分考察考生对机械工程领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但不限于机械制图、机械工艺、材料科学等。
3. 考试准备3.1 学习教材首先,考生需要选择符合考试要求的教材进行学习。
一般来说,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的教材会涵盖上述提到的考试内容,并提供相关的案例和练习题用于巩固知识。
3.2 制定学习计划考生在学习前应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将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小目标,并设定每天或每周的学习任务。
制定学习计划不仅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管理学习时间,还可以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3.3 高效学习方法考生可以采用一些高效的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效果。
比如,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制作概念图或思维导图;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积极参加机械工程领域的讲座或研讨会,与其他机械工程师进行交流等。
4. 考试技巧4.1 阅读题目在考试过程中,考生要仔细阅读每道题目,理解题目所要求的知识点和解题思路。
可以进行标记或划线,以便在答题时更加准确地理解和作答。
4.2 解答思路对于一道题目,考生可以先理清思路,将问题分析透彻,明确解题的关键点和步骤。
可以使用图表、公式等辅助工具,将解题过程清晰地展示出来。
4.3 时间管理考生应合理安排答题时间,将时间分配给每道题目。
如果某题目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可以先跳过,待其他题目作答完毕后再回过头来解答。
2018年机械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指导书(精编版)
《2018年机械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指导书(精编版)》第一部分工程制图与公差配合·工程图是设计工程师用以表达机械结构设计意图的语言和工具。
它由制图标准规范和一些符号、画法规则组成。
1.1 工程制图的一般规定图框,即图纸的规格尺寸,由图纸是否需要装订和图纸幅面的5927小确定。
优先采用的图纸幅面是:A0,A1,A2,A3,A4,A5.粗线宽度b应按图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在0.5~2mm之间选择b的推荐系列为0.25、0.35、0.5、0.7、1、1.4、2mm。
新标准规定,标题栏中的文字方向为看图的方向,即图样中标注尺寸、符号及说明均以标题栏的文字方向为准。
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视图两种画法的主要区别在于视图的配置关系不同。
一张工程图中,一般都包含3个基本内容:标题栏、基本视图、技术要求。
1)零件图中,如剖面线为金属材料,剖面线画成45°平行线,而且在各视图中应方向一致、间隔相等。
在装配图中,相邻两金属零件的剖面线方向相反或方向相同但间隔不同;还要注意在各视图中同一零件的剖面线方向仍相同。
2)零件图中可用涂色代替剖面线,但标准中规定涂色仅能用于零件图而不可用于装配图。
3)对于狭小面积的剖面,当在图中的宽度小于或等于2mm时,可以用涂黑代替剖面线。
1.2 机械、液压、气动系统图的示意画法能认识、绘制机械、液压、气动系统的原理图,并能运用原理图进行方案设计和分析。
1.5 尺寸、公差、配合与形位公差标注基孔制配合是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选择改变轴的公差带获得所需配合(状态)的一种装配制度。
基轴制配合是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选择改变孔的公差带获得所需配合(状态)的另一种装配制度。
根据GB/T 1800.2-1998规定,标准公差采用国际标准公差代号IT表示。
标准公差等级分为01,0,1,2,3,…,18共20级,分别标记为IT01,…,IT18.标准推荐,基孔制的间隙配合、轴的基本偏差用a,b,c,d,e,f,g,h;过渡配合用js,k,m,n;过盈配合用p,r,s,t,u,v,x,y,z。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指导书》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指导书》前言机械制造是一个国家发展现代科技和国民经济的经济基础,是科技水平的集中体现和实现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科学技术的基本载体。
机械工程师则是推动机械制造技术发展与提高的原动力。
我国加入WTO 以后,相关制度正逐步与国际接轨,机械工程师资格的同行认证,(即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持认证工作),正是我国与国际接轨的内容之一。
因此,全国按照统一标准要求对机械工程师的技术资格进行考评认证,不仅是为了促进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与提高,同时也对提升我国机械工程师在国际上的地位与作用有重大意义。
本〈指导书〉是根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大纲》(试行)的要求编写的(见附录一、附录二)其目的在于为准备参加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的申报者,提供一份既简要又较系统的复习指导材料,以指导和帮助他们重点复习和进一步掌握在大专院校曾经学过的技术知识和多年的技术实践经验;正确理解和使用大纲;正确把握考试内容;正确进行考前训练,为认证考试做好准备。
另一方面则是向他们扼要介绍一些作为一名合格的现代机械工程师所应了解的相关知识,包括与技术、经济方面有关的法律、法规等。
本《指导书》根据大纲要求参照国内外相关资料,内容共分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由北京第二机床厂原总工程师陈耀昌教授级高工和杜志强高工编写;第二部分由北内集团总公司李泉华教授级高工编写;第四部分由《现代制造工程》(原《机械工程师》)杂志社原主编汪士治教授级高工、华德液压公司张载高工、北京理工大学车大辛副教授、李泉华教授级高工级和王仁康教授级高工编写;第五部分由清华大学朱耀祥教授、清华企业集团刘旭高工、机械工程师进修学院刘兴家高工、李先正教授级高工和任虹律师编写;第七部分由北京理工大学张建民教授编写;第六部分和第八部分由原北京机床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谭汝谋教授级高工编写。
全书由谭汝谋任主编,刘兴家任副主编,王仁康任主审。
目录第一部分工程制图和公差1.0 基本要求和考核知识点1.1 工程制图的一般规定 1.1.1 图框 1.1.2 图线1.1.3 比例 1.1.4 标超栏 1.1.5 视图表示方法 1.1.6 图面的布且 1.1.7 剖面符号与画法1.2 零、部件(系统)图样的规定画法1.2.1 机械系统零、部件图样的规定画法 1.2.2 机械、液压、气动系统图的示意画法1.3 原理图1.3.1 机械系统原理图的画法 1.3.2 液压系统原理图画法 1.3.3 气动系统原理图画法1.4 示意图1.5 尺寸、公差、配合与形位公差标注1.5.1 尺寸标注 1.5.2 公差与配合标注 1.5.3 形位公差标注1.6 表面质量描述和标注1.6.1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1.6.2 表面质量的标注符号及代号 1.6.3表面质量的标注的说明1.7 尺寸链思考题习题一第二部分工程材料2.0 基本要求2.1 金属材料2.1.0 考核知识点 2.1.1 材料特征 2.1.2 晶体结构 2.1.3 铁碳合金图2.1.4 试验方法2.1.5 材料分类朋2.2 其他工程材料2.2.0 考核知识点 2.2.1 工程塑料 2.2.2 特种陶瓷 2.2.3 光学纤维 2.2.4 纳米材料思考题2.3 热处理2.3.0 考核知识点 2.3.1 热处理工艺 2.3.2 热处理设备2.3.3 典型零件热处理应用实例思考题习题二第三部分产品设计3.0 基本要求3.1 新产品设计开发程序3.1.0 考核知识点 3.1.1 可行性分析 3.1.2 概念设计 3.1.3 技术设计3.1.4 设计评价与决策思考题3.2 机械设计基本技术要素3.2.0 考核知识点 3.2.1 机械设计基本技术要素 3.2.2 结构工艺性设计3.2.3 可可靠性 3.2.4 摩擦、摩损、润滑 3.2.5 机械振动与噪声 3.2.6 安全性 3.2.7 标准化、通用化思考题3.3 机械零件、部件设计3.3.0 考核知识点 3.3.1 机械传动及其零、部件 3.3.2 联接、紧固件 3.3.3 操作调节与控制件 3.3.4 箱体、机架件的设计特点准则和一般要求思考题3.4 气动、液压传动系统3.4.0 考核知识点 3.4.1 常用气动、液压元件 3.4.2 气、液传动原理及系统设计 3.4.3 常见故障诊断与维护 3.4.4 密封设计思考题3.5 电气传动基础3.5.0 考核知识点 3.5.1 电动机和发电机 3.5.2 电气调速 3.5.3 电气制动 3.5.4 电动机的选用思考题3.6 设计方法与运用3.6.0 考核知识点 3.6.1 计算机辅助设计 3.6.2 实用设计方法3.6.3 现代设计方法思考题习题三第四部分机械制造工艺4.0 基本要求4.1 工艺过程设计4.1.0 考核知识点 4.1.1 工艺过程的基本板念 4.1.2 工艺规程设计的依据、程序和主要问题 4.1.3 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 4.1.4 定位基准选择4.1.5 工艺线路的设计 4.1.6 加工余置的确定 4.1.7 工艺尺寸计算4.1.8 工艺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 4.1.9 典型另件工艺设计思考题4.2 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4.2.0 考核知识点 4.2.1 工艺装备的类型 4.2.2 工艺装备选择的依据4.2.3 工艺装备的选择与设计的原则 4.2.4 工艺选择的依据 4.2.5 工艺装备设计程序 4.2.6 工艺装备设计(或选择)的经济技术评介指标4.2.7 工艺装备的验证思考题4.3 车间平面设计4.3.0 考核知识点 4.3.1 车间生产设备布置的原则 4.3.2 产品种类与生产量分析 4.3.3 车间设备的布置方式思考题4.4 切(磨)削加工4.4.0 考核知识点 4.4.1 切(磨)削加工基本知识 4.4.2 车削 4.4.3 铣削4.4.4 磨削(砂轮磨削)4.4.5 影响切削加工质量的因素和改进措施 4.4.6 切削用量的选择 4.4.7 切削用工、夹具思考题4.5 特种加工4.5.0 考核知识点⒋⒌1 特种加工方法分类和特点 4.5.2 电火花加工 4.5.3 电火花加工 4.5.4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4.5.5 超声加工思考题4.6 铸造⒋⒍0 考核知识点 4.6.1 铸造及其特点 4.6.2 砂型铸造 4.6.3 金属型铸造 4.6.4 压铸 4.6.5 熔模铸造⒋⒍6 铸造工艺装备思考题⒋7 压力加工|⒋7.0 考核知识点⒋⒎1 压力加工及其分类⒋72 锻造⒋73 冲压⒋7.3 影响锻压加工质量的因素和提高质量的措施⒋⒎5 压力加工用的工艺装备思考题4.8 焊接4.8.0 考核知识点 4.8.1 焊接方法与特点 4.8.2 电弧焊 4.8.3 氩弧焊4.8.4 气焊4.8.5 焊接工艺装备4.9 表面处理4.9.0 考核知识点 4.9.1 表面处理的特点与分类 4.9.2 涂装技术 4.9.3 热喷涂技术 4.9.4 电镀思考题⒋10 装配⒋10.0 考核知识点 4.10.1 基本知识 4.10.2 装配尺寸链与装配方法4.10.3 装配方法类型及其选择4.10.4 典型部件的装配思考题习题四第五部分管理/ 经济5.0 基本要求5.1 安全/ 环保5.1.0 考核知识点 5.1.1 设备维护保障(保养)与安全性 5.1.2 常见劳动安全与卫生防范 5.1.3 环境保护思考题5.2 与职业相关道德、法律知识5.2.0 考核知识 5.2.1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5.2.2 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5.2.3 机械工程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5.2.4 财务及税收制度 5.2.5 知识产权法 5.2.6 现代企业制度相关法律5.2.7WTO 规则和政府产业政策5.3 工程经济5.3.0 考核知识点⒌3.1 经济学基本概念 5.3.2 成本分析 5.3.3 价值工程思考题5.4 管理5.4.0 考核知识点 5.4.1 管理的基本职能 5.4.2 现代企业制度 5.4.3生产率分析与提高 5.4.4 物流基础 5.4.5 现场管理思考题5.5 管理创新5.5.0 考核知识点 5.5.1 制造模式的变化和先进制造模式 5.5.2 MRP /MRPII /ERP 5.5.3 精益生产5.5.4 项目管理 5.5.5 灵捷制造思考题习题五第六部分质量管理/质量控制6.0 基本要求和考核知识点⒍1 质量管理/质量保证6.1.1 质量/产品质量 6.1.2 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6.1.3 ISO9000 族标准与质量体系 6.1.4 质量认证⒍2 过程质量控制6.2.1 质量控制概念 6.2.2 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工具 6.2.3 统计过程控制工具 6.2.4 相关分析⒍3 计量与检测6.3.1 产品制造中的计量与检测 6.3.2 几何量测量 6.3.3 机械测量6.3.4 其他物理测量思考题习题六第七部分计算机应用7.0 基本要求和考核知识点7.1 计算应用的基本知识7.1.1 微机的构成及种类7.1.2 常用微机的结构性能特点7.1.3 微机软硬件的选用原则7.2 计算机仿真7.2.1 仿真的基本概念7.2.2 计算机仿真的发展和意义7.2.3 计算机仿真的一般过程7.2.4 仿真在CAD /CAPP /CAM 系统中的应用7.3 计算机数字控材制(CNC )7.3.lCNC 控制程序编制基础7.3.2CNC 程序编制方法7.3.3 直线插补与圆插补7.4 CAD /CAPP /CAM /CAE7.4.lCAD /CAPP /CAM 的基本概念7.4.2CAD /CAPP /CAM 的基本功能和工作流程7.4.3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7.4.4 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CAPP )7.4.5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7.4.6CAD /CAPP /CAM 的应用状况7.4.7 计算机辅助工程(Compu terAided Engineering -CAE )|思考题习题七第八部分机械制造自动化8.0 基本要求和考核知识点8.1 机械制造自动化发展及其技术内容分类8.2 加工作业自动化(设备自动化)8.2.1 刚性自动化加工设备8.2.2 柔性自动化加工设备8.3 物流自动化8.3.1 物流概念和功能8.3.2 物流自动化设备分类8.4 信息自动化8.4.1 信息涵义与信息流/ 信息系统8.4.2 信息源8.4.3 信息采集/ 输入8.4.4 信息处理8.4.5 信息传输与交换8.4.6 信息存储8.5 管理自动化8.5.1 管理含义及其自动化基础8.5.2 MRP -H8.6 常见的机械制造柔性自动化系统8.6.1 DNC (直接数控系统)8.6.2 FMC {柔性加工单元}8.6.3 FTL (柔性生产线)8.6.4 FMs (柔性制造系统)8.6.5 CIMS {计算机集成树造系统}思考题习题八附录一《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大纲》(草案)附录二《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大纲》(草案)使用说明附录三各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指导书 (3)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指导书一、考试概述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是一项国家级专业资格考试,旨在评估考生在机械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考试内容包括机械工程的基础理论、设计与制造、工程实践等方面。
通过考试获得机械工程师资格证书,是从事机械工程相关职业的重要准入条件。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方式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
笔试部分主要考察考生的理论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型多样,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计算题、综合题等。
面试部分主要考察考生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通过让考生解答实际案例或进行项目设计来评判考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考试内容涵盖以下方面:•机械工程基础理论:包括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等基础科学知识;•设计与制造:包括机械设计原理、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加工等相关知识;•工程实践:包括机械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安全规范等实际工程应用知识。
三、备考指导1. 制定备考计划合理的备考计划是备考的重要基础。
考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时间安排和学习进度,制定每天、每周的备考任务和学习计划。
备考计划应包括每个知识点的学习时间和复习时间,并合理安排模拟测试和真实考试的时间。
2. 学习材料选择备考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需要充分的学习材料。
考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参考书和辅导资料。
重点学习机械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和解题技巧。
此外,还可以搜索一些过往考试真题和模拟题,用以辅助备考。
3. 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考试大纲和学习材料,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可以按照知识点和学习内容进行划分,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做好笔记整理和重点梳理,以便于回顾复习。
4. 学习方法与技巧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因此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培养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可以通过做题、讨论、实践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
同时,注意整理学习笔记,将学习的内容系统化,以便于回顾和巩固。
机械工程师考试大纲
机械工程师考试大纲Ⅰ.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工程制图标准和表示方法.掌握公差配合的选用和标注.2.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试验方法及其选用.掌握钢的热处理原理,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方法及其选用.了解常用工程塑料、特种陶瓷、光纤和纳米材料的种类及应用.3.掌握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熟练进行零、部件的设计.熟悉机械产品的设计程序和基本技术要素,能用电子计算机进行零件的辅助设计,熟悉实用设计方法,了解现代设计方法.4.掌握制订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熟练制订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并能分析解决现场出现的一般工艺问题.熟悉铸造、压力加工、焊接、切〔磨〕削加工、特种加工、表面涂盖处理、装配等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技术内容、方法和特点并掌握某些重点.熟悉工艺方案和工艺装备的设计知识.了解生产线设计和车间平面布置原那么和知识.5.熟悉与职业相关的安全法规、道德规X和法律知识.熟悉经济和管理的基础知识.了解管理创新的理念及应用.6.熟悉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工具与方法,了解有关质量检测技术.7.熟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熟悉计算机数控〔CNC〕系统的构成、作用和控制程序的编制.了解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计算机软件的特点及应用.8.了解机械制造自动化的有关知识.Ⅱ.考试内容一、工程制图与公差配合1.工程制图的一般规定〔1〕图框〔2〕图线〔3〕比例〔4〕标题栏〔5〕视图表示方法〔6〕图面的布置〔7〕剖面符号与画法2.零、部件〔系统〕图样的规定画法〔1〕机械系统零、部件图样的规定画法〔螺纹及螺纹紧固件的画法齿轮、齿条、蜗杆、蜗轮及链轮的画法花键的画法及其尺寸标注弹簧的画法〕〔2〕机械、液压、气动系统图的示意画法〔机械零、部件的简化画法和符号管路、接口和接头简化画法及符号常用液压元件简化画法及符号〕3.原理图〔1〕机械系统原理图的画法〔2〕液压系统原理图的画法〔3〕气动系统原理图的画法4.示意图5.尺寸、公差、配合与形位公差标注〔1〕尺寸标注〔2〕公差与配合标注〔基本概念公差与配合的标注方法〕〔3〕形位公差标注6.表面质量描述和标注〔1〕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2〕表面质量的标注符号及代号〔3〕表面质量标注的说明7.尺寸链二、工程材料1.金属材料〔1〕材料特性〔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工艺性能〕〔2〕晶体结构〔晶体的特性金属的晶体结构金属的结晶金属在固态下的转变合金的结构〕〔3〕铁碳合金相图〔典型的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分析碳对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铁碳合金相图的应用〕〔4〕试验方法〔拉力试验冲击试验硬度试验化学分析金相分析无损探伤〕〔5〕材料选择〔使用性能工艺性能经济性〕2.其他工程材料〔1〕工程塑料〔常用热塑性工程塑料常用热固性工程塑料常用塑料成型方法工程塑料的应用〕〔2〕特种陶瓷〔氧化铝陶瓷氮化硅陶瓷碳化硅陶瓷氮化硼陶瓷金属陶瓷〕〔3〕光纤〔种类应用〕〔4〕纳米材料〔种类应用〕3.热处理〔1〕热处理工艺〔钢的热处理铸铁热处理有色金属热处理〕〔2〕热处理设备〔燃料炉电阻炉真空炉感应加热电源〕〔3〕热处理应用〔轴类弹簧类齿轮类滚动轴承类模具类工具类铸铁、铸钢件有色金属件〕三、产品设计1.新产品设计开发程序〔1〕可行性分析〔市场调研产品定位可行性分析报告〕〔2〕概念设计〔设计要求功能分析方案设计设计任务书〕〔3〕技术设计〔工作内容与要求机械结构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4〕设计评价与决策〔评价目标、准那么评价方法〕2.机械设计基本技术要素〔1〕强度、刚度〔2〕结构工艺性设计〔可加工性设计可装配性设计可包装运输的设计原那么要点〕〔3〕可靠性〔可靠性的评价指标可靠性设计〕〔4〕摩擦/磨损/润滑〔摩擦定律磨损定律影响摩擦磨损的因素减少摩擦与磨损的方法〕〔5〕机械振动与噪声〔基本概念振动、噪声产生的根源与危害防止和降低振动、噪声的策略措施〕〔6〕安全性〔安全设计的原那么防护设计〕〔7〕标准化、通用化3.机械零、部件设计〔1〕机械传动及其零、部件〔齿轮的功能特点及设计计算轴的功能特点及设计丝杠的功能特点及设计带传动的功能特点及设计计算减速器的功能特点及设计选用调速器的功能特点及设计〕〔2〕联接、紧固件〔螺栓联接的功能特点与设计键的功能特点与设计计算销的功能特点与设计联轴器的功能特点与设计计算过盈联接的功能特点与设计〕〔3〕操作调节与控制件〔弹簧的功能特点与设计离合器的功能特点与设计制动器的功能特点〕〔4〕箱体/机架件〔箱体、机架的设计准那么箱体、机架设计的一般要求箱体、机架的设计步骤〕4.气动、液压的传动控制系统〔1〕常用气动、液压元件〔控制阀泵和马达〕〔2〕气、液传动原理及系统设计〔气动系统基本管路设计液压系统基本管路设计〕〔3〕常见故障诊断与维护〔4〕密封设计5.电气传动基础〔1〕电动机〔直流电动机异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2〕电气调速〔直流电动机的调速异步电动机的调速〕〔3〕电气制动〔直流电动机制动异步电动机制动〕〔4〕电动机的选用6.设计方法与应用〔1〕计算机辅助设计〔概念应用〕〔2〕实用设计方法〔工业造型设计优化设计人机工程反求技术模块化设计有限元分析快速原型制造〕〔3〕现代设计方法〔并行设计智能设计生命周期设计绿色设计创新设计〕四、制造工艺1.工艺过程设计〔1〕工艺过程基本概念〔生产过程工艺过程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机械加工工艺规程〕〔2〕工艺规程设计的依据、程序和主要问题〔工艺规程设计的依据工艺规程设计的程序工艺规程设计中的主要问题〕〔3〕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对象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目的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内容〕〔4〕定位基准选择〔基准的概念精基准的选择粗基准的选择〕〔5〕工艺路线设计〔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加工阶段的划分加工顺序的安排工序的合理组合〕〔6〕加工余量确定〔加工余量概念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7〕工艺尺寸计算〔工艺尺寸链的基本概念基本的工艺尺寸链求解综合的工艺尺寸链的图表计算法〕〔8〕工艺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工艺方案的评价原那么工艺方案的分析与比较〕〔9〕典型零件工艺设计示例〔箱体件的加工工艺主轴加工工艺圆柱齿轮加工工艺〕2.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1〕工艺装备及其类型〔工艺装备工艺装备的类型〕〔2〕工艺装备选择的依据〔工艺方案工艺规程工序要求与设备本企业的现有工艺装备条件各类工艺装备的标准、订购手册、图册及使用说明书等〕〔3〕工艺装备的选择与设计的原那么〔4〕工艺装备选择的程序〔5〕工艺装备设计程序〔6〕工艺装备设计〔或选择〕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7〕工艺装备的验证〔工艺装备验证的目的验证的X围验证的主要内容验证的方法〕3.车间平面设计〔1〕车间生产设备布置原那么〔2〕产品种类与生产分析〔按产品〔或流水线、生产线〕的设备布置方案按工种〔或专业化〕的设备布置方案成组〔或单元〕设备布置方案〕〔3〕车间设备的布置方式〔机群式布置流水线布置〕4.切〔磨〕削加工〔1〕切〔磨〕削加工基本知识〔基本概念金属切削率切削力切削热与切削温度刀具磨损与刀具耐用度切削加工方法与特点经济加工精度〕〔2〕车削〔常用车削方式典型车削加工表面类型车床类型与适用X围典型的车削加工〔非数控车削方法〕新的车削技术〕〔3〕铣削〔常用铣削方式典型铣削加工表面类型铣床类型与适用X围典型零件表面的铣削超精铣削〕〔4〕磨削〔常用磨削方式典型磨削加工表面类型主要磨床类型与适用X围典型零件表面磨削〕〔5〕影响切〔磨〕削加工质量的因素和改进措施〔工艺系统方面的因素工艺过程的因素环境因素提高切削加工质量的原那么措施〕〔6〕切削用量的选择〔7〕切削用的工夹具〔机床夹具切削刀具〕5.特种加工〔1〕特种加工方法与特点〔2〕电火花加工〔电火花成形加工电火花成形加工工艺过程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影响电火花成形加工工艺质量的因素及提高措施〕〔3〕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特点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过程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设备线切割加工的主要工艺质量指标影响工艺经济性的因素与分析〕〔4〕激光加工〔激光加工原理、特点和分类激光加工设备激光打孔激光切割〕〔5〕超声加工〔超声加工的原理与特点超声加工设备超声加工工艺参数及其影响因素超声加工的应用〕6.铸造〔1〕铸造及其特点〔铸造工艺基础铸造工艺设计铸造工艺文件〕〔2〕砂型铸造〔造型材料铸铁件铸造铸钢件铸造铜、铝合金铸件铸造〕〔3〕金属型铸造〔铜合金铸件铝合金铸件〕〔4〕压铸〔压铸件的结构压铸合金压铸机〕〔5〕熔模铸造〔熔模铸件的结构熔模铸造的工艺参数模型壳的特点及应用〕〔6〕铸造工艺装备〔模样模板芯盒砂箱〕7.压力加工〔1〕压力加工及其分类〔压力加工的涵义和特点压力加工的分类与应用〕〔2〕锻造〔自由锻模锻〕〔3〕冲压〔冲压加工的特点冲压工艺分类冲压工艺的应用要求〕〔4〕影响锻压加工质量的因素及其提高的措施〔5〕压力加工用的工艺装备〔冲压模设计热锻模设计胎模结构设计快速经济制模技术〕8.焊接〔1〕焊接方法和特点〔熔焊工艺基础弧焊电源及其特性焊接工艺〕〔2〕电弧焊〔手弧焊及其设备埋弧焊〕〔3〕氩弧焊〔4〕气焊〔气焊与气割设备选用气焊工艺参数的选择气焊工艺参数的选择〕〔5〕焊接工艺装备〔焊接用夹具焊接辅助加工装置焊接操作机〕9.表面处理〔1〕表面处理的特点和分类〔表面处理特点表面工程技术分类〕〔2〕涂装技术〔涂装材料涂装工艺与装备涂膜干燥典型产品涂装涂膜质量的评价〕〔3〕热喷涂技术〔常用热喷涂工艺分类和热喷涂技术特点热喷涂工艺流程热喷涂工艺方法热喷涂材料热喷涂技术的应用热喷涂涂层质量评定〕〔4〕电镀〔电镀的实施方式电镀的工艺过程影响镀层质量的因素电镀种类及应用电镀层质量评价〕10.装配〔1〕基本知识〔组装、部装、总装装配单元、基准零件与基准组件、基准部件装配精度影响装配质量的主要因素〕〔2〕装配尺寸链及装配方法〔装配尺寸链装配方法〕〔3〕装配方法类型及其选择〔完全互换装配法部分互换装配法〔亦称大数互换装配法〕选择装配法修配装配法调整装配法〕〔4〕典型部件装配〔滚动轴承部件装配圆柱齿轮传动部件装配〕五、管理/经济1.安全/环保〔1〕设备维护保障〔保养〕与安全操作〔设备的维护保障〔保养〕加工和起重机械的安全机器人、数控机床和自动生产线的安全技术〕〔2〕常见劳动安全与卫生防X〔防火、防爆防触电和静电防噪声〕〔3〕环境保护〔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及其处理技术环保法律、法规及标准清洁生产 ISO 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介绍〕2.与职业相关的道德、法律知识〔1〕公民基本道德规X〔2〕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3〕机械工程师职业道德规X〔4〕财务及税务制度〔会计基本制度财务三表税种、税率〕〔5〕知识产权法〔基本知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6〕现代企业制度相关法律〔公司法合同法招投标法生产许可制度〕〔7〕WTO规那么和政府产业政策〔历史和我国的承诺 WTO基本原那么 WTO的四大宗旨反补贴与反倾销加入WTO对我国社会的影响〕3.工程经济〔1〕经济学基本概念〔需求供给供给和需求平衡市场市场经济指令经济和混合经济〕〔2〕成本分析〔成本的分类量—本—利之间的关系量—本—利分析〕〔3〕价值工程〔价值工程的基本概念实施价值工程的基本程序产品功能分析产品功能评价提出改进设想分析与评价方案试验,检查,评价效果〕4.管理〔1〕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的重要性和工作性质管理的基本职能〕〔2〕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所有制两权分离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公司治理结构〕〔3〕生产率分析与提高〔生产率方法研究时间研究熟练曲线〕〔4〕物流基础〔物流及其系统的基本概念制造企业的物流系统常用物料搬运设备的特点及选用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5〕现场管理〔5S活动定置管理〕5.管理创新〔1〕制造模式的变化和先进制造模式〔制造模式从大量生产开始成组技术、数控技术和单元制造——多品种成批生产的解决方案当代的先进制造模式〕〔2〕MRP/MRPⅡ/ERP 〔MRP MRPⅡ ERP〕〔3〕精益生产〔准时制〔JIT〕生产看板管理〕〔4〕项目管理〔项目及项目管理概念项目管理三要素和目标项目管理的过程和内容〕〔5〕灵捷制造〔灵捷制造战略产生背景灵捷制造战略的基本概念企业灵捷化案例〕六、质量管理/质量控制1.质量管理/质量保证〔1〕质量/产品质量〔质量定义产品质量和质量特性产品质量的形成与质量职能及职责〕〔2〕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含义质量管理的发展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3〕ISO 9000族标准与质量体系〔ISO 9000族标准的产生与发展 ISO 9000族标准的构成与内容质量保证和质量体系建立〕〔4〕质量认证〔质量认证的类型产品质量认证质量体系认证〕2.过程质量控制〔1〕质量控制概念〔2〕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工具〔统计分析表排列图因果图〕〔3〕统计过程控制工具〔直方图工序能力和工序能力指数Cp 控制图〕〔4〕相关分析〔相关图〔散点图〕法回归方程法相关分析在质量控制中的用途〕3.计量与检测〔1〕产品制造中的计量与检测〔2〕几何量测量〔测量基准长度测量用的器具角度测量器具形状测量器具〕〔3〕机械量测量〔力、重量的测量力矩的测量位移测量转速测量振动测量〕〔4〕其他物理量测量〔温度测量压力测量噪声测量〕七、计算机应用1.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1〕微机的构成及种类〔2〕常用微机的结构性能特点〔十六位微机〔8086/8088CPU〕的结构性能特点八位微机〔Z80CPU〕的结构性能特点单片机的结构性能特点 I/O接口及存储器的扩展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3〕微机软硬件的选用原那么2.计算机仿真〔1〕仿真的基本概念〔2〕计算机仿真的发展和意义〔3〕计算机仿真的一般过程〔4〕仿真在CAD/CAPP/CAM系统中的应用3.计算机数字控制〔CNC〕〔1〕CNC控制程序编制基础〔CNC加工程序编制的内容及步骤普通程序格式及典型程序代码〕〔2〕CNC程序编制方法〔手工编程与自动编程手工编程举例程序语言方法自动编程流程及APT编程简例普通程序格式〕〔3〕直线插补与圆弧插补4.CAD/CAPP/CAM/CAE〔1〕CAD/CAPP/CAM的基本概念〔2〕CAD/CAPP/CAM的基本功能和工作流程〔3〕计算机辅助设计〔CAD〕〔4〕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CAPP〕〔5〕计算机辅助制造〔CAM〕〔6〕CAD/CAPP/CAM的应用状况〔7〕计算机辅助工程〔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CAE〕八、机械制造自动化1.机械制造自动化发展及其技术内容分类2.加工作业自动化〔设备自动化〕〔1〕刚性自动化加工设备〔普通的自动化机床组合机床刚性自动线〕〔2〕柔性自动化加工设备〔数控机床加工中心〕3.物流自动化〔1〕物流概念和功能〔2〕物流自动化设备分类〔上、下料/装卸自动化设备传输/搬运自动化设备存储自动化设备〕4.信息流自动化〔1〕信息涵义与信息流/信息系统〔2〕信息源〔3〕信息采集/输入〔4〕信息处理〔5〕信息传输与交换〔6〕信息存储5.管理自动化〔1〕管理含义及其自动化基础〔2〕MRP-Ⅱ6.常见的机械制造柔性自动化系统〔1〕DNC系统〔2〕FMC〔柔性加工单元〕〔3〕柔性自动线〔FTL〕〔4〕FMS〔柔性制造系统〕〔5〕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Ⅲ.有关规定和说明一、考试形式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分两个单元分别进行,均为笔试.第一单元考试时间为3小时.试卷中所有考题应考者一律必答.应考者需携带计算器、三角板和圆规.第二单元考试时间为2小时.试卷中包含必答题和选答题.应考者可携带《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指导书》,需携带计算器、三角板和圆规.第一单元试卷满分为120分,第二单元试卷满分为80分.两个单元满分之和为200分,120分为及格分.二、命题原那么1.命题以本大纲为依据.2.考试命题覆盖本大纲所规定的所有考试内容,适当突出重点内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本大纲的重点内容为设计/制造和管理/经济〔含质量管理〕部分.3.加强应用能力的考核,即注重考核应考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应用性、实用性考题为主.4.考试题型为选择题、简单应用题和综合应用题.第一单元考试试卷中,含80分的选择题和40分的简单应用题,满分为120分;第二单元考试试卷中,含40分的简单应用题〔考生必答〕和40分的综合应用题〔考生选答〕,满分为80分.综合应用题将按设计/制造和管理/经济两个侧重面命题.5.选择题主要考查"了解"、"熟悉"和"掌握"层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题主要考查应试者运用"熟悉"和"掌握"层次的知识,进行任务分析、论述、计算、绘图以及简单设计的基本能力.6.试卷中合理安排不同难易程度的试题.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易、较易、较难、难〕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三、辅导材料和参考书《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指导书》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技术资格认证中心《机械工程师继续教育丛书》有关分册机械工程师进修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工业工程、管理工程等专业大学本科有关教学用书等.Ⅳ、样题示例第一单元一、选择题1.塑性最好,具有高抗拉强度、高延伸率且变形最小,适合用作需要注入模型的产品的工程塑料是A〕聚碳酸脂 B〕聚苯乙烯 C〕酚醛塑料 D〕环氧树脂2.铸模中的冒口是为了A〕帮助提升模具 B〕与上模箱固定C〕加强拔模斜度 D〕铸件冷却时补充金属二、简单应用题下列各步骤是一般零件拟定加工工艺的基本方法,它们是:工艺分析,选择毛坯,确定各工序的机床,确定各工序加工余量,编制工艺卡片,拟定工艺顺序,技术要求分析,共7项〔顺序已打乱〕,请按合理顺序排列,并简单说明工作内容.第二单元一、简单应用题1.下图为一活塞支承在螺纹端盖上,试分析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绘出改进图>.二、综合应用题1.齿轮是机器中最常用的传动件,一般要求其传动平稳、强度高、硬化层深、耐磨和尺寸稳定,如果是批量生产的圆柱齿轮,试问应选用何种材料,何种方法制作毛坯,整个工艺过程〔含冷、热加工〕的流程应是怎样?为什么?2.有一零件的尺寸加工要求为 ,在一台普通车床上加工50个样件,得到的尺寸如表所示:样品样本号 X1 X2 X3 X4 X51 20.08 20.07 20.13 20.13 20.242 20.12 19.91 20.08 20.05 19.993 20.01 20.05 20.02 20.28 20.014 20.13 20.00 20.20 20.07 19.855 20.06 20.13 20.18 20.00 20.036 20.15 20.08 20.19 20.17 19.987 20.03 19.93 20.05 20.10 20.028 20.16 19.98 20.04 20.14 20.099 20.12 19.96 20.13 20.04 20.1410 20.15 20.10 19.97 20.05 20.08请根据这些数据<1>计算该车床的工序能力指数并绘出其尺寸和公差带的分布图和评价该机床的能力.<2>绘制出控制图.申请人须具有良好的职业行为,遵守道德规X,并提供以下有效文件:⑴.大学毕业证;⑵.工程师外语培训合格证书〔外语四级证书或人事部门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书或分中心及我会认可的培训机构培训考核合格证书〕;⑶.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合格证明〔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或计算机应用技术三个模块合格证书及我会认可的培训机构培训考核合格证书〕;⑷.机械工程师"综合素质与技能"考试合格证书;⑸.参加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颁布的《机械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科目指南》中所规定的一门课程的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⑹.实际工作经历,专科毕业四年以上〔非机械类需六年〕,本科毕业三年以上〔非机械类需五年〕,同等学历者十五年以上,申请人必须有一年以上在生产、科研企业工作经历;⑺.提供工作总结报告〔由本人岗位上级写出工作业绩评语并需经单位领导签署意见及公章证明〕.资格考试凡申请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的人员,必须通过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的全国统一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资格考试每年11月份举行.资格认证申请资料⑴.按"条件"要求的内容、顺序装入资料袋或装订成册;⑵.证件照2X〔其中1X贴在申请表上〕;⑶.申请表由申请者从网上〔 〕下载.机械工程师一认证的对象从事机械工程类工作的科技人员.二认证的分类ACME分为:机械工程师〔C.Me〕、高级机械工程师〔C.S.Me〕;专业工程师〔P.E〕〔含见习专业工程师〔I.E〕〕;杰出贡献机械工程师〔M.Me〕.三、认证条件一机械工程师〔Certified Mechanical Engineer 简称:C.Me〕1、申请机械工程师资格应满足以下条件:⑴具有良好的职业行为,自觉遵守《机械工程师职业道德规X》;⑵自然条件:①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②工科大学毕业,大学以下学历必须满足实际工作年限及经历中第④条要求;③工程师外语水平达标;④计算机应用技术达标.⑶实际工作年限及经历:①机械类专科毕业4年以上〔非机械类工科需6年〕机械工程方面的工作实践经历;②机械类本科毕业3年以上〔非机械类工科需5年〕机械工程方面的工作实践经历;③工科研究生毕业2年以上,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二年以上;④大学以下学历人员,年龄在35岁以上,须有15年以上的机械工程工作实践经历.⑷全国统一的机械工程师"综合素质与技能"考试成绩合格.⑸满足《机械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⑹用人单位对个人专业技术经历和能力的认可.⑺申请前须参加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系统组织的机械工程师继续教育课程培训并达到要求。
年机械专业基础与实务 中级 指导书 版
《2018年机械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指导书(精编版)》第一部分工程制图与公差配合·工程图是设计工程师用以表达机械结构设计意图的语言和工具。
它由制图标准规范和一些符号、画法规则组成。
1.1 工程制图的一般规定图框,即图纸的规格尺寸,由图纸是否需要装订和图纸幅面的5927小确定。
优先采用的图纸幅面是:A0,A1,A2,A3,A4,A5.粗线宽度b应按图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在0.5~2mm之间选择b的推荐系列为0.25、0.35、0.5、0.7、1、1.4、2mm。
新标准规定,标题栏中的文字方向为看图的方向,即图样中标注尺寸、符号及说明均以标题栏的文字方向为准。
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视图两种画法的主要区别在于视图的配置关系不同。
一张工程图中,一般都包含3个基本内容:标题栏、基本视图、技术要求。
1)零件图中,如剖面线为金属材料,剖面线画成45°平行线,而且在各视图中应方向一致、间隔相等。
在装配图中,相邻两金属零件的剖面线方向相反或方向相同但间隔不同;还要注意在各视图中同一零件的剖面线方向仍相同。
2)零件图中可用涂色代替剖面线,但标准中规定涂色仅能用于零件图而不可用于装配图。
3)对于狭小面积的剖面,当在图中的宽度小于或等于2mm时,可以用涂黑代替剖面线。
1.2 机械、液压、气动系统图的示意画法能认识、绘制机械、液压、气动系统的原理图,并能运用原理图进行方案设计和分析。
1.5 尺寸、公差、配合与形位公差标注基孔制配合是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选择改变轴的公差带获得所需配合(状态)的一种装配制度。
基轴制配合是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选择改变孔的公差带获得所需配合(状态)的另一种装配制度。
根据GB/T 1800.2-1998规定,标准公差采用国际标准公差代号IT表示。
标准公差等级分为01, 0, 1, 2, 3,…,18共20级,分别标记为IT01,…,IT18.标准推荐,基孔制的间隙配合、轴的基本偏差用a,b,c,d,e,f,g,h;过渡配合用js,k,m,n;过盈配合用p,r,s,t,u,v, x,y,z。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指导书(精编版)
第一部分工程制图与公差配合²工程图是设计工程师用以表达机械结构设计意图的语言和工具。
它由制图标准规范和一些符号、画法规则组成。
1.1 工程制图的一般规定图框,即图纸的规格尺寸,由图纸是否需要装订和图纸幅面的5927小确定。
优先采用的图纸幅面是:A0,A1,A2,A3,A4,A5.粗线宽度b应按图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在0.5~2mm之间选择b的推荐系列为0.25、0.35、0.5、0.7、1、1.4、2mm。
新标准规定,标题栏中的文字方向为看图的方向,即图样中标注尺寸、符号及说明均以标题栏的文字方向为准。
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视图两种画法的主要区别在于视图的配置关系不同。
一张工程图中,一般都包含3个基本内容:标题栏、基本视图、技术要求。
1)零件图中,如剖面线为金属材料,剖面线画成45°平行线,而且在各视图中应方向一致、间隔相等。
在装配图中,相邻两金属零件的剖面线方向相反或方向相同但间隔不同;还要注意在各视图中同一零件的剖面线方向仍相同。
2)零件图中可用涂色代替剖面线,但标准中规定涂色仅能用于零件图而不可用于装配图。
3)对于狭小面积的剖面,当在图中的宽度小于或等于2mm时,可以用涂黑代替剖面线。
1.2 机械、液压、气动系统图的示意画法能认识、绘制机械、液压、气动系统的原理图,并能运用原理图进行方案设计和分析。
1.5 尺寸、公差、配合与形位公差标注基孔制配合是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选择改变轴的公差带获得所需配合(状态)的一种装配制度。
基轴制配合是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选择改变孔的公差带获得所需配合(状态)的另一种装配制度。
根据GB/T 1800.2-1998规定,标准公差采用国际标准公差代号IT表示。
标准公差等级分为01,0,1,2,3,…,18共20级,分别标记为IT01,…,IT18.标准推荐,基孔制的间隙配合、轴的基本偏差用a,b,c,d,e,f,g,h;过渡配合用js,k,m,n;过盈配合用p,r,s,t,u,v,x,y,z。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指导书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指导书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是对机械工程师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一种权威认证,通过考试可以获得相应资格证书,从而提升在机械工程领域的竞争力。
对于准备参加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的考生来说,选择一本好的指导书是非常重要的。
指导书的选择应当充分覆盖考试大纲的内容,同时具备清晰的解释和丰富的例题,以帮助考生深入理解知识点和提高解题能力。
首先,一本好的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指导书应当全面覆盖考试大纲的内容,包括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热工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机械工程基础知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指导书应当有条理地呈现这些内容,帮助考生系统地掌握考试所需的知识点。
其次,指导书应当具备清晰的解释和丰富的例题。
清晰的解释可以帮助考生理解知识点,而丰富的例题则可以帮助考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指导书中的例题应当覆盖各个知识点,并且难度适中,能够帮助考生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此外,考生在选择指导书时还应当关注作者的资质和声誉,选
择那些由权威的机械工程领域专家编写的指导书,以确保所学内容
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最后,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也可以结合其他资料,比如历年真题、辅导书籍、网络资源等,以帮助自己更全面地复习和准备考试。
总之,一本好的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指导书应当全面覆盖考试
大纲的内容,具备清晰的解释和丰富的例题,由权威专家编写,同
时考生也可以结合其他资料进行备考。
希望这些建议对你有所帮助。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指导书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指导书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考试,合格后可以获得机械工程师资格证书,从而在机械行业中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竞争力。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考试指导书的章节提纲,供参考:
第1章:考试简介
- 考试概述
- 考试目标
- 考试科目和内容
第2章:机械工程基础知识
- 机械工程原理
- 工程图学
- 机械设计
- 制造工艺及工程材料
- 机械加工工艺与机械设备
第3章:机械设计与制造
- 机构学基础
- 机械元件拆装与安装
- 机械传动与控制
- 机械力学与刚体静力学
- 机械工程热学与流体传动
第4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 机械制造工艺及检验技术
-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配工艺
- 计算机辅助制造与数字化制造
- 自动化技术与控制系统
第5章:力学与热力学
- 刚体力学与杆系静力学
- 动力学及其应用
- 车辆工程与航天器力学
- 特殊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应用
第6章:工程力学与工程设计
- 材料力学与零件强度
- 建筑力学与结构设计
- 机械制造与加工工艺
- 机械设计与创新
第7章:机械工程的管理与市场
- 机械工程管理与运营
- 机械产品市场与销售策略
- 机械工程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规范
- 机械工程行业的发展与趋势
本指导书提供了广泛的考试知识梳理和复习指导,根据考试科目的要求来进行有目标的复习。
重点需要考生对机械工程的基础知识、设计、制造、力学、热力学、工程力学、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和市场等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同时,建议考生结合真题进行练习,以增加熟悉度和应试能力。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指导书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指导书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考试,考察考生在机械工程相关领域的知识和能力。
以下是对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的一些建议和指导:1. 学好基础知识: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考察的内容包括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基础、机械自动化等方面的知识。
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首先要牢固掌握机械工程的基础知识,包括相关理论、公式和常用计算方法等。
2. 熟悉考试大纲:考生要详细了解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的大纲和考试内容。
大纲通常包括考试科目、考试形式、考试分值和考试时间等内容。
熟悉大纲可以帮助考生了解哪些知识点需要重点准备,从而有针对性地备考。
3. 考前复习:考前一定要进行系统的复习。
可以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和任务。
复习时可以结合习题集、参考书、教材和历年真题进行复习,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4. 做真题:做真题是备考的重要环节。
通过做真题可以了解考试的难度和题型,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并加强针对性的复习。
同时还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和应试能力,熟悉考试规律。
5. 关注最新动态:机械工程领域的知识在不断更新和发展,所以考生要关注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技术发展动态。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学术期刊、行业报告等途径来获取最新的资讯,以便在考试中能够更全面地回答问题。
6. 注意考试技巧:在考试中,除了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还要注意考试的技巧。
例如,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合理分配时间,合理选择解题顺序;注意答题的条理性和逻辑性,确保答案清晰明了。
最后,备考要有始有终,要坚持每天的学习和复习,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顺利通过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指导书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指导书1. 考试概述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是国家承认的专业资格考试,旨在评估申请人在机械工程领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通过考试,申请人可以证明自己具备从事机械工程师工作的能力和资格。
本指导书旨在帮助考生准备考试,包括考试内容的概述、备考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2. 考试内容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机械设计2.1.1 机械设计基础•材料力学•制图基础•机械设计基本原理2.1.2 机械设计应用•机械零件设计•机械传动设计•机械制造工艺(2)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2.1 机械制造基础•切削加工•焊接技术•机械加工工艺2.2.2 自动化控制•传感器与执行器•自动控制原理•PLC编程与应用(3) 热能与动力工程2.3.1 热工基础•热力学•热工实验•热传导与传热2.3.2 热能与动力设备•锅炉与压力容器•冷凝器与蒸发器•内燃机与汽轮机(4) 工程管理与经济2.4.1 工程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2.4.2 工程经济•投资决策•成本管理•经济评价3. 备考方法要成功通过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考生需要采取一些备考方法来提高复习效果:(1) 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考试时间和自己的备考进度,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确保每个考试科目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复习。
(2) 提前整理资料在开始备考之前,先整理考试涉及的知识点,将相关的资料整理出来。
可以制作学习笔记、总结表格等,便于复习时查阅。
(3) 多做练习题考试中经常会有选择题和计算题,所以多做一些练习题对提高解题能力非常有帮助。
可以寻找一些辅导书或在线题库进行练习。
(4) 制定复习计划根据考试内容和自己的薄弱点,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
将每个考试科目的重点内容列出,并制定相应的复习方法和时间安排。
(5) 多进行模拟考试在考试前,进行一些模拟考试可以帮助考生熟悉考试形式和提高答题速度。
可以模拟真实考试环境,并注意时间控制。
注册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大纲
注册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与性质注册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旨在评估考生是否具备成为一名合格机械工程师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
该考试是对机械工程领域从业者专业水平的权威认证,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二、考试内容(一)机械工程基础知识1、工程制图与公差配合熟悉机械制图标准和规范,能够正确绘制和阅读各类机械图样,包括零件图、装配图等。
掌握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和选用原则,能够进行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的标注和解读。
2、工程材料了解常用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和应用范围。
熟悉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3、力学掌握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能够对机械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二)机械设计1、机械传动熟悉常见的机械传动方式,如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的工作原理、特点和设计方法。
能够根据工作条件和要求,合理选择和设计传动系统。
2、机械零部件设计掌握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等机械零部件的设计计算和选用方法。
了解机械结构的创新设计理念和方法。
(三)机械制造技术1、工艺规程制定熟悉机械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的编制方法。
能够制定合理的工艺路线和工艺参数。
2、刀具与夹具了解常用刀具的种类、特点和选用原则。
掌握夹具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四)机械工程控制基础1、控制系统基本概念理解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熟悉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方法。
2、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够运用时域和频域分析方法对控制系统进行性能分析。
掌握控制系统的校正和综合设计方法。
(五)机械工程测试技术1、测试信号分析熟悉测试信号的分类和描述方法。
掌握信号的频谱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
2、传感器与测试系统了解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能够设计和选用合适的测试系统。
(六)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1、 CAD 技术熟练掌握二维和三维 CAD 软件的使用,能够进行机械零件和装配体的建模。
了解 CAD 软件的二次开发技术。
机械工程师指导书
机械工程师指导书概述机械工程师是一种专业技术人员,主要负责设计、制造、安装和维护机械设备。
本指导书旨在为机械工程师提供指导和建议,以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效率并确保项目的成功完成。
前提条件在担任机械工程师之前,应具备以下技能和知识:1.掌握机械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包括材料、力学和机械设计等;2.熟悉常用的设计软件和工具,如CAD和SolidWorks等;3.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步骤以下是机械工程师在项目中的常规步骤:1. 了解项目要求在开始项目之前,机械工程师应与客户或项目负责人进行沟通,了解项目的需求和目标。
在此阶段,可以提出问题并收集所需信息,以确保对项目要求的充分理解。
2. 制定设计方案基于对项目要求的理解,机械工程师应制定适当的设计方案。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必要的计算和仿真分析,并综合考虑成本、性能和安全等因素。
设计方案应书面记录,并提供给相关人员进行审核。
3. 进行设计和制造一旦设计方案得到批准,机械工程师可以开始进行具体的设计和制造工作。
这可能包括绘制详细的工程图纸、选择合适的零部件和设备,并进行必要的加工和装配等。
在此过程中,应持续与团队成员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项目的按时完成。
4. 进行测试和验证在设计和制造完成后,机械工程师应进行测试和验证,以确保设备或系统的正常工作。
这可能涉及性能测试、安全测试和可靠性测试等。
根据测试结果,机械工程师可以调整设计或制造过程,并重新进行测试,直到达到预期的要求。
5. 完成项目并进行文档整理一旦项目完成并通过测试验证,机械工程师应整理项目的文档和记录。
这包括设计图纸、测试报告、操作手册和维护指南等。
这些文档应清晰、准确地记录项目的各个方面,以便日后的维护和更新。
注意事项在进行机械工程项目时,机械工程师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安全性:机械工程师应始终将安全性放在首位,并遵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标准;2.可持续性: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应考虑材料和能源的可持续性,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3.团队协作:机械工程师通常是团队中的一员,应与其他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4.持续学习:机械工程领域不断发展和演变,机械工程师应继续学习新的技术和工具,以保持竞争力。
机械工程师考试资料(doc 11页)
机械工程师考试资料(doc 11页)机械工程师考试大纲Ⅰ.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工程制图标准和表示方法。
掌握公差配合的选用和标注。
2.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试验方法及其选用。
掌握钢的热处理原理,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方法及其选用。
了解常用工程塑料、特种陶瓷、光纤和纳米材料的种类及应用。
3.掌握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熟练进行零、部件的设计。
熟悉机械产品的设计程序和基本技术要素,能用电子计算机进行零件的辅助设计,熟悉实用设计方法,了解现代设计方法。
4.掌握制订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熟练制订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并能分析解决现场出现的一般工艺问题。
熟悉铸造、压力加工、焊接、切(磨)削加工、特种加工、表面涂盖处理、装配等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技术内容、方法和特点并掌握某些重点。
熟悉工艺方案和工艺装备的设计知识。
了解生产线设计和车间平面布置原则和知识。
5.熟悉与职业相关的安全法规、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
熟悉经济和管理的基础知识。
了解管理创新的理念及应用。
6.熟悉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工具与方法,了解有关质量检测技术。
7.熟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
熟悉计算机数控(CNC)系统的构成、作用和控制程序的编制。
了解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计算机软件的特点及应用。
8.了解机械制造自动化的有关知识。
Ⅱ.考试内容一、工程制图与公差配合1.工程制图的一般规定(1)图框(2)图线(3)比例(4)标题栏(2)概念设计(设计要求功能分析方案设计设计任务书)(3)技术设计(工作内容与要求机械结构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4)设计评价与决策(评价目标、准则评价方法)2.机械设计基本技术要素(1)强度、刚度(2)结构工艺性设计(可加工性设计可装配性设计可包装运输的设计原则要点)(3)可靠性(可靠性的评价指标可靠性设计)(4)摩擦/磨损/润滑(摩擦定律磨损定律影响摩擦磨损的因素减少摩擦与磨损的方法)(5)机械振动与噪声(基本概念振动、噪声产生的根源与危害防止和降低振动、噪声的策略措施)(6)安全性(安全设计的原则防护设计)(7)标准化、通用化3.机械零、部件设计(1)机械传动及其零、部件(齿轮的功能特点及设计计算轴的功能特点及设计丝杠的功能特点及设计带传动的功能特点及设计计算减速器的功能特点及设计选用调速器的功能特点及设计)(2)联接、紧固件(螺栓联接的功能特点与设计键的功能特点与设计计算销的功能特点与设计联轴器的功能特点与设计计算过盈联接的功能特点与设计)(3)操作调节与控制件(弹簧的功能特点与设计离合器的功能特点与设计制动器的功能特点)(4)箱体/机架件(箱体、机架的设计准则箱体、机架设计的一般要求箱体、机架的设计步骤)4.气动、液压的传动控制系统(1)常用气动、液压元件(控制阀泵和马达)(2)气、液传动原理及系统设计(气动系统基本管路设计液压系统基本管路设计)(3)常见故障诊断与维护(4)密封设计5.电气传动基础(1)电动机(直流电动机异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2)电气调速(直流电动机的调速异步电动机的调速)(3)电气制动(直流电动机制动异步电动机制动)(4)电动机的选用6.设计方法与应用(1)计算机辅助设计(概念应用)(2)实用设计方法(工业造型设计优化设计人机工程反求技术模块化设计有限元分析快速原型制造)(3)现代设计方法(并行设计智能设计生命周期设计绿色设计创新设计)四、制造工艺1.工艺过程设计(1)工艺过程基本概念(生产过程工艺过程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机械加工工艺规程)(2)工艺规程设计的依据、程序和主要问题(工艺规程设计的依据工艺规程设计的程序工艺规程设计中的主要问题)(3)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对象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目的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内容)(4)定位基准选择(基准的概念精基准的选择粗基准的选择)(5)工艺路线设计(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加工阶段的划分加工顺序的安排工序的合理组合)(6)加工余量确定(加工余量概念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7)工艺尺寸计算(工艺尺寸链的基本概念基本的工艺尺寸链求解综合的工艺尺寸链的图表计算法)(8)工艺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工艺方案的评价原则工艺方案的分析与比较)(9)典型零件工艺设计示例(箱体件的加工工艺主轴加工工艺圆柱齿轮加工工艺)2.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1)工艺装备及其类型(工艺装备工艺装备的类型)(2)工艺装备选择的依据(工艺方案工艺规程工序要求与设备本企业的现有工艺装备条件各类工艺装备的标准、订购手册、图册及使用说明书等)(3)工艺装备的选择与设计的原则(4)工艺装备选择的程序(5)工艺装备设计程序(6)工艺装备设计(或选择)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7)工艺装备的验证(工艺装备验证的目的验证的范围验证的主要内容验证的方法)3.车间平面设计(1)车间生产设备布置原则(2)产品种类与生产分析(按产品(或流水线、生产线)的设备布置方案按工种(或专业化)的设备布置方案成组(或单元)设备布置方案)(3)车间设备的布置方式(机群式布置流水线布置)4.切(磨)削加工(1)切(磨)削加工基本知识(基本概念金属切削率切削力切削热与切削温度刀具磨损与刀具耐用度切削加工方法与特点经济加工精度)(2)车削(常用车削方式典型车削加工表面类型车床类型与适用范围典型的车削加工(非数控车削方法)新的车削技术)(3)铣削(常用铣削方式典型铣削加工表面类型铣床类型与适用范围典型零件表面的铣削超精铣削)(4)磨削(常用磨削方式典型磨削加工表面类型主要磨床类型与适用范围典型零件表面磨削)(5)影响切(磨)削加工质量的因素和改进措施(工艺系统方面的因素工艺过程的因素环境因素提高切削加工质量的原则措施)(6)切削用量的选择(7)切削用的工夹具(机床夹具切削刀具)5.特种加工(1)特种加工方法与特点(2)电火花加工(电火花成形加工电火花成形加工工艺过程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影响电火花成形加工工艺质量的因素及提高措施)(3)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特点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过程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设备线切割加工的主要工艺质量指标影响工艺经济性的因素与分析)(4)激光加工(激光加工原理、特点和分类激光加工设备激光打孔激光切割)(5)超声加工(超声加工的原理与特点超声加工设备超声加工工艺参数及其影响因素超声加工的应用)6.铸造(1)铸造及其特点(铸造工艺基础铸造工艺设计铸造工艺文件)(2)砂型铸造(造型材料铸铁件铸造铸钢件铸造铜、铝合金铸件铸造)(3)金属型铸造(铜合金铸件铝合金铸件)(4)压铸(压铸件的结构压铸合金压铸机)(5)熔模铸造(熔模铸件的结构熔模铸造的工艺参数模型壳的特点及应用)(6)铸造工艺装备(模样模板芯盒砂箱)7.压力加工(1)压力加工及其分类(压力加工的涵义和特点压力加工的分类与应用)(2)锻造(自由锻模锻)(3)冲压(冲压加工的特点冲压工艺分类冲压工艺的应用要求)(4)影响锻压加工质量的因素及其提高的措施(5)压力加工用的工艺装备(冲压模设计热锻模设计胎模结构设计快速经济制模技术)8.焊接(1)焊接方法和特点(熔焊工艺基础弧焊电源及其特性焊接工艺)(2)电弧焊(手弧焊及其设备埋弧焊)(3)氩弧焊(4)气焊(气焊与气割设备选用气焊工艺参数的选择气焊工艺参数的选择)(5)焊接工艺装备(焊接用夹具焊接辅助加工装置焊接操作机)9.表面处理(1)表面处理的特点和分类(表面处理特点表面工程技术分类)(2)涂装技术(涂装材料涂装工艺与装备涂膜干燥典型产品涂装涂膜质量的评价)(3)热喷涂技术(常用热喷涂工艺分类和热喷涂技术特点热喷涂工艺流程热喷涂工艺方法热喷涂材料热喷涂技术的应用热喷涂涂层质量评定)(4)电镀(电镀的实施方式电镀的工艺过程影响镀层质量的因素电镀种类及应用电镀层质量评价)10.装配(1)基本知识(组装、部装、总装装配单元、基准零件与基准组件、基准部件装配精度影响装配质量的主要因素)(2)装配尺寸链及装配方法(装配尺寸链装配方法)(3)装配方法类型及其选择(完全互换装配法部分互换装配法(亦称大数互换装配法)选择装配法修配装配法调整装配法)(4)典型部件装配(滚动轴承部件装配圆柱齿轮传动部件装配)五、管理/经济1.安全/环保(1)设备维护保障(保养)与安全操作(设备的维护保障(保养)加工和起重机械的安全机器人、数控机床和自动生产线的安全技术)(2)常见劳动安全与卫生防范(防火、防爆防触电和静电防噪声)(3)环境保护(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及其处理技术环保法律、法规及标准清洁生产ISO 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介绍)2.与职业相关的道德、法律知识(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2)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3)机械工程师职业道德规范(4)财务及税务制度(会计基本制度财务三表税种、税率)(5)知识产权法(基本知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6)现代企业制度相关法律(公司法合同法招投标法生产许可制度)(7)WTO规则和政府产业政策(历史和我国的承诺WTO基本原则WTO的四大宗旨反补贴与反倾销加入WTO对我国社会的影响)3.工程经济(1)经济学基本概念(需求供给供给和需求平衡市场市场经济指令经济和混合经济)(2)成本分析(成本的分类量—本—利之间的关系量—本—利分析)(3)价值工程(价值工程的基本概念实施价值工程的基本程序产品功能分析产品功能评价提出改进设想分析与评价方案试验,检查,评价效果)4.管理(1)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的重要性和工作性质管理的基本职能)(2)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所有制两权分离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公司治理结构)(3)生产率分析与提高(生产率方法研究时间研究熟练曲线)(4)物流基础(物流及其系统的基本概念制造企业的物流系统常用物料搬运设备的特点及选用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5)现场管理(5S活动定置管理)5.管理创新(1)制造模式的变化和先进制造模式(制造模式从大量生产开始成组技术、数控技术和单元制造——多品种成批生产的解决方案当代的先进制造模式)(2)MRP/MRPⅡ/ERP (MRP MRPⅡERP)(3)精益生产(准时制(JIT)生产看板管理)(4)项目管理(项目及项目管理概念项目管理三要素和目标项目管理的过程和内容)(5)灵捷制造(灵捷制造战略产生背景灵捷制造战略的基本概念企业灵捷化案例)六、质量管理/质量控制1.质量管理/质量保证(1)质量/产品质量(质量定义产品质量和质量特性产品质量的形成与质量职能及职责)(2)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含义质量管理的发展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3)ISO 9000族标准与质量体系(ISO 9000族标准的产生与发展ISO 9000族标准的构成与内容质量保证和质量体系建立)(4)质量认证(质量认证的类型产品质量认证质量体系认证)2.过程质量控制(1)质量控制概念(2)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工具(统计分析表排列图因果图)(3)统计过程控制工具(直方图工序能力和工序能力指数Cp 控制图)(4)相关分析(相关图(散点图)法回归方程法相关分析在质量控制中的用途)3.计量与检测(1)产品制造中的计量与检测(2)几何量测量(测量基准长度测量用的器具角度测量器具形状测量器具)(3)机械量测量(力、重量的测量力矩的测量位移测量转速测量振动测量)(4)其他物理量测量(温度测量压力测量噪声测量)七、计算机应用1.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1)微机的构成及种类(2)常用微机的结构性能特点(十六位微机(8086/8088CPU)的结构性能特点八位微机(Z80CPU)的结构性能特点单片机的结构性能特点I/O接口及存储器的扩展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3)微机软硬件的选用原则2.计算机仿真(1)仿真的基本概念(2)计算机仿真的发展和意义(3)计算机仿真的一般过程(4)仿真在CAD/CAPP/CAM系统中的应用3.计算机数字控制(CNC)(1)CNC控制程序编制基础(CNC加工程序编制的内容及步骤普通程序格式及典型程序代码)(2)CNC程序编制方法(手工编程与自动编程手工编程举例程序语言方法自动编程流程及APT编程简例普通程序格式)(3)直线插补与圆弧插补4.CAD/CAPP/CAM/CAE(1)CAD/CAPP/CAM的基本概念(2)CAD/CAPP/CAM的基本功能和工作流程(3)计算机辅助设计(CAD)(4)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CAPP)(5)计算机辅助制造(CAM)(6)CAD/CAPP/CAM的应用状况(7)计算机辅助工程(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CAE)八、机械制造自动化1.机械制造自动化发展及其技术内容分类2.加工作业自动化(设备自动化)(1)刚性自动化加工设备(普通的自动化机床组合机床刚性自动线)(2)柔性自动化加工设备(数控机床加工中心)3.物流自动化(1)物流概念和功能(2)物流自动化设备分类(上、下料/装卸自动化设备传输/搬运自动化设备存储自动化设备)4.信息流自动化(1)信息涵义与信息流/信息系统(2)信息源(3)信息采集/输入(4)信息处理(5)信息传输与交换(6)信息存储5.管理自动化(1)管理含义及其自动化基础(2)MRP-Ⅱ6.常见的机械制造柔性自动化系统(1)DNC系统(2)FMC(柔性加工单元)(3)柔性自动线(FTL)(4)FMS(柔性制造系统)(5)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Ⅲ.有关规定和说明一、考试形式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分两个单元分别进行,均为笔试。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指导书 (6)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指导书1. 简介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是一个评估机械工程师技术能力和知识水平的重要考试。
通过参加该考试,机械工程师能够证明自己在机械工程领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以便能够在工程项目中担任相关职位。
本指导书将为准备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的考生提供一些重要的准备和复习建议,以帮助他们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
2. 考试科目和内容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通常包含以下科目:1.机械基础知识:机械工程的基本原理、材料力学、热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2.机械设计:机械元件设计、机械系统设计、机械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3.机械制造:材料加工工艺、机械加工设备、工艺规程等方面的知识。
4.机械自动化与控制:机械控制原理、传感器技术、自动化系统设计等方面的知识。
5.机械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知识、项目预算控制、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3. 准备考试的建议以下是准备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的一些建议:3.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考试内容繁杂,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对于准备考试非常重要。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将不同科目的学习内容合理地安排在不同的阶段。
将学习计划写下来,以提醒自己坚持学习。
3.2 多做真题在复习期间,多做一些历年真题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做真题,可以熟悉考试的形式和题型,了解考试的难点和重点。
同时,做真题还能够帮助考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3.3 做好笔记在学习过程中,做好笔记是非常重要的。
将学习过程中的要点、公式、技巧等写下来,以便复习和回顾。
通过整理笔记,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3.4 参加培训班如果时间充裕且条件允许,可以考虑参加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的培训班。
培训班可以提供系统的教学内容和专业的辅导,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考试知识。
3.5 注意休息和调节合理安排休息和调节时间对于准备考试非常重要。
过度疲劳和紧张可能对考试的发挥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考生需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定期进行适量的锻炼和放松。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指导书 (5)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指导书一、考试概述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是用于评定机械工程师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考试。
该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实务考试两个部分,考核内容包括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工程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工程管理和规范等方面。
通过该考试可以获得机械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从而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
二、考试内容1.理论考试:主要考核机械工程师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力学、材料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2.实务考试:主要考核机械工程师的实际应用能力,包括机械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工程规范、工程实施等方面的能力。
三、备考指导1.理论考试备考指导:–预习教材:认真阅读教材,理解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做题训练:多做习题和试卷,巩固理论知识,培养解题能力。
–查漏补缺:针对自己弱点和易错点进行查漏补缺,加强重点知识的学习。
–考前复习:进行系统的知识回顾和巩固,重点复习易错点和重要知识。
2.实务考试备考指导:–学习实务技能:熟练掌握机械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和规范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技能,通过实践项目积累经验。
–了解考点:认真研读考试大纲,了解考试重点和考点,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模拟练习:通过参加模拟考试和实操训练,熟悉实务考试的形式和要求,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考前复习:进行真实环境下的考试模拟训练,查找问题和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巩固。
四、考试注意事项1.准备充分:提前规划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充分的复习和准备时间。
2.注意基础知识: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核,要注意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3.注意实操能力:实务考试对机械工程师的实际应用能力有较高要求,要注重实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4.做题技巧:掌握解题技巧和备考技巧,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度。
5.注意时间管理:考试时间有限,要注意控制答题时间,合理分配时间,不要过度纠结于某一题目。
6.考试纪律:严格遵守考场纪律,不得抄袭、交流、作弊,保持考场安静和秩序。
机械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指导书精编版
《2018年机械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指导书(精编版)》第一部分工程制图与公差配合·工程图是设计工程师用以表达机械结构设计意图的语言和工具。
它由制图标准规范和一些符号、画法规则组成。
1.1 工程制图的一般规定图框,即图纸的规格尺寸,由图纸是否需要装订和图纸幅面的5927小确定。
优先采用的图纸幅面是:A0,A1,A2,A3,A4,A5.粗线宽度b应按图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在0.5~2mm之间选择b的推荐系列为0.25、0.35、0.5、0.7、1、1.4、2mm。
新标准规定,标题栏中的文字方向为看图的方向,即图样中标注尺寸、符号及说明均以标题栏的文字方向为准。
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视图两种画法的主要区别在于视图的配置关系不同。
一张工程图中,一般都包含3个基本内容:标题栏、基本视图、技术要求。
1)零件图中,如剖面线为金属材料,剖面线画成45°平行线,而且在各视图中应方向一致、间隔相等。
在装配图中,相邻两金属零件的剖面线方向相反或方向相同但间隔不同;还要注意在各视图中同一零件的剖面线方向仍相同。
2)零件图中可用涂色代替剖面线,但标准中规定涂色仅能用于零件图而不可用于装配图。
3)对于狭小面积的剖面,当在图中的宽度小于或等于2mm时,可以用涂黑代替剖面线。
1.2 机械、液压、气动系统图的示意画法能认识、绘制机械、液压、气动系统的原理图,并能运用原理图进行方案设计和分析。
1.5 尺寸、公差、配合与形位公差标注基孔制配合是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选择改变轴的公差带获得所需配合(状态)的一种装配制度。
基轴制配合是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选择改变孔的公差带获得所需配合(状态)的另一种装配制度。
根据GB/T 1800.2-1998规定,标准公差采用国际标准公差代号IT表示。
标准公差等级分为01,0,1,2,3,…,18共20级,分别标记为IT01,…,IT18.标准推荐,基孔制的间隙配合、轴的基本偏差用a,b,c,d,e,f,g,h;过渡配合用js,k,m,n;过盈配合用p,r,s,t,u,v,x,y,z。
2018年机械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指导书(精编版)
《2018年机械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指导书(精编版)》第一部分工程制图与公差配合·工程图是设计工程师用以表达机械结构设计意图的语言和工具。
它由制图标准规范和一些符号、画法规则组成。
1.1 工程制图的一般规定图框,即图纸的规格尺寸,由图纸是否需要装订和图纸幅面的5927小确定。
优先采用的图纸幅面是:A0,A1,A2,A3,A4,A5.粗线宽度b应按图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在0.5~2mm之间选择b的推荐系列为0.25、0.35、0.5、0.7、1、1.4、2mm。
新标准规定,标题栏中的文字方向为看图的方向,即图样中标注尺寸、符号及说明均以标题栏的文字方向为准。
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视图两种画法的主要区别在于视图的配置关系不同。
一张工程图中,一般都包含3个基本内容:标题栏、基本视图、技术要求。
1)零件图中,如剖面线为金属材料,剖面线画成45°平行线,而且在各视图中应方向一致、间隔相等。
在装配图中,相邻两金属零件的剖面线方向相反或方向相同但间隔不同;还要注意在各视图中同一零件的剖面线方向仍相同。
2)零件图中可用涂色代替剖面线,但标准中规定涂色仅能用于零件图而不可用于装配图。
3)对于狭小面积的剖面,当在图中的宽度小于或等于2mm时,可以用涂黑代替剖面线。
1.2 机械、液压、气动系统图的示意画法能认识、绘制机械、液压、气动系统的原理图,并能运用原理图进行方案设计和分析。
1.5 尺寸、公差、配合与形位公差标注基孔制配合是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选择改变轴的公差带获得所需配合(状态)的一种装配制度。
基轴制配合是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选择改变孔的公差带获得所需配合(状态)的另一种装配制度。
根据GB/T 1800.2-1998规定,标准公差采用国际标准公差代号IT表示。
标准公差等级分为01,0,1,2,3,…,18共20级,分别标记为IT01,…,IT18.标准推荐,基孔制的间隙配合、轴的基本偏差用a,b,c,d,e,f,g,h;过渡配合用js,k,m,n;过盈配合用p,r,s,t,u,v,x,y,z。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当指出,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工作的零件,实际承受的载荷是小能量多次重复冲击,这与αk值的实验条件不同,因此材料承受小能量多次重复冲击的能力主要决定于强度,而无需过高的冲击韧度。
材料经受无数次重复交变应力作用而不致引起断裂的最大应力,此种应力称为疲劳强度,用σ-l表示弯曲疲劳强度。
试验规范规定:钢的循环次数以107为基数,非铁合金或某些超高强度钢取108为基数。
塑性:通过拉伸试验确定塑性指标,包括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分别定义为断裂后试样的长度相对伸长和截面积的相对收缩,单位是%。它们是材料产生塑性变形重新分布而减小应力集中的能力的度量。δ和Ψ值愈大则塑性愈好,金属材料具有一定的塑性是进行塑性加工的必要条件。塑性还可以提高零件工作的可靠性,防止零件突然断裂。
2) 零件图中可用涂色代替剖面线,但标准中规定涂色仅能用于零件图而不可用于装配图。
3) 对于狭小面积的剖面,当在图中的宽度小于或等于2mm时,可以用涂黑代替剖面线。
1.2 机械、液压、气动系统图的示意画法
能认识、绘制机械、液压、气动系统的原理图,并能运用原理图进行方案设计和分析。
1.5 尺寸、公差、配合与形位公差标注
(二)洛氏硬度试验法
洛式硬度是以测量压痕深度来表示材料的硬度值。
洛氏硬度试验法是用一锥顶角为120°的金刚石圆锥体或直径为(1.558mm(1/16英寸)的淬火钢球为压头,以一定的载荷压入被测试金属材料表面,根据压痕深度可直接在洛氏硬度计的指示盘上读出硬度值。常用的洛氏硬度指标有HRA、HRB和HRC三种。
表而粗糙度指已加工表面波距在lmm以下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表面粗糙度由加工过程中的残留面积、塑性变形、积屑瘤、鳞刺以及工艺系统的高频振动等原因造成。
同一表面粗糙度值Ry>Rz>Ra,且Ry值约为Ra值的8倍。一般表面粗糙度标注优先采用Ra值。
尺寸链是在零件加工或机器装配过程中,由相互联接的尺寸形成的封闭尺寸组。按尺链的形成和应用场合,尺寸链可分为工艺尺寸链和装配尺寸链。在零件加工过程中,由同零件有关工序尺寸所形成的尺寸链,称为工艺尺寸链。在机器设计和装配过程中由有关零设计尺寸所形成的尺寸链,称为装配尺寸链。
生产中常用的硬度测试方法有布氏(HB)硬度测试法、洛氏(HR)硬度试验方法和维氏(HV)硬度试验方法三种(HS-肖氏硬度)。
(一)布氏硬度试验法
布氏硬度试验法是用一直径为D的淬火钢球或硬质合金球作为压头,在载荷P(kgf或N)的作用下压入被测试金属表面,保持一定时间t后卸载,测量金属表面形成的压痕直径d,以压痕的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平均压力作为被测金属的布氏硬度值。
标准推荐,基孔制的间隙配合、轴的基本偏差用a,b,c,d,e,f,g,h;过渡配合用js,k,m,n;过盈配合用p,r,s,t,u,v, x,y,z。
零件单一实际要素(指构成零件几何特征实际存在的点、线、面)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称为形状公差。关联实际要素(指对其他要素有功能关系的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称为位置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简称为形位公差。
洛氏硬度测试,操作迅速、简便,且压痕小不损伤工件表面,故适于成品检验,热处理质量检验。缺点是压痕小,代表性差,所测硬度值重复性差,分散度较大。常用于检查淬火后的硬度。
(二)维氏硬度试验法
维氏硬度试验的压头是两对面夹角α为136°的金刚石四棱锥体。压头在试验力F的作用下,将试样表面压出一个四方锥形的压痕,经一定保持时间后,卸除试验力,测量出压痕对角线平均长度d,用以计算压痕的表面积A 。
维氏硬度不仅试验力可任意选取,而且压痕测量精度高,硬度值准确。缺点是硬度值需通过测量压痕对角线长度后进行计算或查表,效率较低。
其他还有努氏硬度(HK)试验,它是一种显微硬度的试验方法,对表面淬硬层或镀层,渗层等薄层区域的硬度测定以及截面上的硬度分布的测定较为方便;肖氏硬度(HS)试验也是一种动载荷试验法(也称回跳硬度),较为方便,可在现场测量大型工件的硬度,其缺点是硬度测量精度较低;里氏硬度(HL)试验法,是一种新型的反弹式硬度测量方法,便于携带,常用于测量大型铸锻件、永久组装部件等、精度较高,可自动转换成洛式硬度、布氏硬度、里氏硬度或肖氏硬度,并可直接打印出测量结果,被测表面的粗糙度应达到Ra=2μm,表面清洁,不得有油污,被测零件的重量≥100g,厚度>5mm,硬化层深度>0.8mm。
按尺寸链各环的几何特征和所处空间位置,尺寸链可分为直线尺寸链、角度尺寸链、面尺寸链和空间尺寸链。
第二部分工程材料
2.1金属材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包括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工艺性能是指金属材料使用某种工艺方法进行加工的难易程度。使用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新标准规定,标题栏中的文字方向为看图的方向,即图样中标注尺寸、符号及说明均以标题栏的文字方向为准。
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视图两种画法的主要区别在于视图的配置关系不同。
一张工程图中,一般都包含3个基本内容:标题栏、基本视图、技术要求。
1) 零件图中,如剖面线为金属材料,剖面线画成45°平行线,而且在各视图中应方向一致、间隔相等。在装配图中,相邻两金属零件的剖面线方向相反或方向相同但间隔不同;还要注意在各视图中同一零件的剖面线方向仍相同。
习题1. 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哪此内容?
答:力学性能主要指标有硬度、强度、塑性、韧性等。
硬度:制造业中,通常采用压入法测量材料的硬度,按试验方法不同,分有布氏硬度(HB)、洛式硬度(HR)、维氏硬度(HV),表达材料表面抵抗外物压入的能力。布氏硬度(HB)是用一定载荷将淬火钢球压入试样表面,保持规定时间后卸载,测得表面压痕的面积后,计算出单位面积承受的压力,为布氏硬度值(HB),单位是kgf/mm2,通常不标注;布氏硬度(HB)测试法一般用于HB<450。洛氏硬度(HR)以压痕深浅表示材料的硬度。洛式硬度有三种标尺,分别记为HRA、HRB和HRC,采用不同的压头和载荷。生产中按测试材料不同,进行选择,有色金属和正火钢,选用HRB,淬火钢选用HRC;硬质合金、表面处理的高硬层选用HRA进行测量。维氏硬度(HV)根据单位压痕表面积承受的压力定义硬度值,压头为锥角136度金钢石角锥体,载荷根据测试进行选择,适用对象普遍。肖氏硬度(HS)是回跳式硬度,定义为一定重量的具有金钢石圆头和钢球的标准冲头从一定高度落下,得到的回跳高度与下落高度的比值,适用于大型工件的表面硬度测量。
韧性:冲击韧度指标αk或Ak表示在有缺口时材料在冲击载荷下断裂时塑性变形的能力及所吸收的功,反映了应力集中和复杂应力状态下材料的塑性,而且对温度很敏感,单位为kgf·m/cm2。
δ和ψ数值大小只能表示在单向拉伸应力状态下的塑性,不能表示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塑性,即不能反映应力集中、工作温度、零件尺寸对零件断裂强度的影响,因此不能可靠地避免零件脆断。标准件厂在螺栓或螺钉成品检验时都必须随机抽样对螺栓或螺钉实物进行偏斜拉伸试验。
疲劳断裂的原因是由于材料内部缺陷,表面伤痕及在工作中零件局部应力集中,导致微裂纹的产生。这些微裂纹在交变应力作用下,随循环次数增加而逐渐扩展,使零件有效截面减小,从而导致突然断裂。
为了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在设计时可通过改变零件结构的形状,避免应力集中。加工时改善表面粗糙度,采取表面处理、滚压和喷丸等措施,以提高材料的疲劳强度。
布氏硬度指标有HBS和HBW,前者所用压头为淬火钢球,适用于布氏硬度值低于450的金属材料,如退火钢、正火钢、调质钢及铸铁、有色金属等;后者压头为硬质合金,适用于布氏硬度值为450~650的金属材料,如淬火钢等。
布氏硬度试验特别适用于测定灰铸铁、轴承合金等具有粗大晶粒或组成相的金属材料的硬度及钢件退火、正火和调质后的硬度。试验数据稳定,重复性强。检测布氏硬度时,检测面应是光滑的,表面粗糙度一般为Ra<0.8μm,试样厚度至少应为压痕直径的10倍。试验时,压痕中心应距试样边缘≥4d,当材料硬度<35HBS时应为6d。相邻两个压痕之间的间隔必须大于压痕直径的3倍以上。布氏硬度测试法,因压痕较大,故不宜测试成品件或薄片金属的硬度。
l) 金属维氏硬度试验方法。试验力范围为49.03~980.7N,共分六级,主要用于测定较大工件和较深表面层的硬度。
2)金属小负荷维氏硬度试验方法。试验力范围为1.961~49.03N,共分七级,主要用于测定较薄工件和具有较浅硬化层零件的表面硬度,也可测表面硬化零件的表层硬度梯度或硬化层深度。
3)金属显微硬度试验方法。试验力范围为18.07×10-3~1.961N,共分五级,主要用于测量微小件,极薄件以及具有极薄的表面层的硬度以及合金中组成相的硬度。
硬度和其他力学性能之间存在一定关系。金属材料的布氏硬度HBS与抗拉强度σb在一定硬度范围内存在线性关系,即σb=KHBS,钢铁材料和铝合金K值约为3.3~3.5,铜及铜合盆约为4.8~5.3。根据洛式硬度换算σb=-801.24+50.08×HRC。
对于刀具、冷成型模具和粘着磨损或磨粒磨损失效的零件,其磨损抗力和材料的硬度成正比,硬度是决定耐磨性的主要性能指标。对于承受接触疲劳载荷的零件如齿轮、滚动轴承等,在一定硬度范围内提高硬度对减轻麻点剥落是有效的。用硬度作为控制材料性能的指标时,必须对热处理工艺作出明确的规定,设计零件时在图样上除注明材料外,还必须注明热处理技术条件和热处理后达到的硬度(硬度应有一定范围,一般波动为5个HRC)。
习题5. 常用材料硬度的测定法有哪三种?它们主要适应于检验什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