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制备氯化氢气体
氯化氢的性质及其制备
![氯化氢的性质及其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056d61406bd97f192279e9c5.png)
烧瓶中,极形成结喷论泉。
➢HCl气体_____(极易/易/ 易
微/难)溶于水。
喷泉实验——思考
气体 HCl NH3 CO2 (溶若入V体解向水水):度左并断以上三种气体中是否能 做喷泉实验?实验有何现 象?
气/氢气)阀门,为什么?
2. 降量生产 氯
应该先缓缓关闭_______(氯 气
气/氢气)阀门,为什么?
总结
先通氢气氯后行 氯化氢工业生产 少通氯气先通氢气
绿色安全有保障
喷泉实验
观看视频,描述氯化氢气体的喷泉实验
现象。
➢ 实验现象
烧杯中的水沿导
管喷入圆底
烧瓶,形成
喷泉。溶液
变为红色。
现象分析
➢HCl气体溶于水,圆底烧 瓶减内压强____(增大/减小
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 品
重要的基本化学原料——盐酸和烧 碱
为了满足制 造味精所需要的 盐 酸 , 又 于 1930 年创办天原电化 厂,天原电化厂 也是我国第一家 氯碱工厂。
吴蕴初
中国近代化工 家
1891-1953(江
回顾
总反应式2: 2
电解饱和食 盐水和盐酸的工 业生产又有什么 关系呢?盐酸是 什么气体的溶液?
盐酸的性质
➢物理性质:
纯净的盐酸是无色的液体,极易挥发 ,常用的浓盐酸含氯化氢37%。
➢化学性质:
一元强酸,具有酸的通性
HCl气体与盐酸的性质对比
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
NaCl(固) + H2SO微4(浓热) NaHSO4 + HCl
思考:根据氧气的制法原理 请设计制备一瓶纯净的氯化
实验室中氯化氢气体的制备
![实验室中氯化氢气体的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6545448e3b3567ec102d8ae7.png)
实验室中氯化氢气体的制备
制取氯化氢气体的方法有很多,我们之前也讲过了不少,主要就是工业制取法和实验室制取法,它们的用途不同,制取的方法也不同,因此我们需要了解透彻它究竟有哪些使用方法和制取方法,接下来我们就针对实验室制取法,来简单的介绍下它的操作步骤。
实验原理:H2SO4(浓)+NaCl=HCl+NaHSO4
实验步骤:1、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2、用分液漏斗向盛有固体NaCl的烧瓶中加入浓硫酸并加热。
3、将生成的气体用浓硫酸干燥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4、尾气用稀碱溶液处理。
5、收集完毕,先折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在进行制取完氯化氢气体之后,我们需要对它进行一定的检测,究竟是不是纯的,因此它的检验步骤也一定要明白清楚,这样才能方便我们更好的使用。
高中化学专题3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1单元第1课时氯气的发现与制备教学案苏教版第一册
![高中化学专题3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1单元第1课时氯气的发现与制备教学案苏教版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24aef0d8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98.png)
第1课时氯气的发现与制备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
能运用发展的、相互联系的、对立统一的观点理解化学变化,培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化学核心素养.2.初步掌握实验探究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基本方法,掌握氯气的制备方法,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核心素养.1.氯气的发现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把浓盐酸与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混合在一起加热,意外地发现了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氯气.2.氯气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MnO2+4HCl(浓)错误!MnCl2+Cl2↑+2H2O。
(2)实验装置①A装置为气体发生装置,作用是制备气体。
②B装置为收集装置,作用是收集气体.③C装置为尾气处理装置,作用是吸收多余Cl2。
3.氯气的工业制法以电解饱和食盐水为基础制取氯气、烧碱等产品的工业称为氯碱工业.(1)氯气的制备原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错误! 2NaOH+H2↑+Cl2↑.(2)实验室电解饱和食盐水①实验装置:②实验操作a.接通电源,观察铁棒和石墨棒上发生的现象。
通电一段时间后,将小试管套在a管上,收集U形管左端产生的气体。
2 min 后,提起小试管,并迅速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点燃的酒精灯,松开拇指,检验收集到的气体.b.取一支小试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从b管导出的气体,观察收集到的气体的颜色。
c.关闭电源,打开U形管左端的橡皮塞,向溶液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②实验分析实验现象结论a出现爆鸣声a管中气体为氢气b产生黄绿色的气体b管中气体为氯气c铁棒端溶液变红、石墨棒端溶液不变色U形管左端溶液显碱性、U形管右端溶液不显碱性③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推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产物是H2、Cl2、NaOH溶液。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的氯又有化合态的氯气单质。
(×)(2)瑞典化学家舍勒发现了氯气. (√)(3)工业上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 2+4HCl(浓)错误!MnCl 2+Cl 2↑+2H 2O 。
制取盐酸的原理
![制取盐酸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14fbebe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8e.png)
制取盐酸的原理制取盐酸的原理是通过盐酸的制备反应,即盐酸酸化反应。
通常使用氯化氢气体和水反应制取盐酸。
氯化氢(HCl)是一种无色、刺激性气体。
它是一种强酸,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容易溶解在水中形成盐酸(HCl(aq))。
制取盐酸的过程就是将氯化氢气体溶解在水中,生成盐酸溶液。
制取盐酸的反应式可以表示为:HCl(g) + H2O(l) →HCl(aq)具体的制备过程如下:1. 首先需要制备氯化氢气体。
氯化氢气体通常通过酸的金属盐与酸反应得到。
例如,可以通过硫酸(H2SO4)和氯化钠(NaCl)反应制备氯化氢气体。
反应式为:2H2SO4(aq) + 2NaCl(s) →2NaHSO4(aq) + 2HCl(g)2. 将制备好的氯化氢气体通入水中。
将含有氯化氢气体的气体通入到装有水的容器中,可以通过使用分液漏斗或气体导管实现。
通入气体的速率需要控制,以确保反应均匀进行。
3. 盐酸生成。
氯化氢气体与水反应后,生成盐酸溶液。
酸性溶液中的氯氢酸分子会与水中的水分子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结合生成盐酸的离子。
反应式为:HCl(g)+ H2O(l) →HCl(aq)4. 过程与控制。
在制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反应容器和设备应该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以防止盐酸对其造成损害。
- 通入氯化氢气体的速率需要控制,以确保反应均匀进行,并避免过量的气体逸出。
- 制备过程通常在有足够通风的实验室环境下进行,以保证氯化氢气体的安全处理。
制取盐酸的原理可以通过酸碱理论进一步解释。
在水中,氯化氢气体会溶解产生氯氢酸分子(HCl)和氯化物离子(Cl-)。
氯氢酸是一种强酸,它能够与水分子中的氢键进行竞争性结合,从而形成离子状态的盐酸。
总结一下,制取盐酸的原理是通过盐酸的制备反应,即将氯化氢气体与水反应制备盐酸溶液。
氯化氢气体是一种强酸,其溶解在水中形成盐酸溶液。
制备盐酸的过程需要注意反应容器和设备的耐腐蚀性,控制气体的通入速率以及在有良好通风的实验室环境下进行。
《氯化氢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教学设计
![《氯化氢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caecdc1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87.png)
课例研究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氯化氢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是以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一《常见的酸和碱》、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为背景。
在学习完以上知识,开展本节课的学习。
本节课一共安排了两个实验,采用固液制取氯化氢以及氯化氢的喷泉实验。
这两个实验并没有在教材中呈现,但氯化氢及盐酸的性质几乎贯穿整个中学化学,故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通过演示本节课的实验,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氯化氢和盐酸的性质;而喷泉实验是中学阶段较有趣的实验之一,既可以活跃学习气氛,又可以巩固对氯化氢可溶性的理解。
本课题在教材中起呈上启下的作用,上是对所学氯化氢、盐酸性质的巩固。
下是对第四节课题一《氨》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知识储备上:1.硫酸、盐酸的相关性质2.酸的通性3.常见物质的可溶性能力储备上:1.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2.掌握一定的观察与思考实验现象的能力,但对灵活运用知识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有所缺乏。
心理特征上:勤于思考,思维活跃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与气体收集(2)掌握氯化氢的性质实验操作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探究反应原理(2)通过演示制取氯化氢气体的反应实验,掌握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与气体收集(3)通过喷泉实验,验证HCl酸的通性,巩固HCl、盐酸的相关性质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尾气处理,养成环保意识,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重点难点重点: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与气体收集难点:形成喷泉的原因五、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教师的准备课前制备用于喷泉实验的氯化氢气体2.学生的准备复习酸的通性,盐酸、氯化氢的性质,氯离子的检验方法【教学过程】《氯化氢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教学设计■李粉敏 衷明华 (韩山师范学院化学系 广东潮州 521041)【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258-02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闻导入播放“临沂郯城:氯化氢中毒三名工人当场窒息被困井下”视频提示:新闻涉及氯化氢的性质有哪些?提问:如果发生了氢气泄露,应该如何应急处理?学完本节课你是否可以回答呢?观看视频,捕捉信息“有毒,具有腐蚀性,密度比空气大”HCl 工业制法上节课,我们学习了HCl 的工业制法,记不记得是怎样制取的?在本子上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回忆后写出:H 2+Cl 2===2HCl设置疑问引导思考我们如何在实验室制取HCl 呢?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制取硅酸的?对的,我们酸与其盐制成了另一种盐和酸,采用了强酸制弱酸的方法,那么我们现在依旧用这种方法来制取,假设我们采用氯化钠,那么我们可用选用什么酸呢?我们学过的比HCl 酸性强的酸有什么?本实验采用氯化钠固体和浓硫酸制取氯化氢气体:NaCl+H 2SO 4(浓)=NaHSO 4+HCl ↑(常温或微热)2NaCl+H 2SO 4(浓)=Na 2SO 4+2HCl ↑(500℃~600℃)它们属于什么反应类型呢?强酸制弱酸一般是通过水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进行的。
实验室制氯化氢方程式
![实验室制氯化氢方程式](https://img.taocdn.com/s3/m/c8a85b68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8.png)
实验室制氯化氢方程式
在化学实验室中,制备氯化氢(氢氯酸)是一项常见的实验。
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可以被用于许多化学实验和工业应用中。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种在实验室中制备氯化氢的方法,并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实验室中,氯化氢气体通常是通过盐酸和一种含有氯离子的化合物反应制备的。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盐酸和氯化钠(食盐)的反应来制备氯化氢气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所示:
2HCl(aq) + NaCl(s) → 2NaCl(aq) + H2(g)。
在这个方程式中,盐酸(HCl)和氯化钠(NaCl)在水中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和氯化钠溶液。
氯化氢气体会从反应瓶中释放出来,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收集和保存。
制备氯化氢气体的实验过程需要十分小心,因为氯化氢气体具有剧烈的刺激性气味,对人体有害。
实验室工作人员需要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并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操作。
总之,制备氯化氢气体是化学实验室中的一项常见实验。
通过
盐酸和氯化钠的反应,我们可以获得氯化氢气体,并且可以通过相
应的实验操作来收集和保存这种气体。
然而,在进行这项实验时,
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以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实验室制氯化氢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制氯化氢气体的化学方程式](https://img.taocdn.com/s3/m/ff2a69a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16.png)
实验室制氯化氢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一、实验目的制备氯化氢气体二、实验原理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一种气体。
当氢气与氯气在适当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充分混合后,通过适当的触发条件(如火花、光线等),就可以使氢与氯发生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
氢气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H2 + Cl2 → 2HCl三、实验步骤1. 将一定量的氢气和氯气分别通入反应容器中,保持适当的温度和压力。
2. 在适当条件下使氢气和氯气充分混合。
3. 在一定条件下触发氢气与氯气的反应,观察气体变化情况。
4. 收集生成的氯化氢气体。
四、实验器材及试剂1. 反应容器2. 氢气气瓶3. 氯气气瓶4. 检测装置(如PH试纸、氯化氢灯等)5. 安全防护设备(如护目镜、防护服等)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条件下,观察到氢气与氯气在触发条件下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氯化氢气体。
观察到气体的性状、颜色等情况,并通过检测装置进行检测和验证。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前需了解并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步骤,确保安全操作。
2. 实验中需配备足够的安全防护设备,并在安全环境下进行操作。
3. 实验中需注意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比例、温度、压力等条件,确保反应顺利进行。
4. 实验过程中需保持警惕,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安全措施。
七、实验总结本实验成功制备了氯化氢气体,通过观察实验结果,了解了氢气与氯气之间的化学反应过程。
也加深了对化学原理和实验操作的理解。
通过本次实验的学习,对化学领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掌握。
八、参考文献1. 《化学实验指导与技术手册》,XX出版社,20XX年。
2. 《化学实验操作规程》,XX出版社,20XX年。
实验探究氯化氢气体的制备方式在化学领域,氯化氢气体的制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实验。
通过实验可以深入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学习实验操作技巧以及化学安全知识。
除了上述的制备氯化氢气体的实验方法外,还有其他一些制备氯化氢气体的方法。
氯化氢乙醇溶液的制备
![氯化氢乙醇溶液的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c8471874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3c.png)
氯化氢乙醇溶液的制备
制备氯化氢乙醇溶液的方法如下:
材料:
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一般以氢氯酸或氯化钠和硫酸反应产生)无水乙醇
步骤:
1、准备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可以通过氢氯酸和浓硫酸反应来制备。
将氢氯酸缓慢滴加到浓硫酸中,同时注意控制温度,以避免溅射。
2、收集氯化氢气体:将生成的氯化氢气体通过适当的装置收集,并确保收集到足够的气体用于后续步骤。
3、溶解氯化氢气体:将收集到的氯化氢气体缓慢通入无水乙醇中,并轻轻搅拌。
氯化氢气体会在乙醇中溶解,生成氯化氢乙醇溶液。
4、调节浓度:根据需要,可以通过控制氯化氢气体通入量和乙醇的比例来调节溶液的浓度。
制备氯化氢乙醇溶液需要谨慎操作,特别是与氢氯酸和气体有关的操作,应具备相应的实验室安全知识和技能。
同时,应注意防止氯化氢气体泄漏,避免发生意外。
如果没有相关经验,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氯化氢的形成过程课件
![氯化氢的形成过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03262b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9e.png)
05
的分析方法与用域
氯化氢的分析方法
基于光谱法
质谱法
通过分析氯化氢分子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 或发射光谱,可以获得氯化氢的浓度信息。
利用质谱仪将氯化氢分子离子化,根据离 子的质荷比进行分离和测量,获得氯化氢 的浓度和分子量信息。
色谱法
电化学法
利用色谱柱将氯化氢与其他物质分离,通 过检测器测量各组分的浓度和响应信号, 获得氯化氢的浓度信息。
03
的化学与分
共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
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对 形成稳定的化学键
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 饱和性
共价键的形成是原子 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氯化氢的分子结构与化学键
氯化氢是由氯原子和氢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 氯原子和氢原子的电子云重叠形成共价键
氯化氢的结构式为H-Cl
氯化氢的电子云分布与极性
氯原子的电子云密度比氢原子的 电子云密度大
焊接等。
电子工业
氯化氢在电子工业中用于清洗 硅片、在实验室领域的应用
01
02
03
化学分析
氯化氢用于化学分析实验 室中的酸碱滴定、重量分 析、气相色谱等实验方法。
有机合成
氯化氢是有机合成中常用 的试剂,用于合成各种有 机氯化合物和药物等。
材料制备
氯化氢在材料制备领域的 应用包括制备金属有机框 架材料、纳米材料等。
氯化氢是一种强酸,能够与碱反 应生成盐和水
氯化氢能够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和金属氯化物
氯化氢能够与非金属反应生成盐 酸卤代烃和氢气
氯化氢的反应活性与选择性
氯化氢的反应活性取决于反应物的性质 和反应条件
在不同条件下,氯化氢可以选择性地进 氯化氢与某些底物反应具有高度的选择
行亲核反应或亲电子反应
氯化氢的实验室制备
![氯化氢的实验室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a9ec3585ed630b1c59eeb5aa.png)
§ 实验室法制备氯化氢
精品课件
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
固固加热型 (液)固液不加热型 固液加热型
例:O2
例:H2、CO2
精品课件
S+S
S+l
?
?
固固加热 固液不加热
?
精品课件
氯化氢气体制备
反应原理
NaCl+H2SO4(浓) 微热
NaHSO4 +HCl
2NaCl+H2SO4(浓) 强热 Na2SO4 +2HCl
(H2O)浓硫酸 N2(O2) 灼热铜网(硬质玻璃管)
精品课件
收集装置
氯化氢气体有毒、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该如何 收集?
排空气法
精品课件
排水法
收集装置
•收集方式: 向上排空气法 •验满: 方法一 湿润的石蕊试纸
现象—— 试纸变红 方法二 将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置于集气瓶口
现象—— 产生白烟
精品课件
尾气吸收装置
吸收试剂: H2O 或NaOH溶液
A
B
精品课件
1.隔离式: 导气管末端不插入液体中,导气管与液
体呈隔离状态。
精品课件
2.倒置漏斗式和肚容式: 由于漏斗容积较大,当水进入漏斗内时,烧杯
中液面显著下降而低于漏斗口,液体又流落到烧 杯中。
精品课件
3.接收式: 使用较大容积的容器将可能倒吸来的液体
常见的干燥剂有:
1.浓H2SO4 :不可以干燥碱性气体和还原性气体 2.碱石灰(NaOH,CaO):不可以干燥酸性气体 3.NaOH固体:不可以干燥酸性气体. 4.P2O5 :不可以干燥碱性气体 5无水CaCl2:除了NH3外基本都可以干燥
工业生产氯化氢的原理
![工业生产氯化氢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f8e7f4f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05.png)
工业生产氯化氢的原理氯化氢(HCl)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它是一种无色、易吸入的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对皮肤和粘膜有强烈的腐蚀性。
氯化氢广泛用于制造盐酸、塑料、橡胶、涂料、溶剂等化学品,也用于各种清洁工作和水处理。
下面将介绍氯化氢的工业生产原理。
1. 氯化氢生产的基本原理氯化氢的生产方法主要包括盐酸法、氢氧化钠法、气相盐酸法和氯气氢气混合法。
其中,盐酸法和氢氧化钠法是最常用的两种方法。
盐酸法是使用盐酸和硫酸的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
在这个方法中,先将盐酸(HCl)与硫酸(H2SO4)混合,生成氯化氢气体:HCl + H2SO4 → SO2 + 2H2O + Cl2↑氧气气体用于燃烧生成二氧化硫:2SO2 +O2 → 2SO3↑通过吸收硫酸和氯化氢产生氯化氢酸(H2SO4 + 2HCl = 2 ClH2SO4),继而生成氯水(Cl2 +H2O → HCl + HOCl)。
最终,通过氯水与硫酸的反应得到氢氧化氯(HOCl + HCl →H2O +Cl2)。
氢氧化氯和水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HOCl + H2O → HCl + H2SO4。
氢氧化钠法是利用氯化钠(NaCl)和硫酸的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
在这个方法中,氯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和硫酸钠,反应式如下:NaCl + H2SO4 → NaHSO4 + HCl↑硫酸钠再通过热解反应重新生成硫酸和氯化氢气体:NaHSO4 → NaSO4 + HCl↑以上两种方法是常用的氯化氢生产方法,它们都是利用盐酸与硫酸或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来生成氯化氢气体。
2. 氯化氢的生产过程在工业生产氯化氢的过程中,通常需要紧密控制反应条件,以获得高纯度的氯化氢气体。
反应中的温度、压力、反应物浓度和反应时间都会影响氯化氢的产率和纯度。
在盐酸法中,盐酸与硫酸的反应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并且通常需要在连续式反应器中进行。
反应后产生的氯化氢气体需要经过脱水、净化和压缩等步骤,才能得到纯度较高的氯化氢气体。
制取氯化氢的方法及方程式
![制取氯化氢的方法及方程式](https://img.taocdn.com/s3/m/e3c1434a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7a.png)
制取氯化氢的方法及方程式氯化氢(化学式为HCl)是一种无色、刺激性气体,常用于实验室中的化学反应和工业生产中。
制取氯化氢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法:氢氧化钠(NaOH)与盐酸(HCl)反应可制取氯化氢。
反应方程式如下:NaOH + HCl → NaCl + H2O在实验室中,先将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在水中,得到氢氧化钠溶液。
然后将溶液倒入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并用橡皮塞密封。
随着反应进行,氯化氢气体会生成并被集气瓶收集。
2. 硫酸与盐酸反应法:硫酸(H2SO4)与盐酸反应也可以制取氯化氢。
反应方程式如下:H2SO4 + 2HCl → 2H2O + SO2 + Cl2这种方法产生的氯化氢同时伴随着二氧化硫和氯气的生成。
实验室中可以将硫酸和盐酸混合后,通过加热使反应进行,然后通过冷却和收集气体的方式获取氯化氢。
3. 硫酸与氯化钠反应法:硫酸与氯化钠反应也可以制取氯化氢。
反应方程式如下:NaCl + H2SO4 → NaHSO4 + HCl这种方法中,硫酸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
实验室中可以将氯化钠固体与硫酸混合,然后通过冷却和收集气体的方式获取氯化氢。
4. 氢氯酸与硫酸反应法:氢氯酸(HClO4)与硫酸(H2SO4)反应也可以制取氯化氢。
反应方程式如下:HClO4 + H2SO4 → HCl + H2S2O7这种方法中,氢氯酸与硫酸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
实验室中可以将氢氯酸和硫酸混合,然后通过冷却和收集气体的方式获取氯化氢。
以上是制取氯化氢的几种常见方法,这些方法都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氯化氢气体。
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的不同,可以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制取。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到氯化氢气体对人体造成伤害。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966dc728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c9.png)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1.资料显示:“氨气可以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无毒物质……”;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生设计如下装置进行氨气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实验;1从下图中选择制取纯净、干燥氨气的合适装置: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a b c d e 2先用酒精灯加热装置A 中催化剂铂丝至红热,然后缓缓地通入氨气与过量的氧气;①铂丝能保持红热的原因是 ;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无水氯化钙的作用是 ; 试管内气体变为红棕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停止反应后,立即关闭A 中两个活塞;一段时间后,将试管浸入冰水中,试管内气体颜色变浅,请结合化学方程式,用有关理论说明原因 ;3将过量的氧气与产生的氨气分别从a 、b 两管进气口通入到装置B 中,并在管上端点燃氨气; ①为了保证氨气一点就燃,应先通入的气体是 填入化学式,其理由是;②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 下图是一个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原料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O NH a b B催化剂 无水氯化钙O 2NH A碳粉1A 是氯气发生装置,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开始时,先点燃A 处的酒精灯,打开旋塞K,将Cl 2充满整个装置,再点燃D 处的酒精灯,接上E 装置,Cl 2通过C 瓶后再进入D,发生反应后的产物是CO 2和HCl,试写出D 中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装置C 的作用是 ;3在E 处,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4若将E 处烧杯中的溶液改为澄清的石灰水,反应过程中现象为 填字母编号A .有白色沉淀生成B .无明显现象C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消失5D 处反应完毕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 处仍有Cl 2产生,此时B 中的现象是 ,B 的作用是;3.某种碱式碳酸铜,其组成可表示为:Cu 2OH 2CO 3·xH 2O;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发生分解,化学方程式为:Cu 2OH 2CO 3·xH 2O 2CuO +CO 2↑+x +1 H 2O现取一定量的不称量其质量......该固体样品,先后完成两个实验: 实验i :测定该碱式碳酸铜粉末的组成中结晶水x 的值;实验ii :用实验i 结束后的残留固体完成乙醇的催化氧化并验.证其反应产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下图中的仪器必要的铁架台、铁夹、酒精灯等均在图中略去组装完成实验i 的实验装置,组装时仪器按气流方向从左到右连接的顺序为 → → → C ;在这套装置中,干燥管C 中盛有的物质是 ;填写下列选项的编号A .无水硫酸铜B .碱石灰C .氯化钠晶体D .无水氯化钙2若要用上图中的各种仪器组装完成实验ii 的实验装置,组装时仪器也按气流方向从左到右连接的顺序为 → → → ;在这套装置中,干燥管C 的作用是 ;3在完成两个实验时,首先都必须先 实验操作步骤,然后在仪器 填装置对应字母,下同中加入碱式碳酸铜,乙醇放入仪器 中;4在实验ii 中,需要加热的仪器是 填装置对应字母;5写出D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若实验i 测得CO 2的质量为a 克,水的质量为b 克,则x 的表达式= ;4.在某校实验调研活动中,几个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师生对金属镁在空气中的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G 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干燥空气碱石灰 D 浓硫酸 FCB A E1第一小组同学根据所学知识认为镁在空气中的燃烧的产物就是氧化镁;请你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第一小组同学的观点 ;2第二小组同学认为,空气中存在大量的氮气,镁也可能和氮气反应;他们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镁条燃烧后取出蒸发皿观察,发现蒸发皿中除有白色固体外还有少量的淡黄色固体;能支持第二小组同学的观点的实验现象除了生成淡黄色固体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 _ _;3第三小组同学对实验中生成的淡黄色固体产生的兴趣,他们向蒸发皿中的固体滴加少量水,发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淡黄色固体转变为白色;请写出上述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生成淡黄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__ ;4第四小组同学在探究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又通过查阅资料得知,Al 4C 3能像淡黄色固体一样,遇到水也能剧烈反应;请你写出Al 4C 3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石蜡油17个碳原子以上的液态烷烃混合物的分解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试管①中加入石蜡油和氧化铝催化石蜡油分解;试管②放在冷水中;试管③中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实验现象:试管①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试管内液体沸腾;试管②有少量液体凝结,闻到汽油的气味;往液体滴加几滴高锰酸钾酸性溶液颜色褪去;试管③中的有气泡放出;溴水颜色逐渐褪去;根据实验现象,回答问题:1试管②放在冷水中,冷水的作用是: ;2装置A 的作用是: ;3试管①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有:丁烷和丁烯还可进一步裂解,除得到甲烷和乙烯外,还可以得到另两种有机物,它们的结构简式为: ; ;4写出试管③中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5试管②中的少量液体的组成是 填序号A.甲烷B.乙烯C.液态烷烃D.液态烯烃C 8H 18 C 4H 10 +C 4H 8 辛烷 丁烷 丁烯 加热 催化剂 C 17H 36 C 8H 18 +C 9H 18 十七烷 辛烷 壬烯 加热 催化剂6.某化工厂为了综合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CaSO4,与相邻的合成氨厂联合设计了以下制备NH42SO4的工艺流程:请回答以下问题:1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在填设备名称中发生;沉淀池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方程式是_____ ,该反应能够发生的原因是;2在上述流程的沉淀池中通入足量氨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可以循环使用的X是;3该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是;从绿色化学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说明上述流程的主要优点是;从物质的性质和工业生产实际的角度考虑该流程主要缺陷是;7.以六水合氯化镁MgCl2·6H2O为原料制备无水氯化镁;已知:MgCl·6H2O晶体在空气中加热时,释出部分结晶水,同时生成MgOHCl或MgO;在干燥HCl气流中加热能制得无水MgCl2;可选用药品:MgCl2·6H2O晶体、NaCl固、KClO3固、MnO2、浓H2SO4、浓HCl、稀NaOH 溶液; 仪器:见下图装置可重复使用A B C D E1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气体的化学方程式;2按氯化氢气流的方向,由上图中选择合理装置,按字母填入括号,按照选择的装置,从可选药品中选择合理药品填入表中,并在表中注明所选装置和药品的作用;氯化氢气流方向装置 B D药品不填浓硫酸稀NaOH作用不填不填3如果要测定MgCl2·6H2O中的结晶水的数目,需要直接测量的有关物理量用文字说明; 8.课外活动中做测定CuO和Cu混合粉末中氧化铜质量分数的实验,三组同学设计了三种混合物质量为m克方法,第一种在实验中对混合物进行来加热,第二种制取了氢气,第三种将混合物与某种液体进行了反应;实验可能用到的主要仪器:①托盘天平②启普发生器③硬质玻璃管④泥三角⑤烧杯⑥坩埚⑦酒精灯⑧玻棒⑨漏斗⑩烘箱实验可能用到的试剂:a.锌粒b.稀硫酸c.氯化钠溶液d,浓硫酸请你根据题意选择你认为合适的两种方法,按要求填写表格中的有关内容;9.烃的分子式的确定是有机物研究的一个重点;烃分子式的确定一般需要两个条件,其一为烃的相对分子质量,其二为烃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或元素的质量比;所以准确测定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确定烃的分子式的关键之一;为此,某化学研究小组以“烃类有机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测定”为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设计;移动电炉电炉一定量样品和氧气混合气经过灼热的铜网时被充分氧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经B、C 装置可以测得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质量,进而推知样品中碳和氢元素的质量分数;1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是否被充分吸收,会影响碳、氢元素的含量测定;研究小组的成员查找到了下列有关数据,试图了解吸收剂的吸收性能;下表是20℃时,1m3空气中经下列吸收根据上述数据,你认为吸收水蒸气时,最理想的吸收剂是;2你认为研究小组在这一实验中,B中的药品为,C中的药品为,D中药品为;要使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充分吸收,可采取的措施有至少写两条;3为了减少对测定二氧化碳质量的影响,你认为在本装置中还应改进的是;4混合气体是否能充分燃烧,也将直接影响测定的结果;为了使混合气体充分燃烧,研究小组想了许多办法,你认为可能是;5要完成该课题,除了要考虑样品的充分燃烧和产物的充分吸收外,你认为至少还要注意哪一条关键;共10分10.某兴趣小组同学共同设置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即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验证物质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装置Ⅰ制取气体,生成气体的反应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Ⅲ中仪器D在实验中的作用是;2利用Ⅰ、Ⅱ装置制取气体K2关闭,K1打开;甲同学认为:利用Ⅱ装置可以收集H2、NH3等气体,但不能收集O2和NO等气体,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认为:利用Ⅱ装置作简易改进不改变仪器装置也可以收集O2和NO等气体,但不能收集SO2等气体,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Ⅱ装置再作简易改进不改变仪器装置也可以收集SO2等气体,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利用Ⅰ、Ⅲ装置验证物质的性质K2打开,K1关闭;如设计实验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则在A中加浓盐酸,B中加__________,C中加________;观察到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实验室常用的几种气体发生装置如下图所示:1实验室里用乙醇和浓硫酸共热制取乙烯,能否选用上述装置来完成实验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如果不能,应该选用哪种装置并在此装置上作什么改进即可完成该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制取HCl气体可选用A,用氯化钠和浓硫酸共热而得;若仅有浓硫酸与浓盐酸,选用装置_________也可以制取HCl气体,下列叙述不属于制取HCl气体理由的是__________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C、盐酸具有挥发性;D、气态物质的溶解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3现有两种方法制取氧气,可供选用的药品有:KClO3、Na2O2、NaOH、H2O、Na2CO3、MnO2.若选装置B,则需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_;若选装置C,则需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4若把装置图1中的A与图2相连,在实验室可用来制取下列气体中的________填序号①NO2②Cl2 ③HCl④NH3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小烧杯所盛液体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某中学化学实验小组为了证明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装置:品红溶液 NaOH溶液品红溶液A B C D E⑴实验室常用装置E制备Cl2,指出该反应中浓盐酸所表现出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⑵反应开始后,发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给B、D两个试管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B D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 该实验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利用上述两发生装置按下图装置继续进行实验:SO 2浓硫酸 品红溶液 NaOH 溶液通气一段时间后,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而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浅;试根据该实验装置和两名同学的实验结果回答问题;①指出在气体进入品红溶液之前,先将SO 2和Cl 2通过浓硫酸中的目的:;②试分析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不褪色的原因是: ;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③你认为乙同学是怎样做到让品红溶液变得越来越浅的;13.亚氯酸钠NaClO 2是一种重要的含氯消毒剂,主要用于水的消毒以及砂糖、油脂的漂白与杀菌;以下是过氧化氢法生产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图:已知:①NaClO 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NaClO 2•3H 2O;②纯ClO 2易分解爆炸,一般用稀有气体或空气稀释到10%以下安全;③160 g/L NaOH 溶液是指160 gNaOH 固体溶于水所得溶液的体积为1L;1160 g/L 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若要计算该溶液的质量分数,还需要的一个条件是 用文字说明;2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作用可能是选填序号;a.将SO2氧化成SO3,增强酸性;b.稀释ClO2以防止爆炸;c.将NaClO3氧化成ClO23吸收塔内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吸收塔的温度不能超过20℃,其目的是;4在碱性溶液中NaClO2比较稳定,所以吸收塔中应维持NaOH稍过量,判断NaOH是否过量的简单实验方法是;5吸收塔中为防止NaClO2被还原成NaCl,所用还原剂的还原性应适中;除H2O2外,还可以选择的还原剂是选填序号;a.Na2O2b.Na2S c.FeCl26从滤液中得到NaClO2•3H2O粗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是选填序号;a.蒸馏b.蒸发c.灼烧d.过滤e.冷却结晶要得到更纯的NaClO2•3H2O晶体必须进行的操作是填操作名称;14某学习小组用下图中装置模拟合成氨反应:实验中有以下操作:装置制备气体时,先用热毛巾捂平底烧瓶,反应开始后移去毛巾,反应继续进行;b.加热D装置前,先通入B装置产生的氢气;c.通过C装置控制气体流量;装置持续加热维持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A装置制备气体时,反应开始后移去热毛巾,反应能继续进行说明;2加热D装置前先通氢气的原因是;3C装置除了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以控制N2、H2的流量外,还有的两个作用是:①;②;4①甲同学认为B装置中硫酸铜能加快反应速率,你认为是否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②乙同学认为D装置需要持续加热,说明合成氨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你认为是否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③丙同学认为E装置存在安全隐患,你认为是否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④丁同学认为本实验未能说明合成氨是可逆反应,你认为是否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15实验室在蒸馏烧瓶中加NaBr、适量水、95%的乙醇和浓硫酸,边反应边蒸馏,蒸出的溴乙烷用试管收集试管盛有一定量水,导管插入水面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Br+H2SO4—△→NaHSO4+HBr C2H5OH+HBr—△→C2H5Br+H2O 已知CH3CH2Br的沸点为38.4℃,密度比水大,常温下为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中加入适量的水,除了溶解NaBr外,其作用还有:;2该实验可能生成其他有机物,试写出其中两种的结构简式、;3为了控制温度不致太高,加热方法最好采用;4采用边反应边蒸馏的操作,其主要目的是;5溴乙烷可用水下收集法的依据是, 将其与水分离的方法是;6下列装置在吸收HBr气体时液体会产生倒吸的是填序号;16.用硫酸处理废铁屑所得到的溶液A中除Fe2+外,还含有一定量的Fe3+、Cu2+和Mn2+现用A溶液制取硫酸亚铁晶体,并测定该晶体中的结晶水的含量,实验方法如下:实验1:制取硫酸亚铁晶体如图.1往溶液A中加过量氯水的作用是;2过滤操作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3下表是使一些金属离子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的pH,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固体C是;阳离子开始沉淀的pH 沉淀完全的pHFe3+2.7 3.7Cu2+5.4 6.9Fe2+8.1 9.6Mn2+8.3 9.84有人提出,在处理溶液B时,先加入几滴石蕊试液,然后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紫色pH约为5,过滤即可得到固体C,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可行填“行”或“不行”,其理由是;实验2:用下图装置进行测定硫酸亚铁晶体FeSO4·nH2O中结晶水的含量图中半透膜可让气体通过又可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将m1g晶体置于C装置的硬质玻璃管中,加热至完全失去结晶水,冷却至常温后,称量玻璃管中固体的质量为m2gⅰB中的试剂是;ⅱ实验中有以下步骤:①打开K1 ②关闭K1 ③点燃酒精灯④熄灭酒精灯使C中玻璃管冷却至常温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选项序号,通CO2的作是.ⅲ实验中如何判断结晶水已完全失去;ⅳ装置中干燥管的作用是;ⅴ根据实验结果,计算硫酸亚铁晶体中结晶水的n值为用含m1和m2的式子表示;1 1c 、d 2分2①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4 NH 3 + 5 O 2−−−−→高温、高压催化剂 4 NO + 6 H 2O ; 吸水和氨气;2 NO + O 2 → 2 NO 2; 共5分 ② 2 NO 2N 2O 4 + Q,降温,平衡向生成N 2O 4的方向移动 2分3① O 2,赶走管内的空气NH 3在空气中不能燃烧;② 4 NH 3 + 3O 2−−−→点燃2 N 2 + 6 H 2O 共3分 2.1 MnO 2+4HCl 浓 MnCl 2+Cl 2↑+2H 2O ;2分2 2Cl 2+C+2H 2O CO 2+4HCl 2分、吸收Cl 2中的HCl 气体,提供D 处所需的水蒸气 1分 ;3 紫色石蕊试液由紫色变为红色,再变为无色 ;1分4 B ;1分5 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1分防止Cl 2逸出污染环境,避免装置内压强过大造成危险 ;1分3.1 G → E → B → C 2分、 B 、D ;1分2 A → F → C → D 2分、 检验反应中生成的水 ;1分3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 F 、 A ;1+1+1分4 A 、D 、 F ;2分2分 6 22b -9a/9a ;2分 4. 共12分12Mg+O 2→2MgO 2分2钟罩内液面上升几乎充满整个容器2分,理由是空气氧气和氮气占99%2分 3Mg 3N 2+6H 2O →3M g O H 2+2NH 3↑ 2分 3Mg+N 2→Mg 3N 22分4Al 4C 3+6H 2O →4A l O H 3+3CH 4↑2分5.共12分 1冷凝作用2防止试管③中液体倒吸回试管②中或用作安全瓶1分; 3CH 3CH 3 2分 CH 2=CH —CH 32分4 2分 或CH 3-CH 2=CH 2+Br 2――→CH 3-CH 2-CH 2 ;加成反应1分 5C 和D 2分6.1.N 2+3H 2 2NH 3 1分 合成塔1分CaSO 4+CO 2+2NH 3+H 2O →CaCO 3↓+NH 42SO 42分,生成的CaCO 3溶解度小于CaSO 4有利于反应向正向进行;1分2一方面提供反应物,另一方面使溶液呈碱性有利于CO 2的吸收2 分;CO 21分3生石灰;1分该流程中,产生的CO 2循环使用,得到的产品和副产品都是有用的物质,无废物产生;2分由于CaSO 4的溶解度较小,此反应的产率会比较低;1分 713分1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气体的反应方程式 NaCl+H 2SO 4浓→NaHSO 4+HCl ↑微热或2NaCl+H 2SO 4浓→Na 2SO 4+2HCl ↑ 条件强热 2分 ; 23玻璃管质量、玻璃管和氯化镁晶体质量、玻璃管和无水氯化镁质量每点1分共3分 ;= CH 2 CH 2 + Br 2 - CH 2CH 2 BrBr Br Br91MgClO42固体2MgClO42,CuSO4,碱石灰通入气体要缓慢,所用吸收剂要过量3D装置后再装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4增大氧气的量、燃烧后的气体通过加热的Cu网5称量准确10 12分13分固+ 液反应或液+液反应,反应不需加热;防止倒吸26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NO与空气密度相差不大,同时NO能与氧气反应;将Ⅱ装置加满水;将Ⅱ装置加满难挥发性的溶剂如煤油等或加满饱和NaHSO3溶液33分KMnO4固体NaBr溶液溶液呈橙色11 12分 13分不能;把双孔塞换成三孔塞,增加一支温度计22分C , A34分KClO3、MnO2; Na2O2、H2O−∆Cl2↑ + MnCl2 + 2H2O ,吸收多余的Cl2防止污染大气43分②MnO2 + 4HCl−→12.13分1酸性1分、还原性1分;2B溶液恢复红色1分, D溶液仍无色1分3吸收多余的SO2和Cl2,防止污染环境1分4①使SO2和Cl2混合均匀1分,通过观察气泡控制气体的流速1分②控制SO2和Cl2按物质的量之比1︰1进气1分,二者发生反应,生成无漂白性的H2SO4和HCl1分,SO2 + Cl2 + 2H2O → SO42-+ 2Cl—+ 4H+ 2分③控制SO2和Cl2进气的物质的量,使之不相等2分1313分14mol/L1分,未写单位不给分,该溶液的密度1分;2b2分;32NaOH+2ClO2+H2O2→2 NaClO2+2 H2O2+O22分;防止H2O2分解1分;4连续测定吸收塔内溶液的pH1分;5a 2分;6b、e、d2分,重结晶1分;14共12分,各1分1反应放热2赶走D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爆炸3干燥氮气、氢气;充分混合氮气、氢气;4①正确;锌置换出铜,形成铜锌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②不正确;也可能放出的热量不足以使反应继续进行③正确;氨气极易溶于水,易形成倒吸;④正确;未进行定量分析或没有定量分析装置或未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中是否含有氮气和氢气合理即可.15共12分,各1分1稀释浓硫酸,降低其氧化性,减少副产物2分;2CH2=CH2、CH3CH2OCH2CH33水浴加热4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或提高溴乙烷的产量2分5 溴乙烷的密度比水大,且不溶于水;2分分液2分6B16.共12分,各1分实验1:1 将Fe2+全部氧化为Fe3+ 2 漏斗、烧杯、玻璃棒 3 FeOH34 不行溶液B中氯能使石蕊褪色,滴定过程无法控制溶液pH实验2:1 浓H2SO4 2 ①③④②防止热的硫酸亚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3 多次加热、冷却、称量,至质量不变或恒重操作4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硬质玻璃管中5 76m1-m2/9m2;可不约分;2分。
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
![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https://img.taocdn.com/s3/m/2391b218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28.png)
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之一【原理】高沸点酸可与低沸点酸的盐反应,生成低沸点酸。
浓H2SO4是难挥发的高沸点酸,盐酸是易挥发的低沸点酸,实验室就是用浓H2SO4与NaCl晶体共热来制取氯化氢气。
氯化氢溶于水即得盐酸。
NaCl+H2SO4(浓)NaHSO4+HCl↑2NaCl+H2SO4(浓)Na2SO4+2HCl↑氯化氢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因氯化氢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以用瓶口向上的排空气集气法收集。
【用品】食盐、浓H2SO4、蒸馏水、铁架台、烧瓶、石棉网、分液漏斗、烧杯、集气瓶、酒精灯、漏斗、棉花【操作】1.按装置图连接好,检验气密性后,在烧瓶中加入约15g干燥的食盐。
2.从分液漏斗往烧瓶里逐渐加入浓H2SO4,使酸液浸没食盐,便会有氯化氢生成。
3.加微热,用集气瓶收集。
4.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放在集气瓶口试验,如有大量白烟生成,证明已集满。
(或将湿润的蓝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试验,如试纸变红,则证明集气瓶里已集满了氯化氢气。
)【备注】1.这个实验开始时反应较剧烈,不需加热,不然会使反应过快,产生的氯化氢逸散到空气中去。
当反应缓慢时再用微火均匀加热,温度不能过高,以免烧瓶里产生的泡沫随气体一同逸出。
2.发生装置和收集氯化氢气的集气瓶均应干燥。
3.集气瓶口要放疏松的棉花团或盖上纸片,以减少氯化氢向空气的扩散。
4.氯化氢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对多余的氯化氢可按图装置中倒扣的漏斗用水吸收。
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之二【原理】食盐跟浓硫酸起反应,不加热或稍微加热,就生成硫酸氢钠和氯化氢。
NaCl+H SO()=NaHSO+HCl浓↑244硫酸氢钠在500~600℃的条件下,继续起反应而生成硫酸钠和氯化氢。
总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如下:2NaCl+H2SO4(浓)Na2SO4+2HCl↑【用品】食盐、浓硫酸、分液漏斗、烧瓶、集气瓶、烧杯、铁架台、酒精灯、漏斗、石棉网【操作】把少量食盐放在烧瓶里如图。
氯化氢的性质与实验室制法课件
![氯化氢的性质与实验室制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2dd7514a6c30c2259019ed3.png)
收集装置 尾气处理装置
1.气体发生装置:
固-固加热 固-液不加热
固-液 加热
例如:氧气、氨气等
例如:氢气、 二氧化碳等
例如:氯气、氯化 氢等
2. 气体收集装置: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大 的气体 例如:氧气、 二氧化碳、氯 化氢
密度比空气小 的气体 例如:氢气、 氨气
难溶或微溶于水 的气体 例如:氧气、氢 气、一氧化碳
选气 择体 吸的 收毒 剂性
思考: 实验室通过二氧化锰和浓盐 酸加热反应制取氯气气体。
Δ MnO2+4HCl(浓) → MnCl2 +Cl2↑+2H2O
请为本校实验室设计一套完 整的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气体的 装置,以供性质验证实验使用。
同一种装置采用不同的操作方法, 有不同的用途
请思考图示的装置可以 有哪些用途?
①物理性质:无色溶液,能与水互溶,浓盐 酸易挥发 ②化学性质:有酸的通性
H+ 、Cl-、 盐酸 HO 2
探究 实验室制备HCl气体的装置
回忆:
实验室制O2
反应原理: 2KClO3 → Δ 反应装置: 加热大试管
MnO2
2KCl +3O2↑
气体收集:
排水集气法或 向上排空气法
实验室制CO2
反应原理:
HCl气体的性质
氯化氢物理性质
无色 有刺激性气味 比空气重 极易溶于水(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可溶解约
500体积HCl)
与空气接触能产生白雾
如 何 证 明 氯 化 氢 极 易 溶 于 水
形成气体压强差 是形成喷泉的根 本原因。
怎样才能形成喷泉?
形成压强差 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装置气密性要好; 烧瓶要干燥; 气体纯度高。 哪些常见的气体和液体的组合可以形成喷泉实验? 易溶于水的气体和水:HCl、NH3、NO2和O2; 气体与液体发生反应:CO2、Cl2、H2S、SO2 和NaOH溶液。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实验流程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实验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92a76f4c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6b.png)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实验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详细实验流程实验室制取氯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通常采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的方式进行。
氯化钾和浓硫酸反应方程式
![氯化钾和浓硫酸反应方程式](https://img.taocdn.com/s3/m/9ec7abeb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60.png)
氯化钾和浓硫酸反应方程式氯化钾和浓硫酸是一种相当常见的化学反应。
这种反应的结果是产生氯化氢气体和硫酸钾。
这个化学反应在实际工业生产以及实验室研究中都非常有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会详细介绍氯化钾和浓硫酸反应方程式、反应机理以及用途等方面。
氯化钾和浓硫酸的反应方程式氯化钾和浓硫酸的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KCl + H2SO4 → KHSO4 + HCl在这个方程式中,KCl代表氯化钾,H2SO4代表浓硫酸,KHSO4代表硫酸钾,HCl代表氯化氢。
这个方程式可以拆分为两个部分。
首先,氯化钾和硫酸形成硫酸钾和氢氧根离子(OH-)。
接下来,氢氧根离子和硫酸形成硫酸氢根离子(HSO4-)。
最后,硫酸氢根离子再和氯化氢形成氯化钾和硫酸。
反应机理氯化钾和浓硫酸的反应机理是比较复杂的。
在浓硫酸(H2SO4)中,硫酸分子部分离解成为两个离子:硫酸氢根离子(HSO4-)和氢离子(H+)。
在氯化钾(KCl)溶液中,离子会在水中溶解。
当这两种溶液混合时,离子相互作用,产生了实际的化学反应。
在这个反应中,氯化钾的阳离子(K+)和硫酸氢根离子的阴离子(HSO4-)结合,形成硫酸钾。
这个过程同样会产生氢氧根离子(OH-)。
但是,这个溶液中的氢离子(H+)会吸收氢氧根离子,形成水分子(H2O)。
接着,这个反应中产生的氯化氢气体(HCl)和硫酸钾反应,最终形成了剩下的氯化钾和硫酸。
用途氯化钾和浓硫酸反应的用途非常广泛。
下面我们会介绍一些常见的应用:1. 硫酸制备:在工业上,通过反应得到的硫酸可以被吸收和收集。
这是制备浓硫酸或其他硫酸盐(如硫酸亚铁)的关键步骤。
2. 硫酸钾制备:作为原材料,硫酸钾在很多化学反应中都会得到应用。
它也是肥料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3. 酸的中和:氯化氢是一个很强的酸,可以用于中和其他更弱的酸,如埃索酸、柠檬酸和乙酸。
4. 实验室研究:许多实验室使用氯化钾和浓硫酸的反应来产生氯化氢气体。
结论总的来说,氯化钾和浓硫酸的反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化学反应。
氯化氢气体分离
![氯化氢气体分离](https://img.taocdn.com/s3/m/819fdb68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10.png)
氯化氢气体分离
《氯化氢气体分离》
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常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研究中。
在许多场合中,需要将氯化氢气体与其他气体分离,以便进行单独的使用或处理。
氯化氢气体分离的方法有多种,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方法:
1. 使用物理方法分离:物理方法包括冷却、凝固和压缩等。
通过降低氯化氢气体的温度,将其冷凝成液体,再通过蒸馏分离其他气体。
也可以利用气体的压缩性质,将氯化氢气体与其他气体分离。
2. 使用化学方法分离:化学方法包括化合物的反应分解和吸附分离等。
例如,利用氨和氯化氢气体的反应生成氯化铵,再通过加热分解氯化铵,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氢气体。
此外,也可以利用固体吸附剂吸附氯化氢气体,再通过脱附得到分离后的气体。
3. 使用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将气体通过半透膜,利用其分子大小或亲疏水性质的差异,使氯化氢气体与其他气体分离。
这种方法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加工行业。
氯化氢气体分离的方法多种多样,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方法进行分离,不仅可以有效分离氯化氢气体,还能为工业生产和实验研究提供更多选择和便利。
盐酸的分解实验报告
![盐酸的分解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a42d67c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26.png)
实验名称:盐酸的分解实验实验日期:XXXX年XX月XX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实验人员:XXX、XXX、XXX一、实验目的1. 了解盐酸的分解性质;2. 掌握盐酸分解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3. 分析盐酸分解产物的组成。
二、实验原理盐酸(HCl)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强酸,在加热条件下,盐酸会分解生成氯化氢气体(HCl)和水(H2O)。
分解反应如下:HCl(aq)→ HCl(g)+ H2O(l)实验中,通过加热盐酸溶液,观察氯化氢气体的产生,并利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氯化氢气体。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试管、酒精灯、石蕊试纸、镊子、烧杯、滴管、滤纸等;2. 试剂:浓盐酸、蒸馏水、红色石蕊试纸。
四、实验步骤1. 取一支试管,加入5ml浓盐酸;2. 将试管倾斜,用滴管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3. 用镊子取一张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4.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观察氯化氢气体的产生;5. 当氯化氢气体产生时,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气体;6. 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五、实验现象与结果1. 加热过程中,试管内产生大量白雾,说明氯化氢气体已产生;2.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氯化氢气体具有酸性。
六、数据分析与讨论1. 盐酸分解生成的氯化氢气体具有酸性,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2. 本实验中,氯化氢气体的产生量与加热时间有关,加热时间越长,氯化氢气体产生量越多;3. 本实验验证了盐酸的分解性质,为后续实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七、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验证了盐酸的分解性质,掌握了盐酸分解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2.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了盐酸分解产物的组成,为后续实验提供了理论依据;3.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实验事故的发生。
八、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盐酸的分解实验实验日期:XXXX年XX月XX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实验人员:XXX、XXX、XXX实验目的:了解盐酸的分解性质,掌握盐酸分解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分析盐酸分解产物的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制备氯化氢气体
松江四中李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说出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
2. 能设计实验室制取氯化氢的装置,收集方法及尾气的吸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回顾和总结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体验寻找规律,分析总结的过程。
2. 通过探索实验室制取氯化氢的药品和实验装置,让学生初步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动手搭建实验装置程,使学生获取成就感,增强学习化学的自信心。
2.通过设计、讨论并改进实验装置,使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态度。
【学生已有知识】
在以往的化学课程(初三)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几种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包括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对于气体的制法与收集较为熟悉,懂得气体的收集方法与物理性质有关。
但是,学生基础较差,迁移能力和设计能力较弱,在他们的知识体系中,尚不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制取一瓶纯净的干燥的气体,需要气体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收集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
另外,学生动手搭建实验装置的经历不多,让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搭建实验装置,他们的能力尚且较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辅助。
【教材内容要求】
从教材内容整体看,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氯化氢的性质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并设计出实验室制取装置。
教学内容首先需要对实验室制取氯化氢的原理进行介绍,并依据反应原理和反应条件,要求学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气体的性质,自主选择合适的装置,设计出实验室氯化氢的装置,从而更深入地巩固和掌握氯化氢的物理化学性质。
从能力培养上看,教材通过对氯化氢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规律总结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培养相互合作交流能力和实事求是能力。
【教学思维结构】
本节课以让学生回忆初中化学中所学过的气体H2、O2、CO2制取装置为起点,,归纳出几种常见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并引出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
然后,介绍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气体的药品,让学生讨论“上述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能否作为制取氯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
在学生对上述两套装置进行否定后,要求学生改装上述两套装置,使其成为可制取氯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进一步体会了选择气体发生装置的原理,同时对不同原理的反应所需的发生装置进行了比较。
接着提出问题“我想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
.....氯化氢气体,请大家考虑我还需哪些配套装置?”学生还自然想到还需“干燥装”和“收集装置”。
这时教师先肯定学生的设计思路好,但同时给他们一个悬念“在氯化氢气体制取过程中我们可以忽略干燥装置,直接连接收集装置,为什么?”经片刻的思考和小组的讨论,学生很快就领悟了不需要干燥装置的原因。
课
堂程序进入对气体收集装置的设计。
在这一模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画出收集装置,教师选取个别同学的成果运用多媒体展示和点评。
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中,为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出问题“在制取氯化氢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过多的氯化氢气体,这一部分气体如果直接排空既造成浪费有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尤其是有毒气体),那么我们何不将它充分吸收来制取盐酸溶液呢?那么我们该如何吸收多余的氯化氢气体?”学生设计装置,教师播放一段录像“产生氯化氢气体的导管直接插入水中”,学生亲眼看到了这一操作的后果——倒吸。
从这一现象让学生思考其原因,然后提出问题“如何防止倒吸?”让学生小组讨论选择教师提供的几种装置,并搭建装置。
教师点评设计的防倒吸装置,并播放实验室制备氯化氢气体的录像,观看倒扣的漏斗在尾气处理装置中的作用。
最后借助多媒体进行多种防倒吸装置的演示,总结一套完整的氯化氢气体的制取装置。
【教学思路】
已有基础经验困难和障碍新知识
教学过程
制取氧气:收集用
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收集用
选择该装置
用圆底烧瓶代替锥形瓶。
圆底烧瓶中食盐。
因为氯化氢极易溶于水,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另外氯化氢的密度比空气大。
干燥管【讨论】。