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哲学导论

合集下载

《科学哲学导论》PPT课件

《科学哲学导论》PPT课件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罗森伯格:《科学哲学——当代进阶
教程》
精选ppt
2
➢卡尔纳普:《科学哲学导论》,中山
大学出版社
➢亨普尔:《自然科学的哲学》,三联
书店
➢波普尔:《猜想与反驳》,上海译
文出版社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上海:
译文出版社
精选ppt
3
第4章 知识的分类与科学的本质
➢ 什么是科学?
第二篇 科学观及其方法论
第4章 知识的分类与科学的本质 第5章 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 第6章 科学发现的基本方法 第7章 科学假说的检验和科学理
论的评价
精选ppt
1
相关参考书目
➢施太格缪勒,王炳文等译,《当代哲
学主流》,商务印书馆
➢查尔默斯,《科学究竟是什么》,商务
印书馆
➢戴维.林德伯格,《西方科学的起源》,
- 科学与非科学 - 科学与哲学
➢核心:科学
精选ppt
4
科学与非科学
➢英文的科学(science)指的是自然
科学的简称
➢ 广义上的科学包含了: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思维科学
➢ 狭义的科学指:自然科学
精选ppt
5
科学与非科学
➢非科学包含
宗教、哲学、文学、艺术、伪 科学等
➢非科学 ≠ 反科学 ➢非科学 ≠ 伪科学
科学家活动——(动态关照方式)
精选ppt
51
科学哲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 科学的本体论 ➢ 科学的认识论 ➢ 科学的逻辑学 ➢ 科学的伦理学
精选ppt
52
科学哲学与科学
➢科学:建构关于世界的模型
(model of world)
➢科学哲学:建构关于科学的模型

后现代科学哲学导论

后现代科学哲学导论

后现代主义研究后现代科学哲学导论Ξ〔美〕R1萨索尔 曲跃厚译一、引 言到后现代性的领域(这是一个常常受到误解和嘲讽的空间,是一个过于模糊以致难以测量的领地)上去旅行,部分地是和卡尔 波佩尔一起进行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又有保罗 费耶阿本德为伴;然后再去寻找女权主义者的同伴。

所有这些同伴都对一种适用于科学的后现代哲学的感受性(sen sitivity)作出了贡献,因而成为一种后现代科学哲学,即使是在主要的后现代作者的特殊观点不同于科学哲学家的观点时也是如此,反之亦然。

尽管这两者彼此漠视对方,但我还是希望把他们结合起来,使他们了解对方,并使他们各自的理论很好地一致起来。

例如,波佩尔是把科学和所有其他话语形式区分开来的最近一次主要尝试的伟大推动者,但费耶阿本德则批判了这种尝试。

现在,“分界问题”(无论它如何被表述)实际上是一个政治问题,即证明一种特权形式——“元叙述”——的问题,这种特权形式正是利奥塔的《后现代状况》在原则上拒绝接受的。

波佩尔在“虚构”和“科学”之间形成了一定的界限,这一界限变成了一个排外的俱乐部的栅栏,变成了一种权贵地位的象征,因而它本身就成了科学文化之批判分析道路上的一个障碍。

又比如,波佩尔认为,形而上学在科学中也很重要,在科学共同体中,真理必定会归结到一种荣誉概念的位置上,但是人们并没有英国女王那样的政治神通,而且科学哲学尚未解决的问题仍然是心理学的问题:科学家是怎样达到其新思想的呢?什么样的气质才是人所必须具有的,因而才能挑战已经确立的各种模式并提出可供选择的其他模式呢?进而,心理学怎样才能符合科学话语的语境呢?简单地说,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借助于来自后现代主义者的话语的工具而提供的。

在某些方面,在授权所有叙述并重组各种制度化的权力关系的意义上,我在后现代性的批判话语中所展现的各种心理学的可能性中得到了安慰。

当然,人们也许会说,迈克尔 波拉尼和托马斯 库恩已经写下了许多我们必须了解的他们称为“科学共同体”的著作,分析了领导和责任的问题,提出了有关科学方法论能够而且应该藉以沿着一条研究纲领的道路被向前推进的方式的问题。

科学哲学导论论文

科学哲学导论论文

科学导论作业(二) 200921060101陈馨琳一、你所理解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定义:以美国AECT教育技术94新定义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与教育技术定义比较,该定义强调必须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不但研究学习过程,还要研究教学过程;强调现代教育技术追求的目标是实现教学优化。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该定义的基本思想:(1)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必须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作指导。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教育思想的体现。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首先必须考虑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认知主体地位新教育思想。

(2)现代教育技术要充分运用各种信息技术。

在当前,应用于教育中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模拟与数字音像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络通讯技术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等。

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应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加以选择,同时,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档设备而抛弃常规的音像技术,要避免出现高级设备低级使用的现象。

(3)现代教育技术是以优化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为任务,这就要求不仅要研究教与学资源,还还必须重视研究教与学的过程,既对教学模式的研究。

(4)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包括设计(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软件、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开发(开发教学软件、硬件、课程和教学模式)、应用(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评价和管理五个基本环节。

而且,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的应用方式也在不断地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特点:(1)从教学规律(技术理论与规范)看现代教育技术克服了传统教学知识结构线性的缺陷,具有信息呈现多形式、非线性网络结构的特点,符合现代教育认知规律。

第一,从建造和形成认知结构方面,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系统是基于奎林(M.R.Quilian)的语义网络理论。

《科学哲学导论》读书报告

《科学哲学导论》读书报告

《科学哲学导论》读书报告《科学哲学导论》一书是自然辩证法老师的推荐读物。

作者是德裔美籍哲学家鲁道夫·卡尔纳普,经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

1891生于德国隆斯多夫,1910-1914年在德国耶拿大学和弗赖堡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和哲学,曾受教于G.弗雷格门下,1935年底前往美国,并于1941年加入美国籍,1970年卒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莫尼卡。

本书是R.卡尔纳普科学哲学方面的代表作,讨论了现代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特别对科学语言的性质、科学解释的结构、测量与定量语言在科学中的地位、因果性和决定性。

非欧几何的哲学意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哲学问题等作了深入浅出的探讨。

书中开篇即给出了两个基本概念:1.“全称规律”:一种规则性毫无例外的在所有的时间和所有地方被观察到。

并借以符号(X)(Px Qx)为其形式逻辑,表示“全称条件陈述”。

2.“单称陈述”:一种只陈述单一事件与地点的某件事情发生。

对如何解决“我们怎么能够从这样的单称陈述出发到全称规律的断言”这一难题的探讨即从对“事实”与“规律”的科学分析开始。

全称的陈述被称为“规律”,其中,简单类型的“规律”被称为“经验概括”或“经验规律”。

对个别事实的直接观察产生科学,将许多观察相互比较即可发现“规律”,用于解释已知的事实及预言尚未知的事实。

常见的对于事实的解释类型主要为演示类型和统计类型,而常见的用于解释事实的规律主要为逻辑的、纯数学的和经验的。

有一则问答让我切实体味到了语言的内在逻辑,即对一个事实作出适当的解释为什么必须诉诸一条规律?因为看上去事实可由另一个事实解释。

作者通过对“约翰拿表”的例子分析得出:事实解释其实是伪装了的规律解释,即在给出事实的解释地,是省略了一些规律的。

经验论代表人物伽利略认为“科学是由观察而得”,对事实的解释多为定性的。

作者则在实验方法部分阐述了自己对科学规律进行量化观测的主张,选取能够感知到的可测量的指标,如“温度”、“体积”、“压力”等,借助仪器观察并总结出经验性规律。

一般科学哲学导论

一般科学哲学导论

一般科学哲学导论
一般科学哲学导论是科学哲学的一个分支,主要关注科学方法、原则、理论、实证、验证、解释和发展,以及科学与其他领域的关系。

受到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技术和工程领域的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涉及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科学的本质、科学理论的构建与验证、科学界的社会化、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与文化的关系、科学与伦理的关系等。

在一般科学哲学导论中,研究者通常会探讨不同科学范式下的科学模型、解释和理论,揭示不同领域科学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并研究科学活动过程中存在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困境。

科学哲学导论对于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科学领域内复杂的理论和现象,形成科学思维的能力和科学精神,从而推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和人类带来更多的福祉。

“科学哲学导论”教学大纲

“科学哲学导论”教学大纲

“科学哲学导论”教学大纲课程号:02330132新课号:PHI-1-801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科学哲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of Science)开课学期:秋季学期周学时:2 学分:2先修课程: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一、基本目的通过课堂讲授和文献阅读,使学生全面而均衡地掌握科学哲学这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学会用哲学的眼光透视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结构特征和增长模式以及具体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二、内容提要及学时分配(一)先验论进路。

介绍从康德到现象学关于科学何以可能之先验条件的诸理论,揭示科学与时代精神特有的关联。

(二)方法论进路。

介绍从逻辑实证主义以来英美主流科学哲学的主要问题和基本理论,如科学划界、科学说明、科学理论的检验、科学理论的结构、科学动态演变的规律等。

(三)建构论进路。

介绍自历史学派以来出现的新的科学哲学思潮,如历史主义、科学知识社会学、后现代主义、科学人类学、科学文化学、实验主义等。

(四)科学哲学分论。

介绍现代科学中的有关哲学问题,如数学基础、相对论、量子力学、混沌理论、进化论、分子生物学等。

三、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后讨论四、推荐教材或参考书/参考资料(含教材名,主编,出版社,出版年份)1,舒炜光、邱仁宗主编:《当代西方科学哲学述评》,人民出版社1987年。

2,瓦托夫斯基:《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科学哲学导论》,求是出版社1986年。

3,Theodore Schick, Jr. ed. Readings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From Posotivism to Postmodernism, Mayfield Publishing Company 2000.五、学生成绩评定方法平时成绩(40%)和期末考试(60%)。

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导论

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导论
“我提出可证伪标准所要解决的问题,既不是 有没有意义的问题,也不是关于真理或可接受 性的问题。它是在经验科学的陈述或陈述体系 与一切其他陈述(不论是宗教性的、形而上学 性的或干脆是伪科学的)之间划一条线的问 题。”
波普尔提出否证性的目的
1、是为了解决科学划界的问题,也就是 说,只有那些能够证伪的命题才是科学 的命题,而那些不能够证伪的命题都是 不是科学的问题,比如一些宗教神话以 及传统形而上学所讨论的问题(存在、 实体、上帝等);
因果观念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因果关系的基础是什么? 为什么能够在经验的基础上作出关于因
果关系的联想? 经验能否解释因果关系?
两种知识—— 关于观念关系的知识,分析命题 关于事实的知识,综合命题 除此以外没有任何知识。
但这两种知识都无法解释因果关系。
分析命题是必然推理,不能包含矛盾。 但因果推理不是必然推理。
波普尔认为,科学知识的增展一般经历了四个 程序 :
1)科学开始于问题。科学既然是一种对自然 界或认识对象的普遍猜测,而猜测总是从问题 开始的;
2)科学家针对问题提出各种大胆的猜测和假 设,从而形成了各种科学理论,例如牛顿力学、 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都是一 种猜测或暂时性的假设。
逻辑实证主义把科学哲学作为语言哲学来对待, 而波普尔则认为,科学哲学关系的不是语言的 意义,而是认识的真假;
逻辑实证主义的证实原则区分的是意义和无意 义的界限,而不是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后者 才是科学哲学的根本问题。
他认为,科学哲学和传统的认识论有着共有的 问题,它不能归结为语言分析。波普Biblioteka 与休谟科学哲学的三个主要领域
科学的认识论 科学的形而上学问题 科学的存在论

导论:什么是科学哲学?

导论:什么是科学哲学?

爱丁堡学派:科学知识社会学

2.两种科学哲学 (1)PS1:研究科学在整个人类生活 中所占的地位及其社会影响 (2)PS2:研究科学本身的结构、形 式及方法论方面的问题
二、科学哲学与自然哲学
自然哲学:对自然作抽象的思辩,以某 种形而上学原理作为先验根据来解释经 验事实 自然哲学曾经是自然科学的前身(古希 腊)
思考题:
一、结合事例谈谈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二、什么是科学哲学?它的基本问题是 什么? 三、谈谈你对星象学与“另类科学”的 看法。 四、科学是西方文明对世界的独特贡献 吗?


中国政府科技投 入力度逐年加大
Ming Pao 4/4/2000
要不要赞助中医? 中国的“另类科学”

作为“地图”的科学理论

科学理论恰似“地图” 对有意义的实体做标记,如:分子——城镇 表达其结构关系,如:分子键——城镇里的 街道 按适当比例绘制,隐藏其内部结构,如:细 胞里的组织——城镇里的房子 根据用途而变化,如:分子生物学或基因 学——“公共汽车”或“地铁” 通过内部自洽而使其各部分有效



黑格尔:《关于行星 轨道的哲学演讲》 (1800) (1)行星的数量必 定为7颗 (2)火星与木星之 间不会有行星存在

1801年1月1日,J.E.博德 (1746-1826)发现位于火星 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谷神星
三、科学与哲学
三种态度: 1 .科学不涉及真理的本质,只有哲学才 是关于真理本质的学问

科技立国、科教兴国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科技投入 力度逐年加大,目前已经超过GDP总量 的1.5%。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 差距

科学哲学导论

科学哲学导论

科学哲学导论1.古希腊自然哲学的特征有形成“自然界—人”的主客二分,自然界被作为外在于人的对象加以审视自然界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具有规律性,可以认识可以通过理性(哲学、数学)的方式把握自然界的图景,而不必诉诸神秘的力量思维方式具有直观性、猜测性与想像性朴素的辩证法思想2. 米利都学派自然哲学观点米利都学派是前苏格拉底哲学的一个学派,被誉为是西方哲学的开创者,由古希腊学者泰勒斯创建。

米利都学派开创了理性思维,试图用观测到的事实而不是用古代的希腊神话来解释世界.其代表人物泰勒斯、泰勒斯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等。

米利都学派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万物的本源。

泰勒斯的观点是万物本源于水,水生万物,万物又复归于水。

这个观点看似简单却涵盖了万物最初皆诞生于水中这一真理。

排除了当时流行的神造世界的臆想断说。

而阿那克西曼德认为宇宙起源于“无限者”(无定) 一切生于无限复归于无限,而无限本身既不能创造又不能消灭。

阿那克西美尼认为世界是的本源是气体,气亦有稀散凝聚的二元对立运动,不同形式的物质是通过气体聚和散的过程产生的。

3.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欧洲哲学史名著简介亚里士多德关于自然哲学的观点——《物理学》简介《物理学》是亚里士多德有关自然哲学问题的文献汇编。

在这里,汇集了他对物质、时间、空间、运动等问题的基本看法。

a:四元素法:亚里士多德把宇宙分为地上(地球,或称之为地界)和天上(天体,或称之为天界)两部分,并且认为它们分别由不同的材料组成。

地上的东西是由土、水、气、火这四种“基本元素”按各种不同的比例组成。

b:四因说:质料因:它是“事物运动所产生的,并在事物内始终存在那些东西”;开式因:“亦即表述出本质的定义及其它的类”;动力因:“就是变化的静止的最初源泉”;目的因:就是事物追求的目底。

此外,他还考察了遇然性和自然性及其关系问题。

c:机械运动:亚里士多德说物体越重下落越快,亚里士多德说的重量意义是不同的。

首先,亚里士多德说土是重的,火是轻的,土、水等重物下落,气、火等轻物上升。

科学技术哲学讲义1(导论)PPT课件

科学技术哲学讲义1(导论)PPT课件

它探讨了环境保护、可持续发 展、气候变化等议题,以及这 些议题背后的价值观、世界观 和意识形态。
环境科学哲学还涉及到环境正 义、生态伦理、自然权利等议 题,旨在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 发展提供哲学支持。
医学技术哲学
医学技术哲学主要研究医学技术的伦理、社会和哲学问题。
它探讨了基因编辑、器官移植、辅助生殖等技术的道德和伦理考量,以及这些技术 对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影响。
人工智能哲学
人工智能哲学关注人工智能的认 知、伦理和存在等方面的问题。
它探讨了人工智能的意识和自我 意识、道德地位和责任、以及人
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等议题。
人工智能哲学还涉及到人工智能 的设计和开发,旨在为人工智能
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哲学指导。
环境科学哲学
环境科学哲学主要研究环境问 题的哲学、伦理和社会方面。
科学知识的演化
科学知识的演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新的科 学发现不断推翻和修正旧的理论,形成更加完整 和精确的科学知识体系。
科学知识的验证与评价
科学知识的验证与评价是科学知识演化过程中的 重要环节,通过实证和逻辑推理来检验科学知识 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科学技术的伦理问题
01
伦理问题的定义
伦理问题是指涉及到道德和价值观的问题,在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中,
人工智能道德与伦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为了解决人工智能的道德与伦理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这包括制定相 关政策和法规,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监管和管理,提高公众对人工智能的认知和 参与度等。
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哲学的挑战与机遇
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哲学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科学技术哲学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例如,不同国家和 地区之间的科技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科技交流和合作中存在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等。

刘大椿 科学技术哲学导论-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刘大椿 科学技术哲学导论-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科学技术哲学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产生、发展和影响的哲学学科。

通过对科学技术的本质、方法、价值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的探讨,科学技术哲学试图理解科学技术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并提供有关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思考。

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科学技术这一复杂而广阔的领域,它可以涉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学、农学等各个学科领域。

科学技术发展的巨大突破和影响力使得科学技术哲学成为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它不仅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指导和规范,还对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和影响进行思考和阐释。

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科学方法论、科学实证主义、科学实验、技术的定义和特征、技术与价值关系等。

这些内容从不同角度解读了科学技术的内涵和外延,揭示了科学技术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

同时,科学技术哲学还关注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分析科学技术的社会责任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价值观的关系。

刘大椿是我国著名的科学技术哲学家,他对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和贡献不可忽视。

他深入探讨了科学技术的方法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如科学技术发展的目的是实现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控制,科学技术的价值来源于其对人类福祉的贡献等。

他的研究为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建设和理论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通过对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技术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提高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

同时,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还能够引导科学技术的发展走向,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此,深入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对我们实现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将对本文的主题进行概述,介绍科学技术哲学的重要性以及刘大椿对该领域的贡献。

接下来,本部分将简要讨论文章的结构安排,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框架。

正文部分将包括两个小节:科学技术的定义和发展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科学哲学导论论文

科学哲学导论论文

翻开人类文明史的第一页,天文学就占有显著的地位。

巴比伦的泥碑,埃及的金字塔,都是历史的见证。

天文学史是天文学的一个特别的分支,同时又是自然科学史的组成部分,它从整体上研究人类认识宇宙的历史,探索天文学发生发展的规律。

在公元前6—3这段时间内,是爱奥尼亚时期的自然哲学,他们追求自然科学与哲学融为一体。

出现了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和德谟克利特学派。

而每个学派对天文方面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2世纪中叶,是亚历山大时期的自然科学——古希腊自然科学的繁荣时期。

这阶段最突出的是喜帕卡斯和托勒密的天文学。

由于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地心体系成为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一个支柱,天文学的发展却证实这个地心体系的破绽越来越多,天文学也由此首先进入近代科学的大门。

文艺复兴时期已有进步思想家和天文学家对破绽百出的地心体系表示怀疑。

但是,真正打破这个体系的是十六世纪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

从十六世纪中哥白尼提出日心体系学说开始,天文学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哥白尼认为:太阳屹立在宇宙的中心,行星围绕着太阳运行。

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其次是金星,再次是地球。

月亮绕着地球运行,是地球的卫星。

比地球离太阳远的行星,依次是火星、木星和土星。

行星离太阳越远,运行的轨道就越大,周期就越长。

在行星的轨道外面,是布满恒星的恒星天。

他用了6年时间写下了代表作——《天体运行论》,它被恩格斯誉为“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天体运行论》是当代天文学的起点──当然也是现代科学的起点。

哥白尼死后,布鲁诺和伽利略对他的太阳中心说进行了捍卫和发展。

布鲁诺在1584年出版了《论无限性、宇宙和诸世界》,宣传并发挥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提出了多太阳系和宇宙无限性思想。

伽利略也是哥白尼学说的热烈信奉者。

他利用自制的能放大30倍的望远镜,观测到许多足以说明哥白尼学说的现象,说了哥白尼就不得不说一个人——第谷,他一生在天文观测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为近代天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哲学导论》读书笔记模板

《科学哲学导论》读书笔记模板

第五章科学中的三种概念 第六章定量概念的测量 第七章广延量 第八章时间 第九章长度 第十章导出量和定量语言 第十一章定量方法的优点 第十二章语言的魅力观
第十三章欧几里得平行公设 第十四章非欧几何 第十五章彭加莱与爱因斯坦 第十六章相对论中的空间 第十七章非欧物理几何的优点 第十八章康德的综合先天知识
读书笔记
科学哲学演进,神化,客观化,定量化,确定规律,不确定规律,统计,逻辑。 尽管年代有些久远,但还是极为有价值的对科学哲学介绍性的书籍,十分值得一读。 对科学的偏见很容易形成两个极端,支持派迷恋科学的操作手段,反对派又否定科学的意义,对于陷入迷茫 的科学问号者,可以就此一读。 这次读新版,思维又获得了一次升华,读旧版时忽略了拉姆西语句,这次为这种描述方法感到震惊,甚至在 清晨突然惊醒(这就是最简洁,最高效记忆的学习方法:节省了记忆量而又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操作性)。 一位文学专业的路过。
第十九章因果性 第二十章因果性是否蕴涵必然性? 第二十一章因果模态的逻辑 第二十二章决定论与自由意志
第二十三章理论和不可观察性 第二十四章对应规则 第二十五章新的经验规律怎样从理论规律中导出 第二十六章拉姆西语句 第二十七章观察语言中的分析 第二十八章理论语言中的分析
第二十九章统计规律 第三十章量子物理学中的非决定论
科学哲学导论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问题
概率
哲学
地位
概念
规律
空间科Βιβλιοθήκη 哲 学哲学家理论语言
方法
导论
决定论
理论
逻辑

科学技术哲学的导论

科学技术哲学的导论

《科学技术哲学导论》读书笔记11第一章现代科学技术概述科哲的定义:是对科技时代提出的科技及其相关问题、要求和挑战的哲学回应。

根据这一定义可以得出科哲产生的特定背景必须是在科技时代而且必须是针对科技及其相关问题提出的。

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框架又有了许多变化,研究内容有了新的拓展,在该学科领域陆续分化和形成一系列专门的学科分支和方向,如科学学,未来学,科学哲学,科学方法论,科学思想史,技术哲学,科学社会学与社会研究,科技战略与政策研究,自然哲学,生态哲学,环境问题等等。

这鞠话阐述了科学技术哲学近几年的发展情况和发展趋势,明确了科学技术哲学的多个发展方向。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科学哲学在辨证中相互推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这一时期科学引进的特点是,现实性,新兴性,多样性。

显示围着“中国现代化”这一主题,从新兴性这一角度来说,科学引进的时效大大增强,包括新兴的甚至有国际学术界尚有争议的学科和科目,多项性方面体现了科学中引进许多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

然而20世纪的中国学术的一个特征是人文追求从科技思潮中萌生。

科学技术哲学的几个误区:第一,知识方面,没有区分不同性质的科学与不同性质的真理,而把一切真理都冠以“科学”之名,把凡是正确的东西都认为是科学,没有区分狭义的科学知识和广义的科学知识,狭义的科学知识一般指实证知识,广义的科学知识必须注意要把他与狭义的科学知识以区分。

在当今时代,我们必须把狭义和广义的知识严格区分,但是两者也要相互渗透,这样才能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达到共同进步。

第二,在方法论方面,对“什么是科学方法”缺乏共识,也不理解“科学方法是科学活动的灵魂”,由科学共同体内部缺乏公共的学术规范,大家往往各行其是,没有一个能让大家达成共识的标准,这就要求科学界制定出一个共同的标准去规范约束控制这一鱼龙混杂的局面。

第三,在实践方面,不能恰当处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在科学与技术关系方面,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的态度,或者简单对应或是截然分开,在科技、生产、社会三者之间缺乏一个健全的运作机制,这就要求科学工作者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对整个社会服务。

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 科学哲学导论

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 科学哲学导论

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科学哲学导论科学思想是一种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思维方式,它以实证为核心,以推理为手段,以探索客观规律为目的,以改善人类生活为最终目标。

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是科学哲学导论,它是科学思想的基础理论,是科学思想的基础知识。

科学哲学导论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科学思想的基本原理、科学思想的发展历史、科学思想的基本方法、科学思想的基本概念、科学思想的基本原则等。

它是科学思想的基础,是科学思想的基础知识。

科学哲学导论的基本原则是:客观事实是科学思想的基础,推理是科学思想的手段,探索客观规律是科学思想的目的,改善人类生活是科学思想的最终目标。

它们是科学思想的基本原则,也是科学思想的基础知识。

科学哲学导论的基本方法是:实证、推理、探索、改善。

实证是科学思想的核心,推理是科学思想的手段,探索是科学思想的目的,改善是科学思想的最终目标。

它们是科学思想的基本方法,也是科学思想的基础知识。

科学哲学导论的基本概念是:客观事实、推理、探索、改善。

客观事实是科学思想的基础,推理是科学思想的手段,探索是科学思想的目的,改善是科学思想的最终目标。

它们是科学思想的基本概念,也是科学思想的基础知识。

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是科学哲学导论,它是科学思想的基础理论,是科学思想的基础知识。

它涉及到科学思想的基本原理、科学思想的发展历史、科学思想的基本方法、科学思想的基本概念、科学思想的基本原则等。

它们是科学思想的基本原则,也是科学思想的基础知识。

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是科学哲学导论,它是科学思想的基础理论,是科学思想的基础知识。

它涉及到科学思想的基本原理、科学思想的发展历史、科学思想的基本方法、科学思想的基本概念、科学思想的基本原则。

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导论

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导论

哲学的风格
1、明确表达:用清晰、简洁、易懂的语言把你的思想表达出来。 2、论证:利用源自其他思想、原理和观察结果的理由来支持你的说法,得出你的结论,驳斥反
对意见。
3、分析:通过区分和澄清其各种组成成分来理解某种观念。比如,“谋杀”这一观念包含三个 子观念:杀害、错误与意图。
4、综合:把各种不同的观念聚合成一种统一的看法。比如,毕达哥拉斯的“天球和谐”的观念 就把数学、音乐、物理学和天文学综合了起来。
从事哲学的条件
亚里士多德:闲暇、自由、惊异 哲学既是一种学问,也是一种教养。 哈佛大学校训:“让你与柏拉图为友,让你与亚里士多德为友,重要的,让你与真理为友。” 不一定当作专业,能够当作一种爱好。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科学(science)
“科学”一词在中文中早就存在,然而它的本来意思是指“科举” 宋代的陈亮曾说,“自科学之兴,世之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
中出现了相互矛盾的意见,这些意见碰击时要求达到统一,因而通过排除矛盾即可找到真理。
对同一事态的不同描述 “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冰雪融化:冰雪的消失——流水的产生 辩证法认为,我们所有的概念均建立在辨正矛盾的基础上。
费希特:《全部知识学基础》
正题:我是我 反题:我不是非我 合题:我在我自身设定了一个可分离的我与一个可分离的非我相对立。 将我与我的周围世界分开的是我自己,这一区分是我的意识的一大功劳。
海德格尔:向死而生。
哲学是理论化的常识。 爱因斯坦:科学是日常思维的精致化。
哲学的问题
1、形而上学:关于实在以及万物最终本性的理 论。目标是形成一种关于宇宙的全面而整体的 世界观。形而上学中有一个有时被称为本体论 的部分,它所研究的是“存在”,试图依次列 出构成宇宙中不同种类的实在的优先性。被称 为“第一哲学”。

世界观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导论

世界观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导论

世界观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导论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它的发展与演进离不开人类的世界观和科学哲学的引导。

世界观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导论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科学的本质、发展历程以及科学与世界观之间的关系。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世界的整体观念和认识方式,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认知体系。

而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和本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和体系。

科学与世界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科学的发展受制于人们的世界观,而世界观也受到科学的挑战和影响。

科学哲学是一门研究科学本质、科学方法和科学发展规律的哲学学科。

科学哲学导论则是对科学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介绍和解释,帮助人们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世界观科学史是研究世界观与科学发展之间关系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科学家的世界观。

通过研究科学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科学的发展趋势和变革,了解科学家的世界观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科学哲学导论主要包括科学哲学的基本概念、科学方法论、科学与价值观的关系等内容。

其中,科学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科学的定义、科学的特征和科学的目标等。

科学方法论则是对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规范进行探讨和分析,包括观察、实验、归纳和演绎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科学与价值观的关系是指科学研究受到社会、文化和伦理等价值观的影响,科学的发展也会对社会价值观产生影响。

世界观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导论的研究对于加深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科学发展的历史和科学家的世界观进行研究,可以发现科学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了解科学家的思想和观念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同时,科学哲学导论的学习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

世界观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导论是对科学与世界观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和解析的学科。

通过对科学发展的历史和科学哲学的学习,可以加深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提高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深刻的问题,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思考,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科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篇
科学观及其方法论
第4章 知识的分类与科学的本质 第5章 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 第6章 科学发现的基本方法 第7章 科学假说的检验和科学理 论的评价
相关参考书目
施太格缪勒,王炳文等译,《当代哲
学主流》,商务印书馆 查尔默斯,《科学究竟是什么》,商务 印书馆 戴维.林德伯格,《西方科学的起源》,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罗森伯格:《科学哲学——当代进阶 教程》
他相信这件事,但事实并不
是这样 他知道这件事,但事实并不 是这样
1、信念(相信)与知识(“知道”) 相信的两种含义: - 在某事缺乏足够证据时仍相信它 的真实性 - 相信某事就意味着认为其是正确 的,意味着知道某事并且认为它 是真的
陈述
真理
科学知识
信仰
我相信你会好起来的 我知道你会好起来的
2、科学是理论形态的知识体系— 根据语言表达来定义 只有满足理论的陈述形式(一般 的、定律式的陈述)才是科学
分子理论动力论——理论定律,包含 - 同类分子质量均相等; - 分子的大小可以忽略不计; - 每个分子是可以当作质点看的弹性小球; - 分子沿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均等; - 个别分子的运动服从牛顿力学所描述的规 律 相关的经验定律:波义耳定律:PV=RT
科学哲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科学的本体论 科学的认识论 科学的逻辑学 科学的伦理学
科学哲学与科学
科学:建构关于世界的模型
(model of world)
科学哲学:建构关于科学的模型
(model of science)
(关于经验世界的模型之模型)
科学的简称 广义上的科学包含了: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思维科学 狭义的科学指:自然科学
科学与非科学
非科学包含
宗教、哲学、文学、艺术、伪 科学等 非科学 ≠ 反科学 非科学 ≠ 伪科学
什么是科学?
你所理解的“科学”一词
意味着什么?
关于科学的几种观点:
1、科学是人 类籍此获取 对外界环境 控制的行为 模式—功能 性定义
引申出的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原理来解释一切
行为和事实吗? 科学是否能够回答一切问题? -科学能够回答什么样的问题? -不能回答什么样的问题?

科学的界限
“科学无疑可以掌握因果关系, 并且就目标和评价的可比性和不 可比性得出重要的结论,但对于 目标和价值进行独立的和基本的 定义则是科学所鞭长莫及的。”
牛顿力学的三大运动定律
定律Ⅰ 每个物体都要继续保持它的静止状态和匀速 直线运动状态,除非由于所加的外力迫使它改变 这种状态。 定律Ⅱ 运动的变化与外加的动力成正比,并且发生 在该力的作用线方向上。一个物体所受的外力等 于它的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 F=ma 定律Ⅲ 对每一个作用力总存在一个相等的而且方向 相反的反作用力;或者说两个物体彼此施加的相 互作用力总是相等的,并各指向对方。
假如没有对科学的目的与方法的反 省,没有对科学问题的特点与性质 的质问,没有对科学中的解释的思 考,没有对科学中提出的答案的可 靠性及可检验性的反思,我们便放 弃了科学之所以为科学的核心内容
——汉斯· 波塞尔
哲学看待科学的几种观点
- 互不相关、拒斥 - 科学是哲学的工具 - 哲学能够为科学的前提、所 使用的方法提供辩护
“我知道”经常表示这样的意思:
我有正当的理由支持我说的语句
2、“真”与知识 - 想要被定义为知识,它必须 被相信是真的 - 人们还必须为之找到理由或 证明
3、“知道”与知识 “知道是什么”(know what) “知道为什么”(know why) “知道怎么做” (know how)
推论
- 可检验性:能够直接或间接地 利用经验证据来检验,或说出 检验的途径 ⅰ 可检验但不一定已检验 ⅱ 主体间可检验—可重复检 验
小结
- 从知识的层面来看,科学追 求对经验、事实给出解释性的 原理 - 科学追求的是具有系统性的, 公共可检验性的解释系统和解 释论证
案例分析
几年前,一个男子回到家发现 自己的妻子与另一个男子在偷情, 盛怒之下他杀了他妻子。法庭上, 陪审团宣告他的谋杀罪名成立, 法官却只给了他很轻的判决。
什么是知识?
知识的分类 根据知识的特征理解科学知
识的特征
知识的分类
知 识
科学 数学 非科学
知识的特征
请“我知道”(know)来造
句 请“我相信”(believe)来造 句
我们相信伊拉克境内有大规模杀
伤性武器 我们知道伊拉克境内有大规模杀 伤性武器
当用“我知道”的时候意味着什 么? 两点之间直线的距离最短。 长城在中国。 人是动物。 明天会更好。
1、科学知识具有系统性
科学以系统理解的方式来
追求真理性知识
1、科学知识具有系统性
I、科学的知识在描述和解释世界上 具有系统性 II、科学知识在表达上具有系统性 III、科学在扩展知识、提出预言方 面具有系统性
牛顿力学与万有引力
开普勒 定律
伽利略 定律
弹性 定律
摆的运 动定律
抛射体运 动定律
力学事实
ⅰ 科学与知识相关,即已被验 证为真的陈述 ⅱ知识系统必须具有说理性、 论证性 ⅲ科学不是单一陈述的堆积, 而是由知识陈述或命题根据一 定方式构成一个整体(系统)
-
科学可以说是关于自然现象 的有条理的知识,可以说是对 于表达自然现象的各种概念关 系的理性研究
科学的一般特征 1、科学知识具有系统性 2、科学知识是经验可检验的
科学知识在表达上的系统性
科学能够精确界定自身的适用范围 科学尽力消除概念与命题中的不一
致性,保持强的逻辑一致性 从表达上看,科学语言具有高度精 确性与专门性 科学追求解释的普遍性,由此导致 科学表达的抽象性
科学的一般特征 2、科学知识是经验可检验的 - 科学的陈述能够直接或间接地 通过观察、实验、测量等手段得 到检验
科学哲学与科学
层 次 2 学 科 研究 主题 研究方式特点
科学 科学的一般哲学 反思的、分析的、 语词性的 哲学 研究 较深层次的科学 的哲学基础研究 科学 自然界 经验的、综合的、 实验的
1
0 自然界
“科学” 的三个视角
科学 形式科学 经验科学 一般科学 分支科学
经验科学
科学
知识表达及其已有理论成果的命题集合 (静态关照方式) 科学家活动——(动态关照方式)
法官的理由是:进化心理学和其他原理 表明人类行为受控于我们的基因构成 和进化史。许多物种(包括人类)中 的雄性生来具有攻击性和对配偶的控 制欲。因此,丈夫只是做了天生而来 的事。社会的法律和道德惯例必须服 从这些生物学因素的支配。因此,这 个男人不应该被重罚。而且,我们的 法律和道德要被调整以适应人类男性 的这些自然事实
3、科学是为了探明自然奥秘和证实或 证伪某一关于自然特性理论的实验程 序 4、科学是个人获取知识和评判知识的 某种独特方法
——从方法论角度来定义科学
5、科学就是具体的一套关于自然的信 念 6、“科学”或“科学的”指具有严格、 精确或客观等特性的过程或信念 7、“科学”或“科学的”仅仅用来表 示一般的同意的用语,形容我们表示 赞赏的事物——“信念”的定义
科学的词源学理解
古代的“科学”一词适用于任何
具有严格和确定性特征的信念体 系,因此又称为“自然哲学” “科学”一词的拉丁文 (Scientia)表示“知识” (knowledge)或“学问”的意思
科学是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18世纪,康德提出:科学是一种知
识系统的见解: “每一种学问,只要其任务是按照一 定的原则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的 话,皆可被称为科学。” -《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起源》
科学能够告诉我们什么?
- 科学在自然主义的范畴之中 解释“世界是如何的”? - 科学能够发现独立的、超越 于我们观察能力的直接范围之外 的(相对)真理
科学不能够告诉我们什么?
- 科学不能够解释人类和宇宙 存在的价值、最终目的 - 科学不能够为自己所使用的 方法和前提提供最终的辩护
科学与哲学
卡尔纳普:《科学哲学导论》,中山
大学出版社 亨普尔:《自然科学的哲学》,三联 书店
波普尔:《猜想与反驳》,上海译
文出版社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上海:
译文出版社
第4章 知识的分类与科学的本质
什么是科学?
- 科学与非科学 - 科学与哲学
核心:科学
科学与非科学
英文的科学(science)指的是自然
I、科学的知识在描述和解释世 界上具有系统性
尝试对经验事实做出整合的、 有组织的、统一的理解与阐明
II、科学知识在表达上具有系统性 西方传统的知识与“Logos”密切关联 “Logos”——既是语言,又是逻辑, 还是理性,而且是“道” 对知识的追求与其它追求的根本区别 就在于——对语言世界的规范强调与 落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