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能级提升的安徽江淮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群空间优化,是在对城市群现状空间发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其空间发展的潜力及局限性,明确提出空间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总体构架并进行整合[1],是城镇体系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外学者,针对城市化过程中不断壮大的城市群经济发

展实际,从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演变[2-7]、城市群的空间形态及测度[8-11]、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及整

合发展[12-14]、

城市群空间优化的机理及模式[15-18]、城市群产业发展的空间组织[19-22]等角度,展开了相关

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关于城市个体较短时期内的快速增长,对城市群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影响的问题研究较少。

“能级”原本是现代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1998年孙志刚等将“能级”引入到城市功能的研究中[23],提出了城市能级是指一个城市的某种功能或各种功能对该城市以外地区的辐射影响程度,主要体现在经济功能(集聚—扩散能力)、创新功能(科技创新辐射力)、服务功能(基础支撑能力)三个方面。2006年赵全超等利用城市能级概念,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环渤海和珠三角城市群进行了定量研究[24],2007年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对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群城市能级进行了排序比较研究[25]。上述研究显示,城市能级的提升过程,也是城市综合功能完善和城市空间重构的过程,包括:城市经济实力的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完

善,城市创新能力的增强,城市发展环境的优化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各个城市能级的提升,也有利于

优化其所属城市群的资源配置和空间拓展能力,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实力。

安徽江淮城市群,处于东、中部两大地带的过渡地带,是泛长三角的紧密圈层(图1),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池州、安庆、滁州、六安、巢湖、淮南、蚌埠共11个城市,面积约6.5万km 2;2009年初区域总人口3897万,GDP 总值为6746亿元,分别占安徽省的57.8%和76%,人均GDP 为17310元。该区域承担着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一级承接地的重要功能,是全国性的产业转移、结构提升的一个重要区域,但是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安徽江淮城市群空间结构较为松散,中心城市实力偏弱,个体规模较小,城市间功能联系较弱[26-27],外部空间拓展通道单一,未能发挥其对安徽经济的整体带动作用,需要进一步的优化整合。因此,本文从城市能级提升的视角出发,来阐释综合意义上城市个体功能的提升对城市群空间结构重构和空间拓展方向选择的影响,进而提出空间优化的路径。

1城市能级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权重

1.1指标选取原则

指标的选择是根据城市能级的内涵和要求,充分考虑了城市能级评价的特殊性,兼顾了城市全面

文章编号:1000-8462(2010)07-1101-06

基于城市能级提升的安徽江淮城市群

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韩玉刚,焦化富,李俊峰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中国安徽芜湖241003)

摘要:城市能级反映了城市经济的集聚—扩散能力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能力。通过建立城市能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城市能级评价模型的方法,从提升城市经济能级、

潜力能级和支撑能级三方面,分析了安徽江淮城市群从雏形期到快速成长期城市能级的空间变化特征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基

于城市能级提升的江淮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的培育、空间优化路径及安徽江淮城市群融入长三角区域的“E ”型空间结构优化模式。

关键词:城市能级;江淮城市群;空间结构;模式中图分类号:TU982.2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时间:2010-03-15;修回时间:2010-06-1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4BJY024)、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编号:2009sk078)和安徽师范大学专项基金项目(编号:2009xzx05)联合资助。

第30卷第7期经济地理Vol.30,No.72010年7月ECONOM IC GEOGRAPHY Jul.,2010

图1安徽江淮城市群在泛长三角区域中的位置图

Fig.1The location of Jianghuai urban agglomeration in

the Pan-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评价的要求,遵循了完备性、针对性和可获取性的原则,重点体现了城市的经济功能、创新功能、服务功能。

1.2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

在综合指标体系的测度中,熵值法是确定指标权重的客观赋权法,避免了主观赋权的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其计算步骤是:设有m 个待评对象,n 项评价指标,形成原始指标数据矩阵X=(X ij )m ×n ,对于某项指标x j 指标值x ij 的差距越大,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大,其在综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越大,相应的信息熵越小,权重越大;反之,该指标的权重也越小。

①数据标准化处理。假定评价指标j 的理想值为x j *,其大小因评价指标性质不同而异。对于正向指标,x j *越大越好,记为x j *max ;对于负向指标,x j *越小越好,记为x j *min 。

正向指标:x ij '=x ij x j *max 负向指标:x ij '=x j *min x ij

将数据归一化处理,y ij =x ij

'

m

i =1

Σx ij

',

由此得数据的标准化矩阵:Y={y ij }m ×n

②计算第j 项指标的熵值,其中e j =-k m

i =1Σy ij ln y ij

③计算第j 项指标的偏差度:d j =1-e j ④计算第j 项指标的权重:w j =d j

n

i =1

Σd j

1.3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指标权重

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根据指标选取原则和江淮

城市群发展实际,构建了城市能级的3级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32个单项指标,704个原始数据(数据来源:《安徽统计年鉴》(2005)、《安徽统计年鉴》(2009)),并用熵值法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表1)。考虑到城市发展的动态性,江淮城市群2004—2008年发展较快,各单项指标权重的指示意义也有较大变化,为了确保城市能级计算的准确性,单独计算了江淮城市群雏形期(2004年)、快速发展期(2008年)两个截面的单项指标的权重。

表1安徽江淮城市群城市能级评价的指标体系及权重Tab.1The index system and weight of Anhui Jianghuai

urban agglomeration ’s city-level evaluation

目标一级二级单项指标权重指标权重层指标

指标

指标

(2004)(2008)经济水平

国民生产总值0.01360.0200人均GDP

0.01760.0237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0.01000.0009规模企业工业增加值

0.02900.0331经济活力年货运总量0.00850.0205年客运总量0.01950.0216货物周转量0.03480.0485旅客周转量

0.02110.0319经济开放度年实际利用外资

0.07770.0509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增长率0.01080.0118国际旅游收入年增长率0.03750.0339经济基础

固定资产投资占GDP 比重0.02180.0204居民存款年末余额0.03590.0732财政收入占GDP 比重0.04720.0861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0.0292

0.0602科研经费人均科研经费支出0.03700.0824科研经费占GDP 比重0.04240.0271科研经费占财政支出比重0.02920.0563科技人才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0.06760.0071万人拥有高校在校生数0.04790.0335万人拥有图书馆藏书0.06400.0741交通基础

公路通车里程0.02500.0264公共汽车运营数

0.02100.0272信息化程度万人拥有固定电话数

0.00860.0073万人移动电话用户数

0.02760.0104互联网上网人数0.06990.0348年邮电业务总额

0.03250.0185能源利用单位GDP 工业用电量0.02850.0193环境基础城市绿化面积

0.03290.0255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0.03260.010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理率0.00500.0015生活垃圾无害化率

0.0142

0.0017

2江淮城市群城市能级指数的确定及空间

变化特征

2.1城市能级指数计算方法

在对城市能级进行评价中,对实际观测值进行同趋化和无量纲化处理,其计算过程为:

y ij =x i (x max -x min )i =1,2,3,……,32(1)

城市能级

潜力

能级

支撑能级

经济能级1102经济地理第30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