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校本研修作业
2024年高中生物教师个人校本研修计划(4篇)
高中生物教师个人校本研修计划一、指导思想透过校本教研,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用心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努力提高我的整体教学水平。
二、研修目标1、规范数学课堂教学,优化备课活动,使自己由学习型向研究型转变,进而使自己成为新课程实施者,逐步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及水平。
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和研究适合学生特点、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用心开展新教材的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迅速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研究水平。
3、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
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三、研修要求: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
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增长点放在促进学校、师生的共同发展上,使教育从传统教学的“三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向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个为本”(即以学生为本,以潜力发展为本,以自主学习为本)的转变,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使自己及同伴们转变成素质优良、能适应社会需求、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好。
四、具体措施:1、注重日常教学常规的扎实与提升。
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做好每一次听课后记录。
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用心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
每节公开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
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
2、坚持写好教育教学随笔。
认真的读一本有关教育的书籍,并及时反思。
3、认真参加参与各校教研活动与“小组学习研讨”活动,将培训学习所得,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寻找出一条适合本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构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生物校本作业答案版(只要5份)
第4章第1、2节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命/审题冯彬一、选择题1.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B) A.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B.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捉时间间隔过短C.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及夹角上的菌体2.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a、b、c可分别表示同一物种的三个不同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②三个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是a>b>c③三个种群的出生率的比较是a>b>c④三个种群的迁入率与迁出率的比较是a>b>cA.只有①③B.只有①②③C.只有①③④D.只有②③④3.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D)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C.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再计数4.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
在停止增长期间(D)A.增长率大于零B.老年个体数量最多C.出生率及死亡率均为零D.种群密度最大5.科学家通过对三种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和种群密度关系的研究,得到下列结果。
将此结果应用于农业生产时给我们的启示是(D)A.种群密度为4左右时是甜菜生产的适宜密度B.提高氮元素供应量后就可大幅度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C.欧洲防风草根的生长与种群密度无关D.合理密植的目的是提高农作物某些部位的产量6.下列有关“S”型曲线的说法,与事实相符合的是(C)A.该图可表示密闭的恒定容器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变化曲线B.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种群数量最好保持在c的水平C.ab段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慢,其主要原因是受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的影响D.该曲线是在理想条件下测得的,人工培养中不会出现这样的曲线7.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生物研修作业
提高学生自主总结的技巧和能力。
九、达标检测(5分钟)
让学生当堂完成《导学案》上的练习题
完成练习
巩固新知识
课堂小结
2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有什么收获?能谈谈你的想法吗?(由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
布置作业
1分钟
完成练习册本节习题
4、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教材,观看视频,图片等,总结出各种血细胞的形态、功能以及在血液中的正常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观察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相互交流的精神。
2、培养学生探究生命奥秘的热情,提醒学生热爱生命,关注健康。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难点
血细胞的功能以及教会学生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本课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讨论质疑,训练思维,在解决问题中学会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注明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分钟)
展示图片:“小明生病输血”引出问题血液有什么作用?它的成分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运输的载体》,一起来认识人体内物质运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血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描述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识别血细胞的形态
2、解读和识别血常规化验单
3、举例说明贫血和发炎等病症的表现和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输血图片,提出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2、通过教师演示,观察血液的组成,形象感知血液的组成。
3、通过分组观察活动,用显微镜观察血细胞,感知各种血细胞的形态和在血液中的数量。
初中生物校本研修的案例
初中生物校本研修的案例校本研修案例: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案例简介:本案例主要针对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的生命过程和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案例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命过程,包括种子发芽、根系生长、茎叶形成等。
2.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认知能力和综合素养。
3.引导学生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如光照、温度、水分等。
案例实施过程:1.案例准备:教师准备一些大小适中的塑料花盆和花盆土壤,以及一些常见的植物种子,如豆子、向日葵、小麦等。
2.观察种子发芽:让学生将一些土壤放入花盆中,撒上种子,浇适量的水。
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一种植物,并在课堂上观察这个植物的生长过程。
鼓励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观,并记录每天种子发芽的情况。
3.观察根系生长:当种子发芽后,学生将继续观察植物根系的生长情况。
他们可以使用透明玻璃贴纸将花盆剖开一部分,以便观察根系发展的细节。
鼓励学生记录根系的生长速度、形态以及与土壤的关系。
4.观察茎叶的形成:当植物根系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学生将开始观察茎叶的形成过程。
通过观察植物茎叶的形态、颜色、质地等方面的变化,学生可以了解植物如何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并生长出茎叶。
5.探究环境因素的影响:在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改变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水分等,观察这些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6.结束总结:在实施案例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讨论,回答一些相关问题,如:植物的生命过程是如何进行的?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有哪些影响?案例评价:通过这个案例,学生能够通过实际观察和记录来了解植物的生命过程,并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案例设计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科学认知能力和综合素养。
同时,学生通过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培养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初中生物校本研修与岗位实践(作业模版)8月13日
1、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的有机物,是怎样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返回无机环境中的?
2、假如没有动物,这一过程会受到影响吗?从而通过师生归纳总结得出动物在生物圈中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观察课本63页64页图想一想:动物在自然界中还有那些作用?指导学生认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三、知识概念掌握后的应用与展示(学生表达、展示的问题选择和活动组织)
学生想表达的问题没能得到完全表达,大多只是按老师想要学生说的内容,学生给了老师圆满的回报。
表面看,完成了教学的要求,但实际上,学生付的积极性不高。
老师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积极思维、准确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上获得学习的基础素养培养。
请同学们想象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寂静世界,会是怎样的呢?
贴近生活,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入课题,自然过渡。
可以先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资料,积极动脑,思考问题,讨论后自由发言。
二、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化(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过程)
根据课本61页资料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完成讨论题,教师启发并的初动物在生物圈中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作用;再让学生回忆有关生态系统和呼吸作用的知识。
反馈突出本节的重难点是非常正确的。
但对重难点的理解要把握清楚:重点说的是知识点,难点是在学生身上,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思维方法等决定了该知识点是否是难点。
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了解学生学习这本书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学习心理障碍,带着这些“了解”去设计教学、组织教学。
优点: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和生活体验,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观察、思考等能力,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校本作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校本作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摘要: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是“双减”政策的目标之一,校本作业的设计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当前的初中生物课程中,由于部分老师并没有对作业设计的重视,所以往往采取了机械化的、重复练习的作业形式,不但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所以本篇重点就“双减”政策下初中生物校本作业设计的实效性展开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生物;作业设计;实践研究引言:作业是课堂的延续,是学校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其肩负培养学生思考技能、提高学生思维方式的主要责任。
在新课标变革的大环境下,伴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我们的初中生物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上“提质增效”,在作业上“减负”,而老师也必须在全面掌握学生知识要求的基础上设计好校本作业,以便让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从而提高初中生物学的教学质量。
一、初中生物校本作业设计的意义每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在认知水平上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长期使用一种作业形式,必将阻碍他们的个性发展。
初中生刚刚接触生物知识,能掌握的内容并不多。
而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则有利于学生在一定的形式中找到最适合自己成长与进步的方式。
如果传统作业形式过于单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仅是加深了对课堂内容的记忆。
多样化作业形式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学生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准确、高效地完成作业,这也就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老师们在设计作业时以课程标准为目标,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趣味,并结合日常生活,以培养解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面向所有学生,老师的作业设计也要面向每个学生,使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和探究理解知识,掌握生物学中的基本理论和概念,感受到学习生物的趣味性。
教师设计的作业要有很强的探究性,引发学生对知识的观察、思考、分析,促进学生在探究中形成良好的态度和情感,学会理性思考,批判性地解决问题。
生物校本教研活动教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生物校本教研活动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与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条件,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4.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
三、活动内容1. 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2. 光合作用的条件3. 光合作用实验4. 学生讨论与交流5. 教师总结与反思四、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实验药品、实验指导书等。
2. 学生准备:预习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准备实验记录表格。
五、活动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引导学生回顾光合作用的过程。
2. 讲解光合作用的条件(1)教师讲解光合作用的条件,如光照、二氧化碳、水等。
(2)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分析光合作用条件的重要性。
3. 光合作用实验(1)教师演示实验步骤,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2)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4. 学生讨论与交流(1)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
(2)学生讨论光合作用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
5. 教师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次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
(2)教师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3)教师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六、活动评价1. 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情况。
3.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的提高情况。
七、活动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农场、果园等,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研究,探究光合作用的其他相关内容。
八年级上册生物校本作业
漳州市校本作业八上生物(内部资料请勿外传)编者:漳州五中赖伟钦漳州北斗中学陈丽凤漳浦六鳌中学黄峰鹏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校本)姓名班级号数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腔肠动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两侧对称 B.有刺细胞 C.有口有肛门 D.有眼点2.以下不属于...腔肠动物是()A.海葵 B.海蜇 C.珊瑚虫 D.涡虫3.下列关于水螅的描述,错误..的是()A.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海水中B.它的身体几乎透明,长约1cmC.可附着在水草等物体上D.口周围伸展着柔软细长的触手4.水螅排出食物残渣的结构是()A.口 B.肛门 C.刺细胞 D.伸缩泡5.以下营自由生活的扁形动物是()A.涡虫 B.华枝睾吸虫 C.日本血吸虫 D.绦虫6.下列关于涡虫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生活在清澈的溪流中 B.身体背腹扁平、形状像柳叶C.体长为1-1.5mm D.背面呈褐色,前端三角形7.观察血吸虫幼虫需使用的工具的是()A.显微镜 B.放大镜 C.望远镜 D.近视镜8.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A.两侧对称 B.有口无肛门C.有刺细胞 D.营寄生生活二、非选择题9.请据图回答:(1)图中的动物身体呈对称,芽体结构是图中的[ ]。
(2)图中的[ ]结构中有刺细胞,刺细胞里大多藏着刺丝和。
(3)图中的[ ]结构位于口的周围,用于探寻和捕获猎物。
(4)该动物与涡虫的共同结构特征是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校本)姓名班级号数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线形动物的是()A.日本血吸虫 B.绦虫 C.蛔虫 D.华枝睾吸虫2.下列有关蛔虫的叙述,错误..的是()A.寄生在人的小肠里 B.身体呈圆柱形C.有口有肛门 D.有专门的运动器官3.关于线形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营寄生生活 B.身体分节,有刚毛C.身体细长,呈圆柱形 D.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无肛门4.蛔虫体表角质层的作用是()A.保护 B.支持 C.营养 D.连接5.以下属于环节动物的组合是()A.水螅、涡虫 B.绦虫、血吸虫 C.蚯蚓、水蛭 D.蛲虫、蛔虫6.下列可提取用于制作抗血栓药物的动物是A.蚯蚓 B.沙蚕 C.水蛭 D.血吸虫7.以下在观察蚯蚓实验中,需要使用的用具是()①糙纸②棉球③放大镜④盖玻片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8.可作为区别环节动物和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A.有口有肛门 B.有刚毛和疣足 C.身体圆筒形 D.蠕动二、非选择题9.请据图回答:(1)图中的动物属于环节动物,可在土壤中钻来钻去,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它是,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1.1.2生物和生物圈校本作业含答案
、选择题 (每空 3 分,共45 分) 1.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2.下列能体现生物体具有生殖特征的一项是3.读清代诗人袁枚的优美诗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A.生物能进行呼吸 B .生物有变异的特性 C 生物都能繁殖 D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其生活和分布会受到环境中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
在同学们熟 悉的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中,影响生物生活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5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6.凝练隽永的古诗词不仅寄托了人们的情思,还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原理。
下列诗句能反映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7.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其中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科学探究常常需要进行对照 实验。
下列有关对照实验的做法中.正确的是8. 枯叶蝶形态和颜色与周围落叶非常相似,这属于9. 下列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10. 下列不能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11. 下列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12. 铅是一种在生物体内难以被分解和排出的物质。
在一个受铅污染的生态系统中,发现有甲、乙、 丙、丁四种生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经检测,它们体内残留的铅含量情况如下表,那么四种 生物之 间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1.1.2 生物与生物圈 校本作业A.生石花B .奔驰的汽车C .电脑病毒D .恐龙化石 A.飞蛾扑火B. 惊弓之鸟C 望梅止渴D .孔雀开屏,体会到其中包 含的生物特征是A.水B .光C 空气D .温度A.葵花朵朵向太阳B.雨露滋润禾苗壮 C 春风又绿江南岸D .大树底下好乘凉A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B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C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A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相同B .所有的条件都不相同C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不相同D .所有的条件都相同 A.环境影响生物B.生物适应环境C 生物影响环境D.环境制约生物A . —座山B . 一条河里的所有鱼C 一个池塘中的荷花D . 一块农田里的阳光、空气和水A. 一片森林B. —群鲤鱼 C 一块农田 D . 一个湖泊 A.杂草B .黄雀C 螳螂D .蘑菇14.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15.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罔是由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B. 生物所生活的环境是指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C. 生物圈中的生物就是指各种大型动物和绿色开花植物D. 生物圈的各组成部分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密切联系、识图分析题(每空2分,共20 分)16.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
研修总结作业 生物
研修总结作业生物
通过深入学习细胞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我对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有了更为透彻的理解。
特别是细胞膜的流动性、遗传信息的传递以及代谢途径的调控等知识点,让我对生命的微观世界充满了敬畏。
在分子生物学的模块中,我学习了DNA复制、RNA转录以及蛋白质翻译的过程。
通过对中心法则的学习,我意识到了基因表达的复杂性,并对如何通过分子水平的研究来解释生物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再次,生态学部分的研修使我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内容,增强了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
我还参与了一系列的实验活动,如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进行DNA提取实验、模拟生态系统的构建等。
这些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也加深了我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案例分析环节,我们探讨了一些生物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如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生物技术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等。
这些讨论拓宽了我的视野,也激发了我对未来生物学研究的思考。
我想谈谈这次研修对我的个人成长的影响。
在研修期间,我学会了如何有效地检索文献资料,如何批判性地思考科学问题,以及如何将复杂的生物信息以清晰的方式传达给他人。
这些技能的提升,无疑将对我的学术研究和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生物校本研修案例成果
生物校本研修案例成果为了提高生物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在生物学教研组组织下开展了一次生物校本研修。
本次研修主题为“生物学概念教学与实践探究”,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并以此来推动学校生物学教学的与创新。
下面是本次研修的成果总结。
研修的一周时间中,我们对生物学教研组的教师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和实践操作。
培训内容包括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实践探究的设计与实施等。
通过多种方式的教学示范和互动讨论,教师们对现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会了如何在课堂上运用这些概念进行教学。
在实践环节中,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生物实验和实地考察,让教师们亲自进行操作和观察,从而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和科学探究过程。
其中,我们特别组织了一次关于基因转化的实验,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细菌中,使其表达相应的蛋白质,并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到了转基因细菌的绿色荧光。
这次实验让教师们亲身体验了基因工程技术的奇妙之处,也让他们更加明白基因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除了实验,我们还组织了一次实地考察,带领教师们前往一家专业实验室进行参观。
在实验室里,他们参观了各种先进的生物学实验设备,并听取了专家的讲解。
通过亲眼见证了现代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教师们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激发。
培训的最后一天,我们进行了一场教学汇报会,教师们将自己所设计的一堂生物学课程进行了展示。
他们充分运用了培训期间所学到的知识和技巧,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通过汇报,教师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也交流了彼此的经验和教学心得,为学校生物学教学的改进与创新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通过本次生物校本研修,我们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科学素养,也推动了学校生物学教学的与创新。
教师们学会了如何将生物学的概念教学与实践探究相结合,使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并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八下生物校本作业(周测,周周清)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生物校本作业(2)时间:2021年3月28日总分:100 分时间:50分钟班级:姓名:座号:得分: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生物(现象)的实例及特征的描述,对应正确的是()A.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生物都有繁殖现象B.蜻蜓点水——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新冠病毒——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生物与其气体交换部位对应正确的是()A.蚯蚓——环带B.蝗虫——气门C.鲫鱼——鳃D.家燕——肺和气囊3.下列属于有性生殖的是()A.柳树枝条扦插长成植株B.胡萝卜根尖细胞培养成细苗C.克隆羊的诞生D.大豆种子发育成幼苗4.下列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池塘中所有的鱼B.池塘中的水C.池塘中所有的植物D.一个池塘5.下列关于对男孩小明性染色体的分析,错误的是()A. 小明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B. X染色体不可能来源于奶奶C. Y染色体一定来源于爷爷D. X染色体一定来源于外婆6.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A.“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生物依赖环境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7.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B.门是最大的一级分类单位C.分类单位越小,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D.花、果实和种子是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8.在发育过程中,具有“蛹”阶段的动物是()A.蚱蜢B.蟋蟀C.果蝇D.蝼蛄9.下列应用实例与有关的生物技术搭配错误的是()A.制作葡萄酒—酒精发酵B.生产酸奶—酵母菌发酵C.培养抗虫棉—转基因技术D.植物组织培养培育幼苗—克隆技术10.下列有关安全用药和急救的叙述,错误的是()A.静脉出血时要快速压迫伤口远心端进行止血B.病情几好转即可停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加剧C.用药之前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确保用药安全D.病情加重时不可自行加大用药剂量,应当及时就医11.下列哪一种生物不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A. 酵母菌B. 海带C. 草履虫D. 变形虫12.一个细胞有8条染色体,这个细胞连续分裂3次,形成的细胞数目和每个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A. 6个和3条B. 8个和2条C. 6个和8条D. 8个和8条13.下列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B.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大于间接使用价值C.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D强调保护牛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14.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描述,错误的是()A.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B.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C.先天性行为能使动物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D.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往往具有明显的组织、明确的分工15.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南岳衡山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B.土壤→草→虫→鸟,表示一条食物链C.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D.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6.实验操作考试中,小刘抽到的题目是《练习使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疑问及处理办法不正确的是()A.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B.物像偏左——向右移动玻片标本C.视野较暗——用凹面镜和大光圈D.物像不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17.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错误的操作是()A.在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B.用镊子把撕下的内表皮在水滴中展平C.取一片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水滴,再迅速放下D.将碘液滴在盖玻片的左侧,然后用吸水纸从对侧吸引18.观察、比较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可知前者比后者多()A.线粒体、叶绿体、液泡B.细胞壁、叶绿体、液泡C.细胞壁、液泡D.细胞壁、叶绿体19.切成熟西瓜时流出的汁液是()A.细胞液B.细胞核C.细胞壁D.细胞膜20.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降到10℃,它也能保持花朵内35℃的温度。
七年级生物校本研修计划(3篇)
七年级生物校本研修计划(3篇)七年级生物校本研修计划(精选3篇)七年级生物校本研修计划篇1一、教学目标1、初步获得生物圈中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基本知识。
2、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生理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3、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4、正确使用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5、进一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设计实验的能力。
6、利用科学的一般探究方法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7、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期我主要担任七年级两个班的教学,共有学生103人,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
所以,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
但也存在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
三、教材分析1、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
2、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
在时代性,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3、本教材图文并茂,知识结构系统化。
4、本教材题材多样,体裁丰富,贴近生活,利于他们适应当今世界多元科技,文化社会所需整体素质的培养与发展。
四、应对措施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2、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
3、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4、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
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校本作业
[ ⑤ ][ ⑥ ]
(2)受精后[ ]将发育成雏鸟。
(3)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 ]。
(4)与两栖动物的卵比较,鸟卵更适应在陆地上发育,是因为鸟卵具有[ ]。
9.比较昆虫、两栖动物、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据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昆虫和两栖动物的发育为③
发育,但昆虫的发育方式又包括①
4.九湖荔枝闻名海内外,如右图所示,果农用兰竹荔枝的枝条①嫁接到乌叶荔
枝的砧木②上,那么枝条①结出的荔枝的口味是( )
A.兰竹荔枝
B.乌叶荔枝
C.新的其他品种
D.整合了兰竹荔枝和乌叶荔枝
5.无性生殖的主要优点是( )
A.方法简单,便于操作
B.能摒弃亲本的不良性状
C.产生的后代易发生变异
D.既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又加快繁殖速度
C.孔雀开屏D.鹤立鸡群
4.已受精的鸡卵在产出后,胚胎便停止发育,影响胚胎发育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
A.温度 B.水分 C.空气 D.养料
5.右图是鸟卵的结构模式图,如果这是一个未受精的卵,其中相当于卵细胞的结构是( )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⑤⑥
6.“鸠占鹊巢”这一成语说明“鸠”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没有经历的过程是( )
2. 近几年来,常有关于3条腿,5条腿畸形蛙的报道,出现畸形蛙的原因
最可能是( )
A.土壤污染B.水污染
C.大气污染D.吃了畸形昆虫
3.右图的两个椭圆圈分别代表青蛙和蝌蚪的特征,其重叠部分代表它们的共同特征。下列特征能写在重叠部分的是( )
A.能游泳
B.有四肢
C.用鳃呼吸
D.用肺呼吸
4.下列关于蝌蚪与青蛙的比较,描述错误的是( )
校本研修活动记录表
校本研修活动记录表组织者记录人研修主题主持人参与教师研修时间及地点活动过程记录活动小结《生物的基本特征》教案松岙初中毛狄波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知道生物的生命活动和基本特征通过对比清楚生物与非生物(2)能力目标: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难点和重点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出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②能分析生物与非生物差别难点:得出植物的生命特征及其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什么是生物观察包括有生物与非生物的多媒体画面,请学生描绘所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所看到的画面中哪些物体是生物,哪些物体是非生物。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答所知道的生物。
根据对比生物与非生物,学生得出判断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
大致得出生物的基本生命特征。
通过讨论学生得出的生命特征,总结归纳生物的七大生命特征。
播放多媒体课件。
提出问题:“请举出画面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板书学生回答的生物与非生物启发学生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板书学生回答的生物的基本特征。
引出本节课课题《生物的基本特征》启发学生用对比法比较出生物的共同特征。
板书得出的动物的七大生命特征生物的特征通过ppt展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得出动物的七大生命特征。
通过讨论得出的结论,将七大生命特征按照功能填入表格内!思考理解植物的生命特征,联系动物的生命特征,对比得出生命特征之间的差异。
同时向学生解释动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方式,然后联系到植物,通过视频播放,形象生动的得出植物的生命特征。
通过分析判断得出动植学生通过分析判断,将生物的七大生命活动归纳为生物的四大生命特征。
做练习物七大生命活动的差异与不同之处。
指导学生在理解了生物的七大生命特征后,分析讲解认识生物的四大生命活动。
讲解练习巩固知识生物与非生物的比较同学思考非生物是不是有七大生命特征通过对比岩石和岩石鸟,掌握生命特征在生物与非生物中的体现。
高中常规工作电子资源高中生物研修作业
高中生物研修作业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高中生物学课程是科学领域的重要学科课程之一,是义务教育阶段相关课程的延续和拓展,其精要是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
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生物学课程要求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
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及创新实践能力。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高中生物学课程开设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
生物学必修课程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是高中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共同基础;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学习的课程;选修课程是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课程。
高一年级,我们将完成《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必修1 分子与细胞》和《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必修2 遗传与进化》模块的教学。
高二年级完成《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普通高中教科书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以及《普通
高中教科书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模块的学习。
高三年级,将对高中生物学课程进行系统的复习、归纳和整理。
初中生物校本研修的案例
初中生物校本研修的案例初中生物校本研修的案例研修主题:生物在生活中的作用研修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修对象:七八年级学生研究背景:由于生物作为副课,学生不太重视,那么通过研究生物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研究生物学的兴趣。
研修过程:一、将生物与生活联系起来生物与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生物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将生物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这样不仅能够将知识灵活应用,还能够提高学生研究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巩固知识。
例如,在讲“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时,我首先讲述了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即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然后讨论了生活中食品的保存方法和利用原理;最后思考了如何保存食品。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知道了食品的保存方法,还知道了为什么需要这样保存食品,同时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提高研究的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讲传染病的时候,我联系实际,讲解了常见的、正在发生的传染病,告诉学生如何预防和保护自己。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认识到传染病的特点,并且知道如何预防和保护自己,从而更有研究的自觉性。
在讲用药和急救时,让学生学会安全用药和基本的急救常识,这些知识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处处都有用,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从而更好地研究。
二、生物与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我发现生物知识与农业生产联系紧密。
因此,在教学中,我将课本知识与农业生产相结合,让学生将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例如,我讲解了移植秧苗时要带一团土的原因,移植树木要剪一半的叶片的原因,以及树木为什么要输水等等。
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的实用性,从而更加有兴趣地学好知识。
当今世界面临许多重大问题,如人口、环境、粮食和资源问题,这些问题都与生物学有直接关系。
学生对环境问题感触较深,长辈往往会告诉他们河流等的今昔变化。
尤其是自己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也能够亲身体验并感悟到保护环境已经刻不容缓。
黄臻霞校本作业2
丙仑中学八年级生物科校本作业班级姓名成绩命题人:黄臻霞1. 为了了解鼠妇的生活环境,小明同学在校园内寻找鼠妇并记录了在各处发现的数量( 结果如下表 ) 。
分析他的记录可知,适于鼠妇生活的环境特点是地点水泥路上水槽边的石头下种花的湿花盆底下干燥的苹地中鼠妇(只) 0 36 22 2A. 阴暗、干燥B. 阴暗、潮湿C. 明亮、低温D. 明亮、高温1.(5 分 ) 下面是阳光兴趣小组设计的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和方法。
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按图示装置 ( 甲锥形瓶中盛清水,乙锥形瓶中盛等量的2596 氢氧化纳溶液), 光照 2-3 小时。
取下叶片 A 和 B, 去掉叶片中的叶绿素,然后用腆液分别检验。
( 提示 :25% 的氢氧化纳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1)实验中,甲组对乙组起作用。
(2) 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3) 用碘液分别检验后,不能变蓝的叶片是( 填字母 ), 说明它 ( 填 " 有 " 或 " 没有 ")进行光合作用。
(4) 在水肥等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浓度,可使光合作用显著增强,作物产量明显提高。
3.(3分)阳光生物兴趣小组分别选出大米和小麦种子各100粒做萌发实验,七天后发现大米都没有萌发,而小麦的萌发情况如下表(单位:粒),请分析回答:(1)大米都没有萌发的原因是——。
(2)小麦的发芽率是——%。
这种小麦种子能否用于播种?——。
4.(5分)八爪鱼实验小组在做探究“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时设计了如下买验装置。
请分析回答:(1)该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 ?根据生活经验,你作出的假设是。
(2)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应选择哪两组实验装置做对照? 。
(3)若要探究在光照条件下,氧气是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应选择哪两组实验装置作对照? 。
5.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时,重点应观察了解()A.植物的经济价值B.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C.植物的形态结构D.植物的生理功能6.李明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晚上,他将金鱼藻放入盛有清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的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并记录在下表中。
【研修作业】宋玉燕初中生物坊
【研修作业】——宋玉燕/初中生物坊
第一阶段:建立知识网络,夯实基础
目标:查找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知识漏洞,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老师的引导下,形成知识的网络,初步建立合理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
做法:让学生抄写教师自编的《复习提纲》。
利用课本回顾知识,查找学生存在的知识问题。
然后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知识网络构建
时间:2-3 节课完成。
课本复习完进行一次测试,检查复习效果!
第二阶段:综合训练
目标:训练和培养学生解答选择题、图像分析题和实验题的能力。
做法:教师利用期末复习卷,引导学生精练适量习题,学会解题技巧。
时间:4节课完成
第三阶段:模拟测试
目标:再次查漏补缺,强化运用能力
做法:精心挑选河南各地市期末试题4套,进行模拟测试,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在复习中存在的缺陷,及时进行辅导。
时间:3节课完成
第四阶段:纠错训练,回归课本
1.考练之后高效率的试题讲评,在讲评中不能简单地对答案或订正错误,要抓好错题、遗漏、薄弱的地方。
2.在纠错时,防止讲评时教师唱独角戏,要引导学生反思与总结。
3.针对全班出错率较高、得分率较低的题目,让学生互相提问,反复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学生乐学,老师乐教。
思考并能快速准确的回答:光合作用
复习上节课的大致内容,承上启下,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做准备,问题的导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
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各结构都由大量的有机物构成,用课件出示常见的几种蔬菜,请学生分析属于什么器官、其含有的成分。引出器官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并指导学生阅读书本。从细胞水平和器官水平两方面引导学生归纳出有机物构建植物体 。
(一)课堂教学目标要明确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精髓的浓缩,目标设计一是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符合学生实际;二是体现教师对教材的掌握程度。这节课,教学目标有三个,目标比较明确,做到了目标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
(二)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中让学生把习惯变成自然。老师这堂课教学思路清晰,先是预习探究,我很赞同任老师的这一点,每节课学习前先让学生预习课本,这是培养学生自学的基础,也是好的学习习惯的开始。然后合作探究实验,抓住课本重点定义,这又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实验与学习有机配合,最后回顾整理,总结。回顾整理设计的好,回顾整理其实就是一次及时的复习。通过这些好习惯的养成,哪怕老师不教,学生也会知道怎么去学。
让学生根据问题观察、思考、讨论,自行探究得出种子萌发有能量的变化。
观察现象,思考和回答相关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到有机物发生变化释放出能量。
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三个演示实验的探讨中,一环紧扣一环,并适时总结相关问题。最后,归纳总结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分析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产所、意义等。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分析能力。同时促进了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与生活的联系与应用
活动:“生活中的那些事”,和学生一同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如:苹果放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如何储存种子、果蔬等?为何要适时松土?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思考并解决相关生活问题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的现象及问题。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的特征
联系食物链食物网,提出问题: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还有什么作用?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是否有呼吸作用?
教学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点
重点:1.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2、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难点:1.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2.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教学过程
(包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技术应用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导入
提问:通过“光、叶绿体、淀粉、化学能”这几个词,同学们想到了什么?
那么光合作用制造并且储存的大量有机物有什么用呢?
认真阅读教材,小组进行讨论植物各器官和各细胞中都含有有机物。并总结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小组活动,师生共同参与。
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演示实验一
提供种子萌发释放出能量的实验,提出问题,
(1)甲保温瓶的温度升高了,为什么?
(2)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3)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从哪里来?(联系光合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终稿
课 题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姓 名
郭敬明
学 科
生物
学 校
三中学
年 级
七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2、说出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3、理解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学生情况分析
课堂中适当参与实验,这样可以调动积极性,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考并回答问题,通过举例说明得出结论: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与前面的知识衔接。
技能训练
师生共同解决课本P126的相关问题。
师生一同总结本节主要内容。教师布置相关作业。
教学设计初稿的修改点
磨课活动小结
磨课活动过程分析
。
活动反思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磨课活动,我想结合任老师的这节课与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想法进行总结与反思,与各位老师互相交流。
演示实验三
教师提示本实验要点:“燃烧需要氧气的参与”,通过课件或亲自演示种子呼吸时吸收氧的实验过程,提出问题:
(1)为什么甲乙两瓶会有这种不同的现象呢?
(2)甲瓶里的氧气到哪里去了呢?
启发、点拨、引导得出结论。
小组活动,观察记录现象、讨论归纳得出“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时,需要氧的参与”。
呼吸作用
对前面三个演示实验进行小结“通过这三个探究实验,你认为种子在萌发的时候有什么现象发生?”
教师总结:有机物的这种变化,发生在所有植物的活细胞内部。
将这种变化称为呼吸作用。师生共同总结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公式和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产所、意义等。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与归纳。通过分析和归纳,概括出呼吸作用的概念,并用公式表示呼吸作用。明确植物体的所有器官都进行呼吸作用。
学生对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往往意识不到植物的呼吸作用,甚至将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混淆。在课堂中注意时时以动物(人)的呼吸作用作为参照,组织一系列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使学生在动手动脑、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有关呼吸作用的基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精神;
演示实验二
教师提示本实验的要点:“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通过课件或亲自演示实验,提出问题:
(1)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2)二氧化碳的来源是哪?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分析记录,得出结论。
小组活动,观察记录现象、讨论归纳得出“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的结论。同时通过老师引导出总结出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时不仅产生二氧化碳,还产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