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笔记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笔记(中学)》
2
⑥从学生课业负担上看:应试教育为了应付中高考,作业较繁重,较多采用“题海战术”和机械记忆, 而忽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而素质教育则要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严格按教育教学规律 办事。仅以作业为例,内容适度,形式灵活,不仅重视巩固性的书面作业,还要设计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活 动作业、口头作业、行为作业,并把课外阅读纳入培养健康个性的工作之中,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
从本质上说,“发展性”符合“变化导向教育观”的趋势,即把适应变化、学会变化作为教育的重要目 标,从接受教学(教师奉送答案)向“问题解决”(教师引发思考)转变。教师从鼓励者、促进者、沟通者、帮 助者和咨询者等角色中发挥作用。
(4)全面性 所谓“全面性”,是指素质教育既要实现功能性的目标,又要体现形成性的要求,通过实现全面发展教 育,促进学生个体的最优发展。因为,素质教育应该是完善意义上的教育,它是指向全面基本素质的教育。 素质教育中的“全面发展”有两个方面的具体规定性。第一,针对一个个体来说,它是“一般发展”和 “特殊发展”的统一;第二,针对班级、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群体而言,它是“共同发展”和“差别发展”的 协调。全面发展既要讲共同性,又要讲个别性,它决不排斥有重点地发展个人的特殊方面,允许在一个群体 中各个体之间有差别地得到发展。全面发展实际上就是“最优发展”。 (5)未来性 所谓“未来性”是指素质教育立足于未来社会的需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学目标或就业需求。一般来说, 教育具有较强的惰性和保守性,它总是在努力使年轻一代学会老一代的思维、生活和工作方式,因而人们在 批评现代学校教育体系的局限性或弊端的时候,往往批评它是根据“昨天”的需要而设计的。素质教育就是 要改变教育的惰性和保守性,它的目标是使年轻一代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1)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是指一种偏重于通过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水平的教育制度,它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是教育 T-作所存弊端的集中表现。它以升学率的高低来检验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的工作成绩以及学生学业水平。 其教育模式与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其评价学生的方式太过单一,限制了很大一部分学生进 一步深造的机会。 (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①从指导思想上看:应试教育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是以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教育,它唯分是举,限制 了不擅长考试但有能力的人进一步发展,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现象;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也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是一种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教育,它为广大学子继续深造提供了广泛平 台。 ②从教育目的上看:应试教育是为适应上一级学校的选择需要,以应试训练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则 是根据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和学会审美 的教育。 ③从教育对象上看:应试教育面向少数人而忽视多数人,是重在“提高”的淘汰式的“英才教育”;素 质教育则面向全体,是莺在“普及”,促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通才教育”。 ④从教育内容上看:应试教育完全围绕应试要求,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轻“德”、缺“体”、少 “美”、砍“劳”,是一种不完全的畸形教育;素质教育则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多方面都得 到发展的教育。 ⑤从课程结构上看:应试教育是单一的学科课程,且只重视少数所谓的“主科”,轻视所谓的“副科”; 而素质教育则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把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程等几个板块,把它们都纳入课 表,作为正式课程平等对待,有的学校还十分注意开发“隐性课程”,如:环境教育、校风建设等。
中学教资综合素质笔记2024
中学教资综合素质笔记2024As a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middle school teaching, it is crucial to focus on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中学教育教学综合素质,关键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This means not only imparting knowledge, but also guiding students in moral, physical, intellectual, aesthetic, and labor education. 这意味着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在道德、体育、智力、审美和劳动教育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First and foremost, teachers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interests in learning. 首先,教师应当负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When students are interested in a subject,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excel in it and develop a lifelong love for learning. 当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时,他们更有可能在该学科上取得优异成绩,并且培养出终身学习的爱好。
This requires teachers to be passionate and creative in their teaching methods, making learning an enjoyable and meaningful experience. 这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充满激情和创意,让学习成为一种愉快和有意义的经历。
In addition to academic excellence, moral education is also an integral part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education. 除了学术优秀,德育教育也是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教资科目一综合素质中学笔记
教资科目一综合素质中学笔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教资考试是每一个志向成为教师的人所必须要通过的一道门槛。
而在教资考试中,科目一综合素质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部分。
科目一综合素质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理论素养、教育法规素养、教育教育行政能力等多个方面。
通过科目一的考试,考察考生是否具备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素质。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关于【教资科目一综合素质中学笔记】的详细内容。
一、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一名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教资科目一中考查对考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求颇高,要求考生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党的领导,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热爱学生,愿意为学生付出奉献。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该多关注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了解现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从而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教育理论素养教育理论素养也是教资考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考查考生对教育理论的掌握程度。
考生需要了解基本的教育学理论,如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等。
在备考时,考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教育学书籍,听取专家讲座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
三、教育法规素养教育法规素养是教资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有关教育法规和政策法规,包括《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等,了解相关法规的内容和要求。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法规文件、参加法律法规培训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法规素养。
四、教育行政能力教育行政能力是衡量一名教师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备考科目一时,考生需要了解教育管理者的基本职责和工作内容,掌握教育行政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考生还需要了解学校管理制度、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可提升自己的教育行政能力。
【教资科目一综合素质中学笔记】包括了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理论素养、教育法规素养、教育行政能力等多个方面。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中公《中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
教育观:“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素质教育观: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1.2.3.4.5.的教育;4.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得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1.深化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基础)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①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②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③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今学生观直接影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法今今( 1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调动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 ( 2 )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1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①顺序性—循序渐进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分阶段进行③不平衡性—把握最佳关键期④互补性—扬长避短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2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倡导形成性评价( 1 )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的;( 2 )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1.中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鲜明特点;2.中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特点是指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进步与提升;3.中学生在具体的德、智、体、美等教育内容也有鲜明的发展特点;1.2. (核心):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起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的意识。
3.供必要的准备和支持,打下坚实的基础。
1.教育公正:指教育机会对所有的学生都是均等的,教育均等包括入学机会均等和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2.学生差异包括:性别差异、民族差异、地域差异、家庭背景的差异、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教师观:狭义上是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的角色以及科学履行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等方面的认识教师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1.传道者的角色2.授业解惑者的角色3.朋友的角色4.研究者的角色5.管理者的角色6.示范者的角色1.复杂性:教育目的的全面性、任务的多样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中学综合素质》这一科目第一章主要讲了哪些内容?下面应届毕业生网店铺已经帮大家整理好了《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笔记,希望能帮助到同学们!第一章职业理念内容简介本章主要考查教育观、学生观及教师观,要求考生能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能够针对我国中学教育职业理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本章内容主要以客观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考生需重点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第二节学生观【章节练习题】高频考点提要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2.有差异学生的共同发展;3.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高频考点速记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1.“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内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2.“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延展“以人为本”思想贯彻在教育活动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因为教育活动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独立的个人。
以人为本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学生观,也可以从三个维度去理解: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中学《综合素质》笔记
中学《综合素质》•职业理念•教育观•素质教育内涵•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素质教育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终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着眼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观•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基本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更重过程•师生教学相长•提倡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新课程核心理念:关注人•关注每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育观材料分析解析•问题模式•从教育观的角度,评价XX老师的教育行为/教学行为•答题模板•第一步判断行为正确/ 不正确•XX老师的做法恰当(不恰当),符合(违背)素质教育观•第二步理论+理论分析+结合材料分析•第一类素质教育基本内涵分析•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得到发展,而不是注重部分人。
材料中......•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材料中......•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强调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主动活泼成长。
材料中......•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
素质教育不仅重视学生现在对未来的发展价值和迁移价值,而且重视直接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
材料中......•素质教育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要全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第二类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观分析•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中学《综合素质》笔记
4. 学校组织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 措施
5. 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学校发现,但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导致后果加重的
2.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 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 4.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5. 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 6. 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等方面向农村倾斜
学校责任
1. 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 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
不同群体或个体之间的发 因材施教 展具有差异性
第三部分 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三爱两人一终身)(必考)
爱国守法——教师是职业道德基本要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户中国共产党领导, 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不得 违背党和国家方针和政策的言行。 爱岗敬业——本质要求。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 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关爱学生——灵魂。关心爱护全体同学,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 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 苦歧视学生,不提法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书育人——道德核心。遵循教育规律,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 良好品,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辱,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 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 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便利谋取私利。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 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最新初中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记(注释)
最新初中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
记(注释)
一、综合素质的定义
综合素质指的是学校教师所需要具备的一系列综合能力和素质,包括教学能力、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
它是评价一
名初中教师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准。
二、综合素质的要求
1. 教学能力
- 熟悉并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
- 具备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备课能力
- 能够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 能够有效管理课堂,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2. 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 具备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 能够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解决教学问题
- 具备班主任工作的能力,能够与家长和学生有效沟通3. 教学评价能力
- 能够准确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教学效果
- 具备设计评价方案和评价工具的能力
- 能够根据评价结果有效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三、提升综合素质的途径
1. 自主研究
- 积极参加教师培训和研讨活动
- 阅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书籍和期刊
- 关注教育政策和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
2. 反思实践
- 深入思考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效果
- 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 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3. 合作交流
- 参加教研活动,与同行进行经验交流
- 建立良好的师徒关系,研究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指导
- 积极参与学校的集体备课和教改活动
四、最后总结
综合素质是一名初中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它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应通过自主研究、反思实践和合作交流的途径,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一、素质教育观1、定义: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2、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我国把教育、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受教育机会平等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教育方针。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创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3、外延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存疑、求疑,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
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加大教育改革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条件。
二)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1.更师的教育观念。
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教师的教育观念对教师教育行为具有指导作用。
2.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重点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记
重点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记一、什么是综合素质?综合素质指的是教师在认识、能力、情感和意志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和综合素质。
它是教师能否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标准,是评价教师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
二、综合素质的主要内容1. 认识素质:教师应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理解教育教学的本质和规律,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2. 能力素质:教师应具备优秀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
同时,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素质:教师应具备高尚的情感品质和情感教育能力,包括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发展等。
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教育情感、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4. 意志素质:教师应具备坚定的教育事业信念和职业追求,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教育责任感,有正确的教育教学目标和发展规划。
三、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的途径1. 研究提升:教师应始终保持研究的状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2. 实践磨砺:通过实际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
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发现问题并进行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 交流合作:与同行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互相借鉴和提供建议。
同时,积极参与教研和专业培训活动,不断扩大自己的教育教学视野。
4. 专业发展:关注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要求,不断拓宽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路和方法,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的教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研究的能力。
五、总结综合素质是衡量教师能力的重要标准,主要包括认识素质、能力素质、情感素质和意志素质。
教师资格之中学综合素质考试考点大全笔记
教师资格之中学综合素质考试考点大全笔记1、据调查,教师对学生拳打脚踢的情况现在已经较少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心罚”。
比如:对于成绩不好的罚做题目、罚抄单词一百遍;对于不遵守劳动的学生罚站、罚值日等。
教师这样的行为()。
A.是正确的,教育中适当的惩罚是必不可少的B.是正确的,老师没有侵犯的学生的身体健康C.是不正确的,老师没能做到依法执教D.是不正确的,老师没能做到团结合作正确答案:C2、“医院里的医生和护士,包括我在内,总共是16名。
下面讲到的人员情况,无论是否把我计算在内,都不会有任何变化。
在这些医护人员中:(1)护士多于医生。
(2)男医生多于男护士。
(3)男护士多于女护士。
(4)至少有一位女医生。
”这位说话者的性别和职务是()A.男护士B.女医生C.男医生D.女护士正确答案:D3、留白是我国古典绘画中常用的艺术手法,指作者在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旨而精心留出的“空白”,以营造出“此处无物胜有物”之境。
这一理念体现在教育中,要求教师()。
A.把任何道理都对学生说透、说尽B.对学生放之任之C.留给学生独立的空间,让学生有自我反省的机会D.抓紧课堂,放松课外正确答案:C4、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是( )A.爱国守法B.爱岗敬业C.关爱学生D.终身学习正确答案:A5、某足球学校是专门招收适龄儿童、少年进行足球专门训练的学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该学校自行对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具有审批权的主体是()A.市级人民政府B.市级人民政府教自行政部门C.县级人民政府D.县级人民政府教自行政部正确答案:D6、友谊的深浅,由下列那一个成语可以看出情义最为深重?()。
A.莫逆之交B.金兰之交C.刎颈之交D.点头之交正确答案:C7、十一期间,裘先生由于店铺生意太忙,招用了17岁的小康为他工作,小康非常开心,虽然每天工作14个小时,但薪资待遇非常优厚。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康年龄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招用标准B.裘先生对小康长时高薪的做法完全符合商业规则C.小康假期外出打工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裘先生的行为并未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确答案:A8、找规律填数字是一项很有趣的活动,特别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
中学 教师资格 综合素质 笔记
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笔记敬爱的读者:今天我想和大家共享的主题是“中学教师资格与综合素质”。
一、中学教师资格的重要性中学教师资格,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中学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中学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
再次,中学教师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和高尚的职业操守,能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榜样。
综合素质是中学教师必不可少的素养和能力。
二、综合素质的内涵和要求综合素质,是指中学教师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业务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
中学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品质。
中学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再次,中学教师还应该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评价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
综合素质要求中学教师具备宽阔的知识面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三、中学教师笔记的重要性和作用笔记是中学教师备课和备考的重要工具,也是中学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中学教师笔记是中学教师备课过程中的重要记录工具,可以帮助中学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有效整理和归纳。
中学教师笔记是中学教师备考的重要依据,可以帮助中学教师全面、深入地准备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
再次,中学教师笔记还可以帮助中学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进行及时跟踪和分析。
中学教师应该养成记录和整理笔记的良好习惯,以提升教学质量。
回顾以上内容,我们不难看出,中学教师资格与综合素质对于中学教师的重要性。
中学教师应该全面、深入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在我看来,中学教师资格与综合素质,是中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中学教师应该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才能更好地肩负起教育使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助力。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1一、教师权利的内涵1、含义:教师依法享有的某种权能和利益。
2、教师的权利:(1)要求他人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或履行法律义务的请求权;(2)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做出的教师法等法律所赋予的积极行为权;(3)受侵害时向国家机关申请强制执行权。
二、教师的基本权利1、教师的公民权(是指教师作为公民依法享有相关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 包括: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宗教信仰权、平等权、人身权、文化教育权、经济权以及监督权。
2、教师的职业权利(1)教育教学权(2)学术研究权(3)管理学生权(4)报酬待遇权(5)参与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三、新《义务教育法》关于教师权利的规定1、各级政府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
2、义务教育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
3、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教师享有补助津贴。
四、教师义务定义:教师依据《教育法》、《教师法》及其他法律法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而必须履行的责任。
表现形式:(1)积极义务;(2)禁止性义务;(3)义务人侵犯他人权利和利益时,接受国家强制力保障其意义的履行。
五、教师的基本义务:1、拥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2、遵纪守法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4、保卫祖国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5、依法纳税义务六、新《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教师义务1、遵纪守法;2、教育教学义务;3、思想教育义务;4、尊重学生人格;5、保护学生权益。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2一教育法律法规解读中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 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考试必备资料——中学综合素质笔记目录第一章职业理念 (2)第一节教育观 (2)第二节学生观 (8)第三节教师观 (15)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31)第二节依法执教 (31)第三节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34)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41)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 (41)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58)第三节教师职业行为规范 (61)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一)素质教育概述1.素质教育的内涵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同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特点(1)全体性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以每一个受教育者为对象的教育,它面向每一个学生,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素质教育既不是精英教育.也不是精品教育,它是大众化的教育。
它要面向每一位适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学校及教师关心每一位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能因种族、家庭、经济、智力及教育者主观好恶等因素的影响,将一部分学生排除在素质教育之外。
坚持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保证使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
接受教育是每一个儿童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
第二,保证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之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中小学教育应为提高全体人民的基本素质服务,推进国家经济发展与民主建设。
第三,为贯彻社会主义“机会均等”原则,为每个人的继续发展提供最公平的前提条件。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未来的合格公民奠定素养基础。
(2)基础性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打基础的教育。
正因为素质是反映人的身心发展水平最基本的特征和品质,并制约着人的意识、态度和行为,所以素质培养必须从最基本的基础方面做起。
应当指出,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从本质的方面去影响人、培养人,注重引起人的深层变化、基本特征和品质的形成,而不是追求那些表面的、形式的变化。
例如,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的道德认识,而要引导学生完成从知、情、意到信、行的转化,并将其逐渐固定下来,形成品质,成为学生个人的信念和个性特征。
素质教育特别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一般能力的掌握与培养,为受教育者素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坚持素质教育的“基础性”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基本素质,才有可能实现向较高层次的素质或专业素质的迁移。
第二,人类蕴含着极大的发展自由度,这就是人的可塑性。
自由度越高,可塑性越强;反之亦然。
第三,从教育控制论的意义上讲,教育是一种人为的、优化的控制过程,以便受教育者能按照预定目标持续发展。
(3)发展性素质教育是发展性教育,它不仅注重受教育者现在的一般发展,重视受教育者现在的一般发展对于未来的发展价值和迁移价值,而且重视直接培养受教育者自我发展的能力,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培养受教育者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
从本质上说,“发展性”符合“变化导向教育观”的趋势,即把适应变化、学会变化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从接受教学(教师奉送答案)向“问题解决”(教师引发思考)转变。
教师从鼓励者、促进者、沟通者、帮助者和咨询者等角色中发挥作用。
(4)全面性所谓“全面性”,是指素质教育既要实现功能性的目标,又要体现形成性的要求,通过实现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学生个体的最优发展。
因为,素质教育应该是完善意义上的教育,它是指向全面基本素质的教育。
素质教育中的“全面发展”有两个方面的具体规定性。
第一,针对一个个体来说,它是“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的统一;第二,针对班级、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群体而言,它是“共同发展”和“差别发展”的协调。
全面发展既要讲共同性,又要讲个别性,它决不排斥有重点地发展个人的特殊方面,允许在一个群体中各个体之间有差别地得到发展。
全面发展实际上就是“最优发展”。
(5)未来性所谓“未来性”是指素质教育立足于未来社会的需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学目标或就业需求。
一般来说,教育具有较强的惰性和保守性,它总是在努力使年轻一代学会老一代的思维、生活和工作方式,因而人们在批评现代学校教育体系的局限性或弊端的时候,往往批评它是根据“昨天”的需要而设计的。
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教育的惰性和保守性,它的目标是使年轻一代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1)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指一种偏重于通过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水平的教育制度,它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是教育T-作所存弊端的集中表现。
它以升学率的高低来检验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的工作成绩以及学生学业水平。
其教育模式与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其评价学生的方式太过单一,限制了很大一部分学生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①从指导思想上看:应试教育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是以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教育,它唯分是举,限制了不擅长考试但有能力的人进一步发展,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现象;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是一种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教育,它为广大学子继续深造提供了广泛平台。
②从教育目的上看:应试教育是为适应上一级学校的选择需要,以应试训练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则是根据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和学会审美的教育。
③从教育对象上看:应试教育面向少数人而忽视多数人,是重在“提高”的淘汰式的“英才教育”;素质教育则面向全体,是莺在“普及”,促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通才教育”。
④从教育内容上看:应试教育完全围绕应试要求,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轻“德”、缺“体”、少“美”、砍“劳”,是一种不完全的畸形教育;素质教育则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多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⑤从课程结构上看:应试教育是单一的学科课程,且只重视少数所谓的“主科”,轻视所谓的“副科”;而素质教育则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把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程等几个板块,把它们都纳入课表,作为正式课程平等对待,有的学校还十分注意开发“隐性课程”,如:环境教育、校风建设等。
⑥从学生课业负担上看:应试教育为了应付中高考,作业较繁重,较多采用“题海战术”和机械记忆,而忽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而素质教育则要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严格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
仅以作业为例,内容适度,形式灵活,不仅重视巩固性的书面作业,还要设计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作业、口头作业、行为作业,并把课外阅读纳入培养健康个性的工作之中,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⑦从师生关系上看:应试教育迫使教师“选择适合教学的学生”,强调师道尊严,师生之间是一种管与被管、教与被教、灌与被灌的关系;素质教育则强调尊师爱生,师生民主平等,双向交流。
要求教师尊重、理解、信任、鼓励、扶植每一个学生,教师选择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发展的教学艺术。
⑧从教育方法上看:应试教育实行的是学生被动学习,死抠书本,脱离实际的教育;素质教育则是重视双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的教育。
⑨从教学途径上看,应试教育把课堂和书本作为教学的唯一途径,不同程度地脱离社会、脱离实际;而素质教育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新型素质,要求实现教育的社会化,建构学校与社会的“双向参与”机制.使得教学途径增多,教育视野广阔,有利于从狭隘的完全同升学“指挥棒”对口的自我封闭中解脱出来,实行开放式的现代教育。
⑩从评价标准上看,应试教育以“分”为导向,以“率”为标准,以“考”为法宝,并以此来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实行的是僵化、死板的“一刀切”教育;素质教育则确立社会实践的评价权威,淡化分数的警告、惩戒作用,把学生的差异作为资源潜能优势,实行的是使学生个性健康、完善发展的教育。
从以上几方面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应试教育只注重应试的功利,不关心人的全面发展;不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是塑造适合“教育”的学生。
“应试教育”在教育对象上的局限性,在教育内容上的片面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广大中小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健康成长影响较大,必须加快落实素质教育的步伐,促进广大学生乃至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
(二)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1.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着眼于民族素质的提高这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
一个民族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其发展的潜力及其所能达到的高度。
素质教育旨在通过对受教育者进行各方面的教育,从而提高其综合素养和生存技能,进而促进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
只有整个民族的综合素养提高了,才能实现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富强。
(2)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学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
只有通过素质教育把学生教育好,让他们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才能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后续力量,从而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3)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学校必须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把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目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21世纪新经济时代的需要以及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学生只有德才兼备,综合发展,才能适应这种多元化的需求。
(4)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创新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缺乏创新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创新教育对我国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
素质教育必须把创新教育和基础知识教育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5)着重于在教师引导下,实现学生主动、活泼的发展,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素质教育不但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要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学科专业知识,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学生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实现人人都能尽其才。
第二节学生观(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概述1.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概念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丽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
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主要源于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理想,是未来社会的价值目标,也是实现人的发展的最高理想境界。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人的劳动活动、劳动能力、社会关系、自由个性和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