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化心理学发展
论中国社会心理学本土化
论中国社会心理学本土化作者:杨光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20期摘要本文论述了中国社会心理学本土化的概念,作用,历史和方法,具体提出了要在中国进行社会心理学本土化,有必要对本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改善不利于本土化研究的思维方式,发展自己的方法和工具,加强对模糊概念进行构念化,将结论推为理论,进行细致无偏见的观察和切合实际进行研究的能力,使我国社会心理学本土化走向更为健康的道路。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本土化文化思维方式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1 什么是本土化?本土化就是让我们的研究具有自己的特色,让它和我们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有很高的契合度,就像杨国枢先生说的:符合本土性契合标准。
在杨先生看来,本土性契合是指特定的文化性和生物性因素一方面会影响到当地民众(被研究者)的心理与行为,另一方面又会影响到当地心理学者(研究者)的问题、理论与方法。
那么,研究者的研究活动及知识体系可以而且应该与被研究者的心理及行为之间形成一种契合状态。
“这样一种当地之研究者的思想观念与当地之被研究者的心理行为之间的密切配合、贴合、接合或契合,可以称为‘本土性契合’。
”杨先生将本土性契合看作是衡量本土心理学和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的标准。
他指出:“我们所说的‘本土心理学’,就是一种能达到本土性契合境界的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化,重点旨在使心理学的研究能够达到本土性契合的标准。
”也就是说,让“自己人”研究“自己人”,研究者要深度了解被研究者的心理和行为,熟悉它们的文化体系和生存方式,这样才能达到和被研究者在各个相关方面贴近的程度。
本土化有两个方面:研究内容的本土化和研究方法上的本土化。
社会心理学文化相对性较强,研究内容与本社会的文化,习俗有密切关系,因此包含内容的本土化,而且非常必要,否则本土化的概念就失去一个很大部分的意义了;此外,方法的本土化也很重要,因为中西文化的重合度比较低,很多概念,理论是不能用西方语言符号所解释的,也是其他国家所不能理解的,因此如果照搬过来难免会造成工具与对象的不匹配,难以发挥其作用,不但达不到研究目的,甚至可能误解自己的文化和社会成员的心理,得出相反的结论。
论中国文化心理学及其本土化意义
论中国文化心理学及其本土化意义中国文化心理学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现代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探讨中国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的学科。
它涉及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情感体验、社会交往、价值取向等方面,是一门研究中国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的专门学科。
中国文化心理学在研究中国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规律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对于推动心理学的本土化发展,加强民族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文化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例如《易经》、《庄子》、《孟子》等古典著作中对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规律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讨。
随着现代心理学的引入和发展,中国文化心理学开始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中国文化心理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心理特点的影响,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情感体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影响;二是中国人心理特点的研究,包括中国人的情绪表达、人际关系、社会心理、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特点;三是中国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焦虑、抑郁、人格心理障碍等问题的研究。
中国文化心理学的本土化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挖掘,通过研究中国文化心理学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二是促进心理学的本土化发展,通过研究中国文化心理学可以促进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本土化,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的心理学体系和研究方法;三是增进民族文化自信,通过研究中国文化心理学可以增强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心,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当前,中国文化心理学正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也在增加,中国文化心理学需要更加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中国文化心理学需要更加重视对国际文化的融合和交流。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心理学的发展和本土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包括经典著作的研读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二是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开展中国文化心理学的比较研究,充分借鉴国际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三是加强对中国人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探讨中国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
心理学本土化述评
心理学本土化述评张敏,花蓉(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南昌330022)摘要:心理学的本土化充实和完善了心理科学。
通过考察心理学本土化形成的主、客观原因,认为心理学的本土化采用改造运用和自主创立两种途径,通过求同、求异的两种研究定向,达到以本土问题为研究中心,培养本土的研究人员、编写本土的教科书、得出与本土相适应的研究成果———建立本土的数据库和量表、形成本土化的理论———建立本土心理学。
通过构建中国人的个性量表,研究孝道、人情以及社会生活中关系等,心理学在中国开始了本土化进程。
关键词:本土化;心理学的本土化;本土心理学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8580(2010)05-0126-04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Engineering (Social Sciences Edition)第25卷第5期2010年10月Vol.25No.5Oct.2010收稿日期:2010-06-01作者简介:张敏(1974-),女,江西九江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学;花蓉(1957-),女,江西抚州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心理学。
自冯特建立心理实验室以来,科学心理学历经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以欧美为主的主流心理学流派。
伴随着心理学在欧美以外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发展,为了更好地解决本土问题,心理学研究者们发起了心理学本土化运动。
如今,心理学的本土化运动已经涉及到亚洲、欧洲、美洲甚至非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
一、心理学本土化的成因心理学本土化的提出以及本土心理学的建立,通常认为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原因。
(一)客观原因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其主要目的是希望发现心理现象的规律,形成理论,并应用这些理论为人类的实践服务。
从这个地方所得到的理论能否用于解释另一个地方的事实而且能被检验,正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也是心理学的本土化在各个国家和地区迅速的蔓延开来的客观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心理学研究结果的普适性问题促使心理学本土化。
中国人的典型社会心理特征与心理咨询本土化-精品文档
中国人的典型社会心理特征与心理咨询本土化1981 年美国心理学家P?希勒斯提出了本土心理学的概念,他认为研究本土民众内心的自我经验,即与本土文化有密切关系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加德纳?墨菲和约瑟夫?柯瓦奇的《近代心理学导刊》中也强调: “西方心理学的大多数问题只有在西方的历史―――西方的、地理的、经济的、军事的和科学的背景――― 的范围内才是有意义的问题。
”这就提醒我们,每一种文化背景中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成长过程,心理咨询的理念、方法只考虑到中国的文化背景对个体心理定型的影响才具有它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人的典型社会心理特征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宗法集体主义文化,它的基础是以血缘为纽带的中国宗法制度。
宗法文化产生于商代后期,其后为西周的统治者借鉴并加以改革,使其内容、体系逐渐完善,最终演化成为被后世推崇的等级严格的宗法制度。
其后,经过历代统治者及其知识分子的不断改造,逐渐渗透到中国人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及政治生活的各个层面,奠定了中国人的典型的社会心理特质,成为中国文化的特殊性格体现。
台湾心理学家杨国枢在《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本土化研究》一书中,指出了中国人的传统社会心理取向的基本特征:关系取向、权威取向、他人取向、家族取向等。
1.宗法文化构筑了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严密的关系网,造就了中国人社会心理发展中独有的价值取向特质。
在宗法家族文化的影响下,不同于西方人价值取向体现的独立的精神,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尤其是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着自己独有的特质。
中国人很多时候既不是因为个体在群体即家族中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产生认同感,同时也不是个体的完全自觉的选择,而是因为个体处在一个上下尊卑有序的“网”中,迫于这个高低贵贱、男女长幼秩序严密的“网”的影响而形成自己的归属感,这个“网”即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所强调的“差序格局”。
可以说个体在“差序格局”这样严密的体系中基本上丧失了平等的地位,有目的的选择权利也被剥夺,更不用说主动地主张自我的权利。
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研究述评
自然科学的一支 , 但它较之 自然科学 的其 它分支又有 自己 的特点 , 心理和行为太多地受时空条件 的影响 , 处于不同文 化中的人 , 不论是在生活 习惯 、 思维方 式和行为模 式 , 还是
步亦趋 , 以赶上外 国学 术潮 流为能事 ” …。心理学要“ 中国
影响到中国心理学的进 步。只有两条腿走路 , 才会使中国
心理学有长足的发展”引 【。
二 、 理 学本 土 化 研 究 发 展 阶 段与 现 状 心
2世纪7 O O年代末 , 中国心理学从西方化时期转 向本土
化时期 。葛鲁嘉教授将 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的发展进程 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 1起始与发展阶段 (90年之前) 、 19
心理学 本 土化 的序 幕。此后 , 分别 于 18 、98 18 93 18 、99和
的心理学资源, 立足于本 国的文化 、 政治、 经济环境 , 运用适 合于本国的研究方法来研究 国人的心理 , 至此心理学本 土
19 年在台湾和香港共举办 了四次有关心理学本土化问题 91 的学术研讨会 。这一阶段 主要 研究是 以中国人为 被试 , 以 中国人的心理行为为研究 内容 , 以中国的社会 文化为研究
却几乎全是西方的或西方式的, 日常生活中, 在 我们是中国 人, 但在从事研究工作时 , 我们却变成了西方人 。我们有意 无意地抑制 自己中国式的思想 观念与哲学取向 , 使其难 以 表现在研究的历程之 中, 而只是不加批评地接受与承袭西 方的问题 、 理论及方法Biblioteka 在这种情形下 , 我们充其量只能亦
D I1 .9 9 . s .6 2 0 7 2 0 . . 8 O : 3 6 /ji n 1 7 —1 4 .0 9 0 0 0 s 3 2
本土心理学当前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5 6
佛 山科学技 术 学院学 报( 会科 学版 ) 社
第2 7卷
化 , 于 中国心 理学 界 来说 , 对 同样 至 关 重 要 。 随 后 ,
学 心理学 。 是按 照H es等人 的观点 , 但 el 本土 心理学
面子 、 人情 、 道等 心理 与行 为得 到 了众 多研 究 , 孝 并 于 1 8 、 9 3 1 8 、9 9 l 9 9 0 1 8 、 9 8 1 8 、 9 1年 分别 在 台湾 和香 港举 办 了 五 次有 关本 土 化 问题 的讨 论 会 , 9 3年 19
、
本 土 心 理 学 的 起 源
要 详 细追 究 本 土 心 理 学 的起 源 是 一 件 非 常 困 难 的 事情 , 中国 , 在 自洋 务运 动 以来 就 一 直 面 临 着 如何 把 外 国先进 事 物 为 我所 用 的 问题 , 因此 , 自中
国心 理学 还在襁 褓 中就 面 临着 这样 的问题 , 管 当 尽 时还不 是最 主要 的 问题 。 着上世 纪六 十 年代 多元 随 文 化论 的流 行 , 以往 不作 为研 究 变量 的 文化 被 心理
西方 心理学 来 研究 中国人 确是 一 件痛 苦 的事 情 , 文 化 普适 性 问题 再次 被重 视 。 因而 开 展心理 学 的本 土
收 稿 日期 :0 8 )女 . 东 揭 阳 人 . 山科 学 技 术 学 院 助 理 研 究 员 。 王 1 6- . 广 佛
第 2 卷第 3 7 期 2 00 9年 5月
佛 山科 学 技 术 学 院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J u n l fF s a ie st ( o il ce c iin) o r a o h n Unv r i S ca in eEdt o y S o
试论中国心理学的本土化发展方向
人 文 论 坛162INTELLIGENCE························试论中国心理学的本土化发展方向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 赵 丹 王宏伟摘 要:心理学的本土化最终要体现为本土心理学。
本土心理学是一种新兴的力量,它促使心理学的研究更加现实化。
中国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应该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深入挖掘中国古代心理学的思想, 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只有处理好与传统文化、西方心理学等的关系才能真正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反映中国人特有价值观念和社会结构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 中国心理学 本土化 古代心理学 西方心理学一、心理学本土化的涵义从上世纪开始,在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中出现了轰轰烈烈的本土化运动。
怎样在本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下, 采用适合本国的方法和原则来研究国人的心理现象, 则代表了当今心理学发展的一大趋势。
心理学的本土化最终要落脚于本土心理学,本土化只是实现本土心理学的必不可少的途径和环节。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认为心理学的本土化是以本国的社会文化历史为依托,对西方心理学中合理的成分进行改造,使其融于本国社会文化并成为本土心理学一部分的过程。
这才是对心理学本土化的合理理解。
二、本土心理学的兴起探讨和研究本土心理学是近年来西方心理学中异军突起的一种趋势,这被称为“科学心理学中的‘回归革命’”。
本土心理学是一种新兴力量,它促使心理学的研究更加现实化。
考察西方学者对本土心理学的研究对于我国学者辨清其涵义并进而形成本土心理学与心理学本土化的共同信念有很大的帮助。
《本土心理学》一书的主编、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的希勒斯(Healas) 认为,心理学陈述的是人的本性及其与世界的关系。
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杨鑫辉南京师范大学【正文】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每一种科学或学科的发展也是一种事物的运动变化。
事物发展变化虽然纷纭,但有其变化的规律性,这就存在着发展趋势问题。
为了发展和繁荣心理学事业,把握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大的发展趋势,心理学出现了怎样的主要发展趋势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不同的视角和层面。
赵莉如研究员从历史的视角,认为“在解放前这30年来我国现代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倾向,现略举数点:1、要求心理学中国化……。
2、注重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和理论研究……。
3、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导,难于获得科学成果……。
”①从现实与未来的视角考察,有的认为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是高新科技化,是认知神经科学时代,有的预言心理学将是21世纪的带头学科,英国的保罗·凯林则认为“所有的心理学方法都必须根据人性的标准进行判断”,“心理学将保持一种准科学的形式。
”②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陈立教授纵观世界心理学的现状,曾撰写专文《平话心理科学向何处去》③,在学术界引起极大的反响。
究竟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呢?我以为不应作出简单的判断,因为考察问题的视角和层面不同,有总体的趋势,有某个方面的趋势等等。
如果从基本理论的视角看心理学总体层面的发展趋势,至少可以概括为四点:即心理学科技化的发展趋势,心理学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心理学本土化的发展趋势,心理学实用化的发展趋势。
④一、心理学的科技化(详称高新科技化)心理学学科性质的二重性,即自然科学性质与人文社会科学性质的二重性。
它是研究人的科学,但不只是哲学范畴上的人的科学,也是研究自然科学范畴上的人的科学。
国内外许多心理学家都主张心理学应当研究整体的人和人性,一方面强调人文的研究,另一方面又强调科学的研究,这种矛盾的相互作用,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
但从当前的主流看,心理学研究却是科技化的发展趋势,或称高新科技化。
心理学的本土化
数据库系统概论
心理学本的土化
22
存在问题: 存在问题: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研究走过了 一条从质疑、探索、开创、建构的艰辛历程,现阶段还 带有相当的盲目性和尝试性,缺少必要的规范性。存在 的问题主要有: 1.概念混乱,本土概念体系尚不成熟 1.概念混乱,本土概念体系尚不成熟。概念混乱最突出 概念混乱 的一个体现———本土心理学与心理学本土化 《本土心理学》一书的主编、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的 希勒斯(Healas)认为,本土心理学是“有关心理学论题 的文化的观点、理论、猜想、分类、假设和体现在社 会习俗中的观念喻示。
数据库系统概论
心理学本的土化
23
台湾学者杨国枢 杨国枢认为,“本土心理学是一种在本土性契 杨国枢 本土性契 知识体系”。 合条件下所建立的心理学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 香港大学杨中芳 杨中芳教授则认为“本土心理学研究是指在 杨中芳 研究个人的心理及行为时,将历史、文化脉络放在思考 构架之中的一类研究”,并把本土心理学区分为狭义 狭义 本土心理学和广义本土心理学 广义本土心理学两类。 本土心理学 广义本土心理学 大陆学者葛鲁嘉 葛鲁嘉则认为,本土心理学应与实证的科学心 葛鲁嘉 理学相对照,因此,本土心理学主要是指前科学的心 理学和不同文化圈的文化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把本土心理学划分 文化心理学 为常识心理学 哲学心理学 常识心理学与哲学心理学 常识心理学 哲学心理学两个不同的存在水平。
数据库系统概论
心理学本的土化
3
2. 心理学本土化的起源
1) 20世纪70年代末,西欧国家的社会心理学家在欧 洲心理学杂志上出版了大量的文章,把社会心理学的缺 陷和错误归咎于美国心理学,对社会心理学“美国模式 ”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无情的抨击。通过对社会心理学的 美国模式的批判,西欧各国确立了具有西欧文化特色的 社会心理学,这是西方心理学内部第二世界心理学本土 化运动的开始。第二世界的社会心理学家转而寻找另外 一条道路,这一运动的结果是……第二世界国家的“本 第二世界国家的“ 第二世界国家的 土化”的社会心理学的建立。 土化”的社会心理学的建立。
本土心理学与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
后 现 代 思 潮 的 核 心是 消 解 、 壤 和批 判 现 代 文 化 , 破 其主 旨是
有 自然 的 、 物 的存 在 特 性 , 生 更有 文 化 的 、 合 的 本 臂 特 征 社
徙 研 究 封 象 来说 , 必 须 既 考 虑 不 同文 化 背 罱 下 人 耘 心 理 就 活 勐 的 共 性 舆 差 异 , 要 考 虑 不 同 文 化 背最 下研 究 者 舆 被 又
[ y wod ] Idg n u s c oo y;Pot d r im ;C ieeidg nz t np y h lg Ke r s n ie o sp y h lg smo en s hn s n ie iai s c oo y o
2世纪 8 o o年 代 中后 期 , 现 代 心 理 学 思 想 明 始 在 西 后 方 心 理 擎界 逐 渐 典起 和 傅播 。后 现 代 心 理 擎 思 想 是 以封 现
【 黼键弱】 本土心理 擎; 后现代主羲 i 心理 学的中圆化
I dgn u y h l g n ieel dg nz to fPsc oo yRee r h o n n ie o sPsc oo ya dChn s n ie iaino y h l g sa c .Z uQi.Edu ainFa ut Ja g i r lU— ct cl o y, in x No ma
蚌 向社 官 文 化 模 式 的 心 理 科 学靓 峙 , 来越 多的 心 理 学 家 越
现 代 心 理 擎 , 别是 科 学主 羲 心 理 晕 , 主 旨是 掳 连 缘 、 特 其 重
局 部 和 尚 本 土 化 , 反 叛 心 理 擎 研 究 的 美 圈 中心 主 羲 的 揭 即
中国本土心理学发展的困境与出路探寻
J UR AL OF QI O N NGHA A I A I I S U I E S T IN T oN L T E N V R I Y
( d ct nS i c dt n E uai c n eE io ) o e i
2 1 第 3期 0 0年
问题 。本 土心 理学 的文化 契合 性在 应用 方 面表现 为 面 向实 际生活 。 ( ) 三 范式 多样 性
关键词 : 心理学 ; 困境 ; 出路
中 图分 类 号 :4 c4
文 献 标 识 码 : A
17 89年 , 特在德 国莱 比锡大 学 建立 了世 界上 冯
局 限正好 推 动了 心理 学 本 土化 运 动 的 兴起 和发 展 。
第 一个心 理 学 实 验 室 , 志 着科 学 心 理 学 的 诞 生 。 标
传记 、 观察 、 民俗 分析 、 案 研 究 和访 谈 等 方 法 分 析 个
文化 差 异及 其对 人 的心 理 和 行 为 的 影 响 。第 二 , 主 流 心理学 认 为 自己 的研 究 成 果 是 客 观 的 , 超 越 文 是
曲解 。 因此 , 文化 契 合性 就 成 了 本 土心 理 学 的 关键
在 随后 的 10多年 的发 展 过程 中 , 人类 社 会发 展 0 为 做 出 了巨大 的贡献 。但 是 , 起 源 于纯 粹 的 西方 文 它
化, 是从西 方发 达 国家尤其是 欧洲 和美 国的社 会 、 文
心理学 的本 土化 是 以本 土 的社 会 文 化 历 史 为依 托 , 对 西方 心理学 中合 理 的 成分 进 行 吸 纳 , 其融 人 中 使
进 了大量 的西方 心理 学 理 论 , 我 国心 理学 的发 展 为
论中国文化心理学及其本土化意义
论中国文化心理学及其本土化意义1. 引言1.1 中国文化心理学的定义中国文化心理学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人心理特征、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的学科领域。
其研究范围涵盖了中国文化对个体心理发展和认知过程的影响,以及中国人在特定文化背景下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中国文化心理学的定义并非简单地将西方心理学理论应用到中国文化背景下,而是通过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现代心理学方法,探索中国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思维方式。
中国文化心理学强调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旨在促进中国人心理健康和文化自信。
1.2 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意义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探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价值观念等心理特征,有助于理解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
通过研究中国文化心理学,可以促进西方心理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为跨文化交流和跨学科研究提供重要基础。
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研究还可以为心理健康和社会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有助于推动中国心理学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通过深入研究中国文化心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中国社会现象和个体行为,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提供重要支撑。
1.3 中国文化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和内容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是多样且丰富的。
在研究方法方面,中国文化心理学借鉴了西方心理学的实验方法、调查方法等,同时也积极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研究方法,如基于儒家、道家、佛家等传统文化观念开展研究。
研究内容涉及中国人的心理特点、价值观念、人际关系、情绪表达、认知方式等方面,旨在揭示中国文化对个体心理过程的影响和塑造。
在方法方面,中国文化心理学倡导跨学科研究,结合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方法进行综合研究。
多样化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深入探讨中国文化对个体心理的影响机制,丰富研究内容同时也加深了对中国文化心理学领域的理解。
在内容方面,中国文化心理学研究着眼于中国文化的传统和现代,涵盖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传承和发展、中国人的个体与集体关系、中国式的情绪管理方式等多个方面。
心理治疗本土化与本土心理治疗的发展
心理治疗本土化与本土心理治疗的发展作者:汪卫东来源:《心理技术与应用》2013年第01期摘要:本文对心理治疗本土化与本土心理治疗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心理治疗本土化的自发过程,以及心理治疗本土化的两条途径,论述了文化在心理治疗本土化中的重要作用,并对中国主要的本土心理治疗方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心理治疗;本土化;本土心理治疗要探讨心理治疗本土化和本土心理治疗,首先需要对两者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
从语法角度看,心理治疗本土化是一个动词性短语,本土心理治疗是名词性短语,两者都涉及本土,然而两个短语意思差别却很大。
心理治疗的本土化是指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一国、一定区域或民族在引进或使用外来的心理语言、理论、方法、临床治疗操作规范等方面时与本国的语言、文化、社会、人文等实际特点相结合,并使其成为本土心理治疗一部分的过程。
本土心理治疗则主要是指治疗的内容,是将西方治疗模式的概念、理论、方法、测验、治疗操作规范等加以修订,使治疗与文化的联系更加密切[1]。
本土心理学的关键在于构建出植根于靶文化之中的概念框架和方法,而不是依赖所引入的西方概念框架和方法[2]。
贾林祥、叶浩生提出本土心理学至少应符合如下条件:一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历史根源;二是自主性;三是体现和反映当今社会的文化特点;四是有独到的概念体系及研究策略[3]。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文明古国,在其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及一些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随着西方心理学的传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其中有些已经现代化,还有些没有与西方心理学进行深入结合的,也当属本土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的本土化以及本土心理治疗的产生是心理学发展全球化的结果和产物,如果将各国的心理学理解为非线性混沌理论中由于不同的初始值而出现不同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的话,那么混沌理论的普适性[4]决定了心理治疗可以本土化,即在心理治疗本土化的过程中,本土心理治疗吸收了外来心理治疗具有普遍性和共性的东西,因为只有外来心理治疗方法中具有普适性的东西才能适用于全人类的心理治疗需要。
试论我国心理咨询的本土化
二 、 国心理咨询本 土化研 究发展 中存 我 在 的 不 足
从 2 纪 9 代末 期 至今 , 心理 咨询 的本 O世 O年 在 土化 方 面我 国取 得 了一些 成绩 , 是其 发展 不是 一 但 蹴而就的, 仍存 在 着许 多不 足 , 体表 现 在 以下 几 具 个方面 : ( ) 理 咨询 本土 化 的研 究没有 与 心理学 科 一 心 学观 的变 革联 系起 来 心理 咨询 是 心理 学 的一 门重要 的应 用学科 。 心 理 学 的科学 观对 心理 学 的 发展 起 着 非 常 重要 的作 用 。 谓心 理 学 的科 学观 是对 心理 学如 何构 造和 发 所 展 的基 本认 识 , 涉及 心理 学 的范 围 、 界 、 究方 它 边 研 法 的 有效性 、 可信 性 、 理论 构造 的合 理性 , 并体 现 在 心 理 学 家所 采 纳 的研 究 目标 以及 为 该 目标 而制 定 的研 究 策 略上 。 理学 的科 学 观决定 着对 心理 学研 心 究对 象 的理 解 和对 心理 学研 究方 式 的确定 。 以这 可 样说 , 理学 的科 学 观构 成 了心理 学家 的视 野 , 心 决 定 了心 理学 家 的胸 怀 。 心理学 从 哲学 怀抱 中脱 离 出 来 成为 独立 的实 证 科学 之后 , 一直 以成 熟 的 自然 就 科学学科为偶像 。 它从近代 自然科学中直接继承来 了一 种科 学 观 , 即实证 科 学观 , 又称之 为 小心理 学 观。 小心 理学 观 力求 把 心理学 建 设成 为一 门纯粹 的 自然 科学 , 以此来 划定 科学 心 理学 与非科 学心 理 它 学 的界线 , 而 把心 理学 限定 在 了一个 非 常狭小 的 从 边 界 里 。心理 学 的新 科学 观应 该 是大 心理学 观 , 使 心理 学 从 仅 仅 重 视受 方 法 驱使 的实 证 资料 的积 累 转 向也 重 视 支 配 方法 的使 用 和体 现 文 化价 值 的 大 理 论 建树 , 它无 疑 会 拓展 心理 学 的视 野 。心 理学 本 土 化 的潮 流 预示 着心 理 学本 身 正 在 发 生深 刻 的 变 化 , 现 在对 心理 学研 究对 象 的重新 理解 和对 心 理 体 学 研究 方式 的重新 确立 上 , 理学需 要 一种 大科 学 心 观 ,只有 这样 才 有助 于 中 国心 理学 的发 展 , 能 为 才 心 理 咨询 的发展 提 供宏 观上 的指 导 , 心理 咨询 的 使 本 土化 研究 取得 长 足 的发展 。 ( ) 少成 熟 的心理 咨询 理论 模式 和 技术 方 二 缺
论中国社会心理学本土化
论中国社会心理学本土化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心理学这门学科不断地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由于心理学这一门学科的起源和发展主要都在欧美地区,所以心理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很难直接适用于中国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因此,如何将心理学本土化也成为了当前中国学术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下面本文将围绕“论中国社会心理学本土化”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一、中国社会心理学本土化的必要性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家,文化与价值观念与西方国家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直接引用和研究西方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就很可能无法准确反映中国人民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
因此,为了更好地研究中国人民的心理现象,进行心理学本土化是非常必要的。
心理学本土化,就是在现有心理学基础上,通过吸收、理解、改变和创新,使其符合中国国情、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的特点和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当前中国社会中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二、中国社会心理学本土化的方向1. 心理学本土化理念的确立心理学是一门探讨人类心灵、心理活动的学科。
随着时代进步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已经越来越广,理论体系也更加丰富。
但是,由于其起源和发展主要在欧美地区,体系和理论是基于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构建的。
而我们在对其进行本土化的时候,必须在其基本理念、观念和方法方面进行改变,使其更符合中国心理的文化、价值观念和现实需求。
2. 心理学的文化解释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历史背景不同,因此在心理学研究中往往会出现文化偏见和误解。
所以,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在心理学本土化的研究过程中,引入文化解释的方法,更加深入地挖掘中国文化的精髓和特点,使得心理研究不再受到文化的束缚。
3. 对自我和人际关系的研究中国人民在理解自我和人际关系的过程中,通常会更注重集体价值、社会联系和关系,这样就与西方个体主义的价值观观念发生了冲突。
中国的心理学发展
定县主持年龄与学习能力关系的研究,得出一 条7至70岁受试者的识字能力曲线,当时心理 学界称它为周先庚曲线。 周先庚在1980~ 1985年间,先后与他人合作翻译出版了《心理 学纲要》《社会心理学》等专著
张耀翔
肖孝嵘
汪敬熙
唐钺
著名的心理学院校
• 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和心理 研究所于1927年8月成立 并归属文史科,随后于 1929年4月改属理科。首 届系主任为著名心理学家、 生理学家汪敬熙院士。 1930年前后,随着汪敬 熙教授的离职,心理学系 并入研究院教育心理研究 部,主任为许逢熙,蔡乐 生、高觉敷等也曾担任主 任。在此期间心理研究部 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开 展了儿童心理、学习心理 和智力测验研究并招收心 理学研究生
• 朱智贤(1908~ 1991),江苏赣 榆人。曾任北京 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教育学会副 会长、人民教育 出版社副总编辑 等。 朱智贤专长 儿童心理学。
• 他几十年来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儿 童心理学中重大的理论问题,尤其探讨儿童心
理发展中关于先天与后天的关系、内因与外因
的关系、教育与发展的关系,以及年龄特点的 个别特点的关系等问题。
• 周先庚(1903~ 1996),安徽省全椒 县人,中国实验心理 学家。 周先庚主要的 研究工作为汉字心理 的实验,成果连续在 美国实验心理学杂志 上发表。他热衷于阅 读心理实验仪器的设 计与改良,曾发明四 门速示机并写出论文 在第九届国际心理学 会议上宣读。他还撰 文分析汉字的完形结 构,提出汉字分析三 要素,即位置、方向 及时间连续,为实验 工作提供基础。
• 1886年8月22日出生。少时在海盐尚书 厅徐氏家塾就读,后至上海广方言馆习 英文。 1901年,陈大齐进入浙大前身浙 江求是大学堂学习。1903年(清光绪二十 九年)留学日本,入仙台第二高等学校, 后入读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哲学门, 专攻心理学,获文学士学位,于1912年 毕业。回国后,1912年(民国元年)任浙 江高等学校校长,兼浙江私立法政专门 学校教授。1913年春任北京政法专门学 校预科教授。1914年起任北京大学心理 学教授。陈大齐于1917年在北京大学创 建了我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对我国 早期心理学发展具有开创性的影响。
论我国心理学的本土化进程及其理论难题
国心理学研究虽 已取得 丰富的研 究成果 , 但关 涉心理 学本土 化前提假 设 与理论预 设 的诸 如心理 学本 土化 的
本体论 、 方法论 与知识论 等基本 问题 尚未解决 ; 另外 , 心理 学本土化 与传统 文化、 科 学化及全球 化 的关 系等 问
题 的有效解决 , 也将直接影响到我 国心 理学 的研 究对 问题 的学科
作者简 介 : 赵 忠宇 , 博 士, 吉林大学哲 学社会 学院讲 师。
《 东南学术) 2 o l 3年第 2期
的长期对立与分裂。这种分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第一 , 自然科 学进 路与人 文科 学进路 的分裂 。冯特 企 图采 用心 理物 理学 的方法 , 将实 验 法
与内省法相结合 , 使他 的实验心理学成为一 门类似于物理学与生理学一样严谨的 自然科 学。 华生 则把 心理学 对 自然科学 的羡 慕发 挥到极 致 , 声 称要 把 心理 学 建设 成 为 纯粹 客 观 精确 的 自 然科 学 的分 支 ; 他 首先 为心 理学确 定 了研究 方法—— 观 察实验 法 , 进而 为心理 学设 定 了研 究 对 象——可观察的外显行为 ; 通过强化获得刺激与反应之 间的固定的联系, 而反应最终都可以被
构建 。 关键词 : 心理 学研 究; 本土化进程 ; 学科理论
中图分类号 : B 8 4—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1 5 6 9 ( 2 0 1 3 ) 0 2— 0 1 6 7— 0 6
一
、
西方心理学研究进路及 在我国的引进
艾宾浩斯说过 : “ 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 但只有一个短暂 的历史 。 ” 这个漫长的过去指 的是哲学心理学形态 。在心理学独立之前 , 心理学一直寓居在哲学之中 , 采用思辨的方式探索 人类的灵魂 。1 8 7 9年 , 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 标志着心理学 正式作为一门 独立的学科登上历史舞台。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 心理学将向何处去是几代人回答的问题 , 这
心理学中国化的学术演进与目标_葛鲁嘉
2007年7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ul.,2007第36卷第4期Jour nal of Shaanx i N ormal U 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 n)Vol.36No.4 心理学研究心理学中国化的学术演进与目标葛鲁嘉(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长春130012)摘 要:心理学的中国化是指中国心理学发展的本土化。
中国本土文化中并没有产生出现代的科学心理学,而是从西方文化中引入的。
中国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非常曲折的过程,这主要体现为三次大的模仿、复制和跟随,三次大的批判、转折和重建。
可以把中国心理学发展的本土化历程分为三个阶段。
心理学本土化的热点与难题包括科学观的问题、本土契合问题、文化转向问题、多元文化问题、方法论的问题、全球化的问题、原始创新问题。
心理学本土化的演变与趋势涉及不同文化中的本土心理学、本土心理学的隔绝与交流、心理学的文化与社会资源、心理学发展的传统与更新、心理学演变的分裂与融合。
心理学本土化的出路与结局就在于将其定位为文化的心理学、历史的心理学、生活的心理学、创新的心理学、未来的心理学。
关键词:心理学本土化;心理学中国化;本土化发展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07)04-0118-06收稿日期:2007-03-15作者简介:葛鲁嘉(1956 ),男,辽宁沈阳市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学博士。
一、中国心理学的本土化发展史在中国本土文化中没有产生出现代的科学心理学,中国现代的科学心理学是从西方引入的。
中国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非常曲折的过程。
这主要可以体现为三次大的模仿、复制和跟随,三次大的批判、转折和重建。
第一次大的模仿、复制和跟随是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
当时,西方工业文明的昌盛与中国封建王朝的衰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土化心理学发展
1879年冯特建立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它起源于纯粹的西方文化,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欧洲和美国的社会、文化、历史、种族直接演进而来的,是西方国家的本土心理学,并不是全人类的心理学,其理论学说也不是普遍适用的真理,用此解释其他国家国民的心理和心理行为是有局限性的。
中国心理学家立足于本国的文化、运用适合于中国的研究方法来研究理。
心理学的本土化是心理学学科发展的结果,是心理学研究追求科学化的要求。
它与后现代主义思潮、文化多样性以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
然而,导致本土心理学产生的直接原因,还是来自于心理学内部,具体来说,是对主流心理学的客观主义倾向和缺乏文化敏感性的不满。
第一,主流心理学为了追求心理学的科学化,实证主义倾向明显,采取元素分析和物理还原的立场,注重客观方法和量化研究,完全放弃了心理学的文化传统。
[本土心理学反对心理学的这种客观主义倾向,主张心理学的人文性,采取质化的研究方法,如传记、观察、民俗分析、个案研究和访谈等方法分析文化差异及其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第二,主流心理学认为自己的研究成果是客观的,是超越文化和历史的主力,可以推广到世界其他围家和地区。
正因为它对文化的忽视才导致其在普遍应用上的严重缺陷。
实际上,心理学的科学化和本土化并不是无关和矛盾的,而是相关和一致的。
强调科学化就是要推进本土化,强调本土化也就是要确立科学化。
心理学的科学化是为了更为合理和有效地揭示和干预人类心理,包括以文化样式体现的人类心理。
那么,心理学的科学化还必须通过本土化来完成。
科学心理学早期是排斥文化的存在来保证自己对所有文化的普遍适用性,而目前则应是心理学本土化中包容文化的存在来保证自己对所有文化的普遍适用性。
中国心理学的本土化发展之路:
●建国以前,随着早期赴西方学习心理学的中国留学生的回国,开始了全面输入西方科学
心理学。
基本上是对西方心理学的复制和模仿。
●建国以后,国家将政治生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心理学也从西方化开始走向苏联化和政
治化,并开始脱离出了学术的轨道。
●文革期间,对西方心理学的完全否定。
祖国心理学发展一度停滞不前。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了大踏步的社会改革,并向世界开放了自己的大门。
而这一时期,
西方心理学在非西方文化圈中的普遍适用性已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并面临着非西方国家的心理学发展的严重挑战。
中国的心理学家开始了本土化的改造。
中国本土化研究工作立足中国人的独特性,考察中国人的心理行为而试图修补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工具、研究方法、理论概念和理论框架。
这类研究涵盖了相当广泛的课题,主要包括像社会取向、关系取向、权威取向(一党)、集体主义、面子、人情、孝道、价值观、自我观、成就动机、宗教心理、组织行为、慈善观念、心理病理、体罚现象、助人行为、中医心理学、书法心理学、佛教心理学。
而西方心理学中的观念:个人主义倾向,以个人为出发点来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
显然不符合中国的观念。
发展出路:中国心理学者藩寂明确提出了中国心理学要走自己的路,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心理学理论体系。
他指出实现这一目标有四个途径、
1、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
2、密切联系我国建设实际
3、继承我国古代思想中有关心理学的可贵观点、论断和学说(研究方法)
4、有批判地吸收外国心理学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借鉴创新
“实事求是、本土定向、求同存异、与时俱进”
近期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热点
一、有关个体过程的研究
元认知、启动程序、内隐社会认知(人格因素)
二、有关人际过程的研究
中国人的人际信任过程、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动力学(“人情”和“面子”的中国人的人际关系)
三、有关团体过程与组织行为的研究
群体决策(信息取样偏差)、组织承诺(心理契约)
四、有关文化及意识形态差异的研究
文化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海外华人的社会认同、代际之间的文化传承
举例:
思维方式是指人们用以处理信息和感知周围世界的一种思维习惯。
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或区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种较为固定的元认知模式,反映了处在不同文化中的个体和群体在看待和处理问题时的认知特性。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思维作为高级的元认知活动具有跨文化一致性。
人们普遍假设所有人群都具有相同的诸如归类、学习、演绎、推理、归因等基本的认知过程。
但事实上,文化对思维方式存在巨大的影响,从而表现在人的心理与行为上。
研究举例:
①思维方式、工作价值观与组织承诺关系的研究;
②思维方式和大学生的自尊体验;
③思维方式与社会适应性;
④思维方式、应付方式与健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