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大纲-(修订)
《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大纲-(修订)《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朱远明编写日期:2016年9月20日审核:审核日期:年月日总课时:146学时(含72学时晚上课)课程性质:公共必修专业课周学时:每周8学时,共19周教材:《办公自动化技术》第三版李宁胡新和主编曾志副主编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计算机应用》是所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公共必修专业课。
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方法是构成学生科技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工矿企业办公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所必备的。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在各行各业各类管理活动中的广泛应用,加强校工学生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计算机应用是建立在办公室工作基础上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和推广的一门学科。
该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故教学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辅之以上机操作演示讲解、每个学生讲台上和讲台下同步操作辅导及课堂讨论等手段。
本课程教学从电脑在办公中的应用着手,通过对以Windows 7中文操作系统为平台的office套件中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软件Excel、演示软件PowerPoint学习、网络办公应用和实践,并针对3.计算机特点掌握计算机的主要特点。
4. 计算机的分类了解其从规模和功能上来分的六大类。
⒌计算机的应用了解其主要应用领域。
⒍计算机的组成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⒎鼠标操作、键盘与指法练习(输入法)掌握鼠标操作、键盘各区键位功能与指法练习及输入法学习重点:计算机概念、组成及基本操作训练。
难点:基本原理理解。
第二章:网络办公应用(先上此章节)1.连接Internet掌握连接Internet的三种方法和操作。
2.局域网的办公应用会设置和使用共享资源和打印机,熟悉IE浏览器的基本操作,会利用Internet查找资料和收发电子邮件。
重点:网络连接、资源共享、查找资料和收发电子邮件。
难点:网络常见基本术语的理解。
第三章:中文版Windows 7基本操作(变动内容)1.中文版 Windows 7概述桌面、任务栏、图标、窗口、对话框操作。
计算机应用技术教案模板范文
计算机应用技术教案模板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授课人:XXX授课时间:XXXX年XX月XX日授课地点:XXX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系统组成、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基本概念和操作。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计算机基本操作和解决常见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信息素养观念,提高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介绍2. 操作系统及常用办公软件介绍3. 文件管理及磁盘管理4. 互联网应用基础5. 常用软件及工具介绍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操作系统及常用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2. 重点:文件管理及磁盘管理、互联网应用基础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投影仪及PPT课件2. 计算机实验室3. 教学软件及工具教学方法:1. 讲授法: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建立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认识。
2. 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操作经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导入,了解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认知情况。
2. 讲授新课(40分钟):讲解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系统组成、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
通过PPT展示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对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认识。
3. 实践练习(4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上机实践,练习文件管理、磁盘管理、互联网应用等操作技能。
教师现场指导,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4. 归纳小结(1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价。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计算机应用 教学大纲与授课计划
计算机应用教学大纲与授课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概述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包括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互联网应用等内容。
学习目标1.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结构、操作系统等;2.掌握办公软件的使用,包括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等;3.熟悉互联网应用,包括网络通信、浏览器使用、网络安全等。
授课计划时间内容第一周计算机基础知识介绍第二周操作系统入门第三周办公软件:文字处理第四周办公软件:电子表格第五周办公软件:演示第六周互联网应用:网络通信第七周互联网应用:浏览器使用第八周互联网应用:网络安全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实验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的手动操作和课程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程本课程通过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授课计划第一周:计算机基础知识介绍1.计算机组成原理;2.计算机存储器分类;3.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4.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第二周:操作系统入门1.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2.操作系统的种类;3.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4.操作系统的高级功能介绍。
第三周:办公软件:文字处理1.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2.文字处理软件的界面与操作;3.文字处理软件的高级功能介绍;4.文字处理软件的文档处理与管理。
第四周:办公软件:电子表格1.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2.电子表格软件的界面与操作;3.电子表格软件的高级功能介绍;4.电子表格软件的数据处理与管理。
第五周:办公软件:演示1.演示软件的基本功能;2.演示软件的界面与操作;3.演示软件的高级功能介绍;4.演示软件的演示设计与分享。
第六周:互联网应用:网络通信1.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2.互联网协议介绍;3.网络通信的应用场景;4.网络通信的安全问题。
第七周:互联网应用:浏览器使用1.浏览器的基本功能;2.浏览器的界面与操作;3.浏览器的高级功能介绍;4.浏览器的扩展与应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1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1.2 课程代码:CA1011.3 学时安排:总学时40小时,其中理论授课30小时,实践操作10小时1.4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网络基础、应用软件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2.1 理论目标2.1.1 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2.1.2 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2.1.3 了解不同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使用方法2.1.4 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巧2.1.5 掌握常用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2.2 实践目标2.2.1 能够完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和拆卸2.2.2 能够熟练操作不同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2.2.3 能够配置和管理计算机网络2.2.4 能够独立完成常用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三、教学内容与安排3.1 计算机硬件基础3.1.1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3.1.2 主机和外设的功能与分类3.1.3 存储设备和存储介质3.1.4 输入与输出设备3.1.5 计算机性能指标3.2 操作系统基础3.2.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3.2.2 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与使用方法3.2.3 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3.2.4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管理3.3 计算机网络基础3.3.1 网络的概念和分类3.3.2 常见网络设备和拓扑结构3.3.3 IP地质和子网划分3.3.4 网络协议和通信规则3.4 应用软件基础3.4.1 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3.4.2 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3.4.3 多媒体软件的基本操作3.4.4 网页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四、教学方法与评价4.1 教学方法4.1.1 理论课程采用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4.1.2 实践操作课程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4.2 评价方式4.2.1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4.2.2 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实验和实际应用场景的模拟进行评价4.2.3 理论知识掌握:通过闭卷考试进行评价本文档涉及附件:1、课程教材列表2、实践操作指导书3、相关课程资料和案例分析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知识产权:指人们在科学、文学、艺术、技术等领域中创造的智力成果的法律保护和享有权益。
安徽师范大学自动化本科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大纲本科教学大纲
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本门课程考核方式及要求为:出勤率及课程作业占20%,点到不少于3次,其中缺席1次,按无成绩计算;实验成绩按20%折算后计入总成绩;期末考试为卷面考试,占总成绩的60%。
六、课程内容
第一章:概论
(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5周)
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计算机课程的学科性质、基本内容和学习意义,掌握计算机中几个常用术语的涵义,了解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学习方法。
6、唐伟奇、邓顺川,《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二、课程描述(300字以内)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是自动化专业的基础课,也是入门课。使学生对计算机的产生、发展、特点与应用等基本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计算机的硬件、软件、计算机系统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概念有较清晰的了解;同时,掌握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与Office中一些常用软件的基本操作。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为学习自动化专业的后继基础课与专业课打好基础。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
(1)计算机硬件基础
(2)计算机的软件基础
(3)微型计算机及其硬件系统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实验操作
课后作业:
2、计算机的中各部件的有哪些主要功能?各部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三章:操作系统及其应用
(授课时间:第一学期第7周)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Windows的历史、安装、启动与退出,掌握Windows操作,具备基本的计算机使用能力。
教学重点:word文字处理软件。
教学难点:word操作;大型文档编辑。
学时:课堂教学1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1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主要内容:
计算机应用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教学大纲计算机应用教学大纲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了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需求,计算机应用教学成为了学校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
计算机应用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教学的有效进行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教学目标计算机应用教学大纲的第一个重要部分是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计算机应用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而且与时俱进。
例如,教学目标可以包括: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本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教学内容计算机应用教学大纲的第二个重要部分是教学内容的确定。
教学内容应该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
计算机应用教学内容可以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操作技能、计算机网络应用、计算机编程等。
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应该注重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计算机应用的核心技能。
三、教学方法计算机应用教学大纲的第三个重要部分是教学方法的确定。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育手段和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计算机应用教学方法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四、教学评价计算机应用教学大纲的第四个重要部分是教学评价的确定。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检验和评定,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计算机应用教学评价应该注重综合评价,包括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资源计算机应用教学大纲的第五个重要部分是教学资源的确定。
教学资源是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实验设备等。
计算机应用教学资源应该与教学内容相匹配,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计算机应用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教学大纲一、课程教学内容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过程、计算机的分类、特点和用途。
2.了解数制的基本知识、了解二进制的作用、了解编码的作用、掌握ASCII编码表的作用和构成结构、掌握汉字编码表的作用和构成结构。
3.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掌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各部件的职能。
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基本知识、软件的分类、常用软件的基本职能。
4.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结构,掌握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和各部件的职能,了解微机的选购和组装。
(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1)介绍计算机诞生的背景,说明各代计算机发展过程的特点.(2)介绍不同角度计算机的分类、特点和应用领域,说明未来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趋势。
2.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1)介绍数制的概念,简要说明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2)说明计算机内数据的表示方法、字符存储的计量方法。
(3)介绍编码的概念,说明ASCII编码表的构成。
(4)介绍汉字编码的知识,说明汉字国标编码表的构成。
3.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1)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说明计算机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
重点说明计算机五大组成部分的构成和职能。
(2)重点介绍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各部件的作用及特点,说明主板、CPU、运算器、控制器、字长、主频、总线、缓存、内存、外存、显卡、网卡、虚拟存储器、硬盘、光盘、闪存、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概念。
4.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1)介绍计算机系统软件系统的组成,说明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的关系。
(2)介绍指令、程序、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信息、信息系统等概念。
(3)介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职能和特点,说明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数据库管理系统、源程序、目标程序、翻译程序、可执行程序的概念。
5.微型计算机的应用(1)介绍微型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说明微型计算机的组装过程。
(2)介绍微型计算机常见的故障和排除故障的方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yìngyòng)基础》教学大纲(jiào xué dàɡānɡ)一、课程(kèchéng)概述《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xué sheng)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旨在研究现有技术背景和社会需要下,如何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来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熟悉信息化社会中的各项基本应用,并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当前这个信息的社会,计算机应用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因此计算机的应用水平(shuǐpíng)直接反映了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在整个人才培养目标各环节中也处于一个核心基础的地位,本课程也一直都是各院校的重点建设课程之一。
随着社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该课程的定位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扩展上,更是一种观念的重塑——人们在任何需要帮助的时候,都应当将计算机作为其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事实上,在21世纪这个信息的时代,计算机已和语言一样,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总目标是“以应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技能培养为中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了解计算机及网络信息应用的主要方面,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来辅助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意识,使学生了解用计算机作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初步掌握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计算机的能力,并扩展到其专业应用领域,为学习其它相关课程和技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此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一些计算机的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知识;学生还能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进行文件的管理,以及系统的设置,熟练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主要操作(能通过Word来完成对文字的处理,能通过Excel来完成对电子表格的处理,能通过Powerpoint来实现演示文稿的处理),以及各种常用软件的使用,并具备对音频、视频、动画等信息进行简单处理的能力。
计算机应用-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1203A课程类型: 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48 讲课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16 学分:3适用对象: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先修课程:无一、教学目标《计算机应用》是高等学校本科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课程主要讲授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基本操作,重点是Office软件的应用,特别是综合应用。
通过课堂讲授和上机实习,学生应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原理、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知识,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能够熟练应用Office工具完成文档的编辑、排版,数据的计算、管理、分析,以及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等,具备现代社会所需的信息处理基本技能,为将来有关专业课的应用以及论文写作等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计算机基础》是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中的第一层次课程,是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也是计算机的入门课。
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与计算机专业不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使用计算机是为了适应将来本专业工作的需要,因此应更多地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学习有关的原理、概念和基本知识,以及工具软件的应用,会熟练地操作使用计算机。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发展、简单工作原理、主要特点和分类、以及在各领域的主要应用;(粗讲)(2)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及其功能、软件的概念及其分类;(粗讲)(3)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基本操作方法;(选讲,学生自学)(4) 常用工具软件(文字处理Word、表格处理Excel、演示文稿制作Powerpoint等)的基本使用方法;(结合案例精讲,先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5)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Internet和WWW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应用。
(细讲)课堂讲授在多媒体教室中采用电子教案进行授课。
授课时要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讲解,同时也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大纲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课程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 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三、教学内容结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不含*号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号部分是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而设立的内容,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基础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96~108学时。
2. 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是结合基础模块进行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
职业模块旨在提升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1.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理解:指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叙述和解释。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解决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应用问题。
《计算机应用》教学大纲.doc
MS Office高级应用教学大纲(理论课程)课程名称:MS Office高级应用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课程编号:080716开课院(部):法学院,人文学院,经贸学院,公管学院,海峡学院本课程学时学分:64学时(理论32学时,实验32学时),4学分适用专业: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社会工作,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动画,艺术设计学开课学期:第2,3,4学期先修课程:无一、课程简述《MS Office高级应用》课程属普通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公共必修课,旨在向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基本知识及MS Office 基本操作的学生传授MS Office 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办公技能,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要求(一)教学方法理论的方法,通过教师讲解,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常用软件的使用原理和网络的基础知识;多媒体演示的方法,通过多媒体演示使操作形象化,直观化,便于学生掌握;实验的方法,通过实验验证讲解内容,使学生做到学与用的统一。
(二)教学手段课堂授课及机房实验相结合。
(三)课外作业以课后复习题为主,历届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考题为辅。
(四)辅导答疑半期、期末复习各一次。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采取上机测试和笔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实现考核过程现代化、自动化,侧重考核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采取过程式培养与考核方式,阶段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实现考核方式多样化,并保证对每一基本知识点的考核。
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组成。
三、教材或者主要教学参考资料1.于双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201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教程: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教程,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教材编写组、未来教育教学与研究中心。
3.(2014)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真题汇编与专用题库: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教材编写组、未来教育教学与研究中心。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与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日常办公、数据管理、网络使用和程序设计等基本操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2.掌握常见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技巧;3.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档处理、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的制作;4.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和网络工具进行信息获取和交流;5.具备基本的程序设计思维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一)教学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硬件组成与工作原理2.计算机网络与通信3.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与使用2.办公软件应用1.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2.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3.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3.互联网与网络工具应用1.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2.常用网络工具的使用4.程序设计基础1.程序设计思维和方法2.常见编程语言的介绍与初步学习(二)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巧。
2.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实践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实际操作和应用技巧。
三、教学进度与评估方式(一)教学进度本课程共分为16周进行教学,具体的教学进度如下:第1-2周: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硬件组成与工作原理2.计算机网络与通信3.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与使用第3-6周:办公软件应用1.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2.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3.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第7-10周:互联网与网络工具应用1.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2.常用网络工具的使用第11-16周:程序设计基础1.程序设计思维和方法2.常见编程语言的介绍与初步学习(二)评估方式1.平时作业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2.课堂表现和参与度占总评成绩的20%;3.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50%。
计算机教学大纲
计算机教学大纲一、引言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计算机教学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供更好的计算机教学,制定一份全面的教学大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面,编写一份完整的计算机教学大纲。
二、课程目标1. 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科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
4. 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协作与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 计算机体系结构- 操作系统原理- 数据结构和算法- 编程语言和软件开发基础2. 计算机应用技术- 办公软件的使用- 图像处理与设计-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数据库管理与应用3. 信息安全与网络素养- 网络基础知识与应用- 网络安全风险与防范- 个人隐私保护与数字著作权意识4. 计算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算法设计与分析- 逻辑思维与思维导图- 程序设计思维与问题求解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示范: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计算机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技术。
2. 实践与操作:提供计算机实践环境,让学生亲自操作和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3. 项目与实训:组织学生开展计算机应用项目和实训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与实际应用能力。
4. 讨论与互动:通过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五、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评估:包括出勤率、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评价。
2. 作业与实验成绩:根据学生完成的作业和实验报告进行评分,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3. 项目评估:对学生完成的实际应用项目进行评估,考察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4. 考试评估:通过理论知识考试,测试学生对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总结本教学大纲旨在为计算机教学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指导框架。
通过合理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的设定,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科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高职高专)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高职高专)一、课程简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常见应用技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课程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和网络基础知识,并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技能。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的理解。
2. 提供学生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做好准备。
三、教学大纲1. 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定义和特点1.2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1.3 计算机的软件分类与应用1.4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2. 操作系统2.1 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功能2.2 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2.3 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2.4 操作系统的故障处理与维护3. 办公软件应用3.1 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技巧3.2 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与应用3.3 演示软件的设计与制作3.4 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4. 网络基础知识4.1 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4.2 网络协议与通信原理4.3 网络交换技术与设备4.4 网络安全与管理五、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1. 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理论讲授、实验操作、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2. 评价方式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平时作业、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
平时作业包括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实验报告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材和参考书目1. 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作者:XXX,出版社:XXX2. 参考书目1)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导论》,作者:XXX,出版社:XXX2) 《操作系统原理与实践》,作者:XXX,出版社:XXX3) 《办公软件应用实例教程》,作者:XXX,出版社:XXX4)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原理》,作者:XXX,出版社:XXX七、课程安排与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为XX学时,安排如下:1. 计算机基础知识:XX学时2. 操作系统:XX学时3. 办公软件应用:XX学时4. 网络基础知识:XX学时八、教学团队1. 主讲教师:XXX2. 助教:XXX九、学生要求1. 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和英语读写能力。
计算机应用教学大纲和计划
计算机应用教学大纲和计划计算机应用教学大纲和计划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计算机应用教学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为了确保学生在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全面发展,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计算机应用教学大纲和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计算机应用教学大纲应该明确教学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包括学生在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培养。
大纲还应该明确学生在不同学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重点,以及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考核方式。
通过明确目标,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计算机应用教学大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计算机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能力还需要通过实践来培养。
因此,大纲应该要求学生参与到各种实际项目中,例如软件开发、数据分析、网络安全等,通过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计算机应用教学大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技术更新迅速,创新能力成为了衡量一个人是否具备竞争力的重要标准。
因此,大纲应该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鼓励他们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以通过开展项目研究、参与竞赛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此外,计算机应用教学大纲还应该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计算机应用不仅仅是一门技术学科,还涉及到与人沟通、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
因此,大纲应该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团队项目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计算机应用教学大纲和计划的实施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他们应该根据大纲和计划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还应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计算机应用教学大纲和计划的制定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作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公共必修课程之一,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掌握Internet网络、一般的图形绘制和水利水电工程CAD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了解GIS和GPS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和CAD使用技能,为后续课程和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为:计算机应用基础。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和对公共必修课的要求以及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确定:以计算机网络、CAD、GIS和GPS为主线,采用自学,课堂授课,电视课,上机操作及作业等方式,使学生掌握课程内容。
3、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1)自学:学生通过多种媒体掌握学习内容。
(2)录像教学:部分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内容通过电视录像教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3)上机操作练习:按上机学时要求练习。
(4)面授:在学生集中的地方采取面授方式进行讲解和答疑。
4、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在课程内容教学要求的层次上,有关定义、定理、性质、特征等概念的内容按“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要求;实践环节按“学会、能、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1、学时分配本课程为5学分,课内学时为90学时,其中电视课6学时,实验课为24学时,开设一2、习题与作业的要求(1)习题应有助于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和巩固,有助于训练和综合计算机应用能力。
(2)习题以上机操作为主,思考、分析内容为辅。
(3)习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用系统性的大作业提高综合运用计算机能力。
3、教材总体说明文字教材是本课程主要的教学媒体,包括主教材和CAI课件。
录像教材讲授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是文字教材的强化和补充。
四、教学和实验设备建议为了达到教学目的、统一培养规格和统一考试要求,教学机构应按本课程所规定的实验条件要求配备实验用计算机,CPU为PentiumII/300MHz、内存64MB以上,硬盘大于2GB,可以运行Windows98、Windows ME、Windows2000或Windows XP操作系统,配备网卡或Modem,提供Internet连接,有条件的单位可以配备绘图仪。
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the applied technology of Computer Science课程代码:020162学时:64 学分:4 讲课学时:34 上机/实验学时: 30 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非计算机相关专业开课院系:电子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系教材:黄润才,计算引论,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7主要参考书:[1]陶树平,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论(专业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2]上海市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办公室. 计算机应用基础——Visual Baisc 6.0 基础,上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7。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非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先导课程。
目的是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从课程的地位来说,它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一个全面而坚实的基础,为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新生建立起对计算机的全面认识,并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技能。
该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学习方法等各个方面对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教学要起到一个先导和奠基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述冯•诺依曼计算机结构计算机的软件系统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的性能指标计算机的发展第2章: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进位计数制及相互转换数值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非数值数据的计算机表示第3章:数字逻辑基础基本运算逻辑门与触发器算机中的逻辑部件第4章: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结构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微机系统的硬件配置第5章:操作系统基本知识DOS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Unix及Linux第6章:程序设计概述程序设计概述程序与程序设计程序设计方法软件工程简介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顺序结构的程序设计选择结构的程序设计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VISUAL BASIC集成开发环境第7章:算法导论算法概述算法评价常用算法第8章:数据结构导论数据结构概述数据结构的应用举例数据结构分类排序第9章: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系统的结构Access2000数据库第10章:多媒体技术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多媒体的关键技术多媒体应用领域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实例第11章: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概述局域网因特网HTML第12章:计算机安全技术计算机安全理论基础数据加密技术计算机病毒基本要求:1.初步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解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方法。
《计算机应用》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教学大纲课程代码:NANA1055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英文名称:Application of Computer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程学分/学时:2学分/54学时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开课学期:秋季学期适用专业:纳米科学与技术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计算科学初探开课单位:纳米科学技术学院选用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主编:李海燕、周克兰、吴瑾,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Office高级应用案例教程》(主编:沈玮、周克兰、钱毅湘、刁红军,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年);《MATLAB编程》(主编:查普曼,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一、课程目标课程属于公共必修课,以计算机基础知识与程序设计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性很强的课程。
根据“自主化一体化教学”模式,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进行教学,课后布置实训与习题练习,实现“教学做”一体,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持续发展。
课程设置的具体目标为:1.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与计算机素质,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掌握计算机系统的使用方法,熟练使用WORD/PPT办公软件,并能够快速获取所需的资源与信息。
同时具备在计算机单机和网络操作环境中的使用能力,并对计算机安全维护知识具有一定的了解;2.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了解脚本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能够识读和编写程序,理解编程语言及应用方式,掌握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实验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用计算机基础知识与程序设计来进行方案设计、理论模型构建、实际运行、数据处理等步骤,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二、教学内容计算机应用课程共包含以下两部分授课内容,共54学时。
教学组织形式为“教学-分析-练习-总结”,学习知识内容相互承接连贯,由浅入深。
在保持内容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上机实践,统筹协调应考、教学与自学的需求,且与课程目标相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7013 适用专业:理工类本科各专业
学时数:48 学分数:3
执笔者:吴文华编写日期:2006年2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高等院校理工类本科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该课程是有关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主要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前沿知识的介绍,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文字和数据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和一些工具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理论:46学时实验:14学时)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概述
1.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3 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
1.4 信息安全
第二章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2.1 多媒体技术概述
2.2 多媒体数据处理
2.3 多媒体PC机
2.4 超媒体与Web系统
第三章中文Windows 2000操作系统
3.1 Windows 2000概述
3.2 Windows 2000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
3.3 Windows 2000的文件系统
3.4 Windows 2000与MS DOC
3.5 Windows 2000的图像处理功能
3.6 Windows 2000的多媒体功能
3.7 Windows 2000的系统工具
3.8 Windows 2000的控制面版
第四章中文Word 2000文字处理系统
4.1 中文Wood 2000概述
4.2 中文Wood 2000的基本操作
4.3 中文Wood 2000的排版功能
4.4 中文Wood 2000的页面设计与打印
4.5 中文Wood 2000的表格制作
4.6 在文档中使用图形和对象
第五章中文Excel 2000 电子表格处理系统
5.1 中文Excel 2000概述
5.2 中文Excel 2000基本操作
5.3 中文Excel 2000工作表的编辑与格式化
5.4 中文Excel 2000工作簿的操作
5.5 中文Excel 2000工作表数据处理
5.6 图表的建立与编辑
5.7 页面设计和打印
第六章中文PowerPoint 2000文稿演示软件
6.1 中文PowerPoint 2000概述
6.2 中文PowerPoint 2000的基本操作
6.3 动画和声音及超链接技术
6.4 放映和打印演示文稿
第七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7.1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7.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7.3 局域网
7.4 广域网
7.5 TCP/IP协议
7.6 宽带接入技术
第八章Internet及其应用
8.1 Internet 基础
8.2 Internet Explorer 浏览器
8.3 电子邮件
8.4 HTML语言及网页制作方法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本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课时紧张,要求学生课余多上机练习。
2、实验课每次布置若干操作任务,第二节课每次抽查部分同学,给出操作的成绩作为
平时成绩。
3、除教材外,应给学生指定相关的参考书,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可让学生从网上下
载些等级考试题供自测。
4、考试为笔试。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计算机技术已渗透到各行各业,本课程是学生计算机学习的入门课、基础课、必修课。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 凌传繁等编著,《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 李存斌主编《计算机公共基础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