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韩非子《自相矛盾》原文及翻译
《自相矛盾》原文、译文及注释
《自相矛盾》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自相矛盾先秦-韩非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对照翻译: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又誉其矛曰:“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或曰:有的人问他:“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其人弗能应也。
,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注释:(1)楚人:楚国人。
自相矛盾图片(2)鬻(yù):出售。
(3)誉之:夸耀(他的)盾。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4)吾:我。
(5)坚:坚硬。
(6)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7)利:锋利。
(8)无不:没有。
(9)或:有人。
(10)以:用。
(11)弗:不。
(12)应:回答。
(13)夫:句首发语词,那(14)子:你的之①:代词,代指他的盾。
之②:虚词,起连接作用。
之③:虚词,起连接作用。
之④:的。
之⑤:的。
之⑥:的。
之⑦:的。
《自相矛盾》原文及翻译
原文
楚人有嵩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或日:"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
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也: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自相矛盾文言文(整理7篇)
自相矛盾文言文〔整理7篇〕篇1:自相矛盾文言文及翻译自相矛盾文言文及翻译自相矛盾出处:《韩非子·难一》原文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巩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假如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
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如今一起。
注释〔1〕楚人:楚国人。
〔2〕鬻〔yù〕:出售。
〔3〕誉之:夸耀(他的)盾。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4〕吾:我。
〔5〕坚:坚硬。
〔6〕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7〕利:锋利。
〔8〕无不:没有。
〔9〕或:有人。
〔10〕以:用。
(11)弗:不。
〔12〕应:答复。
〔13〕夫:句首发语词,那(14)子:你的之①:代词,代指他的盾。
之②:虚词,起连接作用。
之③:虚词,起连接作用。
之④:的。
之⑤:的。
之⑥:的。
之⑦:的。
启示不要夸过头,免得喧宾夺主。
篇2:自相矛盾的文言文及翻译自相矛盾的文言文及翻译原文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商人,他首先是夸耀自己的盾,他说:“我的盾非常巩固,不管你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接着,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假如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
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如今一起。
《自相矛盾》文言文
自相矛盾的文言文及翻译原文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商人,他首先是夸耀自己的盾,他说:“我的盾非常坚固,不管你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接着,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
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注释(1)楚人:楚国人。
(2)鬻(yù):出售。
(3)誉之:夸耀(他的)盾。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4)吾:我。
(5)坚:坚硬。
(6)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7)利:锋利。
(8)无不:没有。
(9)或:有人。
(10)以:用。
(11)弗:不。
(12)应:回答。
(13)夫:句首发语词,那(14)子:你的之①:代词,代指他的盾。
之②:虚词,起连接作用。
拓展:道理:不要夸过头,免得喧宾夺主分析评论一个人在同一判断中,对同一问题,是不能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断来的。
若是这样做了,那就是犯了逻辑上的错误。
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不管是物质的客观世界,或是思维的主观世界,都有矛盾问题。
有矛盾不见得是坏事。
有矛盾才有事物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是我们要认识矛盾,分析矛盾,研究矛盾,解决矛盾。
只有这样才能让事物得到发展。
揭示道理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真实可信,不能自己与自己矛盾的道理。
之③:虚词,起连接作用。
之④:的。
之⑤:的。
之⑥:的。
之⑦:的。
感悟:不要夸过头,免得喧宾夺主。
作者简介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属河南)人。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韩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将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言论及著作。
自相矛盾的原文解释
自相矛盾的原文解释
【原文】
自相矛盾
韩非〔先秦〕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
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
誉:赞誉,夸耀。
曰:说,讲。
吾:我。
陷:穿透、刺穿的意思。
【译文】
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
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
”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
”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
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自相矛盾》原文及译文
《自相矛盾》原文及译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自相矛盾》原文及译文《自相矛盾》原文及译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韩非子《自相矛盾》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韩非子《自相矛盾》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自相矛盾》是出自《韩非子·难一》的一篇古文,作者为韩非。
该文章讲述了一个人在宣传自己的商品时,因为言论自相矛盾而陷入尴尬境地的故事。
本文将从原文、翻译和启示三个方面对这篇文章进行解读。
【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翻译】有一位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
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固,没有东西能刺穿它。
”接着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锋利,碰到任何东西都能将其刺穿。
”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这个人无法回答。
【启示】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在说话或做事时要注意言行一致,不要自相矛盾。
夸耀自己的商品时,不要说过头话,因为这样的言论会让人产生怀疑,影响自己的信誉和形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保持言行一致,不要做出自相矛盾的行为。
此外,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卖盾和卖矛的人都在夸耀自己的商品,让人觉得他们的盾和矛都是最好的。
当有人提出用矛刺盾的想法时,这个人的言论就自相矛盾了。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警惕,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善于发现问题的本质。
总之,《自相矛盾》这篇文章对我们的言行和思考都有很大的启示。
我们应该注意言行一致,不要说过头话;同时也要保持警惕,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这样才能让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加成功。
杞人忧天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列子·天瑞》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杞人的普通百姓,因为对于天文学的一些疑问和困惑,而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和烦恼。
这个故事不仅在古代中国广为流传,而且也成为了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成语,用来形容那些不必要的忧虑和烦恼。
在故事中,杞人对于天文学的疑惑主要集中在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上。
他担心如果太阳和月亮相撞,那么地球上的生命将如何生存?如果星星坠落,那么地面上的房屋和人类将如何避免被摧毁?这些问题似乎有些荒诞不经,但是在古代天文学知识的限制下,杞人却无法找到令自己满意的答案,因此他倍感忧虑。
自相矛盾文言文翻译整理
自相矛盾文言文翻译整理自相冲突文言文翻译冲突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任何事物都存在冲突,不管是物质的客观世界,或是思维的主观世界,都有冲突问题。
下面由我为您整理出的自相冲突文言文翻译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自相冲突出处:《韩非子·难一》原文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行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行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结实,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锋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假如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
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行同时消失在一起。
解释(1)楚人:楚国人。
(2)鬻(yù):出售。
(3)誉之:夸耀(他的)盾。
誉,赞扬,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4)吾:我。
(5)坚:坚硬。
(6)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7)利:锐利。
(8)无不:没有。
(9)或:有人。
(10)以:用。
(11)弗:不。
(12)应:回答。
(13)夫:句首发语词,那(14)子:你的之①:代词,代指他的盾。
之①:虚词,起连接作用。
之①:虚词,起连接作用。
之①:的。
之①:的。
之①:的。
之①:的。
启示不要夸过头,以免造成喧宾夺主。
分析评论一个人在同一推断中,对同一问题,是不能做出截然相反的推断来的。
若是这样做了,那就是犯了规律上的错误。
冲突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任何事物都存在冲突,不管是物质的客观世界,或是思维的主观世界,都有冲突问题。
有冲突不见得是坏事。
有冲突才有事物的进步与进展。
关键是我们要熟悉冲突,分析冲突,讨论冲突,解决冲突。
只有这样才能让事物得到进展。
简介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属河南)人。
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文言文及翻译
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文言文及翻译自相矛盾,出自于《韩非子》,讲的是: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坚固得很,随便用什么矛都戳不穿,说他的矛锐利得很,随便什么盾都戳的穿。
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文言文及翻译,我们来看看。
《韩非子·难一》寓言故事原文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
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注释(1)楚人:楚国人。
自相矛盾图片(2)鬻(yù):出售。
(3)誉之:夸耀(他的)盾。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4)吾:我。
(5)坚:坚硬。
(6)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7)利:锋利。
(8)无不:没有。
(9)或:有人。
(10)以:用。
(11)弗:不。
(12)应:回答。
(13)夫:句首发语词,那(14)子:你的之①:代词,代指他的盾。
之②:虚词,起连接作用。
之③:虚词,起连接作用。
之④:的。
之⑤:的。
之⑥:的。
之⑦:的。
启示不要夸过头,免得喧宾夺主。
拓展资料:《自相矛盾》教案教学内容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教学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学习《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张口结舌”、“自相矛盾”的意思。
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
教学重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资源《自相矛盾》的原文预习设计1.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理解“夸口”、“张口结舌”、“自相矛盾”的意思。
自相矛盾整片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夫自相矛盾,诚为可怪。
夫言者,所以明理也;行者,所以成事也。
言而不行,行之而不言,皆不足以成器。
是以圣人言行一致,无所悖逆。
然而,世之愚人,或言不由衷,或行不副言,以致自相矛盾,悖谬横生。
昔者,孔子游于匡,匡人欲加害。
孔子告门人曰:“吾闻之,君子之道,以言教人,以行率世。
今吾言而加害,是自相矛盾也。
吾当避之。
”门人曰:“夫子自相矛盾,何避之有?”孔子曰:“非也,吾言以正己,行以成人。
言而不行,是吾之过;行而不言,是吾之谦。
二者皆不可废,故避之。
”于是,孔子遂去匡,避其害也。
又有孟子,善言辞,而不善行者。
或问孟子曰:“子言善矣,而行何如?”孟子曰:“吾闻之,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吾言善,人闻之,足以戒其不善。
吾行不善,人见之,足以知吾之不善。
二者并行,何患乎?”此孟子自相矛盾之处也。
孟子之言,欲以教人,而行则不然,故其论自相矛盾。
又有苏秦,善游说,而不善治国。
苏秦游说诸侯,诸侯皆信之。
苏秦归国,欲用其策,而国人不信。
苏秦曰:“吾游说诸侯,诸侯皆信我,何故不信吾国?”国人曰:“子自相矛盾,游说他人,而行不副言。
”苏秦无以对,遂自刎而死。
此苏秦自相矛盾之极也。
夫自相矛盾,非独言辞,亦在行事。
言而不行,行之而不言,皆足以败事。
是以君子慎言慎行,不敢自相矛盾。
夫自相矛盾,诚为可怪,宜深戒之。
---现代汉语翻译:自相矛盾,确实让人感到奇怪。
言语是用来阐明道理的,行为是用来成就事业的。
说话却不付诸行动,或者行动却不说话,都不能算作是真正的成就。
因此,圣人言行一致,没有相互违背的地方。
然而,世上的愚人,有的人说话不是出自真心,有的人行为不与言语相符,以至于自相矛盾,荒谬的事情层出不穷。
从前,孔子在匡地游历,匡人想要加害于他。
孔子告诉他的门人说:“我听说,君子的道理,是用言语教导人,用行为引导世人。
现在我说了却要加害,这就是自相矛盾。
我应该避开。
”门人说:“先生自相矛盾,有什么好避的?”孔子说:“不是这样的,我说的话是为了端正自己,行动是为了成就他人。
自相盾矛文言文
自相盾矛文言文
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难一》,原文如下:
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为:
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
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自相矛盾的原文
自相矛盾的原文
《自相矛盾》原文(出自《韩非子・难一》)
《自相矛盾》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
1.楚人:楚国人。
2.鬻(yù):出售。
3.誉之:夸耀(他的) 盾。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4.吾:我。
5.坚:坚硬。
6.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 的意思。
7.利:锋利。
8.无不:没有。
9.或:有人。
10.以:用。
11.弗:不。
12.应:回答。
13.夫:句首发语词,那。
14.子:您,对人的尊称。
译文:
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
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
” 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
” 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 那人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
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自相矛盾小古文的翻译
自相矛盾小古文的原文及翻译
自相矛盾
韩非〔先秦〕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
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
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
”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
”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
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自相矛盾的文言文翻译
昔者,有楚人者,善为矛与盾。
其矛之利,无坚不摧;其盾之坚,莫能陷之。
楚人以此自夸,谓人曰:“吾矛之利,天下无敌;吾盾之坚,天下无当。
”有人闻之,笑而诘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楚人愕然,不能对。
其人曰:“夫以利矛陷坚盾,必陷矣;以坚盾当利矛,必不陷矣。
若使子之矛陷子之盾,则矛不锐;若使子之盾当子之矛,则盾不坚。
矛与盾,相反而相成,子何自相矛盾也?”楚人默然,心知其言有理,然欲自辩,又无言以对。
于是,楚人遂改业,不再为矛与盾,而专攻农桑,以养家糊口。
时人有感于楚人之事,作诗曰:矛与盾,本相成,自相矛盾,笑人惊。
楚人智,未能辩,改业农桑,免争名。
然而,此诗之中,又隐含一矛盾。
诗言楚人智,未能辩,然其诗已辩明矛与盾之理。
此诗自相矛盾,正如楚人之矛与盾,虽相反相成,终难逃自相矛盾之讥。
又有智者,论此事曰:矛与盾,理难明,自相矛盾,何人争?楚人智,改行径,农桑为业,免是非。
智者之言,亦自相矛盾。
论楚人之矛与盾,言其理难明,然又言楚人改行径,免是非。
若楚人真免是非,则矛与盾之理,自当明了;若矛与盾之理不明,则楚人改行径,亦无免是非之理。
于是,自相矛盾之辩,遂成为千古之谜。
世之智者,纷纷着书立说,欲解此谜,然皆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
夫自相矛盾,乃世间常事。
或言其理,或论其事,往往自相矛盾,难以自解。
然而,正是这些自相矛盾之处,才构成了世间万象之奇妙。
吾辈当以此为鉴,洞察世间之矛盾,以明理之所在。
夫自相矛盾,非独楚人之矛与盾,亦非独智者之论说。
世间万物,无不自相矛盾。
然矛盾之中,亦有其理。
吾辈若能洞察矛盾,明理所在,则自能破除矛盾,达到和谐之境。
呜呼!自相矛盾之辩,千古之谜,令人深思。
愿吾辈皆能洞察矛盾,明理所在,以达和谐之境。
自相矛盾文言文翻译
自相矛盾文言文翻译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不管是物质的客观世界,或是思维的主观世界,都有矛盾问题。
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自相矛盾文言文翻译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自相矛盾出处:《韩非子·难一》原文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
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可同时出现在一起。
注释(1)楚人:楚国人。
(2)鬻(yù):出售。
(3)誉之:夸耀(他的)盾。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4)吾:我。
(5)坚:坚硬。
(6)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7)利:锋利。
(8)无不:没有。
(9)或:有人。
(10)以:用。
(11)弗:不。
(12)应:回答。
(13)夫:句首发语词,那(14)子:你的之①:代词,代指他的盾。
之②:虚词,起连接作用。
之③:虚词,起连接作用。
之④:的。
之⑤:的。
之⑥:的。
之⑦:的。
启示不要夸过头,以免造成喧宾夺主。
分析评论一个人在同一判断中,对同一问题,是不能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断来的。
若是这样做了,那就是犯了逻辑上的错误。
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不管是物质的客观世界,或是思维的主观世界,都有矛盾问题。
有矛盾不见得是坏事。
有矛盾才有事物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是我们要认识矛盾,分析矛盾,研究矛盾,解决矛盾。
只有这样才能让事物得到发展。
作者简介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属河南)人。
自相矛盾文言文弗翻译
昔有樵夫,年过半百,居于山林之间。
樵夫天性纯朴,不问世事,唯以砍柴为生。
一日,樵夫于山中偶得一块璞玉,光华夺目,遂怀之归。
樵夫自思,此璞玉若雕琢成器,必能值千金。
于是,樵夫日夜兼程,赴城求工。
至城,樵夫遍访能工巧匠,欲将璞玉雕琢成器。
匠人见璞玉,皆惊叹不已,然皆言:“此璞玉质坚难雕,须得良工,方能成器。
”樵夫闻言,心中窃喜,以为匠人皆欲助己成事。
然樵夫未料,匠人中之高手,竟出一言,令樵夫大惊失色。
高手言:“此璞玉,非良工所能雕琢,唯有自相矛盾者,方能成就。
”樵夫不解,请问其故。
高手曰:“自相矛盾者,言辞虽悖,实则蕴含至理。
此璞玉,唯有自相矛盾之匠人,方能雕琢出真品。
”樵夫闻言,愕然不已。
遂遍访匠人,求教自相矛盾之道。
匠人曰:“自相矛盾者,乃言辞之间,自相冲突,看似无理,实则蕴含深意。
如欲雕琢璞玉,须先知其理,而后方能成器。
”樵夫归,苦思冥想,终悟自相矛盾之理。
乃以璞玉为师,日夜钻研,终成一代名匠。
其雕琢之玉,皆能自相矛盾,令人叹为观止。
自相矛盾之作,自古有之。
如《庄子》之“道可道,非常道”,《老子》之“反者道之动”,皆自相矛盾之妙语。
然自相矛盾之作,非易为之。
须具极高之智慧,方能驾驭悖论,使其成为言辞之美。
吾人观自相矛盾之作,须以平常心待之。
勿以悖论为病,而以悖论为乐。
自相矛盾之作,虽悖于常理,然其内涵之深意,往往令人回味无穷。
有云:“悖论者,言辞之病,理之妙也。
”夫自相矛盾之作,实为悖论之极致。
观自相矛盾之作,如品佳酿,愈品愈香。
故自相矛盾之作,实为我国古代文学之瑰宝。
昔者,孔子曰:“君子不器。
”夫自相矛盾之作,正应此言。
自相矛盾之作,非拘泥于形式,而注重内涵。
观自相矛盾之作,如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总之,自相矛盾之作,虽悖于常理,然其妙处无穷。
吾人当以平常心待之,品味其内涵,领悟其深意。
自相矛盾之作,将成为我国古代文学之瑰宝,流传千古。
关于自相矛盾原文及翻译
关于自相矛盾原文及翻译自相矛盾出自于《韩非子》,一则成语故事。
描述的是: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将其破坏!”,市场上的*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
众人嘲笑他。
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此人无以对答。
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
也指不连贯的*格或心情。
语出《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后来讽刺那些言行不一致,前后不协调的人。
原文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
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注释(1)楚人:楚国人。
(2)鬻(yù):出售。
(3)誉之:夸耀(他的)盾。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4)吾:我。
(5)坚:坚硬。
(6)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7)利:锋利。
(8)无不:没有。
(9)或:有人。
(10)以:用。
(11)弗:不。
(12)应:回答。
(13)夫:句首发语词,那(14)子:你的之①:代词,代指他的盾。
之②:虚词,起连接作用。
之③:虚词,起连接作用。
之④:的。
自相矛盾 古诗
自相矛盾古诗
《自相矛盾》是战国时期韩非子所作散文。
原文如下: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如下:
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
”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东西是它穿不透的。
”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不可被刺透的盾和没有东西穿不透的矛,不可以同时而存在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不要前后矛盾,最后不能自圆其说。
自相矛盾《韩非子难一》文言文
自相矛盾《韩非子难一》文言文
原文
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
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韩非子《自相矛盾》原文及翻译
原文
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
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注释
(1)楚人:楚国人。
自相矛盾图片
(2)鬻(yù):出售。
(3)誉之:夸耀(他的)盾。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4)吾:我。
(5)坚:坚硬。
(6)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7)利:锋利。
(8)无不:没有。
(9)或:有人。
(10)以:用。
(11)弗:不。
(12)应:回答。
(13)夫:句首发语词,那
(14)子:你的
启示
不要夸过头,免得喧宾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